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口徑,天文望遠鏡比單反長焦鏡頭便宜很多的因素有哪些?
消除色散,畸變這些因素對於 天文望遠鏡不重要嗎?
天文望遠鏡 需不需要用非球面鏡片?鍍膜?ED鏡片?
消費級天望即便apo也比同口徑單反鏡頭便宜,原因幾個,
一個為考慮通光量和沒有變焦需求,天望鏡頭組能少則少,一般也就3-5片(五片基本已經帶平場了),需要磨製的面就少了很多。
二是天望焦比一般在5以上,長焦加工難度也比短焦容易。
三是天望衡量標準就一個,將無窮遠點光源按照解析度極限還原到焦平面,單反鏡頭會考慮一定距離範圍的成像,設計難度大。所以拍星野的時候,很多單反鏡頭拍的根本不敢放大看,邊緣星點飛的厲害,優良的攝星鏡在拍這種無窮遠平行光的目標是完爆單反鏡頭的。
四就是鏡頭還有附帶電子設備,天望就一筒子。
呵呵.民用攝影鏡頭的級別僅僅是光學鏡頭應用的一個基礎部分而已.
單說同為民用的電影工業用的鏡頭,就比民用攝影鏡頭, 無論在技術難度, 性能和造價上高一個台階了.
就更別說工業用品, 科研用品, 軍工用品這樣更高端的級別了.
至於天文望遠鏡, 唉這個領域我不了解. 但是好的天文望遠鏡,價格絕對在一般攝影鏡頭之上.
單反鏡頭做工更好,防水防塵。而且結構和用料都不一樣呀,單反鏡頭各種玻璃各種鏡組設計和天文望遠鏡頭不同,另外單反鏡頭還要加裝馬達和防抖,還要輕量化小型化,這些不都是需要大價錢來搞的嗎?
鏡頭的設計費用就很高,這些就會分攤在成本裡面,問題是這些鏡頭的銷量並不高,所以單只鏡頭的價錢就更貴了。
有些特殊的超長焦鏡頭價格之所以高的另外因素是要很長的製作周期和大量的人力,比如1999年國慶時,新華社為了拍馬屁,想要弄個人爬到人民英雄紀念碑上給領導人一個揮手的半身特寫。計算了半天后發現需要2000mm的超級長焦,於是給尼康公司打電話詢問能否製作這樣的鏡頭。尼康公司回話說可以製作,不過價錢很貴,要200W人民幣。新華社說我們不差錢,但是尼康公司說這個鏡頭要做兩年才行,因為鏡頭的第一塊鏡片鑄模澆灌後需要冷卻一年時間,每天冷卻多少度是要有專門的工程師看著的。接下來半年時間打磨鏡片,再有半年時間是根據該鏡片匹配鏡頭的其他零件,一切工作都需要手工完成。因為時間太緊了,所以最後新華社的馬屁也沒有拍成。你這個問題整個就問反了。
所有天文論壇都會有一個完全相反的月經帖——「為什麼天文望遠鏡比單反鏡頭貴這麼多?」
你說的天文鏡便宜,指的是單純的焦距,問題是在相機鏡頭中,焦距單純是個規格而已,與性能完全不沾邊。在性能相同的前提下,天文望遠鏡的價格遠超相機鏡頭!
