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希區柯克?


印象最深的是希區柯克對於懸念的解讀,同一個故事

「兩個人走進一個屋子,坐下來談話,突然桌子底下的炸彈爆炸了」

另一種敘事手法

「在走進屋子前,觀眾首先看到一個兇手進屋子將炸彈藏在桌子下,接著兩個人走進屋子卻沒有發現炸彈,仍然坐下來談話。」

希式懸念可以用希區柯克的名言——「炸彈絕不能爆炸,炸彈不爆炸,觀眾就老在惴惴不安。」

希區柯克在書里提過,因為開車時向窗外扔一個沒熄滅的煙頭而焦慮了很長時間,害怕警察找上門,可見希是一個內心敏感,常常感到不安焦慮的人,而他最擅長的就是把這種焦慮傳達給觀眾,把所有人拉到他最熟悉的領域,然後「為所欲為」 這可能就是希異於常人而又極其成功之處。

正視自己的性格弱點,並讓它發出不一樣的光彩,無愧大師之名。


謝邀。
首先,希區柯克的電影技法,是一種純電影的東西。他是真正地在用鏡頭、剪輯這些電影手法講故事。這些東西對後來的電影影響很大。可能有人會覺得「電影不就該用電影講故事嘛?」,可事實是,很多導演沒能力用電影手法講故事。希區柯克的片子在當時都屬於純娛樂片,但卻影響了無數導演。很多講電影調度攝影的書中都可以看到用他的片子做範例。
劇本非常細緻,每部片再開拍之前他心裡已經很清楚是什麼樣,包括音效。所以他拍的素材和最後成片非常相似,這點有點像做動畫,基本不拍沒用的鏡頭,而很多導演素材和成片的比例可能達到1:10或者更多,至於王家衛……他們絕對是老死不相往來的兩個門派的人。
「演員是牲口」這話多少有些誤解,但他確實是不太和演員講戲,比如演員都喜歡問角色為什麼這樣做,他的回答是:為了你的片酬。他善於在情節情景攝影剪輯這種手法中營造氛圍,這時候演員的演技反而不是最重要的東西。
懸念設置:他的「炸彈比喻」在編劇中應該沒人不知道了,兩個人談話,半小時後桌子下的炸彈突然爆炸,觀眾會驚訝,但如果一開始先讓觀眾知道桌子下有個炸彈,然後這兩個人的談話過程整個都變得懸念迭起了,這一理論後來在所有好萊塢的懸疑動作類片子中都普遍使用。這源於他小時候在教會學校的經歷,當他犯錯後,可以選擇接受懲罰的時間,一般孩子都會把懲罰時間推到最後,這導致他整個一白天都處於擔驚受怕中。其他諸如「設置一個根本不存在的東西」、「光天化日下的犯罪」這些對後來故事設置也影響深遠。
最後來點八卦:希區柯克後半段名字在他們語言里其實有不雅的含義,所以他喜歡對別人講,叫我希區,沒有柯克。
他最大的夢想是可以隨意走入一家服裝店,買到自己合身的西服,這一願望估計到死都沒實現,雖然他一直以固定的西裝形象示人,但其實他有大量的、幾乎看不出差別的西裝。他人生中曾有過幾次吃橘子減肥的嘗試,然後,快速反彈了。
他喜歡畫畫,最早進入電影公司的工作就是畫字幕和片頭設計一類的工作。
小時候地希區柯克是個敏感內向害羞不善運動的小胖子,長大後,他肥胖的身軀內還有這個小胖子的影子,經常會因拍片而緊張,所以會安慰自己「這只不過是部電影。」不過這話更適合國內導演拿來自我安慰,這胖子一輩子也沒用這種心態拍過片。
如果想更多了解,希區柯克的傳記《這只是一部電影》,可以看到他的電影和生活經歷。《希區柯克與特里弗對話錄》可以看到他更多創作上的思考。


考試,來晚了。
我覺得他的作品非常標準,每一幀都是可以拿來做蒙太奇教科書的,還有醉人的長鏡頭。印象最深的是所謂的「麥格芬」,因為看的第一部是《西北偏北》。我以為懸念一直會到最後,結果幾個情報人員半個小時就出來了。但,他的許多作品都是中途就告訴了真相的。於觀眾,就像是吃酸辣粉的感覺,嘴巴腫了,還想繼續吃下去。關於他的作品評價,可以看看第十放映室 映像 希區柯克 解說詞
如果你想問的是對人的評價,我覺得他很有熱情,客串每一部電影的癖好十分可愛。而且,他並不是科班出生,在《驚魂記》之前,應該是有悖於主流的。然而,學院派的人難出天才,只有匠氣。希區柯克的故事講得很精彩,後來的西德尼 謝爾頓總有幾分他的影子,綽綽約約。
我看到的是一個與蔬果對話的孩子,一個電訊公司里躊躇滿志的投稿的年輕人,一個深情注視百老匯舞台上女兒的父親。
He came. He danced. He conquered. enough.


