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法老與眾神》這部電影?
沖著貝爾去看的這部電影,不是很熟悉聖經的典故,但是出埃及記還是有所了解的。
看得出雷德利·斯科特是個有想法的人,出埃及記的故事看過好多遍,唯獨看不懂這部電影,他想要表達的出埃及記貌似和我以往所接觸的不太一樣。
求知乎大神解讀一下這部電影,thx
我其實看到半截的時候是準備好了要吐槽,你既然都把十災啊死兒子啊什麼的搞出來了,何必去掉人們期待已久的開海呢?
但最後看到那裡的時候……這個處理完全說服我了誒,就,好有道理,效果也不錯哇!
能看出來本片有一種,從現代的、人本的視角去講述宗教故事的意圖,很合我意。
它不是要脫去故事的神話元素,而是給它換個視角。
我覺得摩西的上帝幾次「disagreement」,正是導演的意圖所在。他展示摩西的矛盾,也意圖讓觀眾感到矛盾,凌亂,不知道該如何看待。而這可能也正是從雷老角度所見的宗教,複雜、古老、強大,無法給出一個簡單的評價。
電影不一定是要提著你的耳朵給你灌輸什麼,它也可能會請你自己去思索它引出的問題。
好好好,拉美西斯和摩西在中世紀歐洲的奇幻旅行。
從畫風到建築,滿滿都是撲面而來的&<天國王朝&>既視感,估計道具是不是都用的一套。上戰場喊口號:God be with us!咦,好像&<天國王朝&>里居伊有一句非常相似的台詞耶!
埃及新王國第十九王朝,一個青銅文明的軍隊公然穿鐵制鏈甲。開場第6分鐘,鐵匠把長劍伸進水池裡淬火。
淬火啊同學們,這是神跡啊!
把紅海分開有什麼了不起,免費獲得敵對陣營的核心科技並且領先全世界一千年,耶和華請問你能做到嗎?
赫悌人你們還以為煉鐵是你們的發明嗎,naive!中國人直到西漢才學會淬火,科技樹太落後了。
讚美阿蒙神!老實說,這個戲還真的不怎麼好看
1,mossis怎麼受感召成為先知,這點交待的太模糊了。
2,mossis與上帝交流的時候,讓上帝化身為小孩子,這點也不恰當。
3,劇尾那個分紅海,這個完全沒展現上帝的力量啊,只是退潮和漲潮啊!!
Your People is Suffering!!可是mossis卻是一副,what the hell is that to me??
還沒看完,只說電影的開場,一如既往雷德利斯科特慣用的手法。
主題宏大的開場音樂,伴隨著字幕來交代整部電影的故事背景,
然後一組鏡頭(多為慢鏡頭以及特寫鏡頭的推進)來展示電影主要相關的敘事內容,而且這組鏡頭中一般會有一個焦點物體來帶領觀眾的視線進入故事,如:
《銀翼殺手》中飛向泰瑞爾大廈的飛行汽車;《黑鷹墜落》中的直升機;
《角鬥士》金色麥田中的馬克西姆斯,《法老與眾神》中高聳的法老像。
之後音樂漸止,鏡頭接著推進,出現人物,一般是在對話。
我覺得雷德利斯科特對於這個套路早都駕輕就熟了,同時我覺得效果不錯,觀眾比較容易入戲。
就從電影本身來說,老斯科特完全忘掉了該怎麼拍電影,拖沓,人物單薄,過於注重重現古埃及的世界而缺乏故事和人物的塑造,該花重工的十災和分紅海沒有得到優秀的表現,是部很另我失望的作品
上帝是個KB分子。。。
這片拍的太精分了。
一開始,看樣子是要努力的淡化神話背景,包括摩西遠走米甸結婚生子的時候就找到了紅海的淺處涉水而過, 我一直以為這是後來摩西渡海的伏筆。
還有對摩西受神靈感召,也明顯的表達成了摩西被石頭砸頭之後,有了精神分裂癥狀,約書亞看見的大部分是摩西在自言自語。
更直接的是,清晰的表達了摩西自己刻十誡的畫面,這是大不敬啊,因為聖經里明確寫了,十誡是上帝命令摩西準備石板,然後上帝親手寫上的。
