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大明王朝1566》中的呂芳和楊金水?
我在《大明王朝1566》下開的系列回答,已經更新四個了。四個回答,將劇情的前半部大致梳理了一下。雖說嚴黨在35集正式退場,但清流和司禮監卻是一直橫亘劇情的,想要過渡到後半部,必須經過清流和司禮監兩座橋樑。所以我們今天借著這個問題,來談談司禮監。
之前還是,先啰嗦幾句。一個是我之前的系列回答如下:
第一個是《大明王朝1566》,難看懂嗎? - 凌羽中的回答 - 知乎
第二個是《大明王朝1566》沈一石打著織造局的招牌賑災有什麼意圖? - 凌羽中的回答 - 知乎
第三個是如何評價《大明王朝1566》中的嚴嵩? - 凌羽中的回答 - 知乎
第四個是如何看待《大明王朝1566》里嘉靖的這段話? - 凌羽中的回答 - 知乎
第五個是如何評價《大明王朝1566》中的呂芳和楊金水? - 凌羽中的回答 - 知乎
第六個是如何評價《大明王朝1566》中的趙貞吉? - 凌羽中的回答 - 知乎
第七個是如何評價《大明王朝1566》裡面的所謂清流一黨以及他們與裕王之間的關係? - 凌羽中的回答 - 知乎
第八個是大明王朝1566為什麼沒有表現張居正? - 凌羽中的回答 - 知乎
第九個是《大明王朝1566》里朱厚熜到底有沒有看海瑞第二次審理鄭何二人的口供? - 凌羽中的回答 - 知乎
第十個是最近在刷《大明王朝1566》,上面嘉靖經常不停地敲磬是什麼意思?特別是楊金水被押送到宮裡那集。 - 凌羽中的回答 - 知乎
第十一是如何評價《大明王朝1566》中的海瑞? - 凌羽中的回答 - 知乎
第十二是如何評價《大明王朝1566》中的嘉靖? - 凌羽中的回答 - 知乎
第十三是《紙牌屋》和《大明王朝1566》哪個權謀更深刻? - 凌羽中的回答 - 知乎
再有就是,雖然我力主將所有答案穿成一個系列,但我也盡量回答了題主的問題,這兩條並不衝突。上個回答里有人問我現在在幹嘛……我現在是學化學的大三本科生,心裡一直都有個文學夢,所以雖然身在理科,好歹也算個筆耕不輟,感謝大家的支持。
最後想說,我之前的四個問題,加在一起也應該有600左右的贊數,數量不多,但我覺得挺高興了。我比較遺憾的地方,似乎大多數人都是只看了我一個或兩個回答,少有關注一個系列的。可能也是我學藝不精,沒有真的吸引住大家,但我還是希望,有時間又熱愛這部劇的同道中人,能夠按下心思跟著我一起在知乎再走一遍。
若能真的由此交得一二知己,當是生平一大快事。
下面開始正文。
————————————————————————————————
司禮監,有一個掌印大太監和四個秉筆太監,肩負著大明王朝最終的裁決權:批紅。
軍國大事,借用各省的急遞或六部的動議,統一上交內閣,經內閣商議後擬票,呈交司禮監,由司禮監掌印大太監披紅照準之後,下發各省各部。
司禮監下,分二十四衙門,另外加一個錦衣衛北鎮撫司和一個東廠,這兩個歸司禮監首席秉筆太監管。
由此可以說,司禮監是大明王朝最後一道門檻,是天下旨意發行之地,是皇帝權力的集中體現。
但正如我們之前回答里一直強調的,司禮監的權力從來不是獨立的,任何機構的權力都不是獨立的,他們的權力都要依附於嘉靖,由嘉靖賜予,換句話說,跟嘉靖比,所有人都沒有權力,一點都沒有。
劇中的太監們,各有千秋。馮保、楊金水、陳洪和黃錦,是個中代表,他們四個身上的某些特質,糅合在一起,就是大太監呂芳。呂芳是全劇我最喜歡的一個角色,在之前就不斷提起過,雖然這個回答還要也必須要圍繞呂芳展開,但我要把呂公公放在最後。馮保雖說是個太監,但我卻並不打算在這個回答下為他立傳。
所以我們先從楊金水、陳洪和黃錦開始,看看這些風雲一時的太監們,都應該如何評價。
一、楊金水
先給出如下評價:
楊金水是深諳政治之道的絕佳政客。
楊金水在對於政治格局的把握和對於心術謀略的運用,在楊金水這輩人里,不僅包括司禮監,還包括清流嚴黨,他都絕對是第一,但是不是唯一一個第一。
楊金水是呂芳最喜歡的乾兒子,也是雖然身不在司禮監,但政治能量卻根本不遜於陳洪,甚至從某個角度上是比陳洪能量還大的人。
楊金水心狠手辣,但也有情有義。與他不相干的人,都死盡了他也不在意;在他心裡的人,他無論如何也要儘力保全。
楊金水的政治智慧縱橫江南,在如此波譎雲詭的政局中如魚得水,他的政治經歷是我們在本問題下重點要討論的事之一,大致如下:
改稻為桑,既補虧空,又能撈錢。楊金水大國風度,談了五十萬匹絲綢的生意,自然隨同推動。
毀堤淹田,楊金水順水推舟,在胡宗憲發難之時,交出李玄以解自身。
進京覲見,楊金水回答得當,供出嚴世蕃,回護胡宗憲,使嘉靖非常滿意。毀堤淹田不了了之。
杭州理政,安撫高翰文。北鎮撫司前來傳旨,監督江南,楊金水借北鎮撫司對付鄭泌昌,隱於幕後。
一石抄家,誘導鄭何栽罪高翰文的同時,將另一份賬冊經由北鎮撫司交入宮中,從而除掉鄭泌昌、何茂才,瞞天過海。
變賣作坊,招來胡宗憲同鄉,鄭何出頭,楊金水周遊幕後,一面促使鄭何契約談成,從而套住胡宗憲;另一方面密會趙貞吉,定下緩捉鄭何、先談契約的策略。
高層震動,楊金水猜測出倒嚴一事已經提上日程,勸阻趙貞吉不要干預胡宗憲同鄉買作坊的事情,用呂芳的信函成功阻攔趙貞吉,從而順利將五個徽商拖入困局之中,此事既牽扯了胡宗憲,日後查起來趙貞吉同樣也說不清,此二人皆入局中,而自己則又一次全身而退。
