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動畫電影的差距到底在哪裡?
《冰雪奇緣》拿了第8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長片獎,咱這還是《喜洋洋和灰太狼》,我就想知道中外動畫電影的差距?
----
本題來自知乎圓桌 ?動畫電影動畫人,歡迎關注討論。
次日(2015.9.17)補充:
- 題主問的是「動畫電影」,動畫電影粗略的包含「2D」和「3D」兩大類,雖然都是動畫但製作流程和技術差別還是非常大的,所以大部分從業者的經驗只限於一類中(比如我是3D),我就只3D說說我的看法,歡迎補充。
- 本回答主要面對的是原因層次的差距,所以「畫面沒有國外的精緻」「表演沒有國外的有戲」等比較細,就不再做探討了。但感謝評論中的補充。
------------------------------------分割線------------------------------------
前陣子想起20年前的3D動畫長片《玩具總動員》,幾個月前我們仍然不能說我們上映的作品中有一部能夠真正的趕上了它。
這中間隔了20年。細細想來這「20年」真是件恐怖的事情。
這期間的差距及原因我們可以細分一下:
故事和講故事的功底。
故事是整個電影的靈魂,《玩具總動員》的故事太好了,在當時如此,拿到現在也不弱,節奏行雲流水酣暢淋漓,把觀眾的情緒控制的收放自如。
中國電影能將故事講的有意思的就那麼多,有這本事又願意投身到動畫電影這個看起來撲朔迷離又低齡的事業中的人太少了。
進度的把控。
《玩具》作為世界第一部3D動畫長片電影,4年製作完成。之所以強調第一部,是因為這麼一個簡單道理:要做菜首先得做鍋,要做鍋首先得做煉鐵的工具。《玩具》這四年那真是蠻荒年代走出來的,猶如用石器漸漸雕琢出了一家鋼琴。
而國內,親愛的朋友們,目前已經上映的3D動畫電影(除了《汽車人總動員》)是4年內做出來的?大部分是定的10月檔期但9月了發現做不完需要改到明年2月結果第二年1月發現還是做不完再往後改5個月看看。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大魚海棠》的事迹。
而最初的預算就是那麼多,拖出來的時間沒有預算怎麼辦?於是降薪裁員發基本工資畫餅求爺爺告奶奶等等我們不願意經歷的情節就出現了。
所以,把進度把控好不止是對觀眾的尊重,更是對所有製作人的負責。想把進度精確的把控好是艱難的,一方面在於權衡質量和進度讓人痛苦,對每一個製作人都是如此,另一方面在於不是人人都有惰性,有人需要壓力,有人需要鞭策,這樣一來一不小心進度就延後了。
所以,有一個強大的製片團隊去遵循著一套科學高效的進度調整策略是必不可少的,可惜國內做好的不多。
這裡不得不提追光的《小夜遊》和《小門神》,小夜遊是第一部流程和團隊搭建時的小品,小門神是真正的動畫電影,這兩部作品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在做之前就定好的完工日期前結束了。平心而論這個在國內是可以用「了不起」去形容的。然後么,國內都喜歡加個「中國首部」的前綴,比如「中國首部3D動畫電影」「中國首部立體動畫電影」「中國首部以xx為題材的動畫電影」等等俗不可耐,《小門神》完全可以以「中國首部說什麼時候完成就什麼時候完成的動畫電影」的簡介讓同行打個趔趄。流程
流程對於製作力而言是個乘法。而國內有「流程TD」的動畫公司屈指可數。
對於這個職位可以看下CG 特效公司里 Pipeline TD 的職業生涯如何? - 劉魯的回答說的更多一些。
我的理解,這個職位存在的理由是:
- 人總會出錯的,流程上能交給程序的完成的不應該由藝術家負責;
- 人的精力是有限且寶貴的,應該揮灑到最有價值的地方,而不是無休止的數據導入導出、查找文件存放地址等重複勞動上。
如果一家公司里存在以下現象那一定是沒有流程TD,或者流程TD沒有做這部分工作:
- 文件系統和數據資產的命名和層級混亂
- 溝通任務進度靠吼
- 不同部門數據交換靠走
- 上下游數據交接重複出現同一類問題
- 等等
悲傷的說國內大都如此,可想製作者都是在什麼樣的情緒中工作。
流程上每項改進對效率不是「增加」效率,而是「增乘」。舉一例子,服務於角色特效部門時曾在現有工具上層加了一個擬人的工具,可以以角色特效師的步驟在上遊動畫交付的一刻開始用集群依次加頭髮、加布料、解算、出緩存、測試渲染等,效果不對的製作人員再手動調教。現在可以解放大概1/4的生產力,這對一個大公司而言是非常可觀的。
當然乘法同時意味著不只是增加,如果在重要的流程改變的決策上失誤那也會很傷整個團隊的元氣,所以流程TD實現工具只是一方面,設計是更重要的。國內這個職位獨當一面的少之又少。
