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有什麼缺點?


民主並不等於具體的民主制度,所以自然也就很難和某種具體民主制度直接划上等號(例如美國式民主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民主)。而且眾所周知,就民主體制的設計而言,存在著各種相互矛盾和衝突的民主理念,所以我們也很難根據某種具體的民主理念來裁決民主的優點是什麼,或民主的缺點是什麼。
至少就民主制度設計而言,就存在著多種不同的民主理念,其中我們比較熟悉的有自由主義民主、列寧主義的民主、參與式的民主以及古典多元主義式民主、激進多元主義的民主等(因為數量太多,就不再這裡一一列舉了)。然而,這些民主觀念卻互有衝突,相互矛盾。而且他們對民主的看法也各有不同。

1,就相當一部分的自由主義者來看:
例如,哈耶克就認為:「民主從本質上而言是一種方法,一種確保國內和平和個人自由不被侵害的有效的方法」 所以,在他們看來,只要民主不對自由的事業產生威脅,民主就是有用的;反之,民主如果威脅到了個人的自由,那麼民主就應當被拋棄。

2,就列寧主義者來看:
而在列寧看來,民主只有服務於無產階級時,這種民主才是真實和有效的。所以列寧將民主分為無產階級民主和資產階級民主,並認為民主具有一種階級屬性,而且無產階級民主要優於資產階級民主。不過,在《國家與革命》中,列寧認為即使在社會主義時期,民主仍具有一種強制性,會形成多數人對少數人的強制,會幹涉到個體的自由。所以民主也仍不是最好的制度。(而這個觀點與托克維爾的「多數人暴政」這一觀點亦有相似之處。)所以在列寧設想的共產主義社會中,民主制度將會隨著社會生產力與人類理性的極大發展而逐漸消亡。

3,在一部分歐洲的新馬克思主義學者看來:

例如在法國民主理論專家 克勞德·勒福爾看來,民主就僅僅是一個不確定性的符號標識。而民主社會與傳統的王公貴族所統治的舊社會的區別在於:民主社會中國家的權力來源於「人民」,而傳統社會中國家的權力則來自於具體的個人(例如皇帝或諸侯等)。但因為「人民」這個詞實際上是非具體的抽象的,所以國家實際上只能通過一些被委任或自我委任的人打著「人民」的旗號來進行統治。因此,在勒福爾看來,在民主社會中,人民的統治不僅無法真正實現,而且「人民民主」的口號與旗幟非常容易為一些別有用心之人所利用。
特別是一些民粹主義的威權統治者,更非常善於運用「人民」來其威權統治提供辯護。其中,最為出名的要屬於納粹和希特勒。

4,在卡爾·施米特看來:

卡爾·施米特的民主觀念則是一種基於論證國家主權權力來源的法學上的觀點。在卡爾·施米特看來政治的邏輯則是一種「敵我劃分」的邏輯,因此國家是由人民共同意志的代表捍衛人民利益,鎮壓敵對力量的工具(這一觀點和列寧主義有相似之處)。 所以在一些施米特分子看來,民主並不是一系列價值中立的民主程序,而是包含著一種具體的民主的價值。所以在一些極端的施米特分子看來,真正的民主是一種實質民主,而非程序民主。而一旦程序民主妨礙實質民主的實現,那麼就可以繞開現有的民主程序。所以施米特對民主的批評主要是針對一些議會至上主義者。
其中,施米特對魏瑪共和國的議會民主制度的批評其中確有不少合理之處,例如他在《議會制民主的危機》就曾寫到過:

「今天並沒有太多人打算放棄舊的自由主義自由,特別是言論自由和出版自由。但是,在歐洲大陸並沒有很多人相信這些自由仍然存在並且能現實地危及真正的掌權者。只有極少數的人仍然相信通過報刊上的文章、在示威遊行上發表的演講以及一會辯論,就可以達到公正的法律和正確的政治學。但是,這正是對議會的一種信任。如果在議會事務的真實氛圍中,開放和討論已經成為空洞和瑣屑的形式主義,那麼議會就已失去了它先前——如它在19世紀中的發展那樣——的基礎和它的意義。」

在其中,施米特所擔心的是如果民主程序無法保護大眾的利益和需求(這種利益需求可能是民族主義的、或宗教的、或其他等等的),那麼大眾就會對現存民主制度失去信心,並進而動搖對共和國的信念。(換到中國語境的意思就是,如果人民代表大會不能選出符合集體意志的代表,或者說人民代表不能針對大眾的集體意志作出切實可行的回應,而只是幾方勢力之間打架。那麼人民可能就更傾向於不信任共和國。而這種擔心顯然不是不無道理的。雖然這個比喻在中國語境中也並不太恰當,但姑且用之)
所以在施米特分子看來,出於避免魏瑪共和國被推翻的槽糕結果,出於捍衛國家穩定的要求。國家就必須換一套更反映「民心」的民主制度。但如果要換另一套民主制度來替代現有的民主制度,那麼最有效的辦法顯然就只能是繞開現有的議會制民主程序。(而新的民主程序,其不僅僅是承擔著反映民心的作用,更多承擔著塑造人民的功能——即我們所說的規訓民眾的作用。)
所以在施米特分子看來,「民主制度改革」的過程將不可避免的導致兩種可能的結果:
1,其中一種是統治階級內部出來一個強人,鎮壓階級內部中的所有派系勢力,然後進行強力改革;
2,代表上層各系勢力的議會議員們繼續相互扯皮,不幹實事。直到有一天,人民們終於忍無可忍,被革命黨組織起來鬧革命。

但無論如何,在舊的民主制度被新的民主制度替代前的過渡時期中,這個國家都一定會經歷一個殘酷的專政鎮壓階段。而這個鎮壓者,要麼來自於舊統治階級內部脫穎而出的強人,要麼來自於橫掃一切的革命黨。而為了避免武力革命所造成的社會動蕩,國內一些施米特分子一般都比較推崇強人政治。而列寧主義則傾向於通過革命鬥爭來實現民主制度的更替,這也是列寧主義者與施米特分子的關鍵區別之所在。所以從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差別中,我們很容易看到二者階級立場上的截然對立的差別。

5,其他對民主的指責,則主要包括民主可能會造成「文化與道德的低俗化」、「政府的低效率」以及大眾選擇的「非理性」等等。另外有人則認為,民主可能會加速分裂,加劇國內衝突等等。


系統卡


民主會告訴你,你和這個社會上的其他群體的矛盾有多大。今天的體制下,農民被戶口歧視,他們埋怨的是政府,民主了,你要是不願意馬上廢止戶口,他們恨的就是你了。中國有十億農民,三億中產,幾千萬權貴,真的實行民主制度,這些分歧會讓你嘆為觀止。


民主只是最不壞的制度,不是最好的制度,所以有著很多的缺點,甚至有很多是因為還沒有暴露出來。

首先,單純的民主而沒有別的保障,民主是可能演變為暴政的。案例就是希特勒的上台。
民眾是很容易被誤導的,很盲目的,當經濟停滯的時候,當人民的福利無法保障的時候,有人說:「你們選我,我會幫助你們重新找到工作,給你們很高的福利。」那麼在選舉的時候,民眾會被短時間內激發出來,而跟著「領袖」走。
而如果這樣的「領袖」掌權之後,他在議會或者在立法機構佔有了絕對的優勢,那麼民主制度很有可能被破壞,比如增加連任年限等等。

其次,民主決策制度是非常緩慢的,這也是這幾年關於民主最大的批評之一,因為在目前的經濟發展之中,民主制度下的國家,對於社會經濟增長的幫助不及中國這樣的國家資本主義。
舉經濟的例子來說,民主國家,代議制的國家,他們遇到了經紀問題,需要減稅等等,需要議會提交議案、漫長的討論、投票、扯皮等等等等,這將會耗費很長的時間。但是經濟上對於民眾的印象卻比這個過程快的多,於是企業得不到幫助,開始裁員,民眾不滿增加,這可能會牽扯到前面說的那個問題。

第三,民主的決策代表的是每個人的意願嗎?顯然不是,比如總統選舉,或者一個法案的通過(比如支持同性戀),51%對49%,那麼這樣的一個決策,將近一半的反對者怎麼辦,最終體現的卻是多數派的意見,哪怕這多數派僅僅只比半數多了1%。

第四,接著上面那個說,單純靠民主,無法保障少數群體的利益。他們的意見、觀點在最後的決定中是無法體現的。當然,通過其他手段,比如如果反對比例超過30%,可以通過預先的法律設定而確定無法通過。但如果反對者少於10%呢?他們的觀點依然存在甚至依然有價值,但他們還是要為民主制度付出代價,那就是執行的政策是他們所不願意看到的。

當然,這就是民主的代價。你想選蔡英文,但是他們還是喜歡帥哥馬英九,那麼只能忍受4年的耍帥。就像特里當年怎麼都想不明白自己怎麼輸給了布希,也只能打個電話,說恭喜,然後退出了舞台。


完整版:我為什麼反民主?

如何思考這個世界?

我看到一個奇怪的現象。

這年頭,只要跟政府唱幾句反調的名人,居然就能被冠以「公知」;而韓寒居然能被公眾當做英雄當被捧上天,縱觀韓寒的博文,水平似乎也沒有高到哪裡去,這真是個奇怪的現象。

還有各種各急功近利的民主思想,比如:各地的暴力拆遷如何解決?民主!國有企業的壟斷怎麼解決?民主!官員的腐敗如何治理?民主!醫患衝突如何根治?民主!民主難道是狗皮膏藥,一貼就靈?

