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信息開放的西方醜化中國如此深入人心,在信息封閉的中國醜化西方卻如此失敗甚至出現各種崇拜?
7/9更新:本來是反對最高票答案的, 陰差陽錯之間,這篇答案反而成了最高票,而原來的最高票已經消失了。別問我最高票的鏈接在哪裡,我也找不到。答案里本來引用了一位老兄的評論,鑒於看的人遠遠超過我的想像,我把他名字蓋住了。
我是知乎新人,工作學習生活都在美國,以後會繼續回答一些我熟悉的話題(美國的政治,經濟,日常;金融IT FinTech)。歡迎大家去瀏覽我其他的回答。謝謝。
原文:
---------------------------------------------
反對曾經的最高票答案,最高票回答者斷章取義,不惜遺漏大部分信息來支持自己的觀點。他顯然有以下的問題:(最高票答案曾經有幾千贊,現在不知道哪兒去了)
第一,對英文不熟悉,把很多中性詞作為褒貶義來看待;
第二,對西方媒體不熟悉,不明白媒體的常態是什麼;
第三,選擇性地給大家提供信息。如果說上面兩條是水平問題的話,那麼這就是人品問題了。作者截圖的Google News關於閱兵的報道,其中四分之三是中性的,只有四分之一是所謂的「黑」。作者卻視而不見,只是選擇性地挑了極少數能夠佐證他觀點的報道(其實還挑錯好幾個)。可想而知如果讓作者去做新聞,該有多可怕。
為了指出最高票作者的錯誤,我原樣使用他的截圖,讓大家看看他選擇性忽視了多少報道來支持他的觀點(作者原注釋為紅字,他忽略的新聞,我用藍色字體標註):
大家可以看到,Google News隨手一搜,不做任何處理的情況下,出現了以上大概十幾條新聞,包括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BBC,赫芬頓時報等主要媒體。那麼這些新聞里有幾條是「黑」呢?按照原作者標註,只有區區兩條,其中有一條還是華郵的「opinion」。常看報紙的人都知道,opinion類似中國報道的觀點。他會邀請一些專家或者各界人士發表自己的看法,並非新聞報道。觀點通常是有發表觀點的人的鮮明傾向性的,不能作為一般的新聞報道來看待。而另外一個所謂的「黑」,中國在「秀肌肉」,很難看做是黑。因為秀肌肉是個非常中性的詞。英文和中文一個大不同就是,英文的絕大多數動詞是中性的,不帶感情色彩。這個問題我留待後面再詳細說。
那麼有多少是中性呢(中性是新聞報道的最高境界),大家可以數一數,一共13條新聞,除去新華社自己的一條,和作者標註的兩條,我用藍筆標註的全部是中性。13條報道里,有10條是中性報道。從這個數據,很難看出西方在特意黑我們。
與此同時,最高票作者說我國的大閱兵西方「鮮有報道」,其實上面的Google News截屏寫的明明白白,有個鏈接是 Explore in Depth (深度報道),裡面一共有2950篇報道。2950篇算鮮有報道嗎?我不知道,但是世界知名媒體一共就幾十家,2950篇夠每家報道100次了,或者夠將近3000家的媒體每家報道一次了。
最高票回答者顯然是有一定的英文水平的,但是他這樣選擇性地忽視幾乎90%的內容,實在很讓人懷疑他的動機何在。另外,該作者甚至都不屑於隱藏他沒有翻譯的英文部分,就明目張胆地擺在那裡,也許是他疏忽了,更有可能的是,他認為他面對的人群就是一個對信息不加分析就接受的人群。
好了,現在講講為什麼有人覺得西方媒體總是在黑。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有如最高票回答者的選擇性煽動,10篇裡面有一篇是黑的,就趕緊翻譯出來給大家看,而忽視剩下的公正報道的9篇。
除了以上的人為原因之外,還有兩個重要原因,這裡說一說:
第一,西方媒體自以為媒體的主要責任是揭露和監督,而不是歌頌。你打開任何一份西方主要報紙新聞看,負面新聞一大半。如果是跟政府和重要人物有關的話題,幾乎90%是批評(也就是所謂的黑)。比如就在一分鐘前,我去Google News搜奧巴馬的名字:
大家可以看到,頭條的新聞,沒有一個是正面的。最上方數條都是特朗普質問奧巴馬動用公款幫助希拉里競選;中間一條說奧巴馬幫助希拉里競選是為了自己的政治遺產;最後一條是說在希拉里被FBI調查的時候,奧巴馬還要幫助她競選(諷刺他不能避開嫌疑,因為總統是FBI的大老闆)。第二條看上去沒什麼,其實最為惡毒,這是西方媒體的慣用的誅心之論,讓人覺得奧巴馬和希拉里同床異夢,卻又無從反駁,因為完全是猜測。下面的小圖標,還有個新內容,就是柯林頓在周五秘密回見司法部最高檢察官的新聞,也是負面的。可見所謂的「黑」,就是西方媒體自己封的責任,美國總統的新聞都幾乎達到100%黑,那麼閱兵的新聞只有10%黑,是不是值得思考呢?
