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鈺為何對哥哥那麼惡劣,卻又不派人暗殺他?
朱祁鈺在北京保衛戰期間主持大局,支持率已經不是朱祁鎮能比的了,完全不必擔心朱祁鎮篡權。朱祁鎮回來後也聽任擺布,只是想活下去而已。如果朱祁鈺真的依然對他不放心,為何不找人暗殺了朱祁鎮,就說是意外,或者食物中毒之類的,大不了找個替死鬼。為何那樣惡劣地對自己的哥哥?
叫門天子那個二逼在南宮搞出十來個兒子女兒,這些兒子女兒基本上老母都不同。
所以朱祁鈺虐待朱祁鎮這個說法本來就該去吃屎。
至於什麼監視關押,有一個死士,在曹吉祥之流來的時候直接一刀捅死朱祁鎮,一點難度都不存在。宋末帝劉准被關押的時候,門口有人跑馬,幾個看押的人人以為來劫獄的,奔進去把劉准幹掉了。這就是例子。朱祁鈺真派了忠心的死士看押朱祁鎮,會有朱祁鎮跑到皇宮門口喊一聲吾乃太上皇就大門洞開的奇事?
中國五百多個皇帝,朱祁鎮這種身為皇帝跑去當帶路黨的,他弟弟倒是念著兄弟之情沒把他明正典刑。結果據某太監回憶,朱祁鈺是朱祁鎮勒死的。
朱祁鎮回朝之後為了表明正統性弄掉一大堆官員,我記得的就有四個尚書,三個內閣。它有什麼正統性?
史書為尊者諱罷了。
什麼金刀案什麼砍樹什麼被囚禁
「你看,我弟弟當上皇帝後待我這麼壞,我趁他得病奪了他的位(奪自己兒子的位),不過分吧?」
「你看我後來被我弟弟都虐待成什麼樣了,我之前土木堡乾的事也該還清了吧?」
按照朱二比乾的事(差點讓王朝夭折)和他的實際能力(第二次在位期間還為王振招魂),就算朱祁鈺在他回來後直接剁了他都不為過,更別說關押囚禁他了。
話說朱祁鈺到底也沒咋著他哥哥,相反自己沒兒子,也不說讓他二比哥哥的兒子就藩也不立太子,明擺著就是拖,看自己能不能生兒子,生就立自己的不生就立他哥哥的。這眼見著朱祁鈺快嗝屁了,也就是碰見朱二比這樣的蠢人,才鬧出來歷史上最搞笑的奪自己兒子皇位的事。
個人認為要通過少數史料去準確捕捉古人,特別是與一般民眾地位差異甚大的政治人的思維,實質上是不可能的。特別是「某皇帝為什麼不」這種問題……事實上作為皇帝又不怕死的話干點兒啥都行,大不了被宦官用馬球棍打死么。我覺得景帝也不是沒有這種努力,但他想通過法律渠道達成,就是利用阮浪的「金刀案」。
此事《明史紀事本末》系在景泰三年七月,《憲章錄》系在景泰二年六月。看涉案的錦衣衛指揮僉事盧忠的行蹤,他在景泰二年末還奉命去武岡岷王府拿勾結苗人造反的廣通、陽宗二王,大概此時還沒有涉案而佯狂,故《紀事本末》可從。當時景帝剛剛換了太子,他准許錦衣衛追查阮浪、王瑤等人,大概也有乘勝追擊的意思吧。但也沒做成鐵案,在閣臣商輅、司禮監王誠的反對下擱置了。看來景帝處置兄長的決心還是沒有那麼堅決。
到景泰六年七月,給事中徐正奏請將太上皇和沂王(憲宗)遷到封地去(看沂王封號,莫非是山東某地?)。此舉意味著宣告斷絕沂王再次入主東宮的可能性。景帝不同意,還把徐正流放遼東戍邊。此時景帝頗為沉迷女色,磕春藥、叫雞入宮,如果非要給個「理性」的解釋的話,就是急著要生兒子吧。或許景帝覺得在生齣兒子之前不宜攤牌,誰知道呢……
說到支持率這個問題,從懷獻太子死後,就有小官要求復立沂王為太子,景帝不得不用廷杖來鎮壓清議。從石亨等人能夠發動不流血兵變來看,英宗終究是正統所在,人心所向,而景帝的皇位畢竟是代理的。天順初年徐有貞內閣里有一位名儒薛瑄,他是程朱理學在15世紀中期的代表人物,當年得罪過王振,後來隆慶年間成了大萌朝第一個進孔廟吃冷豬肉的人。他的動向足以說明在當時士人眼中,至少在景帝無子的情況下,讓英宗取回皇位也是理所當然的事。無他,愛惜道德羽毛,與統治穩定而已。
英宗北歸,若不是沉痾慢疾的死法,誰都知道是代宗或者底下投其所好又被默許的人去乾的黑事!
