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覺」的大腦運行機制可能是什麼樣的?
有些人的直覺特別敏銳,這會是一種印象偏差嗎?
2015.7.23新答案: 頓悟包含了哪些神經活動的過程? - 回答
2014.8.5原答案
直覺可能的大腦機制:
直覺和前扣帶皮層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ACC)有關。進一步推測背後的機制可能是:在問題呈現的時候,當ACC的激活程度達到某一足夠高的水平後,ACC能探測到腦海中未至意識層面的想法,並使注意力轉移到其中一種/些想法中 (Kounios et al., 2006)。想法從未被注意到被注意的過程,就是直覺的過程
為什麼有些人直覺更敏銳:
工作記憶比較好的人直覺會更敏銳 (Chu MacGregor, 2011),背後的機制可能是他們能比較好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
詳述——直覺的神經機制 (Kounios Beeman, 2014)
腦電圖 (EEG)的研究發現,人們作出直覺反應前的一段時間(以作出反應為0,即-1.5~ -0.5秒左右)時,右枕葉出現了一個很強的α波(10 Hz);在直覺反應出現的時候,右顳葉出現了強烈的γ腦電波
上述的α腦電波被認為反應了腦部「屏蔽雜音信息並為提取無意識層面信息做準備」的過程,γ腦電波被認為是腦部進行「彙集信息至意識層面」活動的表現。這從神經層面上驗證了以下的觀點:直覺是一系列無意識信息處理過程的結果被意識捕獲的現象
另一方面,以往的一些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fMRI)研究發現,前扣帶皮層(ACC)有監控其他腦部區域的功能,在大腦可能作出互相衝突的反應時能進行協調。綜合一些同時結合EEG和fMRI的、針對直覺的研究,以及前文提到的腦電波的情況,才得出了答案一開始的推測:
「當ACC的激活程度達到某一足夠高的水平後,ACC能探測到腦海中未至意識層面的想法,並使注意力轉移到其中一種/些想法中」參考資料
Chu, Y., MacGregor, J. N. (2011). Human performance on insight problem solving: A review. The Journal of Problem Solving, 3(2), 119-150.
Kounios, J., Beeman, M. (2014). The cognitive neuroscience of insight.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65, 71-93.
Kounios, J., Frymiare, J.
L., Bowden, E. M., Fleck, J. I., Subramaniam, K., Parrish, T. B.,
Jung-Beeman, M. (2006). The prepared mind neural activity prior to
problem presentation predicts subsequent solution by sudden insight. Psychological Science, 17(10), 882-890.
@憶記 總結得很全面了
補充一篇Science paper 「Intuition and Deliberation: Two Systems for Strategizing in the Brain」 ym.edu.tw 的頁面
如 @SakiMarquis 所說,卡尼曼在他新書《think fast and slow》里詳細介紹了系統1(Intuition)和系統2(Deliberation)。
作者設計了兩種任務:dominance-solvable games pure coordination games。從四個數字中選擇一個最優數字。
dominance-solvable games 需要被試經過多步思考,尋找最優解。put yourself in other"s shoes, based on "Nash Equilibrium" (系統2)
pure coordination games 就是靠直覺了,你「趕腳」對方應該會選哪一個。。(系統1)
上圖僅僅是paper中展示的task之一,在SOM( sciencemag.org 的頁面 )裡面 還有很多種任務,乃們可以感受一下。。
fMRI結果與 @憶記提到的一致,雙側腦島(Insular cortex)和前扣帶皮層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ACC)在直覺任務中被激活。
這兩個腦區也被發現與社會交換行為中的合作(The neural bases of cooperation and competition: an fMRI investigation)、信任(http://www.nature.com/neuro/journal/v5/n3/pdf/nn816.pdf)、共情(Empathy for Pain Involves the Affective but not Sensory Components of Pain)或者love (The neural basis of romantic love : NeuroReport )高度相關。
