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中國的長征系列火箭沒有採用固體助推器?
11-29
美國的若干火箭, 歐洲的阿里安, 日本的H2(弱弱的提一下印度的PSLV和GSLV)都採用了固體發動機作為助推器或芯級, 中國在新型的戰略導彈中早已採用固體發動機,為何中國的長征系列沒有採用並且沒有計劃採用?固體助推器有什麼技術上的優劣?
我之前回答過一個類似的問題:火箭構型主要是由什麼來決定的? - 知乎用戶的回答 核心內容如下:
長征二號、三號甲系列運載火箭中的捆綁型號都是在基本型上擴展的。基本型就有直接起飛能力(推重比&>1),如果要捆綁助推器,要求新構型起飛推重比以及飛行過程中的加速度不能過大;同時考慮到動力系統的通用性,所以就採用相同動力系統(液體發動機)的設計。這兩系列火箭研製過程中我國根本沒有固體動力可以用於宇航發射。
我國目前有由導彈武器衍生而來的小型全固體火箭,目前規劃中的用於長征七號、八號系列火箭也有用固體助推器的構型。使用固推主要是能通過調節捆綁數目增加一定的靈活性,細化運力區間。由於長七、長八和長征二號、三號甲系列運載火箭一樣都是有直接起飛能力的,所以留給固推發推的空間不是很大,算是錦上添花式的補充。
固推之所以用在戰略導彈上是便於機動運輸和快速發射 液推推力大方便變軌但是沒法快速發射
其實中國早就有固態火箭了 只是不叫長征而已 03年我們就試驗了開拓者一號 快舟也是 其實固態火箭的意義就是反衛星和快速發射補充衛星數量 開拓者一號就是用來反衛星的 看見混球時報過說快舟是後一種作用
固體的生產更嚴格成本相對於液體的更高,比沖一般比液體的小,不能二次點火,燃燒過程不易控制。不過呢,不像液體的需要在發射前一定時間加入燃料,可靠性好,相對更靈活。所以嘛,固體的更符合軍事需求,民用的液體就能滿足,相對也降低了成本。當然了資本主義追求高科技,固體當然更裝逼,也有某些不能正視歷史教訓的國家,別有用心。
1重比沖2毒火箭水平高
主要用作軍事用途的運載火箭,快舟。用的也是固火箭。
我個人是這麼認為的,就像是筆記本和普通PC一樣。在計算性能(推力,運載能力)一定的情況下,台式機(液態火箭)更便宜。在計算性能(推力,運載能力)一般的情況下,筆記本(固態火箭)便攜性能(反應速度,機動能力)更好。
今天長十一成功發射,算是固體火箭在宇航運載領域的第一次亮相,今後還會更多。機動發射,快速響應,儲存安全性等都是固體發動機的優勢。
總感覺科技書點歪了,偏二甲肼用得太熟練,導致固體燃料還有液氧液氫發展慢。每回看到我國發射火箭那黃黃的火焰冒著黑煙就感到陣陣心酸,再想到美國發射太空梭那亮瞎眼的火焰就更不爽了。
固體火箭發動機推力大但比沖低,適合用作第一級或助推器。但固體火箭發動機的成本要高於液氧/煤油發動機和偏二甲肼/四氧化二氮發動機。美國、歐洲、日本如果有實用的大推力液氧/煤油發動機當然也想用,但是液氧/煤油發動機開發周期長、難度大。中國在90年代從俄羅斯引進了相關高壓補燃液氧/煤油發動機技術,研製出了YF-100等液氧/煤油發動機,當然就會使用更具優勢的液氧/煤油發動機。
長十一就是固體的吧,液體比沖大,但發射慢。長十一能快速發射,用戰爭時衛星快速補位。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請您恭候長7,嗯
因為俄羅斯沒有運載火箭用固體助推器,所以我國沒有!這是最直接的答案!(中國航天很多東西都是引自俄羅斯的),說什麼液體怎麼怎麼好……自己研製不出就說人家的固體發動機相比液體差嗎?難道美、歐、日不知道???說白了就是自己固體技術差,長期受蘇聯體系影響,耽誤了研發時間,至於開拓者固體火箭我就不想說什麼了。固體初速度大,適合初級(不需要二次點火),我真心希望中國長征九號採用芯一級採用大推力氫氧發動機加固體助推器方案
推薦閱讀:
※為什麼哈薩克作為洲際導彈靶場?
※武器火箭彈和導彈的動力裝置跟航天運載火箭引擎有哪些異同?
※請問長征系列運載火箭與東風系列導彈是否存在聯繫?
※如果中國參與轟炸isis 將使用何種手段? 航母? 艦載導彈? 在吉布地部署轟6k?
※能送衛星上軌道,是否就能擁有能發射洲際導彈並能打擊到目標的能力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