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朱元璋不廢丞相,依唐例三省相制,同時依宋太祖例,不屠戮功臣,教化農桑,大明是否有可能超越大唐?


廢不廢丞相這個題目太太不敢置喙,就略說一下大家詬病的朱元璋屠戮功臣的事情,大凡二十四史,都是文人做的,不免加大筆力,放肆歌頌堯舜禹湯,文帝仁宗這些寬厚重儒的帝王,對於法家,大多採用詆毀的態度,最慘的莫過於秦始皇、朱元璋。

還好朱皇帝雖然是大老粗,卻留下了千古奇書《大誥》三卷,讓人可以一窺朱皇帝是如何治下,治法,治臣的。現在節選幾篇《大誥武臣》的部分,供大家參閱:

《大誥武臣》共列舉了三十二條案例,這些案例都是軍官酷害士兵的事,若《冒支軍糧》、《餓死軍人》、《科斂害軍》、《打死軍人》、《私役軍人》、《奸宿軍婦》、《監工賣囚》、《克落糧鹽》等事例,大都是軍官虐待士兵的案例。故其序文是集中顯示這些案例所反映的軍隊對士兵管理方面問題的嚴重性,他話也說得那麼痛心,而又很懇切,非常口語化,這也許是這四篇《大誥》誥文中最具鮮明特色的一篇文告了。其云:

「將那小軍每苦楚也不如豬狗,且如人家養個雞狗及豬羊,也等長成然後用,未長成者怎麼說道不餵食不放,必要餵食看放有條理,這等禽獸畜生方可用。如今軍官全家老小吃著穿著的,這是受的職事,都是軍身上來,這軍便似他家裡做飯的鍋子一般,使似倉里米一般,又似莊家種的田一般,這軍官每如今害軍呵,他那心也那裡是個人心也,趕不上禽獸的心。若比草木也,不如草木知春秋,當春便生,當秋便死。似他這般害軍呵,卻便如自家打破鍋子要要飯吃么。」「如今做總兵貪財殺降,科斂出征頭目,守衛管軍指揮千百戶鎮撫旗首人等如此害軍呵。卻不似打破鍋子爛了米,荒了田、賣了田似的。這等為總兵的望有功封公,封王、封侯。這等名爵里,想著要呵得也,不得那內外衛分指軍千百戶鎮撫旗首,害得軍十分苦楚,望長遠受用如何能夠。這等害人的人,這個不有天災必有人禍,以這等災禍應呵,應則有遲有疾。且如在京的管軍的官員人等,我每日早朝晚朝,說了無限的勸誡言語,若文若武,於中聽從者少,怒目不然者多,其心專一害眾成家,及其犯法到官,多有懷恨,說朝廷不肯容,又加誹謗之言,為這般凌遲了這誹謗的人若干,及自有一等不誹謗,甘心受貶做軍三、二年,五、七年,十數年,才可憐他召回復職,到任都無二月,其害軍尤甚前日,更加奸騙軍婦,似此等愚下之徒,我這般年紀大了,說得口乾了,氣不相接也,說他不醒,我將這備細緣故,做成一本書,各官家都與一本,這話直直地說。」

一條便是列舉鄭國公常茂罪狀的案例,可見朱元璋對功臣子女也不依不饒,在《大誥武臣》列上這一條,也算是對功臣宿將子女的一場警告。

《常茂不才》:「鄭國公常茂,他是開平王庶出的孩兒,年紀小時為他是功臣的兒子,又是親上頭撫恤他,著與諸王同處讀書,同處飲食,則望他成人了出來承襲,及至他長成著承襲做鄭國公,他卻交結胡惟庸,討他母親封夫人的誥命,又奸宿軍婦,及奸父妾,多般不才,今年發他去征北,他又去搶馬、搶婦人,將來降人砍傷,幾年誤事。他的罪過,說起來是人容他不得,眷戀開平王上頭,且饒他性命,則去發廣西地面里安置。這等人你怕他長久不得。」

與之作對比的是幾百年後曾國藩率領的湘軍攻破南京之後,迅速貪腐,軍紀敗壞的令人觸目驚心的狀況:

正是這支標榜仁義道德的軍隊,卻一手製造了太平天國戰爭期間罕見的三次屠城暴行。咸豐八年四月,湘軍李續賓部攻破九江,將城中近兩萬軍民全部屠殺,官文在給咸豐帝的奏摺中描述:「城外勇衝殺而入,該逆無路可奔,號叫之聲慘不可聞,自卯至午,殲除凈盡……屍骸堆積,流水腥紅」。對於湘軍屠殺平民,官文向咸豐帝解釋:「奴才等查九江賊窟已閱六年,萬餘之賊頑梗負固,其中決無善類,設有脅從之民,必早投誠,設計逸出」。咸豐十一年八月,湘軍曾國荃部攻破安慶,數萬安慶軍民被屠殺。曾國藩的幕僚趙烈文目睹了這次慘禍:「殺賊凡一萬餘人,男子髻齔以上皆死,……婦女萬餘俱為掠出」。曾國藩的親信李榕也稱:「通計前後殺斃援賊、城外壘賊、降賊及城中之賊實有四萬餘人,軍興以來,殺劫此為最重」。同治三年五月,曾國荃部攻陷天京,湘軍又一次大開殺戒,「沿街死屍十九皆老者,其幼孩未滿二三歲者亦斫戮以為戲」。三十二年後,譚嗣同去南京仍聽說「一破城,見人即殺,見屋即燒,子女玉帛掃數悉入於湘軍,而金陵遂永窮矣!至今父老言之,猶深憤恨」

當年曾國藩在草創湘軍之時,曾國藩目睹綠營軍的軍紀腐敗,而堅決的加以抵制,沒曾想到不過數十年,以理學思想立軍的湘軍,其貪腐殘暴猶勝綠營。可見軍隊的紀律、教化,並非光搞理學就能簡單成功的,朱元璋大肆屠殺武臣宿將,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功勛集團的迅速腐化,與幾百年後束手無策的曾國藩相比,朱皇帝的決心和手腕顯得凌厲而直接。

曾國藩一度偏激的提出將湖北綠營兵丁「求歸伍一概不收,並請將潰敗余兵盡行裁撤」,胡林翼亦稱:「湖北綠營兵丁怯懦若性,正額虛浮,軍政營制,蕩然無存,而其虛糜錢糧如故也」。鑒於此,從咸豐二年底建軍起,曾國藩即強調「以理學治軍」,通過意識形態的教化來強化軍紀。一方面,任用羅澤南、李續賓、李續宜、劉蓉等一大批儒生擔任各級將領;另一方面,曾國藩注重對普通士兵的教化,咸豐八年,曾國藩創編集中體現「仁」這一儒家核心價值觀的「愛民歌」,要求士兵背誦傳唱,做到「軍士與民如一家,千記不可欺負他」。胡林翼則向部屬再三重申軍紀,「至於營規以講究牆壘、濠卡、隊伍為第一義,禁洋煙、賭博、擅出入、擾居民亦最要」,並制定了細則條例。

而我朝開國以來,其著名的「糖衣炮彈」一論,相信也是熟讀史書,熟知湘軍之迅速腐敗墮落的毛澤東所能參照的最好標本。

我們很快就要在全國勝利了。這個勝利將衝破帝國主義的東方戰線,具有偉大的國際意義。奪取這個勝利,已經是不要很久的時間和不要花費很大的氣力了;鞏固這個勝利,則是需要很久的時間和要花費很大的氣力的事情。資產階級懷疑我們的建設能力。帝國主義者估計我們終久會要向他們討乞才能活下去。因為勝利,黨內的驕傲情緒,以功臣自居的情緒,停頓起來不求進步的情緒,貪圖享樂不願再過艱苦生活的情緒,可能生長。因為勝利,人民感謝我們,資產階級也會出來捧場。敵人的武力是不能征服我們的,這點已經得到證明了。資產階級的捧場則可能征服我們隊伍中的意志薄弱者。可能有這樣一些共產黨人,他們是不曾被拿槍的敵人征服過的,他們在這些敵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稱號;但是經不起人們用糖衣裹著的炮彈的攻擊,他們在糖彈面前要打敗仗。我們必須預防這種情況。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這一步也值得驕傲,那是比較渺小的,更值得驕傲的還在後頭。在過了幾十年之後來看中國人民民主革命的勝利,就會使人們感覺那好像只是一出長劇的一個短小的序幕。劇是必須從序幕開始的,但序幕還不是高潮。中國的革命是偉大的,但革命以後的路程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這一點現在就必須向黨內講明白,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我們有批評和自我批評這個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武器。我們能夠去掉不良作風,保持優良作風。我們能夠學會我們原來不懂的東西。我們不但善於破壞一個舊世界,我們還將善於建設一個新世界。中國人民不但可以不要向帝國主義者討乞也能活下去,而且還將活得比帝國主義國家要好些。

