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存在過哪些奇特的古生物?


嗶,應要求更新神圖(′?ω?`)|
再次更新,長文+多圖預警|
感謝大家這麼喜歡,好久沒更,竟然這麼多贊了!炒雞感動~
剛剛更新了微觀世界特輯喲~!

1.威瓦亞蟲Wiwaxia→_→先說服自己他是動物,再說服自己他是環節動物。

插一句,「剛剛」的,關於Wiwaxia是環節動物還是軟體動物的爭論有了很有趣的答案,Wiwaxia是軟體動物與環節動物共同祖先類群的旁支,難怪融合了不同的特點。
下一個

2.Herpetogaster寒武紀,至今分類不明,這本來是一種嚴肅恐怖的生物,但大神 @薛定諤的懂 用神筆復原了這種生物,一幅蠑螈啃草誕生了,,,,,,

簡直萌萌噠!簡直萌萌噠!簡直萌萌噠!
大神收下我的膝蓋
下面是真實復原
跟蠑螈啃草相比簡直弱爆了~

下一個==
3.這是寒武紀的海炸毛海鞋底Odontogriphus→_→分類不明。右圖是一種果凍狀的存在。(評論補充或許可能是一種櫛水母)

更一張海鞋底的標本==分分鐘感覺像是會說話的鞋墊子(或者冰箱)-啊啊我的腦洞

下一個

4.並不神奇但是美麗的寒武紀多毛綱動物Canadia,環節動物裡面有兩個綱,一個多毛,一個寡毛,沒錯寡毛就是蚯蚓→_→

更一張復原,貴婦人啊這不是

5.trilobite不要以為最平凡的三葉蟲不會逆襲
→_→來,給各位爺問好
星戰特輯
有很多評論說下面的蟲子很嚇人,三葉蟲是不同意的

評論里一直有人說這幾個三葉蟲長得丑,此蟲決定報以老拳

暴擊完畢,下一個

6. 這個大小並不嚇人,真的不嚇人→_→英國侏羅海灘

7.大家都愛(但我不怎麼喜歡)的五眼怪歐巴賓Opabinia==

8.Odaraia奧戴雷蟲,身體被圓形殼包圍,寒武紀最大的眼睛外加三叉的尾部,寒武紀萌神!

9.以下是,,,彼岸(污)花==其實是寒武櫛水母

10.古蟲類→→被認為是節肢動物演化上跑偏的親戚

11.Nectocaris,可以理解為只有兩根觸鬚的魷魚,沒錯,這就是包括魷魚在內的頭足類的祖先。

12.下面是星戰特輯!
Laggania拉杆(音譯)蟲,翱翔在寒武紀海洋中的奇蝦星際戰隊的一員

13.史上最大的奇蝦,兩米長的Aegirocassia是奧陶艦隊主力艦
這個大蝦讓一干吃貨食指大動,然而這麼大的蝦,我猜肉很老
Ps:奇蝦不是蝦,而是一種分類地位獨特的(節肢?)動物,然而在吃貨眼中,就把它當蝦吧。

14.普通飛船,Isoxys等刺蟲,萌萌的雙鐮刀~

15.然而上面那些在聖杯麵前簡直弱爆了!聖杯——(其實只是始海百合
你們要的海百合在這裡!

16.下面繼續更三種布爾吉斯生物
以下是大家喜聞樂見的怪誕蟲Hallucigenia然而我並不能看出來這種可愛的小動物惹了誰,竟然被稱為離奇的白日夢,讓上面那些兄弟怎麼活

還有可愛的生態復原,哪裡怪誕了!

17.Sarotrocercus(音譯忘掉了,自行腦補),是一種神似耗子的生物,平時在海中倒立游泳,上面很多節肢動物都採用類似方式。然而你的眼睛怎麼這麼大-又被萌到了。。經下面的朋友提醒發現,,確實很像生物敞篷巴士

18.埃謝櫛蠶Aysheaia,是節肢動物(?)中最原始的有爪動物的一員,靠啃食海綿為生

19.讓我們宕開一筆,進行闢謠X討論學術(躲開下面飛來的西紅柿),
之前的答主提到了皮卡蟲Pikaia,並認為是脊椎動物的祖先,其實真正脊椎動物的祖先應該是海口魚Haikouichthys,而且,皮卡蟲很可能不過是一種軟體動物,與脊索動物沒有什麼關係

20.讓我們回到看圖狀態,上帝之鞭——林喬利Leachoilia,擁有帶三根長鞭的大附肢,螯肢類(就是蜘蛛精!)的原始代表,,,呃,鞭子折起來有點像是大鬍子

21.順手提一下。其實之前回答的幾位早就提到了石炭紀的巨脈蜻蜓和節胸屬古馬陸Arthropleura,這裡補兩個圖吧,來自BBC名紀錄片《與巨獸同行》,大家可以去看下~
呃,圖二好像是大蜘蛛,我沒看文獻我不說話

標本圖來了==這個抽象的大節片就是上圖大馬陸的地層存在

22.接上面的大蟲子,更一個志留紀的海蠍子(板足鱉)Acutiramus~
既然要和現代人的比例,,那就來一個吧(惠神對不起了拿你做比例尺)
是時候展現我做圖技術了---

這個復原圖雖然很刺激,但有證據顯示,其實這個大蠍子是很溫和的動物

23.密恐專輯,多節尖峰蟲Jianfengia,和左(Fu)撇(Xian)子(Hu)蟲Fuxianhuia
順便說一句,有個回答對撫仙湖蟲的復原是很多錯誤的(找打)

24.Siphusauctum gregarium萌萌噠寒武鬱金香,前幾年布爾吉斯頁岩又出了坑動物,據說十分像鬱金香,然而答主在查閱原文後覺得。哪裡是鬱金香,明明是雷神之錘。

25.然而三葉蟲早已看穿了一切

,不留下一片雲彩

26.好久沒更正兒八經的蟲子系列了,今天來一波微觀世界~這些寒武紀的生物化石十分微小,要藉助顯微鏡才能看到,然而同時上帝也賦予他們神奇的保存細節。感受以下
pentastomid五口動物,是一個名聲特別小的,但是特別獨特的生物類群(注意他在分類上屬於綱),很抽象吧,其實,五口動物這個詞已經夠形象了,,,,

tardigrada緩步動物(裝什麼嗎啊明明就是Water Bear水熊好嗎),是一種特別牛氣的生物,然而這貨竟然在寒武紀就存在了,不過以他的魔性,在這個化石上滴兩滴水他會不會活?