現在的國人缺乏自我思維判斷的能力,很容易被各種新聞和段子誘導主觀傾向。但是如果回歸本質,恐怕一下這三個問題沒有人多少人能回答:1、請解釋什麼是民主?2、民主的優缺點分別是什麼?3、民主如何防止房子被強拆的?請具體到具體的操作細節。

我可以斷言,如果現在給國人民主,肯定會發生如下幾件事情,1、通貨膨脹;2、軍政府馬上復辟,繼續獨裁;3、國家內亂,經濟活動嚴重受影響,甚至幾個大的民族地區分裂出去。(當然大家分開過日子也不一定是壞事,想開點)

民主其實是人類世界運行方式中其中一個環節而已,並不是全部,那麼世界如何運行?以及這個世界為什麼要這麼運行?請接著看。

人類社會的一切問題的來源,都源於不斷增長的人口與資源的有限性之間的矛盾。如果更加嚴謹地表述,可以說是人口增長的速度,永遠快於人類獲得資源能力的速度的矛盾。

在這個矛盾的基礎上,就產生了追求效率和追求公平兩者不可兼得的矛盾。

按照經濟學的解釋,追求效率可以理解為讓一塊蛋糕變大;追求公平,則是在切蛋糕的時候,讓每個社會成員分到的儘可能一樣多。但是,這是不能同時實現的,為什麼?我分別用微觀和宏觀的例子來說明:

微觀例子:一個地區,有一個企業家和企業家的兒子,還有一個農民伯伯和農民伯伯的兒子。某一天,這個地區決定再開一家企業,那麼是找企業家的兒子來管理呢?還是找農民伯伯的兒子來管理呢?從現實來說,自然是找企業家兒子來管理更加合適,因為企業家兒子生長的環境已經決定了,他在這一時刻管理企業的能力,優於農民伯伯兒子。

所以,最有效率的選擇,是應該讓企業家的兒子來管理這家新企業。

但是,這個最具有效率的選擇顯然缺乏公平,這意味著農民伯伯那家子,又失去了上升社會地位的機會,而且按照這種邏輯下去,子子孫孫將永無上升的機會。

宏觀上的解釋,我引用秦暉對左和右的解釋來說明:

…………………………………………………………………………

什麼是「左」?什麼是「右」?

法國大革命的口號叫「自由、平等、博愛」,但任何激動人心的口號都有一個缺點,就是經不起推敲。每個人的天資、生存環境都不同,如果讓每個人都「自由」發展,那麼他們的財富、地位就不可能平等。如果要讓每個人都「平等」,那麼必然會限制強者的自由以保障弱者。

左右派起源於法國制憲會議的兩個集團。其中左派比較支持平等,強調建設福利國家,更多的通過國家干預手段幫助弱者。右派比較強調自由,比較支持競爭,反對對強者過多限制,反對過高福利,反對國家干預,強調建立「小」政府。
但左派和右派的區別只基於對平等與自由的偏重上。左派更偏平等一點,右派更偏自由一點,而對基本限度的平等與自由權利,均持有同樣的共識。

什麼是「極左」?什麼是「極右」?

所謂極左,就是把左派的思路推向極端,突破「自由的底限」。為獲得無差別的平等,而取消絕大部分公民的絕大部分自由,這就必須建立一個無比強大的國家機器,將人民的一切活動處於國家的控制之下。

所謂極右,就是把右派的思路推向極端,突破「平等的底限」。把反對國家限制強者極化為強者控制國家,欺凌弱者,宣稱國家就是為強者存在(斯托雷平),取消對弱者的一切保護。

為什麼說極左是「偽公平」?

極左的目的是為獲得絕對的平等,但由於每個人能力、背景各不相同,要壓制每個人的自由去尋求平等,就必須實行極權。這樣儘管每個人在經濟上表面平等了,但實際上並不平等。位高權重者享受實物分配製,大大優於貨幣制,更不用說在權力、地位等方面的巨大落差了。無權無勢者不僅喪失了全部自由,即使在經濟上也只是共同貧窮而已。

為什麼說極右是「偽自由」?

極右不合理的關鍵在於忽視「起點平等」。在一個極左制度下的工廠里,雖然工廠的實際支配權在廠長這裡,但名義上還是屬於大家的。忽然有一天,分家了,廠長拿到了廠子,原先許諾給工人們的退休工資、醫療保障、免費住房和終身僱傭等全都作廢了,運氣好的工人拿到了數額不等的少量分家費。廠長宣布現在不搞大鍋飯了,大家今後要自由競爭!可這種極不公正的「分家」方案,難道真會帶來「自由」的競爭嗎?

極右制度,往往表現為權貴資本主義與寡頭專政。南美、東南亞模式可為前鑒。極右與右派的距離其實很遠,但離極左卻只有咫尺之遙。在右派制度中,法律公開保護私有財產,想要拿走別人的財產殊非易事,但在極左制度中,國民的財產名義上屬於全民,而支配權屬於權力中心,轉變成極右制度很簡單,只要把「全民所有」的遮羞布拿下來就是了,直接依靠權力化公為私就完成了。關於中國的左右問題正確地回答是:你們這裡所謂的左派和右派,在中國都不可能得勢。因為你們的右派要限制政府權力,你們的左派要追問政府責任,權貴們都不喜歡。但是,中國的權貴們也需要某種「左派」和「右派」,他們需要「左派」為其擴大權力,需要「右派」為其推卸責任,這兩者又都可以得勢。

所以在中國,得勢不得勢不在於「左」還是「右」,而在於你是否足夠乖巧:作為「左派」你只幫他擴權而不要問責,作為「右派」你只幫他卸責而不要限權,那你無論左右就都能得勢,而最乖巧的「既左又右」派,既幫他擴權又幫他卸責的人最可能得勢。否則你左也會倒霉,右也會倒霉,因此中國可以說是亦左亦右,也可以說是非左非右。

………………………………………………………………

以上的表述中,大家應該認識到一點,追求自由就是追求效率,因為公平必須由政府力量的介入才能實現,這是反自由的。

所以,大家該想到,其實共產主義的本質,其實是為了追求絕對公平。

雖然共產主義的理論本身脫離了實際,但是如果站在馬克思當年生活的環境,能想出這麼套理論是不容易的。一部歐洲史就是無數戰爭的歷史,而當時的歐洲又經歷了一次世界大戰,馬克思同學一直在思索著該如何組織人類社會,才能讓人類永遠幸福地生活下去。最後他搞出了這麼一套理論。可惜是錯的。

以我讀到的歷史資料來看,老毛文革的目的,除了私心之外,的確主要是為了去除已經超越人民的官僚的地位,讓社會再次人人平等,只是因為這個理論本身就不可實現,於是實際作用就成了災難。

話說回來,公平和自由(效率)不可兼得,那麼怎麼辦呢?最不壞的辦法是折中,為了使得折中以後沒有人能夠以一人或少數人的力量把社會拉回到絕對公平和絕對自由的狀況去,於是就得設計一套保證這種折中的制度,這套制度需要有三個環節來保證,分別是:民主!憲政!法治(注意不是法制)!

大家看清楚了,民主只是其中一個部分而已,不是全部!但是這只是最不壞的制度,因為這套制度還是有問題,後文接著說。

民主代表著國家由人民統治。

憲政是指以憲法體系約束國家權力、規定公民權利。這就是說,如果人民想超越憲法體系,來操控國家,那麼也是不行的!

法治是指在一般社會中,法律具有凌駕一切的地位。無論是政府還是人民都不得違背。

好了,下面來說說這套最不壞的體系還有什麼問題。

民主存在的問題:既然官員都是民選,那麼官員為了保證自己能被選上,肯定會儘可能地去討好選民,最終,選上的官員就只是成了人民的傳聲筒。官員很可能不想做對這個國家和人民具有真正積極意義的、長遠的計劃,而單純地為了討好選民,而保證自己能儘可能多次被選上。

這個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往往集中發作:某些錯誤的、短視的觀點,但是卻廣泛被人群接受的時候。比如說,福利、信仰自由。接下來談談這兩個問題。

福利的問題:人民自然是喜歡福利的,所以肯定會把給他們福利的官員選上去,於是,悲劇發生了,國家的福利支出越來越大,最終導致了入不敷出,於是歐債危機就這麼發生了。

同時,由於人民發現有了福利工作需要那麼努力也能做好日子,於是大家不愛工作了。但是,一個國家的創造的總價值,畢竟是人民工作+自然稟賦。所以,福利國家中,自然資源豐富的,破產速度慢點;自然資源不豐富的,破產會很快。希臘這樣懶惰又沒什麼資源的國家,毫無意外地危機了。

很多人還是不明白,國家支出的所有錢,那最終還是從人民手裡拿走的啊,政府本身只是消耗者,不創造任何價值啊!一方面要求減稅,一方面又要求增加福利,錢從哪裡來?難道國家能變出錢來??

