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那麼多美國人對特定食物過敏,而在中國很少聽說?
比如堅果,gluten,乳糖,海鮮一堆一堆。
我個人認識的美國人里十個人里能有仨gluten過敏的,其他人可能還對別的東西不適。
而在國內,我見過的對食物過敏的人就沒那麼常見了。
是中國人相對不容易對食物過敏?還是說其實中國人也很容易對一些食物過敏的,但是只是我們並不是非常在乎,或壓根不知道自己對一些食物過敏?來到美國,發現和小夥伴們吃飯的時候,要跟服務員列舉那麼多過敏原,回想起國內,和小夥伴們吃飯從來都是一句「沒有忌口」而完事,因此感到震驚疑惑的學生如是問道。
最高贊的 @周文心 說的差不多了,不過她畢竟不是專業的醫務工作者,國內很多情況她也不了解,沒必要去對她冷嘲熱諷,我來說一下國內的情況
中國疾控中心對我國的33個城市居民0~24月的嬰幼兒過敏性疾病癥狀發生情況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兒童曾發生或正在發生過敏性疾病癥狀的比例為40.9%,說明其實並不是不存在這種情況,只是你不知道而已~實際上我們醫院每天都有大量的孩子(每天估計上千吧起碼)因為各種過敏來就診,各種針對乳製品過敏的深度水解配方奶粉都賣的很好,那就問題來了,那麼你為什麼不知道呢?
其實也不能怪你,之所以你覺得好像中國人食物過敏現象不嚴重,根據我的猜測,一個是科普宣教不到位,一個是基層的過敏源篩查不普及;
一般人可能以為,過敏就是吃個海鮮什麼的,起疹子,就是過敏了,實際上免疫系統遠比這複雜的多得多,比如很多塵蟎過敏或者真菌過敏的患者以為自己是感冒,還有一些遲髮型的過敏反應,那就更無法主觀的得知過敏源是什麼了。
而過敏源篩查的實驗室也不是每個醫院都有,一些基層的社區醫院和診所就沒有相關的檢查,導致患者無法簡單的對自己的過敏癥狀有著清晰的認識,從而可以有針對性的規避過敏源。
還有在我院一個非常常見的現象就是,醫生懷疑孩子對某種過敏源過敏,建議做皮膚點刺實驗,然而這個實驗比較痛苦,要扎很多針,家長心疼孩子就不做了,實際上以「主觀認知」為主導的「我以為我對XXX過敏」是很不靠譜的,很多家長就這麼糊弄著過去了,總之就是各方面的問題導致了現在這個「貌似不嚴重,實際很嚴重」的情況,至於你說怎麼辦?你去問衛計委吧別問我了……
以上~
Reference
王碩, et al. 城市0~24月齡嬰幼兒過敏性疾病癥狀流行病學調查, 中國兒童保健雜誌, 2016, 24(2)
我對蒜過敏,家裡就做各種各樣的蒜給我吃,糖醋蒜瓣,蒜皮,能吃的東西裡面都加點蒜。所有東西都加點蒜,看你吃不吃。還不吃就拿筷子往嘴裡捅著吃。
在他們眼裡,挑三揀四不吃蒜,我看你還是不餓,餓了什麼都吃,我們小時候也沒見像你這樣金貴。
反正在中國家長眼裡,什麼都是自己作的,打一頓餓一頓或者交給楊教授電一電就好了
—————————————————————————————
去過醫院證明,可以確定是過敏不是不喜歡。出了紅疹之類(這個記得很清楚)喉嚨疼,因為小學時候也記不清其他癥狀,總之現在是徹底不碰這東西。
我人在美國,兩周前做了過敏原測試,結果驚人——65種過敏原,我對50多種過敏。
然後,我問了醫生同樣的問題。「為什麼美國人那麼多過敏,我在中國時感覺大家都沒有過敏呢」。
醫生笑笑說,(中國人沒有過敏)那是不可能的,只是大家了解程度太低。
沒錯,我活了20多年,該吃吃該睡睡,自以為沒有過敏問題。但事實是,我長期有呼吸道過敏反應,自己不自知,又一直被醫生誤診為扁桃體炎。國內醫生一直建議我做手術割除扁桃體。美國也看了不少醫生,大多束手無策,但全部建議我不要動手術。終於最後一個醫生髮現,我就是花粉、黴菌和蟎蟲過敏刺激了呼吸道嘛,扁桃體也只是受害者……
另外,我也有輕微的食物過敏,包括gluten/麥麩,牛肉,牛奶,三文魚等海鮮。坦率說,我一直覺得很多美國人不吃麥麩是裝X,沒想到火鍋油麵筋(純麥麩)吃那麼嗨的我才是那個傻X。歐美人很多會對堅果有嚴重過敏反應,一小部分人攝入一丟丟花生都可能導致死亡,但是不是所有過敏反應都那麼激烈。我注意觀察會發現,如果我喝一杯咖啡加牛奶,不會有問題,但如果一天連喝三杯以上的奶咖,消化道就會有明顯不適癥狀。作為一個吃貨,這種級別的過敏根本不能妨礙我吃牛排和三文魚刺身好嘛!