打鐵還要自身硬,放縱功勛權貴集團的下場,帶來的是何種結果,相信明眼人是不需多言的。

而那些號召依宋太祖制,養貪為患的人,只能懷疑是灌多了雞湯,以為精神文明建設真的只是坐在家裡,宣傳宣傳仁義道德就能見效的人。


講真的,從沒覺得唐朝比明朝好多,軍事上,雖然唐朝曾經有一段時間比較厲害,但是從安史之亂後就沒安定過,真正好日子不到一百年,以後各種內亂外辱,明朝雖然頂峰時候也是萬國來朝,一樣也收拾過漠北漠南,而且,明朝中原200餘年無大亂,這種和平安定的環境,不是唐朝能比的,對於人民來說,什麼能比和平更重要,什麼能比戰爭更糟心?文化上,明朝也是開明兼收並取,不管是中日是東西方文明交流,明朝都是一個高峰,經濟上,明朝經濟不管是同比還是環比都比唐朝好,而且明朝稅收更低,唐朝重賦,版圖上…實際上…唐朝,唐玄宗時候遼東就丟了,明朝無論在西南西北還是東北,都長期維持了傳統漢人區域,唐朝…來的快,去的更快…
另外唐朝對人民的態度真不敢恭維~明朝要是能拿出來允許縱略二京的態度~也不至於被李自成滅亡了。


我覺得歷史很難這樣假設,因為從馬後炮的角度看,會覺得就是這些因素造成的,如果是我來做,只要做到這這這幾點,一定能解決問題,但是實際上並沒有這麼簡單。

最典型的就是宋朝開國時,感到唐朝滅國主因是武將和蕃鎮割據,所以終其一朝都走崇文抑武的路線,以至於國家武力衰弱,被動挨打。那麼從後人的角度講,解決宋朝的問題,是不是就是簡單的走武力路線就行了呢?真不一定,誰又能保證不走上唐朝的老路呢。事實上宋朝的一系列政策確實有效避免了軍閥割據。

回到明朝的話題上,比如不屠戮功臣,以明初各功臣武將的勢力,幾代之後,還是不是皇帝說了算,那真的很難說了。教化農桑,朱元璋何嘗沒有做呢?

不過相對來講,我覺得朱元璋獨權廢相的作法確實是徹底的錯誤,這個應該是確有改進的可能。

所以我個人的觀點是,歷史很難假設,即使真有穿越人士到明初,大力發展工商業,也不一定就真能走上現代國家的路子,說不定中途就因為資本主義初期的社會大矛盾而亡國了。


超越大唐?大明朝至少沒有送公主給蠻夷求和的行為吧?
設丞相?你以為丞相一定是張居正王陽明嘛?更大的可能是嚴嵩萬安之流
不屠戮功臣?沐英表示不作死就不會死


絕對不會

因為300年這種坎是因為國家機器運行久了後,矛盾激發的必然結果

要長命,可以,就是政教合一,但那樣,副作用非常大,一旦分裂,很難再統一,比如羅馬

我國儒家這種近乎宗教的存在,一定程度,削弱了純粹政教合一的副作用和優勢

題外話:

首先宋朝本身就是個糟糕的榜樣

太祖不殺功臣,但是奪權來穩固皇位,本質上直接廢了宋朝武功,一直文臣獨大

社會財富創造了一堆,但守不住,一朝國滅,蕩然無存

我們如今的文物歷史,傳下的,最早也就到明朝,宋,就是個廢

另外,如果不廢丞相

明朝可能亡的更快

因為,經過宋一代的坑爹發展,文人集團的理學思想和治國慾望(不甘只是輔助皇權)

得到長足發展,皇帝要制衡,選項不多:

消弱文官集團,比如廢丞相

提拔武將集團,風險大

扶植特務集團,最可靠

最後明朝皇帝選了1,3項,就這,東林黨還是起來了

如果不廢丞相,只會更早


漢唐宋明四朝

漢第一,宋第四

剩下唐明可以爭第二

明朝本來就可以和唐朝比高低了


依唐例,使太子皇子相爭,廢長立幼,於是女主武氏者興。
依宋例,杯酒釋兵權,燭影斧聲,坐看燕雲成異域。
話說朱元璋屠戮功臣了?


大概會二世而亡


如果本朝太祖不搞土地革命,不搞文革,不搞反封建鬥爭,自己想想現在的中國是什麼樣子。


1,廢丞相,兩個對照物滿清大萌,以及大萌以前。這些參照物下丞相一職說白了就是帝王家的應急備案,有和沒有差別並不是太大。
2,勛舊問題,古代開國王朝老生常談的話題,推恩令、杯酒釋兵權、以及簡單粗暴的平藩舉措各個大統一王朝都逃不開的而且都各有各的做法就結果論來說並不影響統治地位。
。。。。。。。。。
所以這兩條來推導大萌不如大唐都是不成立的。
大唐盛世盛在開放包容毀也毀在開放包容。
大萌的興衰榮辱也只是老朱家的家族王朝和大萌士紳的王朝。
格局不同