這種種表現,都好像是要把摩西從一個有著神性的先知,拉回一個凡人,成為一個遠古的孤膽英雄,部族領袖。
但導演不知道為什麼,在其他地方卻大肆保留了神跡。
比如十災, 直接就是鱷魚在神的指揮下屠戮尼羅河造成血災,然後引發後面幾災。到了著名的第十災, 更是直白的採用了「黑暗降臨」的表現手法,一夜之間埃及人長子盡喪,這已經是徹頭徹尾的神跡了。
而摩西分海,也完全拋棄了之前那個伏筆, 變成了莫名其妙的: 流星墜地—— 海水退潮——龍捲風起——海水回落。
這簡直莫名其妙。
最終的結果就是這片簡直是個四不像,既沒有展示摩西的人性, 也沒有展示摩西宗教的神性, 場面也一般, 配角角色單薄,毫無人物性格。
不好看。電影看到一半,我就有理由相信,連雷德利·斯科特這種史詩級的導演,都有失去影片剪輯權的時候。
上面只是猜測,無論是斯科特之前是怎麼想的,我希望有一天能出一個導演剪輯版。
另外吐槽一下,貝爾完全長著一張現代人的臉,出演摩西這樣的角色,我總覺得有些齣戲。
奉上我的影評:《法老與眾神》:斯科特教你成為上帝
雷德利·斯科特擅長導演科幻片,他拍過《異形》《銀翼殺手》和《普羅米修斯》。其中前兩部算得上科幻電影中的傑作,最後這部,僅從故事來看,只能說差強人意。他最新的導演作品是《法老與眾神》,根據《舊約·出埃及記》改編。一年前,我有個基督徒同學,看到斯科特正拍《法老與眾神》的新聞就很興奮,認為這是聖經和基督教在大眾文化中的又一次回歸。他甚至為斯科特祈禱了幾次,希望上帝保佑他拍出一部票房大好的福音電影。我當時就覺得他未免高興得太早。如果他對人思想的延續性有一個基本了解,就會提前預見到,一個擅長拍攝科幻片的導演,不太可能拍出一部福音電影。
果然,斯科特沒有按照基督徒的期望拍片,他把上帝塑造成一個報復心很重的少年,而不是一個長著大鬍子的老者。他把摩西塑造成一個精神分裂症患者,而不是一個先知。他把十災表現為一系列有因果關係的自然災難,而不是神對埃及人的懲罰。他把紅海退卻表現為自然現象,而不是神跡。他還把上帝頒布十誡表現為摩西對希伯來人的統治術。這就是一個科幻電影導演對舊約神話的無神論式解讀。據此,我們有理由相信雷德利·斯科特是一個無神論者,或至少是一個懷疑主義者。當然,他的解讀並不新鮮。聖經考古和聖經研究已經得出過足夠多類似的研究結果。從這個角度來說,斯科特不是把聖經引入大眾文化,而是把聖經的科學式解讀引入了大眾文化,這難免會傷害一些主內兄弟姊妹的感情。
《舊約·出埃及記》里,上帝給埃及降下了十大災難,分別是水變血之災、蛙災、虱災、蠅災、畜疫之災、瘡災、雹災、蝗災、黑暗之災、長子遭殺戮之災。這些災難無疑能為電影提供足夠多的大場面,能給後期特技公司帶來大量工作崗位。從影片公映後的反饋來看,觀眾對十大災難的特技場面還是很滿意的。
從西部片里惡徒威脅小鎮,到末日電影里毀滅城市和地球,再到漫威大片毀滅銀河,爆米花電影總是要在銀幕上呈現越來越大的場面。而所謂大場面,本質就是要死人,全死光了最好。問題是這種場面我們已經看得麻木了,即使把宇宙毀滅了,也再難觸動觀眾。在《法老與眾神》里,鱷魚攻擊漁船,尼羅河變成血河,河裡的魚死得精光,青蛙漫山遍野,蝗蟲鋪天蓋地,黑夜在白天降臨……我們倒是能看出這些場面花了不少錢,但換來的也就是幾分鐘驚奇而已。不管導演做了多少只數碼青蛙、蒼蠅和蝗蟲,也不管死了多少埃及人和希伯來人,不管他們如何與災難鬥爭,如何歇斯底里地哭喊,歸根到底,對觀眾來說,他們並不是人,而是銀幕上一些色塊,怎能指望人們為一些色塊感動?