總結來說,即使你的過敏癥狀不嚴重,可是你免疫系統對抗特定物質和食物是事實,這種"保衛戰役"多少是會消耗額外能量的,也許身體反應就是亞健康。疾病有輕有重,但因為病情輕,就不管不顧的做法絕對不可取。我建議還是應該認真傾聽身體的信號,找到你的過敏反應,再決定是治療,還是照常食用過敏食物(但仍要觀察身體反應)。
總結一下問題造成的原因:
- 中國人不是沒有過敏,而是這方面教育沒跟上。我把我發現過敏的經歷告訴朋友,基本100%都會和我分享他們自己或者身邊人吃某種食物就會引發特定不適的癥狀,只是沒有人意識到需要去醫院做檢查。更多人根本不知道還有過敏原測試這個東西。插一句,有一些研究表明,現在流行的蔬果汁清腸法讓人身心清爽,有一部分原因由於你從每日的飲食里阻斷了過敏原。
- 有些過敏是天生,有些是根據環境而發展的。我的醫生說,很多外國人在美國居住3-5年後,容易發現過敏癥狀。原因是,你可能接觸到了更多你從小沒有接觸的過敏原(動植物蛋白和多肽)。免疫系統第一次接觸過敏原會產生抗體,當抗體累積到一定量,才會觸發過敏癥狀。所以當你移居一個新的環境、或者從比較乾淨的地方搬到污染程度高的地方,都容易「平白無故」得上過敏疾病,即使你已經人到中年。相對的,過敏也可能因為環境和身體情況改變消失。
需要指出的是,對於過敏原的反應不是非黑即白,而是有一個度及不同反應癥狀。我隨便舉個例子,你可能對橡樹花粉高度過敏,對於樟樹花粉輕微過敏,而對松樹花粉不過敏,表現可能是連續打噴嚏,也可能像我是扁桃體發炎紅腫;你對牛奶過敏可能會腹瀉,對牛肉過敏可能只是消化不良,但對花生過敏可能引發嘔吐、甚至呼吸困難。
那英分享過一個她向林志玲逼酒導致她過敏的故事,最後尷尬道歉。兩人參加嫣然天使基金會的活動,那英看自己喝酒,而林志玲不喝,還說自己酒精過敏,就覺得林很裝。於是那英放話:你這是在北京,知道不喝的下場吧?林志玲沒辦法就喝了酒,當場全身紅腫瘙癢,提前離席。視頻:那英自述對林志玲逼酒的過程
你自以為沒有過敏反應,更多情況是你適應了身體的反常反應。大多數呼吸道過敏的反應是連續打噴嚏、流涕、眼睛瘙癢、流淚。這些癥狀我基本沒有,可是前幾年我嚴重過敏的時候,可沒少去急症室。我的癥狀之一,長期扁桃體發炎和紅腫是注意不到、甚至不怎麼感覺得到的。每次直到炎症重了看病,醫生總說是扁桃體炎,所以耽誤了治療和確診。癥狀之二,則是我長期的黑眼圈和眼鼻水腫,一旦用藥,水腫癥狀就會緩解,但醫生說黑眼圈恐怕是治不好了(再也不買那麼貴的眼霜了!)。
正視過敏
如果大家對自己是否過敏有疑惑的話,推薦去做一個過敏源測試。千萬不要諱疾忌醫,或抱著別人都是矯情的心態。
- 過敏檢測主要是兩種方式:皮膚測試(skin prick test)和血液檢測(blood test)。歐美主流是做皮膚測試,除非身體條件不允許,否則醫生是不推薦做血液測試的。兩種方式似乎沒有所謂的優劣。我的體驗只是,皮試過程僅需30分鐘,當場可以出結果,但對於醫生的經驗要求高,且皮試一次能檢測的過敏源有限,通常在50-60個左右。血液檢測抽一管血就可以做100多、甚至200項過敏源,因為要化驗,所以需要幾天甚至一周多才能獲得結果,到時候不免還要跑趟醫院,不如皮試方便。
