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申年(1644)年如果吳三桂不棄關當漢奸放清軍入關,中國歷史會是怎樣的一個發展?


你覺得吳三桂是投靠大順比較有道德問題,還是投靠大清比較有道德問題?難不成讓他千里奔逃,突破大順泛濫的華北去追趕朱家,然後在江淮無比熱鬧的軍閥擠壓中被滅掉嗎?要知道吳三桂當時並非漢人陣營中的大軍閥,南方的戰友左良玉等人,朝廷上的馬士英等人誰能容得下他,真南下勤王,他又有多少機會活到康熙年?或者讓他在山海關自立為王,北扛韃子南扛順子?你當他手裡有高達啊,山海關這種地方很適合兩面作戰么?
拿後來所謂漢奸之類的話語來形容一個生活在17世紀如此亂局之下的人,過分了。吳三桂只不過是個很普通的軍閥,做了一個軍閥直覺上會做的選擇而已,而說實話,以當時遍地軍閥的現狀,以及南明中央的虛弱樣,吳三桂的選擇真的沒那麼重要,要知道他不是大明第一個降將,甚至也不是到他為止最重要的降將(老洪才是,大清立國唯二唯三的大功臣,其實可以說,大清國從努爾哈赤立國大金開始到康熙初年,每一次重大進展都和漢人降將降臣有直接關係,但老洪的歸降應該說七起了最大作用)。
其實對比北宋末和明末,應該說大明在情勢上是佔優的,第一體量本來就比北宋末年大,第二沒有金侵宋那樣猝不及防又戰鬥力逆天(滿將其實戰績一般,尤其是入關以後),第三拉鋸地帶沒有出現一個很強的傀儡政權(偽齊其實非常強,南宋初幾大主將其實主要精力都花在和偽齊糾纏上了),第四南京有備份政府,無論是運作還是皇帝繼位都沒有南宋初年那麼兇險,第四,說實話後金和大明的實力對比,相比於大金和大宋應該說還要小很多,第五,其實相比於北宋末嚴重的黨爭,經過崇禎整風以後,其實大明官員並沒有那麼強的宗派對抗。但結局如此不同,一個頑強的守到了敵人完蛋,一個一年多就被打成游兵,兩個時段軍閥化的程度是一個最關鍵的因素。
可以說,大清入關以後,其實幾乎每一個對抗大清的漢人政權都曾經有某一個時刻在紙面上看到了翻盤的希望,魯王如此,浙東抗清最初幾個月形勢一片大好,隆武永曆如此,鄭家的支持和李成棟的三判也在局部形成了優勢,鄭家順治十幾年的攻勢更是如此,一度看到光復整個南方的優勢,孫李在湖南一線同樣體現出了一定的優勢局面。甚至是後來的三藩之亂,初期還是體現出漢人軍隊至少在戰鬥力上並不渣。
但是,有時候不行就是不行,有些事情沒辦法僅僅靠打仗就翻盤。


如果那樣,無論大明能否延續,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將是一個漢人王朝

這個王朝或許對東北,藏,疆,蒙控制力弱於大清,並且這個王朝連年收到滿族侵擾,以及後期沙俄對北方土地的侵佔,現代中國的版圖面積減小

除去極小的可能,這個王朝對於世界先進科技的認識仍會在被西方列強蹂躪一邊之後,倘若能有一個稍稍開明的並且掌握實權的君主,朝堂之上平息黨爭,中興改革,綜合國力增強,進一步資產階級擴大,資產階級尋求政治上的地位,立憲治國,中國會如同英日一樣走向君主立憲,逐步強大起來的中華帝國在東亞乃至整個亞洲影響力控制力增大,與來亞洲尋求土地,貿易的歐洲列強產生難以消除的矛盾,與法國圍繞越南的控制,與英國圍繞對朝鮮半島以及日本的影響大打一仗,搞不好一戰戰場都在東亞。。。而中國就是那個新興的資本主義國家

又或者這個王朝跟大清一樣固步自封,不可救藥,19世紀末革命黨人也不會像逼大清一樣一定要廢除帝制,或許袁世凱順勢當上總理大臣,建立議會,總之應該沒孫大炮什麼事兒了~

