桃花源記這個故事是鬼故事?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間隔 一作:隔絕)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看你怎麼想了,就像臧克家的詩,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嚇死寶寶了。


某些現代文青很喜歡為了能夠解釋自己崇尚的道德理想,就曲解甚至捏造事實。以前有「水知道答案」,現在又有「阡陌墓地說」。你們喜歡YY桃花源記,喜歡標新立異自出心裁標榜獨特也就罷了,為了自圓其說居然硬掰「阡陌暗指墓地」,連基本事實都不顧。所謂自古文人最無恥,古人誠不我欺。

阡陌的解釋從來只有一個:田間(交錯)的小路。《說文》:路東西爲陌,南北爲阡。「阡」這個單字替代「仟」字,表示「通往墓地的小徑」乃至指代「墓地」的說法只見於唐以後。難道陶淵明也是穿越眾?退一萬步說,就算陶淵明的時候「阡」可以指代「墓地」,「阡陌」也絕不是墓地的意思。因為「陌」絕對沒有任何與墓地相關的義項,「阡陌」加起來更沒有被用來指代「墓地」的例子。

某些人為了自己心中的文學理想隨意捏造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事實也就罷了,連本行的訓詁也要捏造。別說做文史研究,你們連做文科生都不配。


桃花源其實是個鬼故事
1.「屋舍儼然」在古代,因為戰亂頻生,所以想要讓房屋規劃整齊並不容易,也只是在一些大城市存在,而據文中所言,那不過是個村子罷了,所以基本不可能存在這種情況。但是有一種例外,在古代,死者為大,所以墳地(亂墳崗除外)一般都是規劃齊整,即使是在小村子也不例外。

2.「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一開始狹窄,而後寬敞。在這一點上,恰恰符合墳墓的構造(可參見秦始皇墓),所以桃花源應該是一個類似墓園的存在,從山谷中進去,便有許多整整齊齊的小墳。

3.「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這一點不需要我詳細解釋了吧。大家都知道,桃木是辟邪的,桃花林將桃花源圍起來,是否在暗示什麼?

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在這裡就很奇怪啊。大家都知 道,桃、桑、竹這三種植物生長周期不同,但是陶淵明在《桃花源詩》中說到「桑竹垂余陰」,這與「忽逢桃花林」相矛盾。而墳墓中陰涼,卻恰恰能使這一奇景可能實現。

5.「阡陌交通」阡,一意是「田間小路」,但還有一種含義「通往墳墓的道路」。這應該算是明示了吧。另外,「陌」,用於舊時祭奠所燒的紙錢,約相當於"疊"。例如:燒不了的紙錢,與竇娥燒一陌兒。--關漢卿《竇娥冤》。 又如:陌錢(紙錢)

6.「男女衣著,悉如外人」相信眾童鞋在北背誦這篇課文是 就感到疑惑了吧。據村中人所言,他們從未出去,但衣服卻恰恰保持一致。那麼,說明:他們是鬼,所以漁人看到的只是他認為應該看到的,所以衣服才能保持一致。 也有可能他們死了,但他們有一部分的後人,沒有忘記他們的祖先,給他們燒來紙衣,所以衣服一致。

7.「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 志,遂迷,不復得路。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 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漁人出去後為什麼再也找出到了呢,原因很簡單,在與漁人的交 談中村中人已經意識到自己在秦時的戰亂中死去,而死 人的地方,活人自然沒法尋到。但其實劉子驥是找到了 桃花源,因為.....他死了,自然就會找到。

《桃花源記》事實上是一個鬼故事,當然,僅是一家之言,個人臆測罷了。

贊同 @小胖亮


記得我很小生活在一個村子,這裡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我曾一直以為這個村子就是全世界,而我是全世界的公民。直到有一天有個人來到了這裡,大家殺雞宰牛,可憐這個流浪者。流浪者吃過後十分感激大家,說是有緣再報。以後就不見了,後來,只是看到一對官兵朝這個方向走開,我們村子並不富,只是略美。村長為了讓我們避免與外人相見被打擾生活,於是啟動了封藏數世紀的力量,我們村子就這樣飄了起來,有了天空之城的傳說。特么地直到飄到宇宙我還不知道怎麼回事。村長說我們是來自遙遠的M78星雲,我們只是要建造個桃花源來紀念自己的故鄉。後來據說我們竟然成了鬼神。不過這並不對我們有什麼影響。我們的飛船飛向了三體世界……


說桃花源記是鬼故事的,看看這個怎麼樣?

