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裡面,嚴黨明知道江山遲早是裕王的卻還跟裕王一黨勢同水火,難道就不知道給自己留條後路嗎?


「在這個世上,只有皇上能呼風喚雨,也只有你爹能遮風擋雨」。一朝天子一朝臣,嚴嵩把自己定位得很准。他是嘉靖的臣子,是不會成為裕王的臣子的。即使他想,嘉靖也不會允許。嘉靖為順利傳位,做了很多工作。在外朝,嘉靖為裕王準備了一套核心班底,還讓這些人逐漸進入內閣,參與決策,制衡嚴黨。而在內廷,嘉靖狠心趕走呂芳,部分原因就是嘉靖一旦駕崩,呂芳就沒有活路。他離舊皇帝太近,也就離新皇帝太遠,想轉變太難。嘉靖把呂芳趕到南京守陵,讓他遠離是非之地,算是給個善終了。嘉靖用陳洪,用他的狠,張自己的威,實際上是不怎麼在乎他的死活的,這也是陳洪極力靠向裕王的原因。裕王看似挺重視陳洪的,實際上只是權宜,馮保已經成為裕王絕對的心腹了,遲早會收拾陳洪。

話扯遠了,回到嚴嵩。嚴嵩不可能成為新朝臣子,他就只能為嘉靖「遮風擋雨」了。可他不能僅僅為嘉靖服務,還得為大明朝服務。不僅「是皇帝離不開你爹」,而且「是大明朝離不開你爹」。嚴嵩不能讓大明朝的俗務煩到嘉靖,滿足嘉靖無休止的慾望,還得擔起內閣中樞的宰相之責,運轉整個大明朝的行政系統。從這點看,嚴嵩不算徹底的奸臣,倒嚴派也不免於爭權的嫌疑。

嚴嵩的倒台,實際上是徐階一系服務得更到位,能夠替代嚴黨所致。嚴黨極度貪腐,無力解決大明朝的諸多問題,而且讓嘉靖感到憤恨和「不平」。所以嘉靖踢開嚴嵩,換人上台。徐階執政後,摳出錢建起了宮殿,後來大明朝的財政又多了南直隸的棉花的進項,解決了北部的韃靼之患,很有些成績。說白了,這就是兩套行政班子比能力,誰能力強誰就執政!可問題是,更換行政班子解決不了政治大弊,內廷問題可不是內閣所能插手的,所以海瑞罵皇帝顯得意義重大。

總得來看,嚴嵩對待裕王,不好也不壞。但兩幫人心裡明白,臉皮撕不破,只在私底下較勁。嚴世蕃等被戮,而嚴嵩致仕,也從側面說明了嚴嵩處理關係得當。嚴世蕃要是聽他爹的話,也不至如此。但嚴黨的倒台,就如嘉靖的死,無疑是必然的。嘉靖一手操控嚴黨的倒台,可以說是挺「愛護」嚴嵩了。要是拖到裕王即位,嚴嵩會死,嚴黨也要死一大批人。

看到有知友說嘉靖不喜歡裕王,不立他為太子,我來解釋一下。在電視劇的後期已經說過嘉靖就一個兒子、一個孫子。而且嘉靖在孫子出生後拿出棗子、栗子,寓意「早立子」,不僅是早生兒子的意思,也是隱含了立裕王為太子的意思。呂芳回值班房後,教訓馮保時說「大明的天下早晚是裕王的」,其實已經猜透嘉靖的心思,奠定了整部電視劇的基調之一——接班(權力交接)。嚴黨的倒台實際上就是從此正式開始。內廷逐漸偏向裕王一系,不再幫嚴黨,嚴黨開始走下坡路了。

