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人能詳細談一談RD180火箭的情況,為什麼美國人在擁有實機的情況下也無法短期仿製?
今天聽了一個相關報告,為什麼美國人在已經要擁有並多次使用過的情況下也無法短期(三年內)仿製出這台90年代的發動機呢?還有預期的替代品研發費用15到30億美元的預算正常么?是否已考慮到了逆研發的優勢?美國的fv14-20系列發動機性能差在哪裡?
原因非常骯髒,和技術沒什麼關係。
RD180本身就是美國人投錢搞的,普惠早就決定在美國設廠生產RD180。蘇聯解體後通用最先找到能源公司,但是因為深陷海軍的官司,只好退出,aroejet跟進與能源簽署了合同,想要170,但是最後選擇了更便宜的NK33(庫茲涅佐夫設計局,後來aroejet把NK33用到金牛座2火箭上了),最後真正接盤的是普惠。普惠在之前太空梭氫氧發動機的選型上輸給了aroejet和rocketdyne,因此想另闢蹊徑,獲得蘇聯人的煤油機技術。
180(雙推力室)利用了170(雙預燃室四推力室)的基礎,但是重新研製了渦輪泵,95年研製成功。這時Martin Marietta已經收購了通用的宇航分部,對下一代阿特拉斯火箭(空軍的EELV計劃)的發動機進行招標,而競標成功的就是普惠和能源。
從這以後美國人的航天事業急轉直下,由於冒險星等一批次世代太空梭發展不順,之後更趕上哥倫比亞號事故,美國全面從太空梭撤退,小布希提出的重返月球計劃最終也被放棄。朝廷朝令夕改,NASA乾脆全力培養私生子SPACE X,走低成本路線。幾大航天巨頭十多年來的研製等於是做了白工,巨大的投入無法收回。以普惠的精明,當然不可能再往裡投錢,乾脆連廠都不建了,發動機通過合資公司從俄羅斯進口,利益均分。畢竟阿特拉斯的主要用戶是空軍,有的是錢。
至於技術水平,不會有人真的因為美國人離開俄國人就活不下去了吧?原本競爭下一代太空梭發動機的rocketdyne的RS84和TRW的TR107都是可重複使用的,其技術要比RD180這樣一次性發動機提升了很多,由於是單推理室設計,可擴展性很大,也可以學F1並聯用於登月。aroejet(現在和rocketdyne是一家了)也參與了下一代碳氫發動機的開發,作出了演示用的技術原型。當然這些東西現在都還晾著,可能宇航巨頭都等著SPACE X出笑話,讓NASA回來認錯,再買他們的先進引擎。
aroejet現在和rocketdyne是一家了,普惠和能源的合資公司RD Amross,裡面部分股份在普惠收購rocketdyne的時候也轉移到了它那裡,所以RD180現在應該算是aroejet rocketdyne的產業,至於新老闆怎麼想,那就另說了。所以問題就是,資本家連直接投產現成的產品都不願意,你還指望他繼續研製新東西嗎?圖是180,別看噴口很光滑,其實裡面是一排管子的結構。
上天的東西,哪怕一個螺釘也是有嚴格履歷證明的。
從設計招標到量產經過了無數流程,通過了無數測試評審驗收。
恢復生產需要的是全流程所有東西都通過這套嚴格的程序。
重新走整個招標採購流程三年已經快得飛起來了。這還是所有設計需求文檔保存好的情況。如果文檔找不到了(別笑,很常見的),還要重新進行可行性研究,五年都不一定能搞定。
好不容易把供貨商湊齊了,還有聯調、試車等等工作。普惠不接招是再正常不過的選擇。
謝謝邀請
為啥要仿製?買現成的便宜貨不好?接下來是不是還要說美國為什麼不仿製華為、小米?美國現在又不是沒有液氧-煤油機,德爾塔II上的RS-27A、獵鷹上的灰背隼(梅林)系列不是好好的?順便說一下別忘記地球最強的單核(單燃燒室)液氧-煤油引擎——用在土星5號第一級上的F1就是美國的。
推薦閱讀:
※長征五號的性能如何?
※運載火箭技術從起步到今天經歷了哪些發展?
※火箭固態發動機工作原理?
※請問spaceX的猛禽 (raptor)發動機有什麼優缺點?
※為什麼中國不效仿RD170的式樣,不把4個YF100並聯起來做出YF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