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進化為什麼把體毛和尾巴進化掉了?

有人說,是因為人類產生了文明,這兩個東西沒用了,所以進化掉了,那我想問為什麼盲腸沒有徹底消失?另外,因為沒用,所以消失,這是用進廢退論,不是進化論啊!而且實際上,我認為體毛跟尾巴,還是蠻有用的。PS:白毛女那種,正常的人類,進了深山老林後,自行生長大量體毛變成猿猴的事情,是真的嗎?
——————————————————————
為什麼腋毛卻保留著沒有廢退?
-----------------------------------
小生很贊同大家答的基因突變和自然選擇的機制,但是還想請大牛進一步解答一下,有尾巴的動物從樹上下到地面生活,不那麼需要尾巴來幫助保持平衡,那麼是什麼因子把有尾巴的(或者說尾巴長的)個體篩選掉(致死、失去繁殖機會)了呢?


「沒用,所以消失」,這並不是「用進廢退」。退一步講,你最多只能說這是「廢退」。「廢退」與進化論的自然選擇理論並不矛盾。如果你不了解這一點,可以看後面的具體解釋。

1)體毛的功能主要是保持體溫,這對於恆定體溫的哺乳動物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a)自從人類懂得用獸皮以及火來取暖,體毛就變得不那麼有用了。
  b)況且,沒有體毛反而帶來了好處,因為這樣更有利於散熱。為什麼陸上短跑之王獵豹只能短跑?因為劇烈運動產生的熱量無法迅速散去,持續積累就會損傷獵豹的身體,特別是腦。早期以捕獵為生的人類肯定也面臨同樣的問題,沒有體毛更有利於長時間地奔跑。
  c)我們僅存的體毛主要是為了解決摩擦帶來的困擾(包括人與人之間在特定活動中發生的摩擦,你們懂的),頭髮則仍是為了保溫,以保證本已非常耗能的頭部盡量不再浪費能量用於維持溫度。

2)尾巴的功能在靈長類來說主要是固定身體、運動中保持平衡、以及偶爾做攻擊的武器。
  a)人類從樹上來到地下生活之後,就用不著尾巴來固定身體了。
  b)人類行走和奔跑時用發達而靈活的上肢來保持平衡。從質量大小來說,雙臂的平衡效果肯定超過細細的一根尾巴。當然,如果上肢不發達就慘了,比如同樣雙足行走的霸王龍,只好拖著一條極其粗重的尾巴了。
  c)把尾巴當作武器來用,對於懂得使用工具的人類來說,實在沒什麼必要性吧。

3)盲腸的確切功能目前仍有爭論,有人說它有免疫方面的作用,也有人說它完全無用。
  a)盲腸的前身是食草動物用來長時間發酵消化食物中纖維素的一個消化道結構,所以是死胡同(通暢的衚衕就無法長時間存留食物了)。人從靈長類祖先開始就很少吃草和樹葉了,所以盲腸的作用越來越小。
  b)盲腸的減小趨勢可能受到了人類醫學發展的阻礙。在沒有安全的盲腸切除手術的年代,急性盲腸炎是一種嚴重的致命疾病。這就從人類的基因庫中去除了導致盲腸較大的基因。(較大的盲腸有更大的機會容納更多的食物,也就有更大的機會導致急性盲腸炎。)
  c)任何進化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們很有可能仍處在盲腸消失這一進化過程之中。以鯨魚為例,鯨魚無用的後肢已經在進化中「廢退」了,但不徹底。鯨魚返祖重現後肢的比例高達千分之一以上(想像一下,如果每一千個人中就有一個長著尾巴,你不覺得奇怪嗎?)。所以說這個進化過程尚未完結,恰好能夠被我們觀察到。盲腸的事情大抵也是如此。


~~~~~~~~~~~~我是如果你知道廢退的原因就可以跳過的分隔線~~~~~~~~~~~~~~~~~
「廢退」的本質原因在於:不需要的性狀與重要有用的性狀都可能發生基因的突變。有用的性狀發生突變之後,這樣的個體無法存活,或生存優勢降低,會被淘汰;而無用的性狀發生突變之後不影響個體的生存。最終,無用性狀發生的突變可能就會被保留下來,造成「廢退」的結果。

事實上,這種可能性非常高,因為「廢退」在另一方面來看,是生存優勢,也就回到了自然選擇理論的框架內。

要知道,任何一個基因都是以表達成為蛋白質來發揮功能的。而蛋白質的存在對於細胞而言是個很大的負擔:生產蛋白質需要氨基酸原料;生產出來的蛋白質如果摺疊不正確還要重新回爐;摺疊正確的蛋白質還需要翻譯後修飾等再加工;加工好的蛋白質還要轉運到細胞內正確的位置上發揮功效;發揮完功效的蛋白質還要再經歷翻譯後修飾,標記為廢棄物;標記為廢棄物的蛋白質還需要被分解,讓原料重新再利用。

更何況,以上所有這些步驟當中,很多都是耗能的步驟。

顯然,如此費勁才得以維持的蛋白質,如果還沒有任何用處的話,顯然不是無用那麼簡單,而上成為了一個累贅。要是一個無用蛋白的編碼基因發生了突變,導致這個蛋白質不再正常表達了,就能夠讓細胞把節省下來的原料和能量用到其它地方去,從而形成微小的生存優勢。進化生物學的研究表明,即使是很微小的生存優勢,最終也能影響進化的發展歷程。

進一步的,分子生物學上有很多關於「廢退」的例子。比如大多數哺乳動物都能自己製造維生素C,但人類不行,所以需要常吃新鮮水果蔬菜,否則就會患上敗血症。同樣不能自己製造維C的哺乳動物還有我們的靈長類近親,以及果蝠和荷蘭豬。有意思的是,所有不能製造維生素C的哺乳動物都是以水果為主要食物的,正常情況下可以從食物中獲取大量維C。於是,合成維C這個能力就被「廢退」了。

但分子生物學研究表明,靈長類(包括我們人類)以及果蝠和荷蘭豬,三者廢退的方式是完全不一樣的。靈長類是在合成維C的一系列反應中的一個反應上出了問題,催化這個反應的酶的基因發生了一處突變。果蝠和荷蘭豬的突變與此不同。這說明,這些突變是獨立發生的。而人類與靈長類的突變一致,則說明我們是從靈長類祖先那裡繼承了這個突變。

另外,靈長類的例子也說明了這個「廢退」過程的緩慢性。由於中間這個酶的突變,導致維C合成途徑上下游的酶也沒用了。按理說,它們也應該「廢退」掉。但實際上,我們的身體仍然在生產這些用處不大的酶。可見,「廢退」的發生是很緩慢的。


先說結論:

  • 體毛消失是因為自然選擇和性選擇兩個因素。
  • 尾巴消失和直立行走無關,在猴子進化為猿類時,尾巴就已經消失了,這距離猿類進化為人類開始直立行走還有一千多萬年。

先說體毛為什麼蛻變為汗毛?