自此為止,凡是浙江地界上與織造局有牽連的大小各層官吏都沒玩過楊金水:官位小的,在楊金水手中如提線木偶,如馬寧遠、高翰文;稍有心機卻技不如人,反而被楊金水玩弄於股掌之間的,如鄭泌昌、何茂才;與楊金水地位相等,卻被楊金水設局困住不得不從的,如胡宗憲、趙貞吉。楊金水在江南政局中所向披靡,雖然只是江南織造局的總管,但浙江大小事務卻無一沒有他的影響,反而無論形勢如何變化,他都能迅速做出判斷、布置局面、借力打力、抽身而退,體現了非常高超的政治藝術。
但是,中國有句古話,叫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有句俗語,叫惡人總有惡人磨。還有一句歌詞,叫邪惡打不過正義。
趙貞吉知道楊金水擺了他一道,就送了他一個禮物。這個禮物是一個比楊金水道行還高、手段還惡、還正義的多得多的人,而且這個人只用了一個晚上就把楊金水逼瘋了。
我們都知道,他就是海瑞。
海瑞審案的結果為何逼得楊金水方寸大亂、楊金水又為什麼不能選擇死而非要裝瘋、司禮監就楊金水的問題又有那些政治博弈、呂芳為何私會嚴嵩徐階還要打回供詞、海瑞三審鄭何又有什麼玄機、嘉靖為什麼最後燒毀了海瑞交得所有供詞,這些問題都跟楊金水有關,但它們隸屬於浙江大案,我將在講完全部配角之後,正式講嘉靖與海瑞之爭時,拿出一個答案來細說浙江大案。我們在這裡要說明白的只有一點,那就是楊金水為什麼選擇裝瘋?
當海瑞第一次連夜提審何茂才的時候,矛頭就直指毀堤淹田和通倭大案。毀堤淹田這件事我們在第二個問題里已經詳細說過了,嘉靖知道毀堤淹田的全部經過,但他的態度已經很明確,那就是不追究。但不追究有個前提條件,那就是嘉靖必須「不知道」。表面上知道,就必須管;表面上不知道,就可管可不管,難得糊塗才有餘地,所以嘉靖才說:
不痴不聾,不做當家翁。
但是如果,毀堤淹田這件事是海瑞從何茂才嘴裡挖出來寫在供狀上,嘉靖就不得不知,知道了就不得不查,就一定要查楊金水。到時候別說楊金水本人,就連呂芳都要扯進去,嘉靖的聖名要受累,更不用說,一旦徹查起來,牽扯嚴黨,從而連綴到胡宗憲,胡宗憲本人還要打仗,將胡宗憲牽扯了,仗打不下去,大明就真的不好了。所以在這個節骨眼上,嘉靖絕對不可興起大獄,眼下這個事就得死在楊金水身上。
但是同樣的,楊金水也不能死。一方面,他要代人受過。司禮監中的博弈由來已久,楊金水一旦死了,陳洪一定充分利用這件事,製造對呂芳不利的政治局面,可楊金水不死,就必須先解決楊金水身上的事,所以說他叫代人受過;另一方面,楊金水必須要活著,他要到京城來,哪怕說瘋話,也要把京城的事一五一十的都告訴嘉靖,只有對嘉靖事無巨細的忠心,才能換來自己一條命,才能讓呂芳平安過關。
這裡多說一句,嘉靖知不知道楊金水是裝瘋,其實沒差別,政治上的事不要細究細枝末節,而要看前因後果。楊金水真瘋假瘋對於陳洪來講至關重要,可是對嘉靖來講真的無關緊要。
不過裝瘋是一件體力活,更是一件苦差事。裝瘋想要人相信,就必須得比真瘋的人還瘋,楊金水在織造局四年,享盡了榮華富貴,聰明到機關算盡,最終也得到了應有的報應。
評價他的話,我總覺得楊金水很有風度,當然主要得益於王勁松老師的演繹。從為人角度上,我們不能苛責他什麼,他不算自私,只是一點都不博愛,他是很有擔當的人,可是他擔當的不是家國社稷天下蒼生。比起沈一石和高翰文,我更喜歡他,跟他比起來,沈一石顯得裝腔作勢莫名其妙、高翰文則自以為是志大才疏,他們倆都沒楊金水爺們,雖然楊金水是個太監。
可楊金水跟他們倆,也都沒有芸娘有擔當。芸娘真的稱得上是個奇女子,他們三個都配不上。
二、陳洪
中國有句混賬話,叫寧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這位二祖宗陳洪在劇中就是典型的小人了。但是從某個角度上來講,這樣說還有些冤枉他,一個是人變成什麼樣子很大程度跟他的環境與他接觸的人有關,不是完全自己決定的;另一個是這部劇中講得都是帝王將相,所以陳洪就是小人,也不至於到我們平常所見的市井小人那個層次,雖然也強不到哪裡去。
陳洪這個人著實不可愛。
在我看來,他的不可愛倒不在於毒打百官、對徐階不敬這些事上,甚至也不在於他小心眼構陷呂芳、作踐楊金水、欺辱馮保上,這些固然討厭,但是也不至於就把他看得那麼不堪。這個人最要命的地方在於他格局太小,以至於跟他所處的地位極度不匹配。
能夠成大事的人,都是有胸懷的、格局很大的,但陳洪顯然沒有。他都已經是司禮監掌印大太監了,而且他這個大太監,比呂芳四十年還作威作福,他還因為記恨呂芳,成天跟底下人過不去,倒不是說不要整理人心,消除影響,而是做成這件事的辦法有很多,把人拉出來就打,這種手段過於低級,以至於都不能叫政治手段。
再一個就是,每個人都有自己表達忠心的方法,比起陳洪,黃錦就讓人覺得他真的忠心耿耿,但陳洪就更一種大忠似偽的感覺,再加上他一些很讓人不齒的行為,比如裝可憐自己撕嘴啊、故意在嘉靖面前說老祖宗顯得自己受欺負啊、一口一個奴婢哭喪著臉啊……實在是不可愛,而且還是那句話,這些手段過於低級。
