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的情緒是不是相對不如男人穩定?

題主我知識實在有限,有些問題思不明、想不通,斗膽請教知乎大牛。

原來問題是」女人的情緒為什麼不如男人穩定」,問的方式有偏頗,現以是不是的方式重新提問。

提問:
請問女人的情緒是不是,從統計學的角度來說,相對沒有男人穩定?

專業問題:
女人情緒來自於何?是否和大姨媽周期變化有關?自然界的進化最後為什麼賦予女人善變的情緒?這樣的情緒是否有助於整個人類群體生存?這樣的情緒優勢在何,劣勢在何?

終極問題:
女人的情緒在百年、千年後會怎麼樣?變化的趨勢是何?


題主的提問很有條理,如果答主都在抖機靈,高質量的問題可能越來越少。

入門問題的回答:


情緒穩定性(emotional stability)作為具有跨文化一致性的人格特質之一,性別差異的統計學研究也比較豐富。作為現代心理學核心人格理論的「大五模型」,神經質(neuroticism)也就是情緒穩定性維度在很多文化背景下都有性別差異的研究。1995年對於早期大五模型的元分析研究中(Guo)報告了女性具有更高的神經質(更低的情緒穩定性)。對於不同年齡段的性別差異研究中(Klimstra et al.,2009;Donnellan Lucas,2008),也支持了同樣的觀點。而在36個國家的跨文化研究中(Costa,Terracciano, McCrae,2001)同樣驗證了女性顯著更低的情緒穩定性。從人格特質的統計學角度,至少可以說在近40年時間內,女性的情緒穩定性更低,更神經質

專業問題的回答:


情緒來源於哪裡,是情緒理論學界至今沒有討論清楚的問題。可以確定的是,大部分理論都認同,我們的腦參與了情緒的生成;同時部分理論認為,我們的軀體,尤其是肌肉和外周系統參與了情緒的發生。所以腦神經活動的差異、肌肉活動的差異、外周系統活動的差異以及其他一些內環境的差異(比如激素、信號物質的差異)都可能影響情緒的產生(和調節)。至少在情感水平(也就是情緒的身體/心理水平,而不是概念水平),以上的差異都可能造成巨大的穩定性差異。從這個角度講,女性生理周期中,激素水平的變化、血液的流失都會造成情感水平的變化,影響情緒的產生。而在周期性變化中,女性的波動幅度一定會大於男性(也有周期性變化)的幅度,這也可能是女性情緒穩定性低的根本原因

然而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在從入門問題到專業問題的過程中,我們很明顯的跳了一步。情緒穩定性是一項人格特質,而激素的改變導致的情緒變異處於心理狀態水平,不是同一水平。幸好,辭彙學研究提供了相關的證據。de Raad Kokkonen(2000)綜合之前的研究,提出「大五模型」的兩個主要維度「外傾性」和「情緒穩定性」與情緒周環模型(Russell,1980)的兩個維度「效價」、「喚醒度」具有明顯的辭彙學一致性,認為兩者可能是同源的。問題並沒有結束,特質維度「情緒穩定性」相關的情緒維度是「效價」,也就是愉快/不愉快,也就是說,在大部分文化的語境下,情緒的不穩定都是和消極情緒的頻繁出現相關的。但是,在情緒維度的模型中(Barrett,2006),「效價」是環境變異的反映,而「喚醒度」才是內部感覺的反映,也就是說激素水平更多的會體現在「喚醒度」上,而不是「效價」上。也就是說,女性激素水平的變化並不會直接帶來消極情緒的頻繁出現


當然,我們也可以說是經期的疼痛、對效率低下的預期誘發了消極情緒,但這可能並不是一個好的解釋,因為這種定期的疼痛並不能說明在更長的非經期時間內女性的情緒穩定性依然不佳的事實。這時候我們就需要引入情緒產生的另一個重要因素:背景信息,可能是環境背景,也可能是文化背景。就女性的情緒來說,社會文化對女性特質的塑造作用更有可能起到核心作用。也就是說,當男性和女性從幼年開始接受的情緒概念就是具有性別差異,處理某種情緒的策略也具有差異,甚至是父母、學校和社會接納不同性別的情緒表達水平都具有差異,女性很有可能是被教養成了「情緒穩定性」較差的個體。看到這類的回答男生應該知道的婦科常識有哪些? - 小二的回答,我們甚至可以說,由於女性特殊的生理周期,使得男性和女性都刻意的容忍了在生理期內女性不愉快情緒的過度表達,進而泛化到了更多的時間。