第二,英文和中文的感情色彩差異。同樣的一篇報道,一件事實,用了什麼樣褒貶色彩的詞,可以完全顛覆這個報道給人們的觀感。在很多年前,日本一部分教科書把「入侵中國」,改為「進入中國」,甚至引起了中日的外交糾紛。可見如果讀報道的時候,不清楚用詞的感情色彩,會對理解產生多麼大的影響。中文的動詞幾乎全部有褒貶義色彩。比如「入侵」是貶義,「解放」是褒義。而英文的動詞,絕大多數是中性色彩,比如Invade,是「入侵」意思,但是無褒貶義。英文報道可以說Japan invaded China(日本入侵中國),也可以說The US invaded Iraq(美國入侵伊拉克)。比如下面這個不列顛百科全書關於海灣戰爭的條目就是個極好的例子。在同一條目里,說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也說聯軍入侵伊拉克,用的都是用一個詞 Invade (invasion是名詞形式)。如果是漢語,我們可以假想一下,說日本1931年入侵東北,那麼我們會說中國1945年也入侵東北嗎?絕對不會,因為漢語的「入侵」是個帶貶義色彩的詞。我們可能會說「反攻」,「收復」,「解放」,但是絕對不會說自己「入侵」。
有一位老兄在評論區里「跪求」西方主流媒體把Invade用在自己身上的例子:
我現場用美國的公司 Google 搜索 「Allied Invasion of」, 搜索提示如下:
那麼搜索「Allied invasion of Normandy」的首頁結果是是什麼呢?到處都是Allied invasion of的字樣,包括紀念諾曼底登陸的官網Home - National D-Day Memorial。
好了,相信評論區這位老兄的臉已經腫到原來兩倍大了,大牙也笑掉到不知何處了。我就懶得多找什麼法國,義大利的例子了。
另外再舉評論區一例,說明事實說話多麼重要。比如這位,說CNN任何關於中國的話題,極端抹黑是壓倒性的。
我現在就去CNN主頁搜索CHINA,看看前十名是什麼:
以上內容,大家可以自己判斷。CNN的搜索顯然做的不夠好,竟然還有很多重複。為了找到更多的的信息,我去CNN的子版面 「地區--》中國」,看看那裡有什麼:
即時原樣截取屏幕,大家可以看看上面是什麼,是不是「壓倒性的黑」。電腦顯示器不夠大,沒有截全,下面漏掉的有什麼西藏游牧民採集真菌,一個紅衛兵的自白,甚至有一篇「吃狗真的那麼不好嗎?(Is it really bad to eat dog)」,我點進去看了看,是因為最近的玉林狗肉節的文章,作者反思西方對吃狗的反對是不是種族主義和西方文化中心的動機。這些報道,關於囚犯器官這種事,相信老百姓誰也不知道真相,先存疑吧。以我對中國的了解,其他的基本都是實事求是的報道。所以有些人上來就做判斷,說是「壓倒性的黑」,卻不願意對公開的數據進行一點點分析,那他們的判斷也只能是誤導的成分居高。
更有意思的是,如果我選「地區--》美國」,你看看CNN報的當天的美國新聞。今天佔滿了版面的就兩件大事:1.警察又槍殺黑人;2.共和民主兩黨,外加國務院,FBI針對是否起訴希拉里濫用郵件伺服器一事狗咬狗到白熱化。外加一些小零碎,什麼IRS調查臉書之類的。看看美國版的報道,再看看同一天的中國版的什麼雲南的美麗風光,喀斯特攀岩,秘密航空計劃公開,非洲商人的鄉愁,是不是一下子覺得中國的報道也沒那麼糟,甚至覺得美國簡直就是人間地獄呢?