但是陳洪上台,卻是歷史必然。失去了嚴嵩的嘉靖,再也沒有可以給他遮風擋雨的人,政治環境要求他要親自操刀上陣。海瑞在六必居題詞,讓嘉靖感受到了一種壓力,這種壓力來自於,當他懷疑海瑞是受裕王指使時,呂芳和徐階,作為司禮監和內閣的掌樞,卻無一例外地在替海瑞,亦是替裕王開脫。這更讓嘉靖感受到了威脅,所以他必須重用陳洪,陳洪最能替他看住群臣,用陳洪,就用在一個狠字。
陳洪也只有一個狠字。充其量,再給他個果敢湊數。他的政治智慧遠遠不足。
劇情中期,錯估政治環境,妄圖和徐階結盟被打臉,還有劇情結尾對於黃錦的落井下石見縫插針,在嘉靖末期,感受到了嘉靖可能不久於人世,所以積極向裕王靠攏。這其實非常不明智,嘉靖用他就用在他只是自己手裡的刀,可是他不僅在司禮監內排除異己扶植親信,還主動靠近裕王,這些就算了,他還認為靠近裕王沒事,只要瞞住嘉靖就行。這就顯得過於愚蠢了,他根本對自己因何上台、因何立足毫無清醒認識,對於自己所處的政治地位也沒有明確看清,我們不談人品就說政治智慧,他實在是不高明。所以只能說他跟政治實在絕緣。同樣是替皇上遮風擋雨,同樣是對付跟皇上過不去的人,嚴嵩的手腕比陳洪真是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他倆中間至少差一百個嚴世蕃。
手段太次,格局太小,本事不大,野心不小。狠戾有餘,底氣不足,照貓畫虎,貽笑大方。
三、黃錦
黃錦肩負著照顧嘉靖起居的重大責任,起著保護呂芳身後大小奴婢的重要作用,實際上,是嘉靖末期最信任的人,也只有他,能磨著嘉靖加衣服吃藥好好休養。
黃錦得到的評價是蠢直,但蠢不是真蠢,而是不藏拙;直也不是過直,而是恰到好處。
黃錦是個好人,對嘉靖、呂芳和楊金水很重感情,對芸娘很照顧,在朝廷大事上也往往能給出中肯評價。但他不是個爛好人,他畢竟是司禮監秉筆太監,在呂芳走後還是首席秉筆太監,要是真軟綿綿的,恐怕也坐不到這個位置。他有他威嚴的一面,但是不作威作福,不裝腔作勢,不仗勢欺人。
黃錦的政治能量,我看絕大多數人都只停留在他對嘉靖的個人影響上,畢竟他常在嘉靖身邊,深得嘉靖信任。不過我還想再補充一些,上面我說過了,黃錦在呂芳貶謫之後,海瑞上書之前,作為首席秉筆太監,手中是有與掌印太監分離的獨立權力的。我還要重點補充一點的就是,嘉靖玉熙宮裡當差的太監們,基本都是呂芳的孫子輩,他們有乾爹,而且他們的乾爹是黃錦,不是陳洪。黃錦在劇情開始的時候,就是嘉靖身前很親近的人,而黃錦的乾兒子們,則佔據了非常重要的位置,給玉熙宮看門。可能有人說,看門是有什麼重要的?我們只說一點,看門的知道每天都有誰、什麼時候、什麼順序來見過嘉靖,何況,嘉靖沒事送給那些朝臣太監們這個信那個物件,弄些個隱喻,不都是要經過玉熙宮太監的手送出去么?這都是巨大的政治信息。
黃錦與別的太監大臣們不同,他也算是個敢於奏諫的。而且往往出發點都是為了嘉靖好,而不是為了自己,更何況,有時還能儘可能保護其他人,同時又不對嘉靖藏私,有一說一,實在難得,這種看似蠢直的進諫方式,卻是在嘉靖這種皇帝面前生存的最好選擇。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黃錦的三觀特別正,這是呂芳身上他繼承了而楊金水沒繼承的東西。太監是一個自古以來就被無限抹黑的職業,但黃錦真的非常有正義感,三觀極佳,又兼顧人情,讓人欽佩。雖然三觀正的人容易較真,一條道走到黑,但也恰是這點讓人欽佩。
天地有正氣,無論身在哪裡、身居何位,都要心懷坦蕩,都要秉持正義。擁有一個正確的三觀才是立身之本。
四、呂芳
呂芳是《大明王朝1566》全劇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沒有之一。
評價這個人,用四個字,曰不偏不倚;用三個字,曰識大體;用兩個字,曰中庸;用一個字,曰仁。
他有楊金水的心機城府,也有楊金水沒有的宅心仁厚;他有陳洪的威嚴果敢,也有陳洪沒有的體恤眾生;他有黃錦的忠心耿耿,也有黃錦沒有的進退自如。他有馮保的心胸堅韌,也有馮保沒有的老成毅重。
這些不僅是他與生俱來性格中的優點,還有他四十年伴君、一生宮廷生活熏陶出的結果。擁有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力,卻同尋常人家的老祖父無異,司禮監上上下下十萬人,絕大多數都是心甘情願發自內心的叫一聲老祖宗。
歌頌就到這兒吧,說點有用的。
我要反對這個回答下絕大多數答主,對於呂芳遭貶的認識。
劇中呂芳兩次遭貶。這兩次之間根本沒有關係,
一次是浙江大案爆發,楊金水瘋了,海瑞一審鄭、何的供詞惹得呂芳勃然大怒,呂芳瞞著嘉靖去找嚴嵩和徐階喝酒,此事被陳洪透露給嘉靖,嘉靖一怒之下,發配呂芳去修吉壤。
但是這件事的結果是呂芳又回來了,這只是嘉靖對他的一個警告。當時的情況是嘉靖誤會了呂芳,認為呂芳是怕供詞上來自己獲罪,所以串通嚴嵩、徐階一起瞞他。但事實上是呂芳心裡清楚,楊金水進京自己就要跟著倒霉,他是不想此刻嚴嵩和徐階兵刀相見,興起大案,擾了胡宗憲打仗,更讓嘉靖無從下手,他還是為了嘉靖分憂的。
所以他才會跟徐階說,還是同喝皇上這一杯酒吧,意思就是,不要再跟嚴嵩較勁,而是要同為嘉靖分憂。
當楊金水進京,被嘉靖審問以後,嘉靖就已經知道呂芳跟這件事沒什麼關係。楊金水說他是沈一石,告訴嘉靖都有誰貪污絲綢的時候,嘉靖問他有沒有呂芳,楊金水是這樣回答的:有他!有!他在一百年前死掉了!