那我們就可以回答下一個問題了。自然賦予女性的更有可能是,在特定時期提高喚醒水平,或者為了更好的受孕,或者為了在緊急情況下保護自己和幼崽的能力,也就是說我們能從雌性動物身上觀察到的更多是平靜-興奮的變異,而不是愉快-不愉快的變異。所以情緒穩定性的性別差異,很有可能是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後天發展出來的。對於男性,作為狩獵、戰爭、工作的主力,從幼年開始就會被刻意避免某些負性情緒的概念,尤其是負性低喚醒的情緒,對於很多男孩來說,描述「悲傷」對他們來說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對於女孩來說,不會說跌倒了不能哭,再痛苦咬著牙也要堅持,因為從社會分工來講,她們沒有必要迴避這些情感,所以也就被塑造出了這樣的情緒,「窮養兒,富養女」這樣的古訓也反映了這樣一種傾向。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出現極端情緒,恰恰相反,在狩獵、戰爭的過程中,男性需要更高的喚醒度來支持軀體運動的需要,男性在激烈的環境中會出現極度(極高喚醒度)的憤怒、興奮甚至悲傷


雖然這種情緒穩定性的差異不一定存在在基因中,但同樣在社會文化的傳承中推動著人類群體的生存和發展,甚至發揮的作用遠遠大於基因中的某些屬性。女性更豐富的情緒,或者說更細膩的情緒概念範疇,其實更適合在和平的環境中生存,複雜的情緒概念系統意味著更豐富的體驗,更豐富的識別和更豐富的策略。在這個程度上,英雄難過美人關,一方面是性激素的作用,另一方面恰恰是女性豐富的情緒表達和策略使男性難以招架。就像即使現代視角來看,我們也喜歡更神經質的林黛玉而不是情緒更穩定的薛寶釵。與此同時,神經質就意味著更強的不可預測性,情緒穩定性的下降意味著更低的效率。這也註定了女性很難成為有力的成編製力量來進行戰備,當然也不需要如此,因為女性對於古代甚至是近代的意義都是生育。

終極問題的回答:


我也算是女性主義者。我認為在平均預期壽命不斷增加的今天,「女性」性別的生物學意義基本上消失;同時如果和平時期、生產力獲得較高發展,「男性」、「女性」的性別差異在社會文化的意義上也基本消失。那麼「女性」的情緒特點(也可以說是「男性」的情緒特點)應該逐漸消失,至少在教養層面上不應該再進行差別教養。男孩和女孩都應該有獲得豐富情緒或者穩定情緒的可能,他們既可以選擇成為藝術家,也可以選擇成為政府首腦。我們並不應該在基因之外再製造任何差異化的刻板,這才有可能發揮出人類群體更多的潛能。當然這是我的期望,也有很多人在為此努力。但我們不確定一百年、一千年就能完成這個目標。


不過,作為學習、研究情緒的人,可能還有更有意思的視角。有人(e.g.劉慈欣)相信,第一個永生的人其實已經出生了。如果我們認為這個是真實的,那麼從基因層面上基本不會對情感水平造成影響,那麼可能影響到情緒的只可能是社會文化層面。當我們的社會文化越發達的時候,我們對於情緒概念的分類就越精細,事實上網路文化爆炸性發展的這些年,百度貼吧、QQ的表情都有了極大程度的擴充,才能滿足我們表達情緒的需要。在未來一百年、一千年,如果和平的話,我們的創造力和藝術性都會得到極大的發展,這反而意味著我們會擁有越來越豐富、越複雜的情緒概念系統,不論是男性還是女性。單就女性而言,女性的情緒穩定性比現在略有提升,情緒概念的豐富性擴充,表達方式極大的增加,與男性的差異不斷縮小


就是這樣。


歪個樓,大家不要覺得有情緒、不穩定就是壞事,比起多喝點水,抱頭痛哭總歸更能得到安慰


最近在學習研究內分泌代謝疾病,看到了這個問題,還是說一下吧。
女性自青春期成熟後,每月有一次周期性的激素變化,以月經為中心,一月四周,每周的激素水平都不同,導致了月經的發生,到了孕期,整個身體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孕育一個胎兒,創造生命的代價是一般男生、沒經歷過的女生想像不到的(身材走樣、妊娠紋、哺乳時的乳腺炎,種種,種種)。再過二十多年,她們進入更年期,煩躁,多汗,莫名的狂躁,這些都是絕經前後帶給她們的不適,在臨床上看過太多女性病人是產後,絕經期肥胖。整體內分泌代謝失調,不仔細了解,不會知道這句話有多痛苦。私以為,既然上帝將繁衍生育的主要任務落在了女性的身上,那麼男性在奉獻精子的同時,是否也能給予盡量多的耐心陪伴,畢竟從人類進化的角度來說,男性更多的是進攻,女性則是接納,和接納之後的孕育更新的生命,男人已經躲過生孩子的痛苦了,你就多點耐心給你的老婆、母親吧。女性煩躁,不是毫無原因的。要體諒。但是那種任性作的不在我說的範圍,那是性格問題了。


一個問題:女性的那些所謂「負面情緒反應」是由什麼事件引發的?在什麼樣的社會環境,心理狀態中出現的?