其實捕魚人和太守他們發現了桃花源。太守命令士兵殺光了這裡所有的人,並搶奪了他們的所有財寶。這裡的桃花被村民的鮮血染紅,再後來,血液凝固成了黑色,桃花源的桃花就成了一片黑色的桃花林。桃花源的村民的怨念就集結在這些黑色的桃花之上,久久不能散去。當然,這裡發生的一切都是絕密,為了保守秘密,太守殺掉了那個漁夫,並以士兵家人的生命來威脅士兵。所以,這段黑歷史沒有後人知道,後來的史書都沒有這段記載。

後來又有一個叫劉子驥的人來到了桃花源,但是這裡已經是白骨累累,殘垣斷瓦,黑色的桃花盛開,並且能隱隱約約的聽到村民的咒怨。劉子驥被這個場面嚇到了,所以他從桃花源出來沒多久就被噩夢中的桃花源的冤魂給嚇死了。


---------------------------------------------------------------------------------------------------------------------

的確,這一段就是毛騙的劇情

真心感到挺惋惜的,優優影像這個劇組沒有能火起來

說兩句題外話哈

實際上桃花源記根本就是個偽命題

假如真的有這麼一個桃花源,生活著這樣一群人,他們就算真的與外界隔絕也不可能生存下來的

首先從疾病上來說,在那個年代根本沒有阿莫西林,青黴素,甚至沒有肥皂這種東西,也沒有牛痘接種這些預防疾病的措施。他們獨立生活在桃源園而與外界隔絕,只與動植物接觸,那麼一點小病毒就足夠傳染並殺死所有村民的了。可能會有人說,當時沒有西方醫學理論,但是有中醫啊。但是,不可能在一片小小的桃花源找到甘草、靈芝、附子......治療所有疾病的草藥。所以他們應該早就都病死了

第二點來說,從秦末到南北朝有500年以上的歷史,五百年的歷史足夠能讓一個民族分化了,他們的語言、文字互相都不能聽懂了

舉個栗子,南北朝鮮分裂了70年,這70年間雙方很少有來往,雙方的語言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其中南朝鮮最少10%的辭彙語法北方人聽不懂了,反之亦然。其實日本大化改新的時候,文字和語言很大程度上都是和中國一樣的,但是中國和日本都講著一種語言各自發展開來,請問現在還有沒有說日語=漢語的?


就算《桃花源記》真的是個鬼故事,我相信陶淵明也依然嚮往這個所謂的「死人國」。


並不認為能寫出 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 這一句詩的人,會有空給你七拐八拐編個鬼故事


想法很有趣,解釋很牽強。
不打算長篇大論解釋,複製粘貼《桃花源詩》如下:
嬴氏亂天紀,賢者避其世。
黃綺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跡浸復湮,來徑遂蕪廢。
相命肆農耕,日入從所憩。
桑竹垂餘蔭,菽稷隨時藝;
春蠶收長絲,秋熟靡王稅。
荒路曖交通,雞犬互鳴吠。
俎豆獨古法,衣裳無新制。
童孺縱行歌,班白歡游詣。
草榮識節和,木衰知風厲。
雖無紀曆志,四時自成歲。
怡然有餘樂,於何榮智慧!
奇蹤隱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異源,旋復還幽蔽。
借問遊方士,焉測塵囂外。
願言躡清風,高舉尋吾契。

要角度多刁鑽才能曲解為鬼故事?
腦洞原主閱讀理解做的太多了。
沒有什麼細思恐極的。

天亮了。
--------大帝·李毅


不是鬼故事吧,我覺得所謂桃花源其實就是作者心目中期望的一種生活狀態,至於為什麼找不到呢?因為他感到自己從未過過那種生活罷了。桃花源記不是紀實文章,也不是故事,是作者對理想生活的一種嚮往罷了。
古人很喜歡假託某人/神仙/妖怪/祖先來闡述自己的想法和見解的——我們喜歡說「我有個朋友」「我的同學」之類的話還是有歷史淵源的啊。