謝邀,說到希區柯克,就想起去年年底有一部向希胖致敬的電影,但是忘記叫什麼名字了。
提到希胖這個名字,就會和懸念掛在一起,希胖是懸念之父,有人說這樣評價會不會太絕對,我感覺,不是我感覺是整個業界都認為這是當之無愧的。除了希胖的電影符號,每次都要在電影出現一個鏡頭,讓大家期待他的出現,作為自己的簽名外,更重要的是他電影的懸念設置。

希區柯克的電影,不像現在的很多懸疑片,以那些華麗的特技衝擊人的恐懼神經,他善於在細微處製造恐怖的氣氛,他的電影中看似很普通的畫面卻能讓你心跳加速,這就是他的電影出眾的地方。這裡引用百度百科裡的一段話來形容:

另外,可能你看他的電影的時候會感覺怎麼這些橋段都在別的電影里看過?結局我看一半就知道了還叫懸疑片?不知道有沒有必要,我還是想說明一下,那些熟悉的橋段大多是因為太經典導致後人紛紛模仿的,甚至是故事情節。而關於第二個問題,我也不想把他拔太高,雖然是做到了在影片中讓觀眾緊張,但我還是較為偏愛結尾讓人恍然大悟的懸疑片,雖然可能僅僅是賣弄小聰明,但我打心裡還是有這麼個有點狹隘的偏見,希區柯克只是善於製造懸念而已。
剛才去翻了下書,摘抄了幾句:(和提問關係不大)
1、人們將希區柯克同卓別林相提並論是絕不為過的,因為他們都善於深刻地了解和把握觀眾的心理,並且有足夠的技巧控制、指揮、牽引他們的心理;
2、在在敘事技巧上,希區柯克控制節奏的高超技藝也是令人折服的。他知道製造緊張和恐懼不能急功近利,不能總讓觀眾繃緊心弦。相反,一定要注意張弛,一定要在每一次新的緊張和恐懼之前創造一种放松情境,這種欲揚先抑的方式常常會使後面的情節更加意外,更加突兀。

暫時先這麼多,等我再去惡補一下。


新聞裡面報道他說的話「演員就是牲口」「電影不是生活的切片,而是蛋糕的切片」。他以跑龍套的角色出現,確保引發笑聲的時刻。希區柯克是以一種喋喋不休並且神秘驚悚的形象冷靜地介紹每一個他所呈現的故事。最重要他的這些影片本身就攜帶著一種印記,類似於孩子氣、大驚小怪的興奮。他的目標其實並不是神秘和恐怖,而是懸念。無辜的男人陷入犯罪和嫌疑的漩渦,精神紊亂的女人,迷人和非道德的殺手,單調的場景下其實張力已經暗自涌動了。
希區柯克對於觀眾的口味也是把握的極富遠見,特別是《精神病患者》觸發了變態殺人狂電影的若干風潮,一直到後來的「砍殺片」的出現。他總能以精巧的情節瞞過觀眾,以精湛的技藝讓觀眾感到焦慮和興奮。


蟹蟹邀請
發掘格蕾絲凱利女神的人


謝邀。
第一次接觸希區柯克,是看「希區柯克懸疑故事集」(書),後來發現裡面的故事不是他寫的,真名應該叫「希區柯克喜歡的懸疑故事集「(難怪良莠不齊,無良的出版社)。

接著看「希區柯克懸念故事集」(電視劇),後來發現大部分不是他導演的,萬分無奈,只好找希區柯克的電影看了。

希區柯克是毋庸置疑的懸疑電影大師,我並不是電影專業的,談不上評價,只能說憑自己的認識介紹一下:
1、拍攝技巧方面:對後世影響巨大,有多部電影成為拍攝技巧教科書般的存在。是希區柯克對電影事業最偉大的貢獻,許多經典的片段不多被電影人反覆觀摩借鑒。例如:《西北偏北》中長達7分鐘的飛機追人鏡頭:

Roger在野外大路上等待Kaplan,而後被小飛機追殺的段落,是電影剪輯課上的必讀,也是Hitchcock這為最偉大的剪輯大師的最經典的片段。在這短短的七分鐘,他共採用了131個鏡頭。這組鏡頭一方面完美地交代了時間和空間關係,同時表現出懸念和緊張氣氛。

《驚魂記》中快速剪接鏡頭:

「浴室殺人」場面已成影史上的經典畫面,共歷時48秒,由78個快速切換的鏡頭組成,儘管連一個刀刺入人體的血腥畫面都沒有,但其恐怖效果卻因蒙太奇、場面調度、節奏、燈光及音響手法的綜合運用而達到了無以復加的境界。希區柯克的對這一場景的要求是:「揮砍,用刀猛砍,刀就像要撕碎銀幕,衝出電影。」這種「逼真的恐怖」留給觀眾無盡的想像空間,正如希區柯克所認為的那樣:「最緊張的不是那些噁心的死法,而是在人死之前醞釀的氣氛。」

《迷魂記》中的變焦鏡頭:

希區柯克在影像上的革新:為了表現男主角恐高產生的眩暈,在將鏡頭的焦距往前拉的同時攝影機向後移,從而製造出讓觀眾感同身受迷失方向的眩暈感。這種描述恐高症心理的手法已成為模仿率頗高的經典鏡頭,被後來的人反覆使用。影片在製造眩暈的效果上致力於緩慢和準確的把握,而不是人們所期望的那樣是急速的旋轉。

2、操縱觀眾情緒:希區柯克被號稱為通過銀幕,操縱觀眾情緒的大師。除了運用純熟的蒙太奇技巧意外,配樂及對節奏的把握也是功不可沒。《驚魂記》中兩段配樂非常精彩:一段是片頭及女主夾款私逃的路上的BGM,經常被後世引用。(在新番動漫「潮與虎」甚至是廣州的新聞聯播當中,突然聽到這段BGM感覺意外驚喜。)
另一段還是「浴室殺人」中:

伯納德·赫爾曼為《精神病患者》專門配器的刺銳弦樂也對烘托電影的緊張氣氛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極為尖銳刺耳,不斷重複的小提琴尖刻的聲響幾乎能將人的皮肉切開。希區柯克原本在這一段打算不使用額外的音響效果,但在聽了赫爾曼的演奏之後立即改變了主意。

希區柯克對節奏的把握非常準確,張弛有度,擅於營造恐怖氣氛。例如《後窗》中,兇手去找傑弗瑞時,曾經大段大段的背景音樂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無窮盡的黑暗和寂靜,當門外的燈光熄滅,當閃光燈漸次亮起,觀眾的緊張情緒也被帶動起來了。

3、焦慮、偏執、控制欲、對性、謀殺的迷戀:這些詞常常被貼在希區柯克的身上,多數原因是由於希區柯克所拍攝的電影的緣故。有人說他出生於一個保守的天主教家庭有關,或舉出「從車中扔出一個可能尚未完全熄滅的煙頭而終日惶惶不安"的例子。但大多屬於八卦消息,了解不深不做討論。

4、金髮女郎情結:從他拍攝的電影可以看出來,女主都是金髮女郎,雖然黑白電影看不出來。不得不說,希胖確實眼光獨到,選的女主顏值都很高。另希胖每部電影都會客串一個一閃而過小腳色,看美女找希胖,也是他的電影的樂趣之一。只是小胖子對美女的態度還是很腹黑的:

「金髮美女最適合被謀殺!想像一下,鮮紅的血從她雪白的肌膚上流下來,襯著閃亮的金髮是多麼美阿!」——希區柯克

5、電影界的弗洛伊德:不得不說,自弗洛伊德提出精神分析理論,提出潛意識中的本我衝動主要來源性衝動之後,凡是電影中出現性暗示,心理分析元素的電影都愛跟弗洛伊德扯上聯繫。實際上,希區柯克對心理意識層面的表達非常新穎成功,但解答反而黯然失色。拿《愛德華大夫》為例,他的精神分析法大多建立在正常人嚴密的邏輯判斷上,一個夢境專為一個事故而生,夢中的情景都是那個殺人事件中角色或地點的隱喻,精神分析師可以像偵探一樣憑著這些線索找到唯一的答案。這一點其實不太合理,一個夢境包涵的東西實在太多了,可能包涵很多事件混雜在一起,不可能但為一個事件生成一個夢境,並且一一對應。這一點跟《穆赫蘭道》比較就非常明顯:
《愛德華大夫》,一部懸疑偵探片,恰好運用了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破案。
《穆赫蘭道》,一部描繪夢境的心理片,恰好主人公犯下了殺人案。