我就懶得翻譯了,貼上來大家感受下。
以上基本就是我想說的,西方媒體黑中國,是每天都在發生的,這是事實。但這並不是因為他們奉了誰的命令來黑,而是因為西方媒體生來就是為了「黑」的。黑中國的文章其實很多都很膚淺,因為他們並沒有很了解中國,而黑自己的總統和政府,才是入骨三分,因為他們知道自己人的死穴在哪裡。大家如果有興趣搜索一下關於美國總統的報道,每天都有數不清的文章在「黑」。
最後,對於有興趣閱讀西方媒體的讀者,我想提三個小建議:
第一:注意語言文化的差異。比如英文動詞多為中性,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差別。只有深入了解了這一點,才能夠真正讀懂你要讀的東西。
第二:兼聽則明。西方媒體不是公正的,大部分都有極強的政治傾向性。比如紐約時報,NBC,Huffington Post都是著名的自由派媒體,而Fox是保守派媒體。相對來講,CNN算是比較中立。經濟類的媒體一般比較客觀,比如華爾街日報,商業周刊等等。但是好處是沒有部門來限制報道,所以對於一件事情,如果能夠把左右兩派的報道都看看,離真相也就不遠了。
第三: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不要輕信二手材料。如果你想了解西方媒體是怎麼說,就要自己去看,不要盲目接受別人的二手材料,因為他在給你二手材料的翻譯和取捨過程中,不知道加了多少私貨。最高票答案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我們也醜化印度和朝鮮,大家不一樣也是很開心
===================
評論大家都覺得印度和朝鮮本來就很醜啊,其實西方人民也是這麼想中國的,簡直如出一轍(逃
說到底還是缺錢鬧的,中國政府這點錢,除了被蛀蟲們損耗掉的部分和維持基本運行的部分之外,基本都投到基礎建設的無底洞里去了,哪裡像我大燈塔這樣大大方方大把撒錢啊。
簡單說就是經濟實力。
你再怎麼醜化富人,大家還是想成為富人。
你再怎麼美化窮人,大家還是想要錢。
有錢說啥都對,沒錢扯你麻痹。
這個問題很簡單,因為西方富,中國窮。
俗話說,倉廩實而知禮節。
富,或者說發達,表現為人均GDP高,導致了福利高,環境優美,社會公平...總之就是「有錢,好東西多」。
窮,不發達,人均GDP低,導致福利低,污染重,社會腐敗,總之就是「沒錢,整體糟透了」
富裕社會和貧窮社會在輿論上天然就不平等(就如同你和王思聰在微博上的不平等一樣)
下面我們來看看一些「中國富,外國窮」的情形。
你們看,「非洲人吃人」,是不是想起了國外流傳的「中國人吃胎兒」了?
作為對照,我們看看在中國人心目中美國人吃什麼
窮人是不需要媒體刻意醜化的,百度搜索趨勢已經很好地反映了這個問題,我想中國媒體也從未刻意去醜化非洲吧。
所以其他答案扯那麼一堆「牆、管制、記者」什麼的都沒答到點子上,「本來就有黑點」算看到了現象,但沒有分析原因。原因就是中國窮,西方富。
因為窮,所以才有這麼多黑點,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嘛,貧窮的社會不可能有公平正義。
因為窮,所以國人普遍崇拜西方,在八十年代差距最大的時候,也是崇洋最厲害的時候。你看現在隨著中國的發展,輿論是不是在逐漸往中間走了。
因為中國並不是信息封閉。相反,中國人了解外國的渠道相比於外國人了解中國的渠道要多多了。
真正的封閉,是像朝鮮那樣的。朝鮮的洗腦教育就很成功,因為絕大多數朝鮮人根本就不知道美好的物質生活是什麼樣子,所以誤以為自己的生活是最美好的。同樣的也適用於改革開放之前的新中國。幾乎沒有人去過西方世界,所以沒有使得大眾產生崇洋媚外的思想。
而改革開放之後,隨著中國人逐漸走出國門,尤其是八九十年代第一批漂洋過海的人,感受到了西方世界物質生活的極大豐富,與當時百廢待興的中國形成了極大的落差。這批人是最崇洋媚外的,而又因為這批人大多數都是社會的精英,說話的公信力比較高,掌握了很大的話語權。不管是留在海外發展的,還是只是跑出去見識過一圈的,都對留在國內的人把西方世界形容地天花亂墜,加上當時許多洋品牌入駐中國,讓中國人感受到了西方世界的繁榮,因此不管官方再怎麼誘導輿論,也無法阻止中國人的崇洋媚外現象。
