壟斷和競爭哪個更有利於環保和節能?
柴靜老師認為中國環境污染的重要原因是中石油壟斷。但是也有很多人認為壟斷反而有利於污染的治理。
例如:
1、治理環境具有規模經濟。
2、競爭使得廠商把價格降到邊際成本處,因此如果節能環保提高了成本,很多企業就要破產倒閉;而壟斷廠商採取加成定價,具有提升成本的空間。
3、壟斷廠商數量小,便於管理。尤其是壟斷廠商是國有企業或者上市公司時,便於信息披露,政府管理和群眾監督。例如柴靜老師採訪的山西煤炭市場是高度競爭的,而節能環保反而做的不行。
那麼到底市場的組織結構對節能環保有什麼樣的影響呢?
1.治理需要有規模經濟。
不然吧,只需要政策傾斜,就不是問題。參照改革初期的經濟發展。
2.壟斷是價格邊緣化。
這話不準確。你用的例子是資源型產品的市場:煤炭。這種市場沒有品牌、服務、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當然只能靠價格和產量。利潤只能來源於通過機械話規模生產讓成本下降。所有市場的實際情況是:競爭讓價格更合理,而不是降到邊際成本處。
3.數量少和信息披露及監督沒有關係。小數量的壟斷廠商的信息黑暗是出名的,壟斷廠商才不好披露呢。只有大數據基準的競爭市場信息比對才能科學,不是題主你想的那樣。
至於柴靜說的那部分內容,我能不能理解為企業道德?但我斷言,山西煤炭市場的利潤空間空前高的情況下,環保還是一樣差。因為企業道德源於企業品牌形象,企業為了保證企業形象的時候才在意企業道德。當企業連運營都困難的時候,大部分企業只會關注利潤,根本無暇顧及企業的社會責任。
有個F打頭的老外定義過企業道德:在法律允許框架下將股東利益最大化就是企業道德。
所以就談山西的問題,環境治理在於制定規則並嚴格執行規則。和壟不壟斷屁關係沒有,壟斷了環境還是一樣差。
從片子的意思來看,中石油不僅行業壟斷,而且壟斷了立法權。主要是後者妨礙環保。
室友學環境的,他指出片中那個中石油大佬說「我認為他們不懂」是有道理的,中國環境部做學術的確實不多,基本上都是做行政的。它只是個擺設,行政上過程序的地方罷了。相比之下別的國家的環境部是有學術信譽的,以此作保障才可以參與立法。這是一個外部性的問題,污染和環保屬於負的外部性。還有就是競爭是讓廠商把價格降到平均總成本處,並非邊際成本,邊際成本是決定產量的。
目前有個解決的方法是企業不能根據MC找需求定產量,而是要根據MSC(邊際社會成本)找需求定產量。其邏輯是MC+MEC(邊際外部性成本)=MSC(邊際社會成本),這個MEC就是由政府收稅,從而提高成本,減少產量生產,解決產能過剩及過度污染的問題。此稅可由政府拿來用於治理污染問題。
還有就是污染並不可能全然沒有,理論上當全社會的污染量和治理量達到均衡時最好。
當然這是個有爭議的話題。
我認為現實中最重要的是看法律或其他手段能否制約該行業的話事人,能制約自然能控制污染,不能制約的話,粗大(kang)事(fei)了也不讓報道。。。。
至於在同等受制約條件下,壟斷和競爭哪個更環保,這只是象牙塔里的問題。
把壟斷和競爭分開說,就像把小時候的你和現在的你分成兩獨立的人一樣。這二者其實是一個過程——競爭的最終形式,就是壟斷。
別的分析都不說,舉個簡單的例子,當上課的時候就你一個人站著的時候,你緊不緊張?當全班都跟你一起站著的時候,你還緊不緊張?