嬰兒的視覺發育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大約是從出生到八九歲。視覺發育期的嬰兒喜歡看活動的物體和鮮艷的色彩,還喜歡看到熟悉的人臉。電影大片用快速剪輯、劇烈運動、大量爆炸,來喚醒我們潛意識裡的視覺發育期記憶,讓我們覺得:「嗯,活著真好。」問題是很多導演經常忘了,除了運動和色塊,我們還喜歡看到熟人。前者給人視覺刺激,後者使人產生情感。沒有「熟人」,銀幕上那些閃來閃去的大場面,跟嬰兒眼前呼呼轉動的彩色風車沒有本質區別。
只有「熟人」才能調動觀眾的情感,因為我們都是些「私人」。為了說明這個道理,我上編劇課時經常舉一個例子:報紙上報導了一則簡訊,坦尚尼亞一條鄉間公路上發生了一起車禍,一個坦尚尼亞農民不幸喪生,請問你看到這則新聞會有什麼感受?這個例子我在不同的學校講過多次,不管是在哪個學校,學生的反應出奇地一致:關我屁事。顯然,「關我屁事」這四個字後面,含有對這則虛構新聞的憤怒:一個坦尚尼亞農民的死跟我有什麼關係?我又不認識他,讓我讀這樣的新聞,純屬浪費生命。有些聖母心讀者可能會說,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是另一個人的一部分,所以人應該有同情心,每個人都應該關心那個坦尚尼亞農民的遭遇。面對這種高調,我們除了當面稱是、背後罵娘之外,什麼也不會改變。
北京地鐵里經常有人叫賣一種叫做《法制明星》的小報,標題都很聳人聽聞,例如《劉德華被槍殺》《成龍被情婦殺害》《王菲跳樓自殺》。這報紙得賣兩元一份,而某些唱高調的報紙白送也沒人要,除非你缺一些廢紙充實快遞箱。可見編這些假新聞的人,非常懂得讀者心理。
其實人家賣的不是新聞,而是故事,除了印製粗糙,其內容跟一般影視劇的內容並沒有本質區別,只不過人家給主角起了個讀者熟悉的名字而已。這是一種投機取巧的「創作」方法,作者不用塑造人物,不用交代人物前史,讀者就會自動將他熟悉的明星代入那些離奇的故事裡。歸根到底,明星的名字只不過是一個代號,把它們替換一下,變成《張三被槍殺》《李四被情婦殺害》《王花跳樓自殺》,那故事也一樣成立,但讀者可就懶得買賬了。
讓一個作家來寫那個坦尚尼亞農民的車禍,使它產生動人心魄的力量,往往要用大量筆墨,用種種描寫,種種事件,來把這個農民從陌生人變成熟人。這個過程,就是所謂的人物塑造。
在人物塑造上,《法老與眾神》提供了一些可供分析的反面例子。第十災是埃及人的長子全都離奇死去,法老心愛的兒子也不能倖免。為了表現法老的痛苦和憤怒,導演用了下面幾場戲:妻子一聲嚎哭,驚醒了睡夢中的法老,法老衝進兒子的卧室,看見已經死去的兒子;法老抱著兒子的屍體去咒罵摩西和希伯來人的神,他終於答應放走希伯來人;法老把裹成木乃伊的兒子放進棺材,在他額頭吻了一下,還說了一句煽情的話:你睡得如此平靜,是因為你知道自己被愛;法老被仇恨裹挾,終於決心報復,下令揮動大軍追殺希伯來人。