代宗想盡一切法子隔絕英宗,無非是在守住不謀害英宗的前提底線之上儘可能永得大位。
在成王敗寇的專制集權帝王時代,此舉可算仁善之舉,也可稱作婦人之仁。
不妨想想玄武舊事,當此之時,太宗及其部眾已經圍困太子、齊王,將其二人束而縛之,既可全兄弟之生,又可息刀兵之斗。一令之下,擒賊擒王,嚴困建成、元吉,則部眾咸服,這難道想想不是挺好的嘛?
書生之見,便多生此等想法。所以太宗即是英君,更是雄主,有殺伐決斷斬草除根而又九死不悔的心思和行為。
代宗之人,從正史資料來看,還是受過了正經的儒家思想的洗腦,多少有愛惜自身道德名譽,與不願蹈覆成祖害建文式弒君行為的雙重心思。
想一想,唐朝的宮廷政變何其多,直接原因何嘗不是自太宗之後,後繼之人視殺君弒主為理所當然天經地義。由此而論,不能不說代宗也有斷絕弒君傳統的心思,如此一來,也有維繫後世帝位傳承的穩定性之考慮。
他要對自己的哥哥真的惡劣,就不會讓朱祁鎮活著了。
朱祁鈺還惡劣??
天下還有好人嗎?
我覺得代宗已經很仁義了,
反而英宗,真是毫無良心,複位以後那些事簡直了。
代宗奪了憲宗的太子位,憲宗都對代宗還不錯,對代宗的遺孀也比她爹強百倍。。。
另外金刀案確定不是失敗版的奪門之變???
金刀案之後還不做了英宗,真說明,代宗已經很顧念兄弟情誼了。
叫門天子丟了軍隊,丟了皇位,如今還厚著臉皮來搶位子,總要給弟弟編排些黑材料。只可惜費盡心力,也沒編出什麼像樣的貨色。
景泰人沒有那麼複雜,說他貪戀權位可以(哪個人不貪),但說他因此而有弒兄殺侄的想法,真是腦補的太厲害。而且君權的穩固也不是七年就可以的,尤其是景泰這樣倉促接班的。
其實只要殺了朱祁鈺,即使滿朝文武有意見也只好認了。後來朱祁鎮復辟成功,還是暗殺了他弟弟
個人看法是景帝上頭有太后在世,景帝登位時只是代皇帝,太子還是英宗的兒子,英宗雖然窩囊,但在大部分文官心裡還是正統,景帝不得不考慮大臣心裡的想法。再北京保衛戰勝利後跟瓦剌談判時景帝明裡暗裡一直不想讓英宗返回北京城。只是負責這事的手下人實在不頂事英宗朱祺鎮最終還是回到北京被景帝朱祺鈺擁為太上皇。遠離政治中心,處境和唐明皇當太上皇差不多吧,一個被兒子篡位一個被兄弟佔位。
外患解決之後景泰年間景帝曾經強行壓制朝堂異議歷盡千辛萬苦好不容易廢英宗的太子立自己兒子為當朝太子,結果朱祺鈺兒子身體不爭氣沒當多久太子就翹了辮子,景帝傷心之餘身心俱疲,朝堂之上景帝再也無法壓制關於復英宗太子位接二連三的上奏了。等景帝一病大明朝內部就開始了爭權奪利的潛性鬥爭,石亨兵變成功英宗複位曾經支持朱祺鈺登基的于謙旋即被殺,而景帝根據史料多方印證兵變之時尚有意識沒到病入膏肓命懸一線的地步,但是為絕後患被軟禁後遭英宗遣人勒殺,帝王之家,子弒父,父殺子,母子反目,兄弟殘殺,骨肉相殘什麼都能做的出來,就這樣。
**內鬥爭不宜開殺戒,還是判無期徒刑吧
很簡單,因為他沒有兒子。朱見濟再多活幾年,不僅朱祁鎮活不了多久,朱見深恐怕也沒什麼好命。
奪門之變發生後,朱祁鎮敲響朝鼓。
病重的朱祁鈺問左右:「是于謙嗎?」
左右答曰:「是太上皇(朱祁鎮)。」
朱祁鈺:「是哥哥當皇帝了,真好。」
由此可見,兄長復辟是他早就預見的結局,也是沒得選的結局,他只能默認接受。
我只是非常納悶,為什麼朱祁鈺認為敲響朝鼓的是于謙呢?難道朱祁鈺病重時,于謙代他上朝理政?
