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新加坡和香港的空調這麼冷?
想不到我的這個問題意外地火了。不能一一謝過,在此感謝大家答得如此認真!
==============================分割線下是正題=============================
沒去新加坡之前,我一直以為香港商場的空調是我遇到過最冷的。因為每次從中港城下船,第一件事情就是衝出中港城,到沒有空調的地方避寒。有一次實在太冷了,感覺堅持不到出門了,直接在最近的商店買了件夾克披上了。結果直到我前幾天來到了新加坡,才發現,新加坡的空調比香港更變態,真後悔自己沒帶長褲長袖過來。
另付本人介紹「我比你們高到不知道哪裡去啦!世界上哪個國家我沒去過?美國海關的工作人員,我和他們談笑風生。」相比之下,貌似沒有哪個地方空調比香港和新加坡的還冷啊……
目前zilch的答案是不準確的,所以應該不是空調專業的。。。 @zilch
VAV系統也好,風機盤管或者吊裝空調箱系統也好,南方地區商場等公共建築過冷主要是因為濕負荷
空調系統通常是採用熱濕耦合處理方式,也就是對空氣降溫的同時除濕
濕度大的地方,只要是冷凝除濕,那麼通常都會導致空調箱出風過冷,如果為了舒適,需要再次加熱,或者二次迴風
二次迴風應該就是zilch所說的兩套系統,部分室內迴風先和新風混合,空調箱製冷處理到最經濟送風溫度也就是露點溫度,然後再和部分迴風混合,然後送風到用戶。溫度越低,除濕效率越高,所以會解決一次迴風導致的送風溫度過低的問題
二次迴風全空氣系統理論上是比一次迴風+再熱節能的,但是控制複雜並且送風量大也就是風管尺寸大,設備多,初投資高
另外溫濕度獨立處理也是比較節能的手段,例如通過溶液獨立除濕,就不展開了
另外,我其實也不是空調專業的,只不過水暖風不分家嘛~「吾膝下虔誠的工程師們,為新加坡人打造了赤道上最適宜人類生存的溫度,福蔭國民。」–––––李光耀
都閃開,讓專業的來。
新加坡的空調之所以冷,是為了省電。
對,你沒看錯,就是為了省電。
新加坡的中央空調現在大多都是VAV系統了,即在中央部統一過濾冷卻空氣,根據各個房間的溫度設定調整送風量以改變溫度——溫度設定高的少送點冷氣,溫度設定低的就多送點。
但是同時,為了維持室內的換氣率,冷空氣的送風量是有一個下限的。這就導致一個房間的溫度——不管在空調設定上是多少——總會一個上限,約為24度-26度不等,有時候也會達到24度以下。
一般為了解決這個溫度上限,VAV系統的冷空氣在送入房間之前會再經歷一段加熱過程,以保證達到設定溫度,但是提倡建築節能的新加坡在建築規範中是規定不允許重新加熱的。所以空調房的溫度永遠不會高於上限,當然會冷。
感謝 @知名不具 、 @張小博 兩位提醒,補充另外一個原因。
先上我建管系鎮系之圖——Psychrometric chart(焓濕圖)
這個圖表是結合了溫度濕度等因素,用來綜合體現建築舒適度的工具。對建築使用者來說,一個舒適的環境不僅要求溫度合適,濕度也要合適。
新加坡是高濕度高溫度的環境,空調系統除了製冷,更重要的是平衡濕度。如下圖所示,將高溫高濕度的外界空氣(①)調整至舒適空氣(③)需要經過三個步驟:1.製冷。2.除濕。3.加熱。
其中除濕和製冷過程是通過壓縮同時進行的,這樣就常常會產生一個問題,即溫度已經夠低,但濕度還依然過高。這種情況下繼續除濕,便有可能導致溫度偏低。而結合前面所說的,新加坡是禁止重新加熱的,所以即使溫度偏低也沒有辦法調整。一言以蔽之,就是為了保證濕度平衡而降低了溫度。畢竟溫度是可以通過衣服來調整的,濕度就很難,而且濕度過高會產生髮霉、器材損毀等很多問題,這裡也是有一個權重所在。
=========很多機電相關的朋友提了很多很好的點,私也深受啟發,但不從事機電暖通和建築工作的各位在這個問題上還是彆強行猜測了吧……姑且也是個專業問題。
針對大家的問題稍微解答一下:
新風系統和冷風系統不能區分開么?
