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盛時期的奧斯曼帝國明朝清朝那個更強大?

軍事,民生,外交,科技,經濟,民族問題,對外影響,文化輸出等各方面舉例說明


不懂早期的奧斯曼帝國,偏個題,就談一談晚期奧斯曼帝國和晚清這兩個病夫吧。

先直接上結論,晚期奧斯曼帝國在綜合國力上要弱於晚清,這是奧斯曼僅有兩千萬人口這一事實所決定的。在陸軍上,奧斯曼的實力遠超大清,在面對歐洲軍隊進行防禦時還是能給歐洲軍隊造成很大傷害的(普列文之戰),一戰中還能打出庫特戰役這樣成建制殲滅歐洲陸軍的戰役,生擒英軍師長(雖說對面是印度兵)。這比大清陸軍的一觸即潰要強很多。在財政上,奧斯曼的人口雖然僅有大清的二十分之一,但中央的財政收入一直有大清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水平(摺合純銀)。兩國在其改革過程中,財政收入都有顯著增加,但在調動資源的能力上,從財稅和兵力上看奧斯曼始終勝過一籌(人均)。一個可能的原因是,晚清的中央集權是走弱的,尤其是在太平天國之後。而奧斯曼的中央權威在吉祥事件(類似去年的土耳其未遂政變,可以說是針對禁衛軍的反政變)後一路走強。

上數據

第一張圖出自Ottoman State Finance: A Study of Fiscal Deficits and Internal Debts in 1859-63

第二,第三張出自Ottoman State Finances in European Perspective

其中第三張圖是人均財政收入除以日工資的數據。

對比大清

以下是我自己的隨意計算,金銀比直接設定成15,求輕噴

普列文圍城戰

庫特之圍

相比之下,大清從鴉片戰爭到最終滅亡,殺傷的西方軍隊恐怕是不能過萬的。。。生擒歐洲將官是更不可能了。。。


奧斯曼帝國強盛時期大致是穆罕默德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1453年)到穆罕默德四世維也納戰敗(1683年)。相對應的是明朝景泰年間到康熙初年。

土豆燒牛肉貼木兒:奧斯曼帝國屬於分封制還是中央集權制?

大明這個時候,剛剛打退也先太師對北京的進攻(不過幾萬蒙古騎兵,攻打北京不下,大掠京郊撤退,明軍不敢追擊),1683年的大清打敗了鄭克塽的水師主力,不久鄭克塽投降,隨後康熙部署對雅克薩的俄軍發起進攻。

就單純的軍事方面,絕對是奧斯曼帝國更加強大,動員能力和組織能力也是奧斯曼帝國完爆明清。

在16世紀以前,東西方軍事水平還各有千秋,不相伯仲,但是到了16世紀以後,西方的軍事水平逐漸開始超越東方,到了17世紀古斯塔夫軍事改革的措施普及歐洲以後,西方的軍事水平開始吊打東方。排隊槍斃、拼刺刀、騎兵列隊衝鋒、炮兵運用、後勤供應、軍事科技、軍隊編製、參謀制度、戰略機動……全方位的吊打,東方還是各種民族、各個部落的聯軍,西方已經是職業化專業化的軍隊了,即使伊斯蘭世界的軍隊打敗甚至全殲西方的軍隊,傷亡人數也是對方的幾倍。葡萄牙人越過半個地球運來的一些並不先進的火器,就可以吊打大萌所有的火器;雅克薩戰役,已經很說明了問題,軍事科技比較落後的沙俄的非正規軍,在喪盡民心的情況下,仍然可以頂住大清精銳的全力進攻,最後因為長期被圍導致的糧食匱乏和壞血病而被迫撤軍。

在15、16世紀,奧斯曼帝國是歐洲公認的強權,奧斯曼帝國擁有歐洲首屈一指的炮兵部隊,還有強大的海軍,裝備精良、訓練嚴格的近衛軍(耶尼薩里)在蘇里曼大帝時期人數達到2萬人左右,戰鬥力吊打明清時期任何一支軍隊,梯馬兒制度徵集的封建騎兵spahi人數達到12萬左右,裝備有不錯的鎖子甲和頭盔,比明清時期的關寧鐵騎、八旗兵都要精良,此外還有各種民兵、克里米亞韃靼人、庫爾德人、阿拉伯人、土庫曼人的游牧騎兵,基督教叛教者,各地渴望72個處女的宗教狂……16世紀中期奧斯曼帝國本部的安納托利亞和魯米利亞人口不超過1000萬,巴爾幹其他地方人口也不會超過1000萬,阿拉伯屬地(埃及、敘利亞、伊拉克、漢志、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等地)人口也最多1000多萬,蘇里曼大帝出征匈牙利動輒10萬、20萬大軍,幾乎年年出征,這種動員能力是明清所不能相提並論的。想想我大萌萬曆年間和日本打了一仗就財政困難,崇禎年間十幾萬軍隊就可以讓皇上破產的場景吧!