技術實力
這也是一個早已經被討論過的話題。
國內有部分人輕視技術差距的鴻溝,說過「國內不缺技術,唯獨缺abcd」的都是這種主兒。但《冰雪奇緣》如果做不出可以自然堆積的雪那就不是《冰雪奇緣》,《長發公主》如果長發的動力學解決不了那也不叫《長發公主》,《超能陸戰隊》如果沒有Hyperion(可能)就沒有舊京山,還有各類高大上in-house不外傳工具如DW的Premo(The amazing animation software behind "How To Train Your Dragon 2"),Pixar的Marionette(Marionette (software)),ILM的Plume(ILM』s scientific solutions),RH的Voodoo(http://www.fxguide.com/featured/voodoo-magic/(神器))…… 拉塞特曾經說過「藝術挑戰技術,技術激發藝術」,很顯然,如果技術被藝術的需求挑翻了那藝術效果終歸要妥協。
最尖端的技術需要學術的支持,歐美的優勢得天獨厚,世界級名校的數量上的足以窺見一斑。
目前在工具上我們主要還是依賴國外的軟體,好在目前動畫行業所使用的商業軟體(如Houdini等)迭代迅速,國內不需要太多深層次的開發就可以使用。但技術攻關的實力上的差距仍然,仍然,仍然太大了。暫時想到這麼多,希望能拋磚引玉:)
--------------2015.09.26---------------
第一次長答竟然被推上日報了受寵若驚!
有關十萬個冷笑話大電影(電影啊!討論的是電影!)的討論,其實之前也有一個回答非常不錯,也推送過日報,講的是市場缺失的內容,十萬個冷笑話電影很好補充了喜劇片的內容,只是我手殘翻不到了_(:з」∠)_
關於技術方面,二維動畫不缺技術的觀點,還是基於動畫原理上,我們想做的鏡頭(大轉鏡,群像鏡頭,誇張透視鏡頭,長鏡頭)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想做。你們做動畫電影的只有一個好,總想搞個大鏡頭,真正畫原動畫的時候,卸鍋卸得比誰都快,I am angry!
有評論說我們做不出日本一些原畫師的節奏與動作風格,我承認在國內現有的培養和商業模式下,要培養一個熟練掌握日系拍三打鬥風格的動畫師不容易。學校不喜歡你做的四不像的日系動畫,商業上又沒錢做。在動畫中做出個人風格已經不容易,何況是運用於商業流水中嘖嘖嘖。
------------------原答案----------------既然題主是問「動畫電影」,就談談動畫電影部分,電視動畫和網路動畫少討論。
先說結論:中外動畫電影差距在市場、政策和技術三個方面。
1.市場:中國動畫電影,不僅攤上了國產動畫這一爛攤子,又掉進了中國電影的坑。影院動畫和電視動畫、網路動畫最大的不同點,就是「先消費後享受」,而且播放環境非常苛刻——電影院。目前我看過的國產動畫電影,還沒有幾部能真的說「配得上」電影院的播放條件,敢於上巨幕/iMax的動畫電影更是少之又少。無論是最近的《大聖歸來》、《秦時明月》、《神筆馬良》等高投資三維動畫,還是3D轉2D再做3D的《魁拔》(第1、2部),又或者是作大死挑戰二維動畫電影的《我是狼》等等,都無一不充斥著「強行動態模糊」,或者乾脆自暴自棄,把電視動畫水平的畫面強行上銀幕,更不用提音響效果了。但是這裡是電影院!現在國內的高投資動畫電影製作人不是有一顆「合家歡」動畫的心,就是有一顆「熱血青少」動畫的心,但是現在院線合家歡電影、熱血電影(不一定是動畫)擁有的元素,中國的動畫電影又擁有多少呢?「高水平的鏡頭掌握、震撼的視聽體驗、感人而驚喜的劇情、討喜/鮮明/符號化的電影角色、紮成堆的明星陣容」,這些國內院線排片最喜歡的元素,國產動畫在製作的時候又擁有多少呢?相反,拿一部迪士尼/皮克斯/夢工廠的動畫電影,它們本身又擁有多少元素呢?擁有這些元素,有需要多大的投資量呢?當因為種種原因不能擁有這些元素時,一種非常有趣的動畫電影就出現了——檔期動畫電影,依靠節日/假期的檔期,通過IP衝擊的方法,強行讓兒童及其攜帶的家長到電影院看一集「長達90分鐘的電視動畫」,比如喜聞樂見的《喜洋洋》、《熊出沒》電影院專用動畫電視劇,「竟然拍到了4」的《潛艇總動員》、《賽爾號》,「《大聖歸來》神助攻」《汽車人總動員》,心有餘而力不足《超蛙戰士》,炒冷飯借屍還魂美影廠等等。
不要和日本動畫電影市場比較,日本的動畫、漫畫、遊戲市場和全世界都不一樣,其中動畫電影市場又是一朵奇葩,誰迷信誰死。但是值得關注的是,《冰雪奇緣》在日本聯冠13周的票房。《冰雪奇緣》燃爆日本票房 "女王"奇蹟是怎樣煉成的?
