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風力發電設備製造的技術水平究竟在世界上屬於一個什麼檔次?
國產的風力發電機組發電機、齒輪箱、主軸、變槳偏航軸承、驅動電機這種大型機械元件我們都可以自己生產,而且很多國內風電廠商的這幾個件都是採用國產件。
液壓站由於比較精密,我們基本是靠進口的那幾個品牌;
變槳控制系統國外的比較先進,但是國內的幾個主要的廠商如華銳、金風、東汽、聯合動力等都開始逐步採用國產的變槳系統,可靠性能也逐漸提升。
變頻器方面無疑ABB是典型代表,他們做的變頻器的確一流,所以變頻器方面國外絕對水平一流,我們要加緊追趕;
主控方面其實很多國內廠商都是買的國外的控制原理,隨後在實際運行當中更改一些參數,但是大的框架以及邏輯大多數都是國外現成的技術。
國內風機排名前三都是咱國內的風機廠商:華銳、金風和聯合動力,當然並不代表技術前三,只是市場佔有率是前三,而且這些廠商開始拓展國外的市場,因為國內風機價格一降再降。世界排名前十裡面,國內佔有三家,也是這三家。
可能描述比較亂,綜上吧,我們大型機械元件還是可以滿足要求的,但是涉及到精密的機械設備如主軸軸承、液壓站、變槳電機咱們採用國外設備比較多,涉及到控制系統無論是變槳還是主控,國外技術還是比較牛的,而且設備比較穩定,國內有待加強。
http://weixin.qq.com/r/UUO5oYPEq97UrcfC9xZD (二維碼自動識別)
目前的中國風機製造商基本是扮演著集成者的角色,核心部件多是買來的。
類似於軸承等核心部件,基本都是從國外買來的。核心的製造技術、製造設備,也都在國外廠商的手裡。另外,國內的風機質量與國外比,還有一定差距。
總體來說中國的風機製造業在世界處於二流水平.目前世界上技術最先進的主要是北歐尤其是丹麥企業,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vestas.但vestas本身近年來也處於虧損狀態,前一陣不斷傳出將被中國企業收購的消息。所以未來中國風機業很可能跟高鐵業一樣,在實際製造上佔據世界第一,但在技術和工藝上還差那麼一點點。
了解過電氣控制部分,後來沒有涉足這個行業。在電控部分,我們整機廠主要就是用三家的方案,Beckhoff, Bachmann, Mita。現在國內還沒有Vestas那種電控都能自己搞的整機廠。
在我看來,和汽車或者高鐵類似。如果追求國產化率,現在已經很好了。但是核心技術還控制在國外廠商手裡,要消化吸收需要很長的過程。
二流弱吧,不是很強,maybe stronger
國內風電技術是在國內風電基礎研究很弱的根基上發展出來的。因此國內風電關鍵部件生產廠家,如:葉片、變槳系統、變流器、直驅發電機、主控系統,都是在國外產品基礎上進行二次開發;國內風電整機廠家的整機設計、控制策略設計,也是在國外產品基礎上進行二次開發。
可以說,國內風電技術水平目前就是能夠進行二次開發的水平。當然,也有很多風電產業相關產品的廠家連二次開發的能力都沒有,只能原封不動照搬國外產品或國外設計。
另一方面,在二次開發中,國內風電產業的技術水平已經有了很大提升,完全能夠理解與掌握當今主流風電技術。但是從二次開發的水平進化到一次開發的水平,需要風電產業有雄心勃勃、行之有效的研發項目、計劃與成果。目前還沒有看到這樣令人信服的成果,因此只能說我們仍然處於二次開發的水平。忍不住回答一下!風電行業專業人員!看得票最高那位,完全是屁話,因為等於沒說! 我2009年畢業,正職風電行業最火爆的幾年!選擇了風電意味著高薪與高逼格!風力生產廠家競爭激烈,老牌廠家有金風,後起之秀有華銳,三一重工,上海電氣等等~
有幸去金風考察過,真的是老牌企業,從企業管理到科技創新絕對給力!當時我們考察的是直驅風機,所謂直驅,也就是不用變速箱的風力,省去了一個環節,減少故障率!
風力監控界面傻瓜化,圖標化,簡單易用!後來也用過華銳風力,進入風機操作界面的密碼居然相當詭異難以記憶,後來聊天才知道,這個系統從德國引進就是這個密碼,沒人會改!時不時蹦出英文,表格式的界面,難用的要死!
貌似也跑題了,再說回製造!當時的風機廠家只負責製造機頭,葉片和塔筒全都交給當地!機頭裡主要部件就是發電機,變速箱還有中央控制器~變速箱國內就不怎麼過關,南高齒算不錯的,是金風培養的!中央控制器引進國外的居多,要不就是引進再吸收!
個人覺得風電技術分為兩塊,一個是硬體的可靠技術,包括發電機變速箱,另一部分是軟體技術,包括控制策略無功補償等等!
我感覺這兩個都是軟肋,急功近利是本性,沒有人踏實研究這些,要說有一個也就金風了!畢竟掙錢最主要,研發是有錢人的百年遊戲!有誰願意等百年呢?