其實中國浪費了太多時間,太多機會,最後那個王朝是個漢人王朝真的好辦得多,要少走太多彎路


先放結論:南明,大西,大順三國演義,最後三家歸明,但是鄭成功竊取了政權。

在另一個量子平行世界中,劉宗敏沒有欺負吳三桂的老子。

吳三桂順利地投降了李自成啊。

皇太極翻山越嶺突破了長城,趁亂撈一筆。
大順軍和韃子戰了幾次,雖然比明軍強一點,也沒撈到什麼便宜。韃子撈完,攜帶包衣和金銀又回老家了。


史可法也就沒死。福王也就坐穩了皇帝。
砍砍殺殺還是打不過流賊,長江以北都歸李自成了。牛金星建議拉攏地主階級。

李自成搞定了長江北邊。張獻忠搞定了川蜀。湖廣江南都歸南明。

又要開始三國演義了。

但這次,南明和大西,是不會聯手的。為什麼?別人刨了你祖墳你們還能愉快做朋友?

所以南明還是很危險的。福王接下來要拉攏江北四鎮跟東林黨報仇了。史可法要下野。

還有一些人會熠熠生輝。
蜀國的李定國,孫渴望,劉文秀,艾能奇等。。。
魏國的劉宗敏,李過等
南明的鄭芝龍,鄭成功,堵胤錫,張煌言等。


因為都比較猛,相互打了十幾年。
期間順治信了佛教,影響了韃子的發展。
我記得福王是打了好幾次合肥的。李定國從漢中北伐了好幾次。李自成的江山被吳三桂給奪了。

江南還是有錢有銀子啊,南明最終在鄭成功的帶領下贏了。加三公。加九錫。
豬油松因為縱慾過度,小兒子朱連壁禪讓君權。
鄭成功登基北京。建立天朝。
在內修養生息。發展工商業。在外開拓殖民地。引進地瓜土豆。

因為他們家有海盜大商人的底子啊,深知商業稅的秘密,還會像崇禎一樣沒錢么?
發展資本主義,政府才會有錢,減免農業稅農民才會安心種地不鬧事。

隨後,天朝海外貿易艦隊在印度孟買和西方愉快的做生意。
哪能像蓋章哥一樣。天朝是有商貿海盜基因的。
愉快的文化交流,制度,科技,軍事等。

因為鄭成功天朝重視工商業,傳統國家意識形態理學,八股都要改革啦。

有了大炮,錢,糧,制度,東北不是問題,你以為就康熙乾隆能搞定大小和卓吐蕃?在尼布楚會搞得更好啊。。。

第一次工業革命,不會落下。。。
最後,全球形成東西方兩個文化圈。
天朝的領土只會比現在大。會比現在更富強。


在1643年1月 清軍發動第五次入關劫掠行動
9月攻擊關寧一線,山海關外除了吳三桂所四萬關寧軍所在的寧遠城,全部淪陷,關寧軍不敢一戰

滿清入關作戰偽軍立了大功,是由於一來滿清沒有日軍那麼多人,二來關內明軍農民軍不如國軍紅軍戰鬥力強,不需要動用太多女真八旗

總的來說,關寧軍殘部對於滿清只是錦上添花 大概於偽軍和日軍那種差距,並不怎麼重要。吳三桂不投降還有李三桂,張三桂。

退一步講,就算吳三桂投降了,真正讓南明王朝迅速滅亡的主因是他們自己,而非一個屢戰屢敗,對滿清幾無戰鬥力的吳三桂。


蠻族入主中原爛熟之地是對這片土地上的散沙順民的拯救。如果沒有蠻族入住,那麼這塊地上就只能是流寇與軍閥不斷,人吃人一直吃到十室九空,這樣的歷史從漢代以後在中原反覆上演,三國時期的大儒孔融,就因為他治下的吃人現象過於嚴重,還研究了怎麼樣吃人是合乎儒家道德的,最後得出結論,吃人無論如何都無法符合儒家道德,並導出了父母與子女無恩論,徹底結構了他曾經堅信的儒家倫理,然後就精神崩潰了。

什麼黃巾軍、黃巢軍、兩腳羊,大洪洞,任何一次帝制崩潰,都是要靠所謂「夷狄闌入」才能再次建立起像樣的政權,否則就只有蝗蟲一樣的流寇。正如同哥特人打進羅馬實際上是對希臘羅馬文明的拯救,北方蠻族入主中原也是對華夏文明的續命。

