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那麼殘酷暴戾,為何明朝沒有像秦、隋一樣成為短命王朝?


群眾基礎啊!群眾基礎啊!
人民的力量你們不明白?
朱元璋殘暴他對老百姓殘暴了嗎?
他有折騰全國老百姓去修長城挖運河嗎?
他有大興土木建三百里宮殿嗎?
他在位三十年有一直不停地打仗嗎?
都沒有。
他就是喜歡虐殺下貪官,整一下功臣,僅此而已。
他憑什麼亡國?


一個王朝是否短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事實上朱先生的大明王朝不具備被推翻的條件,朱老先生的施政方向都是對的,下面我具體分析
其實影響王朝興衰的原因可以被歸納為兩個:民心和皇帝所掌握的實力,除此之外,其他的一切都是扯淡,細數歷代王朝滅亡的原因,要麼是失民心,或者皇上沒有實力,再或者民心實力皇帝都沒有。不巧的是,朱老先生二者都有。
先說民心,秦代滅六國,但對六國百姓來說,秦國是侵略者,是破壞他們安定祥和的罪魁禍首,而且在此之前並沒有統一天下的例子給秦國參考,所以對於秦來說,民心是不穩定,而又無有效的治理方法,所以秦始皇不斷出巡,震懾天下。但修長城建陵墓,修阿房宮,使民不聊生,所以叛亂屢禁不止。
至於隋煬帝。。。。。大家都懂。好內遠禮為煬,去禮遠眾為煬
而朱元璋,他真的是暴君嗎?殺功臣,設特務,坑的都是誰,是官員,官員越慘,權力越受限制,百姓就越活得舒服,這句話雖然極端,但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也許朱元璋殘暴,但他明白,百姓需要什麼。而且他抗擊元朝,把百姓從生不如死的環境中解脫出來,民心在他這邊。
永遠不要小瞧民心這種玄乎的東西,他可以負舟,也可以覆舟。
再說實力,秦始皇很有實力,所以鎮得住場,胡亥不行,隋煬帝的實力,在他數次東征失敗是就被消磨殆盡了。
但朱老先生不一樣,他打仗天下無敵,治國理政一把好手,對權力鬥爭敏感,手段老練狠辣,不缺乏勤勞和忍耐,又身懷一統天下,興復漢家衣冠的威望,手上有無孔不入的錦衣衛,這是個無敵的男人,實力強大到讓胡惟庸,藍玉等人毫無反抗之力。
民心在,百姓不反,實力在,官員不敢反,誰能終結他呢,大概只有老天爺吧
永遠不要以什麼殺功臣,興文字獄來判斷一個皇帝是不是暴君(況且馬大腳只是民間傳說,可信度不高,很可能是有人黑),而應該看到,他這麽做是為了什麼,有沒有讓社會動蕩,百姓生活怎麼樣,每一件決定的背後,往往都是權力鬥爭和妥協的結果。而且史書都是官員寫的,一個讓官員活得艱難的皇帝,很難讓史館寫出什麼好話來。朱老爺子被描寫的殘暴,大概是這個原因吧。
最後說一句,看過不贊的人都是流氓,哼


朱元璋只對官員和知識分子暴戾,如懲治貪官,整治逆己的知識分子。另外,他自己出身於農民,深知民間疾苦,對占帝國國民主體的農民可謂仁厚。
比如朱元璋曾經制定過這樣一項法律,當一位官員被朝廷稽查,押送京城時,只要老百姓自發組織攔住執法成員為這位官員求情申冤,無論何種情況,二話不說,直接官復原職。當一位官員執政不合民意,不被民眾認可或者民眾對其有怨言時,老百姓可以直接把這位官員扭送到京城。朱元璋死後,這一項法律為官僚集團所忌憚,以致未能推行下去。但不可否認這項法律在中國乃至世界封建史中都是一朵奇葩的存在。
朱元璋的確很暴戾,因為他農民出身,深深地痛恨官僚。也因為這樣他可能是中國歷史對百姓最寬厚的一位皇帝。


老百姓不會因為皇帝好殺人而造反,老百姓只會因為今年三菜一湯變明年一菜一湯而造反,就這麼簡單。


中國古代由於皇帝荒淫無道、暴虐成性被推翻的王朝其實屈指可數。

由於生產力不足,耕地與人口之間矛盾不可協調導致天下大亂最後推翻王朝的情況反而多的多。

對於老百姓而言,皇帝的暴虐是一個常態化問題,不同階段只是程度不同而已,皇帝姓什麼那都是次要問題,吃不飽飯才是關係到個人命運生死存亡的大事,才是揭竿而起的原發動力。

這也就是為什麼明末時期,玉米、紅薯和土豆這樣的高產農作物的引入,會在短短200年左右的時間,中國從一個人口為5000萬左右直接飆升到兩億。但是,畢竟通過農作物的改進得到的改善還是有限的,最終於清朝乾隆年間,人口壓力導致的民亂還是爆發了。

只不過,有一個很殘酷的事實就是爆發民亂不一定能夠推翻王朝,但是可以削減人口,導致部分耕地可以重新分配,這樣一來,即便皇帝老兒還姓愛,農民也能吃飽肚子了,還玩什麼命,老婆孩子熱炕頭的日子過起來,誰還在乎紫禁城裡誰是誰...

