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道格瑪 95(Dogme 95)?
道格瑪95(丹麥語:Dogme 95),是1995年由丹麥導演拉斯·馮·提爾和湯瑪斯·凡提柏格首先發起的一項運動。
不是很理解,電影不就是造夢么?但是這種原則好像與之違背???求指教!!!
dogme在丹麥語中相當於dogma在英語中的含義,即教條。這項運動的十項教條----the vow of chastity 如下:
- 攝製必須在故事的發生地完成。道具和布景不可以是後加的,(如果一個特定的道具對故事是必需的,必須選擇一個這個道具可以被找到的地點)
- 音軌永遠不能與圖像分開錄製,反之亦然。(配樂不可以使用,除非音樂是攝製的場景里出現的)。
- 攝像機必須是手持的。任何晃動或者手持所能達到的穩定程度都是被允許的。(電影不能發生在攝像機存在的地方; 攝像必需是在電影發生的地方)
- 電影必須是彩色的。特殊打光是不可接受的。(光線過暗至不足以曝光的場景必需砍掉或者只使用附加到攝像機上的單一光源)
- 光學處理和濾鏡是被禁止的。
- 電影不能包含膚淺、虛假行為。(謀殺,武器等不可以出現)
- 時空上相距較遠是不可以接受的。(也就是說電影必須發生在現在的世界)。
- 類型片是不可接受的。
- 膠片格式必須是35mm的。
- 導演是不能署名的。
可以看出,dogme95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一樓所提到的「敘事結構」(如第6,7,8條),但更多的還是側重在拍攝技術上規範上的。
dogme95的最高準則是真實,反對一切虛幻的元素,強調回歸電影的原始性而非著重於技術。
dogme95自稱是一項拯救運動。在那時,由於科技的發展,一般人也第一次可以嘗試獨立著拍攝電影。dogme95覺得很有必要通過一系列規則的設定來規範電影,甚至說出了「Discipline is the answer… we must put our films into uniform, because the individual film will be decadent by definition!」 這樣的話。
我只看過一部dogme 電影,逗馬一號,家宴。是由dogme95的倡導人之一托馬斯·溫特伯格拍攝的。看完以後感覺很一般,也就沒再涉足過其他作品。
dogme95的官網已經在08年關閉,愛好者後來保留了一個非官方的網站。Dogme95.dk - A tribute to the official Dogme95 | 有興趣的人可以去看看。這個問題很有深度嘛,一下子就問到電影本體論啦.
先回答dogma95吧,在比較下電影銀幕「窗戶」「夢」「鏡子」「畫框」的電影理念吧!
一、道格瑪宣言 先借用樓上論據: dogme在丹麥語中相當於dogma在英語中的含義,即教條。這項運動的十項教條----the vow of chastity 如下:
1.
攝製必須在故事的發生地完成。道具和布景不可以是後加的,(如果一個特定的道具對故事是必需的,必須選擇一個這個道具可以被找到的地點)
2. ballalbablaalblbab
就不贅述了
3.意義與局限:
對DOGMA95的倡導者來說,他們所追求的一個重要目標,便是反對虛假包裝,追求電影真實。作為這一追求的結果,便是DOGMA95對好萊塢技術主義電影路線的反抗。隨著電影藝術本身的發展,電影製作也日益滋生出一種技術主義崇拜。以好萊塢電影為代表的當代電影開始熱衷於運用電影特技,越來越熱衷於電影的後期製作,電影創作變得越來越充滿惰性。電影變得越來越脫離現實,開始成為某種「電影化」包裝的產物。DOGMA95倡導者所要做的,便是一場「凈化」運動。他們要求摒棄電影製作中的技術化包裝,對於好萊塢式電影的一些基本技法嗤之以鼻,並且把批判的矛頭指向電影拍攝中的人工技法DOGMA95的倡導者主張要徹徹底底DOGMA95備受爭議的,是它對導演個人品味的拋棄。要求導演要「克制自己的個人趣味」,甚至否認自己是一個藝術家出於對DOGMA95原則的變化理解,「DOGMA95風格」正在成為一種新興的DV藝術的美學追求。他們追求的是摒棄掉這些基本的技法。他們所努力尋求的,便是電影儘可能地接近真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DOGMA95繼承了新現實主義的電影路線,以至於有人把DOGMA95電影稱為「新現實主義電影和直接電影的結合」 在某種程度上,DOGMA95的倡導者試圖重新回到電影作為影像記錄者的位置上去。DOGMA95的倡導者希望,回到最初人們對於電影本質的理解:電影是對現實的一種記錄或電影總是儘可能地接近真實。他們試圖摒棄過度包裝的虛假和矯情,設法使電影儘可能地接近真實。DOGMA95以及其後的「DOGMA95風格」,無疑還只是某種邊緣性的美學追求,但是,正是因為它的邊緣性,使得這一美學追求有了某種非主流化、中心化的獨特意義。
第一部獲得道格瑪資格認定的影片是《家庭聚會》(托馬斯·溫特伯格,1998),第二部是《白痴》(拉爾斯·馮·特里爾,1998),第三部是《三船》(索倫·克拉格·雅格布森,1999)。至2000年,已經有15部左右的影片獲得了道格瑪影片證書,這些影片的導演除道格瑪95小組的成員之外,還有法國、美國、義大利、瑞典、瑞士、阿根廷、韓國的導演。
但還有不少人指出,它所倡導的電影拍攝原則彼此之間互相矛盾。嚴格意義上講,真正全部符合宣言的電影只有《白痴》,其他電影包括拉斯馮提爾的電影也曾使用減震器、配樂等違規措施。
總結:
應該說,DOGMA95的美學追求,在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中已經有所表現,它所給人們的主要印象,是對以好萊塢電影為代表的當代技術主義電影美學的反抗。但是,除了對技術主義美學的反抗之外,DOGMA95還有著更深層次的對電影美學的理解,它並不是單純的反抗電影技術,而是有著它自己對電影藝術本質的理解和詮釋。DOGMA95提醒人們對過分包裝的好萊塢電影保持警惕,它對於反抗日益僵化的電影意識形態傳統、解構意識形態的固有結構、改變以好萊塢電影為中心的宏大敘事模式、消除人們對好萊塢電影的機械的無意識模仿,顯然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當然,DOGMA95本身正在成為某種僵化的原則,它本身也可能成為某種偏執的傳統,DOGMA95之於電影的意義,或許也不能過分誇大,但是,這些都不能抹煞DOGMA95之於電影的獨立追求及其美學意義。
二、電影是「夢「嗎?
傳統經典電影理論常常把銀幕看做一副圖畫的畫框或一扇通往室外的窗戶,而觀眾正是通過電影銀幕這個畫框或者這個窗戶來觀察和了解社會生活。而精神分析符號學強調研究觀影主體(觀眾)的欣賞心理,強調研究電影本文與觀眾之間的複雜關係,強調研究電影影像機制與觀影心理機制的同一性等等。
1.