下面是幾種寒武紀微觀節肢動物和復原圖,哈哈這蟲子長得好隨便啊

27.最後回到我們的灰姑娘蟲,還是一起萌萌噠吧~
有評論認為這些蟲子一點都不萌,又懷疑古生物人員的審美
(???ω???)
答主很傷心,然而 你們說的似乎是對的。。。。。。。。。

ps:因為研究方向的原因,我就只帖無脊椎動物的圖啦(≧▽≦)。因為網上很多復原圖是超級不靠譜的,所以我都是採用化石標本+復原圖,或者索性只有標本的方式。這也是科(zhuang)學(bi)精神的需要嘛,列位看官自己腦洞啦~(′?ω?`)

其他海量古生物圖片,請(點贊後)向答主索取啦啦啦(′?ω?`)

下面違背一下原則,放一個大魚(10m級)。年年有餘啊各位

特26.看評論發現原來這條魚才是明星(前面的蟲子們哭暈在廁所)~含肺魚Hyneria和他的獵物胸脊鯊Stethacanthus(自帶電熨斗,,不不,是雷達)。鯊魚表情被贊萌了!看來配角也可以靠演技逆襲哦~感受一下晚泥盆濱海萌萌噠殺戮。

補更幾個脊椎動物~
特27.評論里有提到的鄧氏魚Dunkleosteus,同樣也是晚泥盆的大魚,類似的胴甲魚類在華南有廣泛的分布,但這麼大的還沒有發現。
先來一張舶來的復原圖

頭甲的標本,這個標本有多少是真實保存的化石,多少是修復上的還是存疑。(抱歉我還是一眼看到了畫面背景相框里的三葉蟲,應該是Utah產物(???ω???),漂亮死了)

大部分類似魚類種類都是和諧的,如下圖,這個巨無霸是個意外。

特28.侏羅的Leedsichthys據說是史上最大的魚類,先佔坑放個復原圖。詳細科學資料正在查中

特29.以上三條大魚得到了眾知友一致好評,答主打算增(fen)進(sui)各位對萌萌噠古代魚類的認識,推出Ostracoderm系列

沒錯,圖中那些拖鞋頭狀的帶有失神的小眼睛的就是盔甲魚類的頭骨標本。作為主要生活在志留紀與泥盆紀的魚類類群,這些具有頭部外骨骼的早期魚類簡直丑的飛起。沒腦洞出來?看復原圖:

這丑的,,紅色箭頭指示的是標本中見到的眼孔,藍色箭頭是中鼻孔,l綠色箭頭才是位於魚腹面的真正的口。如果認為這個Galeaspida盔甲魚目還不算丑的飛起
請看Osteostraci骨甲魚目的分子,嗷嗷嗷丑的飛起你確定這是魚?

。。。。。。。。。。。
以上兩類魚太丑,用長得還算湊合的Pteraspidomorphi鰭甲魚結束吧~

暫時先到這裡啦~脊椎動物方面答主要去補補課~希望能給大家帶來更多脊椎動物的圖
~
(′▽`)ノ?

最後,,精典結局~歡迎大家關注公眾號山科地學研究院~我將推送大家感興趣的古生物信息。

http://weixin.qq.com/r/kENdRffEaqoVrbMm9xaC (二維碼自動識別)


在翼龍和鳥類征服天空之前,爬行動物(蜥形綱)總共對天空發起了四次衝擊(均告失敗),進化出了不同的為飛行而準備的器官。

第一次:二疊紀晚期 Coelurosauravus jaekeli 訣竅:身體兩側骨質衍生物

復原圖

(在艾澤拉斯位面,這種動物沒有滅絕並演化為今天的精靈龍)

第二次 三疊紀 Kuehneosauridae 訣竅:肋骨延伸

第三次:三疊紀 Mecistotrachelos 訣竅與第二次相同

第四次:三疊紀 Longisquama(Sharovipteryx) 訣竅:全世界最早的鴨式氣動布局有沒有!跟翼龍只差一步,張的是後腿而不是前腿。(飛龍騎臉就問你怕不怕)

以上四種都是始蜥形目成員,不是翼龍的直系祖先,也不是主龍類。主龍類的鳥頸類主龍,演化出了恐龍形類和翼龍類。翼龍類第一次成功征服天空,恐龍形類進化出了鳥類,第二次征服天空。(主龍類具有最高效的呼吸系統,並以此打敗了二疊紀時期占統治地位的哺乳類祖先。個人猜測可能是呼吸系統為飛天助力。)
欣賞一下最大的翼龍:風神翼龍(回評論區:不能馴化,要用戰網點數購買。)

一部壯麗的生命史詩。
圖源貼吧,侵刪。

——————
對於前幾種,只有肋骨上的一層薄薄的皮膜,沒有強勁的肌肉進行牽引,只能滑翔而不能飛翔。
其次糾正一個錯誤,三角翼Sharovipteryx跟翼龍還是有點親緣關係的,同屬於鳥頸類主龍了,是翼龍祖先的姐妹群。最新的復原圖:

四翼翔天,也是對飛天的一種探索,不過最終失敗了。
這段歷史在鳥類身上得以重現:
小盜龍。最終也走進了死胡同。

歷史最終選擇了前肢為翼。——————
特殊原因評論區無法回復,一個解答寫在這裡:

自然選擇。生物在進化的時候並非一蹴而就,而是某個特殊的小性狀為提高繁殖率做了一點微小的貢獻,這點稍高的繁殖率把這個性狀在種群中的比例做了擴大,性狀也得到了加強,經過千百萬年的積累,其形態才與祖先大不相同。出現這個性狀是為了適應環境,就像前幾種,它們哪裡知道自己最終會滅絕?說不定它們的這種滑翔結構更適應樹棲,才不斷向著這個方向發展。
生物的進化與滅絕很大一部分看運氣,適應了原來的環境,說不定環境一個突變,就滅絕了。細思恐極的不是向著必然的失敗進化,而是未來未知的環境突變。
想在當前環境下稱霸,就要高度特化;高度特化的結果是在新環境下大概率滅亡。
我原來總以為恐龍被哺乳動物取代是因為哺乳動物更「高等」,我犯了一個拿現在的哺乳動物對比中生代恐龍的錯誤。當時來看,說不上誰高等誰先進,恐龍也進化出了恆溫和毛,而且有著超高的呼吸效率,誰知道將來小行星要撞地球?所以才說哺乳類狗運得地球。
你以為真獸先進,而在另一片澳洲大陸是後獸(有袋類)的天下,南美洲卻被巨型鳥類統治。你以為靈長動物高等,在人類登上北美洲之前,這裡的靈長動物滅絕了幾千萬年了。進化不看生物本身的想法,而是看自然的選擇,幾乎可以說是看臉。感嘆一下我們人類的好運氣吧。
說不定在另一個位面,其他飛行方式成功了呢。
卡神的電影里的四翼飛龍。