在上述場面里,導演已經恨不得跳出銀幕來呼喊:「觀眾們,法老的兒子都死了,你看他是多麼傷心憤怒,來吧來吧,你們也跟著一起感動一起憤怒吧。」但我就是感動不起來,原因已如上述:我不認識法老的兒子,也就沒法與法老的感情共振。要讓我跟著法老傷心憤怒,方法很簡單,不是表現法老對兒子的愛,而是表現兒子的可愛。而整部影片,法老的兒子是個什麼角色呢?讓我仔細想想,想不起來,似乎一直在睡覺!一個一直在睡覺的角色,就不是角色,而是一團色塊。假如我來寫這孩子,我就把他寫成一個不肯睡覺的熊孩子。法老哄他才能入睡,但熊孩子就是不肯睡,這場面至少重複三次。逾越節這一天,熊孩子按時睡覺了,卻再也醒不來。
從法老之子的塑造擴展開去,表現十大災難的好方法,不是展示那些特技場面和宏大音樂調和成的MV,而是鋪設一條支線,塑造一些受苦受難的埃及平民。假如讓我來寫,我就寫一個平民家庭,這個家庭勤勞,善良,跟摩西和其他希伯來人是好朋友,儘管如此,這個家庭也在十大災難中備受折磨。
綜上所述,總而言之,我的意思是,雷德利·斯科特應該請我去當編劇。
(請關注微信公眾號:ikongxiang,公眾號發布原創小說、隨筆,電影評論)最初的恐怖分子?
我覺得是聖經高端黑
貝爾又瘦回來了。
其實來這兒就是想看耶吹和麻瓜打情罵俏的,結果沒看見好氣呀。
雷公這片就是很精分啊:單看精分夢上帝,十災前幾災的連鎖效應,隕石砸洋流,自個兒刻十戒都像恐怖組織養成記;但是天黑黑死娃娃為什麼就神棍了呢?
見過影評硬拗科學解釋,埃及長子飲食習慣與畜瘟關係啥啥,但是我信奉波米那句話嘛:完整的電影就要透露完整的信息量,隱藏的只有表意。
所以再看看異型契約,雷公是年紀大了還是步子大了呢?
挖坑慢慢寫吧,這個故事我估計沒幾個人能看明白,豆瓣打三星的那麼多應該都是沒看懂的。
一個場景就是一個聖經故事,每個場景都有暗線,不對聖經很了解,看不懂這個故事在說什麼,文化差異吧。其實我就是沖著貝爾去的,聖經什麼的我不懂。
努力刷了兩遍 就是再一次確定了 不好看 跟聖經里讀到的 多不一樣啊
無論我怎麼吐槽都感覺是在做宣傳
剛剛看完,有種摩西精神分裂的感覺。電影在宣揚上帝的同時似乎又在抵制上帝,最後導演也不知道到底是在幹什麼了,簡直wtf,強烈不推薦。
摩西是被逼上山的
黑《聖經》黑得很巧妙。
如果是科幻效果的話,能給個7 8分。但是2個半小時我覺得講不完出埃及記這個故事
還有上面幾個解讀說上帝是個小孩的,根本沒看懂電影嗎,那個應該是上帝的信使,轉達上帝話語的 = =
推薦閱讀:
※聖經里有哪些話背出來會顯得高大上?
※為什麼有星期?為什麼一個星期有七天?
※為什麼聖經上說上帝在創世的第七天休息了,可是歐美大多數國家把星期天放在一個星期的第一天?
※想在短時間裡了解基督教,有哪些書籍和電影推薦?
※大禹治水的那場洪水,和《聖經》及其他傳說中的大洪水有什麼關係嗎?
TAG:電影 | 聖經 | 摩西 | 克里斯蒂安·貝爾ChristianBa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