這真是一個極為殘酷和黑暗的事實,比統治者的殘暴黑暗的多,因為即便再英明的君王也不能把他的臣民從這個夢魘中帶出來。

而吃飽飯的問題,只能靠生產力的發展來解決,一直到上世紀中後葉,我國大部分的人口每天疲於奔命解決的問題就是2個字——吃飯

我的祖母生於1924年,老家是山西渾源,地處現在的大同市。在她的回憶里,由於該地當時產麥很少,水稻更不要提了,小時候大部分的口糧是高粱,那時候的高粱可不是現在的高粱,據說,最差的時候,產出的高粱米用手是可以捏碎的,可見用這種東西做成高粱米飯,吃到嘴裡何等的乾澀,但當時的農民只能靠此來充饑。

現在國內很多地方開始時興吃莜麵,各種飯館開起來很火,賣的也不便宜。在之前,莜麥(裸燕麥)由於其耐寒、耐貧瘠的特點,可以適應今天山西大同、河北張家口以及內蒙古部分地區的地理環境,才得以在此種植,也基本主要在這些地方種,為什麼別的地方不種呢?很簡單,這玩意早些年畝產只有100斤左右,而且1年1熟。什麼概念?這玩意倒是不太用管,但是一畝地種下來,打成糧食,夠一個人吃仨月。這是好東西,當大餐來吃的。

我們都有歷史知識,起初看到一些東西覺得習以為常。什麼農民從土地里刨食,面朝黃土背朝天,民以食為天等等,聽起來都覺得很遙遠甚至很可笑。小時候天天宣傳浪費糧食可恥,我們覺得他們真是有毛病;更以為袁隆平不就是搞出個雜交水稻來嗎?有什麼了不起的?配享受國家如此高的榮譽嗎?

現在看來,只能用無知來形容當時的自己。

歷史書上「饑荒」、「逃荒」、「農民起義」、「耕地矛盾」、「人吃人」這些看起來平常的字眼,卻組成了困擾這個民族幾千年的夢魘——飢餓。而只有這個國家真正的走上了工業化和國際化,才能整體從飢餓的情形中擺脫出來,才能讓人民有機會選擇多元化的發展。否則,我們中間的大部分人每天為了戰勝飢餓終日被困於土地,遑論遠離故土謀求個人的前途命運。

即便這個新的國家依舊奮鬥了幾十年,也走過彎路,但是最終於上個世紀末把大多數的國民徹底從飢餓中擺脫了出來。這不是什麼歷史的必然,也不是上天的恩賜,更不是神的眷顧,這隻能靠一些人的智慧和其他人的雙手才能做到的。

而過去的幾千年里,這片土地上,飢餓才是最大的暴政,是對所有人的暴政,當然包括至高無上的君王,他雖然不會被餓死,但是,會被骨瘦如柴的農民碎屍萬段,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隋對百姓暴虐,對豪門包容,當他征高句麗自己掌握的核心軍團戰損以後,豪門趁機奪權,他無力控制國家。

朱元璋對百姓寬容,對豪門暴虐,任何人想造反,天下人都反對,因此穩定興盛。

明末期對百姓暴虐,對豪門寬容,豪門爭相向滿清投誠,明因此而亡。

今朝豪門紛紛移民,未嘗不是長興之徵兆。


很多人忘記時間的問題,雖然秦、隋、明都是帝國,不過三個朝代中間都隔著八百年歷史,差異相當之大。

明朝的制度、文化、經濟、科技比隋朝、秦朝遠遠要先進的多,明朝在建國時已經有了前人的許多經驗。

譬如,秦朝以強而亡。賈誼的《過秦論》中篇主要分析秦朝體制不健全,只懂得用嚴法威懾,卻沒有用思想教化眾人的手段。於是漢朝吸取了秦朝的教訓,先以老黃之道恢復經濟,再以外儒內法統治。漢朝能維持那麼長時間,跟秦朝建立下的法律、官僚制度都有關係。

隋朝統一時還沒有走出魏晉南北朝的門閥政治,雖然創立了科舉,但考核制度還不完善,沒辦法真正消除貴族對政治的影響力。但隋朝比起秦漢可就先進太多了,它確立了三省六部制,這個由尚書省演變而來的制度使行政分工更為明細,大大提高了辦事效率,又不會像兩漢魏晉那樣由大臣壟斷權力。

隋朝是一個急欲變革而失敗的王朝,理想超過了現實。楊廣好大喜功,勞民傷財,隋朝又企圖恢復中央集權及漢人制度,這樣就消弱了門閥的權力。楊廣同時得罪了貴族和下層階級,於是才沒有好下場。至於說楊廣荒淫殘暴什麼的私德有問題,這對政治影響並不是很大。隋朝是讓中國從門閥貴族政治轉向官僚政治的領頭政權,只不過楊廣敗陣了下來,如此而已。

唐朝的建立也多虧隋朝打下了基礎,隨朝、唐初都沿用著府兵制,很大程度上適合中央將兵權掌握在手中,地方將領不好培養自己的私軍,隨朝唐初的軍事力量之強大就源自於此。

中國由門閥政治轉型為科舉制度,最有功勞者就是宇文泰父子、楊堅父子、李世民以及武則天,這一段歷史前後相承,在中央政權不斷與貴族鬥爭下才真正完善了科舉制。唐朝能比隋朝做的更好,就是前朝在制度和軍事上都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秦朝、隋朝短暫統一而又瓦解,除去末代君主責任外,更大原因還是受限制於時代,沒辦法建立一個長久的政權,如果楊廣是第三第四代君王可能會更出色。