轉載註明出處

細思恐極 你看懂了嗎

首先。
主人公漁夫是以捕魚為生。
為什麼熟悉水路的他會不成熟的亂走。
以至於忘記遠近?
漁夫通常都是定居生活,
所以理應對四周的水域很熟悉。
為什麼,
他會看見陌生的桃林?
第二。
他到達源頭過後。
第一眼就注意到了山的洞口。
山洞很小,
洞口極為緊窄,
到幾十步幾十米之後才開始寬闊。
而且他自己都覺得裡面很陰暗。
那他又是如何在洞外一下就注意到,
有隱約的光?
還有更可疑的是,
阡陌一詞,
有通往墳墓的小路之意。
而且竹子與桑樹最茂盛的時期,
是七月和五月。
但是,
桃花開的最盛是三月。
外界與村子的時間差不用我說了吧。
再者,
就是他們語言的漏洞,
他們與世隔絕了幾個朝代,
朝代變更衣著也應該變化,
而且,
他們與外界從未聯繫過,
為什麼他們的衣著,
與外界完全一樣?
那我們不妨大膽的設想,
他們的衣著,
是隨著進來的人變化的。
更有詭異的地方,
他出去之後沒有信守承諾,
報告了太守桃花源一事。
按理說,
他一路緊湊的做了記號,
應該萬無一失。
可他們不僅沒找到,
還迷了路。
古代不能解釋,
只好歸類於迷路。
在現代,
這種現象叫做,
鬼打牆。
最恐怖的是,
隱士劉子冀高高興興的前往,
可回來之後立馬大病,
並且死於病中。
很顯然,
他發現了些什麼。
那麼是誰要滅口呢?
毫無疑問是村子裡的人。
他們是秦朝時死於戰亂的人。
而且敵軍屠殺了整個村子。
假設這一切設想全都成立,
一村子都是鬼。
那請你深思。
村裡人用來招待漁夫的食物是什麼?
而這篇文章的作者,
陶淵明先生,
又想告訴我們些什麼?


是這樣的,其實漁人來到了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桃花源,而是來到了一片古代的墓地,並不是無憑無據的,阡陌最早的意思是墳墓的意思,古文中的雞犬 可以用來比作 野獸 連起來的意思就是遍地都是墳墓 遠處時不時的可以聽見野獸的叫聲,這是為什麼會用往來的行人 請注意這個「種」字 填埋 男女的衣服都像「外面」世界的人,漁人知道自己可能看見不該看見的東西了 但是卻要裝作一副正常的樣子 大驚後便裝平靜的問 那些「人」 一些問題 希望能早日離開,那些「人」沒有想放走他的意思 便把他留了下來 雞和上文一樣 代指野獸 但是作者沒有繼續寫後文了,也許他們的來歷就是戰亂時被殺死的孤魂野鬼 這裡以前是個縣城 結果現在卻是這幅模樣,文中的此人 正是後文要提的一個人 太守!到了晚上 漁人開始害怕了 (為什麼漁人這幾天不會自己逃跑) 大家記住前文中 漁人是不小心才到了這個 地方的 想跑 可沒那麼簡單 當他平安的度過了幾日以後 覺得安心了 於是 就想要離開這個地方 裡面的人並沒有 用委婉的語氣說 不要和別人提這個地方 像是命令 並且沒有給理由 仔細揣摩 還是挺可怕的 出去以後 找到了自己的船 並且做下了標記 也許正有一個人在漁人背後看著他 擦拭著他做的標記 來到郡下 報告了太守…… 這個地方 後果是可想而知的 太守和其他人包括漁人 來到桃花林 尋找著標記 但是標記已經消失了 一群人 迷路了 後文沒有繼續寫下去 可想而知 太守殺掉了 知道這件事情的所有人 這件事情就要無人問津時 劉子驥 文中特地提到了 高尚士 也許是當時太守那波人 無緣無故消失在桃花林里 被後人記錄下來了 最後可能傳到了陶淵明耳朵里