所以後來才會有雍正在大義覺迷錄標榜大清得天下之仁前古未有,確實與漢地自家的流寇比起來,蠻族征服者簡直是就是高尚的化身。

如果站在滿族人的立場上,那麼他們最大的錯誤就是根本不該貪慕中原地方。滿洲人為了這一點點小貪心,滅族滅家,連老家滿洲都丟了,徹底從世界上被抹去痕迹,死的不能再死。

現在我們說滿人好還是壞,其實已經毫無意義,因為滿人已經像印第安人一樣死絕了,咱們美其名曰,稱之為「同化」。

回到正題,當年吳三桂如果不投降滿人,那麼結果無非就是加入中原的食人樂園,吃人或被人吃,洗劫別人或被人洗劫,明帝國的解體是整體性的,什麼大順南明,都是坐吃山空的主,根本不可能再建立起任何有效統治,因為沙漠之上沒有高塔。只有未開化的蠻族或者狂熱的邪教徒才有建立國家所必需的組織資源。

即便假設當初滿人沒有成功入關,那多半也會有其他蠻族闌入,蒙古人韃靼人之類,然後若干年後也會像八旗子弟一樣被「同化」,徹底腐朽喪失活力,然後也變成大沼澤的一部分,根本分不清生前的樣子是啥。

樓上某位同學說如果換成一個漢人王朝,面對西方現代文明衝擊的時候就不會有民族問題的包袱,這就是扯淡。民族是個西方特有的概念,西方文明是直接從蠻族部落發展過來的,根本沒死過,才以為民族是天經地義的。

東方帝國就是個大沼澤,裡面躺著幾十個曾經存在過的民族、部族或蠻族的屍體,用民族國家的尺子量一下必然會發現裡面有這幾十個屍體,西方文明和華夏文明的堯舜之道類似,講究「興滅國,繼絕世」,必然要想辦法把這幾十個屍體弄出來複活。當然誰也沒有仙丹妙藥,死了就是死了,於是必然出現混亂。

什麼奧斯曼土耳其、奧匈帝國、沙俄的解體,清國的民族問題都是這麼來的,換成所謂的「漢人」掌權有個屁用?你唐朝沒有鮮卑突厥血統?帝國講的是文化主義,入華夏則華夏之,根本不和你講民族。


連年的天災人禍、兵荒馬亂,流寇破了京師,文官忙於勾心鬥角,宗室裡面好幾個人搶著當皇帝,藩鎮擁兵自重,東北的蠻族酋長在長城外虎視眈眈……你以為我說的是晚唐,其實我說的是晚明。
如果吳三桂沒有引清兵入關,更大的可能是中原陷入長期的軍閥混戰,可能期間有一個或幾個不等的朱姓傀儡皇帝被大軍閥挾持,各個集團你方唱罷我登場在中原的政治舞台上各顯神通,讓我們腦補一下接下來的畫面:
李自成在北京稱帝;
吳三桂、馬士英、左良玉等一眾藩鎮聯合絞殺了大順皇帝;
馬士英發動了白馬寺之變並稱帝;
吳襄臨終前給吳三桂留下三支箭;
吳三桂滅了馬士英後沉迷於陳圓圓的美色引發內亂;
左良玉在南方建立獨立王國;
吳三桂的某個手下用關寧錦換取女真的支持當上了兒皇帝;
………………
經過一百多年的廝殺,馬嘎爾尼來華時發現中國還在軍閥混戰,那畫面太美簡直不敢看。

歷史沒有假設,但我一直認為,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大明真的是期數已盡了,如果題主的假設存在,很可能是又一次五代十國藩鎮割據。所不同的是,當近代的序幕逐漸拉開時,中國還有沒有幸運有一位「都點檢」來黃袍加身?他又有沒有時間來完成整合?弄得不好就是第二個印度。

面對西方的衝擊時,一個分裂的中國好,還是一個統一的中國好?我認為是統一更好,這一點是沒有疑義的;至於誰來統一,滿清自然不是一個最優的選擇,但至少比割據好。

總結,17、18世紀來自西方世界的衝擊是不可避免的,面對這種衝擊中國只可能有三種選擇:第一,以分裂割據的局面去面對;第二,以本位面的姿態去面對;第三,以一個新的漢人王朝的姿態去面對。不存在第三種選擇,保留明朝或所謂發展出資本主義制度都是不可能的。
第一種姿態,必然淪為印度;第三種姿態,仍然少不了痛定思痛的過程,不同的是比滿清少了很多歷史包袱,改革的阻力會小很多,並由於及時的變革,有可能保住遠東的基本盤。但中國近代化的過程註定是浴火重生,這一點是不會變的,以一個主體民族建立的專職王朝去面對近代西方的衝擊,已經是中國的最優選項。
問題是按照假設,這兩種情況都有可能發生,誰知道一個亂世會持續多久?有可能是如隋唐之交的十來年,也有可能是如南北朝的幾百年。如果是後一種,那實在太慘


