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利用設計,提升產品的「安全」體驗?
有些時候,一個文案,一個視覺符號,一個運營包裝,一個產品功能,都會讓用戶覺得產品很安全,比較常見的提升產品」安全「體驗的手段有哪些?
舉幾個栗子,用戶會覺得360的產品很安全,除卻360是做殺毒的,還有什麼別的原因嗎?
目測了一下,分了兩個問題,就分別答了吧(美妙的周末一晚又被我這麼廢 了)
一,「怎樣利用設計,提升產品的「安全」體驗」
給用戶可控感
如果希望讓用戶在應用或產品中感覺安全,重要條件:令用戶感覺可控
儘可能讓用戶在我們的應用當中感覺一切都在掌控之中,未知令人恐懼,原因在於個體缺少對事物的確定感及可控感,感覺無力。
我有位氣場很強、很有壓迫感的朋友,當他上台進行演講前,他會先保持沉默,一句話也不說,只是用神眼掃視全場,馬上,在很短的時間裡會場就安靜下來,這種沉默比大聲喊「請大家安靜」更具有震懾作用。沉默是一片空無,是一種未知,在這未知中令人感到畏懼。
將以上引申到產品設計當中也是適用的,一個「沉默」的界面同樣會令用戶感覺到畏懼,這裡的沉默是指用戶無法理解的文案、操作後無明顯的反饋、採用一些令用戶不適應的排版及布局...
以下具體介紹應用當中可控性的體現:
導航
導航是應用內信息結構的表現,用戶通過這樣的表現能夠明白去哪尋找需要的信息,明白自身當前所處的位置等。
主要目標是,不要讓用戶迷失在你的產品里。信息架構的梳理、導航方式的應用,web端或桌面常用麵包屑形式,移動端因屏幕尺寸的限制各有自己的特色,不過,Android的back和up的設計一直讓我犯迷糊。
滾動區域
一般滾動條或滾動區域的設計常被人忽略,核心的一點是:不要讓用戶迷失在滾動區域里。舉個知乎較早的栗子(好像這個栗子現在還有),知乎首頁通過向下滾動獲取更多信息,但在用戶載入過很多信息後點擊進入下一級頁面,再後退時就無法返回先前的頁面位置了(如圖1)。Chrome瀏覽器在網速較慢時也會出現類似的情況,後退後僅停留在頁面的頭部。
圖1 載入信息後,點擊圖中紅框內的鏈接,再後退試試
另外,儘可能的避免在滾動區域內還有其它滾動區域。這樣的方式令用戶感覺到混亂,並常常導致錯誤的發生,應避免這樣的情況並尋找其它的替代方式。常見例子就是像百度文庫網頁上還有一個文檔內容滾動區域,傳送門:三體編年史_百度文庫
移動端,iOS點擊頂部狀態欄可快速滾動回列表的頂部,這也是一個基於用戶安全心理的一個設計(只是隱藏得太深,可適當進行顯性化設計)。
警告、確認
在進行危險操作時,有明顯的提示並要求用戶進行確認,令用戶能夠得到適當的保護。通常需要打斷用戶當前操作出現一個彈出框。嘿,由於人是一種習慣性動物,能夠很快習慣不斷出現的彈出框,個人更喜歡gmail里的提示,它將撤銷與提示很好的結合起來,並不打斷用戶當前的操作。
操作可逆
人,不斷的在犯錯,有時是重複的錯誤,像撤銷這樣的可逆操作簡直是我們的救星,這功能能夠使用戶更放心的使用我們的產品,令產品有足夠的安全感。從功能性上來說,私以為這個功能可以和複製、粘貼相媲美,有時我在想如果photoshop里如果沒有撤銷的話,嘿... 嘿...