可以分開的,這種系統我們叫Dedicated Outdoor Air System (DOAS),但是這樣需要兩套空氣過濾系統和送風管道,成本會較高,所以目前沒有被廣泛應用。
中央部分冷空氣的溫度不能提高一點么?
不可以,請參考 @張小博 關於濕負荷的回答。
新加坡用的都是全風系統么?
不全是,私沒有做過資料統計,但據當年教授說VAV很多。一般GFA10,000平米以上的建築使用水冷會更有效率,但水冷濕度大,並不是所有人都愛用。
香港怎麼解釋?
香港那塊不歸我管,希望有香港從業人員能夠解答。
聽說新加坡空調標準22度剛剛好。人家習慣
新加坡空調房IAQ標準24-26度謝謝。這種白底黑字的問題也好民科?真不怕BCA、NEA拿Guideline砸死你?
這個根本不節能!
把節能等價為整個HVAC system耗電量少的同學我基本就放棄跟你們解釋了。
就這樣。
P.S.感謝諸位抬愛,但簡介里說了不答建築問題所以請不要再關注我了……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某堆滿了空調的實驗室研究生的處女答獻上。諸位前輩已經回答了很多,我就用一個計算演示一下原理,以便外行人士理解,也作為我對進入暖通空調領域學習的一個小結。請諸位指教。
先上結論再做演示:新加坡空調冷不是因為建築規定不許reheat造成的。維持換氣率或者除濕一般不需要再加熱,製冷保證的情況下一般換氣率和除濕都能保證。
空調就是空氣調節,ari conditioning。理論上,空氣內所有屬性都要調節:溫度,濕度(水含量),CO2含量,氧氣含量,以及甲醛,PM2.5,微生物等都應該控制在健康舒適的範圍內。出於成本考慮,目前商業建築(commercial building)用暖通空調系統(Heating, Ventilation, Air Conditioning)主要針對溫度和濕度進行調節,並通過吸入一定量的新風(outdoor air)置換室內的空氣以盡量維持CO2,氧氣以及其他有害氣體的量不至於太高。可惜大氣質量逐年下降,人的要求越來越高,以後可能「新風」也都不「新」了。
空調系統的設計要根據當地氣候條件來定。我簡單查了一下新加坡年均氣溫24.7-31.5度。濕度差不多70%-100%。理想的室內環境是25度50%相對濕度,所以新加坡的空調主要目的是降溫除濕。如果在高緯度地區,氣溫低,乾燥,空調的設計就以供暖和加濕為主。
空調系統經過多年發展有很多類型
, @zilch 提到的是VAV系統, @張小博 提到了FCU風機盤管系統,我們實驗室有做ACB主動式冷梁等。目前新加坡大部分建築都是可變風量系統(variable air volume, VAV),結構如圖,為避免版權糾紛自己畫了一下,沒啥審美大家包容一下:
左下是提供冷水的制冷機組,上方是AHU,有送風和迴風兩條路,空氣在AHU中處理好後通過巨大的管道送往各個房間,再從各個房間收集迴風返回AHU。迴風一部分拋棄(因為吸進多少Outdoor Air就要排除多少Exhaust Air否則壓力就越來越高了)一部分與新風混合。這麼做的初衷是為了節能。混合後的混風經過冷水盤管被冷卻下來,同時有水結露排出,剩下的就是低溫的100%濕度飽和空氣。這些空氣可以直接送往末端與室內空氣混合,因為一經混合溫度上來了相對濕度就會下去。
@zilch 說得對,為了維持室內換氣率(air change per hour, ACH), 送往室內的冷空氣的量是有下限的。但是事實上除了換氣率方面的考慮,移除室內額外產生的熱(牆和窗戶會傳熱,光照以及人的活動都會導致升溫,我們稱之為冷負荷(sensible load))和濕(主要是人和水槽,我們稱之為濕負荷(latent load))都會對送風量有一個下限要求。這些需求是會隨建築用途大幅改變的,正經計算時要考慮人的密度,建築朝向,用電設備等。換氣溫度濕度這三者要取最大的一個作為實際送風量。一般的結果是ACH的要求最低,濕負荷其次,冷負荷最高。所以大部分的時候只要滿足了製冷,換氣和除濕的要求都基本能滿足。reheat很少會開。不過ACH的風量要求是新風,因此實際的AHU會用一些迴風補足風量差,使得加起來的總風量滿足sensible和latent load。