醫保也有同樣的問題,這就是為什麼奧巴馬的醫保法案一直爭議很大。

還有各種最低工資制度和工會制度,看起來是為了保護窮人,但是實際作用往往使窮人失業更多。

信仰自由的問題:我找不到最初這個價值觀出現在哪裡,能找到的最早成文出現在美國的憲法中,這是因為最初來美洲大陸的,都是躲避歐洲大陸宗教迫害的清教徒,於是,大家把信仰自由當成了萬世不變的真理。這個信仰還順帶著使得各種價值觀平等產生了可能,但現實是,總有些價值觀是錯的,這點先不說。

信仰自由的最大危害來自於伊斯蘭教的威脅。縱觀各種宗教,伊斯蘭最極端,而且極度排外。先不說恐怖分子都是穆斯林,中東那些國家還常常在打仗;單單說現實中,穆斯林都極度排外,比如,如果你去了伊斯蘭化的地區,他們會以伊斯蘭的準則來要求你;但是如果穆斯林到了我們這裡,他們同樣會以伊斯蘭的要求來要求你,冠冕堂皇地說,這是要求尊重他們的宗教信仰。這就是為什麼一個地區如果被伊斯蘭化了後,去伊斯蘭化很難很難,歷史上似乎只有西班牙成功過,而當時的作法是:殺。

現在歐洲國家中穆斯林人口的比重正在逐年上升,我很擔心N年以後,我們去歐洲可能吃不了豬肉了,可能還會有宗教警察,要求路上的女性穿上布卡防止皮膚外露。

我更擔心的是,N年以後,綠教在民主的掩護下,佔領了全世界。奧巴馬在某次演說中還說過:儘管有恐怖主義的威脅,但是美國依然會允許穆斯林在美國建清真寺。

憲政存在的問題:本來說憲政既約束國家權力、又規定公民權利。雙方都不能左右憲法,但是,問題在於憲法一開始也是由人制定的,制定憲法那群人也可能會腦殘,比如49年的這部印度憲法(http://basiclaw.stu.edu.cn/yansheng/???????/1949????????.htm)。

憲法的頭條居然就把社會主義寫了進去。這可是民主國家的憲法,那麼請問印度到底是民主國家還是和我們一樣的社會主義國家?

有人會說,印度很民主,雖然生活水平不高,但是國民幸福感很強,比中國強多了。OK,如果誰這麼想,請點這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ree/1/2477662.shtml。

這個問題跟伊斯蘭教的女人的幸福感有點類似,有人說那些女人這麼被包裹著,其實幸福感也很強,因為她們有信仰。其實,如果她們有機會去體驗一下不一樣的生活和信仰,肯定不會還認為被包裹著有幸福感。而且,一直被囚禁在這種信仰和生活方式下,不得斯德哥爾摩綜合症那才是奇怪的。

印度憲法的這個例子,也希望大家明白,民主是個很寬泛的概念,具體實施的時候,可以有很多種形態,比如代議制議會,絕大多數民主國家都是這種;美國的總統制;還有半總統制,等等。如果要談民主,請問你需要那種民主?印度式的社會主義民主好嗎?

法治存在的問題:關於這個問題,請大家看這本書。(《十年輪迴》十年輪迴 (豆瓣))

翻到246頁和247頁。

……………………………………………………………………

「1991年,世界銀行召開關於銀行和企業改革論壇會時,我與中國國家計劃委員會高級官員楊先生的第一次談話就是一個例子。他問我外國如何開始改革進程。我回答說,通常他們先要通過一項改革進程的新法律。他說如果誰都沒有,甚至連改革家也沒有市場或法律方面經驗,我們怎麼能批准一項法律呢?他的話使我摸不著頭腦。換句話說。他們得先相信並且親身體會到新法律和新政策確實會帶來好處,而不是帶來混亂和無序。

這種對理論和未經探究的經驗的之一傾向是中國實用主義和現實主義的顯著特徵。」

「於是我認識到,西方的經濟發展方法想當然把西方整個體制結構看作為人類普遍適用的「自然」秩序。換句話說,民主、普通法上的財產權、孟德斯鳩倡導的行政、立法和司法三權互相制衡,以及個人自由等的全部基礎都是人類社會的烏托邦理想。那只是假設和希望,不是現實。事實上,大多數新興市場同這種理想之間差距很大。如果所有這些體制結構、信念和程序(包括市場)都不存在,會發生什麼情況?能否僅僅通過私有化和政治改革一夜之間就把這些體制結構、信念和程序都建立起來呢?」

……………………………………………………………………

這位作者已經從哲學層面來思考近代人類的這套制度了,而哲學不是科學,沒有嚴格的因果論證,哲學的基礎全都建立在假設上。廣義地說,一切主義都是假設,沒有嚴格的科學論證。所以西方國家總是無條件宣揚民主人權這些概念的行為,同樣站不住腳。這些概念只是現在看起來最不壞的而已,但它還是壞的,而且並不是廣泛適用。

不得不說,雖然中國的體制還有著各種問題,但是高層的那些技術官僚,對體制修修補補的能力還是很強的。

好了,我已經把人類近代這套看似美妙的制度全都否定了,那麼出路在哪裡?知道這麼做不對,但是更重要的是知道該怎麼做,才是有意義的。不要跟著媒體和網路上沒思想的段子亂嚷嚷,要有自己的判斷力,要學會自己去思考,而不是跟風,讓別人帶著你的思維。

嚴格來說,近代的這套制度,包括第一個實現了孟德斯鳩三權分立的國家美國,出現在人類歷史上也就最近200來年,其實也只能算是在試驗。雖然試驗的結果還未知,但是歐債危機已經證明,單純的民主是失敗的。現在整天嚷著民主的那些公知們,在我看來跟柏楊一個檔次,就是有一種剛剛接觸民主的新鮮感,發現這種制度比原來的制度好,於是拚命宣揚,而不去全方面地、理性地去思考思考。

現狀的確不好,但是我也不知道怎麼樣對中國才是好的,單純的民主救不了中國。我設想的最佳狀態應該是一個小政府,由精英治理。小政府的好處是,如果這個精英做壞事,那麼很容易被推翻。比如中國古代縣衙常常被人民佔領。這個模型來源於新加坡的模式:有限的民主,嚴格的法律。

但是這種模式目前最大的威脅來自於伊斯蘭教,因為如果綠教國家集中一國之力往外擴張,那麼這種小政府下弱小的資源調集能力肯定擋不住。

最根本的是,在這個有著千年大一統思想的國家,這種方式無法實現。


這本是個很大的問題,估計寫幾本書都講不完,這裡只是簡單簡略地作個說明。

幾個熱點現象的說明:

一、墨鏡俠出逃事件

墨鏡俠事件西方主要指責的是中國的計劃生育制度。這個制度在具體的實行過程中,的確有很多弊端,我認識一個墨鏡俠的老鄉,他告訴我,在當地,地方政績的很大體現計劃生育實施的力度,而不是像我們這裡的經濟發展程度。於是當地官員為了政績就嚴格控制超生,也就有了引產,或者把新生兒溺死這樣的事情,這的確很殘忍,需要制止。

但是,話說回來,中國實行計劃生育是絕對必須的,你想想節假日去旅遊時候的人山人海就應該清晰得認識到這點,儘管西方一直認為計劃生育是限制人權,但是,在現實面前,人權也得低頭,不屈服不行,如果誰覺得不應該計劃生育,請自行前往印度旅行一圈。

每次我看到非洲瘦骨如柴的饑民抱著自己瘦骨如柴的孩子,就覺得這些父母真殘忍,這不是生了孩子讓孩子來世上吃苦的嗎?自己製造的苦難讓別人來同情?

也許這個政策正確的做法是,計劃生育的實施應該有個度,比如已經生出來了,或者已經懷上了,那就算了,但是事前得告訴他們,超生會有很嚴厲的經濟處罰。雖然這個政策對窮人不太公平,但是絕對有效率。世界上沒有絕對公平的事情,前面提到過,絕對公平只會導致更嚴重的極左的災難,大可不必同情心泛濫,因為對社會整體來說,計劃生育畢竟促進了整體了福利。

二、暴力拆遷

大家請注意,暴力拆遷的根本在於產權的不明確,而不是民主不民主的。根據我國的法律,現有的土地都是國家或者集體的,而個人只是租賃與使用這些土地,在面對所謂的集體利益時,國家有權收回產權。所以,實際產權和名譽產權是不相符,才是導致強拆的關鍵。

事實上,美國也經歷過暴力拆遷的階段,美帝當年直到林肯頒布了《宅地法》,暴力拆遷才停止。欲知當年美帝的暴力強拆往事,請看這本書的第五章。《資本的秘密》資本的秘密 (豆瓣)

最後,再向大家普及下最需要的「科學的方法」。

薦書——《對「偽心理學」說不》對偽心理學說不 (豆瓣)。此書就是名字翻譯過來取得不好,內容並非單純在講心理學,而是在宣講嚴格的科學的方法,及如何用科學的方法來認識和識別這個世界的虛假理論。

相似的內容出現在張五常的《經濟解釋》第一卷第一章經濟解釋卷一: 科學說需求 (神州增訂版) (豆瓣),沒時間看書的可以看這裡,只有大概30頁。

看了這些講科學的方法的書後,大家再思考一下愛因斯坦的這句話,這句話是要大家知道,思考問題的時候,多想想邏輯有沒有錯誤,話語的前後有沒有因果關係,不要憑著主觀感受做判斷的重要性,因為這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根本。

愛因斯坦在評論中國古代的發明時,曾這樣說:「西方科學的發展是以兩個偉大的成就為基礎的,那就是古希臘哲學家所發明的形式邏輯體系,以及(在文藝復興時期)發現通過系統的實驗可能找出因果關係。在我看來,中國的賢哲沒有走上這兩步,那是用不著驚奇的。要是這些發現果然都作出了,那倒是令人驚奇的事。」