我有聽到過這樣的理論:所謂「負面情緒」其實是一個有所偏頗的概念,因為人在面對「負面刺激」的時候,出現「負面情緒」很多時候是正常,甚至是心理、人格健康的表現,比如被無故打了一頓,比如有親人過世。經歷任何事都沒有負面情緒很多時候才是需要警惕的。

如果身為女性,成長和生活在「晚上出門被強姦都是活該」 「女生上了中學成績就不行了」 「女人不適合研究物理/數學」的社會,看著「女留學生的裸屍被發現」 「和頤酒店女生險被拖走」的新聞,始終面臨「負面刺激」和挑釁,恐怕不得不長時間保持情緒緊繃做好「fight or flight」的準備。

(還要加上女人在表現出憤怒的時候可能被冠以的「歇斯底里」罪名,長期面對情緒表達被壓抑和否定。請參見科學網—台灣學者研討:科學裡有性別歧視嗎 和 同性戀不是病,也無需治療 中對曾經流行的女性「歇斯底里症」去病化的討論)

所謂的「女性更加情緒化」恐怕還是一個很好用的歧視和壓迫的工具,比如一個出軌而被妻子懷疑的丈夫可以指責她「情緒化」「想太多」來逃避對自己的出軌行為的質問,一個試圖潛規則女下屬的上司也可以通過「她情緒化」 「想太多」來指責她的指控是出於妄想。
哪怕是在平靜的生活中,一個面對「你現在每天回家都馬上開電腦玩遊戲,把我當成屋裡的一個傢具」指責的男朋友,也可以輕鬆的用「你能不能不要那麼情緒化」來應對。

如果說「女人是容易反應過度的、敏感的,因為她們的生理特徵,也因為她們被教育成這樣」,那麼一個生活在白人社會的少數族裔,在成長和生活中經歷過無數的種族歧視之後,對可能是種族歧視的行為(比起白人、種族的大多數)更加敏感,我們能不能說「少數種族生理上比較容易產生情緒反應,而且被教育的有更豐富的情緒表達」呢?


視文化而定

Jr et al.(2001)使用NEO人格測驗進行跨文化研究,發現女性在情緒不穩定性、宜人性、對情感的開放性得分較高,男性在堅定性(Assertiveness)、對想法的開放性得分較高。性別差異受到文化差異的影響,在歐美文化最為明顯


所以問題來了:女權主義最為繁榮的歐美國家,為什麼表現出最明顯的性別差異呢?
Jr, C. P., Terracciano, A., Mccrae, R. R. (2001). Gender differences in personality traits across cultures: robust and surprising finding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Social Psychology,81(2), 322-31.

Gender differentiation wa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GDP (r = .47, p &< .05) and women"s life expectancy (r = .57, p &< .01), and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fertility rate (r = —.56, p &< .05)

另外:性別差異真的有「好壞」之分嗎?


從小接受女孩感性男孩理性教育的女孩,通常真的比男孩感性的。
很慶幸我父母沒有這樣教育我,所以我得以不認同這種論調。
包括初戀熱戀期間,遇到問題後做出理性決策的人一直都是我,衝動的那一個一直是我老公。
我爸媽也是同樣。永遠保持理性的人是我媽,我爸已經習慣遇到困難後第一時間向我媽求援。


比例上可能如此吧。生物遺傳的力量還是非常強大的。

但是,算了不說了。我自己就是個反例。


女性是不是比男性更情緒化?更感性?肯定是的,不管別人跟你拿多少數據也好,真實的例子也好,你心裡也都已經認定了就是這樣子的。


現在差不多已經被默認的一條規律:如果一個人越能更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那麼這個人就越成熟,越有能力。


而且在我們成長的生涯中,尤其是男性,更多的被教育,遇到事情不能慌,不能表現出自己的懦弱,男兒有淚不輕彈,甚至當你覺得自己沒有安全感的時候也必須要表現出我很有感全感,當你不知道接下來應該怎麼做的時候也要表現出運籌帷幄的樣子,別人惹惱你不能直接發脾氣,那是幼稚的表現。。。等等


很多男孩子都做到了。

然後就有男孩子過來問,女性是不是更加情緒化,女性是不是不容易控制自己的感情?