朱重八的時代又是一個前人鋪路的時代,明朝繼承宋朝血脈,明朝彷彿理所當然的創立內閣、六部、御史台、六科、五寺、廠衛,其《大明律》也是當時聞名。明朝的制度、經濟、文化、科技比上古的秦朝、中古的隋朝要先進的太多。

秦政初建國還要慢慢編寫自己的制度、律法,楊堅建國還要尋找能夠中央集權的方法,朱重八建國卻有著大量模版可以使用,丞相制不行,中書省也不行,朱重八就親政並設四輔官。這樣還是不行,那就抄襲宋制,朱棣奪位後搞出的內閣對六部分權,同時又確保著皇帝集團。雖然明朝被黑得挺慘,其制度也不算特別好。但看明朝276年的穩定性可知道這都是一千多年以來中國政權的統治經驗,中國人一直在進化。

有人喜歡比較朝代優劣,這意義並不大。就拿現在來講,硬是用現在的標準去評價民國政府和毛時代政府,全然沒有可比性。秦朝的強大只能相對它的時代而言,當時四方的異族遠沒有後來的遼、金、元強大,覺得秦漢能暴打少數民族而宋明比較弱,一點都不符合邏輯。中國近古時期的漢政權對少民政權沒優勢,只是因為少民政權的進化程度並不亞於漢政權。

用經濟能力來比較,秦朝人口大概有3000萬,而明朝巔峰時期約1.5億到1.9億,明朝的制度、經濟、科技、文化都全面碾壓秦朝,沒辦法這麼比。明朝人懂得如何洗腦更易令人接受,懂得如何建立更穩定的政府,擁有更多技能來發展經濟,秦朝在整個歷史中就好比剛學會走路的孩子,而明朝是一個成年人。

英雄史觀常常過分放大歷史偉人的作用,但歷史的進程是由整個社會群眾所推動的,秦政、楊堅、朱重八都只是被歷史選中的英雄人物,被推上台的偉人只能無奈地說著:「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但在清朝以前沒有政治家說過這句話。


實名反對小嗷嗷的那篇答案。明太祖給予基層相當大的自治權,被那位答主解讀成發動群眾抓壞人,你也太看不起淮右布衣了吧,作為劉邦以後第一個以貧民身份完成大一統,收復燕雲的君主,其威望橫向對比甚至超過本朝太祖,藍玉其人何等驚才艷絕,經營軍隊幾十年,一紙詔令便乖乖接受了身死族滅的命運,難道貪官污吏們比藍玉手下的軍政集團還nb?我朱八八風雲一生,何曾需要靠這麼low的手段來維持自家天下呢?

此外將朱八八基層統治的思想解讀為發動群眾抓壞人,也只能暴露某些人的無知,明初的基層統治是里甲、鄉老、糧長相互結合構成的,嚴格限制了政府在基層的權利,基本事務充分交由村民自治,各項賦稅非常低而且明確規定這個稅額永遠固定。(康熙的永不加賦還是抄襲的八八的創意,然而雍正就事實打破了,而我萌可是一直傻乎乎地執行了這個祖訓至少一百多年)。他的整體思路明顯吸取了宋恨不得連百姓上個廁所都管和蒙元吏員橫行霸道的問題,是典型的重農小政府思維,既充分保證了基層的自治性和積極性,又大大提高了公共水利事業的建設,明初水利和農業的恢複發展網上資料到處都是,我不再贅述。

然後就是明朝百姓是怎麼和官府互動的,相信我抓壞人真的是明朝百姓和官府互動中排位比較後的幾個事情。首先,明朝百姓無分貴賤,只要會寫字,有擔保,那都是可以上奏的,上奏的東西都是些什麼呢?——有要減稅的,南昌府縣民言:「...歲租五斗,誠為太重...」,然後八八真的就把南昌的賦稅降到了良田四斗,貧田三斗;有因為兩個兒子死了,孫子還小,不想讓孫子服役的,然後八八就發還他孫子回家還賜給了他兩千元;有要求賑災的,吉安府縣民王均德言:「去歲蝗蟲傷稼,田無所受,請以預備糧貸給」上許之;還有要求鑿河的,廣西李友松上言兩河相聚二十里,請鑿河,上從之;這些亂七八糟的事都是在抓壞人?呵呵噠。

此外八八還規定民眾只要到了一定數目,結伴上京申訴地方官不許阻攔,大萌允許越級上訪。也許有人說這是作秀,先不提兩個作秀高手李二、趙二呵呵一笑(八八你那些真low),那八八之後他那些連秀都懶得做的子孫,滿清時進一步發展到平頭百姓誰敢上書,誰敢越級上訪都砍頭的統治者該怎麼評價?