2.政策:由於相關政策,大陸地區很難出現像《辛普森一家》、《南方公園》這樣的「高性價比」動畫/動畫電影(用動畫說段子),甚至很難有良好的從電視動畫、網路動畫到院線動畫的轉換(當然也有一半市場的原因)。現行的電視電影網路動畫規範,更加偏向於向少年動畫、低幼動畫傾斜。也就是說,在政策的引導下,動畫會更傾向於「動畫片」本身,難以發揮「動畫藝術」或者「動畫形式」本身的魅力。這就導致了動畫市場會長時間由低幼動畫片做主導,忽略了動畫藝術和動畫形式搭接到其它形式的媒體中。不過市場是敏銳的,《十萬個冷笑話》及其電影就藉助動畫的形式,很好地打開了喜劇片市場,成為了一部「高性價比」的動畫(嗯,我是想說它的製作水平真不咋地),不過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希望越來越多這樣「高性價比」的動畫出現,使得動畫形式本身的魅力得以體現和發揚。兩三年前網路動畫還是小圈的時候,製作題材的自由度還是很大的,現在因為移動互聯網快速地普及,受眾群人數快速上升,限制的加強也是遲早的事。不過早在美術片時代,國產動畫反而是因為政策得到了大力發展,最令人感動的是手塚治虫老師與萬籟鳴老師的作品精神之交。扯遠了。最後是一點自己的見解,比較獨(che)特(dan),大家可以隨意吐槽——那就是,現在動畫市場受國人的「審美」影響極大,換言之,教育政策中對審美教育的輕視和確實,會對現在和未來動畫產業造成災難性打擊。從小我們的「德智體美勞」教育中,審美在倒數第二,勞動在倒數第一。我們從小接受的審美教育(大部分人的義務教育,不包括少部分有意識的家庭),更多的是「意識形態」、「知識」和「技術」教育,比如對心靈美的引導,對美術史的記憶,對樂器操作的學習,而沒有一套真正意義上的「審美教育」!!因此,兒童時期的我們,本能地會選擇奪取眼球的、情節浮誇的的動畫,同時家長也沒有甄別和選擇的能力,最可怕的是,我們的市場篩選、政府引導、電視台播放都有意無意地缺失審美!!這樣繼續發展將會是災難的。而且,由於相關政策,我們很難普及優秀的國外電視動畫,世界上沒有優秀電視動畫製作的國家不少(比如新加坡),但是沒有優秀電視動畫推廣的國家,呵呵呵呵。
3.技術:國內不缺技術,至少是二維動畫方面,三維動畫技術的發展也是十分迅猛。我們常說的「國產動畫技術不行」的論點,是因為是「你看到的」技術不行,又或者是「態度不行」。我們不僅有東方迪士尼(優酷土豆),還有東方皮克斯(追光),還有東方夢工廠,怎麼會不行呢(笑)。我相信,優秀的動畫會像浪潮一樣襲來。明年一月「大型國產動畫電影」《功夫熊貓3》就要上映了,歡迎大家貢獻票房(沒有利益相關)。還有同檔期的《小門神》(超級棒,推薦,沒有利益相關),以及還在坑裡的坑坑樹的《西遊記後傳》(超級棒,如果沒坑的話推薦),每一屆動畫新生都會聽說的萬年大坑《大坑海棠》,還有傳媒大戲《我的師傅姜子牙》(超級棒,推薦,沒有利益相關)等等
作為純業餘動畫人,還是希望國產動畫,特別是動畫電影能蒸蒸日上!去看看《汽車總動員》和《汽車人總動員》,就會知道差距無非就是「人」
個人覺得主要是三方面吧:
理念、人才、技術。
1. 首先是理念。刨去咱們教育體制下的創新人才缺乏這個原因,理念上的差距更多體現在我們對創作的理解,尤其是創作經驗的積累方面,跟國外有很多的差距。國外無論是動漫還是電影都已經有百年歷史了。中國這方面的歷史不是很長,但也不是沒有過輝煌,比如60年代萬籟鳴的《大鬧天宮》,但是因為時代原因,也沒有繼續發展下去,形成了斷代。
2. 再說人才。後來,中國動漫又走了一個彎路,一上來就充當外包的角色,萬籟鳴時代的那批動畫師好多去了深圳,給別人做外包,那時候日本人給錢說你們過來畫我就幫你畫。結果造成原創就沒有人了,原創力量被整個連根拔起,所以說現在中國新一代的動漫人才是重新起來的一批人,從零開始的一批人,人才的差距顯而易見…
