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艘巨大的地外星艦墜落在地球上,目前的地球人完全消化吸收這種天外科技需要多久?

當然前提是他們跟我們走的是同一個科技樹,並且他們的文明相當於4千年後的地球文明。
有遺骸上的實物和資料庫(全息圖形+外星文的)可參考,但沒有老師,因為船上沒有任何生命及其遺骸。
像獨立日2那樣花20年就能自行研發出防護罩嗎?如果不是,需要花多久,或者說可以幫人類文明的發展節省多少時間?


不用實際效果,只需要明確「我們並不孤獨」就足夠吊起胃口去攀登科技樹了


劉慈欣曾經在中央台的一台節目中提出這樣的觀點

巨大的科學差距可能使落後者根本無法輕易模仿學習

他做了這樣的一個假設:

假設我們給幾千年前最聰明的人一台手機,比如給魯班,那麼他能從中學習到什麼呢?也許只能學到螺釘吧。

理論科學的巨大落差甚至使得理解一些技術細節都是遙不可及的。


整個太陽系都越看越像是超級文明擺在那裡供地球人研究學習的。
有一陣子世界各地創世信仰的故事看多了,結合民科對太陽系知識淺薄的了解,曾經覺得地球上的生物可能就是某個宇宙超級文明因為戰爭、探險、殖民、研究等等各種理由刻意放在這,並且給了很多啟示的,時不時還蹦出個大神來指導一下人類前進的方向。
先是給地球塑造穩定的生態環境和礦物資源,可以進化出一定高度的基礎科學,核物理學在地球上差不多就到頭了;
當礦物資源緊缺的時候就去隔壁含金量偏高的月球上繼續挖,而且月球軌跡明顯是計算好給地球擋槍的;
距離較近的水星、火星和金星可以為危險性更高的星際科學研究提供安全實驗場地,不同的氣候環境和富含的稀有元素有助於人們發現更多宇宙法則,還不用怕一把火把老窩點了;
等初級推進式星際航行研究的差不多了,人家還給貼心的配備了木星加油站,一整個星球的液氫燃料以及各種添加劑燃油寶質優價廉;
等幾大行星的庫房都開發完了,太陽系空間系統也差不多運行到了超級文明的附近,這個時候超級文明主動過來對接!
——這鍋益生菌發酵的還可以,從品相上看太陽系號的比仙女座那鍋要成熟多了? ??
還抵抗個屁啊,大喊一聲全體自爆還能留點念想!
——上次那盒酸奶脹袋了,炸我一臉…


這是巴布亞紐幾內亞和索羅門群島的最新研究成果

還有先進科技的繼承者們

或者這樣

亦或者這樣

也許這幾年還這樣

哈哈,玩笑歸玩笑,認真說起來

學不學的會,要學多久

要看人類的數學水平,

武斷的個結論都是在玩票,因為


給的這個簡短的題設無法量化這個差距,


而且很重要的是,近200年的人類發展也是難以量化的,

也許周易是一種量化手段但古人發明出來現在卻沒人玩的透。

別認為我在開玩笑,數學對文明的作用遠比我們認識道的大得多

因為數學是唯一一門僅靠紙筆就能發展起來的科學。

所以我們能不能理解外星科技,要看數學功底

當然我只是粗淺的認識,沒啥論據。

數學是工具學科,不僅是計算工具還是認識工具。

但是如果只是理化材料跟的上,我們做出來的只是cosplay

也許搞到最後,外星人回來一看,地球上還是一群玩船貨崇拜的cosplay蠢貨們

雖然根據yy小說的閱讀經驗,樂觀的講肯定能學會

但悲觀者說了

以地球提供給我們的實踐空間顯然短時間內不能滿足對領先4000年的認識差距

飛船不可能提供給我們成體系的知識,意味著我們會偏科,長短腿,受類似木桶理論的制約。

這就不僅僅靠自我的奮鬥,也要考慮歷史的行程了


首先題主已經設定了是現在接收到一艘領先4000年的飛船,而不是從現在往回穿越4000年,但很多朋友在糾結從現在往4000年前的古代送一樣東西。這個比較看似一樣,但實際上基於基礎科學的發展卻根本沒有可比性。因為雖然我們看夏朝人、外星人看我們,都是一樣可笑低級,但我們和夏朝人的區別就在於,夏朝人會把尼米茲當神跡而進行膜拜,而我們會把外星飛船當科學產物來進行學習,這就是基礎科學進步帶來的巨大差異。所以我說這種類比沒有用。

