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有哪些應該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但是最終未償願的學者?他們都做出了哪些貢獻?

看到這個問題: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有哪些是名不副實的?想到的
1. 不知道還有哪些人是應該獲得或者說成就是可以比肩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但是沒有獲得這一獎項的?
2. 他們都做出了哪些巨大的貢獻?

類似問題:

都有哪些應該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但是最終未償願的學者?他們都做出了哪些貢獻? - 自然科學

都有哪些應該獲得諾貝爾化學獎但是最終未償願的學者?他們都做出了哪些貢獻? - 生物化學

都有哪些應該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但是最終未償願的學者?他們都做出了哪些貢獻? - 生物學

----

本題已加入知乎圓桌 ? 2017 諾貝爾獎巡禮 和 諾貝爾獎巡禮,更多「諾貝爾獎」相關話題討論歡迎關注。


剛去世的宇澤弘文。

Uzawa開創了兩部門模型並且研究了兩部門模型的最優增長問題,但後來兩部門模型式微,單部門模型得獎了(庫普曼斯、索洛)而兩部門模型被忽略。但Uzawa的貢獻更主要的應該是把這套動態最優化的方法引入到了經濟學,後來動態一般均衡成為宏觀經濟學的主流方法和他很有關係,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讓他和庫普曼斯一起得獎。後來內生增長理論出現,Paul Romer作為其創始人幾乎必然會得獎,考慮到Uzawa最先把人力資本引入增長模型,可以讓Uzawa和Romer合得。現在Uzawa已經去世,即使將來Romer得獎也不用考慮Uzawa了。


稍微補充一點兒內容。
凱恩斯之類的可以排除吧。因為去世早,談這些沒意思,不然斯密、司馬遷都可以獲獎。我自己認為可以獲獎的人,卻至今沒有獲獎的人有:

1、奧爾森,著有《集體行為理論》等,是現代政治經濟學的開山鼻祖之一,只要稍微讀點兒這個領域的書,就知道其影響絲毫不差於布坎南。奧爾森、布坎南和唐斯是現代政治經濟學的看山鼻祖,3人的研究角度不同,布坎南的代表作死《同意的計算》,唐斯是《民主的經濟學分析》,而奧爾森是《集體行為理論》。這麼多年過去了,前兩者專著已經很少出現在學術前沿的引用文獻中了,而奧爾森的著作卻依然屢屢被提及,我想他沒奪的諾獎是諾獎有史以來最大的損失,要超過上面有人提及的費雪和奈特。(已去世)

2、羅斯托,著有《經濟增長過程》等,其增長理論影響力巨大,現在也許問題頗多,但經濟學獎得主應該首先講的是影響力和原創性,但也不得不說他的理論造成其獲獎困難。此君我感覺和劉易斯應該是半斤八兩,很好奇他之前為什麼遲遲沒有獲獎。他在經濟學分類中的待遇是頗高的,現代由索羅研究增長理論和羅斯托增長理論在分類上是並行的,有點兒馬克思主義的味道......

3、麥迪森,著有《世界千年經濟史》等,說實話在經濟史領域,這傢伙做了這麼多基礎性工作,如果不獲獎,實在覺得可惜。與羅斯托一樣,其實獲不獲獎對他的聲譽沒有影響,都是一代大師。與之類似的還有喬根森,喬氏花了很多時間來完成和統計生產率,也做了偉大的基礎工作,可惜我覺得他獲獎很難,畢竟原創性弱。

4、費爾德斯坦,供應學派之父,我想沒幾個人對他獲獎有異議,拉弗曲線就是他思想的最好表述之一。

5、格羅斯曼,在增長理論和政治經濟學都有自己的貢獻,不過總覺得差一點兒,與之類似還有巴羅。此君是G·格羅斯曼,常與赫爾普曼一起寫書,比如《利益集團與貿易政策》。赫爾普曼是什麼人物,看看克魯格曼獲得諾獎的理由就知道了。還有一位S·格羅斯曼,是研究證券、信息與交易費用的,並獲得過克拉克獎。只是我覺得反而G君可能性更大。

6、羅默,等著諾獎叫自己的人,啊哈哈哈哈。此人有富爹,和前面提到的唐斯一樣,好像父親都是房地產老闆。唐斯當年寫完《民主的經濟學分析》就繼承家產去了。唐君的著作現在被人提及比較多的就是中位選民原理啦,羅默的研究似乎更重要些,因為宏觀更受重視嘛,特別還是研究增長理論。

7、薩默斯,宏觀大牛,不過其雖然數學屌,但解決的問題似乎都不夠分量,特點就是發文多。類似的還有阿西莫格魯。他親戚有兩個諾獎得主,沒記錯應該是薩繆爾森和阿羅,所以從出生開始就是鹹水學派的人物,當過財政部長的,也可以算學以致用。