首先要知道,人類最早起源的非洲大草原是在赤道附近,日晒強烈,氣候炎熱。而獅子、獵豹、野狼、羚羊都有大量體毛並且缺少汗腺,這些動物如果在烈日下長時間運動,很快就會導致中暑眩暈的癥狀。也就是說它們都是短跑健將,但不是長跑能手。

動物的這種缺陷讓沒有體毛的人類擁有了巨大的狩獵優勢,因為體毛少和汗腺發達的古猿可以更好的散熱,運動奔跑的耐力遠超過普通動物。

現代非洲原始部落的獵人在捕獵時並不急於靠弓箭、長矛馬上擊中獵物,因為動物都很警覺,通常在射程之外就逃掉了。更好的方法是圍獵,獵人們在不同方向上不斷的驅趕動物,並通過追蹤動物的足跡,不停的追上它們。獵物在烈日下驚慌失措的狂奔,一點休息的時間都沒有,因為剛一停下就被人類趕上,只好繼續跑。不間斷的奔跑導致體溫過高,獵物很快就會因為中暑,四肢無力的倒地休息。等候已久的獵人再從容的靠過去,補上致命的一擊。

遠古的人類很早就發明了石矛和石箭,但這些工具的射程有限,捕獵成功率並不高。必須靠集體合作進行長時間的圍獵,才能提高捕獲的成功率。而做到長期圍獵的前提條件就是散熱效率要高於其他動物,否則還沒追上動物,自己就先中暑了。

人類通過缺少體毛獲得耐力優勢,再經過數百萬年的狩獵活動,進化出分析能力、合作能力超強的大腦。這使人類變成可怕的獵手,也保證了獲得穩定的食物來源。

而體毛多的古猿則因為散熱不佳,耐力較差,比起體毛少的古猿獲得食物的幾率更少,當遇到大幹旱等環境災變時,就可能被淘汰出局。


在非洲是這樣,可在溫帶、寒帶的人類,體毛多不是優勢嗎?

冰期過後,人類人口開始迅速膨脹,並在無意建跟隨動物的遷徙走出了非洲,很快就擴散到整個地球。

他們遷徙的動機很簡單,就是為了食物。因為一群野牛或猛獁象,可以保證一群人幾個月的食物。為了捕獵食物,人們甚至穿越西伯利亞和阿拉斯加的廣闊冰原,來到美洲大陸。

對於後來到達溫帶和寒帶的人類來說,無體毛難於保持體溫,這的確是劣勢。但是因為人類已經學會用火來取暖、會製造獸皮衣服、住在山洞或自己搭建的帳篷里,這種劣勢沒有影響到生存,所以不需要重新進化出體毛。

以至於我們現在都很困惑,體毛多不是優勢嗎?
那是因為我們不知道,人類祖先的生存環境和我們現在是截然不同的。


為什麼人類的頭部毛髮可以無限制生長?
你有沒有想過這是很浪費營養和能量的事情!
頭部是體毛最集中的地區之一,包括頭髮、眉毛和男性的鬍子,人類其他部位的毛髮都退化成了汗毛,唯獨只有頭部各種毛髮殘留著。

更過分的是,人類的頭髮和鬍子,如果不用工具修剪,頭髮、鬍子的長度幾乎沒有長度限制,比如最長的頭髮能長到4、5米,鬍子也能到2、3米,而其他毛髮的長度卻是有限的。這在其他動物身上極其少見。

長頭髮、長鬍子,既耗費能量,也不方便生存,人類不但殘留,而且還為這個不實用的玩意,提供無限的營養!為什麼?

實在匪夷所思!唯一的可能,這是「性選擇」而不是「自然選擇」。

比如最近突然流行的「待我長發及腰時」,只能說,我們太喜歡長發,因為這樣髮型可以有各種變化,有利於找到對象!所以忘記歷史書上頭髮蓬亂的、乞丐一樣的原始人形象吧!

圖片出處:Human Evolution

我們祖先很有可能都是有髮型的人!

而且考古證據也支持這個假設,注意看下面兩個雕像複雜的髮型

這個雕像完成於公元前2萬4千年,維倫多爾夫的維納斯

布拉桑普伊維納斯雕像完成於公元前2萬5千年前,Venus of Brassempouy

史前人類早就能編製出複雜的髮型,打理自己的頭髮,來獲得性選擇上的優勢地位,反正至少女性都是有髮型的。


性選擇無處不在,而且造就了很多匪夷所思的現象。
比如雌孔雀喜歡會開屏的雄孔雀,這樣的雄孔雀在自然中難以逃生,但是雌孔雀喜歡。
還有公雞的五顏六色羽毛,並不能幫助他在自然界里隱藏,但是母雞喜歡。
夏天裡扯破喉嚨、沒日沒夜叫喊的蟬們,雖然很容易暴露自己,但是不這樣,連和雌性交配的機會都沒有。
雄鹿頭上龐大的鹿角,肯定各種行動不便。

性選擇造就了太多這種例子,幫助生物演化出各種美麗的、怪異的、好玩的、華而不實的外觀。

為什麼女人不長鬍子?