通過和勛貴的聯姻,江南地主提早三百年覺得水太冷


明朝維持了大一統情況下,中央對於國家長達兩百年以上的穩定統治。
對於統治集團來說,這個比較重要。So,在明朝統治者眼裡他們完全沒有必要超越唐朝.......唐朝初期一百多年是很牛逼,但還被一個女人奪了皇位orz。。。然後就是安史之亂,藩鎮割據中央失去了對地方控制不說,更有國都六陷,天子九遷,皇帝數次被太監廢立,各種奇葩。。。哪家封建統治者會那麼想不開地學唐朝啊。
而且啊,你所謂的假設很多地方根本不適用,學唐宋舊制是怎麼個學法?任何一個朝代最像的都是離他最近的王朝,蒙元享國百年,混一宇內,對於明初統治者而言他們爺爺輩兒都是大元百姓。所謂唐宋舊制,那就是睡在故紙堆里很長時間沒有更新過版本適應當前環境的純理論文字罷了,腦抽才會選擇學他們。
明朝制度本質上就是漢化的蒙元制度,然後朱元璋絞盡腦汁開腦洞加了些自己的創新罷了。對於一個好幾代生於有元之世、南蠻子出身的布衣皇帝,雖然稱不上完全儘力,但也算是努力糾正,恢復他眼中的華夏了。


如果朱元璋不廢丞相,依唐例三省相制,同時依宋太祖例,不屠戮功臣,
太祖草莽出身,政治根基不深,地位完全依靠暴力和權詐一步一步打出來的。他要不廢丞相不屠功臣,那麼會有很多人排隊想廢他屠他。
教化農桑,大明是否有可能超越大唐?
事實上這一點大明比大唐做的好,不管目的如何,大明畢竟還派出一支世界頂尖的艦隊揚威海外的。


普通老百姓站在權貴的角度思考?喂 屁股好像做歪了


人生在世,沒有如果。


教化農桑?知道咩叫「治隆唐宋」?


丞相只是一個代號而已,遇到強勢的皇帝丞相也就是個假牙,遇到弱勢的皇帝內閣首輔足矣媲美丞相。所以官銜這東西是虛的,只有建立起有效的、受監管的制度才是根本。


古代中國社會是皇帝集權 盛世與否在於皇帝是個什麼樣子的人物 明朝名義上沒有丞相 但是專制皇權不可能沒有一個總經理 只不過叫法不同 明代由於中央過度集權 竊取權力變得容易 你只需要摸清皇帝一人的喜怒哀樂 更勝者控制皇帝就可以掌控國家大權 所以閹宦盛行達到鼎盛 太監和內閣可以說是名稱變過的丞相或三省 明代最大的弊病個人覺得並非丞相與否 而是中央集權太多 以至於中央和地方離心離德 朱元璋自己太過勞模 卻忽略了子孫的能力 只得依靠文官階級 養肥了士大夫 窮了國家和百姓


怎麼超越大唐?內部和外部環境差的太多,


大明超越大唐,這個命題便屬於不可比較的範疇。
衡量一個封建國家的是否強盛,我覺得通常可以從幾個角度上進行參考,經濟政治文化外交。而個人覺得明朝是強於唐朝的,也就不存在超越說。一、經濟上:明朝人口遠大的唐朝,人口增多雖然是必然,但從人口恢復速度來看,明朝是勝過唐朝的。二、政治:明朝在政治上是封建社會的巔峰,君權的強化程度是空前的,明朝無三省,但仍有六部,

三、文化上:唐詩的高度毋庸置疑,但是明清小說,文人畫,青花,等工藝成就也是不容無視的,且還更近乎於一般百姓。

四、外交上唐朝似乎是大一統,天可汗,但是後期也是慘不忍睹,明朝北有蒙古,東有倭寇,南有反王,西有亂民,哈哈,感覺這點還不如大唐。

至於屠戮功臣,教化臣民,這些只是手段,而不是方法。朱元璋屠戮功臣是劉邦式哲學,教化臣民用的是大誥,朱元璋來自底層,他知道一起打天下的人會幹什麼,也知道天下百姓會幹什麼怕什麼,對症下藥。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天子守國門 君王死社稷這句話?
在明清兩代,買個丫鬟要多少錢?
朱元璋滅元時的騎兵哪裡來的?
為什麼嚴嵩和徐階同是貪官,評價會差的這麼遠?
在杜車別的《明冤》中所說,薩爾滸之戰中明軍戰鬥力非常強,只是數量少。是因為明末軍隊都被調去鎮壓農民軍?

TAG:明朝 | 歷史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