但我們也可以這麼強行類比試試。

假設一艘武備完全齊全的尼米茲核動力航母突然穿越到了夏朝,夏朝的巫醫神棍們登上了航母,但他們顯然無法理解核反應堆,因為這個東西完全與他們的時代沒有任何關聯。
但f18戰機卻可能被理解。飛機的機翼和鳥類的翅膀有共通性,然後飛機發動機開啟後噴出的尾焰也是火的一部分,或許經過夏朝「科學家」們的討論,他們可能會得出一個結論:人造翅膀+向後噴火=飛行

再回到現在,假使一艘殲星艦降落在地球,我們不可能、也沒有辦法理解「二向箔」,但卻又很大可能理解「光粒」,因為光粒和子彈的原理幾乎完全一致。如果鈦戰機帶有可控核聚變裝置和反物質發動機,我們甚至可能摸到躍遷引擎的門檻。

所以,我們當前科技發展的瓶頸很多時候並不是沒有能力去做,而是不知道該用什麼思路來做,以及如何區分什麼思路是對的還是錯的。


可以說人類的科技發展就是在不斷的試錯中前進,想像一下愛迪生試用燈絲材料一次成功,殲20氣動布局一次成型,如果有一個參照物讓人類避免試錯,那你說這個發展速度能不翻倍提高嗎?

----原答案如下----

我們當前科技發展的瓶頸很多時候並不是沒有能力去做,而是不知道該用什麼思路來做。

假設我們現在向1916年穿越回一輛奇瑞,一部華為,一架殲20。

亨利福特:卧槽,汽車可以這麼造?
尼古拉特斯拉:卧槽,電子設備可以這麼叼?
霍華德休斯:卧槽,飛機可以這麼飛?

誠然1916年的人類還無法完全理解這些「外星科技」,但這些「外星產品」卻無疑為眾多科學家指明了發展方向。


星艦上不存在生命體或者生命體的遺骸,所以無法確知這艘星艦原來的主人是什麼樣的生命體,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生命體的形態決定了星艦的設計思路,也決定了星艦的操作邏輯。如果星艦原來的主人是和我們一樣具有實體的碳基生命體,那麼人類理解這艘星艦的過程可能會簡單一些——我們可以從碳基生命的基本邏輯出發探索這艘星艦,包括最簡單的找到乘員進出的艙門,根據開/關艙門的方法理解星艦人機交互的基本邏輯,根據艙門附近的設施掌握星艦維生系統的構造,根據追溯艙門的供能方式找到星艦的動力中樞等等。
如果之前操縱這艘星艦的是硅基生命體,或者更高級的純能生命體,那麼人類想理解這艘星艦恐怕會更難,硅基生命的維生系統肯定是人類無法理解的,而純能生命則根本不需要實體的出入口。

按照劉慈欣技術爆炸的理論,4000年的差距很可能產生一個人類完全無法企及的技術落差。對於一種完全無法理解的造物,人類所能做的研究會很有限,悲觀一點分析,人類對星艦的探索就和猩猩試圖操作航母一樣盲目而愚蠢。人類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將星艦整體視為一個黑箱,嘗試向星艦輸入某種操作,然後觀察星艦對操作作出的反饋,進而在大量試錯的基礎上總結出一些可控且有效的操作指令,這是一個極其危險的過程,誰也不能保證在這個過程中人類會不會發射出某種武器,會不會令星艦的動力核心過載,會不會把星艦的自毀程序啟動……
當然,如果這艘星艦配備了比較全面的防呆設計,又或者提供了一種從基本邏輯開始的培訓機制(就好像《深淵上的火》裡面的學習機),人類沒準能比較順利的推進對星艦的探索,但是這個探索學習的過程依然是漫長的,而且這只是個「知其然」的過程,更不要說想達到「知其所以然」的理解和吸收了。



