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庫圖佐夫可以勸說沙皇放棄莫斯科進而最終擊敗拿破崙,而袁崇煥卻因為把後金軍引到京城而被處死?


當時的俄羅斯帝國首都是聖彼得堡哦~

來源:Pixiv ID:50196348

怪盜エリーチカ


因為庫圖佐夫在拿破崙開進莫斯科前和人家在博羅迪諾血淋淋地打了一仗

戰前:法軍130000人,587門火炮
俄軍120000人,640門火炮
戰後:法軍傷亡超30000
俄軍傷亡近50000

法軍此役47員將官陣亡或負傷(拿破崙面對死磕的沙俄軍隊一籌莫展,不得不與之強兵硬戰)

奧斯特里茨前哨戰申格拉本的英雄、俄土戰爭的將星、俄軍少壯派最英勇善戰的巴格拉季昂公爵(圖正中央)於此役身負重傷,後不治身亡

沙俄近衛軍在軍官負傷不下火線的感召下向法軍陣地發起著名的「烏拉」衝鋒

軍事層面:俄軍打過了,但打不過,要還不棄城逃跑更待何時
政治層面:俄軍在對法軍造成重大傷亡、且使其殲滅己方有生力量計劃破產的情況下有序撤退轉移,並不會對俄國國體造成重大消極影響

而我們的袁嘟嘟,從山海關一路跟著從蒙古繞道殺進北京五環的皇太極八旗旅行團繞圈圈,硬仗沒打過一場,先賠掉了趙率教和他的八千前部,京郊四周讓八旗軍搶了個遍,你讓朱由檢同志和在京大臣們怎麼想,臉面往哪擱······

還有,就像 @桜鈴莉 說的

當時的俄羅斯帝國首都是彼得堡


首先,庫圖佐夫並沒有在之前激戰正酣的時候,突然闖入巴格拉季昂或者巴格萊的軍營,然後以私通拿破崙為名私自處死了他們。
或者應該做個更加恰當的比喻,倘若巴格拉季昂或者巴格萊在庫圖佐夫與法軍浴血奮戰的時候,忽然闖入庫圖佐夫的軍營,然後頒布了庫圖佐夫私通法國,擅主議和,口出狂言,在某個不知名小島上立了一尊全歐洲人都不知道(但是巴格拉季昂或者巴格萊知道)的雕像等十二宗罪,隨後槍決了庫圖佐夫。那我想不出來亞歷山大不處死他們的理由是什麼。
其次,這位俄國袁崇煥手中只有大約二十萬軍隊,遠遠少於法國皇太極的六十萬,所以也只能依靠凜冬的嚴寒將其拖垮。而這位中國的拿破崙在攻破喜峰口的時候,手中並沒有60萬大軍,而是二萬。而中國的庫圖佐夫先生,作為勤王軍總指揮官,除了自己手中的一萬嫡系外,還有京畿地區的數萬駐軍和其他地區敢來勤王的上萬邊軍。他們的敵人們,從一開始就孤軍深入,後援不濟,而不是如同法國皇太極那樣後勤被俄國袁崇煥拖垮。
更加關鍵的是,我們的中國拿破崙和他的軍隊有能力發動這場遠征而不需要擔心後方的原因,其一就是我們的中國庫圖佐夫先生殺掉了騷擾中國拿破崙後方的將領,幫助中國拿破崙解決了後顧之憂。其二是中國庫圖佐夫在戰前向拿破崙出售了他們急需的軍糧(然而這並不能阻止中國的庫圖佐夫以私自和拿破崙做交易的罪名殺死巴格拉季昂)。
倘若俄國袁崇煥有60萬大軍而他的敵人只有20萬孤注一擲的部隊。倘若俄國袁崇煥在沒有和俄國崇禎做任何請示,甚至連報告都懶得打,在俄國崇禎還沒有離開莫斯科的情況下,利用勤王總指揮權力之便,私下將各地勤王部隊調離法國皇太極唯一可能進攻的道路,將自己「老師」所布置的三道防線放棄兩個,自己親自防守剩下的那個,竟然能讓法國皇太極忽然出現在莫斯科腳下,而俄國袁崇煥竟然連烽火都沒有點燃,連送給俄國崇禎的警報都沒有。那麼這位俄國袁崇煥庫圖佐夫先生,他的下場估計和中國庫圖佐夫袁崇煥先生差不多,成為被萬民唾罵的國賊。


實際上在拉大點看就明白了:
庫圖佐夫之前被蘇爾特大敗,亞歷山大雖然撤了他的職務,但並沒有殺他。後面兩次啟用他時也沒有各種懷疑下套。
崇禎呢?臨陣換將不多說了,死的何止袁崇煥?被崇禎為了推卸責任而背鍋的人才海了去了。

這就是差距:亞歷山大知道自己軍事不行,所以給庫圖佐夫以極大的信任和權力,貫徹到底。崇禎?說難聽點就是急功近利的中二,行為邏輯是這樣的:我暫時信任你——啥?失敗了?全是你們的錯,全是世界的錯,我沒錯——我自殺到死都是沒錯的!