8、墨菲和施萊弗,可以百度一下後者的經歷,看看什麼叫學以致用,人生贏家~

9、拉賓,他的論文幾乎就是經濟學通俗讀物必介紹內容,不信你翻一本試試。。。

10、安妮·克魯格和圖洛克,「尋租父母」么么噠。克魯格是錢穎一特別推崇的,看錢氏的書有一節是專門介紹克魯格學術貢獻的。很看好她成為第二個諾獎女得主。圖洛克半路出家,沒有受過正規經濟學訓練,數學可能就是高中水平,加上他著書的時候語言羅里吧唧,沒有科斯那樣環環相扣、邏輯清晰,所以滿吃虧的,即便布坎南在著作中承認其《同意的計算》中主要思想是圖洛克提供的,後者也沒有隨著布坎南一起獲獎。有點兒張五常的味道。不過與張氏不同,圖洛克應該也算現代政治經濟學最早的門派宗師,而張氏不過是交易費用學派的再傳弟子,份量差距很大的。


謝 @Vas Brandon 邀,我說幾個計量領域的、已經沒有可能、幾乎沒有可能拿到諾將的,Halbert White (搞計量的人絕對沒可能沒聽過White,已然去世),Lung-fei Lee(傳說中因為非競技原因而敗給McFaddan),and maybe Pakes and Berry(BLP)。


必須是 Fischer Black 啊,還有疑問么

就是BS 公式的Black,他還發明了BDT , BL啥的

後來弄了個Fischer Black Prize來紀念他


很多啦,Joan Robinson,對壟斷競爭,租值等概念有大貢獻,可惜她支持共產黨,為文革說好話,那時候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意識形態還偏右,要是晚30年,她鐵定得獎。

Frank Knight,對邊際成本,高斯定理都有開創性的貢獻,學生得諾獎的一隻手都數不過來,不知為啥沒得獎。

Armen Alchian, 對競爭,產權,有深入的闡釋,可惜著述不多,也沒得到。


轉一篇華爾街見聞總結的文章,當然了這些作者里很多在有生之年還是很有希望得獎的:諾獎遺珠:那些未能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無冕之王」

別人不多說了,Steve Ross還有Robert Barro終生不得獎的話真的有點說不過去。Romer還有Hausman個人也是覺得蠻有可能的。其他的不了解不評價。


不知道為何,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一個大傳奇,也就是Ramsey。
這哥們是個少年天才,活了27歲就死了。學初級和中級宏觀經濟學的人估計都沒聽到過這個名字,可是在高級微觀經濟學裡邊,Ramsey模型是宏觀數理模型的基礎。
Ramsey其實是一個哲學家、數學家,兼經濟學家,一生只寫過三部經濟學論文,其中關於期望效用的論文沒有發表,作為馮諾依曼那本博弈論的附錄存在,剩下兩篇一篇關於稅收的文章成了最優稅收理論的基石,另一篇關於儲蓄率的文章成了現代宏觀經濟學數理模型的基石。有意思的是,Ramsey1930年就去世了,他的研究成果卻在半個世紀之後被重新發掘,所以當然趕不上諾獎的末班車了。
凱恩斯非常喜歡Ramsey,他的寫的悼文說:
「他(不包括他的哲學論文)只留在身後兩個他的力量的見證——他發表於1927年3月的《經濟學雜誌》關於《對稅收理論的一個貢獻》的論文和1928年12月的關於《一個關於儲蓄的數學理論》的論文。尤其是後一篇論文,我認為,是對數理經濟學的最傑出的貢獻之一,無論就其題目內在的重要性和困難程度,所運用的技術方法的力量和優美,還是就被讀者所感覺到的作者頭腦憑以駕馭其主題的闡述的清晰純正。對於一位經濟學家來說,這篇文章是困難得可怕的讀物,但欣賞在它裡邊結合了多麼科學和審美的素質是不困難的。」
凱恩斯看到了這篇文章的價值,不知道他能否預言多年之後,正是為了反凱恩斯主義,才又復活了Ramsey模型。因為凱恩斯以來的宏觀和微觀是分離的,然而Ramsey這篇文章卻非常奇葩的用微觀個體最優化的模型去研究儲蓄率這個宏觀問題,所以為替宏觀理論尋找微觀基礎的經濟學家提供了武器。

另一個能想到的人物是romer。內生增長理論的大牛。傳統solow模型解釋了資本邊際產出遞減的情況下,經濟體收斂到平衡增長路經,這時候人均變數以技術進步率這個外生變數的速度增長。romer將技術進步率內生化,考慮了知識生產的研發部門。他好像直到現在也沒有獲獎。