我個人認為,闖王的部隊腐化嚴重,吳三桂靠自身實力雖然不能殲滅闖王,但突圍不成問題。若吳三桂突圍,且忠心與大明,這可帥軍南下維持一朱姓皇室成員登基,而江南各軍閥不一定敢不聽。那麼固守江淮防線和滿清劃江而治不成問題。。。畢竟,雖然闖王擋不住滿清,但可以一定程度上消耗滿清。


多爾袞本想走之前用過的破北牆入關的方法,後來才決定改走的山海關。即便屯兵關外無法入關,清軍大不了再本上破牆而入即可,反正農民軍與殘存的明軍也打不過清軍.....所以局面也不會有多大差別。


嗯,防住皇太極,逼清兵干朝鮮,後滅東瀛。
大順開放港口,和美國建交,發展工業,君主立憲,後參與一戰。
世界格局,連美抗歐蘇。


歷史不能假設。但是如果吳三桂不引清軍入關,那麼大明之後的朝代就是大順,皇帝姓李。和清朝是對峙僵持,幾百年之後可能領土沒有東北了,或者被清朝所滅,或者滅了清朝。在中國歷史上無非又多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朝代,大順。農業文明下的帝國,幾百年之後可能面對英國船堅炮利,可能又上演清末之故事。亦或偶然之間走上君主立憲,亦或共和。誰知道呢,像蝴蝶效應一樣,誰知道以後歷史如何演變。歷史上很多偶然因素,也許是一個事件,也許是一個人的決定影響了歷史的進程。


吳三桂的做法其實完全符合理性...
大順軍打進北京,吳三桂失去了後方補給,不可能長期與後金對峙,投降是早晚的事,而且算腹背受敵,北京宗室大臣富人剛被屠戮一空,吳三桂自己還送死去么...
南明小朝廷根本無力支援吳三桂率軍南下.吳三桂也是依仗關寧軍為資本,自己之身南下估摸到南明也得被殺...
闖王就算高瞻遠矚,供應三桂大兄弟糧草,兵源,軍械的話。那盯住的也是關寧軍,為了關寧軍能服從大順政權,勢必殺吳三桂,怎麼都是一死...


多爾袞對從未與之交鋒過的闖軍的戰鬥力是心裡沒底的。所以原本制定的計劃是避其鋒銳,繞道內蒙,長途奔襲,直取李自成的關中老巢。只不過半路接到吳三桂的求援信才臨時改變路線馳援山海關。如果多爾袞按原計劃奪取陝西的話,只怕失去根本的李自成崩潰的會更為迅速。


首先歷史不容假設。

接下來純屬個人腦洞了。


改變歷史的可能條件是:1.吳三桂防住了清軍不讓入關。吳三桂控制山海關一帶。吳三桂一方為生存可能和清軍締結盟約。2.吳三桂投降大順。3.山海關之戰,大順勝利。 最終結果都是吳三桂這支中間勢力消亡(喪失獨立性)退出歷史舞台。之後多爾袞死後,順治,康熙兩大幼君治國,而地盤有限,不生亂子才怪。後金衰落,但是漢族政權也許還是攻不過去。東北地區很有可能被擴張的羅剎國吞併。

理想狀態推演:
假如不放清軍入關的話,更有可能形成漢族地方割據的情況。即江南富庶地區也許成為南明。北方為各支起義軍控制區。李自成的起義口號「闖王來時不納糧」這種無稅收政策而靠打擊貪官富戶獲得財政收入的方式顯然不是長久之計。大順政權或者大西政權都沒有完成由革命者到執政者的轉變。
結果很可能是當南明政權獲得喘息後,依靠貿易經濟(大航海時代鄭氏走私集團),以及軍事上取得的制海權,從西方獲得的火器逐步取得戰場上的勝利統一長城以南漢族聚居區。南明取得中興的南明皇帝是天主教徒,天主教對中國的影響增大,中國很可能會成為多種宗教影響的國家。天主教的節日進入百姓生活中。之後假如繼續開展航海貿易,資本主義萌芽進一步發展,新明朝政權很可能改變成為君主立憲政體。趕上第一次工業革命,成為東方的傳統工業國。新明朝依然是東亞秩序的主導。