大概就是這樣吧


媽的,這麼大個耐高溫合金材料砸到地球上,人類能不能活下來都是個問題。
就算活下來了,很可能也砸到地幔里去了。

還研究科技,要什麼自行車

等我們能大規模大機械進入地幔了,我們肯定也是第一類文明了。
至少要一千年時間。


——————補充一下回答————

我們假設著飛船是損壞了,自己忽悠忽悠降落了。
這麼大的飛船肯定有AI,不然人力操控要弄死人的,再說他們的科技不會那麼落後。
人類過去了
飛船判定:有危險,快啟用非致命性武器驅散人群!就用最低殺傷力的反物質炸彈吧!
人類:卧槽

飛船AI2號:算了,1號你別那麼過分,萬一人家很落後都被炸死了呢,我們看看這些生物的習性吧。
掃描開始。
波大,逼緊,對稱身體,開始建立模擬體並勾引科研人員。
5分鐘後。
研究結束,這生物看來最重要的還是下體,所謂智慧也不過如此。

飛船AI3:我們也研究研究別的吧,反正花動機壞了,而且搜索資料庫,花現外面停的是那種物種的裝甲切。是他們打仗用的。

飛船AI4:你是啥口音?戰地2?

飛船AI5:我倒是奇怪我們為什麼都說中國話,《全世界都說中國話》?你們檢索了這個星球上同時觀看人數最多的節日電視節目啦?

飛船AI6:總之我們先用這個星球的人最開心的話跟他們打招呼吧。

AI集體一致同意。

飛船外部分子激光振動裝置打開,振動空氣:」大家好,我是克林貢星球飛船,我是人工智慧一號,我是人工智慧二號。我們給大家,拜~年~啦~!!!「

AI1號:」放出隱形探測器,觀察原始生物的文字記錄。「

AI2號:」原始生物記錄了四個英文字母,MDZZ。「

不抖機靈……

我覺得關鍵之處在於集成化,如果說外星人的飛船集成度很高,操作界面也不是什麼操縱桿之類的了,那麼我們就沒辦法研究了。或者說子系統也是更高級別的學科製造的。

這就好像如果我們給古代送去一台計算機,古代的人可以研究機箱結構,甚至可能可以開發出更好的房子和箱子,這些力學結構可能是相對簡單的。
但是他們無法了解其中集成度很高的集成電路,等到能了解的時候這些電路早就老化壞了(當然外星科技可能很久都不會老化,至少是很多部分)。

但我們人類處於科技時代,如果對方走的也是機械/電子技術路線,而不是諸如生物技術路線,那麼對我們幫助會大得多。
既然是一艘飛船,那麼必然會有機械結構,我們是可以研究的(即便我們無法運轉飛船)。
但如果是極高強度材料,比如和水滴一樣,那麼對我們來說將會缺少研究價值,因為我們根本無從下手,連取樣都做不到。

不過很顯然的,能造出水滴那樣的科技,很可能不需要宇宙飛船了。因此更有可能的是也許後續科技進步比我們想像中的慢,基礎科技很難攀。

這就意味著我們能理解部分工藝技術,最不濟也能了解結構,能對材料進行一定的試驗。

當然,如果飛船是用人類尚可理解的方法操作可能會更危險……比如用的是反物質動力而且降落在印度,那麼阿三水兵上去瞎搗鼓搗鼓,boom的一傢伙就給啟動了,直接地球炸碎。

所以最好的選擇是別動,先從對方的交流方式著手。如果說對方交流方式我們完全無法理解,那麼就先不要去動它,也不要太深入考察,萬一搞出個自爆或者系統清空保密,那我們就抓瞎了。