背景介紹完,演示一下實際空調計算過程,假設:
200平米的辦公室,高度3.5m,40個人在裡面辦公。
我們先計算一下新風量和送風量。
通常計算中我們用每小時換5次空氣,則新風量就是3750 m^3/hr。如果根據人數來算,一人30m^3/hr新風量是1200m^3/hr,二者取較大值,3750m^3/hr。
sensible load按120W每平米*200平米+估算,latent load按70W一個人估算。這倆的送風量需要用到焓差來計算。過cooling coil的風是14度100%RH,絕對濕度9.97g/kg,經過風機溫升2度(一般經驗上這樣估算), 變成16度88%RH的空氣,焓值41.32kJ/kg,風送進室內,吸熱至25度同時相對濕度達到55%,這裡面的焓差分兩部分。單純升溫不改變絕對濕度的部分對應sensible load,溫度不變絕對濕度增加(相對濕度也對應增加)的部分是latent load。查表得知25攝氏度絕對濕度9.97g/kg的空氣的焓值是50.52kJ/kg,焓差9.2kJ/kg。25度55%RH空氣的絕對濕度是10.89g/Kg,焓值52.86kJ/kg,溫度不變濕度增加的焓差是2.34kJ/kg。用這兩個焓差分別被sensible load 和latent load除,則可算出sensible load和latent load需要的空氣的質量流量分別為2.6087kg/s和1.1966kg/s,對應的風量是7549m^3/hr和3463m^3/hr。
把三個風量值放在一起比較:3750m^3/hr (ventilation), 7549m^3/hr (sensible), 3463m^3/hr (latent),最終給AHU設計的送風量是取較大的一個7549m^3/hr,也就是由sensible load算出來的風量。這麼來看,相較而言,還是sensible load更大一些。看,即使是在新加坡,也很少會出現溫度已經夠低但是濕度還是很高這種情況。 @王豫林 的回答也是說的這個意思。
接下說說我認為的感覺新加坡空調冷的原因,按可能性高低排列:
空調系統設計的時候都是留有裕度的,一般都會加個2成-3成。而且往往設計時加了一次,選購設備的時候又會加一次。因此大部分空調能提供遠大於正常工況的製冷量。本來這也不是問題,可惜空調系統的控制演算法一般都比較粗陋,很多地方都是on-off control,再加上室內人數時多時少,外面氣溫時高時低,空調工況的調整並沒有那麼及時,這導致空調實際運行的時候常常偏離最優工作點,不僅不舒服,而且很費電。
贊同@匿名用戶提到的,「你開的冷沒事,溫度高會有人投訴的「。還有就是不同人的舒適溫度不一樣,覺得低你就多穿點,覺得高了就沒法了。
有的時候覺得冷是因為吹到風口上了。空調風吹出來的時候還是很冷的,只有經過跟室內空氣的混合才升溫成25度的。這個過程中人提前接觸到風確實會覺得冷,尤其是風速大於0.2m/s以後還有明顯的對流效應更感覺冷。
在國內由於人密度大、設備不達標等因素,空調沒那麼涼,習慣了以後來新加坡就對比顯得尤其冷。
不過我個人也覺得25度的標準太冷了,夏天就要有夏天的樣子,27-28度就差不多了。否則溫差太大容易感冒。空調系統的控制還有待提高,目前的中央空調對每個房間單獨控溫的能力太弱。只有實現精確的個性化溫度設定,動態的根據房間內人數和設備功耗改變製冷量,根據天氣(大熱天還是下雨天)調整工況,才能實現真正的建築節能,並且創造真正舒適的環境。
(2015年4月29日增補)