- 有朋友私信問我,查過敏要做IgE還是IgG測試?我搜索了一下,血檢就是IgE過敏檢測,而IgG在美國認為是未經證實準確性的食物過敏測試(unproved food allergy test)。不過國內外,醫生一般會根據你的身體情況、檢測效率、醫務人員皮測經驗等作為考量向你推薦過敏測試方式(皮試或血檢),沒有必要自己選擇。
不少朋友問我有沒有推薦的的過敏檢測機構?統一答覆:
- 國內直接去醫院,不少知友說是掛皮膚科,具體請各位和醫院挂號護士確認。檢測方式來說,國內似乎流行做血液檢測,自費只需要¥200-¥500,可以查110+項過敏源。當然也有皮測可以做,建議遵從醫生建議。
- 美國因為醫療體系不同,千萬不要去醫院,而是去看過敏與免疫專科醫生(Allergy Immunology)。這類醫生通常有自己類似辦公室的診所,而不在醫院上班。正如我前面所說,美國流行皮試,通過保險一般只需要付$15- $35的copay。我是最普通最便宜的HMO保險,皮試本身免費,含65項過敏源,只需要支付看專科醫生一次看診的費用。PPO保險因為比較好,一般看診會貴一些。
不少知友和我分享他們的經歷,還問他們是不是也過敏了。這裡我需要補充一句,了解、關注過敏是好事,但也不要凡事就往上套。有疑惑請看醫生。這裡我簡單澄清一下,針對某種物質時有時無的不良反應肯定不是過敏;大多數過敏反應都是即發的,也就是一接觸短時間內就會引起不適。
過敏治療
- 如果確診有過敏,美國這邊治療起來通常就是兩種方法。
- 一是持續吃藥和使用鼻子或口腔噴劑,除非自愈,否則吃藥本身是無法根治的,不過價格便宜,有病就吃。
- 二是進行脫敏療法,療程1.5-2年,適合某些特定的過敏,而對食物過敏效果不確定。開始每周兩次治療,從小劑量到大劑量注射過敏源,後期可能只需要每月一次治療。通過這個溫水煮青蛙的過程,從而使免疫系統適應無害的外來物質。85%的概率之後不再過敏(也意味著15%概率治療無效)。價格方面我不太確定,感覺就不便宜。
- 重度食物過敏可以選擇不吃。坦白說,我覺得自己的部分食物過敏沒有明顯癥狀,但我建議大家不要隨便輕視,而是做個小小的測試:兩周內不吃過敏食物,然後將過敏食物逐步加回三餐,對比一下找出你的癥狀。除了消化不良,很多時候輕度食物過敏也容易導致身體疲勞和精神不振(因為你的免疫系統其實在你沒注意的時候,一直不停對抗那些在你胃裡的過敏食物,這都是要消耗能量的)。然後你可以考量,是否要放棄食物,還是特地時間場合少吃食物(比如有重要工作項目,或者出差期間少吃過敏食物,平時沒事時可以適當多吃點解解饞)。
- 呼吸過敏無法避免,如果不嚴重影響生活,可以考慮花粉季吃口服過敏葯或噴劑。如果嚴重影響生活質量,請自行了解脫敏療法,畢竟我沒有太多經驗可以分享給大家。
最後,糾正一下高票答案,乳糖不耐受和牛奶過敏是兩件事情。
