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我國攻克9米直徑火箭整體環?
網上看到個新聞:
中國攻克重型火箭最大難題 將為載人登月鋪路我比較好奇兩個方面的問題:
1.技術方面:
(1) 為什麼一定需要「整體環」?從新聞的說法來看,是不是可以理解為我國的鋁焊接技術還不過關,不能保證質量?但是我看高鐵製造的新聞報道,似乎挺厲害的啦,為什麼不能用焊接的方式呢?
(2) 為什麼一定要用「環」的結構?我印象中以前有過火箭,各段之前的連接,採用的似乎是各種三角形的支架?如果僅僅是連接各個火箭段,主要作用為承力,那採用支架的方式還可以減重,為什麼一定要採用「環」的結構呢?
(3) 9米直徑的火箭箭體,距離美蘇歐的火箭技術還有多遠?僅從理論上講,9米火箭如果發射火星探測器,有效栽花能到多大呢?能發射深空探測器么?2. 新聞時機(背景)方面:
(1) 從新聞上看,2015年4月就搞成了,為什麼現在才放新聞出來?是因為技術原因還是因為國內國際政策背景的原因?
(2) 結合近段時間的其他大事,比如軍改、南海新機場試航、第二艘萬噸海警下水、朝鮮核試等等大事,是不是可以理解為中國宣示實力?
(3) 由上,能否理解為,中國開始逐步放棄「韜光養晦」的外交策略了?這將給我國的南海戰略帶來哪些影響?對世界政治格局會產生哪些影響?
1. 焊接的強度確實不如基體的強度,因為本人非熱加工專業,具體原因請學習熱加工的同學來補充。
(更正:正確的描述應該是焊接件的力學性能不如基體,謝謝 @關智嵩 同學的提醒。關於焊接件和整體件強度的分析請移步關同學的回答處如何看待我國攻克9米直徑火箭整體環? - 關智嵩的回答)
2. 新聞中說的很明白: 「重型火箭採用超大直徑箭體結構設計,位於連接貯箱的筒段、前後底與火箭的箱間段之間的過渡環直徑很大,是傳力的關鍵部位,受力較集中。」
(1)為什麼需要過渡環
過渡環是連接儲箱筒段與前後底的框架,有必要說明一下現代火箭為了節省材料減輕質量,燃料儲箱都設計成總體承力結構(即儲箱的筒段是火箭殼體的一部分,其外壁就是我們能夠看得見的火箭箭體)。這樣設計的結果能夠節省材料降低之類,還能提高燃料存儲空間降低火箭高度等等,但是相應的缺點就是對強度要求高,儲箱不僅要承受內壓、推進劑質量力還要承擔隔壁艙段(包括發動機)傳遞過來的軸向力、彎矩、剪力以及空氣動力等。在儲箱底端和筒段的連接則需要加強,這就是需要過渡環加強的原因。
(2)過渡環與級間分離有關係嗎
答案是否定的,過渡環是用於儲箱底段和筒段的加強(可視為一大號的圓環,用於艙段加強並不單獨作為一艙段),並不一定涉及一級與二級之間的分離;退一步講,即使涉及級間分離也與構架式艙段無關(題主所描述的三角形支架)。
構架式艙段也是艙段的一種,換句話說整體上來看也是一個短的圓筒。其主要用於級間連接,也就是兩個分離段的連接,構架是開放式結構,這樣設計的目的是為了利於在二級點火時高壓氣體的排出(二級發動機點火可能在分離前),以防止氣體壓力過高將還未分離的一級艙段脹裂。
當然如果在分離後進行二級發動機的點火則不需要一定設計成構架式結構了(很多火箭都是如此設計,比如長征5號就沒有使用構架式結構)。
3. 長征5號應該稱之為大型運載火箭(很多媒體誇張的稱為重型運載火箭是不合理的),而重型運載火箭的典型代表是土星五號(阿波羅登月那個)。
長征9號是用來執行載人登月的(能不能立項還很難說。。。)。
就起飛重量與運載能力而言, 長征5號大致相當於美國的德爾塔4號、戰神1號,俄羅斯的質子-K,歐洲的阿麗亞娜5;
而長征9號(設計起飛重量3000噸級別,運載能力近地軌道100噸,一說130噸)則是與美國土星5號(起飛重量超過3000噸,近地軌道118噸),戰神五號(美國新一代重型運載火箭,設計起飛重量超過3000噸,近地軌道130噸),前蘇聯N-1火箭(四次試驗均失敗後取消,起飛重達2700噸,近地軌道95噸)、能源號運載火箭(設計用來發射暴風雪號太空梭,起飛重量2400噸級別,近地軌道運載能力105噸 )一個級別的。
