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年可燃冰很火,現在相關技術進展如何?可燃冰是否有希望改變中國的能源結構,一定程度上緩解霧霾問題?
11-29
我覺得這個問題又可以拿出來了!
可燃冰的最大困境是不敢開採。
這貨對溫度和壓力的變化都很敏感,地層條件的細小變化,可能引起凍土/海底甲烷的大爆發。
而甲烷的溫室效應是二氧化碳的25倍。
所以……再看50年吧。
專業相關,不請自來嘿嘿。
可燃冰確實是很難得的能源,儲量大能量高無污染(儲量比石油和天然氣加起來還要大)但目前看來其實也只是看起來很美……
1、首先如樓上所說,最大困境是不敢開採,對的。你可以想像海底之下有一片片的天然氣水合物,但很不穩定,動作太大整不好一整片就上來了,對環境影響非常大!(甲烷的溫室效應是二氧化碳的20倍);
2、其次,開採成本還是很高,距離商業開採還有一段距離,日本曾說2020年可燃冰實現商業化開採,現在也推遲了;
3、可燃冰雖好,但每個國家的可燃冰分布狀況是不一樣的。有的國家可能可燃冰總量不高,但它們都集中在那麼幾個地方,這樣開採成本就低了;有的國家雖然可燃冰總量高,但分布太分散,這一點那一點,開採成本是非常高的;
4、現在大部分商業開採可燃冰都是來自凍土層,像俄羅斯之類的,因為還是在陸地開採,因此不管從技術還是成本上都可以實現和接受。但不巧的是大部分的可燃冰埋在海底,凍土層的可燃冰並非是每個國家都享有的特權。
我的方向就是天然氣水合物。
陸地的開採術還算比較成熟,俄羅斯、加拿大等都已經進行商業化開採了。
目前主要難的是海底開採,13年日本進行了海試,海試一周,結果不是很理想,進入商業化還是比較難。
目前國際要有德國、美國、英國、日本和我國在進行研究,不過最近聽說美國那邊經費少了。
我國目前的研究進展我不敢說(怕涉及到保密部分),反正沒有國外做得好。國內主要是幾個中科院研究所和幾個大學以及某國企在做這方面,做為國家的儲備技術,國家對此的支持還是很堅定的。做為該方向的一員,別的不敢保證,我們組將近一百號人,絕大部分人都很努力、很認真地在為它拼搏。
-分割線-
有人看我再多說一點
先說日本的海試,日本海試最後失敗的原因是堵,日本海試採用的方法是降壓開採,降壓開採有一個很難解決的問題就是天然氣水合物的二次生成(在天然氣水合物分解時會吸收大量的熱,從而儲層溫度降低,從而促進天然氣水合物的二次生成),二次生成以及儲層的沙石就會堵塞開採管道,因而無法繼續開採。
目前的開採方法主要有:降壓開採、注熱開採、注抑製劑開採、置換開採等。目前科學家們主要推崇混合開採,即綜合多種開採方法,相關實驗已發表多篇paper了。(開採方法我就不具體說了)
下面說兩個天然氣水合物很有意思的兩個性質。
1.自保護效應
2.記憶效應
今天公開已經具備初步開採技術了。
開採成本高,天然氣價格低。天然氣價格蹭蹭蹭的上去了,像美帝這樣的才有動力搞這個東西。國際油價要是萬年50刀,估計美帝也不會整頁岩油,畢竟成本高。
我們國家估計一直都在悶聲搞這個,畢竟我們缺天然氣,至於啥時候才能發出大財來,那就得看技術啥時候能突破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