- 牛奶過敏源於免疫系統對牛奶蛋白過敏,過敏的人往往將牛奶塗在皮膚上就可以引起紅腫和瘙癢。
- 乳糖不耐受源於消化系統不能吸收乳糖。我看到一個數據說70%人成年後都會乳糖不耐,其作用就是幫哺乳動物斷奶。(不想放棄牛奶?可以吃酸奶或乳酪。)
- *乳糖不耐受VS牛奶過敏 | 科學人 | 果殼網 科技有意思
--------
我看評論區熱火朝天,其中有好幾個奇特的觀點:
- 外國的空氣比較甜,外國的醫生比較好(嘲諷語氣)
無語……我相信的是科學,美國醫生只是客觀的告訴了我,我有過敏的事實。另外,美國醫生還推薦了比較貴的的脫敏療法。我自行調研,覺得自己過敏程度可以通過比較廉價的口服藥物解決。不論中國還是美國,醫療體系都是被利益驅使的,沒什麼外國的月亮比較圓。凡事還是要自己思考,不要盲目聽信他人,即使對方是醫生。身體是自己的,還是得自己來負責——該問的問題就問醫生,該做的決定還是得自己做。 - 過敏都是因為現在人變矯情、金貴了
我前面提到了,過敏反應有強有弱。過敏嚴重的可以導致死亡,不能輕視;過敏看似沒有反應的,你得知道你的免疫系統可是明明白白在過敏原報告里說,「我要抵抗入侵者!」 也許是你輕視了負面反應,或者過敏就是導致你亞健康的原因。通常當你反應輕微的時候,醫生也沒法明確解釋。你需要做的是傾聽你自己的身體,找出問題,而不是聽信網路霸凌,以為病人在意自己的病情是矯情。 - 外國人過敏就不接觸過敏源,其實應該多接觸,時間長了過敏就沒了
這是很嚴重的誤區。脫敏治療雖然說到底,是長期注射從小劑量到大劑量的過敏源,從而使免疫系統適應無害的外來物質。可是,你不能拋開計量談問題啊!計量掌控不好,不但無法使身體逐步適應原先的過敏源,更可能造成嚴重的過敏反應。哎,網上的赤腳醫生太多了,各個都是神醫,我也是服了…… - 過敏是現代醫學造成的
雖然國內醫患關係緊張,甚至美國的醫療體系也深受詬病,我們也不能隨隨便便給現代醫學戴帽子啊!我看了一些報道,確實說現在過敏的病人以每年十幾倍的速度遞增(這裡沒有引用,歡迎大家交流數據)。個人認為,除了更多人意識到了過敏這項疾病,更多原因是現代工業和全球化。現代工業合成出了無數前所未有的人工物質,全球化又讓普通人有機會去全球各地接觸非本地物質。這些都是以前的人沒有遇過的,只能說過敏是個現代病吧。 - 你說過敏那麼常見,怎麼國內沒怎麼聽說過敏致死呢?
- 首先,有嚴重過敏的病人肯定從小身體就有反應,或是父母有相關遺傳疾病。鑒於早知道病情了,不太可能誤食導致死亡。
- 關於花生過敏,我看到兩種說法。簡單歸納一下:一是說中國花生中的過敏原(某些多肽)相較歐美品種低的多,造成過敏反應的概率低;二是中國在明朝引進花生時,過敏的人都死了,也未受重視,最後基因優勝劣汰
- 我今天和大家分享我做過敏測試的情況,就遭遇了網路噴子。再加上國內對過敏的不了解,更容易造成對公開病情的病人的二次傷害,比如校園、辦公室的歧視和霸凌。更令我不寒而慄的是,如果有人惡意針對嚴重食物過敏的病人,只需要隨便在食物里動手腳,就能置人於死地。這種情況下,相信大多數人會選擇隱瞞病情吧?