3. 最後說技術。軟體層面的技術主要是渲染引擎,基本上流行的渲染技術都是動畫公司自己開發的,比如皮克斯(Pixar)的PhotoRealistic RenderMan,簡稱PRMan,但最核心的技術肯定是自己用,公開的僅僅是幾年前的版本,所以軟體技術層面幾乎只能靠自身積累。還好在硬體層面的技術上,咱們並不算吃虧,現在大家都在用的專業的圖形工作站,國內的並不差,前段時間,國內的米粒影業就用聯想ThinkStation工作站為核心做了一個渲染農場,這個由幾百台聯想ThinkStation工作站構成渲染集群和繪圖工作站,可以完成超過2,000億次的請求,即便在國際上也算是很先進的水平了。
其實,我們也有一個獨有的優勢,成本。
美國好萊塢製作一部動畫片最低的成本也是八千萬美金以上,而國內用一千萬美金左右就能做出這八千萬美金70%左右水平的片子。而且,隨著國家政策的扶植以及大量資本的湧入,人才、經驗、技術也在不斷積累,中國動漫業的未來應該會的加速發展。
我以前有段時候對動畫很感興趣,試著分析一下:
1、 中國「以畫為本」,所以中國動畫只能看到背景在移動、人物嘴角在顫動,但水墨畫風好。
美國「以動為本」,請仔細回憶迪士尼的動作是多麼流暢,還有貓和老鼠。
日本「以美為本」,以機器人、美少女為主體,追求唯美效果,不僅背景細緻逼真,人物表情也描繪得精緻。
2、 中國更在乎創作形式和風格,缺少故事。比如葫蘆兄弟、小蝌蚪找媽媽,製作不可謂不精良,但故事太單薄,大多是回合制,可能製作者認為動畫只能讓小孩看。。
美國更注重故事情節,想像力豐富。而且他們動機更單純,就是為了賺錢,所以更注重觀看者的體驗,節奏、轉折更科學,適合成人看。
日本動畫多從漫畫改編,故事多樣,懸疑夢幻多變,龐大的漫畫市場提供了有力的劇本和畫面支持。再加上熟練的電影蒙太奇手法,光影變化,產生了較好的動態視覺效果。
美國動畫有一群技術人才的參與,每部動畫製作完,一堆相應的工具、軟體、動作捕捉都相應地完善,為下一部動畫的製作節省了成本和時間,可以逐漸推進
日本因為有大量的漫畫市場,所以它們不追求耗費大資金的技術手段,專註於故事、內心捕捉、統一流程、工業化生產,出品量巨大,雖然畫面較美國更靜態化,但因為品種繁多,故事精美,製作速度快,從而成為業界典範。
既想吸引兒童,又想取悅成人;
既想征服市場,又想討好總局;
既想大肆撈金,又想標榜情懷;
既不避諱山寨,又想奢求口碑……
從來都是好高騖遠、貪大求全,
卻始終不肯腳踏實地、精益求精,
結果也只能是折戟沉沙、進境緩慢……
差距不在於技術,不在於風格,甚至不在於錢。中國動畫電影——甚至可以說,中國電影——與國外的最大差距,在於如何把故事說好。
有圖有真相:
《雷鋒的故事》PK《功夫熊貓》
2010年PK2008年,算佔便宜了吧?
看完了我只想說:鄉長,那怎麼辦呢?
——————————————— 我是次元壁 ————————————————————
《大聖歸來》《功夫熊貓2》
2015年PK2011年,繼續佔便宜
看完了我只想說:比飛躍,你根本就不是我們的對手!
我就答答我能想到的。
我覺得根源差在錢和審核制度上。
原因嘛。
就說審核制度好了,限制的太死板,但是漏洞又百出,搞得影視業像一個洗錢的行業,金主們花點小錢找些不知名的小演員,或者花大錢找明星,然後在院線一放,或者放在網上,之後買個票房,買個點擊量。但是通常對劇本的把握都很糟糕,國內的導演或者製片我覺得能在劇本上下足功夫的人兩個手都用不了就數光了。
動漫行業更不用說了,糟糕的人設,糟糕的台詞,侮辱智商的劇情,還有粗糙的製作水準。像大名鼎鼎的雷鋒的故事,簡直就是動漫行業騙補助教科書般的案例。但是我們不說這些。因為我們要拿平均水平對比別人的平均水平來講,不然就是耍流氓了
國內並沒有所謂的分級制度,什麼能播什麼不能播的生殺大權總是掌握在那兩三個有關部門裡,基本上是屬於一天一個主意,一天一個想法,每當這個時候,我深深的意識到法制比人治真是好的不是一點半點!