以上均以電視劇為背景,而不是真實歷史。


嘉靖在對裕王交代後事時說的很清楚,沒有真正的賢臣,賢與不賢也由不得他們自己,賢則用不賢則黜。

所以嚴嵩無法選擇做賢臣還是做奸臣,無法選擇討好還是不討好裕王。

他的作用早已被定好了,嘉靖要用他則他是高高在上的首輔,嘉靖用不著他了那他就是千人唾罵的奸臣。

他註定只能服務於嘉靖,待在他該待的地方。違背旨意只能讓他嚴黨亡得更快,沒有人會喜歡不聽話的工具。

嚴世蕃對嚴嵩說所有人都有退路,只有你兒子沒有。其實不是的,整個嚴黨特別是高層,都沒有退路。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這句話不僅適用於嚴黨也適用於劇中所有人。

關於《大明王朝1566》我的其它回答:
如何評價《大明王朝1566》中的嚴嵩? - 江旅的回答 - 知乎
為什麼周雲逸和海瑞都是直臣,結局差別這麼大? - 江旅的回答 - 知乎
大明王朝1566為什麼沒有表現張居正? - 江旅的回答 - 知乎


因為嚴嵩只能對嘉靖一人負責。
古代奸臣和皇上達成的默契是:皇上給予奸臣權力,幫助皇帝除掉反對皇帝的人。奸臣承擔殺害清流的罵名,好處是大權獨攬,並且在幫皇上斂財的過程中自己也能貪污點。
而清流們或者是反對派無法與奸臣相抗衡,長此以往朝中清流就逐漸把希望寄托在帝國下一代上面,開始圍繞在太子身邊。於是太子逐漸形成與皇帝相對抗的勢力。
此時奸臣如果想討好太子,結果會怎麼樣?他會立即被罷黜,下一任願意幫皇帝擋刀的會立刻替代他。所以奸臣只有維護皇帝這一條路可以走,而且為了取得皇帝的寵信,必須堅定不移地和反對者或者清流進行對抗,而與清流對抗勢必要得罪太子,但他別無選擇,至少老皇帝活著的時候他是安全的。


嘉靖是個孤獨的人。
或者說,皇帝都是孤獨的。
14歲繼皇帝位,17歲大禮議收得全功,首輔楊廷和致仕,嘉靖總覽大權。
可以說,嘉靖是一個真正的政治天才,他的這席話,是他帝王心術的一個高度概括,更解釋了為何嚴黨屢經風雨仍屹立不倒的原因——平衡。
誰在倒嚴?朝中清流?no,這個解釋too naive,在嘉靖看來,倒嚴的徐高張,都有著同一個身份——裕王的人!倒了嚴嵩,嘉靖沒了遮風擋雨的人,徐高張把持權柄,架空皇上甚至扶持裕王取而代之,這在叔弒侄,弟囚兄的明朝並非神話,也是嘉靖最擔心的事情。在他看來,誰都可以倒嚴,唯獨你裕王的人不行,所以他把小嚴和高張同時趕出內閣,換了新血進來,這是他劇中第一次平衡各方勢力。諷刺的是,正是裕王三傑的存在,讓嚴嵩位置無比穩固。
在嚴黨做大死,終於將自己斷送了之後,嘉靖又開始第二輪平衡,「趕走」呂芳,重用陳洪,「以宦治官」是迫不得已而為之,效果卻也著實明顯。
對於海瑞,嘉靖雖然面上痛恨,但內心實不無敬佩,恨的是海瑞剝開了他四十年如一日披著的畫皮,敬的是海瑞無黨無私,忠君愛國的作風,因此,海瑞雖自己不能用,但可留給不成器的子孫,以作大明之劍,這也是他平衡思想的一種體現。


沒法留 嘉靖在給裕王勾畫的未來藍圖裡沒有嚴嵩的位置 嚴嵩和劇中的陳洪一樣 都是嘉靖解決政事圖個多快好省的工具 而他不希望裕王和他一樣 嚴嵩持政幾十年 殺壓無算 與清流勢同水火 抗不住就得死 沒有後路