我把題主提到的直覺理解成決策心理學裡面提到的系統1和系統2的問題
「系統1」反應快速、依賴直覺,幾乎不需要我們的努力就能完成任務;而「系統2」則懶惰,工作起來就需要我們集中注意力,但它也理性、精確。我們每天都在兩個系統間切換。
例如:一眼辨別兩條線段的長短只要系統1工作即可,而估算幾條線段的平均長度,則非要系統2出馬不行。記住,系統1雖然不精確,但是卻時刻待命,總能完成任務(儘管質量不敢恭維)。系統2卻常常偷懶,精力有限,除非付出主觀努力,否則很難做出點什麼。
因此直覺則是在不確定條件下,人們依靠啟發式方法做出判斷(啟發式方法是通過經驗總結的,即經驗法則),也就是系統性地偏離理性法則而走捷徑(使用經驗法則)。
而經驗通常是不準確的,一個例子就是人們的直覺傾向於違反大數定律,因此會存在啟發式認知偏差
啟發式認知偏差
1.代表性啟發法(代表性偏差)。在使用啟發法時,首先會考慮到借鑒要判斷事件本身或事件的同類事件以往的經驗即以往出現的結果,這種推理過程稱之為代表性啟發法。
一般情況下,代表性是一個有用的啟發法,但在分析以往經驗,尋找規律或結果的概率分布的過程中,可能會產生嚴重的偏差,從而得到錯誤的啟示,導致判斷錯誤。
使用「代表性」進行判斷可能產生的偏差有:
(1)代表性會導致忽略樣本大小。在分析事件特徵或規律時,人們往往不能正確理解統計樣本大小的意義,對總體進行統計的結果才是真正的結果,樣本的數量愈接近真實的數量,統計的結果也就愈可信,樣本愈小,與真實數量相差愈大,統計的結果愈不能反映真實的結果情況。代表性啟發法是對同類事件以往所出現的各種結果進行統計分析,得到結果的概率分布,從而找出發生概率最大的結果即最可能發生的結果。 因此必須考察所有同類事件這個總體或者考察盡量多同類事件(大樣本)但人們往往趨向於在很少的數據基礎上很快地得出結論。
(2)代表性會忽略判斷的難易程度,即使面對的是一個複雜的難以判斷的問題,也簡單地去作出判斷,或經常根據不規範的和與判斷無關的描
述輕易地作出判斷,或經常會忽略掉不熟悉或是看不懂的信息,只憑自己能夠理解和熟悉的信息去作出判斷,這些忽略掉的信息可能對判斷是關鍵的。
2.可得性啟發法(可得性偏差)。在使用啟發法進行判斷時,人們往往會依賴最先想到的經驗和信息,並認定這些容易知覺到或回想起的事件更常出現,以此作為判斷的依據,這種判斷方法稱為可得性啟發法。
人們最容易想到的通常是過去經常發生的事件或近期發生的不尋常事件,但這些信息也可能對判斷是不重要的或不夠的,自然也會導致判斷上的偏差,因此,在使用可得性啟發法時要注意去對易得性信息的性質進行判斷,挖掘更多的信息進行綜合判斷。
Kahneman和Tversky認為可得性偏向有四種表現形式:
(1)事件的可追溯性所造成的可得性偏向。具體而言,過去事件發生的概率、對事件的熟悉程度、事件的不同尋常性、事件發生的時間都會影響人們對事件的正確判斷。
(2)被搜索集合的有效性所造成的可得性偏向。人們在搜索記憶中的信息集合而做出判斷時,常常取決於某一信息集合能反應到腦海中的有效性,有的信息集合不能有效地反應出來,判斷者就會形成認知偏向。
(3)想像力所造成的可得性偏向。人們在對某件實物的發生頻率作估測時,由於對該事物不熟悉,只能藉助於對相關信息的搜索,以此在腦海中形象地構築、計算不熟悉事物的發生頻率。
(4)幻覺相關所造成的可得性偏向。幻覺相關是指當B事物在A事物之後發生,會給人造成一種這兩者之間有一種因果關係的幻覺。比如當連續兩個雨天股市全線上漲,第三天轉晴股市下跌,某些人就會在第四天根據天氣情況判斷股市的漲跌。
3.錨定與調整啟發法(錨定效應)。錨定與調整啟發法是指當人們需要對某個事件作出定量判斷時,有時會依賴某些特定的數值,以其作為參照,來調整形成對事件的判斷結果。
錨定效應有三種表現形式:
(1)不充分的調整。不充分的調整是指,人們在估測某一數值的時候,會受到某些起始數值的影響,做出不準確的估測。
(2)在連續和獨立事件的估測偏向。研究認為,人們偏向於高估連續事件發生的概率,而低估獨立事件發生的概率。在生活中,我們對連續事件發生概率的高估,會導致對某一計劃的成功過分樂觀。在完成一項計劃的過程中,只要某一環節出錯或有所延誤,就會導致整個項目的失敗或延期。 同樣的道理,我們對獨立性事件發生概率的低估,會導致不能充分意識到某一複雜運作體系出問題的真正風險大小。
(3)主觀概率分布的估測偏差。這是指人們在估測某一數值的置信區間時,這一心理置信區間往往過於狹窄。
Kahneman和Tversky認為,無論是初出茅廬的新手,還是經驗豐富的交易者,在面對複雜和模糊的問題時,經常會發生啟發式認
知偏差,只是偏差的幾率、幅度大小不同而已。筆者認為投資者一般無法充分分析涉及經濟判斷和概率判斷的環境。所以在這種環境中,投資者往往依靠某些捷徑或
原則做出判斷,這些捷徑或原則有時與期望效用最大化理論存在系統偏差。
有些人直覺敏銳,我覺得有以下四種途徑:他對信息十分敏感,經歷的事情多,因此接受到了很多信息;經常性地歸納並對自己歸納的經驗進行懷疑性思考;通過書籍等途徑學習到的;運氣。
