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史如何入門?
入門以後還要看什麼書?
事先申明,我一直都是自己琢磨,所以不是很清楚真正的「入門」是什麼樣的;其次我對清史的非通史性質的了解只到康熙元年,所以就只說明史了。
然後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大家都應當問自己,你對明史感興趣,是因為什麼?你對明史感興趣並且想去了解,是為了什麼?
這裡頭,第二個問題的答案如果是被普及或者多談資,那麼《明朝那些事兒》(如何評價《明朝那些事兒》的客觀性? - 孔鯉的回答)、《萬曆十五年》、《明冤》,《竊明》等等,盡情去讀,好的,到這裡很多人可以不往下讀這個答案了。
但如果你是真的想去「學」,想去「做學問」,那麼上面的那些,一本都不要讀。所以下面的話只針對「想做學問」的。
既然不讀這些書,那讀什麼呢?我的建議是以下幾本書作為入門(這些書目是與中央民族大學彭勇教授某次交談時他開給我的):
明史(上、下冊) (豆瓣);
中國通史 (豆瓣)(選擇明代卷);
明史講義 (豆瓣);
劍橋中國明代史(上卷) (豆瓣)、劍橋中國明代史(下卷) (豆瓣);
明代政治史(上下) (豆瓣);
明朝大歷史 (豆瓣);
南明史 (豆瓣);
明代國家機構研究 (豆瓣);
明代社會生活史 (豆瓣);
中國經濟通史(上下) (豆瓣);
張居正和明代中後期政局 (豆瓣)。
這些書之後差不多夠了,讀完之後要做什麼?這就回答我提出的第一個問題了:你對明史感興趣,是因為什麼?
於我而言,大致有兩個原因:一是家裡的原因,我興化李氏這一支興旺始於嘉靖時李春芳(明朝內閣首輔),自小便耳聞徐階、高拱、張居正等人故事,家族綿延至今,其間又有南明史家李清、抗清殉國者李信等數人,自然較旁人更加熟悉南明遺事;而第二個原因則是因為孫曉先生在敘述他的《英雄志》和《隆慶天下》時說的一句話——「『以假亂真』的意思,就是把朱元彰的名字套入小說,對應一些歷史事件,看似真實,卻對他可能存在的真實面貌進行極度扭曲式的描寫,使其醜陋污穢,無以復加。這不會是真的,這比任何東西都假,故稱之『以假亂真』。我心裡的真實,不在那些年號或名字,而是那個時代曾經存在的人文面貌,以及他們所面臨的歷史思潮與時代洪流。從這些洪流里,我們可以找到他們的苦惱,以及自己的影子。 」
這兩個原因引向了我想給「你對明史感興趣,是因為什麼?」這個問題做的註解:
做學問其實要帶感情,沒感情就做不深,感情是從動機生出來的。
有人說看電視,的確看電視會產生感情,我相信看《江山風雨情》、《長河東流》等是會產生感情,但是你產生的是一時的也是只是對興亡有著淺顯的感慨。不讀歷史,你會知道《明宮謎案》里三大案和宋末到明初讀書人士氣的養成和這三大暗影響貫穿到弘光滅亡嗎?不讀歷史,你會知道《大明王朝1566》里為什麼選這個年份,海瑞在阻止什麼嗎?