同時我強烈建議大家研讀下《經濟學原理》,曼昆的那本很通俗易讀,讀完經濟學原理,你會發現,世上根本沒有民主主義和專制主義這種主義,有的只是傾向而已,而且,一切社會制度的探討,都包括在了經濟學。

經濟學原理 (豆瓣)

經濟學原理 (豆瓣)

最後,附上一篇介紹美國政體的文章,體會一下美國的國父們既要防止政府權力過大,又要防止國家過度民主化的良苦用心。

《聚焦美國大選》

聚焦美國大選 --- 純知識貼 源自ECO


民主體制下的政府債務問題。

推理如下:要福利,不要加稅,怎麼辦?只要髮型政府債。這些債誰來還?以後的人嗎?誰?現在的小孩子,他們還小,不知道我們在欺負他們。


暴民破壞市政設施的邏輯。

既然市政設施話的都是納稅人的錢,所以那些暴民如果以衝動破壞了這些公共財產,就請給我把他們制服,別讓他們上街。

這就是說,有些遊行還真是非法的,遊行可不能自由。邏輯真是矛盾。


看看羅馬從共和制向帝制過渡的過程,不難看出,民主的支柱是大量有產的公民,平時能養活自己並上交稅賦,戰時能買得起軍備迅速組織成軍團;當羅馬的大多數居民都淪落為依附大地主和大莊園的農民,甚至是貧民時,便唯有帝制才能掌握羅馬的巨大疆域。所以當民主制出現極大的缺陷時,多半是社會經濟結構已經不符合民主制正常運轉的標準了。


世間萬物總有消亡的一天,民主制絕非普世真理,只是隨著三次工業革命帶來的中產階級崛起,使得每個公民承擔相同的義務、享有平等的權利成為可能,在這樣的公民社會裡,民主制才能玩得轉。


現代民主制是與工業化息息相關的,然而工業化不是一個無止境的過程。你們聽說過M型社會嗎?


民主是一種制度,看待一個制度一定不能靜態的去看,評論他的好壞要更多的側重他所引導出的一種未來。
截至現在一共58人回答這題,還未出現社會學的一些專業人士,我拋磚引玉。
關於民主的討論已經有很多了,為了使得討論更加有針對性,必須把討論始終集中在民主二字。
目前的答案較為集中,兩大弊端:
1.容易造成多數人的暴政
2.效率低下
關於1的討論:
之所以造成多數人的暴政,並不是民主的錯,而是擁有決策權的人缺乏「公民意識」和「人道情懷」,民主恰恰可以使這樣的缺陷暴露出來。
屁股決定腦袋
以在某地區建核電站為例:
政治家追尋經濟建設,國家強大而穩定;
當地居民看重自己的生活環境;
人道主義者看到環境,看到人的尊嚴;
媒體唯恐天下不亂,希望事越大越好。
這時候的民主,這幾方都可以發出聲音,最終獲勝一方必然侵犯了失敗一方的利益,這時候,多數人的暴政就是必然的,這不是民主的錯,是社會發展,國家建設必然經歷的階段。
那麼為了避免多數人的暴政,就需要一次次的談判,一次次的妥協,直到最大化的兼顧多方利益,這時候就引發了第二個弊端----效率低下。
這也不是民主的錯,是民主為了調和矛盾做出的讓步。

為什麼民主是一筐爛蘋果裡面最好的那個?
因為他的基本預設--人是有決定自己的走向的權力和能力的
權力很好理解,什麼是能力?
舉個例子,如果現在小學實行民主制度,那麼小學生的終極理想必然實現:沒有作業,學校毀滅。
我們現在很多決策者的水平和小學生水平差不多。
再舉個例子:知乎如果現在每個人都能發言並且不會被管制,知乎遲早變黃色網站,約炮軟體。
就當下社會而言,很多人是沒有民主的能力的。
所以,我們這時候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民主這一制度,如果他要使得這一制度更加合理,必須使得每一個決策者擁有民主的能力,這就是民主最好的地方,他尊重每一個人,他的發展需要每一個人的成長!
在專制制度下,他否定每個人都有決定的能力,所以他會實行愚民,他會出現八股制度。

在民主的發展過程中,出現過「少數人的民主」(例如:女性沒有選舉權)「加權民主」(《論美國民主》)......
「少數人的民主」有個比較有趣的社會學寓言故事:
在一個島上,實行民主制度,一個社會學家就去考察了。
他們的一次開會是這樣的:
主持人發表一項決策,反對的吹喇叭。社會學家發現只有偶爾幾聲喇叭響起,大多數情況是沒有聲音的。
他就去觀察那些吹喇叭的人,大多是很富有的樣子,再看他們手上的喇叭,都是金色的。
原來這個喇叭非常昂貴,純金打造,大多數人根本買不起。
「加權民主」算是一種權力階層影響權力產生的制度,他看到了一個社會精英比一個貧農更具有遠見,為了效率直接略過精英通過民主獲得更多支持的過程,提高的效率,但是給特權階級的產生提供了可能。

當下民主最好之處在於他很有遠見的提出了每個人有決定的權力,但過於遠的提出了每個人有決定的能力。


無法解決獨裁國家所特有的問題


民主就是:兩隻狼和一隻羊,投票決定今晚吃什麼。而自由就是:一隻武裝起來的羊,反對這次投票。

為什麼反對民主?

所謂民主,就是一部分人通過選舉,為一小撮自稱是政府的人獲得「統治合法性」,去剝削、壓迫另一部分人的制度。所以民主制和君主制一樣,都是一部分人剝削、壓迫另一部分人的制度。在這一點上,民主制和民主鼓吹者鄙視的君主制沒有區別。

  民主的鼓吹者通常會把民主制描述成「人民自己統治自己」。這是利用集體主義概念混淆真相的謊言。民主從來都不是人民自己統治自己,因為統治總要由某些具體的人來進行。一旦一個人群中分出了統治者與被統治者,就不再是「自己統治自己」,而是一部分人統治另一部分人。

  有人說:「民主就是人民同意由一個政府來統治自己」。這也是一個謊言。人民從來都不是一個人,所以不可能有單一的意志。所謂「人民」,是由很多人組成的一個集合概念。在這其中有名叫張三李四的每一個具體的人。要每一個具體的人都同意由這個政府來統治自己,考慮到國家都擁有眾多的人口,這在實踐中是無法辦到的。

  如果「民主就是人民同意由一個政府來統治自己」,那麼也就意味著,民主政府做的任何事情,都是正確的。民主政府殺死一部分本國人,看來也沒什麼不對嘛,民主政府做的任何事情都是人民同意的嘛。

  有人說:「所有的人都參與了投票,所以即使是一部分人選的人沒有當選,他們也預先同意了這個遊戲規則,所以也可以看成是他們自願接受投票結果」。這中間包含著多重謊言。

  首先,在民主國家,無法實現每一個人都參與投票。第二,存在著大量的棄權、投了反對票,或者投票的競選者沒有當選的選民。這些人不應被選舉結果所約束。第三,即使所有的人都參與了投票,也不能認為他們是自願參加的。因為選舉結果會不加區別地應用於每一個人,你不去投票,就會被別人的投票結果約束。所以很多投票的人是被迫,而不是自願參加投票。

  所謂「被選舉結果所約束」,我指的是不承認此次選舉上台的政府是自己的統治者,不承認此次選舉上台的議員通過的法律對自己有約束力,拒絕繳納此次選舉獲勝的政府徵收的稅款,拒絕為此次選舉獲勝的政府服兵役,等等。

  這也就意味著,政府運轉的資金將全部由那些投給獲勝競選者的選民承擔。這對民主政府是一個致命打擊。因為如果你賭錯了就不用交稅,賭對了就需要交稅,還有幾個人願意參加這場賭博呢?如果民主實行自願原則,可以預見的是,民主政府將不大可能獲得多數選票,因為大多數人都不想納稅。

  自願原則對民主政府是一個強烈的打擊。民主政府不可能採取自願原則,而必須採取暴力強迫的方法,用警察、監獄和槍逼迫人們接受他們的統治,用警察、監獄和槍逼迫人們納稅,用警察、監獄和槍逼迫人們和他們一起玩。你沒有不玩的權利。你不玩也會被別人玩,還是乖乖一起玩吧!可見民主是一個所有人剝削、壓迫所有人的共產主義制度。

  歸根結底,如果每一個人在完全自願的情況下,也就是棄權、投了反對票,或者投票的參選者沒有當選的情況下也不受選舉結果約束,仍然去投票,而且所有的人的選票都投給同一個候選人或者都投給同意或不同意的時候,在此時此刻,自由主義者是不會反對這種民主的。

  也就是說,當我們反對民主的時候,我們反對的是什麼?我們反對的是一部分人強制另一部分人,將選舉結果強加在他們身上。這是從自由主義者秉持的財產權原則,也就是不首先使用暴力原則出發(Non-AggressionPrinciple)的。我們反對民主,反對的是民主選舉中必然發生的強迫。

  所以那些自稱自由主義者(Libertarian)的民主鼓吹者是非常可疑的。他們到底懂不懂什麼是財產權,什麼是不首先使用暴力原則,什麼是強迫呢?為什麼他們會宣揚民主這樣一種變種的共產主義制度會保護財產權,促進繁榮和公正呢?