不亡國才有鬼呢


三皇會戰(奧斯特里茨戰役)的時候,庫圖佐夫也沒說服的了沙皇。庫圖佐夫建議一定要等到援軍到了,特別是等到12月15日普魯士參戰以後,才能同拿破崙進行決戰。但是沙皇不聽,最後戰敗。

人都有聰明,和犯糊塗的時候吧。而今天的我們,作為後來人,總喜歡站在上帝視角上看問題。但正如 @呂自明所說,沙皇亞歷山大總體上 是個明白人,知道自己軍事方面不行,所以給庫圖佐夫以極大的信任和權力,貫徹到底。也是知錯就改的好同志。
而崇禎呢?這個人的性格,總體上就是反覆無常,還經常讓大臣替他背黑鍋。用中二兩字形容他再不為過了。
一個是知錯就改的好同志,用人不疑;一個是花樣作死的,喜怒無常的傢伙,所以做出這種事,也不奇怪了。


什麼時候五年平遼那廝竟然能被拿來和庫圖佐夫比了?


咳,袁毛問題不攪合,這事兒也沒什麼合不合理的,無非庚戌之變楊守謙之故事。只抖個機靈:

崇禎二年十二月一日辛亥,袁崇煥下獄。

十二月十四日,周延儒入閣。

十二月十五日,錢龍錫致仕。這時候還沒有開始審訊袁崇煥。

錢龍錫在內閣最高的時候排名第三,從來都不是首輔,此時的首輔是韓爌。

溫體仁入閣是崇禎三年六月的事。而錢龍錫在前一年十二月就已經去職了,韓爌、李標也都回家了。溫體仁要對付的是應該是成基命等人啊親……

那麼,己巳之變的時候,溫體仁在幹什麼呢?

《崇禎長編》卷29:

禮部尚書溫體仁捐俸助餉,帝嘉其急公。

打建州,我捐一年工資!


如果俄軍也是看到法軍從來不敢出城打一仗,只敢迷信什麼城牆大炮的戰略。
如果俄軍也是跟法軍在野外一接觸就全軍潰散奔逃,軍隊里老弱充數,虛冒成風。
如果沙皇朝廷也是腐敗到連軍費花到什麼地方都不知道,一支一萬人的軍隊實際員額只有六七千人,其中只有一兩百個將領親兵有戰鬥力。
如果庫圖佐夫也是要了480萬個金幣誇下海口說五年打到巴黎,結果拿破崙入侵他卻率領大軍遠遠地躲著法軍連正面交鋒都不敢。任憑法軍毫無損失地長驅直入打到莫斯科。而庫圖佐夫軍隊的人影也見不到。
那麼庫圖佐夫敢跟沙皇說法軍打到莫斯科是自己的抗法策略,沙皇也會殺了他的!


一部竊明,黑出多少袁黑?

清軍5次入關,後面4次又是誰引得?又是誰賣國?
洪承疇13萬大軍,遭遇皇太極主力,連半個月都沒堅持住,這就是袁黑想要的出城野戰?
崇禎二年二月,喀喇沁部蒙古因為缺乏糧食入邊劫掠,崇禎特別訓斥質詢,三月,袁崇煥賣糧食給喀喇沁部,稍示拉攏,和崇禎商議後,僅僅賣喀喇沁口糧——這也算賣糧食給後金?喀喇沁部不用吃飯的?你不賣,喀喇沁當下不但要反,還要劫你的邊,掠你的糧。
阿敏入朝,毛大元帥想必有所建樹?奴酋第一次討伐蒙古,毛大元帥又有何作為?牽制之功,功在何處?

讀明末史,讀不出明軍無野戰之力就是白讀;讀出袁崇煥是賣國賊的還不如不讀。沒錯,我不是針對誰,我是說在座各位都是。。。。

---------------------------------------------------------------------
明末和清末類似,都是萬馬齊喑的局面,粗暴的將所有人的責任集中在個別人身上,我只能說這是逃避自己責任的表現。明末時節,不但皇帝差,而且太監差,況且文臣差,又且武將差,並且士兵差,連反賊都很差,中華不亡,是無天理。這種局面就如同清末一般,從上到下都爛了,能夠當好裱糊匠就不錯了。袁崇煥有點類似李鴻章,都是在帝國的東邊當裱糊匠,勉強撐住局面,但敵人用力一桶,這房子也就塌了。不過清廷到底比明廷高明,李鴻章沒有被活剮,真是要感謝滿清統治者總算知道誰是真正賣力氣的。

最後,清末以降,中華遭受百年凌辱,不但總統差,而且政治差,況且經濟差,又且科技差,並且軍事差,但是我們的反賊放在世界上也是一等一的厲害,所以中華文明成功復甦。由此而論,明末要怪就怪李自成吧,誰讓他不學習馬克思。


越往南打越暖和,吃的越多,你能指望烈日將金軍活活烤死嗎?