對啊,帶著感情,於是我更偏重於晚明歷史,從嘉靖後期到夔東十三家,越讀越細,怎麼說?一開始我還能比較高屋建瓴地俯瞰這段歷史,到得後來越來越深入時,我發覺有時我甚至連幾年的事情都看不下來。
比如弘光朝吧,我手裡頭有顧誠的南明史 (豆瓣)和明末農民戰爭史 (豆瓣)、司徒琳的南明史 (豆瓣)、南炳文的南明史 (豆瓣)、謝國楨的南明史略 (豆瓣),還有魏斐德的洪業 (豆瓣)、史景遷的前朝夢憶 (豆瓣),還有彙集史料的南明史料 (豆瓣)(包括黃宗羲《弘光實錄鈔》、顧炎武《聖安皇帝本紀》、李清《南渡錄》、文秉《甲乙事案》、馮夢龍《中興實錄》、顧苓《金陵野鈔》和《南都死難紀略》以及《使臣碧血錄》),家裡也買過錢海岳的南明史(全十四冊) (豆瓣),但我14年以後越讀越覺得明顯不夠,費盡心思下了明季南略 (豆瓣)、罪惟錄(套裝共8冊) (豆瓣)等書,現在配套著把顧誠、南炳文等幾位先生正文和後頭裡頭列舉的書邊讀邊琢磨(當然我是野路子,如果是正式有老師幫帶著學習的話應該會少走很多彎路),暫時覺得夠了,但如果我繼續往下讀,怕又是一堆開銷……
再比如本月九號我看到如何評價張居正一條鞭法改革對於底層農民的影響? - 歷史這個題目的邀請,當時動了答題的心思,而那個心思也在我今天早上的回答裡頭表露了出來:「明朝話題下面的問題不算少了,但火的大都是高屋建瓴一樣的問題,而考究細節的問題卻少之又少,這題目對大家、對我來說都是個挑戰,所以不管答得怎麼樣,我想我要回答一下。」所以我大概花了六天時間,把手裡頭有的實體、PDF的關於張居正的無論是史料還是別人的評述都找出來讀了一遍,當然是以評述為主,然後就裡頭提到的史料去儘可能翻閱,帶著當時題主的那個問題去讀,邊讀邊梳理思路,今天早上覺得以我現在的能力不能答得更好了,才過來寫下那個答案:如何評價張居正一條鞭法改革對於底層農民的影響? - 孔鯉的回答。所以從這件事裡頭我想大家可以看出我之前那句「《明史》、《明史紀事本末》、《國榷》、《石匱書》等等這些書,在入門時不適合,等以後讀到相關時作為查詢工具就好」的意思吧。
北方多研究政治史,南方多研究經濟史。
北方這方面領銜的自然是孟森、吳晗、鄭天挺、李洵、顧誠等人,可惜都已仙去;南方這邊的以洪煥椿先生為首,有王家范等人,都還健在。大概我了解的情況是這樣的。
政治史方面有:
王天有、張顯清、王春瑜、杜婉言、劉重日、林金樹、張德信、商傳、萬明、鄭克晟、林延清、常建華、趙毅、趙軼峰、羅東陽、李曉東、趙玉田、董鐵松、毛佩琦、柏樺、梁志勝、彭勇、趙世瑜。
經濟史方面有:
李伯重、陳支平、陳春聲、鄭振滿、楊國楨、王日根、唐文基、劉志偉、範金明、夏維忠、樊樹志。
至於港台甚至海外方面的,我倒是沒太大關心,這兒有一位非歷史系出身的化學博士,一生致力於鄭和的研究,非常值得尊敬,李兆良博士,他的坤輿萬國全圖解密 (豆瓣)價值很高。
收尾吧,最後不謝 @葉微香這個歷史系的邀請我這個野路子……先知道門沖哪開
不是歷史專業,只推薦一些與明清兩朝歷史有關的書
首先是《明實錄》《清實錄》《明史》《清史稿》
孟森先生的《明清史講義》
《東華錄》
《清三通》(包括通典、通志、通考)
《清朝經世文編》
《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
肖一山《清代通史》
鄭天挺《清史簡述》
李洵《明清史》
其中我常用到的幾本書如下:
另外,愛如生有一套《明清實錄》的檢索系統,也可以很好地運用一下。以上書目主要參考了戴逸先生的文章,原文如下——
我看了迄今為止所有的答案。很遺憾的說沒有專業人士的說法。
----當然,樓主也沒有說是要什麼樣的"入門"。能夠有足夠談資?還是達到明清史碩士研究生入學水平?可以八卦歷史人物?可以對現代史家的研究優劣發表感想?
