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現實中有大量「有效市場假說」的反例,依然有很多經濟學家前仆後繼的用更聰明的解釋去證明「有效市場假說」是對的?
「有效市場假說」在現實的投資交易中有哪些意義?
不管是經濟學、物理學還是其他的科學,沒有任何理論是完美無缺的。理論的有用性和合理性取決於這一理論能否成功解釋和預測一系列需要被解釋和預測的現象。因而,理論可以被觀察到的事實持續地檢驗,檢驗的結果是,理論需要經常修改和提煉,有時某些不合適的理論會被擯棄。經濟學作為一門學科,其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檢驗和修改理論的過程。
評價一個理論時,需要牢記的一點是:理論永遠不可能是完美的,或者說不完美是理論的一個本質。這也是科學的每一個分支中的情形。對於物理學,波意爾定律將氣體的體積、溫度和壓強聯繫在一起,這個定律基於這樣一個假定:單個氣體分子的運動方式完全類似於彈性小球。今天的物理學家知道,事實上氣體分子運動並不類似於彈性小球,而這也是為什麼波意爾定律在某些溫度和壓強極端的情況下並不成立的原因。在大部分情況下,波意爾定律可以預測氣體壓強和體積變化時溫度的變化,所以這一定律仍是工程師和科學家的基本分析工具。
經濟學中的情形完全與此類似。實際上企業並不總是在最大化它的利潤。企業理論對企業某些具體的特徵只有有限的解釋力,比如,企業關於資本投資的時間選擇問題。然而,企業理論確實可以解釋許許多多的現象,從企業的行為到企業的增長再到企業的演進,所以這一理論確實是對經理人和管理者有用的工具。
有效市場假說在市場完全競爭這一苛刻的前提條件下理論上是可以成立的。現實世界只能接近卻難以達到所謂完全競爭,但是完全競爭理論是基礎,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可以得到許多市場運行規律並衍生出其他的理論。針對市場不完全競爭的情況,經濟學中也對做了大量的分析。
總之,理論的不完美是特性,需在不斷的檢驗中修正揚棄。
[整理歸納自《微觀經濟學》6th 平狄克、魯賓菲爾德著]
為什麼首先,EMH(有效市場假設)只是假設,本身就是純理論或者說是純形式的東西。
它只是假設了這麼一個理想的市場,這個市場上,所有的標的物(如股票)的價格都反映出實際價值。因此,技術分析無效,基本分析無效,因為你無法通過這些分析方法,需找到被低估的標的物(股票),以獲取超額收益。我們投資這些標的物,獲得的收益,只是和其風險匹配的收益率,風險越高的,收益越高。因此,在有效市場上投資,只要隨便選一個標的物(股票)就行。
再說一遍,它是一個假設,是有前提的條件的,這些前提都是高度理想化的(理性投資者,隨機交易,套利),現實生活中,幾乎不可能滿足。
因此,完全有效市場不存在,就像一個完美的圓是不存在的一樣。而現實中的市場,總是介於完全無效和完全有效之間。
所以,我並沒有發現這樣的假設有什麼問題。
所以題主的疑問應該是,既然完全有效的市場,在現實世界中是不存在的。那麼這個假說的意義何在?為什麼這麼多經濟學家要去研究?
必須是有意義的,也必須要研究的。
有效市場假設,在我們現代建立起的這個財經理論體系中,位置太重要了,沒有這個假設作為前提,很多和市場有關的理論就無法成立了。
就像我們現實世界中沒有完美的圓,但是我們依然要在數學中假設一個完美的圓出來,然後去研究它。
1. 柏拉圖認為:物質世界的背後必然有一個實在存在,他稱這個實在為「理型的世界」,其中包含存在於自然界各種現象的背後、永恆不變的模式。例如,每一匹馬,背後都有一個馬的理型存在。
同樣,每一個現實世界的市場,背後都有一個理型市場(有效市場)的存在。2. 子曰:「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傳統解釋: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恩惠。
我的解釋:「刑」通「型」,可以理解為柏拉圖表達的理型。
君子追求的是那種完美的理型,小兒追求的是利益。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經濟學家,要提出、研究有效市場假說。
以上,希望能夠給各位讀者啟發。
這是個有用的設問,通過這個設問能得到一定程度失真但有效的答案。
沒有啥假說是對的,只需要看這個假說的論證是不是成立,透過這個論證過程能得到怎樣的關於現實的洞見。
現實中的意義?幫大家找個北,那南就不遠了。
有效市場假說類似於物理學裡的真空環境。大家都知道那只是一個理想狀態,但是仍然需要以它作為參照系才能比較深入地理解存在諸多影響因素的現實。
只是想吐槽這個問題。
為何現實中有大量「有效市場假說」的反例,依然有很多經濟學家前仆後繼的用更聰明的解釋去證明「有效市場假說」是對的?