在塞里姆三世以前,徵集基督徒少年的德伍希爾邁制度還是能夠有效運行的,奧斯曼帝國的官僚相當部分是沒有家世背景的基督徒少年出身的奴隸,而明清的地主子弟、科舉人才在各方面都是被那些底層上來、受過各種培訓、文武雙全的奴隸完爆的,至少人家只忠於蘇丹,不會秀氣節裝逼,如果你是一個君主的話,肯定會更喜歡重用那些沒有家世背景、忠誠可靠且有能力的基督徒奴隸改宗的近衛軍而不是那些動不動死諫裝逼的文官。

即使到了17世紀,奧斯曼帝國的軍事支柱,近衛軍的德伍希爾邁制度和梯馬兒制度都已經事實上腐朽瓦解,但是奧斯曼帝國和哈布斯堡的奧地利、西班牙爭戰百年,對於西方的軍事科技和各種軍事制度的領悟也最為透徹。奧斯曼帝國的軍隊裝備、訓練、正規化程度遠遠超過同時期的大明和大清!這是不爭的事實,畢竟人家離文明和科學的中心更近。科學技術是第一戰鬥力!

掛靠奧斯曼帝國的柏柏爾海盜,到19世紀還在地中海收歐洲國家的保護費,拿破崙皇后約瑟芬的表姐妹娜克希迪爾被北非海盜虜獲,獻給蘇丹,大受恩寵,還當上了皇后。

歐洲的各種先進裝備、軍事制度、工事等等,奧斯曼帝國遠遠比清朝更精通嫻熟。清朝的軍事裝備落後已經是很久的事了,康熙年間和噶爾丹的戰爭,乾隆年間和緬甸的戰爭,清兵的裝備都比對方要差不少,靠的是漢回滿士兵不怕死肉搏和蒙古索倫兵的騎射,還有就是壓倒性的人力物力優勢,輸得起。

但是,在國家治理方面,奧斯曼帝國就比明清差遠了。

明朝對各地省份的控制吊打奧斯曼帝國,奧斯曼帝國只有安納托利亞和魯米利亞控制比較強,巴爾幹地區在主要城鎮還有要塞駐軍,阿拉伯地區就呵呵了,馬格里布、埃及、敘利亞很早就事實上擺脫了君士坦丁堡的控制,奧斯曼帝國對這些地方的統治力並不超過明清對朝鮮的統治力。埃及早在17世紀中期就不鳥奧斯曼總督了,1811年穆罕默德·阿里的薩拉丁城堡屠殺之後控制了埃及,事實上徹底脫離了奧斯曼帝國,1831年直接和蘇丹開打;1830年法國軍隊攻陷阿爾及爾的時候,奧斯曼帝國派駐的財政官說金銀財寶都在金庫裡面,可是賬目一筆都沒有登記過~這就是奧斯曼帝國對於地方的統治力~早在17世紀,阿拉伯省份就已經獨立自主到可以自相開打了~想像一下我大萌或者我大清各路總督巡撫之間能刀兵相見嗎~

在近代前期,16-18世紀,世界上大部分地區由於玉米等高產作物的傳播而人口大幅增長,我大清在乾隆末年,人口達到近3億。人口減少或增長停滯的只有因為天花等瘟疫肆虐的新大陸和遭遇大規模奴隸貿易的黑非洲,還有就是陷於窮兵黷武的伊斯蘭世界。

當時的奧斯曼帝國,本部的安納托利亞和魯米利亞人口16-17世紀不超過1000萬,可是往往一次戰役就可以動員十幾萬、二三十萬大軍,動輒掛掉幾萬人。穆罕默德攻陷君士坦丁堡,奧斯曼人死亡數萬,蘇里曼大帝大獲全勝的摩哈赤戰役也傷亡倍於匈牙利人,摩爾多瓦攻略、羅德島戰役、馬爾他圍攻、勒班陀戰役、瓦拉幾亞戰敗、阿斯特拉罕戰敗……每次都是戰死數萬。當然了,如果這些土耳其壯丁不死在聖戰前線的話,就會在蘇丹的地盤上為了各種清真的姿勢而聖戰,72個處女的激情不在歐洲釋放的話,就會在本土加倍釋放,所以死再多人蘇丹陛下眼睛都不會眨一下的……

作為輔助兵員和後勤物資的供應地,阿拉伯和巴爾幹地區也好不到那裡,異教徒的巴爾幹就不用說了,同樣信奉伊斯蘭的阿勒頗省到18世紀,原有的3200多個村莊只剩下400多個,全國可耕地荒廢一半以上,埃及人口在200多年間人口反而減少了三分之一以上,到18世紀末才扭轉了人口減少的趨勢,比今天的ISIS兇猛多了。

16世紀初到17世紀初,由於戰爭頻繁和新大陸發現白銀湧入導致的價格革命,奧斯曼帝國的人頭稅增加了5-6倍,個別地區更多,比明末的三餉厲害多了,到了17世紀後期和18世紀,我大清輕徭薄賦,奧斯曼繼續橫徵暴斂。當然蘇丹的鎮壓能力也吊打我大萌大清,恐怖王塞里姆一世鎮壓什葉派,屠殺4萬多人,艾哈邁德一世時期鎮壓敘利亞基督徒,屠殺十幾萬人,要知道人口基數遠遠低於中國。

在奧斯曼帝國,即使是在強盛時期,造反不是新聞,沒有造反才是新聞,到了走下坡路階段,種族、宗教屠殺更是家常便飯,傾國之力,只為蘇丹的慾望和野心,蘇丹的仁政,無fuck講~

清真版之興,民亦苦,亡,民亦苦也。可憐多瑙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


強大這個詞往往指軍事實力的強大,雖然軍力多少能反映出綜合國力,但由於組織方式和科技樹點的不同,軍力和國力之間並不能完全掛鉤。雖然奧斯曼和明清無法進行直接而完全的比較,但個人以為,在強盛時期(甚至晚期的衰弱期),奧斯曼的軍事實力都是超過同時代的東亞王朝的;而綜合國力上,奧斯曼可能在任何時期都無法達到同時代東亞王朝的水平。