這裡先講樓主說的銀幕 是造」「夢」 機器。
①精神分析美學認為藝術在本質上也是一個匯總無意識活動,夢的法則就是藝術的基本法則之一。電影創作於夢的運作有許多相似之處,電影觀眾更是在熒幕提供的虛幻世界中獲得以替代性滿足,電影被人稱為「白日夢」。夢的工作方式——凝縮作用與影視作品的綜合概括,移置作用與電影的含蓄意指類似,夢的具象化與電影形象性、主觀性相近,二度裝飾與電影敘事緊密聯繫。影視藝術與夢一樣,都可以通過想像把人的思想與慾望視覺化,使影視一壺水與夢一樣有十分相似的語言機制與心理功能。
②觀影主體與做夢主體的類似。蘇珊朗格認為」電影和夢境「有某種聯繫,就是電影與夢境具有相同的方式。 雷納克萊爾說」黑暗的放映廳,音樂的催眠作用,在明亮的幕上上多的無聲的影子,這一切聯合起來吧觀眾送進了昏昏欲睡的狀態。「麥茨說」電影具有現實、夢境、幻想「的三重奏,並存在著一種包含「入片狀態」的特殊形式。他的理論即拉康提出的「鏡像階段論」,麥茨認為,黑暗的放映廳來坐著一動不動凝視熒幕觀眾,正如鏡子前的嬰兒一樣,再一次地經歷「同化」的過程。同時,觀影活動就是知覺在意識和無意識之間游移的過程,在對熒幕人物進行二次同化的過程,也是出於含混曖昧的狀態中,「一次同化」是觀眾與角色目光的同化,「二次同化」才是觀眾與熒幕上人物的同化,特別是向攝影機視點同化,攝影機的視點在電影敘事中是指向性的,在一定程度上迫使觀眾自願進入電影。
心理分析上通過無意識,也叫夢幻世界的無意識而抵達人格的歷史,電影力圖通過夢幻現實的製作,在長時間與觀眾一道進入故事,融入其中,從而留住、影響觀眾。電影在牟中國意義上講確實滿足了觀眾的深層心理的種種慾望。
2.電影是「窗戶」。巴贊認為它是面向世界的窗戶。巴贊認為電影就像是一扇面向世界的窗戶,觀眾通過這窗戶就可以觀看大千世界的心事生活。他指出,電影的美學特性就在於揭示現實。受他影響,包括道格瑪、新現實主義都受他影響,電影有如「生活之窗」,注重真實生活場景進行記錄,把生活原原本本記錄下來。讓 米特里認為銀幕既是畫框,又是窗戶。
3.「鏡子「-讓 路易 博得里進一步分析鏡中嬰兒的情境和電影觀眾情境具有雙重相似性。這一點,鏡子和電影銀幕和鏡子十分相似,都有框架,都是在二維平面中顯示三維空間,鏡子只能提供一個」我「的想像的世界,銀幕卻可以是電影形象與現實世界分離,觀眾通過熒幕看到的卻是一個更加廣闊的想像世界,不限畫面中的人物景物,這種熒幕—鏡子獲得雙重認同。
4.「畫框」 愛森斯坦認為它是旨在建立含義和效果的畫框。蒙太奇電影美學注重電影畫面造型以及畫面之間的組合關係,認為可以通過蒙太奇手法創造出現實生活中國不存在的電影時間和空間,認為正是蒙太奇體現電影無限的表現能力。
傳統經典電影理論,銀幕畫框與銀幕窗戶的隱喻,已經被當代電影理論的銀幕/夢與銀幕/鏡所取代。這種銀幕/鏡的理論,為理解觀眾與電影個體與世界的想像關係,構成一個獨特視角。
所以,電影不僅僅是夢,還是富有多種可能性的藝術。dogma95起碼豐富了電影的多樣性和可能性。
參考:《DOGMA95及其獨立追求》 舒也
首先電影是造夢的說法很可疑,影史公認的第一部電影由盧米埃爾兄弟拍攝的《火車進站》,當時引起轟動,看電影的人在火車駛進站時紛紛往後退,深怕被壓倒。電影從誕生就有了很強寫實性,充滿著攝影敘事的力量。關於道格瑪95知道的並不多,前面的知友也有說明。我想電影做為一種綜合的藝術形式需要不同的方法和途徑去敘事很正常也很重要,馮·提爾他們提出這個聲明想必也是讓人們認識到現場感也是電影的魅力,一種「被設計」的人生用一種紀實的手法拍成電影也許更震撼吧!電影美在其無窮的可能,是為答
圖片預警2P
第一次答題匿名好了
引自
推薦閱讀:
※IMDb 前 20 的電影為何幾乎都是男性視角為主?
※《星際穿越》中設置男主角兒子的意義是什麼?
※電影《綉春刀》中出現的兵器是否都有出處,若符合史實煩請詳述?
※影視作品中,怎樣的台詞算是巧妙?怎樣又是畫蛇添足?
※一條狗的使命中 伊森一家對於他父親的行為該如何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