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QI(空氣質量指數)為什麼有中美兩種標準?差距大嗎?
不請自來!
空氣質量指數(Air Quality Index,簡稱AQI),是一個用來定量描述空氣質量水平的數值。AQI的取值範圍位於0 – 500 之間。
環境空氣污染物的種類有很多,常見的有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臭氧(O3)和懸浮顆粒物。懸浮顆粒物中,直徑小於等
於10μm的稱為PM10,直徑小於等於2.5μm的稱為PM2.5。其中,現階段對人們健康影響最大的要數PM2.5。正是由於意識到PM2.5的嚴重
危害,我國於2012年發布,將於2016年1月1日實施的國家標準GB 3095-2012《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中,新增了對PM2.5的監測要求並規定了濃度限值。
環境監測部門每天發布的空氣質量報告中,會包含各種污染物的濃度值,比如SO2濃度為20.5μg/m3、PM10濃度為150.8μg/m3、 PM2.5濃度為130.7μg/m3等等。但是,人們很難從這麼多個抽象的濃度數據中判斷出到底當前的空氣質量處在什麼水平。於是就有人想出了一個辦 法,將各種不同污染物含量折算成一個統一的指數,這就是空氣質量指數。
空氣質量指數的值在不同的區間,就代表了不同的空氣質量水平。比如0 – 50之間,代表「良好」;51 – 100之間,代表「中等」;101 – 150之間,代表「對敏感人群不健康」……等等。為了更直觀起見,每個區間都有一個固定的顏色值與它對應:
這樣,只需要根據報告的AQI值,甚至只看顏色,即可直觀判斷空氣質量水平。
二、空氣質量指數是怎麼算出來的
如前所述,空氣質量指數是根據各種污染物的濃度值換算出來的。要計算AQI,就需要事先確定各污染物在不同空氣質量水平下的濃度限值。例如,美國環保局(EPA)針對PM2.5的限值定義如下:
AQI的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
I = 空氣質量指數,即AQI,輸出值;
C = 污染物濃度,輸入值;
Clow= 小於或等於C的濃度限值,常量;
Chigh= 大於或等於C的濃度限值,常量;
Ilow= 對應於Clow的指數限值,常量;
Ihigh= 對應於Chigh的指數限值,常量。
利用這個公式,根據污染物濃度C,可以方便地計算出空氣質量指數I。比如要計算PM2.5濃度等於68.5μg/m3對應的AQI,查濃度限值表可知,它
在65.5和150.4之間。所以Clow = 65.5,Chigh = 150.4,對應的Ilow = 151, Ihigh =
200,套入公式計算:
取整即得AQI=153。各種污染物的AQI值分別算出來後,取數值最大的那個即為最終報告的AQI值。比如SO2濃度為20.5μg/m3,算出來對應
的AQI為29;PM10濃度為150.8μg/m3,對應的AQI為98;PM2.5濃度為130.7μg/m3,對應的AQI為189。最終報告的
AQI值就是189,而貢獻了那個最大值的PM2.5則稱為首要污染物。
嚴格來說,PM2.5對應的AQI是針對24小時平均的PM2.5濃度計算出來的。也就是說,並沒有對應於實時PM2.5濃度的AQI。但是為了報告的方
便,通常也將實時PM2.5濃度按24小時平均濃度計算出AQI值。這樣算有一個假設的前提,就是如果這個濃度持續24小時的話,對應的AQI才成立。
值得一提的是,當污染物濃度超出最高上限時,AQI的值最高也只能是500,因為在這之上的指數是不存在的。這種情況下,稱為「爆表」或」Beyond
Index」,也就是用空氣質量指數已經無法描述這糟糕的空氣質量了。某些手機應用上顯示的AQI值超過了500,達到了700多,這其實是不正確的,至
少是不嚴謹的。
三、我國的空氣質量指數標準
我國目前尚無正式的空氣質量指數標準。配合GB 3095-2012的推出,我國環保部制訂了一份試行的環境空氣質量指數(AQI)技術規定,同樣將於2016年1月1日實施。