然而近年來,隨著中國尤其是一二線城市的發達,出過國的人也只會覺得國外也就那麼回事。西方對中國的文化影響力開始弱化,本土文化的影響力增強。我們看到這兩年中國人對於西方的崇拜大幅下降,尤其是體現在對中國製造的質量的信心上。再過十年,歐洲美國都很可能因為左翼政府多年執政而亂掉,中國人對西方將很難再有任何崇拜。就連台灣在大陸人眼中的形象,也從美麗富饒的寶島變成了民粹的狂歡之地。
相反,在21世紀之前,西方對於中國的了解渠道非常有限。絕大多數西方人把中國視作一個非常神秘的國度,並沒有機會來中國親眼見識。他們對中國的印象大多來自於媒體,而媒體被左派政客所把持,不遺余力為了所謂民主自由的意識形態輸出而抹黑中國,讓許多外國人對中國人產生了非常貧窮落後的刻板印象。在一些信息不發達的地方,甚至有外國人還以為中國男人留著長辮子。
更重要的是,由於西方人普遍認為媒體是自由的,因此會比中國人更加相信媒體所說的,也加強了對中國的刻板印象。但是如果你問那些學習中文或者來過中國的,大都不會對中國有偏見。近年來隨著社交媒體與自媒體的興起,西方人也逐漸意識到媒體是有自己背後金主的政治傾向的,對媒體的信任度大幅降低,也使得中國的形象更加正面了一些。
因此,隨著時代發展,題主所說的兩種現象都會漸漸消失。西方黑中國,我們窮是一個方面。就像我們經常嘲笑印度一樣。
另外一方面,作為發達國家絞肉機,恐懼也是妖魔化中國的一個原因。不丹尼泊爾都窮成狗了,不僅GDP,人均口糧連朝鮮都不如。但是不是還被美化成人間天堂嗎?黑黑中國能讓大家心理好受一些。就像台灣電視節目說大陸吃不起茶葉蛋,吃個泡麵炫富被圍觀這樣弱智節目一樣。這種節目很受台灣人民歡迎,很多人分分鐘高潮。否則台灣媒體為什麼要熱衷於整這種節目迎合廣大台灣人民呢。
最後,輿論是有導向的,是容易被操縱的。西方發達國家在這方面真的比我們發達太多了。tg不肯花錢總讓人們講奉獻,宣傳口劣幣淘汰良幣就都剩智障了。
至於中國醜化洋人不成功,因為中國人民現在有更多機會走出去,去看到真實的東西。現在忽悠中國人除中國之外各處都是水深火熱是完全不可能的。而且走出去之後,很多人月亮國外圓的幻覺還打破了,知道除了中國各處都是天堂一樣是扯。除此之外的原因就是宣傳口豬隊友太多,以及積貧積弱下的弱者心態。以前說中國以外都在水深火熱固然是扯;現在說什麼都是人家比我強,也是智商堪憂。就好比窮人看見一個有錢人,心生羨慕,又找不到原因,會把所有人家跟自己不一樣的原因歸結為人家比我有錢的原因。因果關係和線性相關分不清楚,甚至連是否相關都搞不清楚。比如說因為人家信仰基督教,我們不信所以我們落後。反正他想不到菲律賓是怎麼回事。人家民主國家我們不是,所以人家比我有錢。反正他想不到經濟騰飛時的獨裁韓國和當今民主印度正反兩方面的例子。改開初期,那些一腦子情懷但是沒有邏輯和分析能力的知識分子,整一個《河殤》全面否定中國文明,就是基於他們簡單的腦迴路和知識匱乏。
最後講一點政治不正確的。積貧積弱的心態對女性的擇偶觀都有強烈影響。很多人說中國姑娘是easy girl。其實有一定事實基礎,白皮膚的洋人更容易睡到中國姑娘,而這些姑娘可能非常難讓一個華裔男子睡到。後來我也了解一下,這個情況其實不止華裔,整個亞裔女性,包括日本人韓國人也更容易接受白種人的邀約。(而在easy的尺度上港台妹紙還在大陸妹紙前面,慚愧啊。)因為西方文明領先了東方文明接近兩個世紀,近現代東方人對西方人的仰視是根深蒂固的甚至深入骨髓的。當年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哪怕他們在城市裡本來就算是渣,仍然比鄉下小伙更容易獲得小芳的青睞。其實一個意思。盛唐強漢的時候,漢族兒郎跑出去也是跟今天金髮碧眼的洋大人一個待遇。好好努力,且看五十年後。對了,現在據說到中亞幾國,中國小夥子也有這樣待遇了。遇到機會不要慫啊,我就不@你了。
同一個題材,中式思路拍就是《嫁給大山的女人》
按被西方侵蝕的思路拍,就是《盲山》
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信息封閉的中國讓我們覺得西方只有醜化中國的信息。
難道這不正是成功醜化西方信息開放度的例子么?