確實是的,而且如果有一天女性都不情緒化了,那這個世界可能會變的非常可怕。


說實話。

成長中有太多時刻我討厭自己的女性身份,天生的敏感、衝動、輕信、妥協、軟弱、甚至善良。我無數次隱藏自己的想法觀點以取悅這個社會。

但是現在的我還是讓很多人覺得一眼就可以看穿。


尤其因為我的外型吧,經常被說可愛,有時候就很自然的和沒經驗,不成熟,情緒化掛鉤,即便我不是這樣子簡單就可以被概括的。


生氣的時候我會直接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嚴肅的講道理,在你們看來,這個小姑娘涉世未深,都學不會最簡單的掩飾自己的不滿和憤怒,以後說不定會和自己的上司頂嘴;

平時一驚一乍,開心了亂喳喳,難過了,馬上沒聲了;

會在別人對我最好的閨蜜出言不遜的時候,大發脾氣,戰鬥力爆表;

會因為覺得在微博朋友圈放太多照片和心情會讓別人覺得我沒有深度,然後小心翼翼的篩選,刪除;

會把最好的朋友設為特別關注,關注他們的動態心情,不管他們跟我有無利益往來;

有時自卑,有時自信,有時覺得自己很美,有時覺得這丫頭長得真丑。

有時渴望工作,有時害怕壓力;


我曾經無數次的問自己,問別人,怎麼才能更好的管理自己的情緒?


別人的建議都蠻好的,然並卵。


理性的男人做事大多都非常有原則,非常現實,甚至可以說不具有彈性,在各種矛盾中,母親,女朋友,女兒,大多是進行包容和妥協的那個,我並不是說所有的情況,只是她們更容易提供這種包容性,而這種包容性其實是情緒化的結果。


理性的女人在你犯了錯誤觸犯了自己的利益之後,不會因為你真誠的懺悔而重新給你一次機會。


情緒化其實蠻好的,和脾氣壞,怪異,公主病並不掛鉤。

曾經有一段時間我對理性瘋狂的迷戀。

我能夠感受到自己的變化:

我不敢說自已以後想領養女孩

不敢說我有偉大的夢想

不敢說我痛恨看見女性被男權社會傷害。

我會因為自己在金融、運動、政治方面表現出的無知自卑,努力去了解那些我並不喜歡但是同時在別人看來高大上的東西。我努力把自己向傳統喜歡的特質靠攏——持家、寡言、純良、忍耐。但這讓我痛苦。

後來我懂得了如何隱藏自己的情緒,不再寫下充滿愁緒的句子,習慣於做一個supporter,建築起銅牆鐵壁來保護自己。

後來我發現,情緒化和任性,亂髮脾氣,不成熟沒有關係。


我身邊的很多人不是學會了怎麼控制情緒,只是學會了怎麼壓抑自己,努力做到波瀾不驚。


如果你是女生,珍惜你的脆弱,你的直覺,你的敏銳,你的悲憫,你的純凈。


我覺得這些應該是這個世界的基調。


原諒我的跑題。


僅僅用情緒穩定來評斷男性和女性是不對的,綜合來說,女性的情商要高於男性
先吐槽一下,穩定性是個什麼鬼?是說,表達情緒能力嗎?
男性與女性相比更容易引起敵對,更容易遭受傷害,比起女性更容易屈從,加上文化的影響,男性更不容易表達自己的情緒,而到了特定的場景,男性的情緒表達會比女性更加劇烈和難以遏制,怎麼到了後面,反而是男性情緒更具有穩定性?
從犯罪的角度來說,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傷害別人,激情殺人,和故意傷害罪,也是男性居多。
到了這裡變成了男性比女性更具有穩定性?僅僅是男性更不容易表達自己的情緒而已!
對於情緒的穩定性,我認為,更應該用情商了回答。
情商----一種能夠識別情緒的意義,情緒之間的關係,以及懂得在推理和問題解決中有效使用情緒的力量的一種能力!
卡萊特的書籍,情緒一書中,有關於這些的詳細的介紹,有興趣可以去看看。
為什麼,女性比男人在情商上更有優勢:
女性在識別短暫面部情緒表情上更有優勢(hall 2004 ).
預測戀愛交往中可能的分手更準確(zrubin,peplau.1981).
甚至可以從氣溫猜測別人的情緒(chen.2000)。
女性在自我報告中,比男性得分更高(van 2005)。
在情商測量 一致性評分中,女性分數高於男性(kafetsios 2004 ).
合理的表達情緒,利用情緒,善用情緒,而不是壓抑它,很多心理學家都在呼籲培養男性的情緒表達能力,表達情緒並不代表,情緒穩定性差


從統計學講,女性比男性在情感表達上更少禁忌,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哭泣(男兒有淚不輕彈)更多的宣洩感情,這個特點可能對一些事情造成影響,例如女性的壽命普遍比男性要長,女性的自殺率低,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社會構建論認為,男女的這種差異並不是由生理決定的,而是有社會和文化決定的,換言之,社會和文化的性別行為規範,塑造了男女氣質上的差異。


我反而覺得,很多場合下女人要更理智,更不易做出衝動的選擇;男人由於腎上腺素和荷爾蒙的作用,反而更易衝動。


先說是不是,再說為什麼,最後分析未來會不會如此。

【1】 相對來說,女人的情緒不如男人穩定嗎?