6、麥格芬手法:希區柯克拍攝電影時非常高明的手法,非常有意思。水平有限,沒辦法給大家準確地介紹。分享一個鏈接,有興趣的可以瀏覽一下:
什麼是麥高芬(MacGuffin)?是否每部電影中都有麥高芬? - Martin 的回答

7、黑色幽默:希區柯克的黑色幽默有點特別,比較嚴肅一般很難笑出來。引用一段話:

在《磁場命狂凶》中,羅斯克在土豆堆中與死屍搏鬥的情景,起初他被死屍「踹」了一腳,然後用來撬開死屍手指的刀被折斷--這組鏡頭竟然能讓你在毛骨悚然中,還能發出一絲笑來。

現實生活中,希區柯克的幽默同樣很難笑出來,有一些還比較過分:

其中最過分的一次是對《群鳥》的女主角蒂比·海德莉所做的。在拍攝本片的過程中,他不但讓真的鳥群攻擊這位金髮美女,而且當她年僅6歲的女兒梅蘭妮過生日時,希區柯克送了她一個特別的禮物:一座她母親的小蠟像,她正穿著《群鳥》的戲服躺在棺材裡。這對梅蘭妮造成了極大的陰影。

8、時代局限性:不管怎麼說,希區柯克的作品還是很難讓現代觀眾感到滿足或者驚喜。大部分黑白色的電影,比較單一的人物關係和故事情節,不夠巧妙的設定,不夠緊湊的節奏,沒有驚悚的畫面刺激觀眾,都已經成為硬傷。說實話,以上提到的電影,除了《愛德華大夫》那一段夢境分析和滑雪場景以外,其他都沒能給我帶來驚悚緊張的感覺。現在的希區柯克電影,大概也就專業的電影人能夠欣賞大師的拍攝技巧。普通大眾已經很難再找回當年那些刺激的感覺,因為現在確實有多懸疑偵探電影,無論是邏輯的嚴密性,構思的巧妙,節奏的緊湊或驚悚程度都已經超過了前人。(例如電鋸驚魂、致命ID、恐怖游輪、源代碼等等)

以上,有什麼錯誤的信息或言論,歡迎大家指正。


希胖到底屬於什麼樣的導演?毋庸置疑的是一個懸疑片的天才,即使沒有得過奧斯卡最佳導演,但對於當代電影的影響之久遠可以讓他永遠坐在一個大師的位置上。而他的分鏡拍攝會永遠成為電影教材重要而且不可避免的一環

但是希胖是個什麼樣的人。這就讓人覺得很微妙。他發掘了不少優秀的小說並讓作者成名,但是在拍攝《鳥》的期間卻徹底和作者決裂。他擁有很多希女郎,但是演員卻對他們之間的合作感覺恐懼。他巧妙的收集了很多人的懸疑故事在用自己的名義出書,讓人們認為他是個一流的作者。這些故事說明希胖果然是一個難以相處的人。

但有時從希胖對於故事氛圍的塑造,我們也知道他也是個沒有安全感的人。就像所有擅長講恐怖故事大師內心中總會有這種不安感,才能打動別人。


我只是個普通的影迷,看希區柯克的電影也不是全都看過,更沒有像資深影迷那般琢磨影片結構、敘事、剪輯、幀數 那種細緻入微的對待希區柯克的電影,而僅僅是作為觀眾來看故事與我所直接感受到的電影。
但僅僅在希區柯克的片頭上,就讓我多次叫好,然後自己底下唏噓這才是片頭嘛,怎麼這麼好看,然後故事又是讓我從頭到腳的過癮好幾番。
前幾日還再一次感受了下《後窗》真是有趣,希區柯克帶給我最直觀的就是這電影好有意思,好看。
希區柯克是懸疑大師,而這種不知道什麼時候爆炸的懸念時常揪著我的心,自身帶入片中的緊張感,一直到看過電影后才有種得以解脫的暢快。餘聲繚繞,好不痛快。
喜歡看希區柯克的電影,喜歡聽他講故事。