亂糟糟的吐槽完相關部門和審核制度以後,來談談我認為為什麼差在錢上。
雖然國內的動畫片普遍存在騙補助的嫌疑,但是慷慨的政府貌似還在樂此不疲的在牆上扶爛泥。差就差在政府貼錢,看似養著這個「新興」的行業,卻把競爭和市場攪合得一塌糊塗!試想,你只要能堅持到成片出來得那一刻你就能拿到政府補貼,不愁沒地方賣。誰還會在意好壞呢?誰不想趕緊把前期的投入趕緊收回來,然後繼續做新片去拿補助,產量高沒準還能獲個獎什麼的。
這點真的很致命!
那些動畫漫畫做得好的國家在光鮮亮麗的TOP榜底下是血淋淋的修羅場。
舉個最經典的例子,史艾Square Enix當年為什麼合併,就是因為史克威爾投資的《最終幻想;靈魂深處》電影慘敗.....一度導致了危機。
最終幻想誒,國民噢是世界級的RPG呢.....名聲紅的發紫好嗎!用了1000多台電腦好么?做了四年好么?花了快2億美元好嗎?技術都快成標杆了好嗎?花這麼多成本,廢這麼大勁,用這麼長時間,就是為了圓坂口博信一個電影夢簡直太TM有情懷了好嗎?但是做的不好市場依舊不買賬!
只差一點,只差一點點!!最終幻想的故事到8代就完結了,就連坂口博信都辭職了!索性這個時候史艾合併了。
但是星爺教導我們;
史艾對於畫面有瘋子一樣的狂熱,除了暴雪爸爸這類志同道合的同志,哪有人敢與史艾肛畫面的。
於是乎05年的聖子降臨和09年的加長版成功的大賣,甚至帶動了整個FF7系列,扎克斯,文森特,都獨立接到了遊戲通告,FF7也在今年放出了重置的消息。一個系列的其中一部人氣如此之高,除了當年遊戲本身的劇情和素質,05年的FF7AC(聖子降臨)雪恥的一仗也功不可沒。
而且史艾一舉打造出了史上最酷炫最有人氣的殺馬特!!木有之一!而且就算放到現在,FF7AC的畫面和打鬥5仍然是在動畫電影金字塔的頂端。然而劇情對於沒玩過遊戲的人而言就像屎一樣,交代不清,莫名其妙,誰TM知道從始至終貫穿全片的愛麗絲到底和克勞德什麼鬼關係啊,男主不是有女朋友了嗎。劇情和台詞簡直充滿了日式的中二氣息,身為一個黑色皮衣金瞳銀髮,武器酷炫伸手了得,而且帥的一逼的反派天天在喊媽媽,媽媽的,我真的無法和旁邊一臉日了狗了的基友解釋些什麼。
但是!就是這麼強悍的畫面讓我那個基友堅持得看完,並且表示雖然劇情像屎一樣但是他沒想到這屎怎麼能這麼好吃!!!!
我只想說只要有心,
然後基友便表示要借走我的PS1和FF7玩一遍,之後還買了PSP為了玩扎克傳,以及跑來圍觀我玩地獄犬的輓歌。(以上都是FF7遊戲的衍生作品)
基友的行為讓我覺得,其實之前01年那波,史艾敗的不虧。
然而說句題外話,我覺得從FF7AC開始,對於史艾我只能想到一個流行於全國的廣告,稍微改一改就可以把它套用在史艾噢不,最終幻想系列上。
日本最著名遊戲智商丟了!王八蛋總監你不是人,玩法劇情通通沒有新意,總監帶著畫面跑了!我們沒有辦法,拿著屎一樣的策劃案做遊戲!原來傳統的遊戲性、精美的劇情、世界級RPG的口碑,統統喂狗!統統喂狗!!