在這份試行的技術規定中,AQI的級別和美國標準一樣分為6個等級,採用相同的顏色標識。各級別對應的AQI值也完全一致。只是每個級別的描述有所不同,從好到差依次稱為優、良、輕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和嚴重污染。但各級別對應的健康影響和建議措施,又基本等同。
此外,計算AQI使用的公式也和美國標準一樣,但是每個級別對應的污染物濃度限值是不同的。同樣以PM2.5的限值為例,兩國標準中規定的濃度限值對比如下:
結合AQI的計算公式可以看出,在PM2.5濃度高於150μg/m3時,兩國標準計算出來的AQI基本等同;而在PM2.5濃度低於150μg/m3時,兩國標準計算出來的AQI有明顯差異。
例如當PM2.5濃度等於32.5μg/m3時,我國標準計算出的AQI值為47,屬於「優」的級別;而按照美國標準計算出來的AQI為93,屬於「中
等」的級別。又如當PM2.5濃度等於68.5μg/m3時,我國標準計算出的AQI值為92,屬於「良」的級別;而按照美國標準計算出來的AQI為
153,屬於「不健康」的級別。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空氣質量準則》,各國在制訂標準的過程中,需要考慮當地條件的限制、能力和公共衛生的優先重點問題,並且以實現最低的顆粒物濃度
為目標。從這個角度看,在GB
3095—2012標準中定義較高的濃度限值(即世衛組織的過渡時期目標-1)是允許的、合理的。但這僅指空氣質量改善需要達到的目標而言。同樣的污染物
濃度對人們的健康影響應該認為是一致的,不會因國家而異。
由於我國試行的技術標準中,在濃度限值的設置上與美國標準存在差異,使得同樣的污染物濃度換算出來的AQI值偏低。但是另一方面,它規定的AQI級別,和
針對各AQI級別給出的健康影響及建議措施又基本上等同於美國標準,這就難免會給人們造成困擾了。比如上面例子中那個PM2.5濃度等於
68.5μg/m3的情況,到底是該按照中國標準算出「良」,認為空氣質量可以接受,放心外出呢?還是該按照美國標準算出「不健康」,認為對所有人都有健
康危害,減少外出呢?
中美兩個國家的AQI設定是有區別的,中國的要比美國的更寬鬆些。相同的污染物濃度,在兩套體系中換算所得到的AQI數值是不同的。
以PM2.5為例,上圖清晰地顯示在AQI 200-500的範圍里,中美設定了幾乎完全相同的濃度限值。而在AQI 0-200的範圍里,美國標準要比中國標準更嚴格,2013年的美國標準要比1999年的美國標準更嚴格。(而中國的標準真的不是從AQI的0到200直接划了條直線,又在直線附近找了幾個整數點濃度嗎?)
儘管中美兩國的AQI評價不同,而相應的建議採取措施卻幾乎相同,差別只是中英文而已,有興趣的朋友不妨自己翻譯對比下。
還是用PM2.5來舉個例子。中美兩國都在PM2.5空氣質量分指數(IAQI)達到100時觸發敏感人群警報(如上圖所示)。此時美國評價體系中對應的PM2.5濃度約為35微克/立方米,但在中國評價體系中相應的濃度卻高達75微克/立方米。其實這時很多敏感人群已經暴露在健康風險中了。類似的問題還存在於二氧化硫的空氣質量分指數中。從下圖中可以看到,對於PM10、臭氧、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這四類污染物,中國與美國在AQI100上設置的濃度限值基本一致,甚至略嚴格一些些。然而,我國對於PM2.5和二氧化硫的規定要寬鬆許多(見下圖)。
二氧化硫空氣質量分指數中美對照表
(24小時平均)
PM2.5空氣質量分指數中美對照表
(24小時平均)
**微信公眾號:xk-ar
兩者都是在各項污染物的IAQI(分指數)中取最大值,且分指數計算公式相同。
但是污染物項目濃度限值表區間規定不同。
對於污染物:
實測濃度:,實測濃度在限值表IAQI基準值所對應的實測濃度值間,則最終IAQI取值為
[1] http://kjs.mep.gov.cn/hjbhbz/bzwb/dqhjbh/jcgfffbz/201203/W020120410332725219541.pdf
[2] http://www.epa.gov/airnow/aqi_tech_assistance.pdf
記得課上老師開玩笑的說法是,中國不能用美國的標準,因為這樣天天都是重度污染。。
美國採用NowCast計算方法,該演算法能夠快速響應變化的空氣質量狀況;中國採用顆粒物24 h平均值代替1 h平均值計算PM2.5和PM10的空氣質量分指數的做法會將污染等級嚴重化.