1、旋齒鯊(Helicoprion)
介紹:Helico源自希臘語「螺旋狀」,Prion則源自「鋸」,組合起來意即「螺旋鋸」。這用來指它的牙齒,這些牙齒從大到小,內捲成環狀螺旋形齒,猶如銑刀般,極富切削感,看上去令人不寒而慄 。而問題也就出在這些牙齒上,打自發現那年起,旋齒到底於鯊魚的哪個位置的爭論便持續迄今。因為無論是現生的鯊魚,還是其它脊椎動物,都沒有任何一個種類發現長有這種旋齒。
生存年代
旋齒鯊生活在石炭紀到早三疊紀( 310–250Ma)(Ma為百萬年)
體長習性
旋齒鯊的身體化石依然隱藏在上古的地層之中,不過根據其它尤金齒目的化石來推算,可以得出旋齒鯊可以生長到3-4米長的結論。
物種分類
界: 動物界
門: 脊索動物
剛: 軟骨魚綱 (Chondrichthyes)
亞綱: 全頭亞綱(Holocephali)
目: 尤金齒目(?Eugeneodontida)
科: 阿格賽茲鯊科(?Agassizodontidae)
屬: 旋齒鯊屬(?Helicoprion)
Karpinsky, 1899
模式種 :
Helicoprion bessonovi

復原圖

這狂拽酷霸屌炸天的牙齒 別的生物可從來沒有過。
化石圖

這個是wiki上的化石的樣子。

國內也有旋齒鯊化石的出土。

爭議
關於旋齒鯊的鋸齒,自發覺以後旋齒到底於鯊魚的哪個位置的爭論便持續迄今,所以關於旋齒的位置有各種不同的猜測,摘取如下:

關於旋齒的作用,大家都有各自的猜測。
1952年俄羅斯古魚類學家奧勃魚切夫提出:如果螺旋齒位於下頜,只能妨礙鯊魚進食,應長在上頜,充當防護裝置,好比動物頭部的一個減震器。1995年,澳大利亞帕斯市古脊椎動物館館長出版了「魚類的興起:五億年的演化」一書,書中有一張假設的插圖,描繪旋齒鯊的下頜向下捲曲成螺旋狀,上面牙齒密布。想像旋齒鯊可以解開下頜,當作鞭子使用,抽打被捕食的動物,並將獵物鉤在凸出的牙齒上。他還認為,旋齒鯊將下頜旋轉起來,是為了模仿一種叫做菊石的古貝殼類動物(當時數量很多),以達到引誘和捕獲獵物的目的。
關於螺旋齒的生長,美國一位泥盆紀鯊魚專家曾提出了兩種理論:一種理論認為螺旋齒的基部在生長過程中緊連在一起,新的和老的牙齒推著向外生長,就象長在肉中的指甲一樣,這樣可以防止牙齒脫落。另一理論認為螺旋齒的大小與支撐它的頜骨成正比,而且只有魚體長到足夠大時才能出現螺旋齒。
一直以來,因為旋齒鯊是軟骨魚類,骨骼在生物死亡開始之後就開始腐化,僅僅只能留下牙齒的化石,無法提供的關於牙齒是如何生長的信息。直到相近的屬(同一個科)的鳥鋸鯊(Ornithoprion)的頭骨化石被發現,人們才明白旋齒是生長在下顎的,並且隨著個體的長大而增大。隨著個體的生長,更小的牙齒被移到旋齒的中間位置,而更加大的牙齒被放在旋齒的外測。因為尚未有旋齒鯊的真正的骨架化石(軟骨魚要留下化石相當困難),所以只能確定牙齒是在下顎的,具體的構造尚未完全清楚。不過根據近親物種來判斷,也應該是一個有狹長鼻子的生物。

旋齒鯊雖有鯊之名,但它們和鯊類是關係甚遠 , 相反和全頭類關係較近。
軟骨魚綱分為板鰓亞綱和全頭亞綱。鯊魚全是在板鰓亞綱下,旋齒鯊應該更加接近於現存的銀鮫目(Chimaera)。

參考:
尤金齒目 Eugeneodontida
旋齒鯊屬 Helicoprion
旋齒鯊的分類研究 旋齒鯊並非鯊魚 與全頭類的親緣關係更近
鯊魚 鯊魚
全頭亞綱 全頭類
2、
雷獸(學名:Brontotheriidae,或稱Titanotheriidae)是奇蹄目下一科已滅絕的哺乳動物。它們生存於5千6百萬至3千4百萬年前的始新世早期至晚期。
有的肩高可達2.5米,常具有成對的鼻角。其中最著名的是王雷獸。

有沒有一種奇幻小說里坐騎的感覺? 可惜這種生物恐怕在原始人類活躍之前就已經滅絕了。

王雷獸的骨架:

雷獸雖然長得很像犀牛,但是確實和馬的祖先親緣關係相近。
所以雷獸科是在
奇蹄目 Perissodactyla
馬型亞目 Hippomorpha
雷獸總科 Brontotherioidea ?
雷獸科 Brontotheriidae ?
參考:
雷獸科

3、被下面的那個匿名用戶提前說了,
叫雕齒獸。

雕齒獸是有史以來毛皮「裝甲」最厚重的哺乳動物,堪稱為哺乳動物中的「鐵甲武士」,成熟的雕齒獸身體全長約4米,背部最高達2.5米,堅硬盔甲直徑就經常大於兩米,保護著它的身軀。可以說是犱狳的遠親。它們的體形和大眾的甲殼蟲汽車差不多。雕齒獸看起來有點像海龜,圓圓的甲殼由許多小碎片組成。最奇特的是,它們長長的尾巴終端還長有一個小球。這個殼是由超過1000個1寸厚的骨板所組成。雕齒獸還有一條超過1米長的管狀尾巴,雕齒獸的尾巴有環形骨作為保護。尾巴的末端有厚角質化的刺,就像一條帶刺的巨型棍棒,也可以起到防禦作用。顯然,在這樣的堅硬裝備與武器之下,再兇猛的肉食動物,也很難對雕齒獸攻擊而獵食。雕齒獸食草哺乳動物,生活在上新世、更新世期間的南美洲。

這種像烏龜的哺乳動物生物和人類生活在同樣的年代,存活直到更新世晚期(距今約30,000-8,500年前),滅絕時間大約是1萬年前。可以想像原始人類遇到這種笨拙的防禦性生物該有多高興。總有辦法能把這種行動緩慢的生物當作優質的蛋白質來源。

這種生物又有些類似甲龍屬

這算是不同種類的生物進化到相近的形態的典型例子,好像這種情況叫做趨同演化。
骨骼:

另外的,當我發出這個生物的圖片時,一個朋友說這就是放大版的犰狳科
,然後我看了看
犰狳的樣子:

帶殼哺乳動物這個分支終於在現代留下了唯一的火種。

參考:
雕齒獸

4、
陸行鯨 又叫遊走鯨
參看:Ambulocetus
大小如下圖所示

骨架:

陸行鯨的化石在巴基斯坦發現,被認為是鯨魚從陸地走向海洋的過渡物種。生活在始新世
大約距今5000萬年前,就是恐龍滅絕後的哺乳動物發展期。
長大約為12英尺,看起來像水獺與鱷魚的合體。頭大,吻突長,眼位於頭部背側面。