如果女人張了鬍子,再漂亮的臉蛋,再好看的髮型,男人也不會娶回家的。
下面這些你喜歡?

純女漢子,有中意的嗎?
什麼?你喜歡!!
這說明你的審美水平已經退化到百萬年前了!

為什麼尾巴消失?
有的人說是直立行走導致的,可在進化上看,這不成立。
其實尾巴的消失遠遠在直立行走之前,在人類出現之前就完成了,至少是在2500萬年前猿類起源時就完成了。所以更準確的說法不是人類為什麼把尾巴進化掉了,而是猿類為什麼把尾巴進化掉了?

通過下圖可以看到猿和猴在2500萬年前分離,而人類祖先則是500萬年前才出現。

你有沒有發現,雖然大部分的猴類都有尾巴,但是猿類沒有尾巴,例如長臂猿、大猩猩、黑猩猩等,這些猿類都沒有尾巴,所以沒有尾巴是猿和猴的區別之一。

生活在2000多萬年前的原康修爾猿(Proconsul)可能是猿類的共同祖先,至少那個時候就沒有尾巴了,也就是當猿還在樹上,沒有直立行走之前,尾巴就已經消失了。例如下圖所示

圖片出處:http://frontiersofzoology.blogspot.com/2012_04_01_archive.html

猿類為什麼要捨棄尾巴?
猿類和猴類在樹上的運動方式不同,一個靠搖擺,一個靠跳躍。
猴子在樹上則是跳躍運動,從一個樹枝上跑跳到另一個樹枝上。

猴子的骨骼更像四肢著地的哺乳動物(例如貓、狗等),是奔跑跳躍型,也就是在樹枝上奔跑跳躍,用尾巴來平衡身體。大部分猴子不需要抓握樹枝在樹枝之間搖擺運動。

猿類在樹上是搖擺運動的,也就是抓住一個樹枝搖擺到另一樹枝。
相比之下,顯然猴子更靈活和快速,那為什麼猿類要用更笨的方式在樹上運動?

一個可能的原因是猿類的體型太大,雖然四肢力量更強壯,但副作用是身體太沉,如果在樹枝之間跳躍,很多樹枝承擔不了這麼大的衝量,即使樹枝能承擔,猿的身體也承受不了跳躍產生的衝撞傷害。所以就改為相對溫和的搖擺運動,用智力和團隊協作來彌補行動的靈活不足,用強壯的四肢來獵殺動物,比如獵殺靈活的猴子。

珍·古道爾研究的崗貝(Gombe)黑猩猩正在吃紅疣猴(Red Colobus Monkey)(版權David Bygott)來自金星的親戚──什麼是倭猩猩?

既然猿類不需要跳躍,那尾巴來平衡的作用就不大了。這時沒有尾巴的猿反而比有尾巴的猿更有生存優勢,因為不需要為尾巴提供多餘的營養了。特別是當遇到食物匱乏的災難氣候時,生存下來的機會更大。

為什麼人類保留了腋毛?
腋毛在繁殖過程中是有用的,有利於性信息素的殘留和持續散播。
只是後來文明了,穿上衣服,人們改用香水,才突然發現腋毛沒用了。

為什麼有盲腸這樣無用組織和器官殘存?
無用並不導致廢退,進化從來不是有目的的,不會故意的去廢掉什麼。只要不影響生存優勢,多古老的東西都能保留下來。

例如,人類嬰兒的掌抓握反射,Grasping Reflex,是靈長類嬰兒抓住母猿體毛不掉下來的本能。其實在古猿直立行走後就沒用了,但是幾百萬年來,並沒有因為無用而廢掉。

還有
人從受精卵到胚胎到嬰兒的發育過程,你可以看到千萬年來生物特徵的殘留。
人腦中腦幹、小腦里數不清的遠古神經系統,也都原封不動的保留下來。
人的全身上下有很多遺留下來的無用的組織和拙劣的設計,都是因為不影響生存優勢而仍然存在。
相比之下,盲腸不算什麼。

針對其他補充問題
文明對人類基因的貢獻可以忽略不計,因為人類文明產生的時間太短,不到1萬年,根本就來不及進化出什麼或淘汰什麼。而且文明時代的法律、婚姻、醫療等保障,非但沒有促進進化,而且使現代人的基因進化幾乎陷入停滯。

喬布斯、愛因斯坦或奧運冠軍,這些傑出人物對人類的基因毫無貢獻,他們並沒有因為傑出而獲得大量的異性。而不如他們優秀的普通人也沒有喪失繁殖權和生存權,精英和普通人一樣,留下來的後代都不多。優勝劣汰的缺失讓人類基因進化的基石已經不復存在。人類進步不再依賴基因,而是依賴教育,我們可以通過後天的系統教育和自學,來拓展自身的能力,適應環境帶來的各種挑戰。人類基因的進化,現在已經讓位給文化的進化。

除非有一天我們能解決倫理問題,能自己動手改進自己的基因。也許有一天,優化基因就像私有產權一樣,成為每個人不可剝奪的個人權利,那時候人類的基因才會重啟進化的歷程。


最後題主所說的

白毛女那種,正常的人類,進了深山老林後,自行生長大量體毛變成猿猴的事情,是真的嗎?

真不知道出處在哪裡?是傳說神話吧?