能給予民眾充分的自治權,能讓民眾吃的飽飯,就是古代統治者對百姓最大的善意。當然了,在某些人看來,朱八八既然搞人殉,他做這些自然是偽君子,為了朱家江山。然而他無視的是,朱八八在這一點上已經至少超過了95%的古代統治者,在他之前不搞人殉,對士人寬厚仁慈的趙廣義同志能在王朝開國剛幾十年的時候鬧出波及一省的大起義,鬧到汴京城四周能頻頻見到餓死的百姓。在他之後廢除人殉的明英宗...哈哈哈,看過狐狸晨曦文章的都知道那是一個怎樣的偽君子。明朝明英宗朱祁鎮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 狐狸晨曦的回答。所以說對百姓善不善意那都是同行的襯托。

而拿他管制民眾生活,強制移民說事的,我更是不知道說啥好,拜託了各位,那是元末大亂、北方荒廢后的明初,不鼓勵大家生活簡樸,愛大萌愛朱家,抓緊時間恢復生產,難道鼓勵大家互相亂搞,愛蒙元愛大汗,消極罷工?莫名其妙。而強制移民,我就問一句不移民北方支撐不了軍隊的駐守,蒙元殺過來,你去死還是我去死?同樣的,共和國初定西域時,漢人比例剛到百分之二,到前廢帝胡搞時拚死弄到了40%,這之間為了把人弄到西域去,同樣有不少答主看來不光彩的手段。問題是就是現在,西域都招不到人,當年開國時用自願手段有人去嗎?更重要的是能不派人去嗎?

同理,毫不誇張地說,明末多年戰亂後的某些地方那就是當初的西域,不是怎麼去的問題,而是必須去的問題。國家尚未安定之時,總要有人做出犧牲的,如果統治者因為拒絕這種犧牲,而不去做那些必要的犧牲,那才是最大的惡意。那些被犧牲的人有資格謾罵,而享受福祉的後人跟著罵,那是拿起筷子吃飯,放下碗罵娘一樣的行為,要點臉行嗎?

事實上,就我個人而言,並不喜歡朱八八,他這一生對不起無數在他之前英勇奮戰的紅巾將士(朱明建立後並沒有像劉邦對待陳勝、吳廣一樣給韓宋政權公正的評價),對不起和他一起奮戰的許多好友。然而太祖一生終未讓紅巾軍的鮮血白流,驅逐蒙元,再度收回丟失近600年的燕雲,近200年的中原,整頓蒙元遺留下來的腐敗吏治,充分的恢復生產,保證了前線的將士和後方的百姓都能有飯吃、有衣穿,給予百姓充分的基層自治權,防止他們被官府侵擾,定下了明朝前期近百年低稅清廉的整體基調。我覺得,這樣一個人,無論從什麼角度評價,都當得起「善待百姓」四個字


說朱元璋暴戾的,怕不是把自己當成了正處及以上的官員。


(明)太祖執政期間,開國功臣大多不能善終,文臣武將均遭清洗(胡惟庸案、藍玉案)。朝堂之上,幾無功臣。
那麼你說太祖兇殘不兇殘吶?你說太祖殘暴不殘暴吶?
雖然洪武年間中原地區自然災害不斷,太祖晚年也與年輕女子結為新歡(太祖晚年寵信張姓宮女,育有一女)。
可是太祖在位期間,提倡休養生息(「天下初定,百姓財力俱困,譬猶初飛之鳥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木不奇搖其根,要安養生息之。」 ——《明太祖洪武實錄》);
嚴懲貪官污吏(「為惜民命,犯官吏貪贓滿六十兩者,一律處死,決不寬貸。」);
推進社會保障(興建養濟院、漏澤園),民間依然對太祖好評如潮啊。

所以,對老百姓來說,無論朝堂之上是怎樣庸俗化的政治鬥爭,只要自己的日子過得越來越好、有了保障、生活水平能逐步提高,另外政治清明,就會堅定不移地擁護執政者。

又到了「兩學一做」的時間了:
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人世間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勞動來創造。我們的責任,就是要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努力解決群眾的生產生活困難,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和諧社會分割線———————————————————
最後,按知乎慣例推一下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名:花不見桃

微信公眾號:hbjt_lxyz
微信私號:hbjt_1993


中國以仁命名的皇帝

宋仁宗元仁宗明仁宗清仁宗·············

吶,元和清啊,這儒家的德性大家都知道了吧?

重點是看對儒家子弟好不好·····

虧得我們儒家聰明,一得勢就把其他的百家給屠殺乾淨了,讓朱元璋和李淵一樣,除了儒家也沒別的學說可用了,因為就剩下這一個了····

不然朱元璋肯定把我們給滅了換一家啊


從京城到四川走官道三周左右,到江西四到五周,嶺南一個半月。所謂「天高皇帝遠」就是這麼來的。

基本上大多數百姓連皇帝的名字怎麼寫都不知道,更不用說怨恨皇帝了。

他們唯一怨恨的就是包稅的中間商大地主階級,以及包庇他們的基層官僚份子,對於皇帝他們通常沒有特別的感情。


至於你提到的「殺功臣」「對讀書人搞文字獄」,關普通老百姓屁事啊?

這些人哪個沒個一官半爵,三妻四妾?
寒酸點的家中起碼也有良田百畝,更不用說那堆被封地的功臣。
不用說佃農,就是自耕農裡面識字率有沒有50%?


這些都是人家趙家內部矛盾,你非把p民這上面引,是看不起趙家還是看不起朱家?