前段時間訪問了我們實驗室一個畢業了的師兄,他在新加坡某公司接項目做空調系統。向他證實了空調的設定溫度每個房間都不一樣,根據業主的要求從25度到18度都有。所以冷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有人設定成這麼低的溫度。
(2015年9月7日增補)
昨天的日報上的一則專欄It"s a scorcher ! 熱化了! - Hic Rhodus, hic salta - 知乎專欄說炎熱的環境會影響腦部功能,影響理性思考能力。我自己是深有體會,在桂林的時候夏天總有幾天溫度超過35度,那一兩個星期如果不開空調基本上啥也幹不了,學習效率下降很厲害。也許新加坡這裡的人超過25度就不能工作了也說不定呀,他們需要一個低溫的工作環境保持頭腦清醒,反正正裝一套穿上也不會覺得冷。。。或者上司故意把溫度設的低一些提高員工效率吧。
此外衡量環境舒適度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除了溫度濕度以外,還有許多其他變數影響著。在Berkeley的網站上提供了一個計算舒適度的工具,CBE Thermal Comfort Tool for ASHRAE-55, 用的是ASHRAE的標準。我稍微試了一下,如果風速稍微提高到0.4m/s,哪怕是27度100%濕度都覆蓋在舒適區里,反倒是25度50%的空氣會變得不舒適(應該是吹著太冷了)。還有一直安靜坐著的人跟一個強體力勞動者也不一樣。因此即使在同一個房間,有些人覺得熱有些人覺得冷是很常見的。我跟我師兄們討論一下,一致認為未來空調的發展趨勢是個性化的空調,每個人設定自己工作區的那一片的溫度,或者有一個智能空調系統能記住用戶的偏好,根據個人的位置和身體狀況調節局部氣候。
首先感謝@zilch的答案,建築專業了解這麼多暖通小專業的知識讓我很感動。。。
然後看到這些的回答好悲傷,看來暖通專業果然是落魄到家了。。。
第一名和第二名竟然都不是暖通的。。。
-------------------------------------------
排名第一的回答基礎理論說的都沒錯,但是結論完全是不對的。
新加坡,香港,之所以空調開的冷,不是因為省電,就是因為習慣。
而這種習慣是因為他們屬於發達國家,還有包括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都是這樣。
暖通基礎知識科普:
關於建築環境包括溫度,濕度,空氣品質等問題都是暖通專業的範圍。
--(現在好像也叫建環,國家改了好幾次名字了,但是實際大家平常還是都叫暖通。)
但是香港,新加坡這些地方屬於熱帶,並沒有採暖需求,所以就只剩下空調這一大問題了。
--(突然想到影響我國南北和諧的兩大問題:北方冬季供暖和江浙滬包郵。。。。)
基本空調系統形式:空氣-水系統,全空氣系統,冷劑空調系統。
--全空氣系統包括:定風量,變風量(VAV)。。。等。
--空氣-水系統基本上就是我們最常見的風機盤管加新風系統。
其實基本就這樣,各種形式相互結合很多就不細說了,真有興趣的去看書《空調工程》《暖通空調》,而且一個建築裡面同時會有很多種系統,像題主說的機場,商店,這種大型建築肯定很多系統相結合的。
首先回答題主的問題:
我們覺得冷或者說不舒服的這一點問題實際是反映在PMV(預計平均熱感覺指數)和PPD(預計不滿意者的百分數)這兩個指數上面,其實這兩個指數會對應相應的熱舒適等級,即使是以一級熱舒適度要求PPD≤10%的。
主要原因是就是人和人之間的對熱舒適的感覺區別真的很大,比如女性體溫一般比男性高,環境溫度要求就比男性要高,我們經常能看到一個教室里男生穿著背心還喊熱,女生穿著外套還喊冷這種情況。更別說人種和文化的巨大差異造成的環境溫度的影響。
