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帖木兒沒有在東征明帝國的途中死去,而是成功到達中國邊境,那麼帖木兒與明帝國的戰爭勝負將會如何?


我湊這畫風不太對啊,評論區的諸位你們確定看的帖子和回的帖子是一個人的?「吊打」、「被堵死在嘉峪關」、「不用家底」這類的好像壓根沒說吧。

特地增加幾個具體參數來充實回答。

說實話我倒是很希望瘸子沒死,因為這樣中國就又多了一個類似燕然勒石的佳話。
先放結論:瘸子不可能打過明朝,最好的結局就是攻擊到甘州或者蘭州附近然後被明朝發動起來的戰爭機器反推回去;最壞的結局就是在嘉峪關肅州衛師老無功的時候,後院起火。

首先來說,當時的帖木兒帝國雖然威風無兩,但是並非鐵板一塊,分裂的中亞西亞各有各的風俗各有各的打算,靠武力整合起來的老大帝國,前勁足,後勁無,類似於前秦。這是帖木兒自身的短板,沒個幾代人百十年的同化估計難以奏效,何況帖木兒剛平定了西北就遠征東北。這種情況在其強大的時候不會顯露,而一旦自己實力受損就是足以導致崩盤的隱患。
反觀明朝這個時候如日中天。靖難之役剛結束,反覆拉鋸的是北平山東,其他地方根本沒受到戰爭波及,而被人詬病有損國力的永樂五次掃北這時候還沒發生,以明初兵鋒之盛,本土作戰對抗遠來之敵,就好比念大二的體育生遇到了前來挑戰自己的大一學妹。
其次,從黃河邊的蘭州府往西,整個陝西行都司就是一個大軍營,這個軍營兩個重點,一個肅州衛,一個甘州衛,類似於遼東的瀋陽、廣寧,而甘州肅州這一線,則是整個陝西行都司軍事帶,自東向西有庄浪、涼州、鎮番、永昌、山丹、甘州、高台、肅州等等十幾個衛所外加鎮守班軍秋季客軍,而且還有陝西、寧夏、四川可以作為二線支援,能在第一時間收攏起來的可戰之兵不會少於十萬,而憑藉肅州甘州等西北堅城玩消耗戰,那麼衛所等兵還是很好用的,而且還有源源不斷從西安、鳳翔、鞏昌、洮州、岷州、寧夏開來的第一波援軍,整體兵力不會少於二十萬,帖木兒並沒有兵力優勢。
再次,明朝本身對帖木兒這次行動並非一無所知,太宗實錄記載的永樂讓鎮守西北的宋晟注意帖木兒可能有所動作,時間跟帖木兒從中亞開拔的時間幾乎同時①,明朝政府給甘肅總兵下戒嚴警告的時候是永樂三年三月,而帖木兒東征出發時間是永樂二年十一月,中間只差四個月。並且朱棣拿的例子是突厥兵至渭河橋,也就是說朱棣知道這事的嚴重性,而不是如評論區所言盲目樂觀。就是說等帖木兒從中亞長途跋涉穿過天山、沙漠到嘉峪關下,面對的卻是已經坐等數月的明朝邊軍。再者說,嘉峪關外有明朝羈糜的哈密衛等關西七衛,永樂二年六月剛剛詔封哈密國主安克帖木兒為忠順王,二十萬人想悄無聲息從人家地盤上過,假途伐虢這又不是咱們自己的專利,哈密、火州的人跟他們恐怕沒那麼多交情。而哈密到肅州還有沙州、赤金蒙古等更為靠近明朝的羈縻衛所,總之,即便是帖木兒聯合了哈密等人一塊來,到了嘉峪關,恐怕面對的也是以逸待勞大半個月的明軍。

再強調一下明朝此時甘肅地區的防務問題。當時明朝甘肅總兵官是宋晟,從洪武十二年謫為涼州衛指揮使到洪武二十五年一直在甘肅鎮守,再從建文元年到事發的永樂三年,這加起來宋晟在甘肅經營過近二十年,功績卓著,其間洪武二十四年討伐哈密那次,宋晟破哈密城,擒其王子別兒怯、豳王桑里失哥、知院岳山等,殺其國公阿(闕)只,俘眾一千三百人。二十五年五月徇阿真州,土渠合咎等遁去,九月,罕西西番叛入寇,宋晟總兵討平之②。也就是明朝在甘肅地區的指揮官並不是靖難中的李景隆這種繡花枕頭,人家好歹是在邊境線呆了一代人的指揮官。而明朝此時在甘肅的兵力,洪武五年置甘肅衛指揮使司,洪武十二年設陝西行都司,內中甘州左、右、前、後、中衛均為甘肅衛分設。洪永時期甘肅原額官軍九萬一千五百七十一員名,馬二萬九千三百一十八匹③,接近十萬人,而作為甘肅鎮左翼的寧夏則有官軍七萬一千六百九十三員名,馬二萬二千一百八十二匹;明初四大軍鎮的延綏鎮官軍八萬一百九十六名,馬四萬五千九百四十匹;大同官兵一十三萬五千七百七十八名,馬五萬一千六百五十四匹;太原官兵二萬五千二百八十七名,馬六千五百五十一匹;四川官兵一萬四千八百二十二名,馬軍一千四百八十九名④。以上五處共計三十三萬,按留七援三,可抽調援軍十萬人,以此,則甘肅本鎮可用之兵十萬,第一輪增援部隊最少十萬。注意,此時宣府大寧薊州遼東四鎮邊兵精銳還沒動,所調動的是甘肅臨近部隊。(耿炳文在洪武二十四年上奏的陝西都指揮使司軍數是二十四萬,但是因為我沒找到陝西都司的具體兵額所以沒開列)