參考:
這是一篇關於鯨魚類動物進化的文章
http://etb-whales.blogspot.com/2012/03/evolution-of-whales-adapted-from.html# (需要翻牆)

ps:不是我故意要和下面那位一樣,這兩個都是我晚上就想到了但是實在想睡覺所以第二天來補的:-(。
5、
鐮刀龍屬
鐮刀龍(Therizinosaurus)是一種類似於鳥類的雜食恐龍,屬於獸腳亞目中的虛骨龍類、手盜龍類。生活在8000~7500萬年前的蒙古。它最顯著的特徵就是前肢上極長的指爪--長達75厘米,可以用於驅趕天敵,或者得到食物。鐮刀龍長有羽毛,但是顯然不會飛,它們體態臃腫,和其他手盜龍類有很大區別。
上面的內容來自百科。

鐮刀龍在恐龍行星 第一季 (豆瓣)里有出場,被描述為暴龍科的近親。在不同的演化路線下,從暴龍類生物的完全食肉,到成為吃素的好孩子了。
恐龍星球里有特暴龍PK鐮刀龍的畫面,下場是特暴龍咬斷了鐮刀龍的脖子但是鐮刀龍刺傷了特暴龍導致特暴龍的死亡。所以至少這部片子的作者認為鐮刀龍的爪子還是很有戰鬥力的。
恐龍星球里的造型(沒有羽毛,傳統的恐龍造型):

但是按照比較現代的理論來做的復原圖來說,又可以是這樣的:

最近關於恐龍身上是否有羽毛爭論似乎還沒有公認的結果,似乎有羽毛的學說更佔上風?姑且就按照恐龍星球的造型來判斷吧。

鐮刀龍屬下只有一個種 ,龜型鐮刀龍T. cheloniformis)。
鐮刀龍它們可生長至9.6米長,重量可達3到6噸。
和人類的對比圖

再發幾張特暴龍和鐮刀龍的對比圖

由於沒有顱骨化石,只能靠別的鐮刀龍科的化石進行推斷。
它們最可能是植食性動物(白堊紀有草本植物了,不過應該不普及。),它們使用大型指爪將樹葉送入嘴中
鐮刀龍爪子化石

葉甫根尼·馬列夫在命名鐮刀龍,將它們歸類於鐮刀龍科,但他當時認為鐮刀龍是種奇特的巨大海龜,具有大型指爪。(自行腦補海龜有這種爪子是個什麼樣子。。。)
參考:
鐮刀龍屬
鐮刀龍科
恐龍吧_百度貼吧

6、
奧特瓦  
奧特瓦類是類似蛭的一種生物,它們生活在深海,靠吸血為生。這是種長相怪異的生物。  
是在大約6億年前的寒武紀,生活在中國南海的深海大峽谷等地,是一種蠕蟲,學名是OTTOIA,但是體長只有2cm~16cm 。這種蟲是在連哺乳動物都沒出現的時代的最早海洋皇者之一。
其主要屬征歸納如下:"外形長筒形,身體兩側對稱,可分為體前的吻及具環節的軀幹,吻上有口及鉤、刺、針形裝飾。具消化道、飢痕",並置於鰓動物門中

這種生物的分類是

Kingdom: Animalia
Stem-group: Priapulida
Class: ?Archaeopriapulida
Family: ?Ottoiidae
Walott, 1911
Genus: ?Ottoia
Walcott, 1911
Species

O. prolifica Walcott, 1911 (type)
即 動物界 曳鰓動物門_百度百科
始曳鰓綱 Archaeopriapulida
接下來的分類就比較糾結了,反正是一個比較偏門的生物。

知道這個生物是因為遠古入侵 第二季 (豆瓣)的第二集里出現了一種奇怪的蠕蟲類生物
劇照如下

在電視劇中被描述成一種在寒武紀之前,不呼吸氧氣反而呼吸含硫的空氣的生物。
不過寒武紀之前哪裡有體型如此巨大的生物- -。壓根不現實。

這種生物的原型就是奧特瓦了。不過體型要小得多,並且是在深海之中。

參考:
Ottoia
7、
後弓獸(macrauchenia),又叫長頸駝,也叫滑距獸
是南美洲一種獨特土生的有蹄動物的最後成員,位居該品種系譜的末端。自從被發現後,它們並未得到太多的研究。後弓獸最奇怪的特徵是在它的頭顱,即頭上方長有鼻孔。這引起眾多聯想,其中包括後弓獸為水棲動物,這些鼻孔是作為噴水孔。

生活在最古老的化石可追溯至約7百萬年前,而在約1萬年前的更新世晚期便失去了化石紀錄。

長頸駝首個化石標本是於19世紀初由查爾斯·達爾文(就是那個著名的達爾文)在阿根廷的巴塔哥尼亞發現,他最初誤以為是屬於巨大的大羊駝。自此以後就發現了很多長頸駝的化石,主要都是在巴塔哥尼亞發現,在玻利維亞及委內瑞拉亦有發現。
分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哺乳動物綱 Mammalia
目: 滑距骨目 Litopterna
科: 後弓獸科 Macraucheniidae
屬: 後弓獸屬 Macrauchenia
種: 長頸駝 M. patagonica
二名法
Macrauchenia patagonica
Owen, 1838
造型:

這麼奇特的鼻子大家感覺如何。

由於是1萬年前才滅絕的,可以推斷史前南美洲的人類肯定遇到過這種優勢蛋白質的提供者。
說不定還能馴化成為坐騎(雖然馬匹的馴化不過五千年的歷史)。
第一張圖旁邊的那隻巨鳥就是這種生物的主要捕食者——駭鳥。當然也有別的可能的捕食者如安達格爾鳥(Andalgalornis),與及肉食性的有袋目,如袋劍虎及南美袋犬。

假如沒有滅絕的話繼續演化,說不定和大象一樣鼻子越來越長。

習性
按照長頸駝的牙齒,它們是草食性的,以其象鼻來抓樹葉或草為食物。
根據科學家的推測,它們是用快速的跑動速度來逃避獵食者,或是以其長及強壯的腿來踢它們,就像是現今的駱馬或駱駝一樣。
骨架:

參考:
長頸駝
滑距骨目
後弓獸_百度百科

---------------------
這個回答好早以前的,不過今天看到徐星的團隊又發現了一個新的前所未有的物種,
我把這個物種添加上。

只能說生物進化的歷史有多少玄奇,不同種類的物種之間並沒有特別的壁壘。

8 奇翼龍
復原圖:

化石圖片:

放大圖,棒狀結構。有翼膜的部位。

頭骨化石

這是一種神奇的似鳥恐龍里的一個奇特存在。
一般來說翼龍和恐龍是不同的類型,翼龍屬於翼龍目,恐龍只有2個目,鳥臀目和蜥臀目


然而中國的古生學家們在發現於河北青龍縣侏羅系地層的小恐龍中新發現的這個標本上發現了類似蝙蝠的翅膀。這在之前的恐龍化石中從未發現。
由於化石保存並不是非常完好,古生物學家們用了很久的時間才確認奇翼龍腕部的棒狀結構是翼膜翅膀的關鍵組成部分。
這個物種的發現揭示了,在通往天空的過程中,獸腳類恐龍有著諸多創新性的嘗試,許多支系不幸進了演化的死胡同,只有現生鳥類的這種飛行模式延續至今。
這個模式也同時出現在遠古的哺乳類動物中。遠古的飛行哺乳類並沒有後代,但是後來有了蝙蝠,和鳥類的飛行模式完全不同,但是別具特點。