先做一個不一定準確的假設:

  • 情緒穩定approx 個人行為更多地受到理性(思考)的控制
  • 情緒不穩定approx 個人行為更多地受到感性(情感)的控制

上面的假設,即使不太準確,我想至少是正相關的,
因為理性往往具有確定性,就像理科考試總有標準答案;
而感性往往具有不確定性,外部狀態對情感的影響較大。

那麼,從大樣本的統計結果來看,總體來說,女性確實更多地受到感性的控制,而男性相對更加理性一些個體間的差異是很大的,特別理性的女生和特別感性的男生都是存在的。所以,在本題下很多回答拿個例來說明問題是不客觀的。

上數據——

在 這裡,我們可以看到一項美國的 MBTI 性格分布統計,總樣本數為 914,219,其中男性為420,646,女性為 493,591,樣本較大,應該有一定的說服力。

從上圖可見,在大部分維度,男性和女性的差異都不明顯。但在 第三維度,即 思考(T) / 情感(F) 維度,男女差異極大。
遇到問題時,

  • 女性 只有 24.5% 傾向于思考,有 75.5% 傾向於情感;
  • 男性 有 56.5% 傾向于思考,只有 43.5% 傾向於情感。

從這個角度而言,相對來說,女人不如男性理性,因此,總體來說,女人的情緒確實不如男人穩定。


【2】 為什麼相對來說,女人情緒不如男人穩定?

我希望能從最根本的角度來討論這個問題。接下來,就是頭腦風暴的時間啦!

(一)

  • 人類最基本的需求是什麼?

首先,人是動物。
動物最基本的需求是不滅種,即繁衍下去。
所以,人最基本的需求是繁衍。

  • 對個體來說,要繁衍,最重要的是什麼?

看臉……哦不,是讓異性喜歡你。
要讓異性喜歡你,首先要吸引異性的注意。

  • 如何吸引異性的注意?

讓自己顯得與眾不同。
與眾不同的最簡單的一種表現,就是把喜怒哀樂寫在臉上。

所以,個人認為,男人和女人,在很久很久以前,都是被情感控制的動物,或者說,是情緒化的動物。

(二)

  • 原來是這樣,後來為什麼不是這樣了呢?

因為,人類要——征~服~世~界~

  • 男人和女人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力量。

  • 所以,很久很久以前,征服世界的事情誰來做?

男人,以及女漢子。

  • 征服世界,首先需要做什麼?

滅掉那些該死的野獸!

  • 如何滅掉野獸?

&<藏好自己,做好清理&>

通過情緒的表達,男人可以吸引女人,但是,大喊大叫的男人,只會被野獸吃掉。

(三)

  • 藏好自己,需要什麼?

冷靜。

  • 做好清理,需要什麼?

技巧。

冷靜,技巧,要做到這些,必須抑制情緒。
或者說,
只有抑制情緒的人,才征服了野獸,而不是被野獸征服。
只有抑制情緒的人,才活下來了。

所以,活下來的男人,有了抑制情緒的基因。
所以,總體而言,男人比女人更能控制情緒。


【3】 在遙遠的未來,男人的情緒還比女人穩定嗎?

  • 那些阻礙人類擴張的野獸,還在嗎?

不在了。

  • 人類還要繼續擴張和發展嗎?

要。

  • 現在,人類要擴張和發展,最需要什麼?

技術、謀略、膽識……反正,不再是蠻力了。

  • 技術、謀略、膽識,男女之間有差距嗎?

目前為止還是有的,但差距會減小。

  • 差距為什麼會減小?

因為現在的社會,在大部分地方,生存已經不是問題,人類正在考慮更高級的追求,比如說男女平等。技術、謀略、膽識,和生理上的關係很小,通過學習和實踐,這些都可以獲得。現在,男人和女人在學習上的差距已經越來越小了,而且統計表明,男女的平均智商,並無太大差異。

  • 所以,未來的男人和女人會如何?

情緒並不能加快人類的擴張和發展,相反只會讓人當斷不斷,坐失良機。這樣的人類,會被逐步淘汰。感性的人會逐步減少,或者更準確地說,人類總體的感性程度會減少。而這一減少,對男人和女人都是一樣的。所以,男女之間情緒化的程度,會越來越接近——即一起變得越來越理性。

**************************

  • 最後一個問題?

嗯?

  • 這樣的結果,真的好嗎?人類都變得理性以後,宏偉的畫、壯麗的詩、凄美的音樂、以及……催人淚下的愛情……還會有嗎?

有啊。
上帝有一雙「無形的手」,讓這些感性的東西,維持在一個恰到好處的程度。
當人類的理性令自己的思維能力變得更強以後,
或許,我們不再需要一輩子,去感受曹雪芹那沉甸甸的悲歡離合呢。

(笑)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轉載請務必通知作者


重點不在這。
在於。
男性有人說他不夠理性,不夠嚴謹,不夠穩定。雖然有人面子上會狡辯一下,但大多數都會思考自己哪地方做的不合適的。
而女性~什麼!你說我不穩定,老娘今天就是不開心!你哄我啊!