發達國家人民的生活比較富裕,能源相對較便宜,加上人種差異,以及文化傳統的正裝,對於空調製冷能力的要求就比高,溫度就比較低。比如即使是在中國大陸的高檔辦公樓,銀行大廳,空調溫度一般也比較低。這就是設計時要考慮的使用人員的背景差異。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暖通空調實際上是一門工程科學,相關的基礎學科也大多都是經驗公式。冬天不冷,夏天不熱這是最基本的要求,但是設計並不能保證施工完成的結果,所以實際設計中會採取相應的經驗修正,一般在計算結果基礎上打上根據工程實際經驗得來的保險係數。那麼空調的係數就是要保證夏天最熱的時候這個房間溫度還能保證設計溫度,這就要求設計人員考慮到施工人員參差不齊的水平,並且按照一年中最熱的那幾天的溫度來計算設計。也就是說空調不是設計的那麼冷,而是人家就樂意開那麼冷,人家要任性,還能開的更冷。
糾正看到的幾項錯誤:
@zilch的論點:
新加坡的中央空調現在大多都是VAV系統了,即在中央部統一過濾冷卻空氣,根據各個房間的溫度設定調整送風量以改變溫度——溫度設定高的少送點冷氣,溫度設定低的就多送點。
但是同時,為了維持室內的換氣率,冷空氣的送風量是有一個下限的。這就導致一個房間的溫度——不管在空調設定上是多少——總會一個上限,約為24度-26度不等,有時候也會達到24度以下。
一般為了解決這個溫度上限,VAV系統的冷空氣在送入房間之前會再經歷一段加熱過程,以保證達到設定溫度,但是提倡建築節能的新加坡在建築規範中是規定不允許重新加熱的。所以空調房的溫度永遠不會高於上限,當然會冷。
- VAV系統常用於辦公建築,商場大堂,機場大廳等大空間沒有這個需要,因為這些場所一般自己就可以用一台全空氣機組,用不上各個VAV末端變風量概念。
- 室內有最低換氣次數沒錯,但是這個換氣次數是為了保證室內有充分的空氣流動。為了保證換氣次數不一定要全部用機組送的冷風,VAV末端是有帶風機的型號的,單純為了保證換氣次數完全可以加大室內自循環的風量。
- 答主所說的情況就是同一個VAV系統中出現了房間大而冷負荷特別小的房間即使不用我所說的VAV末端,也只能出現少數房間的溫度低的原因,因為不可能每個房間都是最小風量運行,這樣的系統本身就不合理。
- 空氣降溫除濕沒錯,露點送風也沒問題,但是露點送風只是為了減小送風量,縮小機組風量,減小投資所採取的做法,不是說送風溫度必須是露點溫度,提高送風溫度不一定採取再熱,完全可以採取混風的方法來達到。
- 舒適性空調不允許再熱是常識,不是新加坡規範自己這麼要求,是大家都這麼要求。因為這種完全能源浪費,都談不上節能不節能。再熱只會出現在工藝性空調上面,為了保證送風溫度的精度。
-------------------------------------------
最後說一個搞笑的事情,曾經有個香港的甲方要求我們按照他們的要求設計,他們認為東北的項目也要和香港一樣的冷負荷指標才行,我們解釋的都快吐血了,說東北這邊不像香港那麼熱,室內設計溫度這麼低達不到節能要求,滿足不了規範。說什麼都不好使。。。人家說就怕熱。。。
本來打算上點什麼圖片啊,規範啊什麼的,有點懶了,寫這麼多也不少了。。。。
-------------------------------------------
2015-03-14更新,還是得上點圖提高一下說服力。
本來舒適性空調不再熱是常識啦,當然是業內常識,所以還是得舉證一下。
《民用建築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範》GB 50736-2012
《公共建築節能設計標準》GB 50189-2005
這兩條都明確說了。這一條實際不是能不能做的問題,而是傻不傻的問題。( ̄3 ̄)
再上一張教科書的圖:
這是集中空調一次迴風的示意圖,這些點表示空氣狀態點,線表示處理過程,整張圖實際上是一張簡化的焓濕圖。其中Lx點是機器處理完空氣的狀態點,Ox是送風狀態點。雖然a,b溫度都上升了,但是左側工藝性空調這個過程是再熱的,而右側舒適性空調溫度是表示空氣從機組出來到送到室內這個過程中的管道溫升,也就是冷量的損失。