德斯蒙德·莫利斯在1967年的著作《裸猿》中對於這一問題有詳細論述,除此以外,對於人類很多的行為都有獨特而令人信服的見解,推薦給大家,比什麼文藝小說有意思多了

脫去體毛是幼態持續機制(按照字面意思理解就行)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儘管如此,我們物種的所有成年人確實還有不少的體毛——事實上比我們最近的親戚黑猩猩的體毛還多,與其說我們脫去了全部的毛髮,不如說我們長出了短小的汗毛。(順便說明一下,並非所有的人種都留有汗毛,黑人就實實在在顯而易見地失去了汗毛)

但是用幼態持續機制去解釋,只能給體毛何以脫落提出一個線索,它不能說明,裸體無毛作為一個種的屬性有何價值,它對有助於裸猿在敵對的環境中生存有何價值。那麼,裸露的皮膚有何生存價值呢

一個解釋是,狩獵猿放棄遊盪的生活而走向定居時,其居所為大量的寄生蟲困擾。夜復一夜地在同一窩穴里睡覺,被認為給許多寄生蟲提供了異常豐富的繁殖場所。於是虱子、蟎、跳蚤和臭蟲大量繁殖,到了非常危險的地步,對狩獵猿的生存構成了嚴重的威脅。通過甩掉他身上的毛衣,這個定居窩穴的物種才能更好地對付寄生蟲構成的威脅。這個觀點大概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它很難說有重大意義。很少有其它固定居所的哺乳類——定居的哺乳類數以百計——採取了脫毛裸體這一步。然而,如果別的原因使脫毛這一進化過程得以發展,那麼消滅皮膚寄生蟲就容易多了;今天多毛的靈長目動物,還面臨著這一任務,捕捉寄生蟲仍然消耗了它們大量的時間。

另一個觀點的思路與第一個觀點相似。它認為,裸猿的進食習性污穢骯髒,體表的毛衣因此要很快粘結成團,污穢不堪。這又是一種致病的威脅。有人指出,兀鷹取食時把頭頸全都扎進血淋淋的獵物屍體之中,因此其頭頸部的羽毛就掉光了;由此可以類推,狩獵猿的全身,也可能因其進食習性污染毛髮而使毛髮掉光。但是,狩獵猿首先學會的必然是用東西清理毛髮,而後才能學會製造捕殺的工具和剝掉獸皮的工具;後者難以首先發展起來。就連野生的黑猩猩遇到解便困難時,也學會了偶而之間用樹葉當手紙搞清潔衛生的。

有人提出了另一種說法。它認為,由於學會用火而導致體毛的脫落。據說,狩獵猿只有晚上才感到冷,一旦他能坐在營火邊享福,他就可以捨棄體毛,使他能更好對付白天太陽照射的熱量。

還有一種獨闢蹊徑的理論認為,原始的居住在原野上的猿類變成狩獵猿之前,經過了一個長期水生猿的進化階段。根據這一設想,他進入熱帶海濱去覓食。他在那兒能找到相當豐富的甲殼類動物和其它海生動物,那兒的食物來源和原野上的食物來源相比要更加豐富、更有吸引力。起初,他僅僅在岩邊的水坑裡和淺灘中試探,後來他慢慢游向較深的水域去潛水找食物。據說,在此過程中,他與其它進入水中生活的哺乳類一樣,將會失去體毛。只有他的頭,因為游水時伸出水面,所以才保住了「毛衣」,以防太陽直射。後來,等到他的工具(初始製造的工具是用來砸開貝殼的)發達到一定的程度後,他就會離開養育他的海濱搖籃,進入原野,終至進化為狩獵猿的。據信,這一理論說明,我們今日何以在水中能象游魚那樣自如,而我們現存的最近的親屬黑猩猩在水中真象是秤砣落水。它還能解釋我們流線型的身體和直立行走的姿態。直立行走的姿態大概是踩水進入深水區所形成的。它能說明我們身上汗毛奇怪走向的軌跡。仔細觀察表明,我們背上汗毛的走向與其它猿類的情況不同。我們的汗毛成對角線走向,向後面偏中間方向指向脊柱。此一走向正是游泳時水流過背部時的方向。它說明,假如背上的毛先發生走向變化,繼後才脫落的話這個走向的變化正是為了減少游水時的阻力。同時又有人指出,我們有一個獨一無二的特點,在所有的靈長目之中,唯獨我們才有一層較厚的皮下脂肪。這被說成是與鯨魚或海豹的脂肪對應的東西,是補償和防止能量消耗的裝置。他們強調指出,沒有人提出任何其它的理論來解釋我們這一解剖特徵。甚至連我們的手掌感覺非常敏銳這一特徵,都被用來支持這個水生進化理論。一隻相當粗糙的手可以握住棍子和石頭,這畢竟是事實;可是在水中摸食物卻需要一隻感覺細膩而敏銳的手。也許,從樹上走下地生活的猿類,最初就是在水中取食而進化出了一雙異常靈敏的手,然後又把它們傳給後起的狩獵猿的。最後,這位學者指出他們在尋找人類進化中最重要的缺失的一環時,四處碰壁、一無所獲;它毫不留情、一針見血地指出說,如果專家學者們不辭辛苦,到100萬年前的非洲海岸邊去搜尋,就可能找到於自己有利的那個缺失的一環。可惜,這一研究尚未開展。然而,儘管水生論有許多吸引人的間接證據,可是它缺乏扎紮實實的支持。它能幹凈利落地解釋許多特徵,可是它反過來要求人們接受人類進化中一個假設的重大階段,我們迄今尚無任何直接證據去支持這一假設。即使最終證明此一假設證據確鑿,它也不會和現在已被普遍接受的人類進化圖景相衝突,現在的理論認為狩獵猿是由陸居猿進化而來的。它只能說明,陸居猿接受了一場相當隆重的洗禮儀式。

