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雄差異最大的動物是什麼?

很多動物雌雄之間都有比較大的差異,體型或毛色等等。差異最大的動物是什麼呢,能大到什麼地步?


安康魚肯定算一個!小時候看十萬個為什麼,看到安康魚的交配方式後整個人都不好了!-_-#
我們知道螳螂還有黑寡婦等生物雌雄交配後雌蟲會吃掉雄蟲,但是和安康魚比起來還不算什麼!
我們日常會看到的,被做成菜的那種都是雌性安康魚,如下圖,長得很醜:

安康魚的雄魚個頭很小很小,我甚至沒能找到它的圖片=_=它們出生後的目的就是找到雌性,然後附在它身上!!附在它身上!!最後會和雌魚的身體融為一體!!詳見以下漫畫(也是在知乎上看到的,抱歉忘了是哪個問題哪位知友提供的):

感謝知友提供雄魚的圖片:
ps:其實雄魚是很小的,只是圖片顯示比較大


綠螠蟲(green spoonworm),學名綠叉螠(Bonellia viridis)。

這貨大概這個樣子:

綠叉螠具有一條長近1米的長吻。左圖中,綠叉螠身體躲在泥沙中,僅伸出吻覓食。右圖是綠叉螠的真身。

人們很早就了解到螠蟲動物都是雌雄異體的。然而,綠叉螠卻有些異樣——居然找不到雄性個體。難道是雌雄同體的特例?可是雌性個體的解剖卻又只能觀察到卵巢,而找不到精巢。隨著研究的深入,科學家將目光集中在了在雌性體腔或腎管內一些一厘米左右長的附屬物上。經過鑒定,人們發現,這些不起眼的附屬物居然就是人們尋找已久的雄性個體。這些雄性個體寄生在雌性的體腔和腎管內,除生殖系統外,其他系統均退化消失,完全由雌性供給營養而生存。綠叉螠的雌雄體型比例差異之大令人咂舌,雌性重量可以達到雄性的數萬倍以上。雌性身長可達99.82厘米,而可憐的雄性則只有0.1厘米。

可以說,綠叉螠是地球已知生物中雌雄重量差異最大的物種之一了。

綠叉螠的雌性個體大小差異極大。注意圖中右側的黑點,代表了雄性個體的實際大小。參考:求交往不如求合體?


動物界要是評選雌雄差異之最的話,這其中肯定有紫毯章魚(拉丁文名:Tremoctopus violaceus)夫婦一席。

從體重上而言,雌性紫毯章魚的體重大約是雄性紫毯章魚的4萬倍。從形體而言,雌性紫毯章魚的身長可能超過2米,而雄性紫毯章魚一般只有幾厘米,二零零幾年的時候,科學家們在澳大利亞北部海域發現的一條活著的雄性紫毯章魚,它的體重不超過1/4克,體積只有2.4厘米長。雄性紫毯章魚的體積大概相當於雌性紫毯章魚一隻眼睛的大小。

因此雄性紫毯章魚與雌性紫毯章魚比起來那是相當的悲催呀!這就好比鰻魚與鯨魚之間的差距O(∩_∩)O。(看到紫毯章魚夫婦的故事後,你就會發現在愛情面前身高體重什麼的那都不是事,只要有愛,麻雀也能和戰鬥機相愛,啊哈哈哈哈哈。)

一隻紫毯章魚的生命非常短暫,一般只有1年到3年的生命。它們一生都只能做一次父親和母親,為了後代,它們都不惜奉獻出自己的生命。它們謙卑的活著,悲壯的死去,不曾有過驚艷華麗的生長,亦不曾有過陰險致命的掠奪,卻因為一場生命的延續而展現出最壯麗的時光。

因此,一條雄性紫毯章魚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它就開始了尋找配偶的旅行。它的身體構造和雌紫毯章魚大不相同,整個體內只有一個簡單的消化器官,以海洋中的浮游生物為生。它們一般長到2厘米左右時,身軀就停止生長,開始專註於自己的繁殖任務。它原本有8隻一樣長短的觸角,隨著身體的發育,其中一隻最強壯的觸角進化成了中空的性器官,裡面裝滿了精子。為了保證生產出高質量的精子,它幾乎將全身的營養都供給這隻裝滿精子的觸角。漸漸地,這隻裝滿精子的觸角會越來越強壯,而在剩下的7隻觸角中,其中有兩隻觸角會漸漸退化,變得越來越小。