有沒有呂芳?有。但是他死了。死了的人,怎麼貪絲綢?這個回話看似瘋言瘋語,自行矛盾,實際上傳達的意思就是:這件事確實跟呂芳有關係,但是只是借了呂芳的名,呂芳頂多是縱容,卻沒有貪。
實際上呂芳也確實沒有貪,楊金水才是確實貪了。呂芳和嚴嵩徐階可不一樣,他衣食住行都在宮裡,每天除了伺候嘉靖就是開會批紅,他要銀子幹什麼?誰都缺銀子,只有呂芳不會缺。誰都有理由貪銀子,只有呂芳沒理由。嘉靖還要修這個宮修那個殿的,呂芳根本就沒有花錢的地方,他為什麼要貪污?更何況,在呂芳這個級別的人,真的很少有愛錢的了。
所以嘉靖洞悉一切之後,就讓黃錦把呂芳帶回來了。呂芳就過關了。
第二次遭貶,才是呂芳真正離開政治舞台。
關於六必居題字一事,我在講嚴嵩的時候就已經說過了,不再重複。這裡要說的是,由於海瑞是裕王舉薦,呂芳又回護海瑞,使嘉靖起了疑心。加上呂芳派馮保去裕王府時通消息,這些都讓嘉靖起疑,是否呂芳有靠近裕王的意思,這是嘉靖決心除草的第一個理由。
但這個理由最後並不成立,換句話說嘉靖心裡也知道呂芳是不會真的那樣做的。劇末嘉靖教育陳洪的時候早就說過了,第一呂芳掌印四十年,從來就沒有自己的人。第二呂芳靠攏裕王也不是貼上去了逼嘉靖,心還在嘉靖這邊,這些嘉靖都知道。所以嘉靖固然因為海瑞題詞遷怒於裕王,更遷怒於呂芳,但是這不是呂芳遭貶的根本原因。
嘉靖修萬壽宮,朝臣沒有俸祿發,都到萬壽宮前上書,其實就是聚眾示威,沖嘉靖來的。陳洪等不到嘉靖的旨意,讓手下東廠太監毒打百官,當時嘉靖是這麼對黃錦說的:朕用陳洪,就用在一個狠字。要是連陳洪現在都沒有,我大明朝立刻就會翻了天。朕不得不這樣做。你現在應該明白,朕為什麼要呂芳到南京去。這樣的事,呂芳不會幹,朕也不想讓他干。
嘉靖心知肚明,陳洪做了這樣的事,難逃一死。他是嘉靖手裡的刀,他就只能給嘉靖陪葬。而呂芳去南京,那是「小杖受大杖走」,是給呂芳下輩子平安。
呂芳才是真正的全身而退,正如他開篇對馮保說得:思危、思退、思變。置之死地而後生。
嘉靖怎麼可能不顧念呂芳呢,呂芳走得時候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呈現出悲弱之態,病得迷迷糊糊的管黃錦叫呂芳,還問黃錦呂芳給沒給宮裡來信,這一對主僕四十年的陪伴,彼此都是心知肚明的。
伴君如伴虎,做到呂芳這個地步,還能全身而退,只有憑藉一樣東西:
真心。
再複雜的波譎雲詭風起雲湧,有時候都抵不過真心。這就是我說的,這部劇考究人性的地方之一。
太監這個群體,自古以來就臉譜化、妖魔化,可是《大明王朝1566》塑造出的太監,卻都是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讓人扼腕、讓人佩服、讓人回味無窮。當然了,還要感謝徐光明、王勁松、劉立偉、趙雍等前輩演員的好演技。
下一回合,我們該說說「清流」了,我挑了一個人作為切入點,在我看來這個人在清流陣營里就好比司禮監陣營里的楊金水,擁有非常狡黠的政治智慧和手腕,大家不妨猜猜我說的是誰。
呂芳和楊金水是嘉靖的人,他倆對嘉靖有一種特殊的情感,我不相信這僅僅是忠誠,從某種角度來說。他倆算是嘉靖的家人。雖然他們都自稱是奴才。稱呼上,他倆都稱嘉靖為「主子」、「萬歲爺」、「主子萬歲爺」。錦衣衛也是。這就表明,他們的一切只需要向皇帝負責,向嘉靖負責。
呂芳這個人,劇中同是太監的黃錦說過這麼一句話,"因為有了萬歲爺,我們才算是半個人,因為有了老祖宗,我們才活得有半個人樣。"而嘉靖嘲笑呂芳身為太監卻兒子孫子一大堆,言辭雖然是嘲諷,實際上是表達自己的孤獨。皇宮內外,沒有一個信得過的人。或許有,那這個人就是呂芳。
呂芳作為嘉靖的家奴,凡是都先想到的是皇帝的臉面,防止任何人往主子臉上潑髒水。這就是他和陳洪不一樣的地方。所以後來他會拎著酒去找嚴嵩,犯了嘉靖的大忌。某種程度上,呂芳作為嘉靖的代言人,還要負責在清流和嚴黨中間和稀泥。防止一方獨大。呂芳還有很強大的政治遠見,所以他會把馮保送到裕王府給世子做大伴。
除了萬歲爺的臉面,呂芳還要維護太監集團集團的利益,處理各路大神的各種衝突。比如黃錦和陳洪不對付,但倆人在他手下都服服帖帖。
我一直都相信楊金水是真瘋了,直到我看到呂芳讓他不要裝了。楊金水跳到河裡由於壓抑得太久而發出沙啞的吼叫,那一瞬間我有點震驚。真心佩服王勁松老師的表演,我這幾年的膝蓋一直都在他那兒。楊金水和呂芳名義上是父子,實際上也是父子,只有父子之間才能有那種毫無猜忌,經得起考驗的感情。
楊金水一出場,跟西洋商人介紹絲綢的那段,真心碉堡了。「真正貴族是不需要讓別人知道他一天換了幾件衣服,用心才能看得出來。」那語氣,那腔調,那動作,那神情。仨倆句話,幾百萬兩白銀的生意,妥了。實實在在顛覆了我一直以來由其他劇給我建立的死太監的形象,這絕逼是史上最帥太監有木有!!!!!!!!!!!!