圖2 刪除撤消提示
自動保存
我不知道有多少視覺同學因為photoshop崩潰或其它妖怪原因而導致自己辛苦做了N個小時的工作不翼而飛,那種感覺真心想砸電腦啊,因為這個,有很多朋友因此而養成了定時Ctrl+S,或定期另存為的習慣。
如果應用要求用戶編輯或組織信息,那應該提供自動保存功能,自動保存可以以後台的方式進行執行。這樣才能夠讓用戶安心的使用這款產品啊(如圖3)。
圖3 Gmail寫郵件自動保存
安全出口
這裡又要再拿iPhone的home鍵盤舉例了:當用戶在虛擬的界面里進行操作,感到迷茫,不理解或者是迷失的時候,Home 鍵就是他/她的安全出口。你的應用當中呢?還是完全丟給系統處理?
蘋果為什麼不倡導開發者在 App 中添加「退出」按鈕,而要用 Home 鍵?
-------------------------
二,「用戶會覺得360的產品很安全,除卻360是做殺毒的,還有什麼別的原因嗎?」
安全感
如果希望讓用戶感覺安全,首要條件之一:令其處於不安全的環境。
這個和上面回答的「安全」是兩碼事,一個是指應用里,一個是指系統環境。在設計領域對於人的心理環境的研究能夠更好的指導我們進行設計。當用戶處在一個特定的環境當中,這裡指不安全的環境,用戶往往感覺不快或不能接受,用戶需要去釋放這樣的心理負擔,如果你的產品設計(包括功能設計)能夠很好的解決用戶心理上潛在的不安全感,那麼你的產品就能夠得到用戶的青睞。
大家使用了這麼多年的電腦,PC端確實有許多問題,病毒、木馬、藍屏、系統崩潰、誤操作...等,這些都是造成用戶感覺不安全的因素,360這款產品本身在製造不安全環境上或者說是將這些問題呈現在用戶面前確實有出色之處,體檢得分,危險行為,上傳下載速度...... 無時無刻都在強調360產品的存在感。
國內用戶很吃這一套,同時這些用戶感覺到之前說過的可控性,通過360理解電腦里發生的一切(用戶以為的一切)。因這類安全產品的本質是「製造不安全的環境」,那必然就會與其它應用及軟體產品出現衝突,這也是3Q大戰的原始衝動吧。
唉,寫到這默嘆一口氣,摘錄一段《鶡冠子·世賢》魏文侯問扁鵲曰:『子昆弟三人,其孰為善?』扁鵲曰:『長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鵲最為下。"魏文侯曰:『可得聞耶?』扁鵲曰:『長兄於病視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於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於閭。若扁鵲者,血脈、投毒藥、副肌膚間,而名出聞於諸侯。"
諸位是希望做扁鵲呢?還是做他哥呢?(你能有得選嗎?)
產品形狀
使用與安全相關的物體,如:盾牌、頭盔、保險箱、鎖具等等,這些與能夠令用戶與實現生活當中的安全相聯繫起來,加快用戶的理解速度。典型的形狀案例,傳送門:LBE手機安全大師
圖4 各安全應用的logo及相關圖形
色彩安全
色彩確實能夠影響人類的心理,並從其對顏色的喜好上能夠分析出他/她的一些性格特點,心情好的時候是明度高的晴天,艷陽高照,心情不好的時候往往是明度低的陰天,只是明暗度的變化就能夠對人產生影響。
善於利用用戶自身長期的實現生活當中所積累下來的經驗。像醫院使用白色,白色體現了潔凈、純潔、信任。消防車使用紅色,紅色是象徵熱情、控制、以及危險的色彩,我們都知道紅綠燈,紅燈停、綠燈行,投射到用戶潛意識的認知就是危險和安全,同時綠色也是大自然當中的常見色,使感覺到自然、輕鬆等,這也是360採用綠色為其主色的原因吧。有興趣可以看看這裡,傳送門:色彩心理學_百度百科
圖5 360網站部分截圖
善用通知
巧妙的利用通知系統令用戶感知到一種不安全的狀態,開機時間慢、木馬多、垃圾增加、安全漏洞未打布丁...等等,利用通知的字體大小、顏色等對通知進行層級控制,有區別才有比較(圖6)。