民間接觸了各種各樣正面負面的消息,所以他們與你交流時會選擇性地談論他們對中國的了解,選擇內容褒貶取決於他們對你個人的態度褒貶
如果你總在西方民間聽到醜化中國的聲音,那麼只有三種可能:1,你接觸的人對你都極度不友善。2,你選擇性地記住了他們談到的負面內容。3,他們並不知道他們談的內容是負面的(比如說西藏獨立問題,歐洲人普遍缺乏國家統一觀念而更認同地區自治觀念,他們會感覺西藏獨立就跟蘇格蘭獨立、巴伐利亞獨立一樣,屬於「關我屁事」「拜仁滾出德甲」一樣性質的小事而已。)
勝利即是正義。
等中國人均GDP超過美國,就會有各類媒體來解讀中國的社會階層結構,各類學者研究中國文化制度,各類政府學習中國執政模式。
謝邀……
目前(8.20)的最高票說的很好。
很大的因素是中國媒體的報導方式和西方媒體是不同的。
西方很多主流媒體都講究態度,尤其是和政治相關的話題。(話說回來,又有多少話題和政治不相關呢?)而批判就是他們常用的武器。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跑一大段題】前幾天傅園慧在中國爆紅以後,國內媒體(傳統媒體和各大新聞網站,不含微信公眾號等自媒體)都在不斷刷表情包,刷直播……但是BBC在關注什麼呢?
period在這裡指代女性的經期,taboo則是「禁忌」的意思。接著BBC就從性格大大咧咧的傅園慧開始,談到了人們通常對於女性月經的「避而不談」的問題……
顯然,這已經是一個涉及人們對於生理期的「觀念」問題。這種研究社會中人們觀念的話題,一般不是國內媒體喜歡的對象。
這可能是習慣的問題。體育類的一些新聞,國內媒體就僅僅當成體育新聞來報導。很多媒體一般沒有深挖的習慣,因為深挖以後新聞報道就從一個事實變成了社會問題的評論。
當然,也有像被稱為「南方系」的一些報紙,如《南方周末》,他們的風格更接近於事實+評論。
所以說,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國內媒體與國外媒體看待事件的角度是不同的。
【跑題結束】
回到主題。很多時候這種不同的角度會引發很多批判性的思考。這才是國外媒體看中的——事實以及對事實的剖析,對內在原因的思考。
為什麼柴靜的《穹頂之下》能夠引起轟動?關於北京霧霾的報導那麼多,但是很多報導基本都是淺嘗輒止,沒有對霧霾的原因進行深入的分析,更沒有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案,更缺乏的是專業的調查和有說服力的證據。而柴靜有。
簡單來講,就是六個字,擺事實,講道理。
因此,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國內出了什麼新聞,對問題的分析往往在評論區,而不是新聞的正文里。當然,大多數分析都不具有專業性,甚至很難做到客觀和理性。
而反觀BBC等媒體的新聞報道,但凡是時政方面的,大部分在最後都有一個專家的評論。這個專家可能帶有各種政治立場,但是他的任務是分析客觀事件背後的邏輯關係和規律。因此我們會有CNN等媒體「逢中必反」的印象。
【注意我說的是BBC,CNN,不是BBC中文網和CNN中文網】
再說說選題的問題。
我仍然記憶猶新的一篇報導,是去年長江沉船事件,CNN派了記者去採訪,卻遇到了武警封鎖現場周邊。CNN的記者堅持要進入採訪,武警大概驅趕了一下,然後CNN團隊馬上打開攝像機開始拍,然後這個新聞迅速登上頭條,於是全世界都看到了三分鐘的時間裡中國武警在推人,在驅趕……
然而他們的記者寫的是:中國武警封鎖消息,對記者施加暴力。
其實稍有常識便能看出,面對搶險救災的問題時,中國的處理方式和國外是有不同的。我們的政府出動軍隊搶險,無論是速度還是效率都和國外有差異。為了不妨礙不耽誤寶貴的救援時間,封鎖周邊是很常見的事情。國外媒體習慣於國外的新聞氛圍,在國內就會覺得「不透明」。其實僅僅是處理的方式不同罷了。但是每次還是要被拿出來批判。
至於「醜化」,個人認為倒是沒有那麼嚴重,大部分媒體最多就是批判。不過一些周邊國家和某些大國倒是經常提中國的「威脅」,尤其是關於軍事的報導。這一點不用細說,因為它恰恰從側面說明中國自身實力的增長。
好,現在來說中國媒體。
中國媒體首先並沒有「醜化」西方,因為根本沒有這個必要。
其次,目前國內大部分媒體都是沒有明顯政治立場的,在面對國外新聞的時候一般不會刻意抹黑一個國家。
第三,即使是BBC 華盛頓郵報這樣的西方主流媒體,也不會刻意抹黑中國。在當今世界的和平發展的背景下,一家主流媒體攻擊一個主權國家的國家形象,無論這個國家政體如何,實力如何,都會遭到輿論界的譴責。這一點毋庸置疑。
最後值得注意的一點:
攻擊個人不代表攻擊國家,無論其身份如何。
當然作為中國人的我們會感到國家尊嚴被侮辱,會氣憤……但這和媒體無關。
媒體不會為了抹黑你而抹黑你