這個前赴後繼的經濟學家都是那些人啊?大可以去統計下三大期刊:Journal of Finance,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上面有多少paper是試圖證明有效市場假說是對的?我覺得相反的應該是三大期刊上面,無論是關於實證的寫各種return anomaly的,或者是理論的各種試圖把behaviorial 因素考量到模型當中的(比如Andrew Lo的Adaptive Market Hypothesis,比如Shleifer他們的noise trader model 等等)。
金融經濟學家目的在於描述金融市場,他們對於EMH,就類比於經濟學家對於理性人假說。這些提供了很好的理論框架去幫助他們構建他們的描述,分析市場。無論讓理論得以更好的發展,還是after all 刷各種paper,何樂而不為。你該了解下什麼叫真實世界的經濟學。經濟學應該以解釋世界為己任,而且只能從真實世界出發,而不是意淫出一個完美市場。
因為經濟學是社會科學
自然科學裡 你可以通過物理定律認識到永動機是不可能實現的 而且你對物理規則的發現不會改變物理規則
但是社會科學中的經濟學呢 你發現一個規律這個規律反過來又會施加作用改變這個社會
對事物的不理解性是人性的一方面 怎麼會有像萬有引力那樣普世都適用的規律來預測和解釋社會經濟的準確運行?
巴菲特 索羅斯 彼得林奇 芒格 Ray Dalio 羅傑斯
無數大師你都可以看出他們對學院派的鄙夷 或者說不贊同
就像08年金融危機將經濟模型 市場觀點和期望打了響亮耳光
以後也會繼續不停地打下去的
在人類現有的社會水平和發展層次上 學院派經濟學家們就像是唐吉坷德 沖啊沖
所以有效市場假說對於現實中投資的實際意義是什麼?意義就是別信啊
你竟然相信學院派的觀點而不相信市場上賺取大錢的大師的經驗總結
當你沒有更好的選擇時,只能選擇一個較好的。
在愛因斯坦之前人們只能用牛頓力學,以我們現在的視角來看隨便一個人都能說下它們的適用範圍,共性區別,但在愛因斯坦和牛頓之間有的是牛人,牛人和偉人之間的距離就好像兩個恆星之間的距離。有無數牛人指責有效市場假說但依然還在用它,直到一個偉人橫空出世我們的認識才能真正再進一步。
前兩天考到來扯扯淡
經濟學,乃至大部分社會科學的模型都是建立在對於現實世界的觀察和總結上。利用這些模型,再對於現實世界做出預測。這一流派的代表人物是米爾頓·弗里德曼,他認為經濟學應該注重對於事實的觀察,任何這種觀察以外的就不是經濟學—是扯淡。這樣的行為在經濟學界自然是大大的拉仇恨的,但是他還是獲得了諾貝爾獎,因為他很好得解決了題主的這個問題:
「黑貓白貓,能捉老鼠的就是好貓」—弗里德曼的微博
簡單的說就是模型只要是能夠對於現實世界有預測意義,就是好模型。
事實上很多時候也是這樣的。雖然說完全競爭市場不存在,但是大多數市場都會趨向完全競爭市場發展。
舉個例子來說,股市和大型糧油市場很多時候就趨向完全競爭市場。中國的股市目前還有距離,原因是政府調控過多以及信息不透明,但是無可否認的是他也是在向完全競爭市場發展。同理,短期內市場可能會有比較大的波動,但是長期的股票市場價格和糧食市場價格往往就是簡單的有需求和供給決定的。
林肯:」你可以在某些時候欺騙所有人,也可以在所有時候欺騙某些人,但是你無法在所有時候欺騙所有」
經濟模型的意義就在於此,他可以預測長期的市場趨勢和走向。
另一方面,有效市場假說可以體現的不但是對於市場的預測,也可以是對於市場應該是怎麼樣的的描述。在經濟學上這和前面的講事實(positive economics)形成對比,因為他是講道理(normative economics)。這個部分也是弗里德曼黑的那個部分- -
市場本應該是競爭的!有效市場的模型可以描述出市場有效分配資源情況下的市場價格—這個時候就可以拿著報告到國會敲桌子—別立法干預啦!"No one who has made a legitimate fortune in the markets believes the
efficient-market hypothesis. And conversely, no one who believes the
efficient-market hypothesis has ever made a large fortune investing in
the financial markets, unless she began with a moderately large fortune."