另一個論點的思路完全不同。它認為,體毛脫落不是適應自然環境的反應,而是一種社會因素所造成的傾向。換言之,它的產生不是一種機械裝置,而是作為一種物種標記。一些靈長自身上有裸露部分;在有些情況下,它們似乎是種屬的標記,使同類能據此識別同類,亦能使猴或猿據此識別其它種屬的靈長目。狩獵猿體毛脫落被認為僅是自然選擇機制任意選中的特徵,它只是偶然成為這個物種的種屬標記。當然赤條條裸露的軀體使裸猿很容易被識別出來,這是不能否認的。但是,要達到同一個目的,還有大量的並不那麼急劇變化的方式可供選擇,而且還可以不犧牲一層保溫的毛衣。

與此思路相同的還有另一種意見。它把體毛脫落描繪成性信號的延伸。據稱,雄性哺乳類總的來說比雌性毛多;裸猿拓展了兩性在這方面的差別,因而其雌性對雄性的吸引力越來越大。脫毛的傾向亦影響雄性,但是影響程度較輕,他們留下特殊的毛髮與雌性形成鮮明的對照,比如鬍子。上述意見能圓滿解釋裸體的性別差異。但是,它遇到同樣的一個問題:體毛脫落後其保溫功能也隨之失去,為了外表更富於性感而犧牲保暖機制,這個代價不低;即使有皮下脂肪作為保溫的部分補償手段,這個代價也太高。這個意見還有一種略加改頭換面的翻版:與其說是裸體的外表更富於性刺激,不如說是裸體在撫摸時更富於性刺激。可以認為,由於裸露的皮膚在性接觸中對感官的刺激,雌雄兩性對性刺激都會變得高度敏感。在配偶關係趨於固定的進化過程中的物種,裸體的刺激會使性活動更加興奮;由於加強了性交的報償,配偶關係就得到加強。

也許,對裸體最常見的解釋是,它是作為一種散熱的手段而進化出來的。狩獵猿走出陰涼的森林,他經受的高溫是前所未有的。據信,他脫毛衣是防止身體過熱。從表面上看,這一假設頗有道理,因為我們今日在炎熱的夏日裡的確要脫去夾克衫,但是它經不起仔細的推敲。首先,原野上生活的動物(與我們的軀體大小相差不多的動物)中,除了裸猿之外,沒有一種脫去了體毛。假如事情如此簡單,我們就能指望見到裸體的獅子和豺狗。事實剛好相反,它們都遍身長著短毛,且相當濃密。裸露的皮膚暴露在空氣中,當然可以增加散熱的機會,但是它也增加了吸熱的機會,而且在直射的陽光下皮膚有灼傷的危險;皮膚灼傷的危險,每一位行日光浴的人都是知道的。有人在沙漠中做過試驗,結果證明:穿輕薄的衣服可以減少水份散發,因而減少熱量散失;但同時人從外界吸收的熱量也可以因此而大大減少,比完全裸體所吸收的熱量要少55%。在高溫氣候中,阿拉伯人喜愛的那種質地厚、款式肥的長袍,比輕薄服裝的防護效果還好。它既可以減少進入身體的熱量,又可以容許罩在長抱里的空氣流通,有助於汗液揮發而起到降溫的作用。顯而易見,情況比乍看之下複雜得多。體毛是否脫落,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環境溫度的水平和太陽直射的程度。即使假定氣候有利脫去體毛,換言之,即使氣候相當熱,但是又不至於酷熱難當,我們仍須解釋裸猿與其它原野上的食肉獸,何以會皮膚顯著不同。

我們有一個辦法對此做出解釋,它也許會對我們變成裸猿的整個問題做出一個最佳的解答:

狩獵猿和他的競爭對手食肉獸之間的基本差別是,他的體質不適於迅如閃電的衝刺,亦不能使他與獵物比耐力,他追蹤獵物的速度不能與食肉獸相比。然而,他恰恰又必須具有追蹤獵物的速度與耐力。他成了好獵手,因為他的腦子更發達,這使他用上了更巧妙的策略,製造出更致命的武器。儘管如此,狩獵活動仍然對他的體質構成了很大的壓力。追蹤獵物至關重要,他再苦再累也得忍受。但是,在追蹤的過程中,他一定會覺得熱不可支。因此就產生了強大的自然選擇壓力,迫使其減少體溫過高的傾向,任何微小的降溫機制都有助於這個自然選擇,即使它意味著其它方面會作出一些犧牲。毫無疑問,這是毛猿轉化為裸猿的關鍵因素。加上幼態持續機制的推動,再加上前述的體毛脫落的次要好處,這個論斷應當是站得住腳的主張。由於體毛脫落、體表汗腺增加,可以達到相當有效的降溫目的——不是為了適應原有那種每分鐘不停進食的生活;而是為了適應追捕獵物狂奔猛跑的生活——其結果是,體表蓋上一層汗液的薄膜,他那暴露在空氣中的、勞累的肢體和軀幹都蓋著一層汗水,揮發的汗液就使體溫不致開得太高了。


因為一開心尾巴就止不住地搖起來

這讓我們傲嬌的人怎麼活( ??`?′?) ?=???? ?