至於永樂對於這種大陣仗會不會採取親征,如果親征會發動多少兵力,這個我不敢亂猜,永樂八年第一次掃北的時候永樂是湊了五十萬,但是這個數字我看冷吧一哥們論來論去得出的結論是此次朱棣的兵力最多不超過三萬五千人嚇得我趕緊放棄了考證這個問題的想法我了個屮艸芔茻(⊙﹏⊙)

地形如下圖所示,南邊是祁連山,北邊是沙漠,肅州一代還算開闊,可甘州附近北有合黎山龍首山,南有祁連山,繞估計是繞不過去了。一路平推的話,帖木兒有重裝炮,明朝也不是沒有,這個時候東西差距好像還沒到那個嚇人的地步。

甘肅是不是重鎮的問題,波斯人火者·蓋耶速丁《沙哈魯遣使中國記》里有關於肅州、甘州的記載,「這個肅州是一座有堅固城池的極整潔的城市。該城的形狀恰如用尺子和一對羅盤畫出來的四方形。中心市場寬有五十正規碼,整個用水噴洒,打掃得乾乾淨淨,以致舉個例說,油倒在那裡也能再收起來。在他們的住宅里養了很多豬,而且肉鋪里羊肉和豬肉竟並排掛著售賣。」而甘州,則「從肅州到下一座大城甘州,中經九個驛館。甘州比肅州大得多,人口更稠密……甘州城裡,有一個很大的佛寺,以致原廟址的面積,連同它的組成部分達五百平方腕尺……甘州城中有十座這樣大的佛寺。尚有另一座木速蠻稱之為天球的建築物」⑤。

最後,明初甘肅還沒那麼綠,幫理或者幫親,怎麼也輪不到瘸子,所以,瘸子二十萬大軍的後勤、給養、輜重、傷病軍士的治療,只能依靠千里之外的帝國本身,一旦中途發生點變故比如察合台汗國亦或者火州、哈密的不可預見性怠工甚至是有意為之,這個脆弱的補給線能堅持多久?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看似第三方的韃靼/瓦剌會有什麼舉動,是策應帖木兒然後叩關寧夏到宣府一線的明軍布防區,還是來去如風的往西邊劫掠帖木兒的後勤?蒙古大汗的話都懶得聽,這遠道的駙馬爺的話估計也不是多麼好使。

最重要,也是最大可能的是,帖木兒剛攢到一塊的老巢能保持鐵板一塊多久?萬一後院起火,他是從甘肅趕緊回去還是打完了再回去?而如果選擇後者那麼本就脆弱的後勤怎麼保證?

所以這個故事真要是發生了,估計會是在肅王的名義號召下,總兵官宋晟調動陝西行都司十萬兵馬齊集肅州衛,寧夏、延綏、西安、四川各地的第一波援軍已經開拔,湖廣、山西、大同、北平第二波援軍正在準備,永樂皇帝帶著南京親軍二十六衛以及南直、山東、浙閩兵馬外加和尚、道士、蒙古僱傭軍、朝鮮儀仗隊,浩浩蕩蕩從南京北上徐州,順著隴海線一路向西,親征帖逆去也者!

說不定大明又多了幾個叫亦力把里衛、天山衛的羈糜。。。
注釋:
①永樂三年二月庚寅敕甘肅總兵官左都督宋晟曰回回倒兀言撒馬兒罕回回與別失八里沙迷查干王假道率兵東向彼必未敢肆志如此然邊備常不可怠昔唐太宗兵力方盛而突厥徑至渭橋此可鑒也宜練士馬謹斥堠計糧儲預為之備。——《明太宗實錄》卷三十九
②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卷十
③《萬曆明會典》卷一三〇
④《萬曆明會典》卷一三〇、一三一
⑤《沙哈魯遣使中國記》


這個問題其實挺傻的。
帖木兒確實準備東征大萌,而且已經出發了。實際情況如何?
實際情況比較辣眼睛:細爾脫白格遊記如下記載:
帖木兒徵集180萬大軍(嚇尿了)東行一月有餘,抵沙漠,沙漠有多大?需要穿行70日才能越過。此時因後勤不足,帖木兒大軍已經出現大量馬匹死亡的事件。於是帖木兒撤軍回都死在路上。

呵呵呵呵呵呵

想法很美好,然而實情不怎麼美好,剛剛摸到新疆的邊後勤就不夠用了,如何穿越70天路途的沙漠?
就算穿的過,面對以逸待勞的明軍,這怎麼打?

