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詹姆斯卡梅隆團隊製作的深淺器深海挑戰者號下潛至35756英尺,而作為國家項目的蛟龍號才下潛7000米?

難道一個國家還比不了一個團隊嗎?


是那個安東尼勒布朗嗎?


給我一個秤砣,我能讓他潛到最深處!你信嗎


卡梅隆的潛水器僅僅是單人使用 設備較蛟龍號更為簡易 據說卡梅隆是使用它進行深海畫面的拍攝 而且該潛水器的尺寸更小 所受壓力也更小 蛟龍號作為探測型潛水器 它肩負深海探測的重任 需要在深海停留更久的時間 其載人數也更多 需要的空間更大 科技含量當然不是卡梅隆團隊能比的


補充,最近崔維成團隊研製的彩虹魚也做出來了,可下潛至10100米。

作業型和探險型的區別,


關注這個問題好久了,一直不知道怎麼回答一下。

作為水下機器人實驗室的人,正好實驗室正在做全海深 AUV 的項目,就不自量力來嘮叨幾句。

其實從深海挑戰這部紀錄片里也能看出一些東西。

首先單純的最早只是一個象徵性意義,早在1960年「底里雅斯特」號就到達過深淵,上面裝滿汽油用於漂浮,下面是一個球艙,重達15噸,而且只是簡單的下潛、坐底、上浮。

其次,卡梅隆的深潛器是高度很高的立扁體,從形狀也可以看出來,他們主要目的還是下去一趟,真的有大家想的那麼傳奇嗎?不見得,聽說後來卡梅隆把深海挑戰者號捐給了伍茲霍爾,結果失聯爆炸了。

至於載人潛水器(HOV)不是我們實驗室的方向,不是很了解蛟龍號的具體情況,不過感覺蛟龍號更像是一次腳踏實地扎紮實實往載人深潛領域邁進的嘗試。至於為什麼居全國之力還比不上卡梅隆一個團隊?這個問題的答案是:不用把卡梅隆那個想得那麼厲害,馬雲想做一個的話應該也很簡單的吧。。。


推薦閱讀:

深海恐懼症是什麼感覺?
一直很好奇一個問題,為什麼人類對宇宙的探索超過對海洋以及深海領域的探索?

TAG:科技 | 探索 | 蛟龍號 | 深海挑戰者號 | 深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