尾巴這件事……雖然我不知道為什麼人類沒有尾巴,但是這不關進化成人類的過程,因為人類的祖先本來就沒有尾巴,現在的猿類也是都沒有尾巴的。


進化這個詞翻譯的就不好。
應該改為演化。
這樣就少了好多誤解。
在一些東西上,上帝是會擲骰子的。
而且演化是個以萬年記的漫長變化。我們不是最終形態,只是在演化中而已。


是這樣的
我跟題主說啊
因為人類最早發源地是非洲
那裡好熱好熱的(雖然沒有今天熱),寄生蟲好多好多的。
這個時候毛太多也沒啥大用,寄生蟲還多,關鍵是人類從森林裡走向大草原了,散熱問題變得特別嚴重了
體毛長起來浪費能量,跑起來熱死太快……體毛少的就有優勢,於是體毛就越來越少了

這和生火沒什麼太大關係,人類會生火之前就體毛很少了。

事實情況更可能是這樣的。
原始人小張:「天氣好熱,沒毛真好!」
原始人小李已經熱死。
原始人小毛:「我們去北面轉悠轉悠吧!」
原始人小張:「好啊好啊。」
「卧槽,死小毛,北面冷死爹了!」
「小張我們完蛋了,我們在非洲的戶口被註銷了!」
「卧槽,我們的社保呢?」
「你傻逼啊,就算我們不到北面來,功饞黨也會削我們社保的!」
「算了算了,我們還是就在這兒住吧,話說我們得想辦法別被凍死。」
「我是長不出毛來了。」
「你tm難道是原始人么?沒腦子啊?扒一個狗熊來穿啊!」
「tm我們都是原始人好不好!」
「哦,也對。」
「你看要不我們毛這問題沒法解決了,就多長點腦子多走一點心去搞毛皮呢?」
「我看行,說不定我們還可能在幾十萬年之後開啟新一輪流行風潮呢!」
「卧槽,不錯嘛,你終於有點像現代人了。」

so,大概就是這麼個過程——太熱不長毛,跑到冷的地方的時候苦逼了,但老地方已經沒地兒住了,大家湊合用點東西保暖吧。結果搞著智商就往上飛起了,也就不需要毛毛了……
另外沒有毛毛因為散熱很好所以人類是最適合長跑拖死動物的狩獵者……也能跑個大老遠搶爛肉吃。


因為我們人類越來越聰明了。
群體一旦發生了變故,第一反應是「關我毛事」。
群體一旦有了有了危險,第一反應是「夾著尾巴跑」。
長期負壓長期被夾,於是這倆部位退化了。。。


個人猜想:
說沒用了,所以沒了,是用進廢退論。進化論應該這麼解釋。
體毛過多會導致寄生蟲繁殖,如果沒有體毛,而且勤洗澡,可以消滅絕大部分的寄生蟲和細菌。所以,渾身是毛的人類可能因為寄生蟲產生的疾病而死絕了,只剩下沒毛的了。
關於尾巴也類似,食物匱乏時期,多長塊肉就要多消耗食物。所以少長了尾巴,可能更有利於忍飢挨餓。


好吧,如果你是一個高中生,我會說什麼進化論,說拉馬克的用進廢退學說,說赫胥黎如何與大英皇家教授辯論以鞏固達爾文理論的重要性等等……這些課本上就有,我就不多說了~

1.進化論是一種理論,一種假說,並不一定是真理
達爾文提出進化論就跟現在的知乎差不多,提出假說,能自圓其說(他見到的現象),於是就寫了一本《物種起源》,赫胥黎推而廣之,馬克思讚歎一下,嚴復《天演論》又幫著傳入中國,所以進化論就順理成章的站在了我們面前。現代的科學界已經遠不是中學課本上的描述的那一套了。有很多的科學家已不相信進化論了,因為有太多的證據反證明了進化論,本來進化論就只是一種假設或者是一種理論,不能象其他實驗科學那樣可以重複驗證或者重複證明的。
2.進化論的缺點(漏洞)
2.1無法解釋原始生命的來源
進化論認為早期的生命是高溫高壓極其特殊的地質環境造就了原始生命,但事實上巴斯德的實驗已經證明那是不可能的
2.2化石太少
主要是因為考古的發現與進化論的推斷不附, 按進化論的觀點,生物的進化要經過漫長的自然選擇和變異積累,所以生物進化的過程在理論上不可能出現跳變,只能慢慢的改變性狀, 這就要求有大量的過渡物種的化石,而實際上,這種化石少的可憐。一些進化論維護者說,那是由於地質災難導致的化石遺失。好吧,就算如此,難道所有大陸上的化石都大範圍遺失了?實際上反而已經成型的物種化石就很豐富,難道火山地震還是有選擇的?只遺失過渡物種的?

2.3寒武紀大爆炸
寒武紀生命大爆發(Cambrian Explosion)被稱為古生物學和地質學上的一大懸案──寒武紀生命大爆發,自達爾文以來就一直困擾著進化論等學術界。大約5億4200萬年前到5億3000萬年前,在地質學上稱做寒武紀的開始,絕大多數無脊椎動物門在這2000多萬年時間內出現了。這種幾乎是「同時」地、「突然」地在2000多萬年時間內出現在寒武紀地層中門類眾多的無脊椎動物化石(節肢動物、軟體動物、腕足動物和環節動物等),而在寒武紀之前更為古老的地層中長期以來卻找不到動物化石的現象,被古生物學家稱作「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簡稱「寒武爆發」。

2.4來自達爾文自己的否認
對於推算出來的理論,達爾文本人也不是底氣十足,所以他才說:「如果可以證明有任何複雜器官不可能通過無數、持續、微小的改變形成的話,我的理論將絕對失敗。」 你可以看看他晚年的一些話。
2.5其他證據,數不勝數
看看知乎大牛們的回答
進化論可信嗎?為什麼現在大多反駁進化論? - 生物學 - 知乎
好的,再說說創造論
1.上帝沒閑著
造完亞當造夏娃
2.女媧也沒閑著
捏完泥人用鞭子
3.外星人也沒閑著
《人類一半是外星人一半是地球人》
該書通過對《黃帝內經》抽絲剝繭般的分析,遞給你一把打開生命神秘之門的鑰匙:你就是外星人!你身上就有外星基因,你的祖先,來自遙遠的宇宙深處。

看見了吧,根本沒個准信!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王婆賣瓜~

實際情況就是人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麼來的!所以你問的問題本身就不一定正確,或許人本來就是這個樣子,或許是更高一級的生命製造的,但絕對不是簡單進化來的。所以哲學家們整日迷茫:
我是誰?
我從哪兒來?
最終到哪兒去?

我的導師曾對我說,到了大學你就知道,原來很多知識都沒有定論,還停留在假說階段。再好的科學家都經不住孩子的三句問!