長著一個恐龍鳥頭,身上是蝙蝠的翅膀,所以有外媒的描述這是聚集鳥類、恐龍、蝙蝠、翼龍諸多生物的一部分特性於一身的奇怪物種。

根據科學家們的研究,這種翅膀具有空氣動力學功能,但是無法完全飛行。它的空中生活似乎只限於在樹木之間做短距離的飛翔,或者從高處飛翔到地面。研究者還無法確定奇翼龍是採用撲翼飛行,滑翔,還是二者兼具。最後一個方式極具可能性,但以前一直被從事鳥類飛行起源的研究者忽視,徐星認為這是未來探索的一個重要方向,奇翼龍可能以滑翔為主,輔助以撲翼飛行。


生存年代:約1.6億年前的侏羅紀

物種分類

種名 Yi Qi,
這是恐龍中名字最短的了。中國古生學家命名古生物還真是任性:-(。
根據論文原文的這張圖,奇翼龍的分類:
總目:恐龍總目 Dinosauria
目:蜥臀目 Saurischia
亞目:獸腳亞目 Theropoda
(未分級)虛骨龍類 Coelurosauria
von Huene, 1914
(未分級)手盜龍類 Maniraptora近鳥類 Paraves
鳥翼類 Avialae

擅攀鳥龍科 Scansoriopterygidae

親緣關係和鳥類分得很近

同科的還有耀龍和樹息龍,
按照這個物種的奇異特性,估計要單獨成屬的。
當然這個類別的物種的新發現估計還有很多,分類關係還沒穩定。
參考:
Yi Qi - About.com Dinosaurs
Bat-Like, Pigeon-Sized Dino Soared Over China : Discovery News
Is it a bird? Is it a bat? Meet Yi qi, the dinosaur that is sort of both
奇翼龍:新的中國恐龍,蝙蝠翅膀的鳥類祖先 研究者之一邢立達發表在果殼的文章。


【圖多,侵刪】

上面有同學提到了牙形石,藉此多說兩句:

從寒武紀中期開始,就有一類奇怪的微化石混雜在小殼化石中。它們不到1毫米長,形狀複雜多樣,像是什麼動物的牙齒,但是和環節動物的蟲牙(scolecodonts)又有很明顯的區別。研究者們把這些細碎的齒狀化石稱為牙形刺(conodonts),而產生這種結構的動物,就被命名為牙形動物(conodonta)。由於化石資料多是大量牙形刺雜亂地堆疊在一起,而且缺少軟體結構信息,牙形動物的真身一直被迷霧籠罩。


胡亂堆積在一起的牙形刺,研究人員面對的就是一堆這樣的碎骨片。圖片來源自網路:

環節動物的蟲牙化石(下圖)也曾被歸入牙形刺(上圖),但二者對比,形態和結構都有很大的不同。圖片來源自網路:

研究者們曾經開動腦筋(腦洞),嘗試還原這類動物。下圖就是早期對牙形動物外形的一種猜想。圖片來源自網路:

最終還是由於發現了軟體結構化石,人們才得以一窺牙形動物的真容。結果是大自然的腦洞遠遠超過了人類的想像。

牙形動物是一類身體細長的早期脊椎動物,體長從數厘米到超過40厘米不等。頭部有一對大眼睛,細長的身體中部貫穿著一根脊索,周圍包覆著鈣化的骨片,形成原始的脊椎。身體兩側附著著V字形的分節肌肉,在脊椎的牽動下,可以靈活地彎轉身體。尾端有鰭狀延展,增加划水的推進力,但是沒有胸鰭,背鰭,腹鰭和臀鰭,它們的運動方式可能像今天的七鰓鰻,通過擺動尾鰭,波浪狀地扭動身體前進。

牙形動物軟體組織化石和復原圖,到目前共發現了11塊牙形動物印痕化石,它們是解開牙形動物身世之謎的關鍵。圖片來源自[1]:

復原圖,注意它的大嘴:

種種證據表明,牙形動物是兇猛迅捷的肉食動物。它們扭動身體,在海洋上層巡遊,憑藉著靈敏的視覺追逐和吞噬浮遊動物——主要是各種小型甲殼類,比如鰓足綱和介形綱。形狀複雜的牙形刺就是為粉碎獵物的外骨骼而演化出的利器。牙形動物沒有上下頜,只能把獵物整個兒吸入口中。和環節動物的顎齒一樣,牙形刺也以十分複雜的方式組裝在一起,由特殊的咽部肌肉群控制,可以快速絞碎獵物的身體,化為一灘肉泥咽下肚去。

現在進入重點——牙形動物的牙形刺是怎樣組裝和工作的呢?就這樣 [2]:

這樣[1]:

和這樣[2]:

牙形動物屬於無頜類脊椎動物,和現代的七鰓鰻,盲鰻一樣,它們沒有抽中「上下頜」這個演化選項,於是自己開發了一套完全不同的進食系統。牙形動物是無頜類中非常成功的一支,它們在海洋中生存了超過3億8千萬年,而且演化迅速,幾乎在每個較短的地質時期都有獨特的種類出現。正因如此,牙形刺也和介形類化石,筆石一樣,成為地質學常用的標準化石。從古生代直到三疊紀,牙形刺在生物地層劃分上的重要性無與倫比。

牙型動物在脊索動物門的分類地位。它們是魚形動物的眾多演化嘗試中的一支。圖片來源自[2]:

現存無頜類:七鰓鰻(上圖)和盲鰻(下圖)是牙形動物的遠親。它們和牙型動物一樣,摸索著上下頜以外的各種進食構造。在有頜魚類出現後,留給它們的生態位只剩下寄生和食腐了。圖片來源見水印:

這是一隻Promissum屬的牙形動物正在捕食小型甲殼類(圖片來源見水印)。Promissum屬是牙形動物中體型最大的一類,體長可以達到40厘米:

有什麼感想?反正我是覺得,它們沒有演化出高等陸生動物真是太好了。不然:

參考文獻:

[1] WALTER C. SWEET, PHILIP C. J. DONOGHUE, CONODONTS: PAST, PRESENT, FUTURE, J. Paleont., 75(6), 2001, pp. 1174–1184

[2] Nicolas Goudemanda, Michael J. Orchardb, Séverine Urdya, et el, Synchrotron-aided reconstruction of the conodont feeding apparatus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 mouth of the first vertebrates. PNAS (2011), vol. 108, 8720–8724, doi/10.1073/pnas.1101754108