我們可以用歐陸風雲的例子直觀的比較奧斯曼和明清的國力(當然,遊戲的設置不能完全當真,不過eu算得上是比較嚴謹的遊戲了)

奧斯曼帝國的強盛期大致是征服者穆罕穆德攻佔君士坦丁堡(1453年)到第二次維也納之圍(1683年),在之前的尼科堡之戰(1396年)時,奧斯曼就已建立起對歐洲國家(至少是東歐國家)的軍事優勢,雖然發展勢頭一度被帖木兒打斷,但不影響奧斯曼之後的崛起。

明朝的強盛期大概是明成祖和明宣宗時期,雖然之後有過弘治中興和張居正改革,不過總體都是在走下坡路;清朝的強盛期大概是康熙平三藩之後到乾隆時期,所以為了比較方便,我們可以選取第一次維也納之圍(1529年,立法者蘇萊曼大帝在位,明嘉靖帝在位)和第二次維也納之圍作為節點(1683年,穆罕穆德四世在位,清康熙帝在位)

1529年,奧斯曼的管理分略不如明朝,軍事分則遠遠超出明朝

管理分這點存疑,P社遊戲對東亞的劃分一向比較粗糙,其實明清任何時期人口都遠遠超過奧斯曼帝國,不過就是在這樣粗略的劃分下,明朝的管理分還是略高於奧斯曼,因此歷史上這一項差距其實更大。此外,克里米亞和北非諸國當時處於奧斯曼的控制之下,奧斯曼海軍的輔助艦隊很多就來自巴巴里諸國,遠至印尼蘇門答臘島的亞齊,也處於奧斯曼帝國的影響範圍之內;而中國北方的女真部落等也處於明朝的勢力範圍之內

1683年,奧斯曼的管理分落後於清朝,且幅度拉大,但軍事分遠高於清朝,甚至比之前更甚。地圖上最大的變化在於--俄羅斯作為連接兩國的橋樑,崛起了~

無論在1529年還是1683年,奧斯曼的科技組都領先於同時代的東亞王朝,這主要是由於奧斯曼離西歐更近,能夠更快接受技術革新的緣故。

回到歷史:

綜合國力比較:美國人類學家萊斯利懷特認為:「文化整體的功能發揮依賴或取決於可資利用的能量和將其付諸使用的方式。」受其啟發,英國歷史學家伊恩莫里斯在《文明的度量》中以能量獲取為主要標準(其他三項次要標準為信息技術、戰爭能力、社會組織)對東西方文明的發展脈絡進行量化比較。雖然很多人,包括我都不完全認同作者的觀點,但他的方法還是很有借鑒意義的。

能量獲取,可以理解為人口和技術的乘積,古代各文明技術差距相對較小,因此影響兩個文明力量對比的主要指標就是人口,16-17世紀雖然已接近現代,但此時東西方的技術差距依然有限,還是可以將人口作為首要衡量標準。此時的明清,技術的總體水平應該不會低於奧斯曼帝國(可能還略高)

1520-1535年間,奧斯曼帝國的領土面積約在500萬平方公里,明帝國的領土也在500萬平方公里左右,由於對疆域定義不同,具體數據可能有出入,但大致可認為,兩國面積類似。

根據對十一稅登記人口數量的統計,推測此時奧斯曼帝國的人口約在1100-1200萬之間,加上未統計和不交稅的人口,蘇萊曼大帝時期奧斯曼帝國的人口應該不會超過2000萬。奧斯曼雖大,人口其實也就和法國差不多,此時日本如果統一,人口大約也在這一範圍。

至於明朝,雖然沒有具體的全國統計數據,但在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明朝的人口統計數據就已經達到6055萬(排除誤差、漏記和不納稅人口,實際人口只會更高),嘉靖年間的人口據估計應在1.2億之上,根據中國人口史明朝卷的推測,明朝人口的頂峰可能在崇禎初年,此時人口可能達到了1.9億。(其實人口就是中國古代王朝的核心競爭力啊~)

1683年,奧斯曼帝國領土面積和蘇萊曼大帝時期相差不大,而加入了漠南蒙古和東北的清朝,領土面積應該要比嘉靖年間的明朝大不少(可能在600-700萬平方公里左右?)

根據納稅登記,18世紀的奧斯曼帝國人口數量要低於蘇萊曼大帝時期,可以推測,1683年奧斯曼帝國的人口至多和蘇萊曼大帝時期相仿,直到19世紀,奧斯曼的人口才重新開始增長。

同時期的清朝,經歷了明末延續至今的戰亂,以及瘟疫、小冰期,康熙初年的人口數量可能要低於嘉靖年間。根據中國人口史的估計,明清之交的戰亂和災害大概使中國的人口減少了4000萬,此時中國的人口可能在0.6-1.2億之間,不管怎樣,還是要遠遠超過奧斯曼帝國的。

貼個圖,16世紀土耳其發明家設計的蒸汽輪機

可以用來。。。烤肉。。

信息技術指標主要比較的是兩國的識字率,這一指標獲取比較困難,不進行具體比較。從明末民間文學的發展可以推測當時的識字率和經濟應該有了一定的發展,奧斯曼的情況不太了解(大致情況是前東羅馬核心地區的社會發展和識字率更高)。