秦和隋兩個朝代頗有些相似之處,倒不是因為二世而亡才相似,而是因為有很多相似之處,才導致兩個都落得二世而亡的下場。

這兩個朝代的接班人,漢和唐,也頗有相似之處。

這幾個朝代全部處在社會劇烈轉型的風口浪尖。秦漢完成了從封建制向中央集權的轉變,隋唐則標誌著士族社會向庶族社會過渡的開端。這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兩次社會變遷。

秦統一六國,隋創立科舉,就是這兩次社會轉型中最重要的標誌性事件。

然而,在任何社會,轉型都是很危險的事。因為沒有先例,只能摸著石頭過河,稍一不慎,就要掉到河裡。

長城和京杭大運河都是造福萬代的工程,一個為中原抵禦了幾千年的游牧民族入侵,一個為整個北方輸送了無數經濟命脈。這道防線,秦不修,漢也要修。這條運河,隋不挖,唐也要挖。但可惜,秦始皇和隋煬帝實在是太急了。他們本身都是雄才大略的君主,走得太快了,忘記了其他人根本跟不上他們的步伐。

對比之下,朱元璋做的事情,比起這些傾一朝之力為後世千年的瘋狂之舉,其實算不上什麼,至少不會動搖整個統治的基石。

歷史雖然有很多偶然性,但是不代表沒有因果規律可循。一個短命的朝代,覆滅可能有些偶然因素,但從後繼的朝代走向上,大致可以看出歷史的趨勢。

扶蘇之死,秦二世的無能,可能有些偶然。但是項羽分封天下,希望回到秦統一之前的封建制時代,是不可能實現的。最終上位的劉邦,選擇的還是秦始皇的集權制度。諸侯稱霸的時代已經結束了,這就是歷史的趨勢。

楊勇被奪太子位,隋煬帝性格喜大好功,晚年躲在揚州醉生夢死,可能有些偶然。但是取而代之的李唐王朝,跟楊隋卻是同樣的出身。這就說明按當時的天下形勢,很可能關隴集團確實是相對最合適的統治者。隋煬帝希望能得到關隴之外的士族支持,所以大肆的親近江南華族,做的太過,觸動了關隴貴族的利益,最終被他們拋棄。

所以,這兩個朝代,不是亡在君主「暴戾」,而是亡在「實驗失敗」,掉到河裡了。本來這種時代,容錯率就極低,開國君主要英明,兒子也不能出錯,孫子也不能出錯。從劉邦到劉徹,從李淵到李隆基,數數有多少代人?哪一個智商掉過線?看來是秦和隋這一對難兄難弟,以滅亡為代價,給了後面老劉家和老李家一記慘痛的教訓。

至於說殘暴,所有優秀的政治家身上,一定都會有殘忍的一面,關鍵是對誰殘忍,什麼時候殘忍。除了北齊那個精神病家族,其他時代,一個王朝的覆滅,君主本人的性格實在難以成為決定因素。


對隋煬帝不甚了解,說說朱元璋。
1、殘酷暴戾的朱元璋
很多人提起朱元璋的反應就是,這是一個變態殺人狂。
朱元璋稱帝後,大肆誅殺功臣,除了湯和以及留給朱允文的耿炳文外,幾乎所有的小夥伴都被誅殺。
對貪污六十兩銀子以上的官員格殺勿論。六十兩,什麼概念?
在明朝,除去貨幣貶值的因素,大多數官員要養活一大家子人,包括自己的隨從,下人。還有部分辦公費用,加上迎來送往,而本來就不高的薪水,還往往被皇帝換成成東西發放。
你聽說過一種叫做剝皮揎草的刑法嗎?

「剝皮揎草」刑法,就是把那些貪官拉到每個府、州、縣都設有的皮場廟剝皮,然後在皮囊內填充稻草和石灰,將其放在處死貪官後任的公堂桌座旁邊,以警示繼任之官員不要重蹈覆轍,否則,這個「臭皮統」就是他的下場。

朱元璋痛恨貪污,也就成為了下面的一個數據,貪官,畢竟也是人。

朱元璋當政31年,先後發起6次大規模肅貪,殺掉貪官污吏15萬人。

大名鼎鼎的洪武四大案,幾乎可以完美的證明朱元璋是個殘忍的殺人狂魔。
然而在這四個案件中又是疑雲重重,除了該殺之人,其中的冤假錯案和誤殺之人也很多。比如空印案,幾乎可以確定是一個冤案。胡惟庸是否謀反到現在也尚未板上釘釘。郭恆案也有很多不和邏輯的地方。藍玉真的謀反嗎?他或許只是驕橫吧。
其實到了晚年,朱元璋已經認識到殘酷刑罰所帶來的弊端,開始有意識的去進行改正,這點在大多數的皇帝中很難得。晚年的朱元璋逐步廢除了錦衣衛及其特權,以及一些比較殘酷的刑法。
也正是如此,他看中了朱標和朱允文的仁慈手段,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糾正自己的錯誤。

2、平和仁慈的朱元璋
和官吏不同,明洪武年間的百姓大多過得很好。
朱元璋允許百姓上訪,如果官吏在徵收稅糧以及攤派差役作弊曲法,百姓可以向上級官吏舉報,也可以直接扭送。而對於應當接訪而沒有接訪處理的上級官員,亦要依法論處。
朱元璋在午門外特設「鳴冤鼓」,民間百姓若有冤情在地方討不回公道,可上京擊鼓直接告御狀。
在經濟上,朱八八鼓勵開墾荒地,休養生息,輕徭薄賦。

北方郡縣荒蕪田地,不限畝數,全部免三年租稅。他還採取強制手段,把人多地少地區的農民遷往地廣人稀的地區;對於墾荒者,由政府供給耕牛、農具和種子;並規定免稅三年,所墾之地歸墾荒者所有;還規定,農民有田五至十畝的,必須栽種桑、棉、麻各半畝,有田十畝以上者加倍種植。