進化的唯一標準在於「生和死」。死光了就算退化了,生存並繁衍下來的多了就算進化了,相對的說,死的少了就算進化了,繁衍下來的少也就退化了。

那麼什麼決定生死呢?被捕食者吃掉這是死,沒被吃掉這就是生,吸引到更多異性繁衍後代這就是生,沒吸引到異性,絕種了這就是死。DNA在遺傳時總會隨機的產生變化,這是自然界或者宇宙中的隨機性的表現,而隨機出來的生物則都要接受「生和死」的篩選考驗,存活下來的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生物界。
====================以上為概念綜述==========================

進化原理是很實用主義的。沒用的器官並不一定會消失,因為沒用的器官並不一定會導致這個生物死亡或者沒有後代。但也有可能會消失,是因為繁衍時的隨機性,假如隨機的繁衍出了不攜帶這款「沒用器官」的後代,這個後代依然可以存活,那麼這個「沒用的器官」攜帶者,就會在種群中被稀釋,時間足夠長,就會稀釋的幾乎消失,也就是退化了。舉例說東亞人攜帶「狐臭」基因的人是少數人,而歐洲人則絕大多數攜帶「狐臭」基因,原來古人類本來就是攜帶狐臭基因的,只不過在向東遷移的過程中基因突變出了不攜帶狐臭基因的後代,狐臭這一特點基本不會導致人更難或更易生存,即使有少許的有利生存的因素也並不明顯影響到生死繁衍(狐臭對性選擇影響不是很大,因為人類是會洗澡熏香的),總之狐臭這一古人類都有的基因,在東亞就被稀釋了,以至於有狐臭的東亞人被周圍人看做異類或者病態,要去激光矯正的,而在歐洲,90%以上的人都是有狐臭的。

尾巴的退化是從猿類開始的,至今依然需要尾巴來掌握平衡或拿握的靈長類動物,他們的四肢相對來說並不發達和靈活。猿類的祖先開始,他們的四肢就足夠靈活操作絕大多數的事情了,於是尾巴就成了「沒用的器官」,在某次基因突變中,產生了沒有尾巴的猿類祖先,這一突變並沒有導致它不利於生存,也許還少許有利於生存,於是沒有尾巴的猿類就存活並繁衍後代,家族樹越來越大,形成了新物種群,和原來有尾巴的那些猿類祖先區分開來了(所以說有尾巴的猿類祖先並沒有滅絕,只是被區分開來,成了其他猴子的祖先了,這點和恐龍里的一個分支進化成鳥類是一個道理的)。基因突變的原因原理也是不一樣的,有些突變是直接抹掉了這段基因,有些突變則是將這個基因隱藏起來了。但無論哪個原因,其結果都是「原本普遍的基因現在變成了異類甚至被認為是病態」,比如現代人生出了返祖寶寶,就會被視為病態,而其實並不是,返祖現象和五條腿三隻眼這種突變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談論這個的前提是 你贊同《生物進化論》不然就失去意義了


進化掉體毛,是為了散熱,人類有最好的散熱系統(或者說裸猿有最好的散熱系統)最好的散熱系統給我們帶來最棒的耐力,當然不鍛煉不要說耐力基礎不好,有人說狼一天用小跑能走50公里,但這需要在冬天雪天才能實現,狼僅僅是能量效率高於人。說到耐力和狼一樣天天鍛煉的運動員夏天可以三個小時內跑完馬拉松。 說到耐力在新疆夏天羚羊全力跑10分鐘會猝死 或崩潰 受過訓練的人沒問題,騎兵的長途行軍效率遠低於人,哪怕是騎兵牽著馬走馬也會不斷掉膘降低體能體制,這就是人的耐力的優勢,耐力給人類有更多可能,至於禦寒我們有衣物。 至於尾巴對陸地動物來說其實是無奈的選擇,能沒有最好。


首先,「進化」這個詞是舶來品,西方學說中的「進化論」指的「適應」還是進化?也就是說當初翻譯時可能有歧義……
(例如:500W年前的劍齒虎與今天的東北虎在生命層次上是平等的,不存在「進化高低」,只有「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再者,進化(適應)是需要時間的,人類身體上的尾巴和毛髮,可能在上一個時間段就「進化」掉了,而盲腸可能正處在「進化中」;更需要指岀的是,自然界物種進化方式是基因突變和有性繁殖加上淘汰和替代;所以更可能的結果是人類的盲腸,不會消失,除非人類自身從基因層面上解決。
理由:在自然環境中,不適應的(不好的)基因,會被自然無情的淘汰掉(其後代也會被淘汰掉);現代人類社會則因為文明的需求和科學技術,人們可以通過藥物、手術來解決「盲腸問題」;又因為文明社會中絕大多數個體成員不會因為「盲腸基因」而失去生命和生育後代的權利;結果是「盲腸基因」不會被淘汰。

隨著科學的發展,大自然對人類進化的影響越來越小;人類文明史(人與科技的結合)才是真正的、獨立的自我進化,脫離大自然那種低層次被動的「進化」,科學技術的發展從某種意義上說屬於人類進化的一部分(人類沒有強大的牙齒爪子和力量,但人創造岀鋼鐵、機器和科學)。


拋一個民科觀點

我看過世界上最黑物質的圖片,像是一塊布,看邊緣有褶皺,但裡面完全不顯。因為光都被吸收了,所以明暗沒有差別,也就沒有褶皺了。
由此我想到了人類膚色變淺的事情。高緯度地區沒有過量紫外線讓皮膚細胞癌變,也就沒必要阻擋紫外線了,所以高緯度地區人類膚色變淺了。膚色變淺很有可能還帶來了另一個優勢,那就是面部輪廓的可識別度變高。