主要還是跟和診斷技術有關。
很多常見的輕微過敏癥狀會被誤診,比如最常見的麩質過敏(小麥麩質蛋白過敏),又稱乳糜瀉,大多數人的癥狀和吃壞肚子相似,過敏患者根本不會去看醫生以及做過敏測試。
即使在美國,原來以為麩質過敏的比率很低,但後來發現麩質過敏者的比率有1%左右首先乳糖一般不是過敏哦,乳糖一般是「不耐受」(Intolerance)指的是消化系統接受不能;而其他那些谷蛋白(Gluten)啊,海鮮啊,堅果什麼的,主要是免疫系統對那些蛋白質接受不能,產生了攻擊或排斥,那一般才叫做「過敏」(Allergy)。西方人把這兩者搞錯的情況實在是常見……
就乳糖不耐受而言,因為飲食模式與人種問題,中國人的乳糖不耐受比例其實遠遠高於美國白人。
見圖(中國成年人喝牛奶沒有不良癥狀的人在10%左右,而可以看到英國人基本在90%以上):
Leonardi, M., Gerbault, P., Thomas, M. G. Burger, J. Int. Dairy J. 22, 88–97 (2012).
再說正題,關於過敏我非常贊同@皮皮所說的清潔假說或者衛生假說這個點:「幼年的時候活得越乾淨,見到的抗原越少,長大以後過敏的抗原就越多,美國人比我們生活衛生條件好,過敏也就越多。」
當然個人認為放到今天這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或許在10年前幾乎是問題的全部。而現在我覺得完全不是這樣了。
1.歐美人似乎對於過敏過於擔心導致感覺上好像歐美人有很多人過敏
舉例來說,世界過敏組織(WAO)2013年的白皮書里提出了一個很有趣的現象:90年代以後過敏發病率的調查從病患自我報告轉為使用食物激發試驗確診(在醫生的觀察下復現出食物過敏癥狀),食物過敏發生率就從12.4%-25%一下子跌倒了1.5%-3.5%。我覺得在題主的朋友們中一定也有一些「自認為」是某種食物過敏的情況。這個數據差其實表現的是臨床上所認為的「食物過敏」與人們對「食物過敏」醫療的需求。
2.中國社會對食物過敏的認知和美國相比了大約晚了7年
美國人在06年通過了《食品過敏標籤和消費者保護法案》要求在食物標籤上標註過敏原。而中國人好像是在13年才在《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中加入了相關的「建議」。實施得如何我想大家心裡都自己有一桿秤。雖然立法時間不完全能作為社會群體對一個疾病認知的參照,但至少從側面反映了公權力對於這件事情的認知以及重視程度。
至於實際的發病率,雖然沒有確實的數據支持,但我個人傾向於相信中美的發病率差距不會像表面上看上去那麼大。而且隨著中國人城市化進展以及生活方式越來越向西方靠近,根據@皮皮老師所說的「清潔假說」,過敏發生率更是會逐漸向西方國家靠攏,這個事實上的差距是會逐漸被填補的。
其實還是人的重視程度,以及媒體放大的原因
美國那邊比較重視過敏,媒體整天播啊播,會給人一種錯覺,感覺美國人過敏比例很高。其實中國人過敏的也挺多的,雖然沒有可用數據和美國進行量化對比
往回比一下,你會發現50-80年代,中國人不但對過敏不了解,甚至對同時代美國人最怕的癌症、心血管、糖尿病等也不太了解,那時候媒體整天播的是消滅血吸蟲病之類的信息。直到21世紀,你感覺中國怎麼到處都是癌症、心血管和糖尿病了,其實這個不應該歸結到環境污染生活方式變化之類的,而更多是之前的信息不對稱
中國的三甲醫院理論上是應該建立變態反應科的。但是我好像沒有看過患者可以自己申請檢測變應原。醫生也不願意開單子建議患者檢測。
一,檢測這個東西並不能有助於賣葯,相反地,檢測結果會讓大部分植物性中藥賣不出去。可以說是個吃力不討好的科室。藥商也不待見。這個科室的研究生,免疫學,又是那種很容易發paper的,所以臨床很少人願意干。
二,中國的醫生開檢查單的多少是有硬性指標規定的。變應原這個東西,不檢測一般也不會有很嚴重的後果。發生炎症嘛,就大劑量糖皮質激素衝擊,一招通吃。嚴重到致死的過敏反應只是很少一部分,一般在初次發病以後,患者即使不檢測也能知道什麼是過敏原了。所以中國的醫生能少開一張檢查單是一張。
鑒於以上兩條原因,這個科室設立沒多久就會被撤併,或者領導檢查之前臨時湊一批人,完了該幹嘛幹嘛。
中國人打一生下來就在不斷脫敏……
說個我的事,我是乳糖不耐,不過這是我很久以後才知道的事,小時候家裡為了讓我長個,每天早上一杯牛奶,然後我就過著要麼拉稀要麼大便乾燥的日子,偶爾一天不喝才會正常排便。當時只是感覺自己的腸胃怎麼總是不好,沒有過多聯想,家人的態度也是我們家族一直以來消化都不太好。
直到後來我聽過乳糖不耐這個詞了,然後又親身驗證了一下,發現果真我tm就代謝不了乳糖啊。小時候我是怎麼熬過來的....