這些政策的上行下效,使得明朝的田土從元末的一片荒蕪,至洪武二十四年,已達到3,874,746頃
除此之外,更不必提鼓勵教育,提倡節儉,興修水利,設立軍屯商屯。
最讓人吃驚的是,大老粗朱元璋還重視養老政策和社會福利。
朱元璋規定,每隔一定時間,縣官就會拿著米面去老人的家裡進行慰問。老人的一個兒子可以免除徭役。
對於孝子賢孫們,除了賞賜衣物,發放獎金外,還有以下的政策:

這些孝子孝女年老時可以享受特殊待遇,當他們年屆60歲就可以享受普通老人80歲時才能享受的福利待遇。如果孝親模範不幸成為孤老,那麼他們在家就可以享受到在養濟院的同等待遇,當地養濟院會每月按標準把錢糧送到他們家中;去世後,政府還會發放三兩銀子作為喪葬費。

我就問你服不服?
不服?
好,你聽說過養濟院嗎?現在叫養老院和公墓,免費的。
你聽說過漏澤園嗎?現在叫醫院,免費的。
朱元璋還曾經試驗過「保障房」政策,命令在南京試點,於郊外修築公房,並安排無家可歸者居住,是世界最早的國家免費福利公房。。。
3.朱元璋是精神分裂嗎
自然不是。
說完上面的亂七八糟,如果你知道朱元璋的發跡史,你大概能明白朱元璋的思維。這是一個嫉官如仇的人。從乞丐,從和尚到皇帝的經歷,使得他對於任何官員都有一種發自內心的不信任和痛恨。即便是一路陪他走來的好兄弟,即便是他一手提拔的官員。
他愛民如子,是因為他清楚的理解作為一個百姓的艱難。他或許有偏執,有瘋狂,但是他是真的愛每一位百姓,愛他這個親手締造的帝國。
————————————————————————————————
半夜失眠碼字不易,胡說八道,不妥之處還請見諒。覺得不錯的請贊一個,么么噠~
晚安,祝各位好夢。


朱重八基本上沒幹過屠城、大規模徵發徭役、大規模加稅之類的事,也沒有營建超出農業文明承載力的超級工程,更沒有不切實際的耀武揚威,而且朱重八的治國能力也是相當不錯,對貪官污吏絕不手軟,你說他哪點「殘酷暴虐」了?
當然了,我也不是說朱重八就是個開明仁慈的皇帝,我沒有那個意思。我只是說啊,對比宋仁宗元仁宗清仁宗,明太祖已經是個非常仁慈的皇帝了。
全靠同行幫襯啊。


天下之患在於土崩,不在於瓦解,古今一也。

讀到《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中的這一段,不禁虎軀一震,太特么精闢了!

「土崩」就是朝廷沒有任何號召力了,小老百姓徹底離心了,碎成一盤細沙土灰。「瓦解」體現在統治集團之間的鬥爭,像破瓦一樣是一塊一塊的,倒是沒傷到老百姓的根本。如果是「瓦解」,對於皇帝來說倒不是太致命,畢竟人心思穩,皇帝還有群眾基礎,比如漢景帝時的吳楚七國之亂,老百姓是被裹挾參加的,朱元璋斗功臣,老百姓則是吃瓜群眾看熱鬧的;若是「土崩」,群眾們都自發來揭竿而起,那就按著葫蘆瓢起來,沒得救了,比如秦末陳勝吳廣起義,人人得秦而誅之。

所以說,皇帝殘酷暴戾,看是對誰了,這決定著天下有「土崩」還是「瓦解」的趨勢。

下面的闡釋既通俗又精彩:

何謂土崩?秦之末世是也。陳涉無千乘之尊,尺土之地,身非王公大人名族之後,無鄉曲之譽,非有孔、墨、曾子之賢,陶朱、猗頓之富也,然起窮巷,奮棘矜,偏袒大呼而天下從風,此其故何也?由民困而主不恤,下怨而上不知,俗已亂而政不修,此三者陳涉之所以為資也。是之謂土崩。故曰天下之患在於土崩。

何謂瓦解?吳、楚、齊、趙之兵是也。七國謀為大逆,號皆稱萬乘之君,帶甲數十萬,威足以嚴其境內,財足以勸其士民,然不能西攘尺寸之地而身為禽於中原者,此其故何也?非權輕於匹夫而兵弱於陳涉也,當是之時,先帝之德澤未衰而安土樂俗之民眾,故諸侯無境外之助。此之謂瓦解。故曰天下之患不在瓦解。

由是觀之,天下誠有土崩之勢,雖布衣窮處之士或首惡而危海內,陳涉是也,況三晉之君或存乎!天下雖未有大治也,誠能無土崩之勢,雖有強國勁兵,不得旋踵而身為禽矣,吳、楚、齊、趙是也,況群臣百姓能為亂乎哉!此二體者,安危之明要也,賢主所留意而深察也。