某天在圖書館轉悠,偶然看到希區柯克的一本故事集,封面這樣介紹:
希區柯克,他是懸念大師,也是心理大師,更是電影中的哲學大師。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樣如此深刻地洞察到人生的荒謬和人性的脆弱。希區柯克的電影,是生與死、罪與罰、理性與瘋狂、純真與誘惑、壓制與抗爭的矛盾統一體,是一首首直指陰暗人心的詩。他被稱為「電影界的弗洛伊德」。
文字表述大概沒有電影更加直觀吧,所以我現在在一部一部的找電影看。
嗯,他會講故事,所以你愛他講的故事。


他的不錯


希區柯克拍的50年代彩色電影,女演員往往很漂亮,有精緻的妝容,合體的打扮,和優雅的談吐,個個像纖纖淑女,一點不像現在電影上的美國女人,瘋瘋癲癲的,像剛從野地里跑出來的。美國女人,至少電影上的女人,為什麼變化這麼大?確實值得人思考。和那時比,現在的伊萬卡都不算什麼。


希區柯克是個知道怎樣最佳空間遮蓋的導演。我第一次看的他的電影是psycho,中文名精神病患者。裡面女秘書在浴室被殺的橋段是驚悚片的鼻祖,Hitch Cock是第一個想出來在浴室拍殺人洗的,你想想,洗澡是個非常私人的事情,浴室是個上了鎖而且四面封閉的空間,人在裡面也是赤身裸體的。這時候如果一個人突然闖進來,相信只要是個人都會害怕,更何況是個拿著兇器的人。我看的第二部他的電影是後窗,rear window. 這部電影堪稱電影史上的奇葩,整部電影的可視場地不超過300平方米(包括街道,住宅和對面的兇案現場)。主角通過窺探對面鄰居的作息揭露了男主人殺害女主人。一個望遠鏡,兩扇窗帘就起了整個兇案的「遮蓋之門」。
我估計現在看慣商業大片的觀眾應該不會喜歡希區柯克這種不依靠血腥和尖叫來嚇人的導演了吧。


經歷過壓抑嚴苛的人生初期,他的人生視角也變得怪誕。
僅僅看劇本和小說,可以感受到他對於犯罪心理和人類本性的極致了解和把握。
如果說到導演電影,真正是渲染恐怖和懸疑氣氛的宗師。


評價當客觀,透過恐怖電影上的成就看到生活中那個好色又神經質的希胖。


不過現在誰關心這些?
我們只接觸他的電影又不需要與這個導演打交道~
何況逝者已矣。


愛德華大夫、蝴蝶夢給我的觀感很一般,驚魂記、迷魂記、西北偏北、狂凶記和後窗要好得多,最精彩的是深閨疑雲,一直反轉反轉反轉,直到最後一刻估計觀眾還是跟那個妻子一樣沒有放下心來,太刺激了。幽默的當數後窗和狂凶記。狂凶記兇手行兇時從樓梯走廊退到街上的那個長鏡頭,讓人窒息。


此文首發於本人的公眾號

執文者悅

原創文章,轉載請加知乎或公眾號聯繫作者

希區柯克


今天來講講一位驚悚片愛好者都應該比較熟悉的懸念大師——希區柯克。


(話說今天電腦終於被寶寶玩崩了,於是寶寶就去了網吧寫這篇文章。網吧里的遊戲鍵盤和滑鼠好炫~!)


喵~回歸主題~

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1899年8月13日出生於英國倫敦。1980年4月29日,因腎功能衰竭在美國洛杉磯逝世。2007年被英國電影雜誌《Total Film》選為"史上百位偉大導演第一位"


寶寶第一次正式接觸希區柯克是剛上初中時,在一個圖書批發市場,發現了一本書——《希區柯克懸念故事集》。

雖然後來才知道裡面的故事並不是他寫的,但是這種講故事的風格確實很引人入勝。

上圖為《後窗》劇照

無論是他的「懸念」設置,還是他在電影中表現的對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運用,都毫無例外地滲透著一種「黑色幽默」式的「嘲諷」與對人性的不信任。


其實,我更覺得,他的這些嘲諷更像是對自己的嘲諷,因為他所刻畫的人通通都有他自己的影子——脆弱的,神經質的,焦慮的,自卑的那一面。

《黑鏡》

其實在很多英劇中都能體現這種情感——例如《九號秘事》《黑鏡》《瘋城記》等等。


這些劇也是直至人性矛盾的陰暗面。讓有時候寶寶看完也會感慨:如果沒有那麼多所謂的「道德法規」,「社會契約」,我們在行為上到底和動物有什麼區別?