Armen Alchian。
和上面有答案提到的米塞斯一樣,和米塞斯一個學派出身的哈耶克拿獎了,他沒有拿。
和Alchian研究領域相似、同樣著述太少、同樣不愛用數學(不愛用不代表不會用),Coase在1991年拿到了諾貝爾獎,雖然那可能是三十年來最有爭議的兩次獲獎之一了(另一次是1994年的Nash先生,額,不是對他不敬,主要是他並沒有從他的精神疾病中完全恢復,所以有人覺得不該給他而已……僅此而已)。
Alchian 在1954年發表於JPE的大作Uncertainty, Evolution and Economic Theory可以說在過去幾乎所有產權經濟學和制度經濟學等paper或專著都有引用,尤其是Alchian的姓氏首字母佔便宜,通常我們看到的paper引用第一個也許就是他的這部大作。這個文應該說出其不意地先假設人們並非追求效用最大化,然後運用類似進化論的手法,論證了「追求效用最大化」這個假設的合理性。如果沒有這篇文的話,試想想,我們憑什麼假設理性人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這個問題似乎用數學模型並不能證明,因為太多東西是無法量度,或者說量度出來,也會有種種問題。(換句話說無法自洽吧)
我這個人崇拜人其實也是有點規律的,比如聽音樂,喜歡小克萊伯,他的特點是出的錄音少得可憐,但都是極品。學術領域,最崇拜的,Alchian,也是可以類似看,paper少得可憐,但也是極品,比如Uncertainty, Evolution and Economic Theory,還比如他和Demsetz合作的Production, Information Cost 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也可以歸為20世紀眾多學術論文中的精品了,基本上研究產權經濟學的,都避不開Alchian提出的這些問題(額,對,可以說他挖的坑)。
當然,即便如此,我還是覺得如果他活著的話,還是不太可能拿諾獎,畢竟發文太……少……了!不過Alchian本人以前好像似乎也不咋在意這個。
用一句放之諾獎皆準的話吧,這個世界上符合諾獎標準的大師,每個領域都有不少,然而,每個領域諾獎每年只有一個、兩個、或者三個人,拿得到獎的,那是厲害,拿不到獎,不代表沒有水平。
比如公司金融領域最有名的兩個大牛Michael Jensen和Andrei Shleifer,不也沒有諾獎嘛。嗷對,順便一句,Michael Jensen的一本書Foundation of Organizational Strategy中收錄了他12篇paper,其中引用最多的是誰?
Armen Alchian。
再順便一句,郎咸平,雖然這貨當上名嘴後嘴炮不斷,但是做公司金融領域的學術時,起碼華人還沒有能超越他的(歷史)成就的,他的論文裡面引用最多的是誰?
Michael Jensen。
以上。


樓上有人提及Mancur Olson,我必須盛讚此回答.
Olson是我上學的時候最崇拜的經濟學家,Olson的理論往往能從前人未涉及的新穎視角審視問題,當很多人論述民主制度的優勢的時候,他卻能以一個基於理性經濟人假設的優雅的數學模型告訴我們民主制度在某些情況下也會處在一個低效率的均衡。 他的另一本名著, The Rise and Decline of Nations給了我們一個審視政府的產生的新視角,這個理論有些時候被簡稱為流寇-坐寇理論,這裡引用一篇非常好的介紹奧爾森學術思想文章,我自己太久不動新制度經濟學,有些生疏,還是請拜讀下面這篇吧。
流寇,坐寇,看不見的左手


謝邀,由於讀經濟學碩士時主攻重複博弈,自然推薦David Kreps, Robert Wilson,DilipAbreu這三位,提出了sequential equilibium這個逆天的概念,開拓一個很深的領域。


楊小凱先生


Kreps和Milgrom?


不如今年一起給了吧…這樣gsb又多了兩諾獎hhhh


真是亂世奇葩多啊,提名楊小凱的都是什麼想法? 還有提名周其仁的,汪丁丁的,你再提名個薛兆豐周克成吧。是不是你們認識的華人「搞經濟學的」都得得諾獎啊?按這個標準,諾獎每年得頒發幾千個

以下是正經的:圖洛克,布萊克


論及對思想的貢獻,米塞斯絕對是被諾貝爾獎漏掉的「大魚」,米塞斯,包括哈耶克,他們的貢獻是否能用諾貝爾獎衡量,都很難說,就像廣義相對論的價值能否用諾貝爾物理學獎衡量一樣。以下是米塞斯在wiki上的介紹: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德語:Ludwig von Mises, 1881年9月29日-1973年10月10日),奧地利裔美國人,知名的經濟學家,歷史學家,哲學家,作家,現代自由意志主義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也是促長古典自由主義復甦的學者。他還被譽為是「奧地利經濟學派的院長」

[1]