總不至於他認為于謙篡位了吧?
希望歷史帝可以給我答疑解惑。
畢竟封建社會。
金尊玉貴是人,同樣天潢貴胄的罪人子不被允許有私慾。
誰都沒錯,錯的是萬惡的嫡庶制度。
有些紅線是不好踩著玩的,知道什麼叫開了個壞頭么?
不要以你自己的想法揣度歷史~一萬種想法一萬種可能,每一個事件每一個人物每一種起因經過結果都不是能揣度來的 歷史之所以為歷史就在於它就是那樣發展了,你可以考究史料探查原委知悉事件本身,而非要揣度歷史人物的無關緊要的想法實在沒什麼必要。
其實說到底,朱祁鎮是一個好人,朱祁鈺是一個可憐人;論品性,朱祁鎮比他弟弟朱祁鈺更誠厚,總是不斷的去相信人,去相信身邊的每一個人,從之前的奸宦王振到後來的忠心護主袁彬又到後來的野心狂妄石亨再到一代名相李賢,臨死還廢除了殉葬制,身邊的每一個人都努力的去相信,他不是一個好皇帝,是一個好人,但好人是當不了好皇帝的;朱祁鈺,一個庶出的「罪人之子」,宣宗臨死前才將其母子宣召進宮,時年9歲,懇求太后張氏善待朱祁鈺母子,英宗登基後,封朱祁鈺為郕王,其實就是順宣宗意讓朱祁鈺作一個閑散王爺。但事實證明朱祁鈺比他哥哥更有當皇帝的才能和潛質,從土木堡之變臨危受命,22歲挑起重擔,死守北京城抵禦瓦剌,而後重用于謙、李賢等良臣,暴風雨後的大明王朝才得以喘氣,7年的時間有此作為已是難得可貴,自身的污點:唯一放不下的,也許是當初的芥蒂:一個庶出皇子所受的冷落和排擠,讓他對朱祁鎮母子的憤恨和對權利的誘惑,徹底迷失了自己
代宗繼承皇位的合法性來自於英宗,而不是來自於其父宣宗。弒兄的直接後果就是自己失去了合法性,會對其本身統治造成顛覆。這也就是為什麼一定要迎回英宗。況且土木堡一事不能說是英宗和明軍的問題,前前後後都很蹊蹺。所以朝中都有一股強大的護衛英宗的勢力,代宗不得不忌憚又無可奈何。
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
朱祁鈺要是真對他哥下手,沒準還能多活幾年。想害他哥,太容易了。看到這段,我一直懷疑,朱祁鈺被太監和他哥聯手害死了。
真相誰也不知道了。你看,你都覺得這事不和邏輯了。
所以……
推薦閱讀:
※如果朱標沒死,削藩的話,朱棣會造反嗎?
※如果甲午戰爭和日本打的,不是清朝,而是漢人王朝,會不會打贏?
※明朝遺民錢謙益「海角崖山一線斜,從今也不屬中華」,該話的日本演繹版最近被前統戰部部長批駁,如何評價?
※如果崇禎在晚清當皇帝,會挽救清政府的危亡嗎?
※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是否正確?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