先撿點掉落的零部件研究研究。等以後運力大了有辦法了再說,至少也等搞出核聚變火箭,想辦法把這個飛船掉落的大塊可能有一定機能的零件送到外太空去,然後在那兒蓋個空間站研究研究,也要搞一下信號屏蔽(至少要能監測已知的信號,如果認為有發送引力波或者中微子信號的能力,那麼在能運輸最大塊殘骸之前不要去動)。

如果墜落時已經檢測到對外發送信號,那就別管那麼多趕緊研究,能研究多少研究多少,說不定外星人就要來救援或者打撈了,到時候說不定很危險。

整體而言,就算是自動降落。人類第一件事兒還是全體疏散並進入防空掩體,然後趕緊研究……萬一爆炸不是反物質什麼的,只是核聚變什麼的炸了,那麼也許人類還能倖存下來。


假設可以自由研究,如果走的是生物科技路線,也許我們一開始研究風險等級很高,但只要是碳基生物,那麼遺傳物質最有可能的還是核酸,說不定我們反而能更快的研究出可以實用的結果來。
其餘的機械和電子(或者更先進的),只要我們理論物理能夠提出一定的解釋,我們也可以通過實驗來進行分析,當然前提是這個飛船有我們能操作的部分,如果全部都是腦機介面甚至本身就是個大腦,那我們就跪了。


這不是Macross(太空堡壘)的劇情嗎…


早幾年前,在某個科幻論壇上,我問過一個問題:假如一個星球表面都是淤泥或海洋,嚴重缺乏金屬,假如這個星球能進化到有智慧的生物產生,那這個文明科技的基礎以何開端?
1)任何一種文明的科技的目的都是為了更好更方便的利用能量
2)利用能量的方式有多種。比如人類最初始的利用能量就是伐木取火,然後進化到蒸汽時代,現在是以電力遠程傳輸為基礎。
3)再開個腦洞:假如一個文明科技的基石是以生物基因科技為基礎呢:比如說電力,我們是燃煤或水力或核電或太陽能,但自然界里比如電鰻這些也能有幾百伏的短期放電,而通過基因科技改進,使電鰻能持續的保持電力輸出;再比如飛行物,能否通過修改類似於鳥類的基因。甚或是宇宙飛船,也是通過對生物的基因修改而生長成。
結論:吸收外星球科技的前提是這個外星球科技跟地球有相同的科技基石,否則從頭另起爐灶比重建文明困難的多。


消化至少需要上千年。


1,信息與指數爆炸。

科技技術積累,即是信息的積累。其特徵是,呈指數倍爆炸。
從刀耕火種到牛耕,用了數萬年的積累。
而從蒸汽機到金屬汽車,用了幾百年。
從抗生素髮明到送人類上月球,不到一百年。

可以說,科學技術和信息,是越發展越快,過去的一百年,和未來的一百年完全不同。
可能農耕時代的一百年,只搞明白了一個公式。
而現代的一百年,iPhone1搞到了iPhone30plus,甚至iPhone自己都能上天。

任何超越4000年後的文明,其信息容量,
是現在人類的幾億億億億億億億億億億億億倍。

超越現在技術4000的含義是:
比現在發展速度更快的4000年。
而且一天比一年快的4000年。
這可不是種地種了4000年。

1620年的金屬冶煉技術,丟給公元前的人,興許琢磨一下就能看懂。
但是2010年的電路蝕刻,丟給1920年,可真一下研究不出來。
就算搞明白了用途,在當時的觀測手段的局限下,也無法獲知原理。

簡言之,面對4000年後的技術,我們是無法想像的。
甚至連其用途都不會知道。


2,啟示作用和方向性

毫無疑問,有了一個異端科技的示範,在很多方面人類可以獲得方向性的啟示。
這毫無疑問,會大大加快科技發展的速度。
甚至在發展了數百年後,人類通過外星飛船的科技作為基礎,
點開了另外一條科技樹的通道。
但要消化信息指數爆炸的4000年後科技,怎麼也得上千年才能理解。

因為間隔的科技帶實在太多太多了。
在很早期的時候,人類甚至無法意識到那是領先了人類4000年的文明。

你這麼想--------其實外星飛船早就停滿了地球。
只是人類無法進化出更高維和更多感知的器官,無法識別高維地球上的東西。
此時,一個高維外星人正站在我身後,焦急的看著:

「媽了個巴子的,這群蠢逼,不好好搞科研,在這兒閑著無聊上j8網,真要命!」


領先人類目前文明4K年的星艦對人類的啟發作用不如領先人類當前文明400年的星艦,後者又不如領先人類當前文明100年的宇航器短期收益大.
綜合起來,領先人類文明400年的宇航器墜落地球是對地球最有利的


既然是基於地球文明四千年後。。。。
首先第一點:可以幫地球的材料科學前進最少2千年到3千年。。。。
材料科學是一門具有高度複製性的技術,無論是什麼材料,只要能夠獲取,基本上就可以複製。第第二:能源技術,雖然可能理解不了4千年後的能源到底是怎麼回事,但是還是可以從飛船的結構線路走向來猜測他的能源技術,估計可以提前1千到2千年用上這種技術。
第三:通訊技術,只要人類還沒有變異,那麼語言和圖像將依然是主要通訊手段,當然可能開發出腦波通訊之類的手段,那麼也必然有對應的儀器,在恢復能源系統以後,這些儀器很快就會被破譯,預計可以提前1千到3千年不等。
第四:武器技術,武器是非常好識別的,一艘戰鬥艦應該配備從輕武器到重武器一整套的武器系統,而且既然基於人類開發,那麼地球人應該也可以使用。
第五:維生系統,由於是基於人類開發的,第一很容易識別,第二可以直接使用。。最少提升目前地球科技水平3500年。


儘管有言重之嫌疑,不得不說,多數答案有反智的味道。
人類的進步從來不在於技術發展或是政治制度的變化,而是思維方式的轉變,從非科學到科學的轉變。我們如今享受的舒適生活,包括相對公平的社會環境,手上把玩的精緻小機器,都是這種轉變的副產品——儘管從某種意義上而言這些副產品,這種舒適生活,方才是我們的根本目標,但那是另一個話題了。
一旦了解這點,掌握科學——這種凝結人類頂尖智慧的方法,不論是四千年還是一百萬年後的科技,不論是人類的科技樹還是某種詭譎的外星科技,不論是外星人的非自然物還是精妙罕見的自然現象,對人類文明的科技發展都是益處遠大於弊端的(只要人類沒有因此直接間接滅亡)。
有人會把題主的問題與穿越到四千年前的尼米茲航母相提並論。事實上現代人類和四千年前的人類,除了生理特徵,幾乎是兩個不同的物種。假如說四千年前的人類擁有和現代人不相上下的科學素養(暫時不提他們如何做到這點),無疑他們能從這艘大船中得到不少幫助,他們會發現精巧的機械結構,會推理分析他的用途,會看到隱藏在大船身上的未來預示。也許四百年後就能仿製出另一艘尼米茲級。
假如我們面前有一堆外星科技,對它的研究無疑會讓我們走不少彎路,甚至從一開始就是錯誤的路線。然而科學研究本身便是不斷試錯的過程,每一條彎路都是一次進步,都值得花費十倍時間去反思。比起失敗本身,如何去了解失敗的原因更為重要。萊特兄弟可能會用簡陋材料嘗試製造噴氣式飛機,甚至殞命於斯。但這不意味著飛機的科技便會滯後——儘管活塞式飛機會因為所有人將精力投入仿造F22而稍晚出現,但此期間的技術和經驗的積累會讓噴氣式飛機遠遠提前出現。科學技術的進步不一定體現在已有的產品身上,正如科技公司的上萬專利不必都一一造出實物才具有價值(儘管無法迅速變現,不過那又是另一個話題了)。


會被統治者(皇族)當做珍寶或者神跡以可能危害人類文明為理由,私自保存到保質期結束,然後消失於歷史。


最大的難點是基礎理論,4000年的時間,基礎理論會有非常多的突破,我們沒有這些理論的支持,外星科技就完全沒法消化。比如給幾千年前的人一個CPU,他們能消化才有鬼了。外星科技肯定有很多是建立在我們完全不懂的基礎理論上的,我們要弄外星科技,就象古人拆CPU一樣,不可能。