。他的理論也影響了之後的經濟學家如弗里德里克·哈耶克、穆瑞·羅斯巴德等人。對20世紀中期自由主義思潮有重大影響。


張培剛,發展經濟學之父,但由於文革受到打壓而研究受阻,且論文得不到發表 。直到後來慢慢的得到重視,論文得以發表,重回華科任教,但那時他研究的最好時光已經耽誤,且在他後面研究的劉易斯已經獲得諾貝爾獎了 。

......................................................................................
1990年北京大學的梁小民教授把當年劉易斯獲得諾貝爾獎的《經濟增長理論》翻譯成中文,相比之下張培剛的理論遠在劉易斯之上,劉易斯主張通過工業化來實現經濟發展,那是犧牲農業來發展工業。但是張老的書是把農業作為產業的一個部分,他所要求的不是犧牲農業發展工業,而是把農業和工業作為整體來發展。後來劉易斯也作了反思,劉易斯說,「過去我太重視工業了,犧牲農業發展工業,看來這是錯誤的。」
世界銀行的經濟專家錢納里來華講學時說:「發展經濟學的創始人是你們中國人,是張培剛先生。這是中國人的驕傲。」1986年,西北大學教授何練成訪美後說,哈佛大學一教授在座談會上說,張培剛才真正是發展經濟學的創始人,劉易斯、舒爾茨的理論比他提出的要晚好些年,因此他更有資格獲得諾貝爾獎。


楊小凱,他被認為是離諾貝爾經濟學獎最近的中國人,可惜走的太早,以下內容來自維基百科

楊小凱在經濟學上突出的成就在於其提倡的「超邊際分析方法」(Inframarginal Analysis)和以此為基礎的「新興古典經濟學」(New Classical Economics)。楊小凱重新審視了古典經濟學中關於分工與專業化的思想,並通過現代的數學模型解釋個人專業化選擇並尋找其與經濟增長的關係
。楊小凱認為傳統的邊際分析只考慮內點解(既有制度)的最優選擇,無法解釋制度變遷以及經濟跨越發展的內在動力。其提倡的超邊際分析在原有的邊際分析的基礎上增加了對角點解的最優選擇問題,從而增加了交易費用對分工深化與經濟發展的解釋力

楊小凱曾與世界頂尖的經濟學家合作,包括黃有光(Yew-Kwang Ng)和傑佛瑞·薩克斯,後者曾評價楊:「楊是世界上最有洞察力、最嚴謹的經濟學理論者之一,他也是經濟學界最具創造力的人之一。
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獎者詹姆斯·M·布坎南說過:「我認為現在全世界最重要的經濟研究就在莫納什大學,是楊小凱所做的。」有閑人聞其事,嘆曰:「小時坎坷不妨大器晚成,凱歌高奏此曲永駐心間。」


值得一提的是,他和牟其中都曾在文ge期間寫下題為《中國往何處去》的文章,思考中國的未來,而如今一人故去,一人正在服刑


張五常,香港經濟學家,新制度主義經理學代表人物,現代產權經濟學創始人之一,著有《賣桔者言》、《佃農理論》、《經濟解釋》等神作,這些著作對初學者以及對經濟學有研究的人大有幫助,他也進一步發展了科斯的產權理論和交易費用,講科斯的交易費用進一步演化為合約安排,其理論對香港和中國大陸經濟發展的分析大有幫助。但是不太看好他獲獎,主要是因為他因涉嫌販賣假古董、偷稅漏稅被FBI通緝。


米塞斯,羅斯巴德,

他們不是沒得諾貝爾獎,而是諾貝爾獎配不上他們,

一點淺見,


以前一直在說沙普利,不過最終還是拿了。
Black絕對是遺珠,可惜早逝。
如果laffont還活著的話,今年也一定會有他。
現在還活著,貢獻足夠但還沒拿過的也還有好些。增長理論Romer Aghion Howitt,不完全合同理論Hart Moore Grossman,演化博弈Smith,序貫均衡Kreps Wilson這些都是早晚會拿的


William Baumol.


怒贊楊小凱教授!其實我覺得周其仁老師也應該可以得諾貝爾獎,不過從諾獎只給理論經濟學有特殊理論貢獻的人來看,估計中國現在還沒有誰可以...不過從經濟學交叉學科的方向來看,國內從研究神經元角度來研究經濟行為的汪丁丁老師也很有可能,不過這個理論太過非主流,一般人很有可能接受不了。


嘿嘿


推薦閱讀:

你覺得你離諾貝爾獎最近的一刻是什麼時候?
發現引力波後,那預言引力波有沒有資格得諾貝爾獎?
為什麼愛因斯坦只獲得一次諾貝爾獎?
怎麼看待日本和中國科學發展差距?
科學家是用怎樣的實驗方法分辨出在蛋白質胞內轉運起效應的膜蛋白的?

TAG:經濟學 | 諾貝爾獎 | 瑞典銀行經濟學獎 | 經濟學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