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發明和使用微積分?

發明面積,體積的計算方法和得出公式,有最直觀的用途。比如說,我做一張桌子,需要考慮桌面的大小(面積),大致的高度。我做一個鐵桶,需要考慮4桶水,大致填滿一個水缸(體積),一次用扁擔擔2桶。

那麼人們解析幾何,微積分,線性代數,最根本的原因是什麼呢?


在16、17世紀左右,很多科學家在研究運動的問題。於是,從物理問題中引出了函數概念,比如伽利略所著的《關於兩門新科學的對話》中幾乎從頭到尾包含了「變數之間的關係」這個思想。

函數的符號表示,自然是由那位熱愛研究符號的大數學家發明的。對,就是那個創造了一整套微積分符號的萊布尼茨。另外,「函數」(function)這個名詞也是萊布尼茨在1673年的一篇手稿中使用的,而牛頓使用的則是「流量」(fluent)。「流量」這個詞沒有流行開來,因為大家還是喜歡用WiFi。【別瞎扯啊摔!】

微積分是緊接著函數概念的採用而產生的,其創立首先是為了處理17世紀主要的科學問題,有這麼四類:

1.已知物體的位移-時間函數,求其在任意時刻的速度與加速度;反過來,已知物體的加速度-時間函數,求速度與位移。

研究物體運動時,這類問題不可避免,而且困難在於:每一個運動的物體在其運動的每一時刻必然有速度和加速度,但是它們大多是時刻發生變化的。計算平均速度時,我們可以用位移除以時間,但對於給定的瞬時,位移和時間都是0,這算個毛球球啊!而已知速度公式求位移的話,也會遇到一樣的問題。

2.求曲線的切線。

這個問題在很多方面都很重要的應用。舉個例子,光學在17世紀吸引了很多科學家。費馬、笛卡爾、牛頓等人對於透鏡的設計都有所研究。為了應用反射定律以及各種定律,必須知道光線同曲線的法線之間的夾角。法線垂直於切線,所以需要想個辦法求出切線。再舉個例子,如何知道運動的物體在其軌跡上任一點處的運動方向呢?答案是,求切線啊求切線!

其實「切線」本身的意義也是一個沒有解決的問題。對於簡單的曲線比如圓錐曲線,把切線定義為「與曲線接觸於一點且位於曲線的一邊的直線」就可以了。但是對於17世紀的數學上研究的較為複雜的曲線,這個定義就不適用了。

3.求函數的最大值與最小值。

高考題的即視感?當時這可是為了計算炮彈彈道和行星運動軌跡的!比如求炮彈從各個角度發射後所達到的最大高度,或者求行星距離太陽最遠和最近的距離,可高大上了。

4.求曲線長、曲線圍成的面積、曲面圍成的體積、物體的重心、一個體積相當大的物體(比如行星)作用於另一物體上的引力。

古希臘人用窮竭法計算出了一些面積和體積,但是需要很多小技巧,缺乏一般性。隨著數學的發展,窮竭法逐漸被修改,而微積分創立之後則被徹底改變。

其實在牛頓和萊布尼茨分別獨立發明微積分之前,有不少先驅者已經創造出不少方法。比如Roberval、Torricelli、Fermat、Barrow、Cavalieri、Pascal等等。嗯,牛頓與萊布尼茨則位於全部貢獻的頂峰,而牛頓更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抱歉啦胡克!】

到此,微積分正式誕生了,題主的問題也回答完了。【鞠躬~】

參考資料:莫里斯·克萊因.《古今數學思想》.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簡單說就是為了讓數學更加通用。

幾何上來說……我下面的措辭各種不專業,望見諒。一直有人說"數學沒用、數學沒用,世上哪有那麼多規則圖形需要你去算面積啊?"所以人們就發明了算不規則圖形面積的方法。

首先,人們發現面積就是被圖形的「邊框」所圍住的那部分的大小,這就是面積的定義,面積的約束條件就是圍住他的「邊框」。以至於我們只要知道足夠多邊框的信息(方向和長度),就能得知面積。所以正方形的約束條件是他一個邊,所以他的面積公式是關於他一個邊的;長方形的約束條件是兩個邊,所以面積公式是關於兩個邊的。

那麼,人們就開始思考,怎麼得到不規則圖形的面積呢?這個時候簡化問題的思維就來了,把梯形的四個邊都變成曲線很麻煩,我們先變一個吧,這就是典型的數學思維。所以就有了曲邊梯形的面積計算問題。