一般想像帖木兒征明的人都忽略了明代新疆的環境承受能力,以帖木兒路途上的吐魯番和哈密為例,吐魯番人口元末不過十五六萬,明初也不會多,哈密明代最盛時也不過萬人。假設吐魯番和哈密全倒向帖木兒,以區區不到二十萬的人口能支持多少帖木兒大軍的軍需?怕是把人都吃絕了也不夠啊。其後的葉爾羌汗國也不過五六十萬人口。按某學者推算,明代新疆把北疆瓦刺也算上不過一百五十萬人。
這樣的人口總量憑藉脆弱的草原和綠洲的生態環境能支持多少脫產外來軍隊的補給?
以帖木兒區區2000萬人口的國家(內部還不穩),不知能拿出多少物資滿足遠征的補給?

還是各位覺得瘸子的兵都是高達,可以不吃不喝行軍半年到明朝邊境?

所以這個答案早有公論,帖木兒vs朱棣,誰腦殘進攻誰,誰就先死。


-------------------------------------------------------------------------------------------

PS:順便說一句,某吧論證的朱棣北徵才幾萬人那個就一笑話。從開頭20萬石後勤起他就搞錯了,後面就不用看了…那20萬石分明是朱棣計劃的待大軍作戰結束返回時才使用的糧食,而不是全部後勤糧草。文章後面建立在錯誤基礎上的推斷就沒什麼意義了。

事實上朱棣北征是從邊鎮起大軍攜糧出發,當時的邊衛儲糧是以千百萬石記的…這才是朱棣第一次北征的後勤之源。北征前半年,更有一次調集一百三十萬石入京供軍隊使用的記錄。區區二十萬石就被某吧當做全部北征的糧草,不要太搞笑了。


   1370年,西察合台汗國權臣帖木兒發動政變,推翻西察合台汗國,建立了赫赫有名的「帖木兒帝國」。帖木兒在擊敗奧斯曼土耳其後,隨即開始了遠征中國的準備,派間諜到北京活動,並在接待埃及使臣時當眾羞辱被扣押8年的中國使臣郭驥,隨後在撒馬爾罕召開「蒙古人大會」,打出「反明復元」的旗號。但蒙古本部的韃靼以及瓦剌反而派使者至南京通報消息。

朱棣登基後,永樂四年,帖木兒大舉東征,號稱百萬大軍,實際兵力20萬,而此時,明王朝在河西以及哈密早已嚴陣以待。然而不久後,帖木兒病逝於東征路上,一場大戰煙消雲散。

永樂十八年十一月二十日,朱棣在北京皇宮接見各國使臣,諸使臣皆行叩拜禮,唯獨帖木兒國使臣以「我國無此風俗」為由,堅持行鞠躬禮,朱棣卻並不在意。這次帖木兒使團的首領是帖木兒帝國宰相阿爾都沙,副使是曾跟隨帖木兒的名將蓋蘇耶丁,在本國也是免跪拜禮的。外交禮儀後,朱棣安排使團先是在山東、河南、江蘇「旅遊觀光」,遊覽包括山東孔廟在內的諸多名勝古迹,親眼見識中國內地城市的富庶繁華,兩個月後,各國使團接到通知,朱棣將在北京周邊開始大規模的「狩獵」,邀請各國使團前往觀覽。


  永樂十九年三月,「狩獵」在北京北邊的懷來正式開始,共調軍隊10萬人。朱棣精心挑選的明朝「五軍營」、「三千營」、「神機營」精銳相繼表演了明軍騎兵包抄、步兵突擊、步騎合擊等項目,從廣西、雲南、四川調來的「土狼兵」、白桿兵演練了步兵勁弩齊射、長槍步兵刺殺訓練等「軍事科目」。

  史載「軍容齊整」、「步調如一」、「兵甲鮮艷」,「列國使節俱驚」,尤其是明朝「神機營」的火器操練,展示的「虎威炮」、「火龍槍」(騎兵專用火槍)、安南銃(抬槍)、「一窩蜂」(火箭炮)、「火龍車」(火焰噴射器)等諸多「高科技」武器,令各國使節大開眼界。大規模的「狩獵」行動持續了整整一個月。

  閱兵結束後,朱棣在土木堡的行營接見了各國使節。

  這一次,帖木兒國使臣帶頭下跪磕頭,「叩首觸地」,再不說「我國無此風俗」。帖木兒使臣更奉承說,這次該國進獻的名馬,正是當年帖木兒國王的父親生前南征北戰專用的「御用坐騎」,贈送給朱棣,是為了表達「最崇高敬意」。朱棣則手書信札托使臣轉交帖木兒國王,在信中表示「願兩國臣民永享太平安樂之福」。

  這次聲勢浩大的閱兵無疑取得了良好效果,這次「觀禮」的各國使節來自27個國家。明朝軍威之盛與睦鄰友好的國策在各國引起了巨大反響。

  其後中亞、西亞國家與中國的友好關係一直綿延到明末,單是帖木兒帝國,終明一世向中國派遣使節的次數就有60多次。

  有關這次閱兵的詳情,也詳細記錄於中亞國家的典籍里。帖木兒副使蓋蘇耶丁在回憶錄里坦言:「我不得不承認,大帝(帖木兒)死在東征的路上是一件幸運的事情,這使他保全了一生的英名。」