也有人認為即使發了明清史類的核心期刊,也不一定入門呢!
我做歷史十多年了,敢說比同齡人強點,但到了在老先生面前,也不敢自稱早就入門了,可以登堂入室呢。
先上圖,以後再細說
一下書籍都是自己的一些藏書,沒什麼系統性,有入門級的,也有學術性稍強的
明清史只是一個大的分類,專業的研究人員不可能有精力兼顧明史和清史,甚至只能研究明代或清代的一個小的區間(例如康熙朝,雍正朝),或小的領域(例如明代漕運,清代西北邊疆)。一場戰爭,一個人物都有可能做一篇博士論文出來。至於如何入門,這裡只說一點關於清史的淺見,真要在清史方面鑽研下去,不妨學一下滿文。
個人推薦明史紀事本末,先做整體了解,對於一般群眾而已入門就差不多了,對啊官制可以看大明會典,李東陽出品質量有保障,然而很長很啰嗦。然後可以試試明實錄,缺點長得嚇人而且編寫瑣碎,論史料的豐富程度這本遠不止入門級,只要有耐心看看下去(霧),看不完也無所謂,反正開卷有益,讀得開心就好。
作為一個愛好者……我覺得一開始不應該尋入門書看,這樣子「功利心」太強,會給自己一種(按照入門書的觀點)「花時間」整理之後看到的資料的不必要的衝動。
去圖書館,找專業點的書看,看不懂就跳過,翻完十多本,再想想自己要怎麼思考,要不要自己繼續去了解。現在才是入門書「登場」的時候了……找本專業的大事記,記下重要的時間與事件,繼續去圖書館看書。
千萬別把《明朝那些事》當正史看
清史入門 康熙王朝 雍正王朝 。不開玩笑,真的兩部劇激發了我對清史的興趣。
康熙王朝,看到順治削髮為僧,以為是二月河胡謅的,迫不及待去圖書館查證。看到蘇麻,以為是二月河的意淫之物。。每一個人物,每一個事件。每看一集都會看好幾天書去查證。兩部劇我以了解半部清史。求啥叫入門?搞研究么?
真的想推薦你一本特別好玩的歷史書 《重複中國近代史》讓我這個不喜歡歷史的人讀的津津有味 ??~
個人認為沒有古文基礎直接看古代文獻很吃力,很同意先了解官制,再看看白話明、清通史,由淺入深。在有了一些古文基礎了以後可以看看古籍文獻,我最早看的一本清代筆記文獻《嘯亭雜錄》就不錯,文筆很好。其實有條件去北京看看,那裡就是一部活的明清史。
入門?能看懂文言文再說,得先了解明清官制再說,就這兩項我都煩死。
前段時間看《三國志》,看的我快淚流滿面,似懂非懂的感覺。但是看起來還是挺有意思的。市面上很多歷史類書籍,請叫它歷史小說,那些原版的才叫歷史書。因為看原版的人然後以他看這本書的角度來寫成小說,你覺得有多少可信度(歷史本身就沒多少是真的,什麼是真的只有當事人才知道),又有多少個人情感個人觀點等等因素在裡面;我曾看過一本《袁世凱傳》(一個例子走天下,沒別的例子可拿來說的,看書少的人是這樣的),我看的那部分全篇就是以袁世凱是個賣國賊的觀點寫的,什麼由此可看出日後賣國什麼的,有意思嗎,沒意思。
想看這方面的,不看原版的,看毛線歷史啊!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洪承疇、盧象升、孫傳庭、孫承宗、楊嗣昌這些明末朝廷重臣?
※如何看待海瑞餓死女兒這件事兒?
※孫傳庭為什麼突然就打不過李自成了?
※在明朝做藩王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為什麼庫圖佐夫可以勸說沙皇放棄莫斯科進而最終擊敗拿破崙,而袁崇煥卻因為把後金軍引到京城而被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