面部可識別度變高之後有利於儘快識別腦大臉小的特徵。雖然科學家一再否認大腦容量和高智商的聯繫,但是人類越進化腦容量越大是不能抵賴的。
識別到腦大臉小和喜歡腦大臉小缺一不可,這兩點都能促進智商提高。當然腦小臉更小的人也可以矇混過關,但幸運的是現實中這種情況不多。

那麼這與體毛有什麼關係呢?退光體毛的特徵有進化優勢,一是有利於奔跑後散熱,而人類聰明到學會穿衣服的智商使得寒帶人口沒必要恢復體毛;另外一點很有可能也是能夠提高面部識別度,有利於高智商的個體被異性選擇。

尾巴就是一種多餘器官了,不爬樹,雙腳走路,尾巴保持平衡的作用就沒了,留著反而浪費養分。捨棄尾巴可能發生在人類和猿類分離之前,那時古猿就已經決定下樹了。然後一部分又返回了叢林,並用變長的前肢補償了缺失的尾巴。
另外
腋毛可以防止皮膚貼的太緊,也有利於散熱。
另外,有的時候進化的關鍵因素會影響其他因素髮揮作用。例如,雌性孔雀喜歡華麗羽毛,這種喜好有利於覓食能力好的雄性繁殖。但雄孔雀也犧牲了飛行能力,直到變成珍稀動物。只要雌孔雀喜歡華麗羽毛的遺傳不改變,長毛孔雀直到滅亡也不會變成短毛的。現在對於孔雀來說,存活率低總比沒人給操要好。可以說現在孔雀已經走進了進化的死胡同,同樣命運的還有腫骨鹿。
同理,對於人類來說,以前尾巴消失和盲腸猥瑣是一種進化優勢,但後來一種更強大的選擇機制壓到了其他機制的進程。


說個別的,體毛不利於散熱之外,還容易藏匿寄生蟲,在早期這個是對健康的一大危害,所以小蟲子以及他們帶來的疾病把體毛過於濃密的人慢慢淘汰了。


大猩猩那種黑長粗(害羞,捂臉)的體毛有異於人體現在的汗毛諸位,請百度下汗毛的作用:汗毛主要作用是促進人體散熱、以及調控體溫。在人體寒冷的時候,保留住體內的餘溫;在人體燥熱的時候,幫忙排出汗液,幫助降溫。
尼瑪,汗毛才是自然選擇,進化的標準好吧。我們夏天汗毛可以散開增大散熱面積,冬天可以通過內衣壓迫緊貼身子,相當於穿了一套純毛的保暖內衣。
你們這些沒毛的人都弱爆了,肯定會被自然所淘汰的。^_^


人類是從猿進化來的,而不是猴子。至於猿為什麼沒尾巴就不太清楚了…

人類有了衣服,學會生火,濃密的毛就沒什麼益處了,反倒容易滋生細菌和虱子。而這樣因傳染病死的幾率就更大,於是長毛的基因就被淘汰了。

而對於猿猴來說,如果沒有長毛冬天就會凍死,所以短毛的基因就不佔優勢了。


古代人類沒有闌尾根本就無法消化生食(之前誤認為成生肉……謝謝評論提醒),營養不良導致被淘汰,所以闌尾發達的基因就保留了下來。

而人類不吃生食後就不再是必備的器官了。而長大的闌尾致病的可能性就較大,於是闌尾不發達的基因就被保留了下來。


特定部位體毛減少摩擦傷害,這簡直是難以理解的解釋

就在同樣的部位,為什麼裡面那些地方不產生體毛,反而用潤滑劑?

如果腋窩的毛也是為了減少摩擦,為什麼手指腳趾之間不長些毛?


人類體毛和尾巴進化掉的原因有多種說法,但我更相信海猿理論。
海猿理論的名稱不一定準確,因為原本的名稱我已記不得了。記得是在上個世紀,是在《參考消息》上看到的,作者和標題都已忘了。該理論的意思是說,在人類由猿進化到人的過程中,經歷了一個海猿的階段。海猿類似於海豚、海豹是一種海生哺乳動物,是從陸生猿類進化而成。由於生活在濱海環境,人類退去了厚厚的毛皮,生長出了和海豚類似的皮膚。同陸生哺乳動物相比,人類有獨有的一層液體皮下脂肪用來禦寒,這同海獸十分類似。由於在海水中生存,水的浮力使人徹底改變了四肢爬行的生活方式,改為直立行走,並完成了手的分化。長期的水中生活使人具備了呼吸反應(一種在缺氧環境下減少耗氧量的反應,陸生哺乳動物無此種反應,海獸則有)。人會說話,但人的發音方式同陸生哺乳動物有很大不同,人是出氣發聲,而猿是出氣和吸氣都發聲,這顯然是受水的影響。由於海中豐富礦物質和多種營養成分,使得人類和各種海獸發育出了遠超陸獸更傑出的腦量,為人類智力的進化奠定了基礎。海猿在海里生存的時間可能超過了幾百萬年,而人類再次上陸不過是一萬多年。人上岸後首先要穿衣,有人說人類是穿衣後才導致毛皮退化這是不正確的。其次是要用火,用火的作用之一是要取暖,人類皮膚顯然不能抵禦內陸凌厲的寒風,但用火還有一個目的是烹調,人類生吃陸生動物是十分危險的,長期的海洋生存使得人類的腸胃只能生吃各種海洋生物,沒有火人類根本活不到今天。人類要每天吃鹽,遠遠超出各種陸生動物對食鹽的需求量。人要住房即使是原始人類也要選擇洞穴居住,而不是像陸生猿類那樣生活在樹上,人類的皮膚根本適應不了在叢林中生活和居住,這就是為什麼人類的早期文明均發現在荒漠地帶,而不是密林深處。很多人至今仍視海鮮為最佳美食,很多人還樂於生食海味。除每天補充食鹽外,一些專家還建議要補充一些碘,我想這是很必要的,如果你也相信我們來自海猿。


推薦閱讀:

計算機的出現是偶然么?
人類為什麼進化得那麼快?
嘴唇在面部鮮紅特別,在人類進化方面的意義是什麼?
為什麼猩猩沒有滅絕,而更聰明的猿人卻滅絕了?

TAG:生物進化 | 進化論 | 進化 | 生物學 | 人類進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