作為一個初學者能做的就是搬磚和提問題,如有幫助,不勝榮幸。
--------------手機的風格線-----------------
問題:女人的情緒是不是不如男人穩定?
答案:不知道,我只是提問和套大牛理論的學渣。

題主的問題,感覺已經有了一些假定,比如:"是不是不如"
1.由於觀察對象(言語,行為,記憶)的不同,產生的分析結果是有差異的。
女性相比男性,是否存在情緒表現形式上的不同?表現形式是否存在傾向性?傾向言語/行為/其他?(內隱/外顯)。
2.由於情緒產生的來源不同,情緒的產生有何差異。
不同性別的情緒敏感性的差異?(個人感覺這個是題主的本意)

關於問題需要提出幾個相關的概念。
內隱,外顯,情緒,表達方式,行為,言語,文化,教育

整理一下,關於題主的問題就有如下思考:
1.女性與男性在情緒的產生的來源是否相同?
2.女性與男性的在情緒表達方式上,是否存在不同?(言語與行為的傾向)。
3.女性與男性在相同事件,相同情緒的表現形式中,產生情緒的程度是否存在差異?
ps:感覺這個是題主想問的
4.不同性別與情緒的產生/表達,與生理,文化,教育的關係。
---------------手機的風格線-----------------
可能會用到的理論:

1.沙赫特情緒三因素–環境,生理,認知。
在環境相同,有、無生理影響,對生理異常(心跳加快)的認知,會影響情緒的產生,那麼這個理論結合到女人情緒的產生是不是能說明一些問題咧?

他的實驗(baidu)
1962年他和辛格(Singer,J.)共同設計了一個實驗:把被試者分為幾組,除一組是控制組外,另外三組都是實驗組。給所有被試者注射藥物,告訴被試者注射的是維生素,目的是考察它以視覺的影響。但控制組注射的是生理鹽水,實驗組注射的是腎上腺素。三個實驗組被試的生理變化是相同的,但告知三組被試的內容不同,分為正確告知組、未告知組和誤告知組。三組被試者對生理反應的認知是不同的。看他們在欣快和憤怒兩種不同的情景下的表現會有什麼不同。
結果發現,由於實驗組被試者對生理變化的認識不同,他們所產生的情緒體驗也有很大的區別。正確告知組的被試者和控制組的被試者反應相同,他們不受生理變化的影響。另外兩個實驗組的被試者情緒卻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說明,生理變化在情緒的發生中肯定是會出現的,但對情緒體驗來說卻不是決定性的,決定性的因素是對外界刺激和對身體變化的認知。
沙赫特將認知因素納入到對情緒發生的解釋,這對情緒的認識又是一個進步。

2.想介紹一下關於文化與教育對情緒表達的影響,沒有深入了解過,只能粗淺的談一談。
關於中國文化下對女性與男性教育不同,對情緒表達的影響。
其實很多書中都有提到過,如《不要控制我》中提到--認知失調,男孩與女孩在同樣面對跌倒後,哭的現象,家長給予的教育可能是:男孩子,男兒有淚不輕彈,男兒流血不流淚等等。女孩子,摔疼了吧,都是這塊石頭討厭,咱們打它等等(畢竟沒經歷過,不造啊)。這種文化、教育模式導致男女生在情緒的言語和行為表達上(愛哭,愛笑,愛交流),是否存在差異。當然這是性別導致的教育差異,如果一般文化對男性的教育,是對某種情緒表達的壓抑,那麼這種情緒的壓抑,會不會影響到其他的情緒?
女性亦然,如果教育中對女性是自由表達自己的情緒,那麼對她以後的情緒表達是不是會存在影響?
等等

希望對知友能起到一些思考作用。


談女性情緒穩定就一定會提到月經周期的影響,TED這個演講可以作為補充,

Robyn Stein DeLuca: The good news about PMS

演講者認為,在嚴格的診斷標準下,經前綜合征的在女性中的發病率低於10%。而「每個女性都患有嚴重的經前綜合征」這個不準確觀點的廣泛流傳,可能有醫藥公司利益、社會對女性發展的普遍壓迫、女性本身尋找釋放情緒的理由等因素相關。

根據視頻內容,「月經周期影響女性情緒」與「女性不如男性情緒穩定」同樣是一個有待商榷的問題。


以下答案沒有數據支持,僅為個人觀察所得,謝絕轉載複製。


從基因的X欄位來看,女人的基因段確實承載了更為複雜的信息,基於女性在人類群體里承載了撫育後代這個艱巨的任務,從基因段,老天就賦予了女性更為立體的信息段,女性先天就具備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情緒信號收集處理和輸出的能力。因為女人在面臨幼仔不會說話的過程中,肩負了第一時間排除幼仔存活風險的光榮任務,所以在情緒的感知上,比如直覺力上,女人的平均水平高出男人太多了。


而男人為了更好的戰鬥,天然鈍化了某些感知,比如痛覺,戰鬥中的感知係數是非常低的。

而女人則被強化了關於疼痛、悲傷的生理和心理(即情緒)感知體系,以加強女人對於幼仔傷痛的感同身受,這對整個種群來講是合理的,因為女人的情緒高敏感從而提升了後代的生存機率。

女人的情緒是不是相對不如男人穩定?