至於具體的神經機制,我是一點也不知道。
我覺得直覺是一種快速的「模式匹配」過程
上在有人說這種模式匹配依賴於後天經驗我覺得是不全面的
因為人既有先天的本能記憶也有後天的經驗記憶,所以就算是剛出生的小孩其實也是這種基於模式識別的直覺機制。
直覺是一種湧現式的系統,不斷地將心智模式與外界進行匹配,最終通過某種評價機制定位在某個模式認知上從而作出相應的下一步行動。這是有別於線性死板的邏輯思維模式。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遇到一個問題時突然靈光一現,就是我們不斷地匹配模式最終發現解決辦法。
索羅斯說:「我在做投資決策時,常感到背部疼痛,如果背部襲來一陣劇烈的疼痛,我就認為是一個信號,表明我的投資組合策略出了問題。」
最近生理學和神經科學的研究表明:直覺不是傳說,是真實存在的生理現象。身體會開展大量的信息搜集工作,直覺由此而產生。大腦的接收器會接收到實時更新的身體信息,包括心率,血壓,體溫,肌張力等,保持體內平衡的同時,它能幫我們完成最複雜的腦力活動,比如判斷股市的走勢,尤其是決策。但大腦負責直覺的區域不屬於意識世界。而且用直覺做決策時,很多步驟同時發生,做出決策後思維過程是不可回溯的。
有些人的大腦和身體連接迴路比較高效,因此傾聽身體反饋的能力強,如同有些人跑的特別快一樣。因此直覺的個體差異的確存在。
什麼時候信任直覺?第一種情況是可得信息很少或者需要快速決策時。第二種情況是所處的環境必須有規律,會重複產生相同的模式,人類才可以掌握技巧,比如體育訓練。還有一種情況是這些模式經常出現,並且人類能及時收到反饋信號,這樣才能學習。
交易大廳的常識是,如果你想知道交易員如何看待市場,不要去問他們的觀點,而是觀察他們是如何交易的。因為交易員更依賴直覺和前意識處理,而理性觀點和能否贏錢可能毫無關係。人類的觀點和生理表現往往是不相干的。這也是為什麼理性分析出來的機會往往是輸錢的。所以,人工智慧可能的確可以取代人類進行交易的執行,但是身體會提供判斷市場最重要的信息:直覺。
直覺的訓練實踐主要有兩個方向。一是依靠外部建議,比如體育訓練中的教練。二是生理監測。有檢測結果顯示,肥胖的人心率意識程度低,可能是信息的傳遞受到了阻礙,所以交易大廳的交易員都是身材很好的人。研究人員通過對十七個倫敦金融交易員的追蹤研究發現,當交易員的清晨睾酮水平高於平均水平時,他在當天更容易獲得高的盈利。而矽谷Draper University 裡面有不少活動,專註培養這種能力。
參考資料:《冒險與直覺》,John Coates
(以下全為不靠譜猜測)
我覺得直覺的運行機製為「相似」。就是說,曾經有一個情景,然後出現了某種結果,我們搞不清具體的因果關係,不明白為什麼,但記住了這個情景和這個結果間存在某種聯繫。下一次有相似的情景時,雖然沒有明確的理由,我們會預感到會有相似的結果。
如果反覆得到印證,我們就感覺有了靠譜的直覺。
情景是無處不在的,事件看起來也是隨機出現,但大腦似乎有把相近時刻和相近地點的事物聯繫起來的本能,同樣在有相似的情緒時,做相同的事時。一切都在不知不覺間,在時時的發獃里,在夢境中,在沉醉音樂和畫時,萬千拼圖被拆解開來,隨機碰撞,排斥吸引,有時兩塊恰好拼在一起,aha!Insight!
其實我覺得直覺分兩種,一種是如福爾摩斯因專註於某領域積累豐富的經驗而生的直覺,另一類(大意)因內向的心靈,敏銳的感覺,直覺型的思考方式而生的很寬泛的直覺。。嗯,大概吧。
貼一下之前在別處答過的——
在我看來——
感性和直覺不是一回事。
直覺和腦洞也不是一回事。
直覺不應該是《思考:快與慢》里的樣子,那只是本能反應。
絕大多數人應該是沒有真正的直覺的。
直覺是天才與常人最大的不同之處。
是一種對時空與信息的特異感知與理解。
絕非理性、亦非感性。
語言是貧乏的,不足以表現與形容直覺。
然而可悲的是,要描述直覺,除了使用語言外也毫無辦法。
我們可以把「宇宙信息庫」理解為一個巨大的天然網路,而擁有直覺的人,就像一部擁有WIFI或是無線電功能的機器。這種功能並不是隨時都可以使用的,就像手機會沒有信號、收音機會收不到台。但是一旦連上那個網路,直覺會幫你把信息下載到你的腦子裡,這種信息似乎並不是由你的意識加工出來的、很可能與你現在的情境毫無關係、而你會有種信息被自動「推送」過來的感覺。
我想是否具備直覺,大概和乙醯膽鹼的水平與髓鞘質的發育有關吧?不過這也只是我的猜想。
畢竟我常常聯不上網呢(笑)。
所謂直覺,就是指知識和經驗的合集,包括學習經歷、知識體系以及社會經驗、工作經驗等,根據現有的信息量給出的判斷,可能是錯的,可能是對的。
最好例子就是 偵探,例如福爾摩斯,柯南之流,這些或真實、或虛擬的人物,本身具備了龐大的知識儲備、知識體系和工作經驗,加上細緻入微的觀察力,以及判斷力,這才造就了他們的傳奇,這不是靠所謂的第六感就可以解決的。
所謂女人的第六感也是如此,根據男人身上的香水味,一根長發,以及某些科學家指出的「其他異性的荷爾蒙」,都可以讓女性對男性產生懷疑。
與之相對的是,小孩是不存在什麼直覺,尤其是嬰幼兒。直覺是刻板印象的終極形態。
所以,刻板印象的邏輯也就是直覺的邏輯。