更多關於古生物的內容,可以關注我的公眾號:攀緣的井蛙。

http://weixin.qq.com/r/r0MgOE-EVRIqrQtb9xa9 (二維碼自動識別)


(多圖預警)

1.莫尼西(Josephoartigasia monesi)
莫尼西全長3米、高1.5米及重約1噸,是迄今已知最大的嚙齒動物。據推測,這種動物生活在水邊的森林中,具有較長的門齒用於防衛或進攻,還有較小的臼齒用於吃水生植物或果類。

2.恐象(Deinotherium)
恐象是象形長鼻目中已經絕種的一類,生存於中新世中期至更新世早期。雄性恐象一般肩高接近5m,估計體重超過15.6噸。上顎沒有獠牙,下顎有一對很大向下彎的獠牙。白齒的特徵是有2-3道簡單的橫向脊骨(齒脊),這是用來切割桿物的,而與這相對應的咬碎動作則是其它大多數更原始的長鼻目所共有的。恐象分布於亞洲、非洲及歐洲等地區。

3.巨猿(Gigantopithecus)
巨猿是已滅絕的一屬猿,很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猿。生存於約100萬~30萬年前的中國、印度及越南,與幾種人科在時間框及地理位置上相同。化石紀錄指步氏巨猿是最巨大的猿,站立時高3米及重600公斤。

4.有角囊地鼠(Ceratogaulus Rhinoceros)
有角囊地鼠又被稱作「嚙齒犀牛」 ,是體型最小的有角哺乳動物。有角囊地鼠是一種嚙齒類動物,在鼻子上長著一對角,在距今500萬年前滅絕。

5.魔鬼蛙(Beelzebufo)
史前魔鬼蛙又叫魔鬼蟾蜍。生存時代是至今約7000萬年前的白堊紀中後期,21世紀初歐洲科學家挖掘一副40.6厘米長的該蛙化石,科學家估算活著時候肛吻有43—45公分,拉伸開全長超過1米,體重9~10斤甚至更重。一些科學家指出,這不能說明這具化石是魔鬼蟾蜍中體型最大的,肯定有更大的存在。該蛙有牙齒,其骨頭上的起伏則顯示它可能有某種骨質「甲胄」。分布於白堊紀中後期的東非大陸和歐亞大陸地。

6.怪誕蟲(Hallucigenia)
怪誕蟲生活於大約5.3億年前的海洋之中,最早發現於加拿大,是寒武紀最著名的動物。怪誕蟲長約1厘米,脖子很細,頭很小且為長條形,軀幹背側具有7對斜向上生長的強壯的長刺。這種生物長有一對單眼(而不是複眼)、一張嘴、前腸有板覆蓋、有環形齒。怪誕蟲的口部和其他動物群體,例如線蟲一樣。怪誕蟲曾經是這個星球上數量最為龐大的動物。

7.林喬利蟲(Leanchoilia Walcott)
林喬利蟲是一種奇特的海洋節肢動物,屬於大附肢綱,已滅絕,主要生存於約5.2億年前的寒武紀前期,又稱「始蟲」。它能夠在海中游泳並在海底爬行,是一種四眼的節肢動物,化石主要發現在中國澄江帽天山和加拿大布爾吉斯頁岩等地。總長約3-5厘米,呈筒錐狀,前端圓,有像小鞭子一樣的觸手,形態十分怪異。前端的兩個鞭子狀的器官,被認為能在淺海抽打獵物後捕食。

8.威瓦西蟲(Wiwaxia)
威瓦西蟲是一種古老的軟體動物,身體呈半球狀,體表遍布角質板甲,兩側對稱分布的尖棘可用於防禦和捕食。它與已知的任何生物都沒有親緣關係,是一種神奇的生物。

9.Hurdia victoria
Hurdia victoria,節肢動物,長相怪異,體長1.5英尺(約合46厘米),大約在5億4000年到5億年前。Hurdia 體型長得要比其它生物更大,在寒武紀的海洋中佔據著統治的地位,因此被稱為「寒武紀的霸王龍」 。Hurdia 的大頭甲引人注目,它的腮部結構為人們了解節肢動物的肢體和呼吸器官的起源提供了線索。

不定期更新,盡情期待

資料來源百度,僅伸述略,拋磚引玉,以期就教高明,感興趣的朋友可自行查閱更多資料

(圖侵刪)


補充幾個,話說這個問題讓我深深的回憶了一把小時候看過的科教頻道紀錄片。

皮卡蟲(Pikaia)是脊椎動物的早期祖先之一

風琴蝦:腹肢很像手風琴,體長約50厘米,是一種兇猛的肉食動物,和奇蝦是近親

Orthozanclus另外今天還看到有關石炭紀的一些介紹:
科學家們通過化石記錄發現,在恐龍之前,地球上就有巨大的物種存在,它們就是3億年前石炭紀的巨型節肢動物,包括超大的蜉蝣昆蟲、蠍子;吊蘭大小的蜘蛛;還有5英尺長的千足蟲,等等。最有特點的兩種昆蟲是巨脈蜻蜓 Meganeura,及遠古蜈蚣蟲。巨型蜻蜓的翼展可以達到2英尺半(接近1米),有老鷹那麼大,是地球上有史以來最大的昆蟲。3億年前,這些物種曾經昌盛一時。那時大部分陸地都在熱帶,植物繁盛(後埋入地下形成煤炭,該時期因此稱為石炭紀)。但經過大約5000萬年,從二疊紀的中期到晚期,這些巨型物種消亡了。

巨脈蜻蜓(學名Meganeura monyi),又名大尾蜻蜓或巨尾蜻蜓,是3億年前石炭紀的一種昆蟲,與現今的蜻蜓接近。它的翅膀展開闊達75厘米,是已知地球上曾出現最大的昆蟲物種。它以其他昆蟲及細小的兩棲動物為食物。

(這圖真的是...毫無ps痕迹)
遠古蜈蚣蟲(Arthropleura armata)外形與現代蜈蚣類似,是陸地上出現的首批無脊椎動物之一,幾乎沒有任何動物將它們當成盤中餐。體長8.5英尺(約合2.59米),有許多對足,外形十分恐怖,在距今3億年前的二疊紀時期滅絕。


前幾天在我們這裡博物館看見的,最早的IE瀏覽器圖標?


1塔利怪聽說過么?

絕對異形!這種動物生活石炭紀時期。身體上前方有一對蝸牛似的柄眼。柄眼前邊是一根管子,管子末端是其鉗狀的喙,這喙中沒有頜骨,但有鋒利的角質齒用以捕食。

而且這貨是有脊椎的!