接下來就是毀堤淹田,楊金水的態度是「那是你們地方衙門的事,我只管給宮裡織絲綢。」一句話就表明了自己的立場,我只對皇帝負責,你們愛咋折騰咋折騰。
後來改稻為桑出事了,海瑞來了。這筆架子整天就板著一張臭臉,也只有王用汲能忍他,果然是真愛啊。海瑞要審鄭泌昌和何茂才,楊金水不讓海瑞審鄭泌昌和何茂才,海瑞偏要審鄭泌昌和何茂才,然後楊金水沒招了,就出事了,瘋了。
我認為楊金水是有情有義的,情是對呂芳的,對芸娘的。在裝瘋之前,他給了芸娘一個乾女兒的名分。讓芸娘離開他以後能清清白白的做人。義是對沈一石的,沈一石從打著宮裡的旗號賑糧的時候就開啟了他的作死之門。雖然沈一石最終可能都逃不過一死,但如果不那樣做,或許還有緩和的餘地。沈一石臨死之前和楊金水喝的那頓酒,說了一大堆,我沒怎麼聽懂。等我懂了,沈一石死了,楊金水瘋了。我很佩服楊金水的耐力,從杭州一直裝到紫雲觀。吃苦不說,還得受罪。比如陳洪那個殺千刀的。
有時候我想楊金水為什麼不一死百了。縱觀明朝的各路牛人的各種死法,有吃慢性毒藥趕在上任前死的,有大鎚子砸釘子扎腦袋死的,有揉肚子把自己揉死的。楊金水幹嘛不弄一個奇特的死法刷新一下。後來我發現我傻逼了,楊金水裝瘋自然有他的理由。死了沒法跟萬歲爺交代,也沒法跟呂芳交代。甚至沒法跟自己交代。宮裡上上下下跟有一絲瓜葛的人都得跟他一塊兒掛。這是他不想的。所以一路都在熬,熬到進宮面聖,嘉靖面前,頭都磕破了,借沈一石的口說出了部分真相。也算是給沈一石伸冤,但嘉靖無法給沈一石平反。進京面聖這一段是這部劇的一個轉折點。在這一段里,楊金水給了自己一個交代,也給了萬歲爺一個交代,也讓呂芳大大的喘了一口氣,然後就去了紫雲觀。在紫雲觀,還得繼續裝瘋,不裝,前邊的一切全都白費了。
如果呂芳不是呂芳,楊金水估計會在紫雲觀裝瘋裝到死,或者裝到萬歲爺崩,或者裝到呂芳死。但呂芳就是呂芳,在去給太祖高皇帝守陵之前,他去紫雲觀帶走了楊金水。這對不是父子的父子將會在孝陵度過自己的餘生。
呂芳和楊金水是宮中的太監,一個是司禮監掌印大太監,一個是內廷派到江南的織造局總管。給他們的定位就是嘉靖的奴婢。
呂芳服侍嘉靖四十年,還一起經歷過風雨。嘉靖回憶當年殺伐情境時,少了呂芳,就少了見證者,也就少了成就感。說實在的,嘉靖對呂芳還是有感情的,這在趕走呂芳那一節最能體現。
楊金水自認是皇上和老祖宗派到江南的一條狗,而嘉靖認為他還是有功的,呂芳認為他對自己有情有義。他主持江南織造局,為內廷上繳了不少利錢,而且對上從未欺瞞,充當嘉靖的耳目,十分稱職。更主要的是,他在鄭何一案中,用裝瘋阻止了海瑞的嚴查,使皇帝和內廷免受大的波及。後在胡宗憲的「力諫」之下,該案僅以殺鄭何和宮中三個局的為首太監而告終。海瑞此次針對嘉靖的「攻勢」失敗了,為以後直接衝突埋下伏筆。而胡宗憲的公忠體國,在外人看來確實是「以大局為重」,而實際上還有一層意思,就是體諒皇帝、維護皇帝的面子,毀堤淹田等事牽涉到內廷,嚴黨與皇帝是綁在一起的,不能徹查。他的「力諫」無非是給嘉靖一個台階下,提供一個冠冕堂皇的不徹查的理由。
再說呂芳,他是司禮監的頭,他得管好內廷,打造出一副好的「臂膀」,供嘉靖運使。他在御前會議上幫助嚴黨,卻通過「早立子」看透嘉靖的心思,開始謀劃長遠,比嚴世蕃繼續作死不知高明多少倍,足以與嚴嵩比肩。馮保打死周雲逸,嘉靖要查,而呂芳卻安排馮保入裕王府,實際上是逃不過嘉靖的眼睛的。嘉靖後來嚷嚷著呂芳把心思打到孫子頭上,實際上心裡跟明鏡似的,這是自己默許的。與呂芳的眼光比,就是他逐漸傾向於調和矛盾,嚴黨失去內廷支援,開始失勢。可嚴黨倒台後,呂芳倒台也就不遠了,因為呂芳無法有力地為嘉靖「遮風擋雨」。清流群諫,徐階擋不住,只有陳洪的狠,可以張嘉靖的威。我想呂芳自認為知道「犯了大忌」,實際上並沒有看到問題的實質,這就是他不如嚴嵩的地方。
呂芳也是很無奈的,主子心思變了,讓奴婢們怎麼辦?嘉靖有意讓裕王接班,都開始考驗裕王用人水平了,原本幾年見不著面都開始叫來開會聊父子了。權力格局即將改變,內廷如何自處,本就很難。呂芳動了心思,而嚴嵩卻不動如山,繼續為嘉靖「遮風擋雨」,繼續使大明朝離不開他。可惜兒子不爭氣,以為綁住皇帝就沒事了。大明朝的戶部是徐階、高拱在打理,宮中是嘉靖親自打理,嚴黨不思為國開源節流,盡想著貪錢花錢,怎能不招嘉靖痛恨。嘉靖同意「改稻為桑」,實際上就是給嚴黨一個機會,為內廷和國家多掙些錢。