  做到邏輯一致,確實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

選民能夠理性決策嗎?

民主派會反駁說投票人不會這麼傻。但現實民主國家的投票人也得是普通自利人。他們並不是全知全能的聖人。普通人在決定自己的事情時會小心考慮自己的成本利益,但要求他們投票決定所有人都事情時,他們就不可能小心考慮投票結果帶來的社會總成本利益。事實上他們根本沒有足夠的信息和能力去計算選舉結果帶來的社會成本利益。更可怕的是我們有足夠的證據相信投票人並不是客觀的投票,而是根據他們的偏見(bias)來投票(可以參考 Bryan Caplan的《The Myth of Rational Voter》)。

民主更可怕的地方是一個滾雪球式的死循環。A政客為了得到多數投票人的支持而提出給一億的福利。B政客為了勝利只能提出比A政客更高的福利。如果這次B在這次投票中勝利了,下一次投票時A必提出更高的福利。這是一個囚徒困境的結果。當然總有一天,這種死循環必然帶來死亡的災難。但這並不是今天政客的問題,而是將來政客的問題。


權力競爭與市場競爭到底差別在哪兒?

  在兩黨制,多黨制下,想有選票必須討好選民,否則就會被淘汰。沒錯。但是這恰好證明了多黨制民主的邪惡,而不是優越。為什麼呢?有人會問。討好選民不是很好嗎?那我們就要認真考察一下打車軟體討好消費者和政客討好選民有什麼區別。

  這個區別很簡單。打車軟體用的錢是他們自己的,政客討好選民用的錢是搶來的。這就是最根本的區別。一個慈善家用自己的錢做慈善,當然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如果一個賊用搶來的錢賄賂普通人,讓普通人贊同他做山大王,並且承諾未來去搶更多的錢給他們,這就是世界上最邪惡的制度之一——民主。

  讚美這種邪惡制度的人總是有意無意地混淆政治和自由市場的關係。他們說既然自由市場是自願的選擇,那麼選票也是自願選擇。用自由市場來比喻政治,和用自願性交來比喻強姦一樣。

  什麼是自由市場?自由市場是基於私有財產和自願交易基礎之上的制度。什麼是政治?政治是基於侵犯私有財產和強迫之上的制度。自由市場帶給人們自由、和平和幸福,政治帶給人們奴役、戰爭和毀滅。

  打車軟體討好消費者,那麼消費者就能選擇最能滿足他們的那個打車軟體,給他們帶來更大的滿足。政客討好選民,選民就會選擇最能滿足他們的那個政客,給世界帶來更多的奴役、殺戮和搶劫。這其中的區別就像黑和白一樣分明。

  有人說既然現在是一黨制,那麼兩黨制肯定會好於一黨制。我認為他說反了。我認為無政府好於君主世襲制,君主世襲制好於一黨制,一黨制好於兩黨制。

  這其中的道理很簡單。既然政治帶給人們的是奴役、戰爭和毀滅,那麼最好就不要政治,一切讓市場來處理。如果一定要有政治,那麼最好讓這個君主為政府的所作所為負起個人的責任。這就意味著如果他的政府把國家搞亂的話,他的兒孫將會面臨非常大的災難。想到這一點,他執政的時候會十分小心。而民主政客幾年做完就走人,他只要撈到個人的好處就行,才不管國家亂不亂呢。這就是君主世襲制相對於民主選舉的好處之一。

  君主世襲制相對於民主選舉的另一個好處,那就是在君主世襲制下,人們普遍會認為政府就是君主他們家的私產,是一幫強盜和騙子。這種想法是非常正確的,而且這種種思想會對政府的擴張保持高度的警惕。但是在民主制度下,人們普遍認為「這大清的天下是我們大家的」,那麼他們就不會再認為政府是一幫強盜和騙子了,對政府的擴張也放鬆了警惕。這就是為什麼民主政府能夠有效地擴張自己的權力,導致更大更邪惡的政府,為世界帶來更大災難的原因。

實行民主制的後果是什麼?

  因為民主威脅、迫使、鼓勵所有人搶劫所有人,所以實行民主的後果,就是越來越靠近共產主義。這一點可以從歐美國家幾百年來的稅收占國民收入的比例變化看出來。隨著民主的推行,政府的稅率高到了讓以前的君主做夢都能笑醒的程度,但是歐美國家的政客還嫌稅不夠多,在福利與戰爭這兩項燒錢的事情上面大把大把地花錢。他們不僅花光了今天的稅收,還不惜印鈔借債,「刺激經濟」、濫發福利,出兵海外,監控本國國民。在中國大步離開共產主義的同時,歐美國家已經離共產主義越來越近了。

  為什麼說稅率能夠體現出一個民主國家共產的程度呢?因為所謂共產,就是財產100%被充公。與之相對的就是無政府資本主義社會,100%的財產都是私有。那麼稅率提高,就可以看成是向共產的方向邁進了一部。歐美國家的人為啥這麼倒霉?很簡單,因為他們有民主——一種所有人搶劫所有人的制度。


民主制下政治家的困境——從國民黨選舉慘敗談起

這次台灣九合一地方選舉,國民黨慘敗,社交媒體上有許多分析,看起來都很有道理。不過有一點提到的人較少,那就是在今天民主化地區普遍存在的政府輪換規律。

身處進步主義時代的民眾對政府的要求常常超越現實,並且民眾的許多美好期望之間往往存在衝突,因此現代政府永遠都滿足不了選民的需求。為了在選舉中能獲得更多的支持,參選政治家往往為了迎合選民而許下許多無法實現的承諾。新政府上台後,民眾的期望就開始一點點落空,民眾的失望情緒慢慢增高,政府支持率就相應的下滑。且政府在台上,不僅要拒絕推行民眾所期望的不切實際的政策,並且還要做深層次的改革,制定經濟社會長遠發展的規劃,這些政策長遠來看有利於國家,但短期卻會導致一些人利益受損。由此,政府支持率再度下降。當然這是指理性的政治家政府,如果是民粹的政治家,就會採取迎合選民的政策,但這樣一來經濟惡果就會很快顯現出來,政府免不了又會被選民拋棄。這就是為什麼有人說蔡英文會是第二個馬英九的原因。除非蔡英文運氣奇佳,在執政期間什麼都沒幹就取得了巨大的經濟發展。

這種選民期望與現實之間的差距,造成了現代民主社會中政治家的困境。東歐巨變時期,民間反對派在政府的開放選舉中贏得大選,按說這恰是實施自由經濟改革的最佳時期,可各國在國企改革上卻遲遲推動不了,選民反對太厲害。下一輪選舉中,反對派政府下台,依靠反改革口號上台的前共產黨人卻實施了更為激進的改革措施。經濟改革成功,政府卻因得罪選民下台。

在這裡,政治治理與選舉動員存在著本質的矛盾。政治治理本質上是高度精英化的,僅為少數人所掌握和理解,是非常小眾和嚴肅的學問。在美國,行政學已經發展到類似自然科學一般的地步,需要運用大量的數學分析,這就是為什麼世界上會有那麼多智庫為政府施政提供研究參考。這些知識對普通選民(這裡的普通選民不僅指一般市民,也包括大多數高級知識分子)來說,差不多是完全絕緣的。而選舉動員,需要的是通俗易懂的標語口號,民眾對複雜的社會經濟問題,希望能有一個簡單明了且能快速奏效的解決方案。這是當年共產黨和納粹能夠勝利的原因。可許多社會經濟政治問題本身就是非常複雜繁難得,不是非黑即白的,有時候甚至是無解的(比如經濟周期,比如近代中國知識青年期望的反帝後趕英超美),它無法做簡單化的理解。複雜社會經濟問題的標語化、口號化,必然導致智識上的庸俗化、粗鄙化。比如奧巴馬上台的時候,大家期望他能夠改革,於是他就大喊「Yes,we can」,可奧巴馬究竟要如何改革呢,卻無人知曉,也不願意去知曉。對於複雜的社會經濟問題,有時民眾還常常斥諸感情、直覺而不是理性,民粹主義是其典型代表。李明博執政時期,開放美國牛肉進口,這對絕大多數國民都有好處,可少數農民的抗議遊行最終演變為參與人數超百萬的超大規模示威遊行(超過了歷次民主示威的規模),李明博因此支持率大跌。

參選的政治家,他可能是非常精英化的,有非常精英的團隊,對大眾關切的社會經濟問題有深切的研究,但在選舉過程中,他卻不能僅憑宣揚自己的理念來贏得支持。相反,他必須要迎合大眾的思想。大眾對這些關心的社會經濟問題持有什麼樣的流行觀念,他就得跟隨大眾來制定自己的選戰口號,許下許多自己完全不能同意的施政承諾。如果不這樣做,他就無法動員最廣大的選民成為自己的支持者,也就無法贏得選,最終失去實施自己政治理想的機會。可如果他選著諂媚選民,以虛假承諾贏得選舉上了台。身為政府首腦,他不能意氣用事,行事要為國家負責,出於自己的智識和道德擔當,他拒絕履行自己競選時的承諾。從政治決策上來說,他的行為是完全正確的,但他卻因此背上欺騙選民的惡名。由此,他的支持率就會從當選初期的高位一步步的下降,最終淪為奧巴馬、馬英九。