從這張圖可以看出,它跟七鰓鰻:

有較近的關係。也就是說,塔利怪是一種無頜魚類。屬於圓口綱。也算是一種沒有下巴的魚。

這個動物不是鱷魚,它甚至連蜥形綱也不是。它是生活在二疊紀末期的鋸齒螈。非螈非鯢更非鰐。它們是兩棲綱,但不是滑體亞綱而是迷齒亞綱離片椎目。

它跟鱷目也確乎沒甚麼關係,這也是趨同進化的結果。但鱷形的身體和長吻卻鋸齒螈的專利發明。因為它那個時候還沒有現在這樣的鱷魚,也就是說,鰐魚(以及初龍形次亞綱的植龍目,離龍目等)成為水中的霸主,都是扥它的福。


如果你注意看了的話,你會發現,一樓的旋齒鯊的復原圖是錯了的。有木有9GAG的粉絲呀?這是9GAG上我下載的。
--------------------------------------------------------------------------------------------------------------------------------
經過知友的提醒,旋齒鯊的復原圖有多重說法。
@steedking 的評論:一樓的復原圖代表了另一種猜測,那些螺旋內側的小牙是還沒長成的「備胎」,所以還在牙齦的裡面,小小的一個,外面的牙掉了之後內側的牙就長大了換上去。所以看起來「只有一圈」那是因為有牙齦遮蔽了內側的牙。人類換牙也是這樣的呀,小牙還在裡面的時候,從正面看起來只有一排
@湛盧 的評論:旋齒鯊的這個復原圖我也看過 有各種猜測的 只是不好一一寫上去。我也說了關於旋齒在鯊魚的哪個位置的爭論一直都有。
---------------------------------------------------------------------------------------------------------------------------------
不是不想翻譯,主要是翻譯後,對不上圖,就不翻了,各位湊合著看吧,嘿嘿。真沒想到自己贊同最多的是自己隨便答的答案。


我第一個想到的是我的童年陰影:

當時是看一本什麼畫冊吧,說有個什麼人畫了一副寒武紀動物想像中的圖,因為他覺得那個時候動物們不懂什麼是保護色,所以是五彩斑斕的,然後我就在右下角看到了這麼一個全身長滿眼睛的蜈蚣一樣的玩意,艹……!
後來知道這玩意叫微網蟲,而且那眼睛一樣的東西還真的是有感光作用的……
只放一張圖片沒有誠意,我於是多找了幾種長得比較有噱頭的動物

上面兩個都是奇蝦,這個知名度很高的

胸脊鯊

翼肢鱟

5隻眼睛的歐巴賓海蠍

Odontogriphus

撫仙湖蟲

仙掌滇蟲

班府蟲

Herpetogaster

昆明蟲

Hurdia

這我也不知道叫什麼(評論說叫奧托亞翼蟲,謝謝指出

Orthrozanclus

不知道叫什麼

Plenocaris plena

Ctenorhabdotus


我來說一個,當年上學看到科普書上的就記住了。
中文學名:石爪獸
拉丁學名:Moropus
頭部像馬,脖子像長頸鹿,而身體則更像熊。腳上有爪,形狀像石塊,
明明是植食性吃草吃樹葉的,但是帶個強悍的虎爪,太詭異了。


補充幾個在門的分類上至今已經消失的物種吧~

非專業學生~歡迎交流討論

1,牙形刺 英文:Conodonts

細小,齒狀,磷酸鹽質地的構造。最小的要顯微鏡才能看見,最大的幾毫米左右,存在的時間跨度廣,從5.8億年前的寒武紀延續到2億年前的三疊紀。


化石是這樣子的

很久的一段時間,它的身份一直是古生物史上最大的謎團之一,困擾了生物學家半個多世界。有人認為是軟體動物,有人認為是某種動物的牙齒,也有人把它歸為藻類或植物類。

後來這種動物終於被發現了,在蘇格蘭的一個博物館裡無意中找到。

這張圖片發表在《自然》雜誌上

圖片中,虛線是牙形動物化石,只有它們的牙齒部分保存下來。解剖後其結構也非常有爭議性,既不好分到脊椎動物門,也不確定是無脊椎動物門,屬於可能跟現在存活在地球上的生物相去甚遠的動物。有的古生物學叫建議單獨將其分一個門——牙形門,但證據仍然不足。


2 怪誕蟲 Hallucigenia

發現這種蟲的是英國生物學家Morris。它有一個長長的身體,大約2.5厘米,有7對刺,這些刺跟已知的動物的腳沒有任何相似之處。它的頭很大很圓,背上有7排觸角,每根尖端都分叉,觸角後面有一小叢尖刺,像劍龍的尾巴。末端還有向上彎的肛管。就是這個樣子的。

其他的很多人也說了。

總結:生物分類學就是遵循分類學原理和方法,對生物的各種類群進行命名和等級劃分。對生物進行分類的意義是便於弄清不同類群之間的親緣關係和進化關係。瑞典生物學家林奈將生物命名後,而後的生物學家才用域、界(Kingdom)、門(Phylum)、綱(Class)、目(Order)、科(Family)、屬(Genus)、種(Species)加以分類。種是最基本的分類單位,科是最常用的分類單位。

比如五屆中就有 植物界和動物界。

生物學中把具有最基本最顯著的共同特徵的生物分為若干群,每一群叫一門,如原生動物們裸子植物門等。

科學家一直認為,生物是線性發展的過程,魚變成兩棲動物,再變成爬行動物。其實不是這樣。
古生物跟現代生物最典型的區別就是:古代生物門的種類多,現在動物雖然數量眾多,但是都屬於同一個門下,結構相近。

打個比方,在物種爆發的時候,生物就像實驗室產出的實驗品,往各個方向做了一個嘗試,有眼睛特別好的,有鼻子特別好的,有毒的,有長翅膀的,

還有腦子特別好的.....

有些生物沒有辦法適應環境,那麼這個方向的實驗品就失敗了。所以今天的生物物種很多,但是類別少了,都是通過層層篩選後的優質選手啊。

這個也是自然和社會中中普遍的規律,叫早期實驗化,後期標準化。

以前人設計飛機有這樣的:

也有這樣的:

還有這樣的:

現在顯然它們都長這樣:

參考文獻: (美)古爾德,劉琪譯. 火烈鳥的微笑[M]. 鳳凰出版傳媒集團. 2009


想起來新的會補充:

1、遊走鯨 ambulocetus natans

四千九百萬到五千萬年前,屬於鯨的祖先從陸生到水生的階段的過度產品。

2、雕齒獸 Glyptodon

雖然像是烏龜,但其實是哺乳動物,尾巴上的刺是攻擊武器。

3、鱟(hou四聲)Limulus

現在還活著,水生,異形一般的外骨骼。4億年了也沒怎麼變化,還是這個樣子。
評論里那麼多人說好吃是鬧那樣???我也要吃!!!!

4、鏟齒象Platybelodon

距今1000多萬年,下頜極度拉長,其前端並排長著一對扁平的下門齒,形狀恰似一個大鏟子,生活在河湖邊,用鏟齒切斷並鏟起淺水中的植物,再靠長鼻子幫助把食物推入嘴中。

5、海百合 Crinoidea

海百合是一種始見於石炭紀的棘皮動物,生活于海里,具多條腕足,身體呈花狀,表面有石灰質的殼,長得像植物,幾億年前,海洋里到處是它們的身影。

6、桫欏 Alsophila spinulosa

好吧,我確實想發點兒跟高票答案不一樣的東西。

我們古植物也是古生物的好嗎???