當雄性紫毯章魚性成熟時,它的體重僅是雌性紫毯章魚的4萬分之一;它的體形也比雌性紫毯章魚小得多,兩者放在一起比較,就彷彿是一隻小麻雀和一架大客機。

當雌性紫毯章魚遇到令它感興趣的雄性紫毯章魚時,它表現得非常害羞,8隻觸角在海水中舞蹈得格外輕柔。

接著到了最激動人心的時刻,雄紫毯章魚渾身顫抖,突然將那隻裝滿精子的觸角斷掉。然後,它忍受著劇痛,將這隻觸角小心地推向雌紫毯章魚。這是它送給雌紫毯章魚的生命禮物。雌紫毯章魚用觸角輕輕吸住這個小小的觸角,將它放在自己的鰓腔里。當完成了傳遞生命的「神聖使命」後,由於那隻觸角帶去了雄紫毯章魚身上90%的營養物質,令它元氣大傷。不一會,它就死了。

紫毯章魚受精卵的孵化時間通常是4——6周,在此期間,雌紫毯章魚不吃也不喝,寸步不離地守候在洞穴里。它要不停地擺動觸手,讓洞穴內的水不斷更新,不到一個月,雌紫毯章魚也會因為過度疲勞而死去。

雌性紫毯章魚

雄性紫毯章魚


怎麼能沒有因為雌雄差異而導致了長達89年都找不到親戚的恐怖蟲
1922年,俄羅斯學者Alexandr P. Rasnitsyn描述了這個「未定目」的恐怖蟲科strashilidae,這類神秘的昆蟲因為它奇特的外貌而在很長一段時間難以被準確地歸類,也一直沒有發現它的雌性標本。主流認為它是一類類似跳蚤或虱子的外寄生昆蟲,可以用粗壯的後肢握住一些脊椎動物的毛根從而固定自己。

在多年後,這個謎題終於解開了,在2013年的nature上登了南古所黃迪穎老師的一篇論文,證明了它就是一隻大蚊子!(大誤)恐怖蟲是一類雙翅目,是現代纓翅蚊的近親。這主要要歸功於終於找到了它的雌性標本,在黃老師在道虎溝地區收集到的數十塊恐怖蟲的化石中,有塊化石經過推測後被認為是保存了交配的雌雄恐怖蟲化石,而被保存在雄蟲身下的雌蟲卻長得非常普通,沒有大鉗子,也沒有腹部的側葉,就是一隻看上去較為粗壯的蚊子。在其他化石中發現的邊緣有毛的大翅膀和腹部成對的側葉也和它的後代——現代纓翅蚊的特徵相符。

一直以來雌性標本的缺失完全是因為根本認不出來是同一種東西吧(╯‵□′)╯︵┻━┻(依然誤)
--------------
很多人評論表示沒有看懂,我覺得我可能需要去接受一下文字編寫的康復訓練(′Д`),解釋一下:
古昆蟲因為化石保存的原因,可以看出來的分類特徵很有限,平常一般分類主要還是要看翅脈,但是這個雄蟲的標本沒有保存翅膀,典型的特徵如腹部側葉和粗壯的後肢在已知的古昆蟲裡面也找不到相似的,所以很難分類,但是雌蟲沒有這兩個很特殊的特徵,看上去就是很普通的蚊子,所以說差別很大


某些蟎蟲,如Acarophenax mahunkai
母蟎每次產下數十隻卵,其中只有1~2隻會孵化為雄性,其餘都是雌性。
自孵化之後,雄性唯一的使命就是和姊妹交配,然後就死亡,有些雄性甚至連嘴都沒有。
Acarophenax mahunkai尤其奇葩之處在於它的卵是在母體內孵化發育並交配的,然後母蟲肚子爆裂,新生的雌性蟎蟲尋找新的寄主,而雄性就陪伴著母親的遺體一起死亡……
見《性別戰爭》(Sex advice to all creation)


