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硬 X 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項目被延遲多年?

據說 90 年代初期就立項成功,為什麼 16 年才發射?


回頭看了看原先的回答,光談主觀感受了,沒切題,抱歉。突然要說為什麼被延遲,還真無言以對,相對什麼進度安排來說延遲了呢?根本沒有參考,因為HXMT當時提出來的時候根本沒有先例可循。都知道進度被拖了,但又說不上來是被誰拖了,體制的鍋吧。
論證過的東西隨時可以被拎出來重新論證;評審過的也可以打回去重新評審;多家單位都號稱負責於是不知道找誰負責;技術路徑上的自然而然的下一步都要依賴於非技術層面上的特事特辦。
這進度無論如何也快不起來吧。
也還是有積極意義的,如果能摸索出一條論證和實施純科學衛星工程的路徑以及包含項目遴選、資助在內的系統,對後面的項目來說也算是前人栽樹了。多虧了李老師和其他老師的堅韌毅力以及持續推動。


以下是原回答。
90年代立項,2009年底國家才表示可以給錢,跟科學院空間先導的一攬子計劃中立項遠遠晚於HXMT的另外幾個科學衛星項目捆綁在一起,才真正拿到了錢。
在此之前,北師大、清華、高能物理所等參研單位都是自帶乾糧墊錢研製的。作為參加研究的個體,老師、學生,都要承擔機會成本、考核壓力、擇業壓力。負責反符合探測器研製的一位老師,加入項目的時候是年富力強的教授,項目工程立項時已經是學校圖書館的館長了……參與項目的研究生們,我的師兄、師姐們,也像韭菜一樣,一茬又一茬。我覺得我挺幸運的,讀書的時候趕上了工程立項,離開這個行當之前能看到衛星上天。
HXMT能堅持研製出來,並且依然能夠取得有價值的科學成果,而不是僅僅進行技術驗證,已經很不容易了。
這一個項目,把一批年輕的科學工作者,我的老師們,熬成了頭髮花白的中年人。


名義上立項,但是經費沒有一步到位,而且由航天院所和高校分擔,很多年才湊齊。
以前純天文研究不受重視你懂得。


《科學新聞》:「中國哈勃」遲發內幕
2009-9-1 17:47:33
科學網—科學新聞


體制阻礙

「回過頭看,其實中國的研究者在重大學術問題上完全有能力作出前瞻性判斷,但是卻總是錯失機遇。很多時候是體制問題,大家互相推諉扯皮。」——李惕碚

。。。。。。

然而基於對新技術的懷疑,一些科學家要求重新評審。於是中科院又組織了多次論證會議, 最終HXMT再次得到專家們的普遍認可和支持,中科院2006年7月再次優先推薦HXMT為「十一五」自主空間科學項目。

。。。。。。

「聽說經費問題在財政部、國防科工局和中科院之間扯皮。」李惕碚告訴《科學新聞》。

另外,李惕碚指出,相對於軍事或應用項目的衛星,中國的科學實驗衛星數量很少,很多相關機制和保障都不到位,再加上去年國防科工委撤銷,變為國防科工局,因此空間科學衛星項目難免要受到很大影響。

《科學新聞》試圖按圖索驥問詢上述各相關部門的意見,但是這些部門或者無人接聽電話,或者表示不知情。

對於現在的情況,中科院空間中心主任吳季則給出了別有意味的解釋:「項目既然列入了規劃,那麼國家當然是非常支持的,各方面都沒有理由不支持;但如果項目最後有所停頓,國家肯定也是有很多考慮的。」

「現在的情況卻遠不是當初所料想的那樣。」李惕碚說,「自主創新、科學意義,這些對HXMT都是公認的,已經立項了,但就是拿不到經費。」李惕碚感到憤憤不平,卻也非常無奈。

「問題之一或許是他們多年來一直在講項目的科學意義……這一點很不討巧。」一位了解此事的人對此評價道。

。。。。。。


推薦閱讀:

宇宙空間膨脹,是等差的還是等比例的?
中子星會有冷卻的那一天嗎?
為何木星表面的雲團明顯分層,而地球上見不到這樣的結構?
潮汐鎖定後的地球是什麼樣的?
如果真的掉進黑洞,過程和看到的景象是《星際穿越》中所演的這樣嗎?

TAG:天文學 | 天體物理學 | 天文望遠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