在《文明的度量》中,作者用最大城市的人口數量作為社會組織的指標,城市人口反映了一個文明管理大量人口,提供足夠資源和社會服務的能力,這一指標覆蓋面可能不夠廣,私以為還要加上國家管理指標(但不好量化)和民族、宗教的設定。

在這一時期,奧斯曼帝國人口最多的城市,毫無疑問是首都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爾是土耳其共和國建立後改的名),人口大約在50-70萬左右。

明清人口最多的城市,可能是北京,也可能是南京/江寧,大概在100萬左右或以上,此外揚州、蘇州等城市人口大概也在這一等級。

從最大值上,奧斯曼帝國和明清差距不大,但奧斯曼帝國的首都鶴立雞群,明清這一等級的城市卻不止一個,這體現了雙方人口和經濟發展水平的差距。

至於民族和宗教,奧斯曼帝國治下民族眾多(當然,那時可能沒有今天民族的概念),巴爾幹的基督徒數量可能並不亞於帝國的穆斯林,為了應對這種多元混雜的分布,奧斯曼帝國採用米勒特製度對其進行管理。在米勒特製下,各宗教團體都擁有自己的領袖,領袖對帝國效忠負責,而不同宗教的信徒可以繼續保有信仰和習俗,這種分權而寬容的政策保證了帝國數百年間的和平,但在後期,也成為了分裂帝國的導火索。於此相對,明清的中國除了西南和東北,西北的少數民族,大部分人口都由漢人構成,國家機器更為高效,權利也更集中,另一方面,除了南方宗族勢力強大的地區,基層的力量有限,面對外敵,可能就缺乏抵抗的能力。

奧斯曼帝國在崛起期,繼承了游牧民族的光榮傳統,總是處理不好繼位的問題,君主的更替往往伴隨著國家的內戰,血腥的內戰一方面造成了國家的浩劫,一方面也淘汰了能力不足的君主,在後期,傳統改變了,隨著一代代宅男蘇丹的繼位,帝國的國勢也逐漸下行~

最後來說軍事實力,軍事實力主要看國家的組織能力,軍事技術和地理環境,慢慢說。

組織能力可以看最大規模戰役的出動人數,奧斯曼帝國在16-17世紀一次戰役出動的兵力最多在20萬人左右,由不超過2萬的職業部隊新軍,一定數量的采邑貴族騎兵(西帕希/帝瑪爾)和游牧輕騎兵(游牧騎兵在後期逐漸減少),大量的炮灰民兵和一定數量的炮兵、工兵組成。新軍武器精銳,訓練精良,也許是當時世界上最為精銳的部隊。這一制度繼承自之前伊斯蘭國家的做法,最大的區別,也許是精銳的來源從突厥人、高加索人轉向基督教童男~

17世紀,奧斯曼帝國常備的總兵力大概在20萬人左右,以5萬采邑貴族騎兵,2萬kapikulu(包括新軍和宮廷禁衛騎兵)和其他軍隊組成,至於炮灰,那是隨時可以招募的。除了新軍之外,奧斯曼軍隊主要依靠采邑貴族和宗教戰爭熱情,前期統治的合理性建立於征服之上,所以動員能力方面可能比明朝有優勢

同時期的東亞,最大戰役的出動人數大概也在這一量級,明朝初期衛所的兵員總額可能有200萬,但常備軍應不到此數,清朝的常備軍可能在60萬人左右。明清的常備軍總數應該超過了奧斯曼帝國,但一次戰役中出動的兵員數量可能不如奧斯曼,也許是沒那麼多炮灰的緣故?

奧斯曼帝國極具特色的碟甲

16世紀的奧斯曼軍隊,從左到右:

1.盛裝的新軍高級軍官;2.下層的新軍;3.新軍海員;4.西帕希貴族;5.德利騎兵(輔助輕騎兵);6.阿拉伯輔助騎兵

軍事技術:16世紀的奧斯曼帝國也許代表了當時軍事技術的最高水平,海陸軍力敵歐洲聯軍(海軍略弱),17世紀,歐洲發生了軍事變革,儘管新軍此時依舊是歐洲最精銳的軍隊之一,但數量就大大不如歐洲國家的量產步兵了,不過總體上,奧斯曼帝國的軍事技術還是要領先於同時期的東亞。

地理:奧斯曼帝國的統治核心在巴爾幹和小亞細亞,巴爾幹可能還略重要些。兩個核心區被黑海、地中海分隔,南方則是尼羅河谷、黎凡特和廣袤的沙漠。總體來說各個板塊差異較大,比較破碎,較難防守,因此需要依賴強大的軍隊。奧斯曼帝國經常能在東歐邊境和兩河流域動員數十萬人進行戰爭,看似投送能力強大,其實是不得已而為之。東歐前線和兩河流域離帝國的統治中心不遠,又面臨強敵窺伺,且沒有多少防守優勢,只能用軍隊阻止敵軍,或者擴張到自然邊界。

明清的統治核心和江南、華北和中原,這些區域相互聯通,外有山、海、沙漠相隔,帶來了防禦優勢,也帶來了後勤劣勢,因此面對西南的叛亂和大漠的敵軍,除了依賴本地勢力,難以在短期內投送大量兵力,自保有餘,擴張有劣勢。所以能夠在草原、西域和青藏佔有優勢的中原王朝,多半都是善於利用周邊力量,動員少數民族勢力的王朝。

如果真的發生全面戰爭了呢?