當「改稻為桑」在浙江燒起一把火,嚴黨、裕王系、內廷都在較勁,攪得浙江不能自主,局勢失控。最終國策推行不下去,錢掙不著,中央矛盾激化了。嘉靖認準了嚴黨不會割自己的肉來補虧空,所以一腳把嚴嵩踢開。嘉靖認為那是「朕的錢」,嚴世蕃認為只要有皇帝的份咱貪就沒事,清流認為國家虧空乃嚴黨貪腐所致……而我們從百姓角度看,百姓沒少交錢,怎麼就養不起這幫爺,錢都花哪兒去了?第一集給出了答案,御前會議上有幾項開支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呂芳維護這個「家」,楊金水看好這個「家」,於國有什麼意義呢!
呂芳、楊金水在整個大變局之下,苟全性命,算是僥倖吧!此處為複製粘貼,原作者見諒--------
首先呂芳這個人,在歷史中是真實存在的.讓我們了解下明朝的司禮監.明朝宦官十萬之眾,在歷朝歷代中可謂別無分店 只此一家.僅崇禎年間便達九萬.十萬人,二十四監.進入司禮監是所有人的夢想,因為進入司禮監則有了覬覦至上權利的可能.宦官也稱老公,其中的高級宦官才能叫做太監.司禮監之所以駕凌整個集團之巔,只因為它的掌印太監擁有代天攝政的權利.也就是批紅奏疏.說到這就要提一下明朝太監製度..明朝官宦制度是文尊武卑的.如總兵戚繼光已經是武官的最高頭銜,再往上就只能封伯爵.而總兵是受當地總督管制的.所以明朝兵者,十有八九是種田者,目不識丁,更難以朝上爬.明朝對宦官是允以文官的教法而為之,他們中間一些人有深度,寫一手好字,用當今的話就是精英人士.這也就是他們能被皇帝與文官接受的緣由之一.二十四監頭頭叫做掌印太監,統領他們的叫印司禮監.從名字上可以看出其實也就是司禮監掌印太監了.司禮監二號人物叫:秉筆太監.這號人物一般兼著東廠的廠主.東廠的權利在明朝多數時候是超過了錦衣衛的.所以劇中鎮撫司的老七見到呂芳是要跪拜的.說到底,掌印太監之所以用這麼大權利,是集權統治下的必然結果.明朝重文輕武,文官掌握著一國之脈搏.在這個文官集團中,不管他們之間爭鬥如何慘烈.旁人是擠不進去的.套用劇中嘉靖的話:不要只看長江水清,而不看黃河水黃! 長江黃河都要用.這話同樣適用於此..嘉靖一心想成仙,沉迷於修道煉丹.他效仿漢文帝的」無為而治」.實質上利用司禮監與內閣之間這一陰一陽,來調和整個帝國.為何歷代皇帝多數信任宦官.分析如下:一 自古皇帝最親近的人就是宦官與老師,歷史上也頗多傳有皇帝與宦官間的二三事 二 宦官在皇帝眼裡是奴婢,他們是閹人皇宮是他們的家,沒有人會背叛自己的家 他們夠忠心. 三 明朝的宦官有能力與文人溝通,可以作秘書使用,卻又少了文人的蒼生大計.
四 宦官擔任著後宮與外界的聯繫,後宮想影響朝政,宦官必不可少. 可以說宦官不是外戚,卻比他們更為得寵.
一切都是中央集權者的需求.
劇中的呂芳.我只從三個方面說.一是對內.二是對外.三是對上.
一 對內
黃錦,馮保,楊金水.這三個兒子.這三個人明顯是代表了十萬宦官里的多數人.黃錦有句話:我們這些人因為有了皇上才象半個人,有了老祖宗才有了半個人樣.同樣從稱呼陳洪」二祖宗」這事上看,宮中確實只有一個老祖宗.嘉靖稱黃錦是個笨人,呂芳則說:長不大的永遠也長不大.對於馮保,這個日後觀遍整個中華歷史,也沒有幾人能與之相提的太監..是因為老祖宗才有了一切.呂芳服侍嘉靖四十年,他指望什麼?「文官的話,當官有三思:思危、思退、思變。武官的一句話:置之死地而後生」.呂芳給馮保一切都安排好了.臨別時呂芳把兒孫們都託付給馮保.嘉靖說呂芳兒女比誰都多.其實這句話也是嘉靖自哀.嘉靖為天下萬民之君父,子女比誰都多.可他沒有選擇,沒有安排,只有聽天命.嘉靖也洞悉呂芳的用意,否則絕不會點出殺陳洪者馮保也這樣的話語.楊金水,現在看來,嘉靖給呂芳的符 其意就是讓呂芳拿去接出楊金水.否則呂芳身在南京守陵,無須此符自保.也從此可推,嘉靖是知道楊金水裝瘋的..試想連剝了殼的雞蛋臉的陳洪那樣的人都懷疑楊金水裝瘋,何況謀全局謀一世的嘉靖.嘉靖借口說楊金水被鬼附身,既配合了楊金水的苦心,也符合嘉靖的修道觀,更保全了宮裡..三年.楊金水裝了三年..就算是一個好人也會瘋的.呂芳深知這樣的情形,」做不出這樣的事」的呂芳也沒讓人失望,他帶走了楊金水..「哭吧,哭完我們就再也不哭了,讓他們哭去吧!」看到此,我相信這些沒根的人在銀幕上從未如此高大....