它將複雜的認知過程以及嚴謹的推理過程簡化為現象與結論之間的對等關係。在基因進化以及生活經歷提供的大量經驗的基礎上進行訓練,大腦穩固了這種現象與結論之間的關係。其初級形態為刻板印象,終極形態則變成直覺。因為是現象與結論間的直接對等,故而是簡單的;如果環境保持穩定,那麼基於統計原理的大數據訓練就是有效的。簡單而有效,這就是刻板印象與直覺的存在意義。所以直覺也是理性的,一種適應與進化尺度上的理性。
如果那天環境變化了,或者面臨更廣闊、更深層、更複雜的環境,那麼直覺也是會失效的。
因為直覺的基礎是大數據訓練,所以它是可以被人工智慧複製的。
相關閱讀:
人為什麼喜歡「貼標籤」? - 知乎用戶的回答 - 知乎
在你的專業里,有什麼基礎知識是和普通人的認識不相符的? - 生活常識 - 知乎
情緒的本質是什麼? - 知乎用戶的回答 - 知乎
對直覺理解最深的是搞AI的人,而不是那幫搞心理學的,甚至拿過諾貝爾獎的也未見得很懂AI。
比如AlphaGo,已經做出來一個精確的模型,能夠用直覺思考。我想,能夠做出這種程序的人是對直覺理解最到位的。
AI裡面也有一套訓練神經網路的方法論,個人覺得人類完全可以從中得到啟發。
2016-02-03
人的大腦為 1,400 毫克,腦容量聚集了 500 億個神經元,一秒鐘可以傳遞 2 兆回的電子脈衝。腦內的總長度長達 4,500
公里,擁有如此強大功能的人腦,一直到現在都還有很多未知的部分尚未被人類所了解。
但我們可以用演化的角度這樣理解,大腦皮質分為新皮質(新腦, neocortex)與舊皮質(舊腦,archicortex),新腦顧名思義是比較晚演化出來的,而舊腦則是比較早演化出來的,而人的新腦占整個腦的 76%。「新腦」掌管複雜性的費力思考,而「舊腦」掌管快速且直覺的反應。和一般動物一樣,我們有本能性、反射性反應就是經由舊腦掌管,像是我們坐捷運去學校,你可能整個路上都在發獃或是根本不記得自己有坐過捷運,那個時候就是所有決定經由舊腦而產生的行為;而較複雜的思考過程則會透過新腦運作,例如你思考明天的計劃是什麼。
我們生活中大部份的決定是由舊腦所決定的,否則若我們生活做什麼事情都要經過費力思考的話,我們的生活會變得非常非常地辛苦,做事也沒有效率。經過讀心術的實際操作與證實,人類的腦袋俱有強大的功能。人類的腦袋,其實能夠記錄、接收所有我們從出生到現在我們的五官所記錄的「所有訊息」,但是能夠到我們的「意識」到的東西,其實只有非常非常小的一部份。大腦會自動收攝環境中的所有訊息,來做本能性的最初判斷,例如是否有危險與異常等等,這也就是我們所謂的「直覺」的來源。
「直覺」基本上是透過過去既有的經驗,經過大腦快速地接收現場所有的信息,所做出來的快速結論與感覺。這沒有經過費力的邏輯推演與思考而判斷的結果,我們不一定能夠「有意識的察覺」自己是經由什麼過程,吸收什麼樣的信息才做出決定。這也可以解釋為何不知道該怎麼做的時候,「相信直覺」通常是對的選擇。
或許,直覺,與一般的思維,運行機制並無不同。
大腦,相當於是一台超級計算機,一直在依據各種輸入數據,做著複雜運算。意識,只能感知到其中極小的一部分。
意識到的運算,就稱為顯意識思考;意識不到的,就稱為潛意識;僅意識到結果而沒意識到計算過程的,就是直覺罷。
模糊地來說,直覺屬於科學的認知範式里的歸納法,推理屬於演繹法。
通過各種感官對現有的環境或事實的觀察及整合,預測將會發生的事情,並在一定情況下會做出一定的反應。這種預測和個人經驗有關,經驗不同,預測的事情不同。因為我們的經歷會被大腦儲藏,當我們所遇的環境或所見的事實與我們過去的某些經歷有一定的相似性,我們打大腦就會調出這些記憶(信息),根據這些記憶,預測可能發生的結果,這個預測是經過大腦整合的,所有這個預測是通過我們從我們的經歷中獲取的經驗來推斷的。
當然,你可能覺得你在預測的時候並沒有會想過去。這是因為我們大腦儲藏的經驗是潛在的,也就是潛意識,調動潛意識比調動顯意識更快,也更有效,所有我們的大腦一般並不會調動出經歷記憶。
人的認知階段有幾種: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這個階段的人無知還自以為是;
知道自己不知道,這個階段的人求知慾超強;
知道自己知道,這個階段的人有明確的特長並善於發揮特長;
不知道自己知道,這個階段的人已經把能力內化成了本能,信手拈來,看上去相似用直覺在做判斷和決策。
簡明易懂的直覺思考教學,我們都值得掌握
一、直覺思考
先說什麼是直覺。
直覺就是心。是用心覺察,它可以激發我們的本能。
這本能包括人類一生中通過學習和感受積累沉澱到潛意識中的本能和人類從原始生命發展到如今的智人無數個世紀積累遺傳到基因代碼中的集體無意識的本能。
再來說什麼叫直覺思考。
直覺思考是發現對一系列不同事物的聯繫後,本能察覺到某種事實或感覺值得確信的非邏輯性思考方式。
直覺思考有兩種表現形式,一種叫洞察力,另一種叫靈感。
洞察力對應事實的準確,靈感對應感覺的準確。
1.關於洞察力的直覺思考
我不尋找,我只是發現。
——畢加索
洞察力的作用很大,它可以使人看清複雜事象背後的真實情況,可以讓人在信息未經確實驗證的情況下對事情進行有效的預測。洞察和猜想的區別在於,洞察是把大腦的潛意識本能已知但主觀意識尚未覺察的事實發現出來,而猜想是依靠想像力想到的聯繫進行推測。如果直覺思考感受到的承載信息的「信號」(即沒有表現出來的意思)不夠強烈就會導致洞察力無法接觸到事情的真實層面,因此人只有先強化自己心靈和感官的敏銳才能更好地進行洞察。
那麼如何發現大腦潛意識本能知道的信息進而對事情的真實層面進行洞察呢?