嘛....以上的只是個玩笑,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史艾並不那麼糟糕,自從09年收購了古墓麗影,拯救了另一個家喻戶曉的遊戲。它還是用實力告訴了人們,我們仍有實力。
以上對答案有幫助嗎,看似和之前我提的點也沒啥關係吧。
其實是有關係的。
如果日本政府看到史克威爾投資最終幻想電影系列虧到快倒閉覺得遊戲這麼賺錢的行業我不能讓你倒閉我來給你補貼吧,以後可能就沒有史艾的合併,沒有太多的資金和實力去做創新,沒有膽量從失敗中爬起來,最後為了保守起見每年固定出手上的安全牌,直到把所有世界級的IP做成國民級,再做成路人級,最終被歷史遺忘。
市場就是有風險,有競爭,才會有更好的作品,更完善的產業。
====================================
然後我覺得以上是最關鍵的因素,其他的樓上提及比較多的人才,我認為是不缺的。
很大一部分有實力的人才其實都在做外包,因為動畫行業的工資真的不高,資本分布的不科學,加上動畫賺錢很難(不靠不住),動輒大量的設備,人力的投入,項目最終還要接受市場的考驗。典型的密集型勞動產業,而且前期投入大,周期長,人員流動性高,真的是很容易優勝劣汰。
我們真的是不缺人才,另一部分有實力的人才都跑去做遊戲了。遊戲工資高福利好,有分紅,而且公司多,可選的路多,對未來的規劃也比動畫有前途。』
我們真的不缺人才(強行說第三遍)。國內的動畫工作室大多像一個機器,為了保證產能,再有才華也只是一個技術比較不錯的操作員而已。
我覺得樓上那些拋開產業去說根本的通通都是耍流氓(誤)
國內有非常多的原畫大神,模型師,動畫師,特效。
但是好的導演,好的剪輯,好的合成,好的後期,非常少!
第四遍,我們真的不缺人才,但是資源並不平均。
說白了,模型動畫特效這類加上個導演吧....算是決定你的項目能拍到怎樣高度的職位。
而好的剪輯合成後期能決定你拍出來的片子是否能達到預期的高度。
--------------------未完待續-------------------------------有人知道梅麻呂嗎……咳咳咳咳咳咳,沒什麼。
廣電總局
故事。
不比爛。
國內最優秀的動畫片與好萊塢最優秀的動畫片相比——尤其是近些年——差距較大的地方,首先是故事。
拋開一段時間以來許多編劇祥林嫂一般說起來沒完的種種問題:立了項卻連劇本大綱都還沒影、不管是誰都能對劇本提意見且編劇不管意見有多不靠譜都得照辦、不管是誰都能不知會編劇而隨便改劇本、拖欠賴稿酬……
還存在一個更大的問題:編劇隊伍——具體到動畫片的編劇隊伍可能更是如此——是如此是如此是如此良莠不齊。
我見過把自己吹到天上去的動畫編劇,實際上卻對編劇一竅不通,手裡拿的本子都不是自己寫的而是多年前找的槍。但人家偏就能騙來錢。最後把活兒玩現了,抽身比誰都快,還多了一筆資歷。
而真正踏實的編劇乾的是活兒,可未必會說話會推銷自己。於是無人問津於是吃飯都飢一頓飽一頓是活兒就干,於是要麼積累不到什麼經驗進步速度緩慢,要麼根本就積累不到靠譜的經驗光顧著找錢了——如此惡性循環下去也就改行的改行去了。
這裡頭有個根本的問題是:真有好編劇寫出好故事來了,就會被投資方認出是個好故事么?
我曾經以為是的。
其實不是。
——而到頭來倒霉的是誰?是所有人。其中投資方最慘。
正確的態度是將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去做——可是專業的人在哪兒?你怎麼能知道他不是一個專業的騙子?
更別說還有就是天生自信的那種。
吉卜力創始人高畑勛:宮崎駿對中國動畫極度失望
1984年,宮崎駿和高畑勛造訪中國,從那以後,宮崎駿再也沒有穿過夾克。 他們向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贈送了《風之谷》的膠片,並深入交談。發現美影廠最關心的是按件計酬的制度,「宮崎駿對中國的失望無以復加」。
「中國動畫藝術電影的探索在改革開放之後,因為要追求利潤反倒衰退了。」高畑勛說。
高畑勛:
目前,世界上有許多優秀的長篇動畫電影。不僅僅是迪士尼和日本,與某些時期相比,歐洲的優秀作品也越來越多。從全世界來講,動畫電影製作會持續下去,慢慢的就會有傑作產生。在各種困苦中,有同仁在不斷堅持藝術作品,也有些人即使賠本也要投資。雖然從票房等流通層面來講,倒不見得動畫電影一定會變得越來越繁榮,但就這個狀態也未嘗不可。藝術動畫電影本來就是創作,只用產業的眼光來看就很難辦了。
我高中或者大學時期,與迪士尼並駕齊驅的是蘇聯動畫電影,數量不多卻有足夠的衝擊力。比如《伊萬和小馬》。上大學之後,我看了《冰雪女王》—當然不是現在日本正流行的《冰雪奇緣》—深受影響。我的朋友,蘇聯導演尤里·諾爾斯金有很多優秀作品,比如《霧中的刺蝟》和《故事中的故事》。那些都是在社會主義體制之下才得以實現的,在商業至上主義的世界是不可能的。在社會主義政權下,蘇聯之外其他東歐各國以及中國,都誕生了很多優秀動畫片作品。說起來是個悖論,他們實現了日本所言之藝術至上主義。
你有和加拿大動畫導演弗里德里克·貝克(Frederic Back)的對談,其中專門提到,貝克拍的《植樹人》基本靠政府的資助。
高畑勛:現在世界各國,整個社會都在全球化,那種東西就拍不出來了。從前有冷戰,為了進行對抗,資本主義國家也需要有一定的社會主義政策,有些福利政策做得比社會主義國家還好。在電影資助方面,加拿大和社會主義國家是一樣的。它是美國的鄰居,如果不保護的話人才就流失到鄰國了。所以創作出了許多優秀的作品。 「宮崎駿對中國的失望無以復加,我也如此」
中國動畫片,你最看重哪位導演的作品?
