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星體的成份、結構特點、天體力學來推算,行星、衛星的星貌的最高點與最低點的大致數值是必然還是偶然的?
地球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接近9000米,已知第一深海溝在斐查茲海淵11000米左右。
1.從地球的成份、結構特點、還有天體力學角度來推算,這兩個與海平面的差值,是偶然的還是必然的?
2.是否可以據此方法推算出其它行星、衛星的最高與最低點的大致數量級?
地球上有『高度』和『深度』,完全是因為有海洋這個天然基準面啊!其它行星可是沒有這個基準面的啊,怎麼定義高度和深度呢?
你說height和depth一個量級上呀
其實是個統計問題
在height和-depth間隨機一個海面值
新的height與depth也很可能同量級
你想問的是行星表面的高度起伏,也就是球狀天體的表面光滑程度。這當然是一個可以量化的數據。
具體關係與宏觀的軌道運動關係不大,與星球自身的物理結構有關係。由於地質活動的火山噴發可以把星球內部高溫的熔融物質噴出來 ,這些東西就像水泥一樣把星球表面抹平,使表面重新光滑。所以通常認為光滑的星球在最近有過地質活動,比較年輕。
另外,離太陽遠的衛星,通常是冰的表面,會比較光滑。也會因為撞擊和潮汐力破碎。
另外,被流星體撞擊就會造成很大的地貌變化。這倒是與天體力學有關。
之前有看到過,星球上突出的某一點(比如山峰)的重力勢能應該滿足這樣一個關係,當他下降到這個星球的平均半徑的時候所釋放的重力勢能不足以將自己融化為岩漿。
至於最低點就不大好說了==不過大致上應該也滿足類似關係,否則會被填平的。
如果不滿足,則會在漫長的歲月中一點點的坍塌為岩漿,最後還是獲得一個近乎球形的星球。
當然了,角動量的意見還是很重要的。比如地球就是個橢球。
================忘記了出處了,明天如果能想起來的話或許可以補充一下,不過期待專業回答。
知乎上, @王力樂先生,在另一個問題的答案中,回答了這個問題。
摘要如下"理論上,地球上最高的山峰可以多高?答案差不多是二十公里,再高的山峰,稍塌下來一些,自己就會被自己塌下來釋放的引力勢能融化掉"。
尚不明白演算法如何的,答案中的20公里是指海平面之上,還是最低海床算起。如果是從最低海床算起,9000米+11000米=20000米,物理學真是厲害。
詳細見為什麼好多天體最終變成了球體而不是別的形狀? - 物理學
忽然想明白了,勢能不區分液態固態的。地球的水是地殼形成之後才有的,來自太空。
推薦閱讀:
※星系是什麼?
※為什麼「硬 X 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項目被延遲多年?
※宇宙空間膨脹,是等差的還是等比例的?
※中子星會有冷卻的那一天嗎?
※為何木星表面的雲團明顯分層,而地球上見不到這樣的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