帖木兒帝國(at its greatest extent)與明帝國並不接壤。其中隔著東察合台汗國。東察合台汗國和帖木兒(西察系統)是世仇。要真打起來,明朝有足夠的緩衝,貼木兒必敗無疑。
記住中國西域的被動技能:從西邊侵犯西域的政權永遠會被吊打。
阿拉伯人雖然在中亞打敗了唐朝,但當其繼續往東時到新疆時被西突厥艹翻
薩曼波斯,被喀喇汗維吾爾艹翻(跟你講個笑話,「維吾爾族」滅亡過「波斯帝國」!)
塞爾柱,被西遼艹翻
蒙古帝國…………
準噶爾汗國……
清朝……直到近代阿古柏的出現,才在俄爹的淫威下狐假虎威了一回


首先,如果瘸子智商還正常,他絕不會翻帕米爾高原從南疆過來,他以為他是高仙芝,只有一萬多軍隊?他應該是先從撒馬爾罕北上楚河流域,走伊犁河谷進入北疆,然後順著準噶爾盆地邊緣的綠洲帶逼近嘉峪關,當時北疆有多少人口呢?現在北疆是一千萬人口,當年能有多少?兩百萬都是往多里說了,兩百萬人口,供養一支二十人萬的軍隊,還是客軍。不客氣的說,北朝鮮都沒有這麼喪心病狂。

所以除非東察合台汗國準備亡國滅種全國餓死,否則不可能給瘸子的軍隊提供足夠的後勤,那不是二十萬人口,那是二十萬脫產軍人和他們的牲口,以瘸子的暴虐殘忍,估計還沒過吐魯番,整個新疆就要民變四起。

就算瘸子的軍隊過了吐魯番進入哈密境內,哈密會支持瘸子嘛?我告訴你絕對不會,因為如果哈密支持瘸子,他就要變成瘸子啃嘉峪關和河西走廊要塞群的後方,後勤會壓垮哈密的農業生產,不管瘸子打輸打贏,哈密都肯定會滅亡。

最後,嘉峪關,肅州,甘州,蘭州,都是堅城,蒙古人的殘忍和背信棄義中國人早就領教過了。瘸子的殘忍暴虐和背信無恥比當年成吉思汗真正的子孫們還要過之,你覺得哪一座城市會開城投降?哪座城市敢開城投降?朱棣完全可以堅壁清野,把河西走廊西段的百姓東遷,精兵駐守各城池,把主力安排在蘭州一線備戰,讓瘸子一座城市一座城市的啃過來,瘸子絕對不敢在大敵當前的情況下分兵,二十萬(如果還有這麼多人的話)抱成團啃過來,估計甘州都過不了。

再說另一個問題,就算甘肅會戰又輸了,朱棣大不了背靠陝西跟你再打過,朱棣離他的兵員地和糧倉越來越近,而瘸子背後是拉長的補給線和已經打成一片白地的甘肅。

——————這是關於瘸子的分割線————————

總有人熱衷於吹瘸子的軍事實力,但是講道理這傢伙打過哪怕一場逆風仗嘛?他靠宮廷政治和陰謀推翻西察合台上位,面對的是整個中亞一盤散沙的狀況,終其一生沒有遇到過像模像樣的對手,大家老是覺得他能打敗奧斯曼就說明他很牛逼,拜託,安卡拉會戰瘸子十四萬打閃電七萬人,打不贏才是廢物好吧。更何況,安卡拉會戰巴耶塞特被俘也是偶然事件(親率西帕希衝擊瘸子中軍被瘸子優勢兵力擠出來,後退過程中馬被流矢射中被俘)。帖木兒根本沒有能力滅亡奧斯曼,不然他幹嘛不幹脆吞併奧斯曼,而是要分封奧斯曼的兒子們?難道說這個滿腦子燒殺搶掠的殺人狂突然良心發現了?騙鬼啊。他不就是希望內戰削弱奧斯曼的力量嘛?當然,事實也證明,閃電的兒子們非常爭氣,穆罕默德一世用十年內戰擊敗他的三個兄弟讓奧斯曼重獲統一,又用了十年,穆罕默德一世去世的時候就已經收復了帖木兒佔領的全部領土,奧斯曼土耳其用了一代人的時間從跌倒的地方站起來飛快的衝上了擴張快車道,安卡拉會戰整整五十年後,君堡陷落,奧斯曼進入了鐵蹄重炮蹂躪東西的鼎盛時代。

——————這是發感慨的分割線————————

歷史雄辯的證明,相比殺人如麻,殘暴兇狠,反覆無常的帖木兒。相對更加開放,包容,善於學習的奧斯曼土耳其才是最後的贏家,帖木兒帝國在殘酷的內戰當中三世而亡,奧斯曼卻從地上爬起來走上了一條長達三百年霸業之路,雖然最終在十七世世紀末走向衰落,但直到一戰之前依舊是西方的重要政治力量。而帖木兒?呵呵。

帖木兒與他的精神祖先一樣,通過殘暴兇狠在短時間內建立起龐大的帝國,他比真正的蒙古人還要殘忍,成吉思汗也有放人一馬的仁慈一面,但這個傢伙除了給中亞的廣闊土地帶來無盡的殺戮與混亂之外,有沒有在歷史上留下什麼值得後人紀念的東西呢?