二 對外
對於後面無法控制的局面,嘉靖安排了陳洪出場.除了一個狠,嘉靖對他幾乎全無印象.病重中的嘉靖一時呂芳一時黃錦.正是因為狠,陳洪註定是一個失敗的下場.可以說他只是一把匕首.用完即毀.只有造刀之人才是真正的利器.一朝天子一朝臣,馮保且能放過他.至於內閣,呂芳一心想穩住朝局,與嚴,徐等人為著嘉靖那」無為而治」努力著,表面是妄自揣摩聖意.實則不然,他明知道嘉靖知道他所做的一切,可他卻做了,為什麼?因為嘉靖需要了解長江與黃河誰該保誰該棄.
嘉靖保呂芳,正如呂芳護著馮保,楊金水等人.服侍嘉靖四十年,十萬人的祖宗,大明朝代天攝政之人.四十年如一日叫:呂芳.那邊答到:奴婢在.這種習慣且是說改就改,嘉靖對陳洪說過:呂芳不會瞞朕,也不敢.他也瞞不了.那我們猜下為什麼陳洪敢這樣?也許是因為陳洪之前提督東廠的緣由..那時候的東廠在錦衣位之上..這一方面證明了嘉靖居廟堂之上仍能掌握著整個帝國,也可以說陳洪並不得下面人的心..也由此說明了陳洪只是個」二祖宗」.
27年不上朝卻牢牢掌握政權的嘉靖是最懂得做皇帝的人.當然也懂得呂芳做奴婢的那份心.呂芳的那句「依奴才看,他就像個媳婦。」說的且不就是呂芳自己嗎
最忘不了的兩場戲,一場是呂芳和馮保的分別,一場是楊金水徹底從瘋子的身份解脫。離開了宮廷,離開了皇上,不用再為別人活著了,此時兩個太監的身份回歸了平民百姓,此時他們身上最人性的一面得到了體現,同時兩場戲的演員的表演和拍攝表達的張力恐怕是中國影視史上絕無僅有的也是不會被超越的。
大明朝有很多壞太監,也有很多好太監,前有鄭和,後有陪崇禎上吊的王承恩,太監是明朝政治中不可缺少的一直力量,既然它存在就有它的基礎,它的骨幹和傳承。呂方明朝太監集團的傳統守護者,他忠實於皇帝,也維護本集團的特殊利益。楊金水則要忠實於呂方,遵循太監集團的道德律。做太監多數人是無法選擇的,他們只有走自己的路。
說說呂芳。
有人說,嘉靖把呂芳趕到南京,是為了保護他。這我不贊同。
呂芳走的原因有2,一個是嘉靖自己說了:算盤打到孫子身上了,能不防嗎?他對呂芳不滿、猜忌。這個不是直接原因,因為呂芳活不到世子繼位。但他這個心計很深,嚴黨一倒,只剩徐黨和太監,三極變成了二極,為了制衡就必須重用太監,他怕裕王駕馭不了呂芳,而陳洪的心計是不如呂芳的。陳洪囂張,跳的高,只是小聰明。
二是要給陳洪讓位。因為陳洪能做許多事,呂芳不行。嘉靖用陳洪制衡徐黨,不是朝政上,而是為了私人享樂,作為打手。
裕王繼位後,有沒有可能殺陳洪?我看是一時殺不了的,除非陳洪自己不識相惹事,但陳洪這種小人應該有見風使舵的本領,到了裕王那邊,他還會毆打群臣嗎?毆打群臣雖然沒有嘉靖示意,但那是他揣測來的嘉靖的意圖。他打大臣沒有別的好處,除了能討好嘉靖。到了裕王的時候,他自然不敢如此。
裕王殺不了陳洪,但是世子繼位後,馮保必然被重用,這個時候殺陳洪就容易了。
嘉靖說:將來能殺陳洪者,多半此人。就這個情況。
裕王繼位,馮保只會稍受提拔,不會掌握大權,他能接回呂芳得等到世子繼位,呂芳早就死了。呂芳開始時說過將來有一天也許還要馮保救,也難實現。
換而言之,陳洪尚且殺不掉,何況呂芳?因此說保護呂芳也是沒道理的,裕王最多是換個司禮監掌印,如果呂芳不做死,怎麼會殺他?