——就是要讓我們的大腦把握住事相中的敏感要素和體察真實情感來進行觀照,用心去感受和捕捉事實給出的「信號」,而不是去想像事實。
舉個例子說明吧:
比如把情感全都用在別人身上時,這情感能覺察另一個人的想法、感受、行為、狀態,進而能了解那個人的心思。對一個人建立起深厚感情並對其十分在意時,當ta說出一句話就能明白ta沒說出來的意思(不是悟到話外之音,而是瞬間明白ta沒表達給你的真實意圖,即不說出來心裡也知道)而無需再用情商和思考去加以判斷。
——直覺感受和捕捉到了事實給出的「信號」,從而洞見了把握事相中敏感要素和體察真實情感後的真相。
直接領悟的心(intuitive mind)是上天給我們的神聖禮物;
理性思考是它的忠實僕人。
我們的社會居然把一切榮耀歸於僕人,
卻忘了禮物的存在。
——愛因斯坦
直接領悟的心,就是指用心覺察。它告知我們要敏銳察覺自然和人給出的「信號」,察覺那些原本就存在卻沒有被發現的真實。
英國詩人布萊克寫過一首詩:
一粒沙里見世界,一朵花里見天國;手掌里盛住無限,一剎那便是永劫。
講的是洞察力對事實的觀照可以達到非凡的程度,也是指佛學中具有智慧的人能夠照見事理。我們都知道修禪的人會有很強的洞察力,因為他們用心地對自己的內心世界和周遭世界發生的事實進行了敏銳細微的觀察和感受,並提煉出其中的因果關係。
關鍵字:用心感受事實給出的「信號」、把握敏感要素、體察真實情感、洞察因果關係、發現事情的真實層面
2.關於靈感的直覺思考
首先要說,靈感不是點子,點子是靠想像力主動思考想到的,而靈感是偶發的前意識活動,即瞬間蹦出的即興意識和記憶,也就是常說的腦子裡「靈光一閃」過了個靈感。
直覺思考的靈感表現為本能自發湧出的預先徵兆,在預先徵兆中人被放開韁繩的潛意識牽引著行進,而不是人主動思考來決定自己的行為表達。在潛意識釋放的前提下,人本能的無意識期望事情會怎樣發展,事情就會朝那樣發展,這是因為無意識衝出了門檻使人與人達到了共同「相信」。
關於潛意識牽引有一個有趣的例子:
英國魔術師達倫布朗的心理魔術,他有獨特的方法讓志願者的心裡和他聯想到同樣的東西並講出來使對方認為他讀懂了自己的心,這裡達倫布朗潛意識裡拋出的「信號」影響了志願者的無意識促使志願者的想法和他的想法重合,簡單來說就是達倫布朗的思路想到哪,志願者就跟著他想到哪,然後達倫把自己想到的一說,志願者發現哇塞這正是我想的!(心思撞車的事情在現實中也會時而發生,但多是緣起巧合而非刻意,並不像魔術里那樣經過精妙安排),這樣在觀眾看來就會覺得達倫布朗好像會讀心術和超能力一樣,實際上達倫布朗是用他的靈感帶動了觀眾的思路。
更為典型的潛意識牽引是夢思和心靈感應的例子:
過於純粹的情感達到異常強烈時還會引發感覺準確的徵兆,如做夢夢到對方出了什麼事結果對方真出了什麼事,相隔千里的人們在同一時刻湧現出相同的感覺和想法。一如榮格提出的關於夢思的徵兆。當人與人卸下人格面具露出的底層無意識本我相互直接接觸(心靈相通)後——這使人喚醒了遺傳基因中沉睡的返祖性原始本能思維對集體無意識的覺察——本能感受到了連接雙方本我的強烈「信號」,才會以象徵的靈感形象浮現在意識層面上。
(夢思的徵兆:如果事實如此,那就意味著嬰兒期思維和夢思只是人類早期進化階段的重演。
表面上,夢與幻想的潛意識根基只是嬰兒期的記憶。實際上,我們涉及的是基於本能的原始思維或古代思維,和長大後相比,它們自然地更加清晰地出現在兒童時期。但是它們本身並不幼稚,更非病態。
那就是在童年時期我們經歷了原始思維和感覺再次升騰的階段,貫穿我們生命的幻想思維與古老的心理狀態遙相呼應,由始至終陪伴著我們新近掌握的定向與適應性思維。如同身體的多種器官,其功能已經廢退,卻尚存痕迹。表面上我們的心理已經放棄了那些原始衝動,卻仍然帶著人類進化各階段的標記,並在夢與幻想中回應著已逝的模糊歲月。通過幻想思維,定向思維得以和長久以來埋藏在意識的門檻下的人類心理最古老的層面接觸。)
我們的原始本能思維的直覺是非常敏銳的,本能會察覺到一個人和自己相似的地方或相異的地方——更準確地說是在打照面判斷對方是親近還是危險——進而情感自然迸發出喜歡或厭惡的感覺。就像動物的直覺,比如一個野貓看到你會跑是它的本能告訴它你是個危險的大野獸。只有當理智壓住潛意識下的本能,讓我們的大腦告訴我們,跟這種情緒引發的相悅或排斥的私人情感相比,尊重自己也尊重每個人是人類交往中更善意的相處方式,我們才能夠擺脫偏見,正確對待自身和他人。
舉上邊這兩個例子是要說明:
——「靈感的即興誘發(即「靈光一閃」)依賴於心中湧出情感來刺激潛意識本能浮出的記憶」
那些激起強烈情緒性反應的事件、那些具有濃厚感情色彩的記憶形成緊密持久有力的聯想情結,一個興味索然的對象只會讓我們產生很少的聯想並很快消逝,一個令我們非常感興趣的對象將喚起許多聯想並使我們著迷很長時間。
——榮格
比如在一次人生中的重要比賽中贏得了冠軍;
遇見一個難以忘懷的人;
遭遇劫機事件;
畫出一幅滿意的畫;
第一次炒菜把鍋點著了;
墮入情網/墜入愛河時,心裡不停湧出對戀人無止無休的想像和思念;
骨折造成的劇痛和創傷;
把價值二十億的衛星砸到了地上;
遭受酷刑;
親人過世;
孩子降生;
忍不住的無名火;
朝聖之旅;
以上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聯想情結就容易長期保留在記憶中能夠刺激起我們的情感湧來聯想起更多的即興印象。
如果沒有足夠強有力的聯想情結或記憶怎麼辦呢?