要計算面積,首先我們要了解曲邊梯形各個邊的信息,也就是解析式,這就需要用到解析幾何。曲邊梯形的下邊是x軸,另外兩條邊垂直於x軸,最後那條曲邊可以用函數表達。就這樣,我們集齊了所有已知信息,就可以算面積了,而這個算面積的方法,就是定積分。後來我們發現,能夠讓一個邊變成曲邊,就能夠讓兩個邊變成,慢慢的所有圖形就都能算了。

以上這就是從幾何的角度談微積分和解析幾何,說得不好,既沒有專業的措辭嚴謹,又不夠通俗,各位湊活著聽吧。

其實還能從代數角度講。我們都知道代數的主題就是方程,人們有野心想解多元多次的方程。但直接變成多元多次不好吧?所以我們先把次數固定,專門研究多元一次方程,所以有了線性代數。而微積分,就是將非線性問題化為線性問題的方法。

這就是最簡單的理解,但是學得更深入以後,他們之間,其實還有更加有趣的東西再等著你。


解析幾何可以描述複雜的曲線。

微積分可以計算各種複雜圖形的面積和函數變化率等問題。

這兩個學了就該知道。


線性代數的功效各種書籍往往沒有說清。

它是研究線性空間及其線性映射的,或者說各種線性結構和態射。

由於線性結構非常常見,所以線性代數的價值也相當大。


如果你一輩子都只是過著普通的生活,你當然不會明白。
但如果你想要探索真理與宇宙,那麼你自己就會明白為什麼它們是必要的。


人類的腦子只能處理離散的,和線性的東西。微積分可以對客觀世界中的複雜對象實現線性化和離散化。說到底是為了認識和解決更加複雜的問題。


微積分是用來解決工程問題的

比如說我們要求曲線的長度
或者曲面的面積

用初等數學沒有辦法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
那怎麼辦呢?
高中數學,物理我們都學過有一種巧妙的辦法——微元法。就是把曲線分割成一個一個小的「單元」,再來求每個小單元的面積。
但是我們也很清楚的意識到這樣的方法是存在很大的誤差的,怎麼辦?

因此,就引入了微分和積分的概念。
積分就是無數個大小趨近於「0」的小單元加在一起的過程。
而微分(也就是求導),就是微分的逆運算,現實中可以理解為曲線變化的曲線。

這麼一來,求解複雜的實際問題就更加準確了。

到了大學,我們也知道了這樣一個普遍規律

任何一個現實的物理模型,都可以用一個微分方程表示。
這就是微積分最重要的作用。
微積分的存在,是為了解決複雜的現實問題而生的。無論你是工程領域,化學,物理,生物,金融……你會發現都離不開微積分這個重要的工具。

有了微積分,我們就推廣出了卷積,疊積的概念,我們就有了無線電。

有了微積分,我們就發明了,傅立葉級數,傅立葉變換的概念,就有了現代電子技術和通信技術。

有了微積分,我們就有了拉普拉斯變換,就有了控制工程。

微積分不但是數學史上一個重要的發明,打開了高等數學的大門,它更是科學技術,工程技術史上的重要工具。


沒人規定橫坐標和縱坐標只能是長度單位,換成其他物理量就能解決現實中的問題了。 比如x軸是時間、y軸是速度,那麼勻速運動和勻加速運動的路程就是直線覆蓋下的面積。那麼變加速運動就是曲線覆蓋下的面積。高中沒有系統講述微積分,所以高中物理課講到勻加速就講不下去了。同樣的還有很多,比如最簡單的LC電路,只能說變大變小,沒辦法做定量分析,到底變多大?怎麼變的?實際上,現實中隨處可見的電容器和交流電,沒有微積分就根本沒法計算,沒法計算就肯定沒法用。只能回到愛迪生的直流電時代了。

數學是抽象的,可能看上去沒什麼用。但只要賦予具體的物理意義,就能解決現實中的問題。


為了更方便得處理函數極限的問題。
其實微分和積分都是極限表達式的另一種(更抽象的)寫法。


算航線 磨鏡片 炮彈落點
不知道這些用鐵桶什麼的能不能算出來


很多問題算著算著就成了:無限個趨近0的數相加成了什麼?

一個趨於0的數乘上趨於無窮大的數成了什麼?

微積分就產生了

後來發現:6666這是個神器


推薦閱讀:

TAG:數學史 | 微積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