總的來說,只要有人的地方空氣條件是不會特別惡劣的。雖然新加坡溫度高濕度大,但是空氣的性質是不會變的,機器把空氣溫度降到那個溫度,也就是機器露點相對濕度95%那條線,含濕量都是一樣的。並不是說新加坡熱就比北京不好處理。然後設計實際都是以當地最極端的情況設計的,實際運行溫度是運行維護人員開多少是多少的。不要當暖通工程師那麼廢柴,連室內溫度都控制不好,做什麼設計。所謂節能都是在保證室內溫度濕度達到要求的基礎上來做的,不能因為節能而影響實際運行效果,這叫本末倒置。
我這個回答主要糾正了很多錯誤的觀點。最後還是回到這個問題本身,正是因為以上說的這些工程問題實際上都不是造成溫度低的原因,所以從結果上看發達國家空調開的比較低就是因為習慣,而這些習慣的由來參看我之前的回答。
排名第一的答案肯定是錯的啊,製冷工況下,房間溫度越低說明耗能越大有什麼問題么?難道電冰箱比電風扇還省電?房間冷要不就是人家本來設定溫度就低(習慣問題,比如五星級酒店客房夏天都是蓋被子睡覺,沒有鋪被單兒的;發達地區的人往往正裝出行),要不就是控制系統有問題,不能根據房間冷負荷的變化及時調節末端系統。VAV做好不容易,控制系統要求挺高的,出問題一點兒也不奇怪。
至於控制濕度的問題是這樣的:一般舒適性空調系統里,室內迴風先與室外一部分新風混合,經過空調處理器裡面的表冷器被降溫,同時也被除濕(在表冷器的表面上結露)。此時,除非是有控制溫差的特殊要求,是不會再加熱空氣的,直接送入室內即可。那麼送風狀態點就是由表冷器的機器露點決定的,也就是焓濕圖上那根95%曲線上的點。實際運行中,由於冷負荷在不斷的變化,除非像是博物館珍品庫是按濕度優先的控制策略,一般夏季空調系統都是控制迴風溫度,放棄對濕度的控制,因為風僅僅通過表冷器,溫降和除濕量不可能同時得到精確控制,只要室溫和濕度在一個範圍內,人們感覺還行就可以了。
人們為了除掉室內多餘的濕量,往往需要將水溫降得足夠低(7~12℃),要不沒法析出那麼多的水,所以有人就提出了溫濕度獨立控制的概念。就是用不是那麼低溫(19℃)的水去解決室內的顯熱負荷,就是解決是內的溫度,這樣可以提高制冷機的效率;再把新風處理到足夠干後送入室內,解決室內的濕度問題。這種系統在越來越多的應用在綠色建築領域和醫療建築中(室內風機盤管是干工況運行,減少細菌滋生)。溫濕度獨立控制和排名第一的答案一點兒關係都沒有!
作為一個學暖氣出身的行政狗我就不瞎答了。
我只想說:我國的夏季空調實在是太熱了!
以前在海南,我司要求男士穿西褲和襯衣,但對女的沒要求。然而辦公室空調年久失修(修完兩天又壞),大玻璃房子一曬,輕鬆松室溫上30℃。
後來來了北京。辦公室的中央空調常年被設定在26℃,但是室溫根本降不到26,然而在28度室溫還怕冷的姑娘們披著毯子也就算了,上廁所途中隨手就把空調關了...是的...關了。稍微有個陰天下雨的,濕度很大不開空調很難受啊,她們還是怕冷,關了...她們就這麼明目張胆的把空調關了,我除了偷偷摸摸的再打開還能怎麼辦,她弱她有理啊!為什麼我身邊那麼多斷了翅膀的天shi
國內很多大商場也是,九點半關門八點鐘就把空調關了,節能倒是節能,新風系統也一起關了我覺得胸悶我找誰說理。
真羨慕你們這些室內嫌熱還能投訴的國家。真心覺得現在知乎太多無厘頭的人用反駁的聲音來刷存在感,回答這個問題也是用我所想答我所答,題主描述里也講了,受不了冷進商場買了件衣服,這個,目的已經達到得很明顯了不是嗎。各有所想,你要我一個銷售部的管理人員去花心思想工程部的工作嗎,抱歉,沒那麼閑。
---------------------以下原答案------------------------
看了其他答案那一大堆數據,做為一個商場部門管理人員的我弱弱地說一句,商場真的沒想那麼多...把空調開那麼低就是為了讓人動起來,以便不會出現都是進來坐到休息區避暑的,而且溫度低能使人感覺到天氣變冷的錯覺以致於增加服裝的銷量...新加坡不知道,香港估計受英國的影響,白領們是一年四季西裝襯衫領帶,空調冷一點,夏天好穿西裝嘛......