假設兩國相領,忽略地理因素,人口和經濟維持在原有的規模。明清也許會在初始階段遭遇挫折,但基於強大的綜合國力,不可能在短時期內平定明清。雙方技術和製造能力並沒有代差,奧斯曼可能會在不久之後喪失軍事技術的優勢,之後。。。。。。(短期戰爭,估計奧斯曼會佔優)


瀉藥。

先給結論:
鼎盛奧斯曼和鼎盛明清比起來,國力是有所不如的,但軍事力量並不差,甚至還有所過之。然而,由於兩國距離太遠導致當時的交通技術無法提供足夠的投送能力,奧斯曼跟明清是打不起來的。因此,也就很難判斷誰更強大。只能說,奧斯曼戰役戰術上可能佔有優勢,但能否最終轉化為戰略勝勢很難說。

先婊個人:
@九陰白骨馬 的答案完美符合他的簽名,可謂是對明清和奧斯曼都毫無概念。有關「吃好喝好接受正規教育的突厥貴族」這一嘲點我已經在分享里吐過,茲不贅述。
至於他噴明朝重文輕武、重用太監云云,也是頗為搞笑。如果重用太監就可恥,那重用不能結婚的新軍奴隸兵治國領兵又是什麼鬼?算不算是「就怕突厥貴族領兵立功」了?這個時候怎麼又不怕新軍奴隸跟縉紳文官、司禮監太監比誰吃好喝好接受正規教育?
言歸正傳,此公對於明朝體制毫無了解。明朝給予武將以官職世襲、募兵役軍的權力,讓他們率領私兵來進行戰役、戰術行動;而通過考試來選拔接受過正規教育的文官來籌劃後勤,謀劃戰略行動;最後用太監來進行監督。這不是讓「吃好喝好」、「體能強」的人上陣,讓「接受正規教育」、「頭腦好」的人來謀劃嘛?可以說很合乎這位知乎電擊大佬的用兵之道了。然而這沒有什麼用,還是被吃不好喝不好沒有受過正規教育的建州酋長和陝西民吏干翻了。這是因為,戰爭的成敗首先是一種政治的成敗,而政治的成敗並不是由體能或者知識(尤其還是正規教育所提供的一部分有可能業已陳舊的知識)來決定的。
更搞笑的是,與邊鎮不同,京營是由勛臣武將擔任最高領導(文臣只能贊畫),可京營的戰鬥力卻是最差的。

最後,給分析:

鼎盛時期的奧斯曼大致是15世紀前期(14世紀末奧斯曼能動員的軍隊還不如十字軍)到17世紀前期,不到200年的時間。

鼎盛時期的明朝,大致就是15世紀。

鼎盛時期的清朝,大致就是18世紀。

鼎盛時期奧斯曼在一個方向能夠集結的最大兵力,大約20萬人。而鼎盛時期的明清,大致也是差不多的(朱棣北伐時兵力超過此數目,然而這是遠征,其中很多人從事後勤工作和補給線的防衛)。

軍事技術方面,鼎盛時期奧斯曼當然超過時代更早的鼎盛明朝,與時代更晚的鼎盛清朝差距不大。需要說明的是,由於靠近歐洲而且長期處於大規模戰爭狀態,奧斯曼的軍事技術一般而言是超過同期中國的,魯密銃就是典型;奧斯曼軍隊大規模使用火繩槍的時代,明軍還在大規模使用火門槍。明清從未建立鼎盛奧斯曼規模的強大艦隊,也從來也沒有建造甚至擁有過像是奧斯曼帝國的Kalyon(類似同時期西方的戰列艦,17世紀奧斯曼帝國建造的是搭載50—70門火炮的較小版本;18世紀開始,奧斯曼也建造了一些100門火炮的大型版本,但數量肯定遠遠少於西方——百炮戰列艦哪怕在19世紀的西方強國也屬於國家重器,主力還是70門火炮的三等戰列艦)這樣的大型戰艦。

然而軍事技術只是戰爭的一個方面。從國力角度來看,奧斯曼就遠遠不如鼎盛時期的明清。鼎盛奧斯曼對於安納托利亞和魯米利亞(今日希臘、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等地,也就是巴爾幹半島東部、南部)以外的大部分地區,都是採取羈縻統治:除了總督和駐軍之外(甚至連這些都沒有),完全由大封建主統治。而安納托利亞和魯米利亞,也實行采邑制,采邑後來又可以世襲(鼎盛時期就已開始)。

而鼎盛明清的統治結構如上所述,統治階級主要有掌握私兵(世兵或個人招募的)的世襲軍事貴族(明朝的勛臣和世襲武將,清朝的八旗世爵)和作為文官預備隊的縉紳地主構成。軍事貴族的私兵大體在數十到數百人之間(明朝劉鋌的後人在宣誓傾家蕩產報仇時組建了一千多人的私兵隊,獲得明廷褒獎;而當明朝武將掌握更大規模私兵時,明廷的體制也就陷入崩潰了),而縉紳的土地規模和在土地上可以行使的權力也普遍要小於奧斯曼或西方的封建主(明朝最大的官僚縉紳之一徐階也不過擁有24萬畝土地,如果全部租出去則年收地租24萬石大米;雖然已經超過同時期西方一般的領主,但還不能與最強大的貴族相提並論),因此,作為封建國家來說中央集權程度較高。