一切正麵價值,在洪武大明那裡是多和少的問題,在蒙元滿清那裡是有和無的問題。前者是民本自耕農政權,後者是部族壓迫奴隸制,脫離這個評價前提,對朱元璋就是顯失公平的。

所謂殘酷暴虐,不過是在「大開黎庶通天路,剝盡人間狼子皮」的歷史環境下罷了,所以洪武折騰的主要是「官不聊生」,如果真要量化一個比例,洪武對權貴的暴虐和對底層的維護之懸殊,也是歷代帝王最大的之一。這種情況,就是蒙元四等十級之下,官僚士商成為了嚴重的特權等級,與農民成為農奴之間,造成了必須洗牌的利益格局。正因如此,洪武大多數都是明文推動變奴為良,重建自耕農,重建平民社會,授權於民,如查贓綁貪等,以至於維護自耕農地權的平民社會延續了漢唐之後被打斷的社會契約共同體,直接面對世襲皇權,提出了天下主權的歸屬問題,成為了大明後期領先歐洲百年的無君思潮,和滿清未能剿滅的天地會殘餘帶著自耕農貿易形成的商人,到南洋建立的領先美國十年的蘭芳共和國。反清復明,既是民族光復意義,也是民權共和意義,故辛亥革命「使朱明之緒不絕」最終不僅光復華夏,還締造了共和。

雖因蒙元積重難返,前期保留了不少奴隸制殘餘和路徑依賴,以至於明太祖未能成為唐太宗那樣安內攘外、文治武功、保民驅虜、興文完制,皆全面完整復興的民族英雄,也不是漢高祖那樣覆秦滅楚、走出西周封建和暴秦專政相互陷阱,回歸夏商共主世襲、其餘自治的二元權力結構的撥亂反正,但從夏啟到辛亥的四千年王權史上,其餘帝王的貢獻,皆不能與之並論。

一句話評價洪武:驅胡誅吏,為民奮起,漢唐之後,唯此一帝。


因為筆杆子不喜歡老朱,極盡全力抹黑之


我可以用名字來做擔保:

他是中國惟一一個從最底層的老百姓做起來的封建皇帝,是個非常不得官僚喜歡但是非常注重老百姓感受不希望老百姓受1點委屈的人,是個不會為了什麼所謂的大局去犧牲老百姓利益的人(你可以數下歷朝皇帝哪個不是這種人?唐朝為了內戰的勝利先後引突厥 吐蕃劫掠內陸, 哎 多的就不說了)。他微服私訪 對百姓依然叫張士誠吳王而耿耿於懷,發誓要比張士誠做的更好。

在他所在的歷史,他的舉措註定被官僚們污衊:你可以想像一個國家的軍事情報機構,是由一群不納稅的無所事事的史官來給他們做評價嗎?

對不起, 那個朝代,官僚都被尊稱為知識分子。。除了皇帝。


9。12更新
@墨舞 我突然看到有人反對我,我還真是嚇了一跳,關鍵是你不艾特我,我還真不知道原來有人罵我這麼久了。
一個一個回答他的問題:
1,貪官污吏們比藍玉手下的軍政集團還nb?
答:嗎,沒錯,確實就是比你藍玉牛逼,這是朱元璋自己承認的,朱元璋反腐機制鬧了半天,還抱怨這貪官怎麼殺了一批又一批沒完沒了。這貪官污吏堪稱「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你藍玉還能死而復生不成?藍玉不過是跋扈的武將集團,貪官污吏確是數千年來的官場制度的縮影。藍玉在牛牛的過歷史慣性?

2,將朱八八基層統治的思想解讀為發動群眾抓壞人,也只能暴露某些人的無知。
答:我就給你拉一段朱元璋怎麼對付小牢子,野牢子的。

「所在鄉村,吾良民豪傑者、高年者,共議擒此之徒,赴京受賞。若擒『的當』人一名,『幹辦』人一名,『管幹』人一名,見一名賞鈔二十錠。的不虛示。」
「除榜上有名外,余有假以衙門名色,稱皂隸、稱簿書者,諸人擒拿赴京。 」

價格都給我拉出來了,居然還不是發動群眾抓壞人?以時間而言,朱元璋發現白員現象氣急敗壞,到處查出,可是就是殺之不盡。自己抓這些白員抓不幹凈,後來發了這些東西出來,你居然說不是靠群眾抓壞人?

3,亂七八糟的事都是在抓壞人?呵呵噠。
答:你舉得例子不過是個體例子,我舉的例子叫政策,是綱領,拿個體現象去反駁主體的政策,居然有臉說呵呵噠,我也是呵呵噠。

4,大萌允許越級上訪
答:可能該答主只了解一個明朝,我也是比較醉。你這個東西不是大明獨有,幾乎大部分歷代都有,謝謝。這個登聞鼓那是魏晉時期就來的。這麼一說,我晉武帝還是千古一帝的仁君了。
「京民牟暉擊登聞鼓,訴家奴失母豚一,詔令賜千錢償其值。」
這宋太宗更是親自要處理一頭豬的去向,佩服佩服,讀史至今,我竟然埋沒如此仁君,太失策了。

5,拿移民說事
答:我真是要拜託了,我有點懷疑你到底是壞還是蠢。我這裡移民一筆帶過提都沒怎麼提。你拿這個作為攻擊對象說事?我有批評移民嗎?我真正拿的是《大誥》,你怎麼閉口不談?這才是關鍵的問題,我所說的主要內容無外乎這些,你卻閉口不談,真是我說東,你說西。我說男,你說女。

6,那些被犧牲的人有資格謾罵,而享受福祉的後人跟著罵,那是拿起筷子吃飯,放下碗罵娘一樣的行為,要點臉行嗎?
答:我覺得吧,看來我確實要好好學噴子的邏輯,或者說臉確實要要點。真的是醉了,你居然莫名其妙的把兩個內容划到一起去了。西班牙葡萄牙的劫匪們到處搶劫,該不該批評貪婪殘忍的冒險家?當年法國童工們的生活苦不苦,該不該批評黑心的資本家?沒有他們,世界能一體化迅速發展嗎?法國人民能這麼快走向富強嗎?現實不是該批還批,改誇還誇嗎?更重要的是這個犧牲是朱元璋做出來的,還是百姓做出來的?他做這個內容是主要為了他自己的江山永固,還是為了百姓?我批評朱元璋,還不對了?