其實我們可以主動對事物建立起情感的連接,培養自己喜怒哀樂感性的一方面來獲得更多的靈感。比如喜歡阿貓阿狗看見就高興,對推倒油瓶不扶感到強烈的憤慨等等,也可以培養更多的愛好、和更多的人打交道、認真地感受自然的神秘和偉大。
關鍵字:本能自發湧出的預先徵兆、心中湧出情感來刺激潛意識本能浮出的記憶、強烈情緒性反應的事件、濃厚感情的記憶形成聯想情結、培養感性的方面來獲得更多靈感
二、關於洞察力的直覺思考思路——用心領會、發現事實
接下來我將舉一個直覺思考的例子。
比如在看到知友@路西法發的如何記高質量的日記/工作日誌/學習日誌?(我們的祖先只會告訴我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吃壞西瓜,拉一屁股。卻不教我們怎麼讀、用什麼方法記、掌握何種訣竅來讀好書、行好路。@路西法的經驗十分美味,你們盡情多多關注他)的回答時,我們可以進行如下思考:
首先我們在這裡不要看見好的東西就按部就班跟著學。有行動力是很好,但在看的過程中思考一下向自己發問:學習這些內容究竟能帶來什麼樣的好處?能讓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能讓我們做出什麼?
然後仔細研讀這篇教寫日誌的文章以及他的其他不同文章時,我的本能發現了其中一些值得注意的敏感連接點並勾起了我的許多記憶(包括時間線上的前後記憶)
比如我用心進行領會後得到了如下信息:
1.他寫的文章感受豐富且十分有料和他記日誌的方法習慣不無關係
2.他在另一篇有效學習的文章中提到了現代大學的作用能讓我們成為具有知識和應用知識的人,回憶起大學確實提供了這種功能
3.我自己也記過日誌,再觀察別人的經驗,本能告訴我學習日誌記錄和思想整理並長期保持成習慣能讓自己思路清晰回憶明確,甚至可能會在遙遠的未來使自己成為某個具有思考能力的人,就像諸如艾柯與卡里埃爾對話、達利與阿蘭鮑斯克特談話(這些人中也提過他們會記筆記,甚至把筆記拿來出了書)那樣把知識和體驗拿來交流暢談的人(未來)
4.中世紀的學院進行的教育也是能夠輸出具有知識和善於思考的人,古代學院和現代大學之間有共通的功能(過去)
5.現代電視上訪談欄目採訪的那些說話時能表達出豐富體驗和抖出乾貨的人與2.提到的把知識和體驗拿來交流暢談的人有共通之處(現在)
於是:
記日誌讓我們思路清晰回憶明確——學校培養我們如何學習知識和思考——知識和體驗事件可以讓我們用來暢談,一些關鍵點的連接就建立起來了。
重點來了——通過這一系列思考,我發現了我大腦潛意識本能里原本就存在的事實:「知識、思考、體驗、記錄(日誌)應當是一脈相承的。」
那麼這種「知識、思考、體驗、記錄(日誌)一脈相承」就是我通過直覺思考發現的事實答案。
而且,即便事實並非真的如此,也可以用這種方法創立有效的學習方式,最終讓我們獲得記日誌的好處——強化我們的思維和記憶,讓我們用知識來裝備自己的思想,調整我們自身的思路,讓我們拿知識和體驗來暢談。如果我們不記日誌,就將收穫不到這許多好處。
這樣,一個直覺思考的行動就完成了。當然這樣的直覺思考與切身感受潛意識湧出的強烈「信號」得出的洞察相比只能算粗略的模仿,在這裡只是把直覺思考的思路教給大家。
而使用想像,我們則可以這樣推測:從古至今也許有許多懂得思考的人會靠記日誌的方法來獲得對知識和體驗的思考與整理——儘管這沒讓我們看見——假如他們都這麼幹了,我們有什麼理由不這麼干呢?
關鍵字:把握值得注意的敏感連接點、用心領會事相與事相的因果關係、發現大腦潛意識本能里原本存在的事實、直覺思考的行動思路
三、小結
簡單總結一下:
直覺思考——
1.先想為什麼要這麼做?
2.再用心感受獲取到的信息資料和事實經驗
3.本能覺察到值得注意的敏感連接點並勾起相關記憶
4.把它們連接起來看看能不能讓我知道為什麼要這麼做?用心領會事相之間的因果關係
5.發現事實的真實層面
直覺思考的壞處:
如果本能已知的事實經驗不好、或本能從事實經驗中覺察到的聯繫不好,因果關係中壞因/壞關係結出了壞果,直覺思考最終照見的結果會變的很糟糕。所以直覺思考首要的是用心覺察事實,保留準確經驗。否則直覺出了岔子小則鬧笑話、大則讓人產生誤會或壞了事,嚴重的情況下甚至會因此引發災難。因此直覺思考在許多情況下並不如邏輯思維可靠,但我們仍然可以在不同場合根據情況來使用它,尤其是在創造活動中。
直覺思考的好處:
直覺思考的目的是為了縮短無謂的判斷直接得到可執行的答案,而邏輯思考則用來對信息進行確證排錯。如果事情在我們認知領域(飽經檢驗的公共認知,又或是獨闢蹊徑的個人認知)內可行,那麼就不需要再用邏輯去檢驗它。當直覺告訴我們(在這裡我引用別人說的一個例子)一個東西看起來像蘋果,聞起來像蘋果,嘗起來像蘋果,摸起來像蘋果,那就當它是蘋果來吃它用它。除非有線索告訴我們它有未知要素,那時我們再檢驗它到底是不是蘋果還是有特異功能的蘋果或別的什麼。
直覺思考的作用:
直覺思考最終的作用並非在於把事情加以判斷,而是指導我們去做。洞察力的要旨不在於告訴我們「是什麼」,它想要指導我們「怎樣做」。
直覺思考的核心原則:
直覺不要判斷對與錯,只分做得好與壞。
(例如誇獎別人時,邏輯會說你做得對,直覺會說你很好或你幹得漂亮;批評別人時邏輯說你做錯了,直覺說你幹得不好或你可真糟糕)
四、關於靈感的直覺思考思路——感性辭彙聯想
有一個用直覺思考進行聯想時的小技巧分享給大家:
「好的思維模式是把每一個詞和許多東西聯繫起來。」
在這方面我們有一位先行者。
詩人蘭波提出:詩人必須成為「通靈者」,「五筆崇高的博學的科學家」,「通過長期、廣泛和經過推理思考過程,打亂所有的感覺意識,通過所謂「言語的鍊金術」,尋求一種「綜合了芳香、音響、色彩,概括一切,可以把思想與思想連接起來,又引出思想」,「使心靈與心靈呼應相通」的預言,以求達到「不可知」。
這話看上去七分裝逼,九分神秘主義,十二分讓人看不懂/:(
但是我們可以看一下蘭波寫的一首詩:
母音(根據顏色聯想)
A 黑,E 白,I 紅,U 綠,O 藍:母音,
終有一天我要道破你們隱秘的身世,
A,蒼蠅身上的黑絨胸衣,
圍繞著腐臭嗡嗡地飛行。
陰暗的海灣;
E,汽船和烏篷的天真,
巍巍冰山的尖頂,白袍皇帝,傘形花的顫動;
I,殷紅,咳出的鮮血,醉酒或憤怒時朱唇上的笑容;
U,圓圈,青綠海水神聖的激蕩,
散布著牛羊的牧場的寧靜,鍊金術士深刻在抬頭紋上的智者的安詳。
O,奇異尖銳的莊嚴號角,
穿越星球與天使的寂寥:
——噢,奧米茄眼中紫色的幽光!