醫療檢測不發達是一個方面,實際上中國也有很多人對很多東西過敏,比方說貓毛。
另一個方面是環境因素。稍微臟一點對免疫系統是有好處的。 中國人到了美國以後所謂的"US 5" 現象就是一個表象。剛來的時候好好的,過幾年慢慢的就開始花粉過敏。 另外ABC小孩子也對各種堅果過敏,朋友圈裡小孩對花生,核桃,大杏仁過敏的兩隻手數不過來。還有家長(老人)覺得是小孩/小孩親爹媽矯情,結果偷偷喂堅果驗證喂進急診室的。攤手。
美國太乾淨了。。我家向來是早晨燜米飯的,然後就扔在電飯鍋里一吃吃一天,米飯到晚上都不壞。
隨你們咯,我一個養細胞的,因為空氣問題痛苦的領悟多得很。舉個施一公的栗子。
" 在普林斯頓,他可以直接在普通實驗檯面上做實驗,因為空氣質量好,作實驗時很少會出現被污染的情況。而回到清華,他必須建立專門的細胞間。否則,培養的細菌經常被空氣中的噬菌體殺死。因此,他們規定所有實驗室的窗戶必須關閉,無論天氣多好都不能打開,否則做實驗會污染。"
劃重點
臟點好
臟點好
臟點好
老外是很有意思的,比較家裡手洗碗和洗碗機洗碗, 有沒有蒸汽消毒功能的洗碗機洗碗,有沒有寵物,有沒有院子。。。 家庭中小孩的過敏率, 臟點對降低過敏發病率有明顯幫助。
我兒子一歲時候做的過敏原測試
右上角花生提取物沿著脊背留下來所過之處都有了反應。。。。
右下角是組胺。
中國人乳糖不耐受
因為我從小沒這個概念。
我是有一次看一個綜藝節目,女嘉賓說她吃蘋果會過敏,喉嚨會腫,呼吸困難,胳膊起小疹子,很癢,她的同學從小會把自己過敏的東西記錄下來。
我突然意識到原來這就是過敏呀,那我也有呀,以前吃著東西,胳膊上起包,難受,我最多撓撓,就過去了,沒當回事...我生在中國。除了出去玩也一直在中國。因為哮喘做過過敏原測試,初級測試對超過30種物品過敏,包括但是不限於蟑螂、咖啡、蟎蟲、牛奶、芒果、海鮮等。
所以我的生活中,「危險」的東西包括但是不限於:芒果、西瓜、冰激凌、冰塊、涼可樂、咖啡、牛奶、蜂膠、以小黃魚大黃魚為代表的部分海鮮。用中醫的說法,是忌寒涼、濕熱。
我媽媽並不知道「食物過敏」這個說法,但是她的飲食清單里到處都是「忌口」,魚類不可以吃,羊肉不可以吃,辣椒不可以吃……吃完就支氣管炎或者皮炎。我的理解是,很多忌口的根基其實就是過敏。
有相當一段時間,過敏嚴重到吃一口西瓜就哮喘的地步。所以經歷了很長時間的「調養」。調養的過程就是吃重要配合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的改進。吃的葯里會有紫河車枸杞之類的,生活習慣包括多曬太陽早睡以及多鍛煉。經歷大約2-3年的過程,體質大有改善,之前導致過敏的情況,比如吃海鮮就鼻炎和哮喘、頭疼,大有好轉。
其實除了芒果因為導致急診讓我心有餘悸之外,西瓜、冰激凌、各種魚類,以及各種水果,乃至海鮮,我還是吃的。只是吃的時候要注意。