因為袁崇煥是調開了邊軍,配合建奴入關劫掠,要挾崇禎不給響就要嘩變。袁這種行為叫賣國,天涯在2005年左右就有過嚴肅的討論。


如果庫台索夫是袁督師,他應該背著沙皇,和拿破崙私自議和。每一座城市的糧食留下資助法軍。在俄國的冬天給法軍提供禦寒衣物。對沙皇承諾五個月擊敗法國。以莫名其妙的罪名砍了巴格拉基昂。莫斯科城下怒坑隊友。


天,後金軍是袁崇煥引至都城的?。。。

皇太極辛苦輾轉繞道蒙古,翻山越嶺打進 龍井關,結果被題主告知,袁崇煥要引他到都城?皇太極喟然長嘆,早知道袁崇煥要主動引我到都城,我走山海關多平順啊。


為什麼都沒人說到點子上!
俄羅斯那一帶全部是冰天雪地,莫斯科雖然是大城市,但是和廣袤的俄羅斯農村人口比,人不算多,當時俄羅斯城市人口不足全國十分之一,全部撤光,法國人大軍60萬根本不需要缺少人力的俄羅斯去硬拼,直接豎壁清野把法國人餓死就可以了。這是人少對人多大舉入侵的打法。

相反中國人那麼多,滿清人那麼少,人多對人少用這個打法,就如同長沙大火那般殺敵三百自損一千沒必要,如果是中國大軍討伐滿清,比如之前薩爾滸,野豬皮那邊本沒多少人,弄個豎壁清野讓中國軍的人數優勢成為補給負擔,還說得過去。否則北京城被戒嚴內撤一次的損失,就如同現在人家進攻上海,在上海搞當年庫圖佐夫那樣的緊急豎壁清野,經濟貿易中斷,國家財政收入直接減半。


是準備用北京的寒冷來凍死東北的後金軍嗎?


言官誤國的景象在知乎完美上演了


這個問題的答案,問題中就寫的很清楚啊。俄羅斯人勸沙皇放棄。袁崇煥勸崇禎了么?沒有,倒是說了一大堆胡扯的話來嚇唬皇帝大臣,說韃子要來作皇帝。你不覺得他是作死的嗎?


反對派名第一的答案。確實此前一百多年前大彼得把首都搬到彼得堡去了,但是很多貴族依然念念不忘莫斯科。莫斯科和彼得堡一直都是俄羅斯最重要的兩個城市,被稱為兩個首都,對於俄羅斯上層來講,都是命脈所在。假如現在中國遭到入侵,有人提議放棄上海,你覺得大家會覺得上海不是首都所以丟了就丟了嗎?


從俄國角度談一下。安利一本書好了,《鏖戰歐羅巴》by多米尼克·利芬
這哥們祖上是為沙皇服務的波羅的海德意志人,參與過1812年戰爭,利芬本人利用俄方資料寫了這部書。
簡要談幾點,首先,俄國本部對於莫斯科的守與棄十分矛盾,他們的戰略決策很遲緩,但是終於在芬蘭俄軍上線和在南方與奧斯曼保持和平(打小仗打贏)之後決定和拿破崙剛一剛正面。
本部的實際規劃者巴克萊(歪果仁),決定扔了莫斯科,這個計劃激起了俄羅斯人的不滿(尤其是老俄羅斯貴族不滿),庫圖佐夫是在剛過博羅季諾收拾殘局的同時認同巴克萊的。
另一派是魯緬采夫一幫人,這些人關注英國的海上霸權,主張不管歐洲,和拿破崙議和,向南擴張,不過他們雖然務實,但實在太過非主流,所以方案被斃了。
亞歷山大一世不想扔莫斯科,所以架空了巴克萊任用庫圖佐夫,然後就是博羅季諾正面剛,問題在於俄軍前期實在太墨跡,雖然大撤退沒有實質性損失,但是如果想守莫斯科,行動空間非常小(博羅季諾距離莫斯科很近),不過庫圖佐夫還是和吾皇剛了,剛完俄國人很蛋疼,無力再戰,本尼格森雖然基本收攏了殘局,但是正如之前所說,騰挪空間非常小,不撤就是死,再加上冬將軍就要上線了,各路俄軍逐漸到位,扔了莫斯科也沒什麼筍絲(除了士氣),所以在博羅季諾剛完之後的軍事會議上,庫圖佐夫堅定了扔掉莫斯科的決心。
亞歷山大雖然慫逼(實際上還好),但是不傻逼,再不撤就死到臨頭了(叫你們墨跡),再說撤了勝負還未可知,就咬咬牙認了...


俄國人把法國引過來目的是殲滅他們,袁崇煥目的是為了打敗他們?他之前可不是這麼說的,而且他還說滿洲人不會繞道山海關,結果人家來了。他說蒙古人可以利用,結果蒙古人和滿洲人聯合了。總之他舉動即使沒有叛國、起碼也誤國了。


推薦閱讀:

大明王朝1566裡面,嚴黨明知道江山遲早是裕王的卻還跟裕王一黨勢同水火,難道就不知道給自己留條後路嗎?
張士誠到底是怎麼死的?
如何看待宋朝「濮議」和明朝「大禮議」,作為相似事件卻有不同結果?
明史上有些話特別霸氣?
學明史要看些什麼書?

TAG:明朝 | 袁崇煥 | 歷史 | 明朝歷史 | 俄羅斯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