《希區柯克與特呂弗》


他在人與人的關係中總有一種焦慮感——「駭人的東西不僅潛伏在陰影里,或者潛伏在隻身獨處的時候,有時,當我們和正派、友好的人在一起時,也會感到十分孤獨、險象環生和孤立無援。」


他雖然身處名利場中,卻離群索居,怕見生人,整天在家裡跟書籍、照片、夫人、小狗、女兒為伍,還同很少幾位密友往來。

如果非要他的這種孤僻從何而來,有很多人(包括他自己)也會從精神分析的角度說是:由於希區柯克童年一些不愉快的經歷,導致他在內心深處對人性產生了懷疑╮(╯▽╰)╭


除此之外,希區柯克小時候就喜歡獵奇,對謀殺、下毒之類的事情深感興趣。

他認為,人世間充滿了邪惡,無法逃避。


這也就是為什麼希區柯克從來不玩「架空時代」的驚悚的原因。他的故事向來都是在尋常生活場景中中發生的一系列偶然的事情,由此形成鮮明的對比。由此更見其講故事的功底。

爾斯曼拍攝的希區柯克

希區柯克有一種高傲而脆弱的感覺——他喜歡在人群之外觀察人性,自認為抓住了人們恐懼的關鍵點。


但是一旦真正的開始交往,他卻害怕起來。


於是便借用電影來說:「我知道你們內心不過是小丑而已,讓你們看清楚,你們到底會有多麼墮落。」還喜歡客串自己的電影,也從中充當一個「人」。


這不僅僅是對別人的嘲諷,更加是對自己的嘲諷——「在用電影嘲諷任性的時候,更可笑的就是,我就是人。」他簡直是個可愛的矛盾綜合體。


今天介紹一些希神在電影中比較通用的一些特點:金髮女郎,懸念,精神扭曲,自己串場。篇幅限制,暫時不涉及《希區柯克劇場》中的一些內容,以後會專門抽時間講講他劇場中一些非常精彩的短片。

一,金髮女郎

「金髮美女最適合被謀殺!想像一下,鮮紅的血從她雪白的肌膚上流下來,襯著閃亮的金髮是多麼美阿!」


這是希區柯克給出的原因——為什麼一直選用金髮女郎。當然他也有其他的考量,大部分是商業因素。因為金髮女郎更賣座——尤其更加吸引男性。

《辣手摧花》特雷莎·懷特

其實在《辣手摧花》中,他也嘗試過用黑髮美女。但是,希神自己解釋是為了滿足大部分男性觀眾的審美趣味,所以還是更多選擇了金髮女主角。


①瓊·芳登 Joan Fontaine

希區柯克美國時期的第一位「希女郎」,主演了兩部經典影片《蝴蝶夢》(1940)和《深閨疑雲》(1941)。

《蝴蝶夢》

1940年,瓊·芳登擊敗了上百個試鏡選手贏得片中「第二任德溫特夫人」的角色。並憑藉這部影片獲得首次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提名。

《深閨疑雲》


1941年,瓊·芳登憑藉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執導的驚悚懸疑片《深閨疑雲》獲得了第14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


②英格麗·褒曼 Ingrid Bergman

連續兩年與希區柯克合作,共同創造了兩部經典作品《愛德華醫生》(1945)和《美人計》(1946)。

《愛德華大夫》


③格蕾絲·凱利 Grace Kelly

希區柯克曾經這樣評價凱利:「她是一個美得讓人心驚的女子,但卻同時讓人不敢靠近。」

《後窗》


與希合作1953年的《電話謀殺案》、1954年的《後窗》以及1955年的《捉賊記》。1955年《捉賊記》在摩納哥拍攝,不久她就在這裡遇到了心中的白馬王子,嫁入了王室。


傳說1980年,格蕾絲曾在某心理保護學院接受特殊訓練,她那時就預言自己將死在摩洛哥的街道上。很不幸,她的預言在兩年後成為了事實。這也為她傳奇的一生添了一筆「神秘」的色彩吧。