比如吃海鮮之前要吃大量的姜,西瓜絕不吃冰鎮的(以前冰鎮西瓜去醫院過),一次只吃一小塊,涼可樂一年不喝一次,偶爾神經搭錯想喝,只是漱漱口就吐了,冰激凌一年吃1次的樣子,一次吃幾小口,不然就做好吸葯的準備。
飲酒和大笑都會導致呼吸道痙攣(就是哮喘)。
另外通過常年喝熱水,堅持鍛煉,經常曬太陽,以及中藥調理,現在無論哮喘還是可能導致哮喘的過敏情況都要好很多。
在此基礎上,其飲食習慣和飲食品類也要與中國人差出很多。不少在國內生活沒發現那麼多問題的人,出國生活幾年,往往會出現問題;同樣在國內生活習慣了沒那麼多問題的人,再回來也可能對空氣、對花粉都過敏了。
所以我覺得,中美的區別是,對於食物和藥物的認知和使用。凡是歷史悠久的民族,比如印度或者西班牙,都有「local medicine"印度人用小豆蔻治感冒,西班牙人用薑汁減肥,也有本地的草藥可以去除水腫(和咱們的荷葉、決明子的功效類似),諸如此類,是本地醫療經驗。人在和自然的相處過程中,適應和學習,並且積累經驗。而美國,比較而言,更相信所謂現代醫學,沒有那麼多經驗累積而成的本地醫學。
兩種解釋
一種是說米國環境過於乾淨,使人體對環境中的不常見物質越敏感。
一種是死了說,中國人不知道什麼是過敏,很多在孩童時代得了莫名其妙的病死掉了其實是過敏……
「看到沒?【極度過敏】這個癥狀——富有地區尤其容易受攻擊」
那窮的地方呢?
「頂一頂就過去了…」
過去哪?
「要麼是過敏過去了,要麼……是人過去了」
因為大多數國人對過敏沒概念,更沒有意識去查過敏源。
在我人生的前24年,我都不知道自己蟎蟲過敏。
0-12歲我在陝北度過,記憶中從來沒有什麼過敏癥狀。
23-24歲在長江下游某地,出現了持續的咳嗽、呼吸不暢、「感冒」癥狀,久治不愈。第一次去醫院檢查無果,直到換了個大夫懷疑是過敏,讓去查過敏源,才得知自己對蟎蟲過敏。
進一步查資料得知,蟎蟲的適宜滋生環境濕度約為75%-85%。陝北常年乾旱少雨,空氣乾燥,蟎蟲難以存活。
西安每年春夏之交雨水增多,濕度較大,階段性適宜蟎蟲滋生。
長江下游空氣常年潮濕,特別適合蟎蟲滋生。
所以你看,要是我不去南方工作,一直留在陝西,估計到現在也不知道自己蟎蟲過敏,因為我的癥狀就是感冒癥狀,一直以為是「感冒」,過了那段時間也就過了,不會想到是過敏。
更新:雅漾那段純屬個人意見,該撕的點在原來那個雅漾的題下面已經撕過一輪了,在這裡不再回應雅漾的問題。
另外,越看這個問題下的答案和評論,越明白為什麼中國過敏的人少啊,原來真的會被很多人認為是矯情和嬌氣的啊!震驚!導致中國人過敏人數大大少於美國的原因竟是……
—---------------------割-------------------—
這個問題下面的答案大部分極其反智,我都要驚呆了,過敏=矯情=嬌氣?EXO ME?我本人經過檢測是塵蟎以及酒精過敏,你以為塵蟎過敏時滿身的大疙瘩是可以用意念控制的?在國內被人TMD灌酒時脖子紅得癢得要窒息那是我在演戲!?