早在比帖木兒早一千五百年前的時候就有人嘗試從中亞進攻中國西域了:
《後漢書·班梁列傳》
……初,月氏嘗助漢擊車師有功,是歲貢奉珍寶、符拔、師子,因求漢公主。超拒還其使,由是怨恨。永元二年,月氏遣其副王謝將兵七萬攻超。超眾少,皆大恐。超譬軍士曰:「月氏兵雖多,然數千里逾蔥領來,非有運輸,何足憂邪?但當收谷堅守,彼飢窮自降,不過數十日決矣。」謝遂前攻超,不下,又抄掠無所得。超度其糧將盡,必從龜茲求救,乃遣兵數百於東界要之。謝果遣騎齎金銀珠玉以賂龜茲。超伏兵庶擊,盡殺之,持其使首以示謝。謝大驚,即遣使請罪,願得生歸。超縱遣之。月氏由是大震,歲奉貢獻。……


朱棣的大刀已饑渴難耐


帖木兒帝國和明朝之間還隔著東察合台汗國和瓦剌,他得先把這兩個幹掉才能到達明朝邊境。

我們假設帖木兒成功把東察合台和瓦剌幹掉。他也不可能從河西走廊進攻明朝腹地,因為河西走廊很狹長,大軍行軍的後勤補給根本無法保證。歷史上只有延河西走廊往西打,從來沒有從河西走廊東進的。

唯一可行的就是從准格爾盆地出發,向東攻打韃靼,然後從韃靼的地盤南下進攻明朝。這也是後來准格爾汗國葛爾丹進攻清朝的路線。

所以,帖木兒就算多活10年,也不太可能會進攻明朝。


帖木兒要真打到了大萌,說不准他立刻會虛晃一槍直搗北元。
本雅失里這個日後的北元大汗當時就在帖木兒手裡呢。

究竟是去啃大萌這個龐然大物,還是聲東擊西直搗北元當一個真正的蒙古大汗,嘿嘿……
帖木兒一輩子最高的尊號也只是個埃米爾,連蘇丹都懶得稱,卻能把一群可汗、蘇丹吆喝來吆喝去,為毛自己不稱蘇丹啊?

至於帖木兒如果真的要死磕大萌,丫的百衲衣一樣的帝國很可能會自爆掉的。
不要覺得帖木兒帝國就是一個「國家」,理解能拼湊的「蒙兀爾伊斯蘭聯合國」更妥帖一些。

然而我更懷疑帖木兒能否有吞併北元的能力。


分析最好的 @寧南左侯 說的很不錯。補充一句題外話,中國政權數次成功的從中原地區推進到中亞(指現代中亞五國的位置),而中亞強權從現在中亞五國的位置征討中國中原卻沒有成功過。

多說兩句,中國再強盛,進軍中亞也不會出動幾十萬軍隊西征,因為負擔實在太重。現在想想應該感謝李廣利,先不說他打仗水平如何,至少漢軍那次震住了中亞(六萬人最後只剩下幾千人),從那時起中國政權上千年來基本不間斷地保持在西域的軍事存在,也正是從那次開始建立了一套補給系統,從此也不需要每次派大規模兵力投入西域,只需維持千人萬人規模即可,因為在軍事和政治經濟壓力下我們可以在西域獲得眾多兵力,財力等支持。

另外唐中後期退出西域我認為倒不是輸給阿拉伯,而是輸給吐蕃,而吐蕃沒落以後才讓穆斯林文化在中亞做大,西遼屬於漢式文化政權在那裡的迴光返照,而落後的蒙古文化無法與當時無比先進的穆斯林文化相提並論,最終使得中亞徹底穆斯林化。

說回話題,縱觀中國歷史,在擁有一定補給和其它支持的情況下,中國王朝也從未動用如此大的兵力西征,因為即使對於中國這種體量也很難承受,而瘸子則是傾全國之力,沿途沒有好的後勤補給支援(亦里巴力實力很弱,並且內部十分分散),打到嘉峪關能不能有幾萬人我都存疑,何況這二十萬人很大部分應該也不是作戰人員。同時明朝可以帶著明朝以及哈密諸衛以逸待勞,完全可以做到禦敵國門以外。對了,哈密王可是皇室在冊的明朝異性王,不算追封和南明時期的以外,哈密忠順王是唯一官方承認的異性王,比一般羈糜屬地的王公可是要高的。哈密衛也慘,實際上即使在明代,忠順王以及屬地的維族,蒙族,漢族大多信封佛教,最終在後來崛起的吐魯番政權上百年的不斷征討下最終伊斯蘭化,此時已經是嘉靖時期。

瘸子和豐臣秀吉有點像,好不容易統一了一個凝聚力並不強的國家,而自己又不是君主,為了維持權力就需要不停地依靠戰爭來穩固統治。


那朱棣的歷史評價會比現在高很多


一個長途跋涉,一個以逸待勞
朱棣登基一年有餘,閑得沒事還去虐北元,帖木兒來了估計就是給朱棣增加點樂趣…

車居勞頓對嚴陣以待
長途跋涉攻堅對本土作戰防守
20萬遠征軍對前線防守軍隊就15萬後方較近的地區還能立即抽調20萬,要是僵持半年更遠的地區最起碼還能支援50萬
帖木兒途中還遇到「遇大雪,士馬僵斃」
帖木兒如果沒死,推進到明朝邊境重鎮哈密衛時間大概會是2月底3月初,當地春冬少雨,如果這個時候開戰,帖木兒不能短時間攻下嘉峪關單單水源就能讓他頭疼的要死,嘉峪關以西可是荒漠為主。

先不對比朱棣和帖木兒的軍事指揮能力,這種天時地利人和都在明朝這邊的戰爭都覺得明朝會輸勝負難料是多看不起當時明軍的戰鬥力,難道雙方科技有代差?明朝被帖木兒的黑科技碾壓了?