- Elwyn Berlekamp
有效市場在大部分的市場都是對的啊。現實中百分之90的active management都無法outperform benchmark的。所以磚家們才建議passive management.
提問者所謂的大量事實反EMH恐怕有倖存者偏見吧。
正好我這裡有一題和樓主的問題相似,主要討論違背EMH的現象的,可以參考下
有效市場假說,非常重要的天才構想,首先說發展的歷史
有效市場假說是什麼,內容是,擁有良好的監管體系,做市商,以及成熟的市場機制的資本市場,市場具有很好的深度和流動性。這樣的史昂,你所觀察到的價格是真實價值的完美指標。
市場有效的反映了所有的信息。某種證券內在價值的證券媒介。要相信市場,不要相信人。
1889,喬治吉布森,他說,當股票在公開市場中被公眾所認知,其價值即投資者所購得的價值,可以被認為是研究該股票最佳判斷依據。
當今這個電子通訊時代,信息是以電流的速度在全球傳播。
在電報被發明前,有一個關於路透先生的著名故事,他在電報發明前已經創辦了通訊社,他想幫助它的客戶率先得到信息所以可以依靠信息優勢進行交易,他想到飛鴿傳書。路透社至今依然致力於諮詢服務事業,不過跟同行一樣使用計算機。你能擊敗市場的唯一方法就是得到別人沒有的信息。
比如說一個製藥公司宣布他們開發出了新藥物,利好消息。或者他們新葯獲得FDA認可,通過信息網路公布這個事,有些分析師會時刻關注與股票有關的新聞。所以分析師聽到類似消息後便會立即行動。他們會在幾秒鐘內進行交易,因為你必須先聲奪人。否則你將無利可圖。然後你可能會立即打電話諮詢醫藥行業研究人員,趕快告訴我這隻股票的估值應該是多少。他會很快給出一個估值,這時大概是消息公布後的20秒。然後你立即執行一個一百萬股的大單交易,30秒後這位研究員打電話說,我要更改下估值。所以在消息公布的幾分鐘內,價格會迅速波動。而等到5分鐘後,這些人有足夠的時間反覆咀嚼這些信息,那麼價格就開始平穩。
假設你第二天才在華爾街日報上讀到了這則披露,你覺得你還有通過這則消息進行獲利嗎?