對現在疆域的影響,像西藏,新疆,內蒙古,東北等等地區現在可能都不是我國的領土。


歷史沒有如果,一切皆有可能,


松錦之戰都把關寧軍打光了,就吳三桂手下那點人,山海關死守也守不了多久,頂多清軍入關從1644年變成1645年


吳三桂可以效仿閻錫山直接坐飛機去重慶,火鍋是重慶的特色,不得不品嘗。


修改的易懂點吧,如果如題主所說吳三桂沒有投降,那麼我們如今的人教版七年級下歷史的第十七課君主集權的加強的內容是以下這樣的了:
殺牛羊,備酒漿。
開了城門迎闖王。
闖王來了不納糧。
這是明末童謠,由於明朝後期統治的腐朽。闖王李自成率領農民軍於1644年攻佔北京,推翻明朝。興起於東北的清朝聞訊派兵南下。闖王與明將吳三桂鏖(ao)戰,清軍突然殺出奪取山海關。農民軍敗退,被迫撤出北京,轉戰各地,最後失敗。清朝入主中原。清朝建立後是怎樣把君主集權進一步強化的?


清軍數次入關征明也都沒走山海關孤軍深入,明朝人哪次佔到便宜了?


即使吳三桂不放清軍入關,就憑明朝當時的實力也是無法阻擋大清入主中原的!清軍肯定還會從其它地方入關!中國的歷史仍然將被大清改寫!另外從我自己私人角度來看,我還得感謝吳三桂在1644年放我祖上入關因為如果他不放的話可能我現在就不是北京人了!


說一句,李自成自認為党項族。
吳三桂跟誰混他都是漢奸


現代喜歡用現代西方舶來的民族觀來解釋中國的歷史,其實是很錯誤的
要知道中國歷史上沒有純正的國家概念,只有家族朝廷概念。在西方,是同時存在朝代和國家的概念:羅馬可以是很多個家族來統治,一個家族傳承為一個朝代,甚至可以選舉皇帝(儘管選舉的範圍很小,比如在幾個將軍中間又議會選出)皇帝的位置傳到其他家族只是變了朝代(也基本是後人解釋用的)但羅馬還是羅馬。同理即便宗教革命之前,歐洲國家也是國家與國家、朝代與朝代的兩個概念。
中國比較神奇的地方就是只有家族朝廷概念,而這一點上最突出中國這種集權的階級性來。
當年南明劃江而治的時候,史可法曾經與多爾袞聯絡,希望同討反賊李自成
這也就是說,因為南明是「皇帝」,你大清也是「皇帝」,咱們倆兒都是王侯將相有種的東西,但是李自成算個什麼(當然他確實很多地方挺傻逼的),我們明清都是天道正統,應該一起殺了這幫庶民反賊。
所以當年吳三桂投靠清廷,在當時來講可以說真的很符合統治階層以及士大夫們的價值觀,而且多爾袞也曾經許諾保持漢人的傳統(當然後來就是廢話了)。南明的官員們看到三桂統治帶著鬼子殺了流寇返回京城「為崇禎報仇」的時候是一片喜大普奔的。他們真的沒什麼現代的民族觀念

吳三桂要是真的投降了李自成了,對於篤信儒家文化的漢人知識分子來說,那才叫失節失身


吳三桂只有兩個選擇,要麼降李自成,要麼降清,在封建社會的立場上看,吳三桂降清可能更正義一些,因為李自成逼死崇禎,不共戴天之仇,史可法不也想聯清剿賊嗎?

如果李自成不是一不小心把崇禎搞死了,清要佔領中國也不是一件容易事呀


吳三桂當時前是李自成,後是大清。
你讓他獨立是不可能的,很快會被兩大巨獸撕碎。
如果他投李自成?不可能。
從忠方面來說,李自成殺了崇禎,是全天下漢人官員第一仇人!當年清兵入關打李自成時候,南明激動地都快哭了,非常感謝清朝替他們報君父之仇。
從孝方面來說,李自成把吳三桂全家都抓了起來毆打。你能投降?

他只能投降清朝。

至於後來的一切,只是騎虎難下而已。


推薦閱讀:

导弹和火箭发射时喷射出的火焰会损害发射设施吗?有何应对措施?
同事老認為中國現在仍然打不過日本,如何從乾貨和邏輯兩個方面反駁他們?
如果space X公司向北京發射了一枚運載火箭(洲際導彈),中國應如何應對?
如何評價中國中段反導試驗首次解密?
美國或者說盟軍在大西洋戰場上使用過航空母艦嗎?

TAG:明朝 | 歷史 | 軍事 | 清朝 | 南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