————————————————————————————8.20更新
關於「東方之星」沉沒事故,武警究竟有沒有阻擋媒體進入,那個視頻已經找不到了(可能是我搜索技術渣),所以也無法驗證這件事情到底有沒有發生。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趕來的國外媒體確實在第一時間就趕到了現場進行報道。評論區的朋友可以上BBC和CNN網站查一下最早的報道時間,可見政府並沒有封鎖消息。
順便說一下,這次事故的相關報導做的很到位,沒有出現各部門表態不一打架的現象,國內媒體都是全天滾動更新。
------------------------------------------------------------------------------------------8.20再次更新
批評不等於抹黑。
-----------------------------------------分割線-------------------------------------------------
這是今天剛看到的新聞,就隨手拍了下來。
國內媒體尤其是央視,拿美國的種族問題說事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近幾年巴爾的摩黑人青年槍擊案,弗格森黑人青年槍擊案,還有華裔警察梁彼得案件,央視都給予了很高的關注度。而且不只是案件本身,對事件後續的民眾示威遊行等等都很關注。
而同性戀、女權遊行等等卻沒有那麼關注。
可見國內媒體也是有偏向的。不過還是一句話,這不等於抹黑美國這個國家。
————————————————————————————————8.20第三次更新
國外的媒體通過分析事件展示立場
而國內媒體通過報導事件「普及知識」
感謝評論區。
稍微解釋一下,國內媒體報道政治事件,如釣魚島問題,南海問題,目的是「普及」國家在這個問題上的立場。
而國外媒體需要通過分析事件得到觀點,然後支持本方陣營的政黨、政客。
所以說國外媒體經常分為「保守——自由」「左翼——右翼」,而國內媒體分化很少。
————————————————————————————————8.27更新
樓上某高票試圖通過「在新聞網站中搜索「china」「chinese」搜到的大都是關於中國負面報道」來證明西方蓄意抹黑中國……
我發了一條評論……然而並沒有人理我……╮(╯_╰)╭謝邀,
*補充一句:每個媒體都有「老大」。美國媒體的老大是廣告商,企業,私募基金,企業家,還有越來越多billionaire。他們各個都有agenda。他們喊客觀,實際上沒有任何媒體能完全客觀,至少說道社會科學話題的時候*
【西方媒體】不是一個統一的體制。「西方」這個抽象沒有精確定義的概念至少有50多個國家,然後每個國家有幾百甚至幾萬種不同的媒體。有高層媒體,有底層媒體,有大眾媒體,有小眾媒體,有右派媒體,有左派媒體,有愛國派主義媒體,有全球主義派媒體。總之一言,西方媒體 什 么 都 有。題主說「西方媒體醜化中國」這句話太粗暴了,太簡單了。有西方媒體醜化中國這個事實么錯,我不否認,但是你不能說所有西方媒體都是這樣。
西方媒體有些比較客觀,有些比較主觀。
西方媒體有些含有比較明顯的政治偏見,有些沒有。
西方媒體有些反映某個政府的套路,有些反映某個企業的套路,有些反映某個利益集團的套路。
西方媒體報告關於中國的事情時,確實有些負面的。但並不都是負面的。西方媒體也會報告中國的好消息,也會報告中國成功的地方,優秀的地方。題主不要以為你很了解西方媒體。這個範圍太大了,肯定有很多媒體是你沒見過。
當西方媒體報告中國負面的時候,有部分可以說是惡意「黑」中國,這我不否認。拿一個大家都知道的例子。2008年拉薩動亂,西方有些媒體拿玉樹地震的照片說是「欺負藏族」。我都知道了。我也知道有很多類似的例子。有些西方媒體確實很壞。也有部分不是壞就是粗心。
但是,相信有些西方媒體報道中國不好的新聞不是醜化中國而是報告真相是。中國有些地方不需要媒體來「醜化」,已經很醜了(噴子save your breath,我知道西方也有很多醜的地方)。
還有一個問題。很多西方大媒體在中國工作很難困難。很多記者的簽證被取消了。沒有記者在現場,新聞的質量自然被拉低了,這個不能掛在媒體公司頭上。
還有,很多」黑「中國的是社交網路,Facebook,Twitter, Reddit上的網民。這不能叫做「媒體」。當然,那裡什麼亂七八糟的觀點都有。跟中國很多網路一樣。
最後,你要明白,西方媒體「黑」的並只有中國。他們還「黑」很多國家,還有「黑」自己國家,自己國家的問題,自己國家的企業家,自己國家的領導。
樓上不少朋友提到富和窮的問題,認為富人黑窮人比較有力量。但是世界上貧窮的國家數不勝數,我大天朝肯定不是最窮的一個。西方媒體不去黑牙買加、柬埔寨,卻獨獨喜歡揪著中、朝等少數幾個國家大做文章,你說這是為什麼呢?