美國人看起來過敏多,是因為大部分人都知道去看醫生,遵醫囑(加粗),並且大家尊重彼此的身體狀況,而不是像這個問題下大部分答案一樣,默認大家都是一樣的,你過敏那是你事兒多,矯情!比如我的酒精過敏在國內是不會有人在意的!人家會說你酒量不好得鍛煉,你就是借口不喝酒!我有無數句MMP要講好嗎!
想起之前知乎很火那個說雅漾大噴就是農夫山泉+瓶子的題,我跟好幾個人科普過,雅漾有產品專門針對對自來水不耐受的人群,他們可以選擇用雅漾免洗的潔面產品來避免接觸自來水,大噴也可以代替自來水清潔。雅漾之所以有效,不是因為它純凈,也不是因為它礦物含量高,而是因為它恰恰天然地是一種低礦物含量礦泉,恰當的比例起了作用。娃哈哈不行因為娃哈哈是純凈水,可以保證不過敏,但是沒有療效;其他高礦也不行,因為礦物含量過高也可能導致過敏,因此雅漾才如此特別,有確切的療效。就這麼簡單的道理,幾百個回答沒一個人說清楚,全在那裡吹娃哈哈純凈純凈,根本不知道別人使用該產品的訴求是什麼。
換個角度來看,即使一萬個人里只有一個人對自來水中的某種成分過敏,有這樣的公司肯研發這樣的產品,讓人們可以選擇,不正是社會發達的一個小小體現嗎?
社會進步,從正視「每一個人都是不同的」開始。尊重別人與你的不同之處,尊重別人的需求。給花生過敏患者強行吃花生導致死亡的悲劇不止一次地發生過,希望大家都能尊重彼此,寧願矯情,不要悲劇。
PS:自來水過敏並不是什麼不可想像的事情,本問題下就集合了空氣過敏(灰塵和霧霾等污染物),陽光過敏(紫外線)等一些答主。自來水過敏的意思不是H2O過敏,而是對內含的各種物質雜質等過敏。比如氯,有些人游完泳過敏就是對氯敏感,自來水裡也一樣有,只不過含量低很多,然而就是有人會過敏啊。
樓上有些同志指出過敏是可以遺傳的。那麼既然我國人民對過敏的認知底下,導致這是兒童撒嬌強制餵食是常態,最終導致死亡,是否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我國人民的進化,使得種群本身越來越不會過敏?
首先支持最高票答案
記得有數據表明,從小家裡有寵物特別是貓狗的人,成年以後過敏幾率比沒養過寵物的人低。
美國這邊做過過敏測試的人非常多
比如非常常見的塵蟎過敏,在國內我一直以為那是感冒。
中國人為什麼很少聽說那麼多過敏,這個不清楚。但是西方為什麼會有那麼多各種各樣的過敏,請百度BBC地平線系列紀錄片《過敏世界》,裡面有講為什麼西方現在過敏人群比例那麼高而且還在不斷增加。
大概說一下結論:
1.空氣污染,混合後的各種微粒進入體內,增加了我們對過敏源的接觸機會,極大的導致各種過敏癥狀產生。
2.人們越來越愛乾淨,用各種化學品讓我們保持皮膚乾淨,實際上是嚴重破壞了皮膚的自我保護屏障,導致皮膚接觸更多過敏源,所以更加容易過敏!(嗯,潔癖患者一定是高過敏人群!)你想想被我們因為講衛生的好習慣破壞了的皮膚直接暴露在現在日益嚴重的污染空氣中,就讓我們與各種過敏源親密接觸,直接讓越來越多的人有了各種莫名其妙的過敏症。
3.世界變化太快,科技進步更快,創造出了各種新的物質,但是我們人類的基因、免疫系統和生理還沒有跟上節奏,這麼快的適應新環境,進化的速度遠遠跟不上我們改變環境的速度,這也導致現在人類各種過敏。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