媚眾上台(最終被拋棄),還是堅持真理不從眾?這是民主社會中政治家所面臨的兩難困境。

另外,更加詳細關注民主的缺陷可以詳細閱讀趙鼎新的《民主的限制》,這本書是他發表在報刊雜誌上的文章與訪談的合集,很好讀。以下內容摘自他的文章:

現代民主也有局限性

  以競爭性選舉為核心的現代民主有許多局限,主要的局限性可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選舉的可操縱性和選舉結果的非理性、民主對於原有社會結構的強化、民主社會的向眾性、忠於反對與穩定民主的困難性。

  選舉的可操縱性和選舉結果的非理性

  民主政治的理想主義倡導者強調民主選舉的結果代表了「人民的意志」。但這一理念在現實的民主實踐中卻難以實現。美國著名學者阿羅曾經給出過以下一個極其簡單的例子:有三個選民(I, II, III) 和三個候選人(A、B、C),選民I對於三個候選人的偏向是A&>B&>C,選民II對於三個候選人的偏向是C&>A&>B, 選民III對於三個候選人的偏向是B&>C&>A。這就出現了以下循環:在候選人A和B之間大多數選民更喜歡A(選民I和II),在候選人B和C之間大多數選民更喜歡B(選民I和III),在候選人C和A之間大多數選民更喜歡C(選民II和III)。這樣,不同的選舉規則就會造成不同的候選人勝出。類似更為複雜的例子在民主選舉中比比皆是。比如在台灣2000年的總統選舉中,陳水扁,宋楚瑜和連戰各得百分之三十幾的票,陳水扁略為勝出,但是在台灣的選舉規則下陳水扁合法地當選為總統。在俄國上世紀九十年代的一次總統選舉中,俄共候選人在第一輪選舉中取得了最多選票。按照俄國的總統選舉規則,俄共候選人因為沒有在第一輪選舉中得到50%以上的選票而必須與排名第二的候選人進行複選,而複選的結果是排名第二的候選人勝出。這兩個例子並不是兩次一般意義上的選舉:陳水扁的勝出大大加強了台獨勢力並徹底地改變了台灣政治,而俄共的失利則幾乎摧毀了其東山再起的可能。民主選舉的可操縱性和非理性還來自於其它多個方面。百姓與政治精英之間在信息資源處理和理解信息能力上的嚴重不對稱給了民主下的政治家多種賺取選票的策略和方法。電視辯論的出現使得電視機前的形象比起一個可行的施政綱領還要重要,以至於越來越多的電影和體育明星成了美國的政治明星。目前西方的相當一部分學者認為,即使是在一個成熟的民主國家中,政治家手中掌握的大量資源也足以生產出各種有利於他們的「人民的意志」。

  民主對於原有社會結構的強化

  在不考慮其它因素下,民主選舉有著固定甚至是加強現有社會結構的傾向。民主體制的這一保守特性為發展中國家的民主轉型帶來了困境。比如,在許多發展中國家,百姓往往受制於地方強人,一個強人手中可能控制著很大的一個票倉。候選人為了取得和穩固政權就不得不採取有利於這些強人的政策,其結果是鞏固了強人政治。美國宗教勢力在近年來一直比較強盛,為了取得政權,美國的所有總統候選人(包括民主黨候選人)在選舉中不得不在各種場合顯示對宗教信仰的堅定,並用宗教話語來論證施政綱領的正確性。美國總統選舉的這一特性顯然強化了宗教勢力在美國的地位。

  如果把民主選舉的這一特性稍加推廣,就會發覺民主選舉還有擴大社會矛盾、甚至撕裂社會的作用。台灣的外省人和本地人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時曾經矛盾較大,八十年代時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消除。但在台灣民主化後,台灣的政治形勢使得外省人和本地人之間的裂痕(特別是在大選的時候)重新加大。幸虧台灣的外省人和本地人在文化,語言和宗教之間的差異其實很小,因此大選過後大多數人們生活照舊。否則前南斯拉夫各國在走向民主時所出現的一部分人對另一部分人的清洗難保不會在台灣發生。同樣,目前中國的鄉村民主選舉中所存在的惡霸頭子和農村強人操縱選舉,村莊中各大姓之間的矛盾隨著民主選舉重新出現和增大等等,佔有很大比重。已被中國共產黨革命大大削弱了的傳統農村社會結構和問題重新浮出水面。這就是為什麼一個國家的傳統社會結構越是強大,這一國家的民主改革就越應該自上而下地進行。但是,自上而下的民主改革給當政者和整個社會的穩定均帶來了很大的不確定性和風險。這的確是許多傳統國家民主轉型的一個困境。

  民主社會的向眾性

  民主體制的保守特性使得民主制度有著很大的向眾性,即一個國家中政治精英的水平和行事方式直接反映了該國百姓的水平和特徵。特別是電視競選時代,各候選人的施政綱領和選民的政治傾向不再是選民投票的唯一依據。

候選人的長相、風度、甚至是候選人與選民的相似度都成了獲取選民支持的重要因素。布希能在美國的2000和2004年總統選舉中兩度取勝背後有很多原因,其中之一就是民主黨的候選人表達觀點和辯論的能力都比較強,在總統候選人辯論中因為思路太明快常常迫使布希處於守勢。但是布希戇厚可愛,其形象對於大多數美國人來說就像是一個值得信賴的鄰居。這樣,不善言語的表現反而成了他競選成功的一個因素。美國學者卡普嵐 (Caplan) 在《理性選民的迷思》一書中分析了西方民主社會中選民的偏見,以及他們如何不斷地選擇了與他們有同樣偏見的,或者是裝作有同樣偏見的政治家,從而導致錯誤的政策和低質量的政治家一次又一次地被推上了政治舞台。

  民主的向眾性會導致社會精英的邊緣化。在任何社會中處于思想前沿的精英總是佔少數。在威權社會中,雖然思想精英的行為會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卻也給了這些思想精英以很大的舞台和影響力。但是在平民化的民主社會中,思想精英的少數性(加上民主社會中思想的多樣性)勢必導致各類思想,以至於整個思想精英群體在民主社會中影響力的邊緣化。這就是為什麼東歐的自由知識分子在民主化後,剛剛有機會在社會中自由地講話,社會就已經不再理會他們了。在東歐媒體中被炒得火爆不是昔日對抗暴政而坐牢的持不同政見者,而是各類在大眾文化下湧現出來的明星。就像金雁在《後共產主義社會的現代、前現代、後現代困惑》一文中指出,在民主化和市場化的雙重擠壓下,東歐知識分子在民主體制下為了生存紛紛下海,甘心情願地成了「權力的同謀」、「寡頭的小夥計」 和「混口飯吃的文字工作者」 。作為社會良心的知識分子在東歐社會不但影響大大減低,人數大大減少,並且內部的分化和分歧日益增大。思想精英的邊緣化對於社會的穩定性來說不是一件壞事,但這將使得社會變得日益平庸。

  忠於反對與穩定民主的困難性

  在英國維多利亞時代,執政黨議員坐在女皇的一側,而反對黨議員則坐在女皇的另一側。反對黨議員為了女皇陛下而對執政黨的執政進行監督。英國反對黨的這一性質被稱為「為了女皇的反對」 (her majesty opposition) ,在現代政治學術語中又被稱為「忠於反對」。一個民主社會要得到穩定,執政黨與反對黨必須擁有一個共同的價值觀。他們之間的不同僅是在一些具體政策、政策執行技巧上的不同,甚至僅僅出於政客之間的爭權奪利。如果執政黨與反對黨信奉著截然相反的價值觀,並且反對黨準備在取得政權後以自己所信奉的價值觀來系統地改造世界的話,這個反對黨就成了一個「非忠於反對的黨」。這樣的國家很難發展成為一個成熟的民主國家。一個最為經典的例子就是二戰前的德國。當時德國存在著三個主要政黨:社會民主黨,共產黨和法西斯黨。三黨都在德國民主的框架內進行競爭,但是法西斯黨通過民主選舉上台後卻拋棄了民主而走向了獨裁,進而給整個世界帶來了巨大的災難。

  民主只有在「忠於反對」的情況下才能獲得穩固這一原理告訴了我們以下幾點;第一,要建立一個穩固的民主社會,必須給予民主制度一種不可談判性或霸權性的地位,即不管誰上台,他既不會,也沒有想像力和能力去改變這一體制運作的基本規則。第二,在給予民主制度這一「非自由」的霸權地位後,民主制度內部的運作必須有自由傳統的支持,即民主制度下的成員對所有其他個人和群體的觀點、利益和人身尊嚴持有不可談判性的尊重。極端地講,即使沒有民主也要自由。沒有民主但卻有著自由傳統的國家(如民主化前的英國社會)至少是一個充滿人性的地方,而沒有自由的民主就會形成多數暴政,其後果極其可怕。世界上大多數的種族清洗,包括美國白人對印地安人在十九世紀的滅絕性屠殺,或多或少都體現了現代民主的這一黑暗面。第三,一個社會內部各階層的矛盾越小,主流價值觀越是確立,該社會的民主體制就會越穩固。