4. 不同高度軌道的航天器對運載器的要求不同,低軌道航天器要求LEO運載能力強,高軌航天器要求GTO運載能力較強。而運載器又是術業有專攻,有些適合打GTO軌道,有些適合打LEO軌道。至於月球和火星探測器的發射,要根據載荷的不同選擇合適的軌道和運載器,換句話說月球和火星等深空探測器不僅僅對運載器運載能力有要求,對運行的軌道也有要求;如果轉移軌道機動軌道等選擇合適,即使運載器運載能力較小也可以達到目的。因此需要軌道設計人員確定出合適軌道,在此基礎上對運載器提出有效載荷的要求,這是一個二者相互協調和妥協的過程。當然如果你運載能力牛,那就簡單粗暴直接送上去,這樣對軌道設計要求就會降低。
火星探測同理。
九米直徑的旋壓環,多麼硬工業。
——
至於新聞時機這種東西,我想說——有些人啊,平時不關心新聞,看到了又喜歡瞎琢磨。
九米環這東西,專業新聞網站,今年上半年就報道了;專業論文網站,兩年前就不斷有工程論文出來了。
——
再說一句吧,九米環也是分段環,還得焊接。至於級間段,整體環就是夢想啊。
謝邀。
這事早了吧,主要是登月用的長征9號的預研項目。(8.5或者10米芯級)
雖然項目不一定最終立項,立項也要到2020年左右。
焊接的事,雖然不太懂這東西,不過在成本允許的前提下,一般能夠整體進行鑄鍛的,很少用焊接啊,力學性能要差一些。
知乎上歷來討論材料以及工程科學的比較少,所以答主偏個樓,想討論下焊點的問題,
如何看待我國攻克9米直徑火箭整體環? - 小侯飛氘的回答,霧侵曉沙
兩位提到,焊點強度低於基體,但是個人覺得這個結論並不準確。
先說結論,焊點的強度未必不如基體,真正使得焊點成為薄弱環節的是其韌性差。
焊接中較常用的是釺焊和熔焊,釺焊是通過融化一種低熔點金屬,並把它塗在兩個被連接件之間,待低熔點金屬凝固後,實現兩個被連接件之間的連接,對於釺焊來說,焊點的強度主要取決於加入的物質本身的強度;熔焊,則簡單粗暴了點,它是直接把兩個待連接件的待連接處融化,熔融態的金屬混合在了一起,凝固後實現兩個部件的連接,對於熔焊來說,如果焊點熔融態金屬量少,冷卻較快,則會形成非平衡態組織(類似大家熟知的淬火),這種情況下焊點強度應該會高於基體。真正使得焊點成為易於斷裂點的原因是其韌性差,
由於組織與基體組織不同,因此熱膨脹以及彈性模量不同,所以在溫度變化、以及承載時焊點處易於形成裂紋。此外,焊接時引入的雜質顆粒以及快冷所造成的缺陷,這些都會使材料韌性下降,成為裂紋源。
補充:
強度是衡量物體在受力情況下不發生塑性變形和斷裂的能力。
韌性則可理解為物體在承受能量時不被破壞的能力(衝擊、斷裂)。
所以強度→力,韌性→能量。
什麼叫整體環?
燃料儲箱和發動機組件鏈接的地方而已
整體設計上難點是大型薄殼儲箱,國內剛剛能做5米的
焊點的強度是不如基體材料的,一般材料斷裂也容易從焊點處斷裂,好的焊接技術只能提高焊點強度,並不能使其超越基體材料。整體鍛造在根本上消除了焊接帶來的問題,生產的鍛件性能自然是要好於焊件。
新聞時機這塊不好分析,現在國內火星探測也要立項了,這個項目並沒有保密,而火星探測需要的火箭運載能力是超出目前中國火箭的技術水平的,既然敢搞火星探測,想必也是有一定技術儲備的,估計這個只是公開的冰山一角而已。
瀉藥~從新聞背景來說吧~ 這個火箭的確很早就有了,而且中國的火箭規劃也是按部就班,這點真的挺難得,因為雖說美蘇的火箭技術珠玉在前,但是我國從一窮二白到現在,按自己的計劃,沒有趕俄超美的豪言壯語,也沒有因為政策,經濟的原因中斷。就是一步一步的,按部就班。(有人想對比,可以參照印度阿瓊坦克項目,LCA國產戰鬥力項目,美國航天項目)
以上是自己的感慨~現在回答題主問題~
因為2016年已經開啟,而我們傳統節日春節快到啦!可以參照往年,每到這個時間段,就是報喜的時候了,以前藏著掩著的,這會就別不好意思了,都得意思一下,爆個亮點,讓人民感受下大國崛起,讓領導知道你們沒有偷懶,讓來年的兩會給你預算繼續干!
至於最近的其他事件,我屁民一隻,無法揣測上意。不過,君不見,火箭軍剛剛成立伐?
不是不韜光養晦,而是藏不住了。藏不住的部分對某些國家來說就很嚇人了,但中國依然在韜光養晦。因為一頭大象再怎麼偽裝也裝不成一隻兔子,裝成一頭氂牛就不錯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