再加上國土和人口本就不如鼎盛明清,鼎盛奧斯曼國家可調度的資源是不如鼎盛明清的:鼎盛奧斯曼的歲入大概是250萬(15世紀初,根據《拜占庭經濟史》當時君士坦丁堡糧價摺合每石0.75到1杜卡特)到1200萬(17世紀初,根據Pamuk的說法此時糧價已經是15世紀的5倍,換言之帝國歲入無甚變化)杜卡特(Lybyer,1913),再摺合糧食也就二三百萬石;這與鼎盛明清摺合2000萬石糧食以上的歲入是不可同日而語。當然,奧斯曼人的封建體系比較適合徵發力役,這又不可比。

總之,鼎盛奧斯曼帝國的國力不如鼎盛明清,但軍事力量不弱於鼎盛明清,軍事技術還有過之。不過,兩國相距太遠,超過當時交通技術允許的投送能力,所以這個比較沒太大意義。


看什麼時候了

1405年左右,明朝完爆奧斯曼,看看與帖木兒帝國的比較吧。

1640左右,明朝肯定搞不定奧斯曼,滿清也不行,個別精銳的八旗兵可以,可是奧斯曼的動員能力更強。

1750年左右,奧斯曼帝國已經開始近代化了,乾隆皇帝肯定會被揍成豬頭

1900年左右,奧斯曼可以吊打滿清,1萬八國聯軍烏合之眾就可以佔領北京,奧斯曼在一戰可以和50萬英軍比劃的。


以我完全不入門的常識來看。奧斯曼興起於13世紀末的愛琴海東岸,連續出現10個強大的蘇丹(早期是埃米爾,叫啥只是噱頭),強盛的對整個周邊造成的海陸軍事壓力從13世紀末到保持到17世紀末的維也納之圍。
這個時期經歷了人類歷史上非常重要多次軍事變革和配套政治變革。早期奧斯曼是這些變革的主角,晚期也在亦步亦趨跟進。同期的明清在幹嘛?在睡覺,他們遠離變革的軸心歐洲。打的戰爭也多是舊時的中世紀戰爭。除了從外部引進紅衣大炮、弗朗基和火繩槍以外,很少有自發性和引進性軍事、政治變革。
奧斯曼本身有什麼優勢?第一、動員力強,號召力大。奧斯曼蘇丹加齊出身,從一開始就是聖戰發家。在伊斯蘭世界有著無法比擬的威望和號召力,振臂一呼望風景從。第二、職業化、半職業化的脫產軍隊。耶尼切尼作為蘇丹的奴隸兵,平時和正常社會隔絕開來,專門負責戰爭和訓練,軍事水平極高。在類似安卡拉戰役中,他們死戰到底。第三、不斷的軍事革新,歷代奧斯曼蘇丹重視引進、運用先進軍事技術。歷次戰役就是先進技術、先進戰法戰術的試驗場。


知乎日常關公戰秦瓊

雖然大萌挺渣的,但是請問奧斯曼吹,15世紀之前的貴國能吃幾次團滅?怕是團滅一波就內戰不休四分五裂了吧,大萌團滅御林軍之後皇帝被人俘虜,立馬換皇帝反殺,就靠這個夠吹一輩子了

老拿聖戰公社時期的火雞和健全的農耕帝國比,我覺得你們是自取其辱。至於後來和板鴨威尼斯爭霸歐陸的那個土雞帝國,那才是可以給你們YY屠明滅清(並不)的存在

———————————————————————
大佬過來答題了,我這段氣話就摺疊了吧,確實不夠嚴謹。

利益相關:大明黑粉,前奧斯曼吹,大清黑粉


我搞不懂了

西方學習東方的馬鐙,火藥,有人說西方海納百川,積極進取,軍事強大

明朝學了西方的佛郎機和魯密銃,有人說明朝不行,要靠外國輸血,軍事弱小

滿清學了明朝的火器,有人又說滿清海納百川,積極進取,軍事強大

日本引進魏源的《海國圖志》,又成了日本開眼看世界的證明

那引進外國技術到底說明自己強大還是弱小呢?


經濟上,明清gdp很大是因為人口眾多,鴉片戰爭時期滿清gdp是世界第一是英國的好幾倍可滿清沒英國強大,gdp大並不說明國家富裕,國家富裕並不能代表國家強大,明清gdp巨大是因為人口眾多,滿清政府收入多支出也多給留下的就已經很少了,而且據英國使團記載清普通百姓比奧斯曼土耳其的百姓窮多了,這跟現在中國gdp的含義不一樣。無論如何經濟上滿清勝過奧斯曼
政治上,政治上明朝就弱爆了北方西北西南都不鳥她,滿清比明強多了把新疆西藏蒙古納入中國版圖,可奧斯曼統治北非中東巴爾幹半島甚至部分東歐,鼎盛時期整個歐洲懼怕她
軍事上,奧斯曼人厲害一點,在奧斯曼最虛榮時期也能把沙俄英國法國打疼了(雖然戰敗的次數多)而滿清從未打疼過沙俄和英國區區幾千人能打入首都。如果奧斯曼的人口民族結構跟滿清一樣的話可能也不會分裂的吧。
民族,大家認定奧斯曼人搞屠殺搞非穆斯林排斥,可實際上奧斯曼人還是對非穆斯林很好的整個帝國內沒有強迫異教徒改教也沒有搞排斥,而滿清呢滿人比漢人高一等好像有一句話叫漢人是滿人的奴隸,歧視其他族群,比如迪化纏回塔蘭奇之類的帶有羞辱性質。


我看成了奧特曼帝國,正準備來答題,結果發現……


大明和奧斯曼,大明得到古今中外認可更多,形象還更正面。


至於清朝這種頹敗的三流國家是怎麼混在裡面的?還不是大團結下,強行在清朝找出幾個嗨點好讓滿蟲們安慰一下缺失的存在感?即使那麼點吹彈即破的存在感,其實也只是清朝嚴重束縛漢人能臣情況下後者掙扎的體現。哦這都能吹咯。


清朝人口非正常損失比例加起來比最嚴重的亂世兩晉還高。數量嘛,光太平天國期間就有起碼抗日戰爭那麼多。各民族怎麼一個慘字了得?