在自己主場吊打人數不佔優後勤保障弱支援部隊遠的疲憊之師很難嗎?

真覺得帖木兒戰力爆表的,下面的鏈接的前幾個回答可以提供參考
帖木兒東征西討四十餘年不敗的原因是什麼? - 歷史
朱棣登基前是封燕王藩燕京攻北元,是什麼戰鬥力,百度百科就足夠了吧,這裡不放鏈接了。

我在其他地方看到這麼段:
帖木兒,治下一千五百萬人,帶著20萬服他不服他還有想弄死他的多國農民牧民混雜部隊,把後勤交給死敵察合台負責,然後準備用20萬遠征軍征服人口6000萬-8000萬,人口高度單一,擁有剛打過靖難之役的幾十萬精兵和超過百萬的動員能力,城防體系複雜精密的大明帝國……


那就有西域布政使司 河間布政使司了。。。

再不濟也是個都司。。。


我覺得他的大軍走不到嘉峪關就崩潰了


察合台汗國第一個不答應,如果瘸子死磕的話?
汗使成祖書云:"我國素以臣執元,元道不興,乃有大明,誠非天乎?
帝辛殘賊,微子歸周,斯道也;今陛下以仁,達於四海而聞於流沙,臣以狄夷之國,效子啟之事,為大明牧馬極西,臣之幸也。
昔言: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彼自宗周來,未聞獯鬻居大統;今帖木兒者,奴婢之子,罔顧天威,釁兵於西,臣等執天子之符,懷拳拳之心,奮血肉之軀以御其金兵,不敢使賊寸進於河中,然終以其力不逮矣。
臣有死國之心,不敢因禍而趨,所恐者惟突犯河西,彼時摽掠鄉里,率獸食人,則天子之民何辜焉?
臣聞詩云:以遏彼莒,以篤周祜。
今者所篤,大明之祜也。
請發天軍,蕩滌宵小,為諸侯度也。"
成祖曰:"善"
帝發河西丁討之,賊勢雖大,其師老矣,一發而破之,斬獲頗多;賊酋瘸木耳僅以身免,半道以怒發其舊瘡,吐血升斗而亡。
我師凱旋,築京觀並勒碑於西極而還,設吐魯番都指揮使司,自此二百餘年,胡人以匹馬不敢東進也。


要知道那時候明朝的帝王是超喜歡御駕親征的朱棣


總覺得題主深受p社某遊戲的毒害。。。歷史觀已經被洗腦成"紅木耳吊打亞洲,大萌萌任人推到『』了。


肯定會輸,但是不是因為明軍比瘸子軍隊強,而是因為遠征本身。
可以推測的是,明軍會和遠征的瘸子苦戰。如果老四不切斷瘸子後勤,瘸子打進隴右是有可能的。但是瘸子死後他的帝國會分的更加零散。自古以來從西北入侵漢地是最困難的,因為西北戈壁沙漠綿延不斷,綠洲不多人口不足,一個是兵源匱乏,一個是後勤匱乏,所以瘸子死後留在西北的頂多是個大號的亦力把里,而且可能因為瘸子死後的內亂而分的更散。至於明朝能不能趁機收復新疆,全看老四和他兒子怎麼做,我個人傾向於不可能。因為明朝根本不關心西北如何,塞外七衛當初被聖戰,朝廷連派個衛所都沒有,只讓他們內遷作罷

剛才有朋友說瘸子在堅城之下難有作為。這位朋友恐怕不怎麼了解瘸子的部隊。瘸子的軍隊是一支典型的伊斯蘭近古部隊,而且很可能是伊斯蘭第一支近古部隊。他的部隊由火炮部隊,步兵炮灰,重騎兵組成。瘸子是個會善用火器的人,所以他在中亞那些千年古城面前並沒有遇到太多困難。而西北的明朝衛所小城多數都是土磚小城,這種內部夯土外面土磚牆皮的做法一直到清代晚期都在使用,對火器的防禦力上很堪憂。所以面對西北七衛,只要瘸子能夠把工匠帶到東亞,就沒有問題。

至於為什麼說肯定輸,因為勞師遠征不說累,就說沿途的沙漠導致非戰鬥減員就會幹掉瘸子一半的人。而到了隴西,因為後勤不給力,又會影響戰鬥力。而老四又是個不算很差的統帥,所以掐死瘸子剩下的軍隊應該沒問題,但是具體到戰鬥上面就很難說了。老四不亮出家底,恐怕打不贏瘸子