民主並非萬能

  我們必須清楚民主轉型的目的是達到一個較為現實可行的社會,而不是一個理想社會。一個較為可行的制度不會是一個泛民主的制度,而是以民主為主導的混合制度。這就是為什麼美國建國初期的政治家在民主體制基礎上;還非常有眼光地設立了法官終身制和公務員制等等制度。簡單地說,民選出來的政府和議會能處理的問題有限,每個政府都會碰到大量的特例性事務和大量的需要專業知識才能處理的工作。民選出來的政府首領和議會根本就沒有時間、必要知識和靈活性來處理這些政府事務。根據西方社會的政治實踐,瑞典政治學家羅斯坦 (Rothstein) 指出,在很多場合下以下的非民主制度都將比民主制度來得更有效:科層制、專家制、利益集團制、類市場制和抽籤制。在民主體制的主導下,充分發揮這些組織制度的作用將大大提高民主社會的績效。

  一般來說,在處理大量的政府日常性事務時,以法律和行政規範為行事依據的科層制會比較有效,但是缺乏靈活性。專家制、利益集團制、類市場制和抽籤制都是補充。當國家的法律和政策影響到某些群體利益時,國家給予這些群體的合法代表在法律和政策的制定和施行過程以一定的影響力,這是利益集團制;類市場制就是國家用公共資金在「市場」上來「購買」一些贏利和非贏利性民間組織的服務。一般來說,當一個領域有著較清楚的以證據為基礎的專業知識時(如醫療衛生領域),專家決策制就會比較有效。但是當一個領域不存在公認的以證據為基礎的專業知識,而其日常應對措施又需要很大靈活性時(比如勞工政策),利益集團制就會比較有效。當一個領域內部事務的處理需要很大靈活性,但該領域的特徵卻不容易形成有權威的專家和清楚的利益集團時(如公共教育),類市場制就會比較有效。最後,當一個領域既不能形成專業人員和利益集團,也不能形成基本共識時(如父母離婚後小孩的監護權),抽籤制也是一個可行的方法。

  以上所提及的制度形態都是非民主的。它們的存在限制了選舉民主的範圍,但如果沒有競爭性選舉民主作為支撐的話,這些制度本身的績效是不能為國家提供穩定合法性的,因此,這些制度絕不能代替選舉民主。反之,在一個已經具有選舉民主的社會中,這些非民主制度的存在就會限制民主的黑暗面,並因為其有效性而大大增強民主社會的績效合法性。一個有生命力的國家應是一個能自覺運用多種制度來取得執政績效的國家,一個能夠在遇到問題後有能力改變制度配置的國家,一個能運用選舉民主作為政府執政根本合法性基礎而又不迷信民主的國家。


第三,如果還想進一步了解民主的各種缺陷問題,可以閱讀一些專業書籍比如《理性選民的迷思》、《民主體制的崩潰》、《從選舉到暴力》、《民主的黑暗面》、《拯救民主》等等。


民主幾乎是完美的。
唯一的缺點就是不能讓像本題中反民主的人閉嘴。
唯二的缺點是誰也不能定義什麼是真民主。
唯三的缺點是就算定義了真民主也實現不了。
除了這三個缺點,民主就是完美的了。


民主是沒有缺點的,誰說民主有缺點的,X毛無疑,請大家千萬不要相信。印度?凡是沒有靠民主變得富強的,都使用的不是民主,不屬於民主國家。


首先你必須要承認民眾是愚昧的,
這裡就必須先拿著元首說事兒,他給了民眾一切他們想要的,那你說他是獨裁吖還是民主吖?
[不是我要獨裁,而是全德意志人民選擇了讓我獨裁,我說不行呀我一退伍文藝青年,怎麼能讓我當總理呢?議會已經決定了,就是你啦!上任以來我就幹了幾件事,先把gx黨滅了,再把猶太人搞死了,然後把法國人操得跪舔唱征服了,順帶著搞活了我大德意志的經濟與工業,幾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很慚愧,全國人民看我搞的還可以,就說以後都你干吧,你說怎麼干就怎麼干!是吧?]
我覺得能問出這種問題,您在中特課上是一定沒有認真聽老師詮釋中特路線的。

真正的民主是不存在的,啊,就西方多年發展而來的資本主義社會的民主是每個人的民主么?不,是資本家們的民主,是資產階級的民主,他們做出的每一個決定都是更偏向於有利於他們發展的,而不是這個社會的整體,古典的民主體系里,例如雅典,他們擁有民主權力的是哪些人?是公民。但是朋友們吶!雅典的公民這個稱謂換一個體制就是貴族的別名呀!朋友們!你所見的民主的實質多是披著民主外套的寡頭。
我去跟我中特教授交流交流,,,


曾經寫過一篇對西方民主制度的思考,很切合這個題目,請大家批評指正點贊,嘻嘻。

英國大政治家丘吉爾在20世紀40年代評論西方政治制度時說過一句名言:「民主制度很不好,但其他制度更不好。」他指的民主制度也就是西方的政治制度,意思是西方的政治制度是現存最好的制度。這一名言一度成為人們心中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政治信條,變成那些投機政客推行「民主演變」的輿論利器,甚至我國的某些「專家」、「學者」、「媒體」、「大V」大力鼓吹西方的政治制度是解決中國現實問題的唯一出路。

但是,實踐表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正日益煥發出生機與活力,而以「阿拉伯之春」等進行「民主演變」和照搬西方民主制度的各國,不是產生經濟衰退就是發生政治和社會動蕩,西方民主制度這一「萬能藥方「似乎不靈了。

西方的政治制度是存在巨大缺陷的,根本原因是它維護的是極少數大資本家大財團的利益,而不是廣大民眾的利益。經過深入的研究,我對西方政治制度有三點思考。

第一點思考,民主制度沒有獨立性,變成了資本和金錢的附庸。首先,資本集團綁架了民主選舉,金錢變成了政治選舉的幕後推手,也即是金錢政治。競選人選舉需要籌集大量的資金,這就決定了候選人必須向金線低頭,因為資本家只會把金錢撒向符合他自身利益的競選團體和個人。雖然美國兩幫委員會對競選個人和政黨捐款做出了限制,有些人繞過它,找到了體制外的籌款途徑也叫「軟錢」,通過操縱社會福利組織總統選舉捐款等漏洞對選舉活動進行干預。數據表明1992年大選中民主黨籌集的軟錢為3690萬美元以上,共和黨則為5170萬美元;而1996年民主黨籌集的軟錢達到了1.239億美元,共和黨則達1.382億美元;到2002年民主黨籌集了2.5億美元。共和黨則達到了2.58億美元,同時期民主共和兩黨籌集的硬錢則分別為1.62億美元和3.52億美元。可見,軟錢到了2002年已經成為了競選資金的重要部分。更為值得關注的是,在「言論自由」的掩護下,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分別於2010年和2014年裁定對團體和個人競選捐款不設限制。至此,美國民主政治成為完全意義上的「一美元一選票」,變成富人的遊戲。其次,利益集團控制了議會和議員,資本遊說議會變成了政治常態,政治「現金」變成了議員的灰色收入。08年金融危機美國國會接二連三的通過法案對其金融機構進行資金救助,奇怪的是在此期間,國會議員的收入普遍提高。既得利益集團已經高度組織起來,通過各種遊說團體,以「自由」和「民主」為旗號,影響著美國的政治生態。最後,資本和財團還影響著輿論和研究機構。美國的媒體都是大資本控股的,它控制著輿論導向,影響著國會議員和政府的決策,甚至左右著民意。西方鼓吹言論自由,事實是,這掩蓋了底層人民的聲音,沒有錢就意味著沒有發言的權利,顯然資本在幕後代替了政府對言論的審查權。同時,西方的研究機構同樣受制於資本和金錢,其主要經費來源於富人的捐款,然後進行研究,之後向提出政府參考建議。同樣的,這些建議不可避免的受到了資本和金錢的影響,有的直接反應了利益集團的政治訴求。

相反,中國的政治力量是獨立於資本和金錢的,選舉不搞赤裸裸的金錢募捐,大眾媒體發出的始終是黨和人民的聲音,強力反腐成為了新的常態,研究機構和智囊集團由國家統一撥款無需利益集團的金錢支撐,人民代表來自不同階層並發出各方聲音……這些方面決定了中國的政治制度的獨立性,這種獨立性直接遏制了資本的擴張和掠奪,保證了社會、政府、資本的力量平衡,從而保證了廣大民眾的政治和經濟權利。

第二點思考,從政人員缺乏專業性和職業性,變成了匆匆的政治過客。美國憲法規定,只要在美國出生滿35周歲且在美國生活滿14年的公民皆可參加總統選舉,這意味著那些沒有行政經驗和專業知識的人都有機會當選總統。比如里根總統是個好萊塢的三流演員,奧巴馬做總統前也沒有任何基層任職經歷。我們很難想像即便是好萊塢的一流演員如何去做好一個國家的總統,難道不知「隔行如隔山」嗎;同時,我也難以想像,一個連手術室都沒去過幾回的年輕醫生直接競選為一個醫院部門的主治醫生,即使有再豐富的理論知識,也不能代替實實在在的基層實踐經驗。其次,這種所謂的自由競爭不能保證來自某一利益集團的總統出發點不是他那私人團體的利益而是民眾的利益。退一萬步,即便他想要「一心一意」為民眾謀利,但是他在所在的圈子和單一的人生閱歷導致了他不知不覺的從他本階級的視角出發,從而做出有利於他所在團體而實際有損於底層民眾的決策。而且,這只是簡單的任職5年10年不是終身任職,一個企業家隨時可能變成一個業餘的政治家、一個政府決策者和直接管理者,等他撈夠了政治資本,混出個「州長」名號來,留下一堆政治垃圾,拍屁股就會走人的。

