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林子里那邊舊時如何度過不富足的冬天的?
11-29
看鬼吹燈里,他們過冬荒,好像就跟冬眠一樣在屋子裡一個冬天不出去,那麼食物柴火怎麼夠呢?特別是在林子里,人煙又稀少,提前打的獵真的足夠一個冬天嗎?
謝邀,題主想了解在封閉式的東北深山老林如何過冬,而實際上,現在的東北絕大部分地方已經不存在絕對的封閉了。這裡,提供一下我十幾年前的經歷。
我在黑龍江省嫩江縣座虎灘鄉度過了人生的前十年,在我離開的那年,座虎灘鄉正式被兼并,劃歸霍龍門鄉。很多記憶中的景象也只能留給記憶了。
冬天給我的第一個警告是借奶奶之口說出的:『絕對不能上山』。我家附近有兩座山,一座就在房後幾百米的地方,觸手可及;另一座卻只能遙遙而望,彷彿只存在在雲靄中。我至今也沒有去過,對那座山的唯一印象是爸爸說的,他也是聽別人說的,一對老夫妻,兒女都在哈爾濱,老兩口住在山上,山下面有一條河,河上面有一座橋,一至汛期,河水沒過橋面,老兩口就成了隱居的高人。我至今無法想像橋和山的位置關係,也無法驗證故事的真偽。我只去過我家山後的那座山。山頂距離我們居住的地方是一個緩坡,車都可以很容易開上去。小時候我常和幾個熊孩子拿著用紙殼箱子做成的雪橇尋找陡峭的所在,享受風馳電掣的樂趣。這種遊戲是東北孩子常見的娛樂項目之一,我從來也沒覺得有什麼危險,但如今想想卻有些後怕,我的一個朋友曾經被巨大的衝擊力直接被甩在雪窠里,就像飛鏢被扎進靶上一樣。整個人齊腰之下全部沒入大雪中,當時的我們只是覺得好玩,把人拽出來,接著玩,並沒有意識到有什麼風險。
在我小的時候,一到了冬天,食物就匱乏了。一般人家裡都有個大地窖,用來儲存怕凍的食物,不怕凍的,直接放在室外。一般到了秋季作物罷園的時候,就是囤積食物的時候。茄子切成絲,豆角切成片,白菜被製成酸菜或朝鮮鹹菜,黃瓜、蘿蔔、布流克、豇豆被製成鹹菜。新鮮食物大抵是不存在的。米面糧油是齊備的,只要防著老鼠,別被耗子盜了就行。凍柿子,凍梨,凍花紅則是常見的水果。記得有一年,我家也不知怎麼著從外地運來幾箱新鮮的梨,全村人都趕到我家買梨,我記得老占太太每挑一個梨就用牙咬一口,證明沒被凍住,其他人笑她,她也不以為意,帶著一袋每個都被咬了一口的梨回家。果不其然,剛剛還新鮮的梨,過了不就就變了凍梨,從鮮黃色變成深黑。那時家家都養雞養鴨養豬,每到冬天,我家院子里的大缸中都堆滿了雞鴨魚肉。缸蓋上用大石頭壓死,就是為了防止被什麼動物發現,聞了氣味,發生意想不到的災禍。野生動物大抵還是有的,奶奶給我講過在白雲公社的日子,那時候爸爸和二叔還很小,忽然山裡有了一頭熊,公社裡一個男的和他小舅子在山裡粘鳥,小舅子被熊舔死了,這個男的糾集了一大堆人馬去報復,最終槍斃了那頭熊,熊皮熊肉熊膽什麼的,都以很低廉的價格被供銷社收走,但熊掌留下了,當時人說喝熊掌湯,小孩不生痱子。奶奶在食堂工作,於是熬了一大鍋熊掌湯,公社裡怕生痱子的小孩都來喝湯。我問過爸爸當時有什麼感覺,可是爸爸已經不記得了。