從現代角度看桃花源記,不難發現,五柳先生所描繪的安然生活——只不過是,過得不艱難,有吃,有喝,無苛捐雜稅。再強調一遍,是從現代的角度看:這和動物園是沒有區別的。


我曾經看過央視一個節目,講的就是桃花源的紀錄片。

確實是河邊有大片的數,很多桃樹,地上滿是花瓣。樹林後有山,隱秘處有一個洞口,洞口的形狀我都還記得,入了洞口後,其實就是通到山的另一邊,山村田野河流。可能就是古書里說的桃花源。

我覺得這種事沒什麼稀奇,古代本來就地廣人稀,又沒有什麼航拍測繪,可能就是在群山中有一片原野,搬家過來住,沒什麼大不了的。


個人感覺證明桃花源是死人村的最佳論據是這句「男女衣著,悉如外人」。外人指什麼?有人說是指桃花源外的人,與下文不足為外人道者同。我以為不妥,因為這是對桃花源人外貿特徵的第一描述,也是打魚人感受到的第一印象,應該是此處人的最與眾不同之處。
古有內外之辨,"內諸夏而外夷狄",因此外人亦可指邊疆的游牧民族。在南方山洞裡看到一群衣著如邊疆服飾特色的人,印象才會深刻吧。周秦漢時期游牧民族服飾的主要特徵就是左衽,如孔子《論語》中「微管仲,吾其披髮左衽」,即若沒有管仲震懾北方,我們都要披髮穿游牧民族衣服了。"《漢書》載"《春秋》內諸夏而外夷狄,夷狄之人......被髮左衽",
桃花源人衣著如外人,形式言談卻像華夏人。華夏人穿左衽也有一種情況,就是死後入斂。《禮記·喪大記》載"小斂大斂,祭服不倒,皆左衽,結絞不紐。"東晉時期五古已入中原,漢人中亦有穿胡服風格者,因此打魚人看到了只覺著像外人,不覺著是死人。但桃花源人是秦時人,游牧民族尚未過長城,且整村穿這個只能是。。。


看過一個微博截圖,大概點出以下幾點(憑印象了,侵刪):
1.阡陌交通,暗指墓地;
2.皆出酒食,暗指祭品;
3.尋病終,那是找到了;
……

個人很贊同或許「天堂」這樣的思想在古代就存在,也就是活在人世並不令人嚮往,相反死了之後才能到達那種美好的桃花源。

然而無論陶淵明講述的是死後世界的美好,還是美好就像死後的世界,總之追求這樣一種與世無爭的生活狀態才是他的真實想法。或許桃花源美好的就如死後的天堂吧。

這 不是鬼故事,這是一種從古至今人類不懈的追求。


也許桃花源被水流衝上天空了。


我外婆家的村莊就很像桃花源記描寫的,大山深處,進出村莊靠一根架在瀑布上的獨木樁子,進去之後的村莊別有洞天,超級美


如果真的有那樣一個桃源,那麼這算什麼恐怖。

千古艱難唯一死,但誰又能不死呢?


可能是比外面世界更加邪惡的政權,但是在主人公面前裝成無憂無慮烏托邦的樣子。後來被推翻了,人們高興地逃離了桃花源,所以桃花源不復存在


不是,其實就是當時的一群人為了躲避戰亂或稅賦徭役而隱居起來,有外人來的話他們就謊稱是秦末時過去避難的,外人走的時候他們會派人跟蹤,如果外人一路上留下標記,跟蹤的人就把標記抹去,所以漁人留下標記但下一次找不到了,而且桃花源里「男女衣著,悉如外人」一句也暗示了他們就是那個時代的人,這也挺符合陶淵明的理想


現在這些人到底是沒文化還是想標新立異?

雖然我覺得中國千年文化中有糟粕,但是這種嚮往世外桃源意境的好文都能腦洞到鬼故事,他們是很喜歡自己高大上的細思極恐分析能力?還是很自豪自己的旁門左道與眾不同?


推薦閱讀:

請問濟南市8月13日的天空異象是怎麼回事?
如果一個師的外星人軍隊進軍陰曹地府能獲勝幾率大一些?
你有什麼至今想起來後怕的事情?
迄今為止,地球上有哪些未解之謎?
有哪些暫時沒法用科學解釋的靈異事件?

TAG:靈異事件 | 量子多世界理論 | 過度解讀 | 腦洞網路用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