謝 @XDeux 邀……
真的很抱歉,我都不知道是什麼時候邀請的我,今天才偶然翻到。
粗略的看了一下所有回答,重點看了一下排名第一的回答。給我的感覺是各位知友肯定是被看似高深的圖表嚇住了,再加上各種高大上的專業英語單詞,我都覺得好膩害。
今天,我就是來剝了這隻紙老虎的。你們看到的所有答案裡面的那些表格、焓濕圖,在國內的暖通設計中一直都有,並且一直在用。所以,擺出這些東西並不能說明為什麼新加坡或者香港的空調溫度要低些。這些東西在非專業的朋友面前就是障眼法,為了顯示出高深莫測而刻意為之。
其他的不說了,讓我們回歸到問題:為什麼新加坡和香港的空調這麼冷?一張圖告訴你:新加坡建築物內的溫度是建議設計到24-26℃,而國內是明定不得低於26℃。如果人為習慣控制的話,溫度可能會更低。
什麼省電啦設計啦濕度啦都是虛的.
樓上專業的同學回答了很多,好厲害.可是,"中央空調冷風溫度的上限是24-26" &<- - 如果低溫是由於這個溫度上限,誰還嫌冷啊.
還有人說香港濕熱,港人習慣之類.可是,珠三角地區論濕熱廣州排頭號.在我們看來香港天氣條件根本就很舒適了好不好.
據我的觀察,室內的最低溫度完全取決於空調控制器最低能設到多少.他們的習慣是,不管多少度,先把溫度旋鈕擰到頭再說.
我覺得真實原因就是,因為當地人太事兒,各個都很難纏.為了避免對溫度的爭議,一律開到底.簡單粗暴的方法.嫌冷自己穿外套.
PS更新一句,我覺得普通大眾黨看了排名第一的答案,一定會回家把自己家的空調開到最低溫度來節能,哈哈哈哈哈哈哈哈2333333333333333333
排名前面的幾個答案,基本都是在扯淡,居然還有這麼多贊,知乎在專業問題上的回答是有多可笑?
先來問幾個問題,大家看看排名前幾的答案是否可以解答!
1.節能說,不論如何解釋,不管是圖表還是標準,是否能解釋一下控制房間溫度在26度和20度哪個更節能?
2.除濕說,空調在製冷的過程中本身就是一個除濕的過程,設定溫度不管你設定28度還是22度還是18度,空調都在除濕,這個過程和溫度的區別不大。設定溫度在26度,慢慢的製冷照樣可以除濕,而設定18度快速製冷,其效果也就充其量降低了數值表上的相對濕度而已。
3.所有的高票專業答主都迴避了一個重要問題,國內為什麼少有這麼冷的空調?既然所謂這麼節能,這麼除濕,那我們的國家為什麼告訴我們夏天空調設定不要低於26度?既然這麼多非專業大拿都說的頭頭是道,國家能源部、技術部門這麼多高級專家都不知道開溫度低點節能除濕?
4.公交溫度低是因為司機感覺熱???這奇葩答案就不吐槽了!
以下是正經的回答和吐槽(請原諒我太了解國內的空調行業了,內幕各種,滿滿的全是吐槽)
1.直接的原因是你開的冷沒事,溫度高點會有人投訴你的!天很熱的時候,凍著你了,你去投訴,人家會禮貌的說:您可以披件外套!熱著你了,你去投訴,對方無話可說!更何況,商用場所很多人穿著正裝,沒有空調會悶死的,在天朝,我穿正裝的時候可真不敢坐公交!
2.深層次的原因,以下是吐槽並回答很多知友的疑問,為什麼我在國內辦公室、商場熱的要死都沒人管(我還穿著短褲、短袖、拖鞋)!
眾所周知,空調的設計是有標準的,這個標準是一個行業標準,每個國家在這方面差別都不太大,差別大的在執行,這個標準大多要求(實際標準是一系列專業參數,為了通俗我不專業的表述一下)房間密閉的情況下,開啟空調多長時間可以讓房間溫度下降多少度,行業內一般都認為在1小時左右的時間房間達到23度左右,大家可以參考一下自己家裡和辦公室里的空調有多少能達到這麼一個溫度?
而且這只是一個行業的標準,實際應用中應該高於這個標準,因為我們常常看到25度就喊冷的小姑娘,也常常見到20度還冒汗的大老爺們,實際操作中我們更應該滿足那些高需求者!(畢竟我前面說了,感覺太冷可以多穿件衣服,但是太熱可不能脫光了拿水淋著)
然而在我們天朝,這樣的標準形同虛設,首先,設計院設計時就按照標準下限設計,甲方在招標要求時在低一個檔次招標,經銷商和廠家在投標的時候打打價格戰,標準再降兩個檔次,再加上廠家設備本身達不到國家標準(設備是有國家標準的,當然申報和實際銷售的設備是有區別的,這個外人很難知道,我所知道的是基本所有廠家都是如此!)等等等等,最終就是我們所接觸到的,大熱天空調全開還冒汗!