蘭波在這首名為母音(根據顏色聯想)的詩中將不同的顏色聯想了各種不同的東西:
黑聯想到蒼蠅=黑絨胸衣=腐臭=陰暗的海灣
白聯想到汽船=烏篷的天真=冰山=白袍=傘形花
紅聯想到殷紅=鮮血=朱唇
綠聯想到青綠海水=牧場的寧靜=智者的安詳
藍聯想到奇異的號角=星球=天使的寂寥=紫色的幽光(藍和紫在光譜上屬於相鄰色)
——把每一種顏色和不同的東西聯繫起來。
跟我一起念:
「好的思維模式是把每一個詞和許多東西聯繫起來。」
那麼怎樣把詞和這些東西聯繫起來呢?列個表在每個詞下邊掛上一溜內容死記硬背?不,這太落伍了。
正確的方法是用我們擁有的看、聽、聞、嘗、摸五感以及情感和情緒與對象進行感性聯繫。
比如黑這個詞,蘭波恐怕將它與令他感到厭惡、心裡噁心的、能聞到糟糕氣味、心情壓抑的東西聯繫到一起,就是蒼蠅、黑絨胸衣、腐臭、陰暗的海灣——
假如我想把黑這個詞和令我感到喜歡的、好吃的、心情舒暢的、廣闊無垠的、美妙動人的感覺聯繫起來,那麼我會想黑貓、黑色轎車、黑洞、朱古力、深邃夜空、美麗的黑眼珠——
以此類推,大家也可以試著將各種詞與觸動自己本能感覺或感情或情緒的內容(不限於人事物,什麼都可以)紛紛聯繫起來。
(先前,我對路西法文章的評論時用的形容是「美味」,本來我可以說「出色/有效/受用/精彩」。在這裡,「美味」就是一個把指定對象和具有感覺情緒的詞聯繫起來的實際用法。)
關鍵字:把每一個詞和許多東西感性聯繫起來,建立本能對感覺、情感和情緒與對象的辭彙關聯
五、關於靈感的創造性直覺思考思路——感性圖像聯想
我們都認識超現實主義畫家達利,他的超現實畫作運用了夢的元素對豐富的圖像進行了直覺思考的圖像聯想(蘭波使用的是辭彙聯想)。
根據達利在自傳中的描述:
(一個不錯的夢境描述範本。)
「我發現了一種方式去回味和加露什卡——今後我要一直這樣叫她——在一起時的精彩瞬間。我要做的就是在特拉依代爾先生的課堂上,盯著天花板上那個濕濕的斑點。我可以隨意地變換真實的形狀,先是把它想像成雲,接著想像成臉,隨後是各種各樣的物體。你可以說,在我的思維里有台放映機,它按照腳本通過我的雙眼在天花板上投影。無論何時,只要我願意,就能回放或修改某些部分,讓某個細節更加清晰,無限地增加人物和劇情。首先我投射出了加露什卡和帶皮毛的雪橇,接著是一群正展開追逐戰的瘋狼,它們一幅貪婪的樣子,心中充滿了憤怒。很快,天花板就不夠大了。我把特拉依代爾先生熟睡的腦袋作為目標,用他的鬍子織出一張令人銷魂的地毯,把森林變成一個有著圓屋頂、塔、炮眼等奢華裝飾的城市,加露什卡是城市的公主。我的遊戲可以無限地延續下去,我對自己隨心所欲的力量感到驚訝,它就像一件天堂賜予的禮物,向我展示了整個世界。」
達利把一樣事物在眼前變換成另一樣事物,他本能地不斷重複這個過程,最後把聯想出的圖像描繪在他的作品裡,充滿了夢幻般的色彩和看起來匪夷所思的異貌。
同之前一樣,大家也可以試著把眼前的不同景象與觸動自己本能感覺或感情或情緒的圖像(不限於人事物,什麼都可以)紛紛聯繫起來。
關鍵字:把一樣事物在眼前變換成另一樣事物,建立本能對感覺、情感和情緒與對象的圖像關聯
———————————————————————————————————————
至此,我簡單地講了直覺在我們大腦中運作的思考方式。
用心感受事實給出的「信號」覺察真實;
把握事相中的敏感要素;
體察真實情感;
興緻盎然的聯想情結;
領會事相之間的因果關係;
原始本能思維的敏銳判斷;
依靠情感刺激來誘發靈感;
建立本能對感覺、情感和情緒與對象的關聯;
——這就是我們得到的關於直覺運行機制的答案。
直覺思考的關鍵在於情感連接(有情意的連接),人有七情六慾的情感波動和心理活動,將我們的喜歡、厭惡等本能感受與我們在乎或引起我們注意的各種對象(不限於人事物,什麼都可以)連接到一起,就能建立起情感記憶的鉤子。
(有點像木馬對不對,使用邏輯系統思考的計算機和除邏輯系統外還獨具情感系統思考的人能夠在各自的思考系統中運用相近的方法技巧)
當我們的情感使大腦回想起相應的對象時,心中就會湧出對應的感覺和與之相關或相似的一切記憶,這就是直覺思考建立起來的廣泛聯繫。
多多使用直覺思考建立情感連接,對人間的一切充滿感情,對別人充滿感情,對每一天遇到的發生的事都有感覺,每天記住一件事,靜下心來感受這個世界的疼痛和悲傷,感受所有的相愛相遇相聚分離哭泣驚喜輪迴變幻無常,就能磨練我們的直覺變的敏銳。