很多美帝大農村來的朋友,初到天朝,看看高樓大廈、高架鐵路,再看看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很多國際友人的內心都是崩潰的。
這哪兒是發展中國家?這和西方媒體報道的根本就不一樣嘛!
於是,國際友人回到賓館,打開電腦,打算髮個長帖,好好吹一吹天朝,把醜惡的西方媒體好好批判一番!!
——然後,股溝登不上,推特登不上,菲斯布克登不上。
。。。。。。
。。。。。。
。。。。。。
一點自由都沒有,西方媒體說的對!
——————
廣大歐美人民,對於「自由平等民主」這幾個字,那是發自內心的熱愛,並且沾沾自喜、洋洋自得。不僅認為這是最優越的政體,並且認為這是最高尚的精神。
任何一個發達國家,無論本質上自不自由民不民主,這面旗幟是不能倒的,表面功夫一定要做好。
就好比對待伊斯蘭問題,哪怕心裡千萬個草泥馬,嘴巴上一定要挑好聽的說。誰說的不好聽了,誰的人格就好像遜了一等。
我大天朝在國際輿論上常年占弱勢,吃虧的根源,就是政治上的意識形態。
本文不討論皿煮的優劣,本文只是想說明,別人當寶貝供著的東西,我大天朝視如糞土。黑貓白貓,悶聲發大財的就是好貓。
所以,這就被人貼上了標籤,平白就遜了一等,退回到舊世紀去了。
縱觀全世界,能夠被這樣貼標籤的國家不多啊!
於是西方人民都湧出了久違的優越感。
因為這個標籤,所有的醜化、妖魔化,都找到了穩固的立足點。
今天發個帖,黑一下某國的貪污腐敗。
讀者一定覺得很有道理,因為某國不夠皿煮啊。——哪怕有些國家更加腐敗。
明天發個帖,黑一下某國的輿論控制。
讀者一定覺得很有道理,因為某國不夠皿煮啊。——哪怕有些國家更加洗腦。
後天發個帖,黑一下某國的軍費增加。
讀者一定覺得很有道理,因為某國不夠皿煮啊。——哪怕...搞毛啊,軍費到底誰比誰高?
甚至是一些我朝人民喜聞樂見的好事,奧運、世博、閱兵,西方媒體只要貼幾個數字,「某國政府花費了多少多少稅收 」,西方人民頓時又獲得了精神上的快感。
——你看,某國不夠皿煮啊。
更噁心的媒體,把恐怖襲擊混淆成民族矛盾。同樣的手法,你拿來說巴黎、說奧蘭多,讀者都會罵你X逼。但你拿來說烏魯木齊,就會有人買單。
——你看,某國不夠皿煮啊。
西方讀者根本不需要去求證,讀起來心裡爽就可以了。
還有一些事,也確實落人口舌,比如朝鮮這樣的國家,全世界一起黑,別提多愉快了。偏偏某朝,明面上保持著良好的外交關係。西方媒體黑朝鮮的時候,連帶著把朝鮮人民的老朋友一起黑,讀起來完全沒有什麼不對嘛~
西方讀者當然是不會考慮什麼地緣政治的,讀起來心裡爽就可以了。
等天朝人民富起來,西方就不會醜化天朝嗎?
人家只會換個花樣,說你國家機器大力斂財,人民百姓精神空虛。
炫富是低端玩法,我要炫耀的是精神世界,比你高尚,比你偉岸,精神勝利才是屹立不倒的。
——————
出國多年之人,耳聞目擊,都知道西方政府在扛著皿煮大旗的過程中,實質上吃了多少暗虧。
但是,這就是一個圈子裡大家都認可的共識。一個外來者、後來者,硬要推翻這種共識,難。
這就好比一個高級舞會,所有人都西裝革履、衣冠禽獸。
而你卻穿著背心拖鞋、叼著煙屁股登場。我抽煙我喝酒我紋身,但我要證明我是好女孩。
——只能說,這是主動選擇了hard模式,註定被人指指點點。
一定會有人說,我們為什麼要在乎別人的看法?