清朝所有方面都是紙老虎,一時貼金,吹彈即破,貽害無窮。當今撕逼最熱的時政話題,幾乎都是清朝當時的統治者堵而不疏的短視決策導致的。還有人粉這?


總之懷念清這種昏聵縮首的只剩個小朝廷的政府還洗地的,看個樂呵就行了。他們還怪民國推翻他咧。怕是感懷清人辛亥殉國之多,自己也很有代入感。


這個問題完全無法回答。
因為這時間都是對不上的。
奧斯曼土耳其最強盛的時候毫無疑問是蘇萊曼大帝的時候,即16世紀中葉到16世紀末。
而清朝最強盛的時期就是康乾雍盛世,是17世紀末到18世紀末。
而明朝最強盛的時候,就是王朝初年,15世紀。
在這裡能和蘇萊曼時間重合的也就明朝中興這段時間。
問題是明朝中興這段時間真的能算是明朝最強盛的時候嗎?有誰會把這段時間當做是明朝最強盛的時候?
所以說,這問題,完全無法回答。
————————————
不過強答一下,強盛時期我不清楚,但是清朝最衰落的時候可以把奧斯曼土耳其最強盛的時候摁在地上打(逃


國家強大的標準是啥呢?

如果問軍隊戰鬥力,明清顯然不如鼎盛的奧斯曼。因為中國的地理形勢決定古代中國不需要十分精銳的部隊,單靠人力和地形就可以解決大部分戰爭問題。而奧斯曼由於地理四面受敵內部民族成分複雜,沒有強力軍隊肯定朝不保夕。軍隊對國家的重要性不同,實力自然會不同。

如果論政府行政效率和人民生活水平。具體數字就不了解了,但粗略覺得明清和奧斯曼半斤八兩。

要論穩定性和發展潛力,明清肯定更優秀。畢竟明清文化發展時間更久,地區統一時間更長。如果把國家比作一個人,明清是身體健康家庭和睦,比較小資情調的富二代藝術家。奧斯曼則是紋身酗酒,搶來一堆同床異夢的小妾,靠一身肌肉收保護費的黑道大哥。這兩種人誰更成功,那就得看他們活在什麼世道了。


看到心愛的大螟被黑,有些小粉黃坐不住了。比如這位 @傅友德

我吐槽明朝巔峰戰鬥力也就是前兩代皇帝,而太祖是個小時候營養不良的農民,二兒子兵荒馬亂的年代出生也是吃不好又沒教育基礎,比不上奧斯曼帝國的貴族老爺。

至於他噴明朝重文輕武、重用太監云云,也是頗為搞笑。如果重用太監就可恥,那重用不能結婚的新軍奴隸兵治國領兵又是什麼鬼?算不算是「就怕突厥貴族領兵立功」了?這個時候怎麼又不怕新軍奴隸跟縉紳文官、司禮監太監比誰吃好喝好接受正規教育?

皇上怕手下造反想辦法約束他們可以理解,但是這位眼裡讓不懂事的去胡亂指手畫腳讓自己將軍幹不了事跟選毫無背景兒童當常備軍是一回事。要是大明能讓文官把軍隊洗腦得有禁衛軍那麼能打,那咱也找不到黑點啊。

言歸正傳,此公對於明朝體制毫無了解。明朝給予武將以官職世襲、募兵役軍的權力,讓他們率領私兵來進行戰役、戰術行動;而通過考試來選拔接受過正規教育的文官來籌劃後勤,謀劃戰略行動;最後用太監來進行監督。這不是讓「吃好喝好」、「體能強」的人上陣,讓「接受正規教育」、「頭腦好」的人來謀劃嘛?可以說很合乎這位知乎電擊大佬的用兵之道了。然而這沒有什麼用,還是被吃不好喝不好沒有受過正規教育的建州酋長和陝西民吏干翻了。這是因為,戰爭的成敗首先是一種政治的成敗,而政治的成敗並不是由體能或者知識(尤其還是正規教育所提供的一部分有可能業已陳舊的知識)來決定的。

這哥們又在搞笑了,明朝的軍制就是一團亂麻,衛所制和私兵都不是一個體系的,私兵只是一部分將領才有的待遇,而且明朝一直限制著他們的規模。至於說讓文官策劃戰略士兵打仗就是腦力與體力的結合,真是聽得讓人一陣惡寒。武將認字腦子思路會更清晰能做筆記整理經驗,但是讓郭敬明去教大佬粗將軍打仗就搞笑了。

後邊拿努爾哈赤作為低文化沒體力能逆襲的典型,難道乃不知道努爾哈赤能熟練運用三門語言自己還創造過一套書寫系統?別人作為建州貴族和李老將軍的私兵伙食能跟農民伯伯一個檔次?