好了,
這下終於結束了吧。
才不會呢。
我還要告訴你們如何從他人那裡學習知識。
科幻作家劉慈欣說過一句話:科幻作品中點子最重要,大概是這個意思,記不清了。他的小說很好玩,推薦大家去看。但我十分不認可這句話。我認為點子最無關緊要,只要人肯學習積累知識,有想像力,敢開腦洞,就會生出無數的點子,甚至別人的點子我們也可以拿來學習並從中創造出自己的東西。對,我們不能抄襲人家的,只能學習,並融會到自己的理解中去。
畢加索說Good artists copy,great artists steal.
抄不如竊,就是這個意思,竊就是學習。人必須從他人那裡吸取優秀經驗,終身保持學習。
那麼怎麼從別人那裡吸收經驗呢?
答案是成為那個人。
我們要試著成為他人,如同向造詣高深的人學習繪畫一樣——思考他人的思考方式,想到他人所想的,感受他人的感受,看到他人所看到的,經歷他人所經歷的,體會ta的每一筆怎麼運用,ta為什麼要這麼畫,為什麼要這麼說,為什麼要這麼做,學習他人所學習的,一條一條遵守他人總結出的經驗,這就是最好的學習方法。
就像畫家陳丹青說:你想學誰,你就成為誰。最後你不會變成他/她,你會變成你自己。
給點喝彩,順手點個贊,我們一同進步,我們都可以成為世界的主人。
我來終結答案。
純粹的個人體驗。
我自己給大腦大概的劃分兩個區域。
主動區域和被動區域。
主動區域是指,人自己能觀測到的大腦活動。
被動區域是指,人自己觀測不到的,但是側面能發現的。
現在我們做個試驗。將一枚硬幣拋向天空。用主動區域觀測這一行動。從手往後放,開始施力知道慣性作用將硬幣甩向天上。牢牢的記住這一行為。
現在我們左右手同時拋兩個硬幣,並且在施力的時候計算出硬幣在控制碰撞的大概範圍。
上述的很簡單吧。這是主動區域的作用。就是計算。
現在我們模擬一下。同時有十幾隻手同時向天上丟硬幣。嘗試在手施力的時候直接判斷出硬幣在空中碰撞的範圍。
有點勉強,但是大多數人都做得到。
如果再加幾十隻手呢?儘管你腦子算不過來,你依然可以判斷出一個範圍。
被動區域接受的訊息非常之多。人類其實是觀測不到的。只能通過已觀測的部分給大腦定位是很愚昧的行為。
借用一句話。。。。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
被動區域並非只有接受訊息,它也會計算,效率是主動區域的未知倍數。
(給個參考)大道五十 天衍四十九 人遁其一。
這部分就是直覺。慣性是宇宙第一力量。不管是心理上還是行為上。
直覺的運算其實就是運用慣性來判斷。
說點別的。宗教和武術修鍊到極高境界。可以預先判斷災禍。武術宗師在有兵刃或者手槍瞄準時,儘管沒有看見,仍然感覺到要被攻擊的部位有異樣感。以及各種解夢和預知夢。
因為慣性是有時間的。如果說一個人感覺今天可能要有禍事。早上的施力開始,到晚上的行為結束。那麼早上施力的時候人是讀取到的。用被動區域去讀取。
經歷的事情多了,會在大腦中形成記憶以及對各種實物的理解判斷,大部分情況下大家不會刻意去提取記憶,但是在潛意識層面人們對於遇到的任何事情都會進行處理分析,只是自己不自知,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把潛意識做出的判斷當作為直覺,因為沒有經過刻意的思考,容易讓人忽略掉這些直覺也是經過潛意識思考過的。所以會感覺直覺比較神奇,也就為什麼很多情況下,大家經過刻意思考都想不出所以然的事情,直覺給出的答案確更加準確,因為沒有經過刻意思考,所以自己也搞不懂潛意識思考的過程,好像答案就是直接蹦躂出來的。
試著相信自己的直覺,直覺是不會欺騙自己的,並且,要相信我們大腦的神奇。
直覺是不思而得的,談不上機制
看看精神分析吧,概念通過儲存,之後可以通過信息接受來刺激相關概念激發,從而形成直覺。精神分析主要講潛意識,上面這些是我自己總結的
推薦閱讀:
※在海洋館訓練海豚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為什麼要將小露脊鯨單獨分為一科?
※下雨天打閃的時候,每當有一個閃電腦袋就輕微的疼一下,沒有閃電不疼。這是為什麼?
※世界上存在過哪些奇特的古生物?
※鯨既然是哺乳動物用肺呼吸,放在岸上為什麼會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