高畑勛:
在中國這個社會主義國家,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創作了許多優秀作品。其中特偉先生的水墨動畫片,讓我們驚嘆不已。可以說,我們那些留白較多的作品正是受到了他的影響。有一些日本電影人在二戰後留在中國,參與新中國的電影製作,其中,持永只仁先生做了很大的貢獻,他和特偉先生一起參與創立了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我真心覺得這值得驕傲。
持永只仁對新中國成立後的中國動畫電影功勛卓著,曾為中國拍過《皇帝夢》、《瓮中捉鱉》等動畫片,也在北京電影學院動畫專業任過教。
高畑勛:
他是很有貢獻的。我認識持永只仁的女兒,有一次和她談起,持永只仁在參與《哪吒鬧海》的時候,曾多次讓主創人員觀看了我的《太陽王子》。
比起《牧笛》,特偉先生早期的《小蝌蚪找媽媽》,看的時候我都傻了,沒想到竟然能做出這樣的作品。那之後他的作品我也都看了。我覺得能創作出《小蝌蚪找媽媽》那樣的作品,也是因為中國電影製片廠當時的體制。說大點,中國動畫藝術電影的探索在改革開放之後,因為要追求利潤反倒衰退了。
你來中國是什麼時候?
高畑勛:
1984年。《風之谷》是德間書店出品的。當時我擔任宮崎駿的《風之谷》製片,拍完之後作為獎勵,我、宮崎駿和德間書店的編輯龜山修三個人去了中國。德間康快社長在中國人脈很廣。我們先到了北京,那時中國剛開始「四化」,我們發現大家都在學英語。我們當時並沒有穿西服而穿的夾克,沒有人穿成我們這樣的,甚至都沒有服務員來幫我們點餐。最後一站在上海,吃早飯時餐廳里幾乎沒有人,只有一個美國團在餐廳中央搞臨別演說。因為和我們沒關,我們就說說笑笑地吃自己的飯。那些美國人就朝我們做出了「噓」的手勢,可能是把我們當成中國服務員了,覺得客人在這裡服務員卻還說笑很沒禮貌。從那以後宮崎駿就再也沒有穿過夾克了。
在中國基本都是觀光嗎?
高畑勛:
完全是觀光。但是去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是最重要的經歷。我們向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贈送了《風之谷》的膠片,並與大家做了深入交談。當時圍繞分配的問題,對方問了許多。吉卜力現在是職員固定薪酬制,但當時日本所有的公司都是計件付酬,就是按照原畫一張多少錢、動畫一秒鐘多少錢來計酬的制度。他們當時只關心這個問題。因為「四個現代化」剛剛開始,他們認為統一工資是不合理的,應該引進日本的計件薪酬制度。我們感到很失望。
宮崎駿對中國的失望無以復加。我在這一點上也是如此。因為我們對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是很尊敬的,沒想到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高層卻只關心這個。一旦計件付酬,就再也拍不出中國學派的影片了。計件付酬不鼓勵創新—不斷投入新的短片很費錢,而系列片只要搞好開頭的部分,角色和背景定下來以後就不會花太多功夫。之前中國同行那種每一部短片都嘗試新手段的創作方式,在日本就是完全行不通的。我必須要提醒他們,中國有懂行的人。但是中國一下迎來了現代化,現在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都已經沒有原來的風格了吧。太讓人失望了。我太失望了。
後來就再也沒有到過中國?
高畑勛:
有本小說名叫《國境》,講述的是「滿洲國」的事。當時那片土地是在日本的殖民統治下,但是日本人對於自己的侵略行為毫無意識。這些人是指普通的日本人,不是指軍部那些軍國主義者。我覺得這個題材大有可為,想把它拍成動畫片,讓戰敗後的普通日本人了解這些過往。所以哪怕做出來的動畫片粗糙也好,雜亂也罷,但是很有意義。我們已經做了不少準備工作,創作班底也選好了。正當我們打定主意準備前往中國的時候,正趕上1989年,一切都泡湯了。
你來之前,也有人邀請我到北京做演講,但是我拒絕了。理由就是我前面所講到的。你們沒有必要來日本聘請我們,你們的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既有深厚的傳統,又有豐富的經驗。還是不要從只知道掙錢的日本請人去得好。所以我只說「我尊敬中國動畫電影的實績」,拒絕了,我不摻合。
還是動畫師的差距,大部分都是實習生在k動畫,因為便宜。
中國模型師還是不錯的。渲染也還行,並不是達不到國外的效果。
我是搞特效的,中國特效師差點,但是比動畫師要強。
哪裡都有差距!