既然他這麼喜歡凸顯自己看過書,那我就帖一段西洋傳教士對大明士兵素質的描寫。這就是明朝大多士兵的素質,明粉非要拿邊軍來代表一切又裝出一副讀過書的樣子想想就好笑。

————下邊是原回答——————

明朝那丟人的裝備連莫卧兒都打不過吧,能打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和他兒子朱棣也都是沒有接受什麼文化教育的農民出身,單論體能和頭腦都不如從小吃好喝好受過正規教育的突厥貴族。後來這個朝代重文輕武,將軍的事總要文官太監參一腳,就怕軍隊有點功勛威脅到朝庭。奧斯曼帝國是由能打發展到更能打最終衰退,而明朝的戰鬥力是從一開始就在衰退。所以如果同為巔峰期,奧斯曼的科技水平能爆明朝十條街。拿最強的明朝跟同時期的奧斯曼對比都有差距,前者對手都是兵油子和小商販組成的武裝力量,後者敗給帖木兒之後都能正面手撕十字軍。

基本上明粉為大明打的那些丟人的敗仗洗地肯定都能甩鍋到文官頭上,比如土木堡,薩爾滸,甚至明亡也是因為富庶地區的官員忽悠皇上籌軍餉別加自己老家的稅而是去收西邊貧農的糧食。這些都不是大明的錯,錯的都是文官!開國皇帝和部分武將打的勝仗足以證明大明還是強無敵的......

明朝因為貪污嚴重導致裝備生產效率不如滿州就不提了,最近沙特打胡塞武裝的戰績大家也是有目共睹。他們那也是怕軍隊威脅到自己的權力,所以把什麼重要的決策權都抓在沙特趙家人手中,經常做出讓坦克在沒有步兵保護的情況下一個挨一個地走山路這樣匪夷所思的決策,同樣因為指揮系統的低能叫空襲對付地堡也無法立刻執行。結果就是土豪的家丁們拿著最先進的美械硬也是被吊起來打,他們從一開始就沒有考慮任何山地戰需要考慮的要素。

我大沙特也是強無敵的,只是趙家人太坑爹,如果有好的將軍一樣能超神......讓坦克拍著隊給對方當rpg練習靶並不說明沙特軍弱,只能說明被自己人坑了,打敗沙特的不是胡塞武裝而是沙特趙家人!


一群發數據的你當打遊戲呢?

你們從來不考慮有效政策執行率么?


奧斯曼明朝嫌清朝丟臉。


從經濟上來看,阿拉伯世界曾經有一段時間超越了東西方世界成為了世界中心 即便遭受了蒙古入侵的滅頂之災以後,也是瘦死的駱駝,和同樣剛剛剛剛驅逐走蒙古人的大明來說,應該是相差不遠,但隨著時間推移以中東地區的地利,在大航海時代之前,奧斯曼經濟上肯定會逐漸強於大明 而大明受限於封建農業國家,在不斷的土地兼并和貨幣流通停懈,只會越來越弱。所以大明略遜一籌。
軍事上看,大明的中央集權制度下,以整個國家供養士兵,但由於前面說到的經濟持續衰退導致的稅收減弱和臃腫的官僚體系導致的貪腐使整個明朝能供養的士兵越來越少,洪武永樂年間還有能力動員幾十萬軍隊北征漠北南伐安南,到了萬曆時期,吃著張居正改革短暫復興的紅利搞個三大征都傷筋動骨,最後薩爾滸一波團滅再無外征的能力。甚至明朝滅亡,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政府無法承擔龐大的軍費。而奧斯曼,雖然名義上是中央集權,但由於領土太廣,實際上除了核心地帶的巴爾幹半島,土耳其和敘利亞,其他領土都是被各路埃米爾(應該是這個名詞 中亞歷史了解較少 要是有大佬指正錯誤的地方 馬上改正)統治 這些地方處於半獨立甚至獨立狀態 那麼奧斯曼的軍隊其實就是皇室供養的軍隊加上各路軍閥的私軍,對比明朝 優點在於,不會出現軍費嚴重不足的情況,畢竟軍閥的部隊都是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很強。但缺點在於,一旦對外征討,主要靠以宗教的名義徵兆的狂信徒和各方軍閥,這些人無利不起早,首先不會多麼賣力,其次一旦出征,必須要有戰果供他們掠奪。這就導致了 一旦對外戰爭失敗,軍隊極易發生內亂,若是失敗次數太多,皇室親軍損失過大,無力壓制各路軍閥,那麼國家也就崩潰了。從這個角度,大明和奧斯曼五五開
未完待續


強大不僅僅是軍事方面,還有別的很多方面,在鼎盛時期,奧斯曼帝國跟明清都是所在區域的霸主,但是相比奧斯曼,明清的制度更加穩固,制度化,確保即使在國家衰微的時候依然能保證大部分地盤,但是奧斯曼帝國卻崩盤了。退潮之後才知誰在裸泳,才結果上看,明清對於基本盤的統治比奧斯曼更穩固,制度上更加先進。


在邊境投放軍隊的能力必然是強於同時期房明清的


這個問題應該這樣問:土耳其就處在歐洲文明的大門口,幾百年來竟然毛都沒學到?


推薦閱讀:

為什麼鄭芝龍把持隆武朝大權還要降清?
清朝為何對付太平軍用了如此長的時間,政府軍居然不堪大用,只能靠曾國藩的湘軍?
明武宗朱厚照下江南為何受到如此巨大的阻力?
建州女真興起時,為什麼選擇向西攻打明朝,而不是向南攻打朝鮮?
曾國藩攻陷天京後為何要屠城?

TAG:明朝 | 清朝 | 奧斯曼帝國 | 地理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