題主我知識實在有限,有些問題思不明、想不通,斗膽請教知乎大牛。

原來問題是」女人的情緒為什麼不如男人穩定」,問的方式有失偏頗,現以是不是的方式重新提問。

提問:
請問女人的情緒是不是,從統計學的角度來說,相對沒有男人穩定?

專業問題:
女人情緒來自於何?是否和大姨媽周期變化有關?自然界的進化最後為什麼賦予女人善變的情緒?這樣的情緒是否有助於整個人類群體生存?這樣的情緒優勢在何,劣勢在何?

終極問題:
女人的情緒在百年、千年後會怎麼樣?變化的趨勢是何?

但是基於女人還負有照顧老人的職責(男人是默認外出戰鬥打野獸的),所以女人雖然容易多愁善感,總體情緒的平衡能力和穩定性卻遠高於男人,因為要抗住男人掛了依然堅強的把孩子帶大贍養老人這樣的事件,所以女人的情緒是相對分散不集中的。

比較類似於平時小感冒多了,反而不容易生大病這樣,女人情緒整體的穩定性反而高了。

有一條可以做為例證的數據,是男人的平均壽命短於女人,另外男性的自殺率高於女性。(此處的數據只是我個人看書留下的印象,不具備權威性)

驗證這條數據的有效辦法,是大家回憶一下自家和友人的祖爺祖母輩,是不是祖母相對壽長些?


在極端事件刺激下,男人情緒崩潰的概率要高於女人。

因為男人沒有經常的悲春傷秋,情緒應激反應水平比較低。

男人無論是大出血還是其他的各項耐受機制都弱於女人,根本原因在於,男人這個角色,在種群角色定位的時候就是拿來「犧牲」的。

女人從某種角度上來講,代表了種群的未來和生的希望。


那要看是面對誰了,越親近的人越不穩定,越不熟的人越穩定。


一些答案里的論據看不下去,特來加個回答,我個人的結論,之後上。


針對貓黍答案的反饋。首先,他以羅一笑事件轉發人群,去判斷女性沒有男性聰明,這點實在是。。。個人朋友圈,是小樣本,無參考價值,太容易被反駁。我的朋友圈1103位,工作原因,加的幾乎都是大企業工作者,共18人轉發,我剛特地去數,正好9男9女轉發比例,好無性別差異。但是生育差異是有的,15個轉發的,是有孩子的父母,所以個人朋友圈,以及羅一笑事件轉發,不具有「性別在聰明程度上差異」論據的代表價值,如果改成看我的小樣本,只能作為父母同理性的論證了,所以這個論據太容易推翻了。

其次,我想說,他答案里的女性沒有男性聰明怎麼得出來的?還有女性受教育水平低又是什麼鬼?和著國家那麼多年的獨生子女政策以及公平的教育投入被無視了?我倒不是要為女性洗地,但這位仁兄的理論,科學嚴謹性真的是差了點。受教育水平很簡單,看學歷嘛,那聰明如何量化?是IQ?還是學歷?還是虛化的你個人相處後的反饋?在我看來,只有IQ,學歷才是硬指標啊,最後一個怎麼衡量?好,IQ,各類調查顯示性別上沒有先差異。學歷,在一線獨生子女城市(因為以前農村如果幾個孩子,錢少的話,會放棄給女兒教育),男女教育機會相同的社會環境,女學生占本科以上學歷比例在51~55%男學生45~49%,這個數據很容易找,我再多截一段全國的數據,不單單一線城市,「2006-2007年,拿到國家獎學金的學生中超過65%是女生;2010年,考上大學的女生數量比男生多33萬。最近發布的《中國校友會網2013中國高考狀元調查報告》顯示:2000-2012年我國各省市自治區「高考狀元」中,「女狀元」多於「男狀元」,「半邊天」的高考成績令人刮目相看。統計發現,「女狀元」有522人,佔總數的51.84%;「男狀元」有485人,佔總數的48.16%。其中,「女狀元」從2000年最低的40.00%上升到2007年最高的62.79%,上升勢頭迅猛,「男狀元」比例則從2007年的60.00%下降至2012年的49.38%,跌幅明顯。。」所以用男性比女性聰明,受教育水平高,得出男性更能控制情緒,是最不合適的,這個太容易被數據反駁。