嘉靖用陳洪,除了自己需求,也是因為相對好控制,而且定位就是棄子——可以除掉。而且他深知陳洪不是善人,不能養到世子繼位的時候還坐第一把交椅,撤了還不夠,是要間接去殺的,所以他放縱陳洪欺凌馮保。
嚴黨貪污,嘉靖只能忍,陳洪就收斂許多。呂芳和嚴嵩走過場做做樣子,徐階不肯和陳洪這樣做,說明用陳洪不用擔心太監和朝臣聯手的情況。所以陳洪對嘉靖的威脅小於呂芳也小於嚴黨。
除掉陳洪比除嚴黨容易得多了。這些奴婢,呂芳能換,黃錦能抓,陳洪一樣也是可以除的。除嚴黨,也是一句話的事,難在哪裡?不是因為嚴黨能造反殺皇帝,而是他們一時無可替代,挾國事以要君。特別是嘉靖說收稅那段,說其實是嚴黨上下其手,別人過去收不到錢,也正說明了他的無奈,官員里嚴黨太多,不能猝除。而對太監,嘉靖就不能讓他們變得不能替換,不能讓他們和大臣聯手,不能形成閹黨,也就是呂芳被趕走的緣故。
雖然在這劇中,我們更多看到的是呂芳,楊金水這一般大宦的人性光輝面,但是,還是不得不說,在這些奴才爬上權力的高端過程中,想必也並非善類啊。劇中,黃錦去詔獄釋放高翰文和芸娘,回司禮監時,那位石公公說的那句,「在司禮監當差,心善可不是件好事」。想想,我們總是感慨我們常想見的死太監竟也像個人,卻不知,有時他們真的不是人。。。
剛剛才知道琅琊榜的言侯爺就是王勁松 兩部劇里最喜歡的角色
首先,這兩個人確實貪了,貪的和嚴黨可比。沈一石給呂公公嚴閣老小閣老送兩斤頂級茶葉,楊金水鄭必昌何茂才各人一斤,分茶葉就是平常的分贓比例,嚴黨貪了三分之二,兩位公公三分之一。
呂芳平日生活不見有多奢侈,可見呂芳貪的錢應該都用來照顧「宮裡十萬太監宮女了」,做個大好人,不但要有好心腸,也要有錢才行啊。楊金水平時生活極度奢侈,對待屬下如草芥,貪的錢一部分用來滿足官場潛規則,一部分就用來奢侈消費了。
其次,呂芳有大局意識,儘可能會協調朝臣內鬥,安撫百姓不造反。楊金水除了忠於「老祖宗和皇上」,面對胡宗憲「逼反了百姓,你也不管?」的質問,楊金水的答案是「那是你們的事」。結合毀狄淹田和這句話,楊金水活該。
呂芳是個忠實無二的奴僕,但絕非一個好臣子;也是一個好人,照顧著宮裡上上下下十萬太監宮女。楊金水和呂芳誕生出父子感情,楊金水對呂芳的感情,比對嘉靖的忠臣還要深一層。楊金水如果只想保護「宮裡的名聲」和嘉靖,自殺就可以了;但是還要保護呂芳,就不得不裝瘋受苦,直面嘉靖帝的審問。
呂芳:片中多喚作「老祖宗」,他確實沒有愧對這個稱號,對它的乾兒子們表現出了慈愛,為他們鋪路、解難。如果說,片中論對嘉靖的忠心,呂芳也許是最忠的那個,海瑞的忠心更多的是對大明朝,這兩種忠心是有本質的區別的。呂芳,乃至太監集團,都深知一個道理,他們這種人只有一個家,就是宮裡,宮裡就是天,嘉靖就是天之主。呂芳躬身侍奉嘉靖數十年,深知嘉靖的脾性,一句話、一個眼神、一記鍾音,就明白嘉靖的想法,竭盡全力去落實。在這方面,嚴嵩亦是如此。所不同的是,嚴嵩有嚴世蕃、有嚴黨,時刻要顧及團體利益;呂芳則不同,自己的利益訴求是淡泊的,伺候好主子,盡心辦事,才是根本。這也就是為什麼呂芳明知會觸犯嘉靖的忌諱,也要拿著海瑞的奏摺夜訪嚴嵩、徐階的原因,自己的沉浮、自己身後的太監集團,此時都不在他的考慮範圍內,嘉靖、嘉靖的臉面才是最重要的。
楊金水:楊金水和呂芳一樣,都把嘉靖當做家主來侍奉,是至親之情。楊金水是有能力的,能盡心辦事,雖然他的位置決定了他要做一些荒唐事,但在維護嘉靖臉面上,是竭盡全力的。楊金水裝瘋,受盡苦難,無非是為了維護嘉靖的臉面。海瑞有捅破天的決心,查到底,線索都會指向他,指向宮裡,他倒了,宮裡也就沒臉面了。他裝瘋應該是最好的解決辦法,他不能死,死了,就昭然若揭;只有裝瘋,有理由避免海瑞的糾纏,也最大限度保全了宮裡的臉面。這種為難自己、保全宮裡的苦肉計,若非至親,實難為之。另,呂芳和楊金水雖說只是名義上的父子,但卻真實的表現出了父子真情,尤其是呂芳、楊金水出城那一段,真的很震撼,楊金水在水中沙啞的嘶喊,真是震撼人心,父子情、君父情的沉重,此刻都釋然了。
有哪位大神可以告訴我,楊金水和呂芳到底貪沒貪,為何楊金水會參與淹田的事,難道是為了保全皇上面子?
好電視劇,好角色。
這部電視劇真心贊
楊金水裝瘋賣傻也不是他原創,明成祖朱棣早他一百多年前都會…
猜對了,果然裝瘋,真心好厲害,這樣裝瘋過了那麼長時間,也好聰明啊,在那麼短的時間內想到了裝瘋的辦法,還讓所有人都相信,在大殿和皇上的對話,皇上應該猜到沒有瘋吧
他們都是嘉靖的人。
「我們頭上只有一片雲,在宮裡。」
呂方護犢子,例如對馮保,對楊金水。一開始那幾句為官要三思,可以說,是官場箴言。呂方可以說是嘉靖最信任的人了,我個人很喜歡他。有智謀,有擔當。抱著酒去找嚴嵩和徐階的情景,很深刻。
楊金水,他貪,但是有分寸。能扛事,裝瘋多年,為的是保全上邊,有義氣,有擔當。
推薦閱讀:
※為什麼明軍在薩爾滸之戰會敗得那麼慘?
※請問明季北略的可靠性如何?《明史》是否因為清朝的篡改而不可信?
※如何看待《大明王朝1566》里嘉靖的这段话?
※漢光武帝平定天下以後,為何沒有像劉邦和朱元璋一樣大殺功臣?
※如果朱元璋不廢丞相,依唐例三省相制,同時依宋太祖例,不屠戮功臣,教化農桑,大明是否有可能超越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