我覺得在於市場和審查吧
市場其實更多在於定位,天朝動畫片就是給小孩看的
中國現在最愛看動畫片的那一代還不知道有美漫日漫的存在呢
其實版權法的不規範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國內非常不重視虛擬財產版權。當年赫赫有名的上海軟星公司倒閉的原因就是仙劍奇俠傳4被盜版活活的拖垮了。動畫也將遇到這一情況,加上國內對動畫的限制又非常的高,嚴重阻礙了動畫在國內的發展。一旦動畫的寓意不太適合孩子看,這部動畫就有可能被光腚局槍斃。其實國內有很多優秀劇本,假如金庸老爺子的一些作品變成漫畫我相信僅僅造型就有很多讓人發揮的空間,可能青翼蝠王韋一笑會像自來也一樣收到青少年觀眾喜愛發展周邊產品,無奈國內多種原因的限制,喜洋洋那樣的居然也能代表中國各個年齡段的漫畫,試問12歲以上的觀眾誰願意看那玩意,小弟12歲時看的是數碼寶貝(萬幸那時候地方台允許播日美漫)。話說回來,在互聯網領域絕對有實力讓中漫再輝煌一次,必經電視現在的收視率也已經被抗日劇消磨的死傷殆盡了。
你的提問是只限動畫電影嗎?還是也比較一下動畫電視劇?因為其實日本的動畫電視劇的製作也並沒有很精良。同樣一個動作,在動畫電影中會細化很多幀,但是在電視劇中卻不是,這一點經常看的人會發現。也是因為電視劇的盈利模式和電影不同。
好,回歸正題。
首先,我覺得中外動畫最大的差距是人才而不是人。不是說很多美國3D動畫片都是中國代加工的嗎?
1.人才
我是覺得,中國動畫更多的是缺少情節或者說,缺少多種價值觀。當然,這也和中國的教育方式有關係。在中國,無論動畫、電影、電視劇,基本上都是一種價值觀導向。你會發現,看美國動畫、日本動畫,都會有不同的價值觀導向,尤其是美國動畫片。這種動畫片的受眾是很廣泛的,不僅限於小孩子,大人也能看出一些東西來。所以,他的動畫片可以得獎,可以賣座,可以叫好!
2.製片
其實,中國也有一部分能做出優秀動畫片的人才、導演,但是他們被另外一個因素所困擾,那就是製片!製片是為了賺錢,一切他們覺得不賣座的電影都不是好電影。那麼,如果有個導演要做一個有意境、有三觀導向、有深度的動畫片,拿去製片那裡一看,製片會一巴掌拍死讓他回去做《喜洋洋和灰太狼》的。為什麼?因為這個能有人看!製片是看片子的市調是否能賣座。可以說,現在很多美國動畫片連中國的家長都看不懂,你讓孩子怎麼辦?你讓家長怎麼辦?你讓製片怎麼辦?我記得我曾經關注過一部叫做《大魚海棠》的動畫電影,按照之前宣傳的進度,現在應該已經上映過好幾遍了,但是為什麼還沒有上映,因為他們在向社會集資。。。。。。
3.受眾
說完第二點,自然過度到第三點,受眾的問題。很多優秀的動畫片是不被受眾接受的,尤其是中國觀眾。電影也面臨這個問題。大部分觀眾去電影院是看樂呵的,太有深度太有意境的東西,他們會懶得看。這裡不帶批評色彩。以前我上學的時候,小憤青的覺得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現在工作了,覺得壓力這麼大,為何不能樂呵樂呵?我覺得這不是一代兩代能解決的問題,我也是身在其中無法自拔的一員。
我學了兩年半動畫專業,當然並不專業,但是出來有機會從事動畫工作的時候我拒絕掉了,因為我看到了這些矛盾,我覺得這些矛盾不可調和,我無法解決,我選擇了逃避。
1984年,美國上映了終結者1,前幾天重溫了一下,時隔30年,中國還在手撕鬼子,呵呵。
推薦閱讀:
※新海誠會成為下一個宮崎駿嗎?為什麼?
※京都動畫公司為什麼能做到把平淡無奇的原作題材改編成成功的商業動畫?
※《黑貓警長》到底是一部怎樣的動畫?它傳達的價值觀是什麼?它創作的背後有什麼故事?
※為何迪士尼不重視王子形象?
※如何評價新房昭之監督的動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