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嘉靖有貼心太監,有貼心手下,裕王同樣有自己的太監手下。就像衣服褲子一樣,各人有一套,椅子可以傳著坐,衣服褲子則不能傳著穿。裕王即位,權利交接,嚴黨權利走下坡路是必然的。但是,走向滅亡就不是必然,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嚴世番做事太猖狂,和徐階一派對著干是一個原因。當嘉靖開始用徐階的時候,其實就預示著權利在交接,這樣以後裕王就可順利即位,朝局不會震蕩,國家機器的運作不會出問題。而徐階一派掌權以後,嚴世蕃就不得不死了,如果不死,其一派為了和徐階對著干,當裕王即位後,必然會出難題打擊徐階一派,這樣不利於國家機器的運作。嚴世蕃一死,其一派必然瓦解,於是皆大歡喜,裕王可掌握朝局。


身不由己,嚴嵩他們不是不想,是不敢。但也並非沒有策略。
考慮以下五點:
一、嘉靖可以不進步,但絕不能退步
董事長嘉靖修仙煉丹,目的當然是想成仙,想更上一層樓。但在進步目標實現以前,他也不想從現有層次退步,他不能以看門老大爺的身份活著。
嚴嵩是這一任的總經理,他的人是一些部門經理、省區經理之類的。這些人如果和儲君勾勾搭搭,那嘉靖的修鍊還有什麼意義呢?幽居深宮聽起來好像有利於擺脫俗務,無案牘之勞形,但權力帶來的巨大滿足感,誰能丟掉?很多人不過是個科長,退休了都倍感失落好嗎?再說了,魚與熊掌,我嘉靖憑什麼不能兼得?
二、嘉靖多疑且敏感
嘉靖帝不是劉邦,不是朱元璋,他的天下,不是自己打下來的,也不是父死子繼,他不過是前任董事長的堂弟,是時任皇后和總經理(注意這個身份)楊廷和聯合挑選的,因此他對自己位置的穩固度可比一般皇帝敏感的多。當然,修仙成了倒也無所謂,關鍵這不還沒成呢么?另外,看了這點,明白楊廷和下台是必然了吧?
三、嘉靖的智商與權術都是一流
嘉靖深知總經理辦事必然導致朋黨出現,但哪朝哪代沒有勢力集團呢?關鍵不是扼殺勢力集團,因為這是不可能的——到現在為止,人類有任何成員能解決這個問題嗎?關鍵是讓這些勢力集團互相鬥爭,而不是把矛頭指向自己,
所謂長江黃河論,一半是這個意思,但這層意思不可能對大臣講,誰都不配聽,這是帝王心術的核心要訣之一,只會說給帝國主義接班人裕王聽。看看給裕王選的老師,就沒你嚴嵩的人,都是跟你不一夥的,嚴嵩心裡不明白嗎?身上不發冷嗎?
綜合以上三點,嚴嵩敢往裕王身上貼,立刻就得死。很多人想不通嚴世蕃居然敢向裕王索賄,其實這是高明之舉,而裕王居然真的賄賂他,也是高明之極。
雙方都知道這是做戲給嘉靖看,嚴世蕃想替嚴嵩說,陛下,我跟你兒子關係不好,我的眼裡只有你;裕王想說,皇阿瑪,你用的總經理吧,我怎麼都跟他尿不到一個壺裡!
四、裕王不是嚴黨垮台的決定性因素
嚴黨的價值,大約有兩個,除了負責給董事長掙錢之外,還要負責挨客戶(老百姓)的罵,畢竟他們推出的產品多是垃圾,還強買強賣。換言之,嚴黨像多年後的臨時工,沒事幹活,有事頂缸。
但只要客戶沒把公司砸了,沒自己搞個同樣類型的公司來競爭,董事長一般不會說什麼。
為什麼呢?因為嘉靖是把臟活累活推給了他們做,他自己心裡很清楚。
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這是多年後一些蠢豬小老闆的心胸。而嘉靖是皇帝,跟小老闆比,權術高到不知道哪裡去了,估計幾個光年吧。
因此嘉靖跟董事長辦公室的幾位大太監嘀咕,嚴嵩他們貪這個比例可以接受,貪那個比例就不行了。
總之,一度局面還是和諧的,君臣相處還是愉快的。你嚴嵩幹活了,可以偷偷搞點錢,只要適可而止,董事長就當不知道。
問題出在嚴嵩收攏不住手下,撈的太多。明明是個操盤手,拿自己當股東看了,自己給自己定了乾股。
是可忍,孰不可忍?於是,船翻了。
在這個事件中,裕王勢力只是把各種消息傳遞給了嘉靖,但歸根結底的決定性因素,並非嚴黨和裕王關係不好,他們關係不好嘉靖早不知道嗎?而是他們貪的太多。
正月十五嚴嵩上表說血經的事,不過是個引子,收拾嚴黨的決定,嘉靖過年前就下了。
五、嚴嵩的應對策略
嚴嵩在這個問題上,在前三點的條件下,處境是極為不利的。
他只有一個辦法,就是把自己和公司綁定。動我,公司就可能垮台;垮台,就是公司破產,董事長你怕不怕?有一集他跟嚴世蕃語重心長的談了用人的事,其實便是他們這一派的撒手鐧,護心鏡,保命的要訣。
所以他才會不顧一切寫信暗示胡宗憲不可全剿倭寇。結果又是熱剩飯又是以國士待你之類的搞了半天,頂不住胡宗憲有公忠體國的情操。
在翻船的情況下,嚴嵩都不死心,他還跟嘉靖說有些事要自己的人去辦。這也是策略的體現,只要公司離不了自己的人,勢力就在,自己就沒事,無論嘉靖在位也好,裕王接班也罷。
可是,以為清流就不會大清洗,那就是你嚴嵩too young,too simple了。