簡單說,國標aqi50以下是美國的三倍,100以下兩倍,200以上一樣。
首先AQI的等級標準,中美可謂是大同小異的。
那每次,咱們日常看到的AQI數值,美國大使館和中國環保局,為何有時會差好多……
AQI的計算由來,一個至關重要的影響因素!六大污染物的濃度!當然,兩國計算公式統一。
以pm2.5為例,中國的濃度標準從優到嚴重污染的區間為(微克/立方米):
0-35 35-75 75-115115-150 150-250 250以上
而美國濃度標準差異最主要之處在於!前四個等級。其濃度區間等級為:
0-12 12-35 35-5555-150 150-250 250以上。
騷年,這下明白了吧,下次再蒙圈,請鎖定污染物濃度。
上海市環境監測中心的有關專家指出,中國和美國計算PM2.5對應AQI的方法一致,均為分段插入法,但由於兩國執行的標準不同,對應計算出來的AQI也有很大差異。
比如,假設某天的PM2.5日均值為35微克/立方米時,按美國標準計算得到的AQI為51-100區間,相應的空氣質量為中等;而按中國現行標準計算,得到的AQI為0-50區間,相應的空氣質量為優。但當PM2.5日均值超過150微克/立方米(對應的AQI為200),雙方計算得到的AQI一致。
上海市環保局有關負責人形象地打了個比方,相當於孩子考試得了80分,在中國可能算考得一般,而在有的國家就算是不錯的分數。 因此,中美評價標準不同,決定了得出的空氣質量好壞的結論不一致。
華東師大教授:以美方標準評價上海空氣不妥
「以美國的空氣質量標準來要求中國是不妥當的,兩個國家所處的階段不同,國情也不同。」華東師範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教授束炯說。
束烔說到,他反對以PM2.5小時濃度來評價空氣質量的方法。
通常情況下,污染源大致是一定的,天氣條件對空氣質量影響較大,而形成對空氣質量有影響的天氣條件,這個「生命尺度」至少需要6小時,因此,1小時的濃度值不能說明問題,一個點位的監測數據也不能代表上海的空氣質量,公眾不必要太在意。
同時他認為,上海對PM2.5的監測精度是可信的。目前上海環保部門所用的監測設備和方法均是得到國際認可的。
在束烔看來,大氣環境的治理需要一個過程。中美兩國目前處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國情也不一樣,因此,以美國的空氣標準來評價上海空氣質量,是不妥當的。
從上海目前的人口狀況、污染源數量等因素綜合評價,上海的空氣質量是可以的。但是,通過此事對上海環保部門也是一個鞭策,上海大氣環境治理還可以做得更好。
監測PM2.5:上海方式更科學 不易受南方潮濕天氣影響
目前,美國總領事館監測PM2.5使用β射線法,上海則使用微量震蕩天平法,這兩種方法均被中國和美國環保部門認可,但上海方式更適合上海高濕的氣候。
推薦閱讀:
※為什麼不能採用向平流層直接排放臭氧的方式來填補臭氧層空洞?
※為什麼潛水時不能觸摸海洋生物?
※全球氣候變暖到底跟二氧化碳排放有沒有關係?
※環保稅對治理霧霾有用嗎,能否增加企業污染成本?
※霧霾有什麼好處?(很認真的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