最誇張的是我以前裝過卡巴斯基的殺軟,每次有異常的時候那一聲怪叫(像馬的 嘶吼聲)都把我嚇一跳,尤其是夜裡。
儘可能的利用通知,包括系統層級的通知,以及應用內的通知,移動端的安全應用好像不太重視應用內的通知,Android端是強佔著通知中心的固定區域(曾在Android的測試機上裝了四款安全應用後,再看通知需要滾屏了)。
圖6 各種通知
解決用戶問題
這是360的安身之本,不要說它在背後做什麼小動作,那些東西用戶看不見,用戶看到的只是開機速度打敗了全國98%的用戶,IE首頁再也沒被改過了...... 提供一站式的解決方案,對小白用戶來說實在太方便了(圖7)。
圖7 360部分功能360這款產品,借用一代宗師里的話,「一門裡,有人當面子,就得有人當里子。面子不能沾一點灰塵。流了血,里子得收著。收不住,漏到了面子上。就是毀派滅門的大事」。安全、用戶信任,這是面子,風光著呢,同樣,背後還得有里子,雲端對客戶端功能的控制,信息收集的隱秘性,反偵測行為的判斷,危機公關等。里子才是可怕的東西,收集點對手不利的證據,滅滅想殺上來了同門小弟...... 互聯網也是江湖
1. 熟人推薦:
個人認為熟人推薦是最好的安全認證。網路購物剛剛興起的時候,比較保守的用戶不敢嘗試,原因很簡單:怕被騙錢。身邊用的人多了,網路購物的可信度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人願意開始嘗試網購。一般來說,口碑傳播的過程在產品之外,不過產品本身也可以利用分享機制等,鼓勵用戶把對產品的信任傳播出去。
2. 訴諸權威:
文案上,可以用「經CIA安全認證」類似的語言,提示產品安全度很高。類似的例子有 http://Amazon.com 登錄界面的文案 「Sign In using our secure server」 只不過這裡的權威是 Amazon 本身。
3. 多重身份認證:
對高級用戶提供多重身份認證的選項。Google Account 提供的 2-step verification。每次登錄除了需要填寫賬號密碼,還需要提供通過簡訊發送的一次性 code,這樣保證登錄的你賬號的人也要有你的手機在手,降低賬號被他人登錄的可能性。代價是犧牲用戶體驗。
4. 對異常賬號行為作出提示:
這一點比較矛盾,如果產品提示我的賬號行為異常,說明已經「不安全」了。奇怪的是,一般遇到產品對此進行提示時,我反而會覺得這個產品很在意我的賬號安全,從而對其產生信任。只是個人感受,不知是否有實驗數據可以證實。
5. 設計語言:
@俞三洋 提到的都被我歸類為「設計語言」。風格上避免輕佻愚蠢或幼稚,細節實現上杜絕馬馬虎虎。所謂見微知著,如果產品界面細節都做不好,安全層面更會令人堪憂。
6. 品牌形象:
品牌本身的口碑如何?信譽度如何?如果被傳竊取用戶信息,或販賣假貨,或做過什麼政治不正確的事情,便無安全性可言。
「安全」是客觀存在的,是否安全,取決於可感知的威脅和潛在的隱患。
「安全感」是受體(用戶)在當前情境下綜合環境反饋所產生的感覺,取決於是否感受到威脅。
會感到「不安全」,通常是因為受體感知到了可感知的威脅,但是潛在的隱患在被可感知前是不會影響受體的安全感的。
也就是說,即使受體感覺到安全,實際上也不一定是真的安全,因為無法感知到潛在隱患。
於是我們得出提高安全感的方法:
- 消除可感知的威脅並通知受體:危險正待發飆但是被我們捏住了蛋(如果沒用我們的產品你肯定就完蛋了)。這些威脅包括視覺的聽覺的觸覺的不符合受體認知習慣的或未知的無法預期的等等。
- 消除潛在的隱患並一定要告訴受體某個潛在隱患被消除並列出這個隱患可能帶來的危險。受體無法預知隱患,特別是對小白受體來說,是否真的有隱患他也無法求證(你懂的)