高贊答案有提到察合台和北元,確實他們很可能不會幫助瘸子。但是察合台自身國家不穩,而北元當時因為北伐而元氣大傷,所以指望他們能夠拖住多少人是不太靠譜的。至於關西七衛就更加了,因為人口太少,根本沒什麼大用處


這本來是個腦補的話題,不過腦補不代表無根據,尤其是引用三無來源。


比如 @今川智也 的回答,這個有點離譜啊。根據這位答主敘述的關鍵詞(永樂十八年至十九年, 蓋蘇耶丁 , 「狩獵」 ,獻馬),這隻能是指《沙哈魯遣使中國記》記載的那次遣使。而作為日記的記錄者的蓋耶速丁(原答主還打反了兩個字)是個畫師,並不是什麼名將。倒是整理他日記的哈菲茲·阿不魯才是帖木兒手下的將領。

而且根據《沙哈魯遣使中國記》的記載,使團一行一直都非常恭敬,也一直行的都是跪拜禮,不存在什麼前倨後恭。而所謂的「大閱兵」其實是朱棣為了遷居新宮(故宮於永樂十八年底建成,朱棣十九年初遷居)而舉行的慶祝活動,更沒有什麼演習項目。後面朱棣還進行了狩獵,騎的是使團團長沙的·火者進獻的馬,不過打獵過程中不幸摔倒,這還一度引起了使團的緊張。事後朱棣還吐槽此馬太老太弱。當然蓋耶速丁更不會說什麼「保全一世英名」之類的話。

當這篇奏文整個讀畢,判官穆拉納·哈只·玉速甫——他是萬戶之一,接近皇帝本人的一名官員,懂得阿拉伯語、波斯語、突厥語、蒙古語和漢語,充當皇帝和使臣之間的翻譯,也是十二部的首腦之一,就上前來,跟隨著幾個通阿拉伯和波斯等語的木速蠻,他們是他的部下,站在回教徒旁邊,說:「首先下拜,再以你們的頭三次觸地。」因此使臣們下拜,但沒有以他們的前額接觸地面......隨後,使臣中有七人受到接見......要他們下跪,因此他們跪在地上。

(賜宴及欣賞表演)總之,這些使節在這座城市中從回曆822年祖勒希扎月8日(1420年12月14日)住到823年主馬答第一月初,共五個月的時間。

皇帝開始抱怨,向沙的·火者說:「我騎你們獻的一匹馬去打獵,它因太老和太弱,失蹄把我摔下來。打從那天起我的手還痛,已經青黑。僅在搽了很多葯後痛才稍減」

再來看帖木兒東征的事,關於帖木兒一生戎馬的記錄其中一份重要文獻是《帖木兒武功記》,可惜這本書據我所知並未有中文版,我只從其他書目中看到了部分節譯或是簡述(主要是《帖木兒帝國》、《拉失德史》、《中西交通史料彙編》)。


根據這些材料,可以還原下帖木兒人生最後的一段時光:

帖木兒在公元1404年11月27日(永樂二年十月二十五)開始進兵。不過這一年出現了意外情況——冬季甚寒,這使得帖木兒的軍隊須涉冰渡烏滸河,也導致軍隊的集結與行進緩慢。當大軍行進到訛答剌時,金帳汗脫脫迷失遣使求和,此事同樣也延誤了行軍。公元1405年2月10日(永樂三年正月十一),帖木兒得病,並且情況急轉直下,乃召集諸臣囑託後事。最後在公元1405年2月18日(永樂三年正月十九)病死於訛答剌,享年七十一歲,計在位三十六年,用烏木作棺,將遺體運至撒馬爾罕。

而朱棣本人也在公元1405年3月24日(永樂三年二月二十四),收到警報,並讓宋晟做準備。

據《武功記》,帖木兒於一四零五年(永樂三年),決意征討契丹,整備軍實多時。正當率領大軍東行之際,不意至兀提剌耳(Otrar,又作斡脫羅兒,耶律楚材《西遊錄》作訛答剌),乃忽於二月十八日(約當永樂二年低或三年初)卒,東征之軍乃止。

帖木兒在八零七年五月二十三日(1404年11月27日)開始進兵。此年冬季甚寒,軍隊須涉冰渡烏滸河。軍次兀荅剌兒(Otrar)。欽察汗脫脫迷失遣使請成,帖木兒許之。一日帖木兒所居屋上起火,時人以為不祥之兆。八零七年八月十日,帖木兒復得疾,發熱甚重,遂大漸,乃召集諸臣囑以後事。命孫皮兒摩訶末只罕傑兒(Pir Mohammed Djihanguir)繼承大位。遺囑畢,召聖者希別脫剌(Hibelollah)共處。八月十八日(1405年2月18日)死時,只有此人在側,享年七十一歲,計在位三十六年。用烏木作棺,運至撒馬爾罕,遣使告諸宗王。

而關於此次東征的後勤,根據《拉失德史》援引《帖木兒武功記》的記載,帖木兒準備的相當周詳:

《帖木兒武功記》上說,當異密帖木兒在南北西三面開疆闢土,於願已足的時候,曾準備遠征東方各國,特別是要進攻東方最大的國家——契丹;該書對於這次[計劃中的]遠征有一段冗長的描寫,大意是說異密帖木兒徵集了一支八十萬人的軍隊,並按伊剌克和魯木(原書註:指波斯和土耳其)軍隊的習慣供給他們足夠七年應用的糧秣。由於契丹和馬維闌納兒之間的這段地區耕地很少,人煙稀薄,所以他命令每個人除了本分的給養以外,另帶兩頭乳牛和十頭乳用山羊,並且告訴他們說:給養完的時候先擠奶,奶擠幹了的時候再宰了吃肉。

而且帖木兒與哈馬魯丁曾經在東察合台多次較量,說他不了解當地情況,那是不可能的。另外一方面帖木兒多次遠征,還曾深入進攻金帳汗國,遠達梁贊,後勤考驗也很大。因此,並不能說後勤就一定會導致帖木兒的失敗,當然根據實際情況當年異常的寒冷天氣對帖木兒的遠征還是帶來了極大的挑戰。


另外就是當時察合台汗國對帖木兒還是十分恐懼的,根據米爾扎·穆罕默德·海達爾記錄他父親的回憶,察合台上層貴族對帖木兒此次行動的反應基本上可以說是無可奈何。

作好這些準備之後,異密帖木兒從撒馬爾罕出發,當年冬天在突厥斯坦紮營[Kishlak]。同時還從當地派人去問黑的兒火者汗,&<蒙兀兒斯坦&>的土地是否可以耕種,為這支軍隊供應糧食。

我時常聽我父親(願真主憐憫他)說;那年春初的時候,在新鮮的馬奶子(Kumiz或Kimiz,即馬奶子是一種用發酵的馬乳做成的酸飲料——羅斯注。)下來的那一天,按照古老的蒙兀兒風俗舉行了一個盛大宴會。席上異密忽歹達正在為汗進盞,忽然一位貴族首領報告異密帖木兒的使者來到,並且說明使者的來意。&<這位貴族&>還說:「我們無力抗拒,只有修貢,這誠然是莫大憾事。」黑的兒火者汗一聽大驚,馬奶子杯失手落地。異密忽歹達說:「殿下請聽這句格言,喝下這杯安寧(rahat)漿:今朝莫慮明日事,明日愁來明日憂。」異密忽歹達接著說:「有人說,一個蘋果拋到空中還沒有落下之前,真主就可以賜予千萬件恩惠嗎?!這樣一想,殿下就可以放心了。」

需要注意的是,這裡作者的記述是有問題的,因為當時黑的兒火者汗應該已經死了,時任大汗應該是沙迷查干。不過這段材料還是能說明當時東察合台貴族對帖木兒的態度的。


但是,一般說的帖木兒對大明情報收集細緻,是有心打無心,恐怕也不盡然。根據《克拉維約東使記》及其他一些資料,個人認為很難說帖木兒掌握清楚了大明的情況。另外正如前邊所述朱棣本人在3月24日便示警宋晟,按照當年的實際情況(2月10日帖木兒生病前仍在訛答剌)來看,帖木兒如果沒死,宋晟應該會有較長時間的準備。

另外有答主 @李夢陽 引用了細爾脫白格的《遊記》(又叫《巴伐利亞人細爾脫白格在歐亞非執役和旅行紀事》),應該是轉引的張星烺先生的《中西交通史料彙編》,我這裡先把原文貼出:

契丹國大汗,遣使帶馬四百匹,至帖木兒之廷,責取貢賦,蓋帖木兒不入貢者,已五年矣。帖木兒引使者至其部(即撒馬爾罕),繼乃遣之回國,告以歸後須報告契丹大汗。帖木兒自此不復稱臣納貢於大汗。不久彼將親來見大汗,使之稱臣納貢於帖木兒也。使者歸,帖木兒下令全國,親征契丹。徵集大軍一百八十萬人。東行一月余,抵沙漠,須行七十日始得越過。水草缺乏,天氣寒冽,馬死者甚眾。帖木兒乃歸國都,病死。

可以看出這段記述還是有問題的,明顯的問題是帖木兒並未撤軍,而且行軍至訛答剌並死於訛答剌。應當來說細爾脫白格本人曾在帖木兒軍中執役,但不是什麼上層人士,而且應該沒有參與東征,個人認為只能取反應出當年天氣對帖木兒造成了困難的解讀。


最後我個人對題目的看法是,我認為帖木兒很難成功,但原因並不是後勤,我更多的認為帖木兒的軍隊實力並沒有那麼強。帖木兒曾與東察合台的哈馬魯丁互搏多年,雙方勉強還能算有來有回,數次討伐才將哈馬魯丁消滅,考慮到哈馬魯丁本身是僭越稱汗,統治並不穩固,我很難同意帖木兒的實力有網上那麼多人說的那麼誇張。(另外,有答主說帖木兒的目的不是明朝,我覺得這個資料不足,難以證明,從目前的資料來看我覺得帖木兒東征大明的傾向還是很明顯的)


他們一塊上也打不過明軍啊,,。。。,,,,


推薦閱讀:

中世紀插畫中經常出現的舔屁股貓有何寓意?

TAG:明朝 | 戰爭 | 中國 | 中世紀 | 古代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