二,懸念


關於「懸念」,寶寶有很多想說的,但是仔細琢磨了半天,才發現根本說不出來。


於是偷個懶,推薦一篇論文和一本書——《論希區柯克的電影懸念》 李林與《希區柯克與特里弗對話錄》,更多關於「懸念」的理論知識在這裡不再贅述`



其實看到他的電影和故事,所有有關於「懸念」的理論才會頓時鮮活起來。而且純理論的東西,寶寶也是一知半解,不好更多論述啦~

三,精神扭曲


其實,希區柯克的作品的內涵要深刻得多。希區柯克對人類的心理世界有著深刻的體悟。


作為一個大師級的人物,希區柯克對人性的看法是相當冷靜的,甚至可以說是非常冷酷的,他毫不留情地指出了現代社會的荒謬。

就像約翰?阿登在評論中產階級時說:「他們那種光明磊落和仁愛厚道的天賦品質從未經受過嚴格的考驗。一旦他們經受考驗,就土崩瓦解了。」


希區柯克也這樣認為:人們的正派和善良的品質可能是天賦的,但常常經受不住嚴格的考驗。


他作品中的人物大都有些變態,倍受焦慮、內疚、仇恨或情慾的折磨,希區柯克對變態心理學有著持久的興趣。


他認為,精神病患並不是社會的異類,而更像是把內心的陰暗面投射出來的一群人——而那陰暗面是我么每個人都有的。


其實寶寶總感覺,希區柯克是在尋找一種認同感——也許他自己就倍受這種折磨,於是便從書中找尋自己的同類。


有時候我們也許會認為「精神病」很cool,因為很多精神病患者都和天才掛鉤。但實際上這種少數派的孤獨和不被理解是不能對生活中的人訴說的。


我想這也是為什麼儘管後世有很多人模仿他的手法——他的懸念設置,他的麥格芬,他的樓梯,他的窺視,他的罪孽轉移.....卻沒有可以超越他的原因。


也許就是因為他是這麼一個不斷向自己內心的最深處發問的人吧。

希區柯克對殺人狂的一段評論,很典型地表明了他對這類人的態度。


他說:「人們常常認為,罪犯與普通人是大不相同的。但就我個人的經驗而言,罪犯通常都是相當平庸的人,而且非常乏味,他們比我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那些遵紀守法的老百姓更無特色,更引不起人們的興趣。


罪犯實際上是一些相當笨的人,他們的動機也常常很簡單、很俗氣。」


希區柯克認為人是非常脆弱的,他們經不起誘惑。


於是我們在希區柯克的作品中,看到一個個受到誘惑的靈魂,逐步地脫去人性的外衣,滑向罪惡的深淵,越陷越深,難以自拔,最終是害人害己。


四,自己客串


希區柯克十分喜歡「不小心」出現在片中,或者客串一個可有可無的角色。算是個小怪癖吧~


電影藝術大師,一個有趣,可愛,有腔調的人。


希區柯克,他就是電影. 估計好幾個人說過這樣的話.
希區柯克,是唯一控制宇宙的人.特呂佛.

簡短的說,希區柯克拍的經典片子,每一個鏡頭位置,敘事功能都體現得很有經濟性.絕對沒有一個廢鏡頭,看完全片可以把全部的故事線索用鏡頭語言來串住.拆希區柯克,就是拆解一部標準電影教科書.
同時他也很俗很好看.因為很多藝術電影,畫面是很好,故事性就欠缺.希區柯克可以同時hold住這幾點.
著名的神經病患者的那個浴室的蒙太奇已經很神了,音樂節奏也是分毫不差.
配合好萊塢演員的神演技,道具,打光一系列的高度工業化的手法,神上加神.

然後有那麼多的導演模仿希區柯克的鏡頭,就自然不用說了.
英國BFI年度100第一就是希區柯克的迷魂記.
希區柯克是IMDB TOP 250中入圍最多的導演.

要知道希區柯克有多麼棒,應該在看過他的片子之後去看看同時期的那些片子.你不看壞片子,看不懂好片子是怎麼來的.


有萌妹子邀請我評價希區柯克,第一次被人邀,12月之前會有一個較為詳細的回答,先留下。


推薦閱讀:

有哪些關於明朝的好電影?
水蒸氣能直接結冰么?
有感於《彗星來的那一夜》,薛定諤的貓理論下的平行宇宙間可以通信嗎?
某些電影中水下睜眼並完成特定情節在現實中能實現的嗎?
電影大片的預告片的背景音樂有特定的類型嗎?

TAG:電影 | 導演 | 懸疑電影 | 希區柯克 | 電影拍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