最後,他的答案中有一點我是認可的,人的情緒控制能力可以被訓練。我對於這題的答案也是如此,可能女性相對沒有男性那麼能控制情緒,是因為,社會環境,家庭教育,對女性從小在這方面的要求低,訓練機會少,做母親後想對提高,才有古話「女子本弱,為母則剛」 這個是訓練所得,不只情緒,我們不管本身是怎樣的人,怎樣難改的性格,但是社會表達方式,行為方式,從來是可以被訓練的,我不懂心理學,但就心理學測試中,不同年齡,測出來的結果也不一定相同,可見,催眠環境下,我或許還是那個我,但清醒時,我的表達方式是可以訓練的。個人經驗分享(無大數據代表性),我的情緒穩定性,在很大程度上超越周邊男性和女性,我曾分析過其中原因,1,是家中有位情緒極其不穩定的母上大人,崇尚暴力教育,導致從小被迫訓練理性,方能與其好好溝通(說白了,為了小時候少挨打,每次說話前考慮三遍再出言),在這點上,我承認,大多數家庭對女兒的教育打罵還是比較少的,沒有特別訓練這個審時度勢的能力,男孩子,常為了逃避挨打,各種想招。2,工作,有明確目的的工作。我個人以及身邊特別冷靜的女性,均是長期擁有滿足自身價值感的工作,加上特別愛錢。例如做獵頭時的我,遇到特別奇葩的候選人,我根本不會去表達什麼情緒,與其爭辯,只要客戶公司喜歡,這個人在我眼裡就是一個數字的錢,這樣的訓練,久而久之導致生活中也只按照利弊做事,不會表達不合時宜的情緒。畢竟工作中,你看到過很多人因情緒碰壁,也有人因權衡得益,人總是趨利避害的。這點不分男女,你試試看觀察長期沒有工作的男性,情緒一般也不會控制的太理想。不過大體來看,女生在家庭教育中不被賦予需要賺錢的職責,加上Linkedin上面有個分析文章《30歲女性離開職場的原因,不是孩子而是錢,同工但與男性不同酬》可見,有很多社會原因,觀念,導致女性長期堅持在職場訓練的不多,所以,沒有訓練何來情緒穩定?
故個人認為,從小缺乏有意識的訓練,才是情緒不穩定的核心原因,不論男女。與其討論是不是,為什麼,不如看看我們要怎麼做,對每個人自己會更好,不是嗎。
另外,這些年獨生子女的成長,以及經濟條件的改善,使得國內的性別差異話,愈發不明顯了,年齡小的一點的男孩子中,我看到越來越多的會通過發嗲撒嬌耍無賴賣萌作為社交談判方式的人,很可愛,很討喜。社會的進步就是這樣的。我一直覺得,男女平等,中國其實做的不錯的,這點上,我真心感謝獨生子女政策以及義務教育制度。


人都是一樣的,都是後天的環境和自身所處的位置決定的。


小時候你會聽到這樣的言論:
「女孩子不需要太努力,將來反正是要嫁人的。」
「女孩子學學藝術吧,數理化都是男生學的。」
「女孩子不要太理性,不要太有主見,性格不要太強。」
「女孩子要做家務做飯,要賢惠。」
「女孩子要溫柔嫻靜,踢什麼球,不能跟男孩子那樣出去野。」
「女孩子找個清閑的工作就行了,要顧家。」
「女孩子要懂得穿衣打扮,漂亮才能吸引男人。」
「去什麼外地,在父母身邊就行了。」
。。。

長大了他們說:
「女人天生懶惰不努力,就知道依靠男人。」
「女人都沒有事業心,天天圍著老公孩子轉。」
「女人都是情緒化的,沒有理性思維。」
「女人智力比男人低,體力也不行。」
「女人就是虛榮,就知道買衣服買包。」
「女人就是頭髮長見識短。」

這就好比,你把你一個孩子的腿打斷了,等他長大了,你就可以笑話他不會跑了。

回到這個問題上,如果一開始人們就有「女人情緒不如男人穩定」這個先入為主的想法, 那麼在對待不同性別的孩子上,就會有所不同,比如女孩的啼哭是可以容忍的,男孩則不允許啼哭,因為啼哭反映了情緒不穩定。而且,當人們一旦有了這個先入為主的想法,那麼在看待周圍人的時候,就有了選擇性記憶。看到發怒的女上司,就會想果然女人都是情緒不穩定啊,但是卻忘記了男上司也無數次發怒。其實完全也可以提問:學校里一言不合就動手打架的,大多數都是男孩子,路怒的司機,大多也是男司機,唐詩宋詞里那些傷春悲秋的男詩人特別多,喜歡借酒澆愁的也是男人多一些,是不是說男人情緒相對於女人更不穩定啊?


推薦閱讀:

女孩的才華重要還是美貌重要?
哪些牌子的男士內褲價廉物美?
怎麼徹底的識別一個男人的本質?
一個男人怎樣才算精緻?
有哪些比較好的男士 T 恤品牌推薦?

TAG:心理學 | 心理 | 女性 | 男性 | 情緒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