讓別人做傀儡和正經接位是不一樣的。


我也覺得奇怪啊,史實講裕王收不到俸祿還得給嚴世蕃賄賂才能拿到錢,照理說嚴世蕃這麼聰明的人精這麼張狂實在是令人匪夷所思。這電視劇對嚴世蕃的描述很失敗,他可是個絕頂聰明的人

不過就算他想拍,人家最後可能上了台就踹了他,就像和珅努力拍嘉慶又有什麼用。一朝天子一朝臣,你給當權的幹事得罪的人海了去了,有時候自己很多事情也不是自己可以左右的。


我記得是老頭子知道留後路, 他兒子糊塗啊。。

不過也不確定, 畢竟看了很久了快忘光了。


他們想憑藉著勢力架空裕王。到時候牽一髮而動全身,殺不了了就。


誰說一定是裕王的,還可以奪門的,朱家分支那麼多


因為你隆慶上位後總不能把關鍵部門的大部分幹將全給換了吧?誰給你賺錢打仗?


很多事情,一開始做了就沒了退路,就像你人生對你最好的恩師一樣,你遇到了他,他傾盡所有的為你鋪路。你上位後,能導向另一邊嗎?就算你為人陰險無恥,但是你倒向另一邊的成本太高,而且高層決鬥牽一髮動全身,你就算頭髮絲動了,別人都知道是幾時幾分動的,還沒等投靠完畢,已被己方清算。皇帝走時,不管你是誰,都會帶你走的,總一點上來說,不管你倒向哪位太子,結局早已註定,一朝天子一朝臣。不管過去現在,做官最好的下場無非全身而退。


首先這是電視不是歷史,其次嘉靖不是很待見這個兒子,都不是太子。


推薦閱讀:

張士誠到底是怎麼死的?
如何看待宋朝「濮議」和明朝「大禮議」,作為相似事件卻有不同結果?
明史上有些話特別霸氣?
學明史要看些什麼書?
如果楊漣發布魏忠賢的24大罪之前,能夠和孫承宗,葉向高等充分商量,大明的氣數還有多少年?

TAG:中國劇集 | 明朝歷史 | 歷史政治 | 大明王朝15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