可以舉個例子,我所在的廠家是日系某企業,在日本如果最後出現了這樣的情況,那經銷商和廠家所受到的處罰往往會讓這個企業破產,而我們天朝,只有沒完沒了的官司和鑒定!
so,真正的原因就是如此,設計和要求上的缺陷,導致了國內空調根本就不可能那麼冷,而國外之所以可以這麼冷,與規範的行業肯定有很大關係,當然規範的行業帶來的是價格的昂貴,利潤的保證!
再次對於 @zilch 以及一眾點贊黨的專業性表示懷疑,最後說一句,真正去了並且覺得那邊空調冷的都是過慣了苦日子的苦孩子,空調本身就應該是那麼冷的,和煦的吹著的,那叫風扇,不叫空調。
排第一的開這麼冷是為了節能,居然有這麼多點贊我也是醉了,難道現在文科生們都喜歡來知乎了。這就是一個習慣問題,比較成熟的商業社會,職員們都要求穿正裝,西裝,襯衣,領帶。這麼穿,如果室內空調是20多度,你試試?
今天坐公車就順便問了下一位華人老司機,人家的回答讓我哭笑不得,第一,為了除蟲(例如限制吸血臭蟲,吸血蟲的繁殖能力和活躍度)第二……因為之前一輛公車空調壞了就被投訴了(新加坡人可能是世界上最能投訴的人種,他們從出生長大就把十八度當成了默認溫度,地小人多,人均公共面積慘不忍睹,上下班高峰車上照樣人多,所以空調永恆最低,或許對外來人而言公車,室內很冷,但對新加坡人而言,算是身體適應溫度,對於一個沒有四季永遠夏天的國家,這個溫度算是給國民過個春秋吧。)我曾經見過一個孩子一出門就要去麥當勞,我很好奇,然後跟著去麥當勞吃早餐,問他,他說因為外面熱,來麥當勞可以吃飯可以吹空調,我就……至於把溫度調低有利於節能……自己表示有很多修空調的同學,問過他們,他們表示迷茫,所以對節能的答案表示懷疑。
老師說【答案往往就在題干里】
你們忘記了 這兩個地方有一個共同點————前英國殖民地
英國人多怕熱啊,倫敦20度夏天 一定要喝冰啤酒,帆船時代為了降溫從北歐船運冰塊來新加坡和香港
空調也是一開始只有英國人用,後來高等華人也用,最後才普及大眾,可是商場越冷越高檔的習慣已經養成了。
在印度也是這樣,高檔地方穿厚西裝 開低空調,低檔地方穿薄衣服 開高空調 或者電扇先來給大家直觀感受一下新加坡空調有多冷,照片拍攝於南洋理工某lab,室外溫度30左右,此女北方妹子。
然後說一句,排名第一的答案@zilch有理有據, 但是你說公交車冷是因為司機都怕熱,你是在逗我呢吧。。。我覺得是因為公交車乘客人數不固定,如果空調溫度較高,在乘客較多時會導致車內過熱,司機也不可能一直按照乘客數調整溫度,所以一概調低,以適應滿客情況
要照顧歐美人的冬日情結吧... 曾經在國大上課時偷偷把空調調到24度 不久教授自言自語空調壞了吧... 然後打電話叫技術部門把空調調回20度以下...
房子小
當看到國內遊客從機場出來帶著夏天短袖短褲我就默默地笑了
呆過新加坡後才知道這裡是有冬天的,室內就是冬天,公交車上就是冬天,課室內就是冬天,走過超市冷凍櫃就像走過夾帶冰霜寒風凌冽的雪地
推薦閱讀:
※為什麼新加坡在怒懟中國兩年後,現在卻轉向中國認慫?
※為什麼作為華人國家,新加坡卻更加親美而非中國?新加坡為什麼經常就與中國過不去?
※李光耀反感共產主義,為何領導人會在其死後致電?如果安倍突然死了,中國會是什麼態度?
※有什麼關於李光耀的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