一樣的,壟斷更受矚目,所以自我珍惜,而競爭呢,各執一詞,法不責眾。
如果你只是想要少點污染,哪怕回到石器時代也在所不惜,就請選擇壟斷
如果你只是希望所有人都生活的更滿意,包括環境生態條件,請選擇競爭
政府與市場之不同就在這裡
這種負外部性的東西,會造成市場失靈,所以和壟斷或競爭關係不大,而主要在於,政府對於污染的管制或者對污染的徵稅,因為這會把外部性內在化,來激勵消費者或企業去做環保。我個人認為,壟斷更有利於環保,因為監管於徵稅成本更低。
而且,高度競爭的行業,假設利潤都不夠花,哪還有動力去環保。
但是,最重要的是政府,政府,政府。
這二者跟環保沒多大關係。關鍵看立法與監管。監管嚴格,違規嚴懲自然帶來好結果。
對於這些污染企業,無論是壟斷和競爭都不能促進環保和節能。
從宏觀來看,壟斷和競爭哪個更利於環保乃至相關行業發展,是要看行業狀況的。
競爭的本質是優勝劣汰。不受外力作用下,企業供給基本可以滿足市場的條件下,行業最終會形成壟斷和寡頭壟斷。(這句話可能說的不嚴密,請理會我的意思)
壟斷的本質是集中人力物力財力,至於財力集聚之後用來幹什麼,就看情況了。
比如軟體和遊戲商,他們都是依靠創新產品來盈利的,所以他們的收益中總會有一部分,甚至很大一部分都會用來投入到科技研究中。
比如類似萬達恆大集團,他們旗下有很多行業項目,通過先進的管理方式和業務,在各行各業獲取穩定的收益。至於收益管理,比如行業流程,管理都相對成熟固定的地產,在滿足現有需求的情況下,符合邊際收益遞減率,必然不會把利潤投入到地產行業的發展研究和加強管理上,而是尋找新的項目和投資機會,獲取更大的投資收益。
諸如此類比如日用百貨這些滿足人們日常需求,產品分異不明顯,附加值和投入回報率不高的行業,都是賣了東西投別的項目,這也是為什麼膩子這樣的日用品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也就是發展成現在加入了香精色素和可能危害人體的抑菌化學成分的香皂和沐浴液。
石化行業也是如此,行業依託資源,必然會把主要資金放在尋找新能源,冶煉提純技術改進和人員管理上。
由於資源產依託於地,就必定混入雜質。加工為人所用時,提取了有用的物質,這些雜質就必須要處理。雜質,如廢氣,廢水多且利用價值低。處理程序中,收集、儲存、物流成本都是極大。與其花大力處理,不如排出去交點罰款,這是大多數污染企業的心態。並不是污染企業有沒有能力處理的問題,因為對於石化企業無論是壟斷還是競爭都是費力不討好的事情。
所以為什麼他們都不能推動改善節能環保?
因為節能環保絲毫不能對提升企業有任何幫助,反而可能增加額外支出加大企業經營管理的風險。
對於壟斷,做環保的意義最大的可能就是改善企業形象,提升企業地位。但是作為資源行業,又充當zf提油價的擋箭牌,企業形象早已敗壞,與其改善不如破罐子破摔,反正我是流氓我怕誰。作為競爭的企業,在規模資源都很有限的情況下競爭,在拿出一部分資金做環保,更可能是要命的事情。上不行,下難效,本質是行業的不成熟,根源是作為制衡環境和企業的zf沒有做到自己監管的職責,沒有給企業做環保提供更多的便利空間。
對於民眾環保意識沒有過比較了解調查,所以沒有觀點。不過從zf經常放出一些建核電站,電池廠來測試人們反應的消息來看,東部還好,而中西部的民眾反應並沒有很強烈。至少說明環保意識有差異,且總體水平並不高。
所以對於近來黑柴媽媽的言論,我的觀點是,作為一個非專業的記者,做到實地調查,客觀陳述,角度評價就是一篇好報道。事實上他的出發點和社會影響力都證明這個視頻的意義,無論結果如何,他讓更多人認識到了環保的嚴重性,起碼是推動天朝社會進步的一次重大的嘗試。給他點贊!沒區別,主要在於政策和標準。大小企業誰來執行都一樣
並沒什麼關係
環保主要靠法律的健全和嚴格執行
另外還要搞清楚當前的社會狀態是否應該優先環保
推薦閱讀:
※安徽地理位置那麼好,為什麼經濟落後?
※發達國家是在何種情況下實現「越發展,越乾淨」的?
※如果將太陽帶給人類的能量摺合成電費,人類每年要給太陽交多少錢?
※2015 年的厄爾尼諾現象對世界經濟可能有哪些影響?
※亞當·斯密的哪些理論已經不適用於現在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