總體來說,中國風電的整機水平在全球排在二線。一線廠家還是傳統的Vestas, GE, Siemens,無論從產品的效能還是旗艦機型的技術水平來說,這些都是行業的佼佼者。中國廠家在經過了最近十年的的發展後,逐漸從外購設計階段過渡到修改設計階段,技術領先的廠家如金風、遠景等已經進入了自主設計階段。尤其是金風的直驅機型,目前已經成為直驅技術的行業翹楚。但大多數的中國風電企業,如國電聯合動力、明陽風電等,尚處在修改國外設計方案階段。
在主要零部件方面,整體的情況要稍好於整機。齒輪箱方面,中國的代表企業南高齒在1.5MW,2MW,3MW這幾個主流機型方面的產品已經接近Winergy、Hannsen等歐美企業的水平。葉片方面,中材科技、中復聯眾經過多年的發展,產品性能也接近國際一線品牌。但其他產品差距稍大,尤其是軸承和控制系統方面,目前牢牢被歐美廠商把持,中國廠商沒有核心技術。
用新的設計吧,會有人說這些設計沒經過實際檢驗,有舊的設計吧,會有人說這些都是別人淘汰下去的。感覺現在的人說起別人來都很是頭頭是道,從來不想想自己都做了些什麼。
相比來說,國內風電場建設剛起步,在自主研發能力、公共技術平台(如大型葉片試驗、傳動系統試驗、整機測試場等)建設、檢測認證體系等方面與國際先進技術水平的差距都在10年以上。
1.國產風力發電機組技術起步較晚,自主創新能力薄弱。1998年以前,我國基本上以進口風機為主,1998年以後國產化機組才有所增加,由1998年佔總裝機容量的1.2%到2005年增加到26.4%。但是,我國國產風電機組能夠批量生產的是定槳距的600千瓦、750千瓦的機組,該風電機組是國外10年前的主流技術的產品。而同期國際上風電機組單機容量的更新速度加快,幾乎每兩年就有新機型問世。在短短几年中就出現了1.2、1.5、2.0、2.5、3.0、4.0、5.0兆瓦機型,大都為變速恆頻風電機組和直接驅動永磁式風電機組。我國目前引進國外1.0兆瓦、1.2兆瓦和1.5兆瓦機組的有20多家公司,但是兆瓦級風電機組的總體設計技術和重要部件的關鍵技術還沒有掌握,特別是自主創新能力薄弱,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風電技術缺乏,(中國高新技術行業的通病)。自主開發的兆瓦級機組只有新疆金風科技公司的1.2兆瓦直驅式風電機組有超過1年的運行經驗,其他多只是剛剛豎立樣機。
2.尚未形成完整的風電產業鏈。風電產業高度發達的歐洲國家,擁有明確有效的風電產業發展鏈。國內在2003年才將風電場風能資源評估和規劃、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工作逐步規範,並根據一系列前期技術規定,規範了風電開發的前期管理。但整個中國風電產業仍面臨缺乏有效的機組檢測認證、運行評估與安全鑒定等一系列問題,並在一定程度上構成了風電發展的瓶頸。
3.缺乏持續穩定的市場需求。造成市場容量小的原因,一是風電電價較低。從2003-2005年三次招標的電價來看,無論是最低的0.382元/千瓦時,還是最高的0.519元/ 千瓦時,幾乎全都是以最低電價中標,與目前成本對照,這些項目將面臨虧損的風險,相對低的投資回報率不僅影響項目工程質量,也影響潛在投資者的積極性,更影響了地方經濟和整個風電產業的健康發展。二是電網的制約。《可再生能源法》雖明確規定可再生能源發電就近上網,電網公司全額收購。但在風力資源好的地區,電力輸送難度大,電網不配套,不能裝機建設。有的裝機建設完成後,但配套電網工程滯後,不能按計劃發電。
現在風電行業比拼的不是技術,而是現金流。4,5年前風電剛起步時,只要進入那個行業的廠家都會賺得盆滿缽滿,廠商也願意投入研發,但是現在,風電企業要活下去,必須要靠好的資本運作能力了。融到資,降價,清庫存,回款,這個周期越短,利潤就越大了,技術又不重要了,反正有錢了大不了再買先進技術或者收購國外廠商就行。
風電核心技術及部件大多是從國外買的,另外這個行業目前還是依賴政策多一些,整體技術依然不成熟。
現在在關鍵核心部件的技術方面國內還比較依賴國外,但總體設計方面近幾年國內外的差距已經縮小,現在行業需要做的是提高質量,技術方面已不是大問題。(直驅雙饋技術各有代表)
至少金風做的蠻好的。風機是個系統性工作,牽涉到很到分系統,偏航,變槳,變流......雖然我們的整體性能不夠穩定,故障率和國外相比較高,但是我們的性價比絕對是給Made In China加分的!!!
你們說的風機什麼核心部件,到底是什麼?變槳系統、主控系統?
技術上二流,銷量上一流。
中國政府的補貼政策和歐美不同,中國政府是你生產我給你補貼優惠,歐美是你使用我給你優惠補貼,所以國產的很多產品在國外銷售的很好,因為買了可以享受兩次優惠^_^
就我所知,前一段時間搞得轟轟烈烈,現在已經走下坡路了,而且風電核心部件都是從國外進口這是無容置疑的事實,無數我們搞得轟轟烈烈的大型項目上都是這樣,關鍵技術沒有,基本處在組裝的階段,名副其實的製造業大國,期待我們的產業轉型。
中國目前的風機製造技術,用的大多是國外已經淘汰下來的。主要是中國風電興起較晚,第一批從事風機及風電的都是從事別的領域又轉行到這一行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