同樣是500MM,天文鏡要做到EF 500mm f/4L IS USM那個參數,價格是天文數字,6萬絕拿不下來,而人家單反還提供自動對焦等功能,高下立現。
實際上市面有大量專騙小白的逆天長焦單反鏡頭,性能差得和天文望遠鏡有一比,價格只有原廠單反鏡頭的幾分之一。天文望遠鏡主要還是關注分辨度和亮度,對於畸變、色彩等方面都不太注意,反正天體攝影都是修出來的。
天文鏡比單反鏡頭貴當然就是因為產量太低啦。哪怕是星特朗,出貨也沒法和最小的相機鏡頭廠比啊。所有產品概莫能外,現在佳能紅圈望遠鏡甚至比普通望遠鏡還便宜,就是因為走的量大了。這麼說吧。
首先,數碼時代的單反鏡頭除了光學部分,還有非常重要的電氣部分。這個部分包括自動對焦馬達、光圈機構等,有的鏡頭還設計有防抖機構,這些都是望遠鏡所沒有的附件。這些附件肯定是要花成本的。
第二,單反鏡頭裡所使用的非常規鏡片遠多於望遠鏡。很多單反鏡頭由於要控制成像偏差,需要加入大量的非球面和特殊材質鏡片。而折射望遠鏡中,哪怕是高端的諸如高橋、AP,一般也只會用到3到4片鏡片,特殊材質鏡片更是少到只有一到兩片。
至於原因,由於本人非此專業,只能說個一二。折射望遠鏡的焦比(即光圈)很少有5.0以下的,一般在6-8之間(當然玩具除外),而且望遠鏡的焦距一般在幾百到幾千之間。這兩點導致望遠鏡的場像相對會非常平坦,所以一般都不需要後組鏡片來平場,只有在對場像要求非常嚴格的場合才會使用後組鏡片(即平場鏡)來平場。而鏡頭不得不考慮這些問題。
第三,工藝也是個因素,差不多參數的望遠鏡,製作工藝導致的價格差可以達到3個數量級。鏡頭也是一個道理。
第四,用途不同。畢竟設計用來拍攝的望遠鏡不多,大部分望遠鏡是設計用來目視以及兼顧目視和攝影的。即便是用於攝影,也分大幅面的深空攝影和小幅面的行星攝影,這之間的差距相當大,對望遠鏡的要求也是不同的。
最後回答下樓主最後提的問題。
折射望遠鏡(這裡不考慮諸如鳳凰這樣的玩具)都是要鍍膜的,普及一點的可能是單層的藍膜,高端一點會用多層鍍膜。很多高端的會使用ED和螢石鏡片來減少色差,如三片式的復消色差望遠鏡可以擔當攝星鏡使用。而就我所知,折射鏡還沒聽說過使用非球面鏡片的,反射鏡倒是很普遍。
第一次回答問題。
鏡筒長視野小,光線偏折的角度小了,各種像差成二次方三次方減少,需要的鏡片數量也少。如果論相同的鏡片數量,天文望遠鏡已經算很貴了。
同口徑定焦鏡頭相比,天文望遠鏡要便宜。主要便宜在結構上沒有對焦機構和光圈結構,相機鏡頭需要大範圍對焦,因此需要多個鏡片進行矯正。但是排除口徑限制,天文望遠鏡價格飆升,君不見100mm口徑普通鍍膜物鏡兩個鏡片就幾千元,再加上配套鏡筒,目鏡,經緯儀等,輕鬆過萬。
我不要臉的說一句,在這個問題上你們都是外行,我作為一個在行業邊緣的人先隨便說幾句,有空補個科普文吧。
天文望遠鏡多採用反射結構,反射鏡面沒有色差。天文望遠鏡因為其結構,很容易修正掉 spherical aberration, coma, astigmatism, chromatic aberration。(為什麼?說來話長,以後填坑)而且鏡片少的一塌糊塗,一般兩片反射面,有的再加一二個折射透鏡,就完事了。
非球面鏡面要用到的。著名的Richey-Chretien telescope就用到雙曲面的鏡面。順便提一句,哈勃望遠鏡就是這個架構的。
天文望遠鏡的用料、設計成本都低於單反鏡頭。
貴在哪裡?
polish!大面積的反射面比折射面更難打磨。(別問我為什麼,製造方面我也不懂)
alignment!高端的天文望遠鏡的組裝要求遠遠高於高端的單反鏡頭。光學面之間的距離、角度、decenteration等參數的精度要求比單反鏡頭差不多高出一個數量級。(這一點待我有空去跑個模擬來驗證一下,並給出具體數據)
鍍膜方面我不太懂。
其實我想說,天文望遠鏡視場極小,光圈不大,還是afocal system。在這三個最主要的光學參數上和普通單反鏡頭都很不一樣。沒可比性的。
我以前也有過這樣的疑問,按說搞天文研究的,應該要求更高才是。一知半解,僅供參考:
1、樓主所說的天文望遠鏡應該是指市面上常見的吧;
2、成像質量要求不同。
市面上的望遠鏡一般只要求中心成像好;對紫邊、相差要求的不嚴格,人眼會對紫邊相差自動修正的,天文望遠鏡你看久了後就看不到紫邊了。
天文望遠鏡的製作者比較實在~~
功能相對單一,結構比較簡單
折射天望是必須消除或減小色散的,而且合格的復消色差天文望遠鏡比幾乎所有鏡頭都做得好。我還沒有見過自稱達到衍射極限的鏡頭。
畸變方面,很多復消望遠鏡需要加平場。信達的小黑也需要專門的配件來消除彗差。
幾乎所有稍微好點的反射望遠鏡的鏡面都是非球面的。
幾乎所有的望遠鏡都有鍍膜。
帶ED的折射望遠鏡並沒有處在天望鄙視鏈的頂端。頂端一般是復消色差望遠鏡。不過國產復消色差望遠鏡的價格也沒有同規格的鏡頭價格高,很讓人喜歡。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