很多答案都舉例子說把現代的物品像手機啦,收音機啦,汽車啦放到古代,給最聰明的人分析,即使巧如魯班可能也不過能弄明白造螺絲釘,但是螺絲釘距離這些產品而言科技差距又太大,所以我們拿到墜毀的外星飛船也不能弄明白是個什麼玩意。

我覺得不盡然。例子沒錯,古人確實不能很快的複製出我們的手機,甚至根本弄不明白這是什麼玩意。但是我覺得這有很大一個原因是因為古代的人們沒有「科學」這一種思想方法,看到不能理解,新奇的東西要麼是異端要麼是神跡,這樣的思維方式是搞不了科學的。

但是現代的人類已經有了科學的思維方式,對未知事物的探索有了更為有效的方式。拿到殘骸,我們是不是可以分析一下這個外殼什麼材料啊?用的是不是已知的元素啊?是的話,那是怎麼排列的微觀結構呀,我們能不能仿造呀?如果不是的話,這個元素我們能不能通過研究它的微觀構造,創造出來呀?

也許直接複製一艘一樣的飛船非常困難,那可以從細微處做起。飛船的造型是怎樣的,外殼材料是怎樣的,燃料是什麼,艦載的各種儀器有沒有能輔助使用的,如何通訊的,慢慢啃,從能弄明白的地方開始弄,總比自己從頭開始四處摸索進步要快些。

我的想法比較樂觀,總有地方是能夠學習的,學到了可能就加速科技進步多少年。加上航天是技術密集型產業,一項突破能給不計其數的行業帶來影響,反哺其他行業。從而促使各方面進步,加快解讀的速度。

當然,也確實存在非常不樂觀的情況,如果他們的科技超過現在太多,研究起來如同加減法都沒學利索的小學生去讀現代數學著作,那恐怕才是完全解讀不了。


很多人都說沒有辦法消化。。。我很想笑,就算人類再愚笨,外星文明再剽悍,至少當人類文明發展了3999年後的時候,就可以消化了。


有人把這個類比為向古代投放智能手機,這個太小家子氣了。注意回去看題目
題目是獲得了一艘外星飛船。飛船上的實物庫和資料庫向你開放!
還走的是和我們一樣的科技樹!!這麼好的條件啊我去!!!
如果人類沒有因為搶外星科技而打世界大戰的話,我覺得世界科學院20年掌握這門外星語言的部分日常用語。有人說沒有羅塞塔石碑我們就破解不了古文明文字——那是因為古文明書籍的樣本還不夠多
假如人類今天全體搬遷到外星,新一代從地球進化的文明能發現許多保存完好的人類圖書、電子資料等(現實中很困難,這些資料不可能保存幾萬年),有文字,有視頻,有精確設計圖等,他們破譯資料並充分認識人類文明是非常容易的。而一個外星飛船里能帶的資料會有多少呢?歷經4000年進化的存儲體和資料庫,其數據容量和內容多到你不可想像,只要破譯一角,進步無比巨大。

舉個簡單的例子:
天文——我想外星人的導航圖是最容易破譯的資料了。把外星導航圖與地球人已知的天體對照,可以得到外星人對各類型天體的命名法則,再用命名法則套到導航圖的其他部分,人類就有了一張巨大而精準的星圖,上面記載了人類已知和未知的各種類型天體及其活動情況、內部構造、數學/物理模型等,這是天文學、天體物理學、宇宙學的巨大發現。很可能現在爭論的暗物質、黑洞、蟲洞、類星體等就搞清楚了,這些又對我們的基礎物理學有巨大的提升。基礎物理的提升有多重要不用說了吧
數學——勾股定理、平面幾何這些原理幾千年後應該也存在。還是一一對應,從五大公設開始尋找外星人的數學語言,剩下的不用我說了。

總之,人類科學會獲得巨大的加速,用500年時間走完外星4000年的路。


推薦閱讀:

TAG:科幻 | 地外文明 | 人類未來 | 基礎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