歸根結底,是要讓用戶認為是因為某個需求,需要使用我們的產品來處理數據,而不是我們的產品在向他們索要數據
說個手機獲取通訊錄的場景,同樣的讀取通訊錄許可權,在用戶需要手機間轉移通訊錄數據,或者撿半天字仍打不出通訊錄里一個人的名字時,他們會認為通訊錄備份和通訊錄詞庫是幫助他們,這建立了對產品好感的第一印象;
相反,如果沒有這些場景,向用戶「索要」通訊錄的時候,他們會懷疑你的目的,功能和UI設計的目的就是為了打消這種懷疑
其餘的設計因素都是在鞏固這種信任感,如果一開始就認為你目的不純,再精巧的設計也白搭
@MoonMonster 的回答已經很精彩了,非常感謝他讓我學到很多。
產品安全設計要考慮表層的UI和交互,還要結合產品的屬性、場景和情感。
所以,我斗膽換個角度來答這個問題,均以移動客戶端中的設計為例。
基於產品屬性的安全設計
產品有不同的屬性,不同的屬性下用戶對「安全感」有不同的感受,可分為顯式和隱式兩類狀態。
顯式,指的是產品強安全屬性,用戶在感官認知上對產品有明確的安全訴求,「安全感」是第一位的。這類產品如:銀行類app、支付寶、手機管家等。
隱式,指的是產品弱安全屬性,用戶更關注於產品提供的內容和功能上,往往對「安全感」的意識沒那麼強烈,在特定場景下,「安全感」源自「自我保護」的需要。這類產品如:社交類app、購物類app等。
顯式狀態下,用戶對安全很敏感,設計一定要傳遞給用戶直接的「安全感」。
色彩:偏深色,給用戶穩重可靠的感覺。
如招商銀行手機客戶端,以深藍色調為主。
形態:整體布局嚴謹,界面材質的選用給人心理上的安全感。如支付寶錢包採取的類似錢包的卡槽設計,整個應用看起來也很像人們常用的牛皮錢包。
標記:如「鎖」,「盾」、「資質」等安全標記的使用,會增強用戶對安全的認可。如工商銀行手機客戶端使用盾牌標識。
招商銀行手機客戶端「賬戶管理」使用鎖標記。
表單:友好簡潔的安全提示和安全引導的文字,讓用戶擁有更多的「知情權」。
如招行銀行手機客戶端表單下,用紅色字體給用戶提示,提醒用戶注意資金安全。用戶得到一種被關懷的感受。
流程:在安全性要求高的產品中,繁瑣的流程不可避免。個人信息完整性、信息驗證和簡訊驗證等手段必不可少。如支付寶錢包在用戶初次使用時,提醒用戶補全資料。
輔助設計:通過增強的手段來加強用戶使用的安全性。
如支付寶錢包可設置手勢解鎖。
招行手機客戶端,可保持在線狀態5分鐘,如果用戶長時間沒使用或被其他事情干擾,應用會自動退出到登錄界面,保證安全性。
隱式狀態下,應用給用戶呈現的是核心功能,首先解決用戶的核心訴求。其次,用戶不希望暴露自己的隱私、信息和行為,在用戶需要的時候可提供相關設置,讓用戶自行選擇,從而增加用戶確定感和可控感,提升產品的「安全感」體驗。最常見的,如微信清除位置信息和隱私設置。
還有常見的匿名選項,如知乎的匿名回答,淘寶的匿名購物等。
基於使用情景的安全設計
想像一下以下場景:
1、晚上回家的單身女性;
2、正在孕產期的准媽媽;
3、在路上的駕駛者。
這些場景下的UI和交互更多只是輔助,而結合用戶的當前狀態來提供增值的服務,更能有效的給用戶帶來「安全感」。舉個典型的栗子,最近勢頭很猛的一鍵打車應用:GetTaxi。
這家公司最近啟動了一項新業務「閉門政策」(Closed Door Policy)。女性客戶在通過應用預定並乘坐到家後,司機必須等待女乘客進到家並關門後才可以離開。這或許是一個噱頭,但從結果看還是得到不少用戶積極的評價,也確實讓不少很晚回家的單身女性增加了不少「安全感」體驗。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模式並不局限於產品本身,是更深層次上的一種設計。Taxi App"s "Closed Door Policy" Helps Female Passengers Feel Safe