Nephila pilipes 斑絡新婦,可能是雌雄差異最大的蜘蛛了

紅色的便是雄性,有些個體差異極大的雄性甚至會在雌性身上織網築巢……,因為太小了,雌性一般不會吃掉雄性。
一種皿蛛,我印象中是Axxx屬……

雄性,頭部形成角狀,使得在交配中雌性會被這個結構頂住,咬不到雄性

雄性雌性對比

生態照


一個由細胞構成,一個硅膠構成。


胞囊線蟲,記得非常清楚當時上實驗課的時候是要雌雄蟲分開畫,後來自己帶實驗課的時候又教小朋友們雌雄蟲的區別。
簡單來說,公的是一條蟲子,母的是個球。

雌成蟲檸檬形,先白後變黃褐,大小0.85-0.51mm。壁上有不規則橫向排列的短齒花紋,具有明顯的陰門圓錐體,陰門小板為兩側半膜孔型,具有發達的下橋和泡狀突。
雄成蟲線形,皮膜質透明,尾端略向腹側彎曲,平均體長1.24mm。卵長橢圓形,一側稍凹,皮透明,大小108.2×45.7(μm)。幼蟲一齡在卵內發育,脫皮成二齡幼蟲,二齡幼蟲卵針形,頭鈍尾細長,三齡幼蟲臘腸狀,生殖器開始發育,雌雄可辨。四齡幼蟲在三齡幼蟲舊皮中發育,不卸掉蛻皮的外殼。


一定是螠蟲動物門的啊,性別完全看幾率,落到海底的幼蟲變成雌性,落到雌蟲身上的變成雄性,然後在雌蟲子宮裡發育。雌蟲幾厘米,幾十厘米,甚至幾米的都有,雄蟲只有幾毫米。


蜜蜂,雄蜂只不過是一個個迎著微風向著朝陽的卵子。


二維與三維的區別


評論有小夥伴提出答案有點偏題,想想的確是偏了,大家全當娛樂著看看了

——————以下原答案——————

不知道你們童年看不看藍貓淘氣三千問,裡面講到了一種魚╭(°A°`)╮我好像暴露了年齡

就是這貨,叫清潔魚。
學名霓虹刺鰭魚,體型很小,專為海洋魚類清理身體上的寄生蟲微生物,被稱為魚醫生。
但是動畫片里沒講到的是,這魚是雌雄同體,而且是一夫多妻制。妻妾間等級制度嚴格,類似於皇后到宮女。當雄魚死後,為首的雌魚就會長出雄性生殖器變成雄魚成為這一波魚間的首領,然後以前的妻妾都會變成它的妻妾( ????? )
表示被大自然驚呆了╭(°A°`)╮


人類。尤其是開車和買鑽石時候的人類。


沒人說盜墓筆記里的野雞脖子嗎


鮟鱇魚?


提供兩個昆蟲的,是不是最大差異不知道,反正是不小。找度娘問鞘翅目螢科的昆蟲,也就是螢火蟲,還有就是捻翅目的昆蟲雌雄差別更大。


人。
自行體會。


來抖個機靈


人妖王伊萬科夫

雌:
可溫柔

可性感

可高冷

可帥氣

雄:

真是日了狗了


深海有種鮟鱇魚,奇醜無比,雌性靠頭頂發光物質吸引誘捕獵物,雄性從生下來體型就僅有雌性的千分之一大小,終其一生目的就是找到一個雌性然後寄生在雌性身上,然後身體退化到只留下生殖腺,負責傳宗接代。算是吃軟飯的終極版
深夜懶得找圖,請自行百度→_→沒錯我就是懶癌晚期


推薦閱讀:

為什麼人類會產生愧疚這種情緒?
人類的產生是自然界最大的失敗嗎?
為什麼近千年來人類都沒有發生顯著的進化?
人站立行走的進化優勢是什麼?

TAG:自然科學 | 動物 | 進化 | 冷知識 | 生物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