回答你一句,你確實,不要臉。

7,然而太祖一生終未讓紅巾軍的鮮血白流,驅逐蒙元,再度收回丟失近600年的燕雲,近200年的中原,整頓蒙元遺留下來的腐敗吏治,充分的恢復生產……
答:又是我說東,你說西。我們這裡又不是功績比賽。按你那麼說,秦始皇統一中原,結束了數百年的亂世?還可以憑此說他是仁君?至於之後的云云,更是讓我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我正好對秦始皇有點了解,正好能用,反正有衣服穿,有飯吃,我也會寫嘛。


最後說句啥叫仁君?漢文帝,宋仁宗,明孝宗那種才叫仁君,那才有資格稱得上善待百姓。我知道,某人又要拿起一手黑這三人的小資料了吧,呵呵。

我給你總結一下,縱觀我的全文,我一沒拿朱元璋屠城說事,二不談文字獄。因為就事論事最重要。至於這位答主。我覺得吧,概念偷換太過精彩,可以去搞辯論會,或者當律師。

為了防止這現象像貼吧撕逼。我覺得這位仁兄可以反駁我一回,也算是大家看看各種情況,畢竟思想是自己的,腦子更如是。但是我就到此為止了。不想多說了。
還有一點,這位答主用了 @狐狸晨曦的回答作為引證。可人家給我點了贊,哎呀,有點尷尬啊。

原答案:
我明史讀的不多,但這個還是姑且講一講。
又見到朱元璋只對官吏嚴但對百姓好的論調了,我估計還是讀《明朝那些事兒》讀太多了卻又不思考。比如那個高票的回答。他通篇所說我只見了朱元璋如何用百姓打擊官吏,卻不見到什麼實質性的利民政策。
抓貪官精神可嘉,但從來都不能和愛民劃等號。
當然了,抓壞蛋一向是人民熱衷的事情,似乎抓抓壞人,這個世界就能自己發展起來,飛機大炮自己就能造成,人們無需動手,豆腐都不是當年的味道了。
朱元璋搞這一套從來都是為了打擊官場,至於這些政策里老百姓在他心中到底佔了多少分量,那可就不好說了。一個搞人殉的皇帝居然會綻放出如此的人道主義光輝,你聽著覺得可能嗎?
朱元璋是搞過福利幫助百姓的,比如這個養濟院,惠民藥局以及免費的公墓等等,我估計上面那些贊成高票回答的,覺得那答主與自己想法一致的的小夥伴是聽也沒聽說過的。
皇帝嘛,富有四海,自然希望國泰民安,豈不美哉。但是朱元璋做這些的本質還是和這些抱著大明美夢的當代人有差距的。
大家都知道《大誥》這本書吧,裡面寫道朱元璋對待流民一向是 「逸夫處死」,可見對於老百姓,他內心藏著極大的恐懼,這也是他排斥孟子的一大原因。《大誥》還有這樣的說明:百姓出去打工,鄰居都要知道他在哪裡,假如不知道下落,久久不回,鄰居都要高發,不然一律充軍。小孩子髮型不對,閹割;鄉里飲酒的,打板五十;聽戲也很有講究,只能聽那孝子貞婦正能量的,不合標準的,別說看戲,藏有戲本子的都是「全家殺了」。這樣的例子很多,可以看到,我們當今生活著的人,在朱元璋時代,按他的標準無疑都是該死的。我不能想像什麼樣的人能告訴我這位編訂法律的朱大老爺是愛你的。
朱元璋建國後常搞移民,當時移民是個什麼狀況,大家可以自己去看看,想也是能想得到的是個什麼樣的悲慘場景。但是一般而言,沒什麼人會去指責朱元璋的,因為他做的對,國家需要這樣做。
至於老百姓慘不慘,拜託,什麼時候國家和百姓是一回事了?
朱元璋的政策只與權利掛鉤,與愛無關。他一生都在設計出一套可以穩住江山的政策,這個人能力很強,還很能吃苦(朱元璋的勤奮指數在歷代皇帝中應該是能穩座前五的。)所以他守住了權利。
只要守住權利,還有人能造反嗎?
當然能,那也只能兒子造孫子反,其他人都早已經被朱元璋扒的沒了力氣,失去了造反的勇氣和實力了。
當然了,關於秦隋短命的問題,我明天再更新吧。


推薦閱讀:

為什麼前有劉漢之轍,朱元璋仍舊要搞藩封?
清代火器相對明朝出現倒退這個謠言是何時出現的?
如何評價明武宗時期的宦官張永?
為什麼時間是12進位,是不是因為定製時間的這個人是六指?
為什麼人類對發現遙不可及的新地球興奮不已?

TAG:明朝 | 中國歷史 | 歷史 | 政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