與恐龍同時期的植物,哺育了恐龍快樂成長好多年,存活至今有木有!!!
唯一的木本蕨類植物啊有木有!!!
葉序好漂亮啊,蕨類之王啊!!!!

7、桃花水母 Craspedacusta

在淡水中生活,對水質要求很高,生命周期也很短。英文名淡水水母(Freshwater jellyfish)。中國有分布,以前古人叫它桃花魚,還傳說是昭君的眼淚落入水中化成的。
直徑2cm左右吧。透明的身體,粉紅的生殖器。
桃花水母是一種原始低等的無脊椎動物,最早誕生於約5.5億年前,存活至今,和現在的水母是親戚。

8、提塔利克魚Tiktaalik roseae( 哇哦,下面有人說過了誒)

生活在3.75億年前,它是魚類演化成能更適應氧氣含量較低的淺海的一種物種,它們後來逐漸進化成兩生類。

9、鱷雀鱔 Atractosteus spatula
新聞上才看見的,四川魚塘里發現的。

在地球已生存1億多年,是世界上十大兇猛淡水魚之一。長滿利牙的大口以及它在吞餌前喜歡拖著游一段距離的習慣,使得它很難上鉤。鱷雀鱔的卵有劇毒,誤食可致死,若被惹受驚會攻擊人類。待續~~~~


Kryoryctes,一種繁衍於早白堊世阿爾比期的基礎單孔目動物,其所處的分支先於鴨嘴獸形類和針鼴形類的分化,所以屬於極其原始的單孔類動物。這種哺乳動物發現於澳大利亞的恐龍灣,和一隻貓差不多大,是早白堊世最大的哺乳動物之一。TA最引人注目的特徵就是全身上下密密麻麻的刺,和日後的針鼴以及胎盤類的刺蝟相似。

豬鱷,一種在晚白堊世的非洲北部摩洛哥以及尼日出沒的中型捕食者。他們身長普遍為三米,不過也有推測可達六米。有別於大部分鱷類以及鑲嵌踝關節主龍,豬鱷可以四肢直立然後像現生肉食類哺乳動物一樣快速奔跑。它們的獵物包括了小型恐龍,古鳥類和兩棲類,可見其是一種相當高效的中型捕食者,

孔子天宇龍,一種生活在早白堊世遼西的鳥臀目恐龍,他是目前發現具有最原始羽毛的恐龍,也是唯一一種有羽毛的鳥臀類恐龍。通常羽毛常見於鳥翼類(含現生鳥類和其最近的獸腳亞目分支),馳龍超科,傷齒龍超科,竊蛋龍類,慢龍以及暴龍超科,而天宇龍的出現打破了獸腳類對於羽毛版權的壟斷。


萬年潛水黨,沒想到首答會獻給這類問題。
大樹懶(也有叫大地懶的),身高6米左右,體重4噸。wiki詞條:Megatherium,引用這麼一句:「a genus of elephant-sized ground sloths 」,就是和大象一樣型號的地懶。
你以為我是這樣的?(想像一下小女孩懷裡這貨長到6米高是什麼感覺吧)

其實我是這樣的~~

圖片里的小貓是一頭劍齒虎,詳情請見劍齒虎 視頻,沒有耐心的請直接拖到22分鐘。


在我看來,除了所有原始的「開門」動物外,曾經寒武紀的時候有很多奇怪的海洋動物。最奇怪之首的莫過於寒武紀的古蟲類動物。這種沒有眼卻貌似能遊動的結構很是令人費解、僅靠濾食來獲取遊動的能量、除了尾巴有節肢動物的特徵外,其他部分和已知存在過的任何動物都對不上號,是如何契機能長成這樣簡直是上帝隨手開的玩笑。很難想像這種動物確實曾經生活在地球活著時候的樣子。以至於我很想回到寒武紀的海里看看這貨到底是咋活的,實在是沒有比它還怪的動物了。

——————————以下是我以前畫的這種東西,呵呵~

——————————以下是比較有技術含量的一個介紹寒武紀海洋中動物的網址(就是極慢)

The Burgess Shale


傳說中的燈塔水母???
據說可以在特別情況下把自己轉換成芽孢狀態
長生不老???
燈塔水母的直徑只有4至5毫米,屬於水螅蟲綱。燈塔水母在20℃的水溫中達到性成熟階段需要25至30天,性成熟後會重新回到水螅型(polyp)狀態,並且可以無限重複這一過程。

燈塔水母是捕食性生物,可以從水螅體無性繁殖,是唯一已知的能夠從性成熟階段恢復到幼蟲階段的生物。它是一種主要以更小微生物為主要食物的捕食性生物,採用無性繁殖方式,多生活在熱帶海域。如果把一個燈塔水母切開,它能在24小時內變成兩條水螅蟲,72小時後長出觸角。

來自百度


至今仍存活在世界上的最古老的昆蟲之一,曾與恐龍生活在同一時期,耐得住極其惡劣的生存環境,廣泛分布在世界各地,從古至今外貌無太大變化,繁殖能力與疾病傳播能力都十分強大。

生物學家曾說,即便發生核爆炸,影響區內它們也能倖存。美國政府每年用來消滅它們的預算達到15億美元,是用於艾滋病的兩倍。

這種傳奇生物名喚蟑螂。


牙形石的復原圖片


怪誕蟲
這個名字的詞源是「離奇的白日夢」。由於最初的化石保存不好,當英國古生物學家莫瑞斯1977年看到它身體上規則分布的兩排刺時,誤當成了用來走路的腿,而把本用來走路的腿誤作裝飾品。他認為這樣的奇幻生物「只有做夢才能夢到」,所以命名為怪誕蟲。但是對於科學家來說,搞清楚它到底長得什麼樣卻真的是一場噩夢。

本世紀初當它的化石在加拿大布爾吉斯頁岩礦坑被發現的時候,它看起來好像帶刺毛的蠕蟲。後來,一位科學家認為這種動物的身體是管狀的,以7對長腿站立,背上長有觸手,並將它命名為怪誕蟲。但科學家在中國發現了保存完好的怪誕蟲的近親。這些動物並沒有長腿。給它命名的那位科學家所認為的長腿實際上是它背上的刺,他認為的觸手卻是肉足。但這種動物到底哪端朝前哪端向後,卻仍然足一個難解之謎。


推薦閱讀:

鯨既然是哺乳動物用肺呼吸,放在岸上為什麼會死?
人類在進化,現在的人更聰明了嗎?
如果人類的祖先是猴子,為什麼猩猩這支沒進化成人?
空氣凈化器釋放的負氧離子是如何產生的?可以凈化空氣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犯罪後現場留下一坨屎會有危險嗎?

TAG:進化 | 世界 | 冷知識 | 生物學 | 古生物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