針對為孕產期准媽媽們而服務的手機應用,整體表現風格上應該是親切的、輕鬆的和愉快的,緩解她們的緊張和焦慮。色彩的選擇應該以清新柔和為主。偏深的色彩太嚴肅,偏亮的色彩又給人不穩定感。如下圖:
建築室內設計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理念:空間感。依託於空間的安全感是人與生俱來的本能。尤其在以准媽媽為目標的應用中,由於手機屏幕的限制,擁擠的元素布局,讓人產生不安的心理和不愉快的情感體驗。曲線元素的使用會給人柔和可親的感覺,圓潤的形狀比尖銳的形狀更安全。
圍繞漫長的孕期而設計功能,通過專業而貼心的增值服務來緩解准媽媽們緊張情緒,帶給她們「安全感」。
在路上的駕駛者希望一路平安。精確的定位、流暢的反饋、實時的路況、清晰的語音導航能給用戶帶去值得信賴的安定感。基於用戶情感的安全設計
現代社會人們心理上的不安全感很大程度上源於接受到過多的負反饋信息。房子、車子、票子各種生活壓力讓越來越多的人處於亞健康狀態,產生了越來越多的焦慮、無力感和不安全感。
心理狀態上的安全感產生於人的各感覺器官與物的接觸過程中所得到的正面信息反饋。因此設計要順應人的自然感覺規律和動作行為習慣,從而產生積極的正反饋。設計要符合人們的行為模式和心理特徵,從人的心理特徵來考慮問題,把握設計中各要素之間的關係。如拍照類應用提供的一鍵磨皮和美白,傻瓜式的操作,能給用戶自信和滿足感。
如心理FM,治癒繫心理電台,溫暖人心的聲音和唯美的畫面能引起情感的共鳴,給人以正向的激勵。
因此,設計中的各要素應該能傳遞出信任、寬容、友好、熱情、樂觀和滿足的正能量反饋,給用戶以自我激勵。
產品的靈魂傳達比設計更能打動人心。
-END-
360 是營造恐懼。英雄救美,之後就會發現流氓和英雄一起喝酒。
了無氣息的[安全]是無法被感知的,反之,360告訴你你周圍很危險,用戶就感知到他的存在和他存在的價值了。
無法被感知的功能不是好產品。
品牌背書
在看薦用戶評論:通常情況下,當我們被別人安利互聯網產品時,他們都會說一句話:某某產品特別好,而且還是某某大公司旗下的產品,安全可靠。背書的力量是強大的。通常產品里也會經常展示和突出這一點。或者用產品取得的成就來增強品牌的信任感。
視覺環境
通過優秀的視覺設計來給用戶傳達安全感也是提升用戶安全體驗的做法,最顯而易見的就是安全類產品的設計,會大量使用表達安全的顏色和圖形元素來傳達安全感。
精緻的界面設計,會給人們視覺感官以良好的體驗,也代表著開發團隊對產品的用心。粗糙雜亂的界面設計不免會使人產生不安全感。
技術環境
技術呈現給用戶的安全感是隱性的,大部分情況下用戶是感知不到的,比如程序的運行流暢度,伺服器的反應速度等。但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場景,正在進行某項重要操作時,系統卻突然閃退,或者伺服器突然的掛掉,以至於不僅耽誤了用戶的時間,而且有時候也為用戶創造了麻煩,甚至損失。
顏色:綠色為主,紅綠燈,股市漲
標識:鎖、認證信息、無干擾信息、整齊不凌亂、層次結構邏輯清晰
熟悉:支付寶、朋友
保膘:是是跟隨在身邊,如google手機隨機碼確認,每一步都在提醒你
只做認為合理且規範的,不要做自己不熟悉的
知情權:寫明白錯了會怎樣,給用戶一個知道錯了怎樣可以挽回的引導過程。
最關鍵的殺手鐧:凡事用戶錯的,我們都買單!
推薦閱讀:
※有哪些有趣的天文周邊產品?
※舉辦展覽之外的美術館空間適合還可以做哪些用途?
※馬伯庸新書《殷商瑪雅征服史》書腰上的設計是什麼意思?
※如何將校服穿出味道?
※為何紐約的設計師偏愛用黑白灰為主色調來成為一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