相反,中國的政治制度保證了中國的省長市長都是從基層的政府機構選拔出來的,這保證了他深厚的行政決策、政府管理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基層實踐經驗。同時,他不是來自某一圈子某一集團,而是長期而且終身任職於政府機構,註定他不是一個政壇過客,始終是一個政府工作者,開創政績成了他主要的上升通道,從而保證了他全部精力投入到自己的工作。

第三點思考,民主制度的低效性,這主要表現在選民的盲目性、政治的內鬥性和行政的低效率等方面。盲目性主要體現在選民的選舉上,選民選擇的依據主要是競選者對未來的空頭構想,而不是過往實在的政績;選擇的往往是政客的巧言令色,而不是一個人的實幹能力,選擇的是輿論的導向,因為他實際接觸不到競選者;選擇的是競選者愉悅自己的眼前和局部利益,而不是整體的長遠的利益。這種選擇的盲目直接導致了競選的低效性,從而註定選舉作為這一制度的起點就是低效的。我們注意到,當我們的高鐵遍布全國正準備衝出國門走向世界市場的時候,美國還沒有一條橫貫全國的高鐵吧,不是技術問題,根本原因是以航空集團為代表的利益團體為了一己私利從中阻撓,正恰恰體現了其政治制度的利益羈絆性和政治的內鬥性。民主和共和兩黨今天越來越難以達成為國家利益做事的共識,似乎「苦大仇深」而互不相讓。總統決策受到國會制約,政府決策又有黨派爭鬥的影響,各種受到過度保護的私人利益又從中作梗。這種利益羈絆性和政治內鬥性直接導致了政府行政效率極低,奧巴馬喊著「變革」的口號入主白宮,曾經許諾消減國債,但國債從原來的10萬億美元增加到現在的20多萬億美元。醫改方案改之又改,最後國會只是通過以一個形式上的醫改法案,達成了一張空頭支票。相反,中國的民主集中制很好的保證了政治制度的有效性。集中指導下的民主避免了先民的盲目性,能夠選出那些過去政績突出和默默無聞但真抓實幹的政治家,能夠從整體和長遠出發,而不是以眼前的利益取悅選民;民主上的集中效率極高,以人民代表大會為代表的政治制度能夠迅速上達民意,然後集中決策,然後迅速執行。政府能夠調集有效而巨大的資源投入到基礎設施和民生領域,真正做到集中力量做大事。

以上是我對西方政治制度的三點思考。代表少數人的西方政治制度以其表現出的資本依賴性、從政人員缺乏專業性和制度的低效性註定它必然會走向失敗。當然,其公開透明的民主程序和相對有效的監督體制是值得我們深入學習和借鑒的,同時我們不能自滿自大,自身存在的問題也不能忽視,更需要我們深入反思並改進,更好的完善我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1)輕視個人權利,容易製造「溫和專制」;(2)趨附時尚,可能降低政策水平;(3)爭執不已,可能造成效率損耗。此外,民主制度避免了一個人或一部分人對社會大多數人的奴役和頤指氣使,卻也為大多數人的盲目性和狂熱性的發作留下了空間


首先要意識到民主的含義其實是被西方偷換了的。
西方的民主一詞,源頭要到希臘,然後是羅馬,他們的民主體制的共同點,是公民階級享受民主的同時,存在一個廣泛的低階級人群供剝削。比如希臘城邦的奴隸制度,比如羅馬的廣大的行省殖民地。
所以democracy這個詞的含義不是全民民主,而是類似奴隸主們的民主,是把人群二元分割後占人口少數的上層階級內部的民主。現在被理解為一人一票,這個其實是被有意誤導了。
這個特徵和現在的西方國家的表現也是一致的。第三世界國家是他們隱性的經濟殖民地。
我們近年來已經看到了,隨著經濟競爭力的下降(以前是用武力),對殖民地的控制的減弱,西方國家的民主制度明顯要崩。
所以要說西方民主有什麼缺點,那大概就是它是建立在壓迫和剝削上的。


要靠流血才能獲得。


大家還記得前段時間那個領不到低保的農戶殺了全家不?
一般這種惡性案件,起碼要撤職到副市長一級
但是這回就是副縣長記過,副鎮長撤職··

因為:民主真是好東西啊!!!

這次發低保,是讓村裡大家選舉投票的········

你能腫么辦?把投票的村民都關起來?

人人都有責任,反而人人都沒有責任
蘇聯解體的時候就是沒人敢擔責任,看著最後的時機慢慢溜過去
所以民主的蘇聯輸給了自由的美國·

所以美帝的國父們傑弗遜啊富蘭克林啊這些,都表示民主其實是多數人暴政·····自由萬歲


這個問題在古希臘時期就存在了,已經被說爛了。

普羅泰哥拉(Protagoras)認為:世間不存在唯一的真理,人的看法會被諸如時代,文化,教育影響,比如熱水實驗和瑪雅傳統遊戲。人必須全知全能並且絕對中立才可以掌握真理,但這是不可能的,所以沒有真理。既然沒有真理,就沒有絕對正確的決定,民主制度可以滿足大部分人,是最好的制度。

柏拉圖(Platon)認為:世界存在絕對真理,比如地球是圓的,這個事實是永久不變的。柏拉圖在導師蘇格拉底(Socrate)被死刑後開始追求制度革命,柏拉圖認為民主是不公平的制度。

他的理由:

1:民主制度中每個人都投票,並且少數服從多數。

2:在有分歧的問題上人們需要表達自己所站的位置。

3:在這種制度下,勝利的只會是深諳操控人心藝術的人。因為誠實的人無論站在哪一邊都會失去另外一邊的支持。而蠱惑人心的政客(démagogue)懂得對政治觀點含糊其辭,永遠不給出準確答案。在這種制度下,決策不一定是正確的,只是權利的遊戲和利益的競爭。

柏拉圖認為正確的政治制度是épistémocratie,這種制度由智者決策,但智者必須是cité中薪水最少的。

但是這個觀點是可破的,先不談有沒有這麼多甘願做窮屌絲的智者。如何判定誰是智者?做出這個判斷就需要判斷的人本身就是智者,但既然他自己就是智者那麼就應該他自己為大眾做決策,所以無法決定給誰決策權。

美國擁有民主制度並不說明民主制度是好的。美國建國時選用民主制度僅僅是因為民主是「看起來缺點最少的制度」而已。


記者:請問民主有什麼好處呢?
逗士:民主的好處是權力總是直接或者間接來自每個公民的授權。
記者:那這玩意有什麼用呢?
逗士:這玩意主要的作用是拖後腿。
記者:啊! 拖後腿? 您沒搞錯吧? 那我們為什麼要它呢?
逗士:是呀, 以前我也覺得奇怪, 你看, 不管是修路還是造橋, 高鐵還是航天, 集中力量辦大事, 沒有拖後腿的, 效率不是一般的高. 為什麼非要個拖後腿的東西? 後來, 我買了一輛車
記者:啊? 這和買車有什麼關係?
逗士:你看,我喜歡好車, 什麼車好呢, 發動機越好, 排量越大的車越好, 因為開的快啊. 後來我試了一輛車, 發動機超贊, 開的超快, 但是我開了一公里就回去退了
記者:啊? 為什麼啊? 這車不是很好嗎?
逗士:我揪著銷售問, 你這車TMD沒剎車也能賣? 銷售說, 你不是老司機嗎? 方向把的准, 有沒有剎車沒什麼區別的, 有剎車的車, 除了拖後腿, 沒什麼用的。
記者:你的意思民主就是剎車?
逗士:差不多, 國家發展的好不好, 就像車跑的快不快. 因素是多方面的, 一個優秀的獨裁者效率肯定好於被掣肘的民主制度. 但如果你無法保證每一個獨裁者都是優秀的話, 那剎車就是唯一能保證不犯大錯的希望了.
記者:那怎麼解釋世界上很多採取民主制度的國家卻發展的一塌糊塗?
逗士:你覺得包辦婚姻好還是自由戀愛結婚好?
記者:這又有什麼關係? 現代社會, 肯定是自由戀愛好吧.
逗士:你為什麼那麼武斷? 包辦婚姻很多婚後都幸福美滿過了一輩子, 自由戀愛結婚的也不少家暴最後離婚的, 為什麼你不看具體情況就支持自由戀愛呢?
記者:就算包辦婚姻幸福, 但這個不是我自由的選擇, 只是運氣好. 自由戀愛就算不幸福, 也是自己選的, 自己選錯人, 只能自己扛啊, 再說, 自由戀愛選錯人, 不是可以離婚再選嗎?
逗士:是呀, 你看你也明白為什麼需要民主了, 民主沒辦法保證你上台的都是正確的, 決策都是正確的, 也沒辦法保證你國家高歌猛進, 但它確保了你有選擇的權利, 國家的一切興衰存亡都直接或者間接的和你有關係, 每個公民都逃避不了他的責任. 如果錯了, 只是還有糾錯的機會.


推薦閱讀:

為什麼網上很多人都喜歡諷刺台灣的民主制度?
如何看待,「民主讓政治素養較低的人也有決策權」這一觀點?
如何看待「民主導致效率低下,專制效率高,能集中力量辦大事」這樣的觀點?
中國在他國眼中的印象是什麼樣的?
一個國家為什麼要有經濟基礎,才適合民主?為什麼很落後的國家,就算有民主也是無濟於事?

TAG:政治 | 自由與民主 | 民主制度 | 民主(democrac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