第一你沒有醫藥方面的相關知識,第二你不懂公式,比如說基於數學的現值。市場總是對的,所以別想戰勝市場。
有效市場假說,認為投資者應該非常尊重市場,公開可靠的上市公司相關信息才能引導可自由交易的證券在正常運轉的市場中正確的定價。這是假說而已。
根據這個衍生出了很多監管制度。
一半是正確的。
金融學中最重要的七個理念,其中之一就是有效市場,他們沒稱他為假說。不要誤解有效市場這個概念,它並不否認稅收或交易成本的存在,他沒說市場之刃和愚者之分,只是說在資本市場上的競爭是非常激烈的,因此沒有所謂的搖錢樹。
我心存異議,我不喜歡他們的總結,「證券價格能反映對應資產的內在價值」不完全統一這一觀點。但是我同意,想在金融市場里安穩的做暴發戶很難。如果這就是有效市場意義所在,那他們是對的。
有效市場假說的三種不同形態,弱式,半強式,強式。
弱勢有效情況下,市場價格已充分反映出所有過去歷史的證券價格信息。
半強勢認為價格以充分反映出所有已公開的信息,所以不可能再依靠信息牟利
強勢,認為任何信息披露都是公開的,離現實很遠,因為很多公司會保留內幕信息。是因為他們需要用有序的方式去發布這些信息,在消息被公開披露前,它就是內幕消息。但是強勢有效市場假說嘲諷這種觀點,因為沒人能守住秘密,都會走漏風聲。
你可能為問,證券價格反映了所有的信息,到底是什麼,怎麼才算反映了所有信息。
這是最簡單的答案也是最常用的,市場價格反映了期望值,該股票未來股利現值的期望值。
一隻股票的真實價值來源於它的股利,市場將未來股利最佳預測值的現值定義為股票的真實價值。
當前股票的價格是對未來股利的預測,或者說是未來股利收益的現值預測。也就是說相對於當前顧里而言,價格與預期的未來股利增長率相關。
有家公司叫做第一聯邦金融,是一家做抵押貸款的公司。周刊的這篇報道有關第一聯邦金融的股價收益比。當時這家公司的市盈率很低,只有8.5在06年12月。當時當時公司市盈率普遍很高,一般都有15.這說明這家公司相對於他的盈利能力市盈率是很低的。很多人認為應該買進,因為便宜。
但是如果你相信有效市場假說,不應該這麼做,因為有效市場假說告訴我們,如果價格相對於盈利能力偏低,可能是市場認為會有利空消息。換句話說,第一聯邦金融預期增長股利非常低。我對這個故事非常感興趣。商業周刊寫了報道在指出低市盈率後,問其意義所在。這篇報道引發了一場討論,問G為什麼這麼低。似乎是有40%的股票被賣空,以為很多並不看好第一聯邦金融,在放貸方面他們顯得很激進,根據文章數據顯示,80%是無收人證明抵押。無收人證明抵押貸款是指,你去貸款處說,我想要借錢買這個房子,貸款公司說好啊,我們也不需要讓你老闆出具你的工作證明。我們甚至不需要證明你有什麼資產。我們可以直接房貸。很多人認為這太冒險,不過在樓市繁榮時期,他們照做不誤,同時他們發放了超高比率的選擇性可調節利率的貸款。借款人可以不必每次全額還款,你可以選擇還款,也可以在你不想還款的時候延期償還。者帶來爭議,這會吸引次貸。商業周刊認為低市盈率低是因市場預期收益和股利雙跌所致。
所以投資者是對的。
股價之所以會上漲,只因是出現了有關未來股利的新信息。
隨機漫步理論,這個理論表示在有效市場內,股價及其其他投機資產價格均為隨機漫步。
他們給的一個例子是醉鬼,試想一下一個喝醉酒的人他賣出的每一步都是獨立於上一步的隨機。
一些教授和研究機構對那些交易員做了研究,確實有1%的交易員可以戰勝市場,但是這個和有效市場假說矛盾嗎?那些都是極其罕見的,我覺得對現在的年輕人來說還是要拋棄你可以預測市場的這種錯覺。
從另一方面說,我本人對有效市場假說是存疑的,你們有人足夠聰明可以戰勝市場的話,希望你會是。
因為,人們不肯像亞里士多德一樣,承認自己對經濟知之甚少,甚至一無所知。出於這種對無知的恐懼,於是拾到框里都是菜,用複雜的數學理論把自己包裹起來造成一種「我們知道」的假象。
理論和現實之間總是有一些些差距
非專業人士路過。
個人覺得EMH,CAPM這類東西在學術界大家爭得是對錯;industry大家care的是是否賺錢。
學術界為了理論成立,必然要給出前提假設,很多理論的衍生和發展也是在不停的修成成更寬鬆的前提假設以適應更廣泛的情況,或者對特殊限定情況下的特定研究;而industry不care均衡,而更在意在假設條件不滿足的情況下,到底那一邊更賺錢。
EMH揭示了在有效市場內大家都不會有超額利潤;學術界越是證實這個假說,市場參與者越有更強的動機去構建對自己有利的細分市場結構,讓對手處於較不『efficient』的地位,以使自己有較大可能獲得超額利潤。
沒有假設怎麼去研究呢?物理定律都是理想環境下的定律,現實是沒有什麼理想環境。
任何科學的發展都是前人理論不斷被證偽的過程。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