沒錯,我們要不要在乎別人,和別人要不要醜化我們,這本就是兩個不同的問題。
因為中國並不想醜化西方,最崇拜西方的就是中宣部
根本上還是意識形態的問題。
今年七一習大大說,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完全有信心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國方案。
這才是關鍵,這才是最讓西方恐懼的,動搖他們引以為傲的所謂的普世價值。
這也正是他們黑的根源所在,哪怕有一天我們的經濟超過了他們。
至於經濟好不好,只不過決定了國人中的一部分,對西方的摸黑是否相信罷了。
都已經讓你認定了「西方媒體是在醜化中國」這個概念,我國對西方的醜化還不夠成功嗎?
中國什麼時候醜化過西方?從官媒到民間,哪裡不是說西方發達,政治制度先進,人民素質高,文明程度高,旅遊勝地多?最多也就是對於有敵意的國家的新聞選材偏向負面新聞,西方出個醜聞新聞媒體也都是在就事論事好嗎?我到現在對西方國家的憧憬也都是源於正大綜藝的,央視新聞報道西方國家也一直很客觀,你見哪個電視台的新聞報道西方像西方報道中國一樣說這個國家政府邪惡民眾愚昧出點事就攻擊體制有問題的?
看了一圈境外媒體我覺得央視的國際新聞是世界上最公正客觀最有深度的新聞報道了。
---------------------------------------------------------------------------------------------------
評論里戰起來了,質疑央視新聞聯播報道國外水深火熱的朋友,我說了新聞聯播雖然選材比較偏向負面新聞,但一直都是就事論事從沒攻擊別人的體制,不干涉別國內政一直是中國從政府到媒體一以貫之的原則,但西方媒體,你隨便找一條關於中國的新聞,無論好壞,都在含沙射影的攻擊中國政府。我從08年奧運前西方歪曲報道聖火傳遞就開始關注西方媒體,對他們無底線無節操的造謠抹黑已經見怪不怪,那樣的報道在中國媒體上是絕對不可能出現的,包括新聞聯播。還有我說的央視的國際新聞是指包括新聞頻道在內的所有國際新聞,不要只盯著新聞聯播。
在一個精神和物質文明相對都窮的環境里,人們往往仰視那些一心嚮往的事物,看到的也往往都是些美好的事物,即便看到一些不同形式的「窮」的事物,也安慰自己那不是真的,或者根本就假裝看不到;
在一個精神和物質文明相對都富有的環境里,人們往往俯視那些令人詬病的事物,看到的也往往都是些醜陋的事物,即便看到一些美好的事物,也安慰自己那都是粉飾的,或者根本就假裝看不到;
如果在這些視角後面加上一些標籤,角色,利益。。。那產出的自然就是某些人或組織需要的結果,也正是為了避免結果極致到不可收拾,三權分立成為西方國家立國之本。。。然而事物永遠是矛盾發展的,沒有絕對的,即便是號稱民主國家典範之一的GB,對於脫歐和留歐的觀點也是接近50:50的,但民眾不得不接受最終脫歐的結果;
西方媒體用不同標準評判其他國家不會是第一天,過去是,現在會有,將來也不會斷絕,但即便這樣,我們也能看到一些西方相對客觀的評價,比如在中國投資並獲得巨大回報的跨國公司或機構就是一類。。。
索性是,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通過看到和或聽到的不同的評論,我們接觸到越來越接近事物的本質。
排名第一的外國友人,您避重就輕式的春秋筆法不錯,可以去人民日報某工作。媒體本身就是宣傳機器的一部分誰告訴你們一定是真相的傳答者,任何國外媒體在面對政治環境迥異的中國肯定都是率先抹黑的,認為西方媒體一定公正客觀的人肯定是犯了幼稚病,宣傳戰線的工作從來都是誰聲音大聽誰的,誰煽動力強聽誰的,誰會編故事聽誰的,中國在英語媒體建設上落後,在國外設立工作站太少缺乏活動力,是不爭的事情,被圍起來黑也正常。記住媒體也是國力的競技場之一,如果有一天哪家媒體自詡公正客觀,那建議你拿周刊文春甩他一臉子。
因為我們一不輸出革命,二不輸出飢餓和貧困,三不去折騰他們,導致他們長期吃飽了沒事幹,啊,對我們的事情指手畫腳。
如果我們像某教那樣對他們積极參与,他們還敢醜化嗎?推薦閱讀:
※朱元璋那麼殘酷暴戾,為何明朝沒有像秦、隋一樣成為短命王朝?
※為什麼前有劉漢之轍,朱元璋仍舊要搞藩封?
※清代火器相對明朝出現倒退這個謠言是何時出現的?
※如何評價明武宗時期的宦官張永?
※為什麼時間是12進位,是不是因為定製時間的這個人是六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