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秋冬是什麼?陰陽五行又是什麼?

在中醫領域下的問題,很多人都喜歡拿中醫的陰陽五行來黑,總說他很玄。
在這裡我覺得我可以提一個這樣的問題,如果你想知道陰陽五行是什麼,你可以先想想春夏秋冬是什麼。
它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分成的四個部分嗎?
它是紅綠黃白各種顏色嗎?
它是寒熱冷暖溫涼嗎?
。。。。。
歡迎討論


請自行看書,引戰失敗。


南方天氣教做人……冬天寒流不來的時候,都特么很熱好嗎?


華北地區是嚴格對應一年五季的。就是有個長夏。和夏天很好區別,即洗完襪子一夜幹不了了,就是長夏來了,之前和之後都是一夜就干。在日曆上一般是三伏天。有明顯悶熱的感覺,濕度大。

不過江南就不是了。一年四季沒幾天不濕的,只買兩雙襪子簡直就是作死。

泰國?請問什麼是春秋冬天?

陰陽五行是兩種分類法,前者是二分法,後者是五分法。

陰陽五行指代的事物很多,所以需要定語。就像姓王的很多,但確定是某個人還得需要名和身份證號。

《說文解字》云:山之南與水之北 。後來用於指代所有可以被二分法分類的事物。

今天,有一部分有習慣性用語,比如正電子,電子。有一些還是用陰陽這兩個字,比如指標的陰性和陽性。

五行原來的定義如下。

「木」具有生髮、條達的特性;

「火」具有炎熱、向上的特性;

「土」具有長養、化育的特性;

「金」具有清凈、收殺的特性;

「水」具有寒冷、向下的特性。


需要強調一下,中醫的陰陽五行和哲學的已經不一樣。中醫理論的建立是基於對臨床的觀察,而非對理論的牽強附會。比如病理狀態下有肝木克脾土,但是沒有脾土克腎水。(有生氣吃不下飯的,沒有吃多了尿不出尿的。)

前者展開至少有三種證型

肝鬱血虛脾弱證【 兩脅作痛,頭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月經不調,乳房脹痛,脈弦而虛者 】逍遙散主之

泄瀉肝旺脾虛證【 腸鳴腹痛,大便泄瀉,瀉必腹痛,瀉後痛緩,舌苔薄白,脈兩關不調,左弦而右緩者。 】痛瀉要方主之

肝火犯胃證【 脘脅疼痛,口苦嘈雜,嘔吐酸水 】左金丸主之

(以上也是目前中醫相對於西醫的優勢病種,對應慢性胃腸炎,神經官能症,腸易激綜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等)

當然 如果感興趣,網上有賣專業書籍的。我就不多寫了。


通常說的五行是金木水火土,其實這是錯誤的。
真正的五行是:水火土風雷

不服的玩一玩《仙劍奇俠傳》就懂了。


任何事物都有春夏秋冬,任何事物都有五行分類。
所謂春就是指事物的發展期,夏就是繁榮期,秋成熟期,冬就是潛伏期。
這個周期不僅表現為地球繞日產生的周期,可以指向任何的周期性事物例如經濟周期等等。
所以學習下中國古人的廣闊的類比思維是不錯的。


不知道誒。我讀書的時候就學習過了,赤道附近哈,常年都是高溫,叫熱帶雨林氣候,後面又學到南極北極常年零下三十度,這四季怎麼分呀?後面還學到極晝極夜,別說四季,連白天黑夜都沒了。
然後又聽說海南一年都可以穿短袖。沒有四季之分。
我建議是回去多讀讀書,特別是初中。
我國已經推行9年義務教育很多年了,別怕沒錢讀書。


網上搜索 ~郝萬山老師講五行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侯寶林先生曾經與郭全寶先生有過一次廣為人知的辯論,叫做《陰陽五行》,建議各位聽聽。


照我看,春夏秋冬陰陽五行只是一個代號而已,尤其是古代認識有限的前提下,對環境的一個歸納總結。例如:
古代認為天圓地方,太陽圍著地球轉,對春夏秋冬的劃分,曆法、二十四氣節等都是基於當時的條件下對世界認識的一個總結,算是一個符號,是有局限性的。所以春夏秋冬之類在中原地區相對客觀準確,但用在稱為南蠻的廣東乃至海南就跑偏了。
隨著科學的發展,發現地球是圓球的,地球繞著太陽轉,自轉和公轉成為天和年,地球傾斜狀,太陽直射點在回歸線以內來回,出現了南北半球四季的互換和局部地區的極夜等現象,氣溫跟海拔,洋流等相關,已經遠遠超出了最初的定義的那些範疇。終歸一點,古代的那套僅僅是經驗主義的歸納總結,現代的科學才是王道。類似於,古人都知道蘋果從樹上掉下來而不會飛上去,但這僅僅是現象和經驗,直到牛頓的萬有引力才算是科學。
類比中醫和中藥,也是古人在認識有限的情況下的一個歸納和總結,框套在某理論體系下,古代的中醫和古代的西醫均如此。頭痛了,張三吃了a樹根,好了,記起來;李四吃了某樹葉,也好了,記起來;王五剪了一些頭髮扔十字路口,回頭看五次,也好了,記起來,所以看古代醫書藥典裡面,相同的病有n個藥方,最直接的去看看葛洪的書裡面治痢疾的葯有多少就知道了。
思考題:如果顯微鏡穿越回2000年前(倍數要能看到細胞),對中醫中藥理論體系的影響?@龐博


推薦閱讀:

五行是怎麼總結出來的?
易經八卦如何配天干地支五行?

TAG:中醫 | 氣候 | 五行學說 | 中醫學 | 中醫基礎理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