我記得我家當時住的是一個大院,有前院子有後園子。我為什麼喜歡蕭紅的一個原因就是她把我的生活寫出了。《呼蘭河傳》中提到的什麼大泥潭、小團圓媳婦我忽然沒見過,但她筆下不經意間提到的風景習俗卻延續千年,直到改革開放,才逐漸被人遺棄。我家的後園子自然比不過蕭紅大地主家的花園寬敞,但園子中的景色,以及我在園子中的心情卻如出一轍。深秋時節,作物全都枯萎了,只有一棵樹莓還存留著,樹莓怕冷,冬天時要把它埋在土下。春天再把土被剷除。冬天時要儲存柴禾,那裡不燒煤,只燒木頭。一家幾口人配合,用鋸子把木頭鋸成一小節一小節,再用斧頭把小節木頭劈成段子。很多人想像不到這些劈好的木段如何疊放,我們把木段當成磚,一塊一塊圍著柵欄裡面修葺成一面面牆,甚至有的人家的羊圈就是這麼製成的,我前幾天看到東北風光的攝影作品,裡面還有這樣的景象,夏天時房子附近幾乎沒有屏障,頂多一道圍欄,一到冬天就成了高高的垛牆。我家的柴禾是託人從山裡拉出來的,我只記得一年有一次拉了四車出來,所謂的車是指拖拉機,我們當地叫做貓車。花了多少錢我不清楚,總之要大魚大肉款待這些幫家裡拉柴禾的貓車司機。等到垛牆越來越矮,柴禾漸漸燒光,春天來了。當然也存在計算失誤,柴禾不夠燒的情況,鄰里之間互相幫助。這就要提到剛剛買梨的老占太太了,她家和我家住隔壁,奶奶有時候發現家裡的柴禾燒的特別快,覺得不正常,後來竟然撞見老占太太伸手去我家的柴垛上抱柴禾。
時間就這樣流逝著,整個冬天都籠罩下過年的氣氛中,拜年的,打麻將的,聊家常的,還有正月十五大河下的滾冰。那時候什麼也沒有卻始終充斥著歡樂。在我十歲以後,由於教育原因,我離開了那個地方去了九三管理局,十九歲,也因為學業因素去了河北,現在大學畢業的來到北京,回首這一生宛如夢幻,很多人很多事,都已經回不去了。在寒冬中的生活,早晨五點鐘起床頂著寒風上學的時光,連睫毛都凍出一道白霜的中學生涯。
————————————————————150923.加張圖,來自東北小妹兒們的雪鄉自由行,原帖中所見的景緻很多都是現代化的產物,並不能完全反映兒時光景,比如隨處所見的「爸爸去哪兒」標籤。但以下這張圖感覺還可以,跟我描述的很像。
題主知道柴火是什麼嗎?
掉落的樹枝或者看下來的樹枝。
所以生活在林子里為什麼柴火會不夠?
禦寒可以靠動物的毛皮做成衣服。
狼皮最好很暖和,我家有一付。
其次貂皮、狐狸皮、還有鹿皮。
冬天進山打獵,夏天種地捕魚。這是古代東北地區生活常態。
吃肉吃到吐
不用說舊時的東北林子,就說我小的時候,城市裡,除了糧證上的主食,也就是靠秋天存儲下來的白菜、酸菜、土豆、大蔥、大蘿蔔、青蘿蔔、胡蘿蔔、鹹菜等。。。度過不富足的冬天的。農村還要更慘烈一點,我家附近的農村貌似是快90年代才開始吃細糧的
東北的冬天除了蔬菜和水果很少之外,其他東西可不能說不富足了吧?
聽說過這麼一句話嗎?「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里」。以前東北人少,狍子野雞之類的都沒怎麼見過人,也不怕人,想打獵簡直太容易了,尤其冬天,大雪封山,狍子野雞出來覓食,只要懂點技巧完全可以做到棒打狍子,手抓野雞。要是弄個野豬,半個冬天的肉都夠了。
儲存
你居然認為東北不富足?呵呵了。。東北到處是寶啊。不然怎麼會闖關東。。國人何等勤奮熱愛生活。。。正正常常的日子那個過不好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