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業目前是什麼水平?
在沒有明確的指標的情況下,評價一個行業的水平是見仁見智的。拋個磚:
先說好聽的,我國航天整體實力隨著近些年國家持續的投入,所取得的成就大家都是看得見的。用一句通俗的話來說,「別人有的,我們基本上也都有了」。按照《中國航天發展歷程與啟示》(戚發軔,2009)中的提法。航天(應用)可以分為三個大的方向
1, 衛星及應用。我們自行研發和生產了各個類型的衛星,包括通信(東方紅系列)、對地觀測,遙感衛星(這裡面有資源,氣象衛星,另外很重要的一個重要組成是軍事偵察方面)、導航衛星(北斗二代)和一些科學實驗衛星等。而且現在不光給我們自己用,也幫我們國家的一些小弟們開展一些國際合作(巴星,委星)等。小弟肯花錢買,也從另一個側面佐證了我們還是有一定實力的。
2,載人航天。神舟每次發射成功,都是媒體的焦點。從神舟系列飛船開始,包括後續「天宮」空間站,每次都是持續的提高。電影《地心引力》(Gravity)里的美國宇航員,不也得搭著我們的空間站回地球嗎。
3,深空探測。航天器離地球越遠,由此而引發的通信,姿態軌道控制,生命保障等等問題都會變得更加複雜。單是去月球,衛星就是馬不停蹄的飛十多天,更不要說去火星了。我們國家的思路也很清楚,由近及遠,由易及難。目前的嫦娥探月計劃中的」繞,落,回「已經完成了前兩步。
4,除了這三點之外,我們的火箭水平(標誌著太空進入能力)也和美,俄同屬第一梯隊。雖然我們的長征不及俄羅斯的質子號有那麼大推力,但是現在也可以具有把9噸重的航提器送到3/400公里的近地軌道。而且這個數字在新研究的型號中的目標是25噸。
再說點現實的,儘管我們已經有這麼多成果,但情況也絕對不應樂觀。
1,一個簡單的辦法。可以找一些關鍵的事件,比如」發射第一顆衛星「,」太空行走「,」探索月球「,」深空探測「和」建立空間站「等。比比美帝等是哪一年發生的,而我們是在哪一年發生的(甚至像火星探測,還是在紙面上的計劃)
2,我們所取得的成果,多集中在整個產業的中游(雖然這個環節同樣是技術密集的核心環節),但是依然有兩方面的不利因素。其一,我們的基礎零部件研製能力,包括基礎的材料和工藝是我們明顯的短板。航天器的大腦--」計算機「中的大部分晶元都需要進口,而且有的也面臨國際禁運的風險。另外,比如進行姿軌控所必須的核心部件--」陀螺儀「,也因為我們基礎工業的加工精度不夠,只能依賴從俄羅斯進口。其二,從一個產業的發展角度來看,目前我國航天相關產業的應用也主要集中在軍事和其它有限的幾個用戶當中。整個產業並沒有能購充分的商業化。
3,人才,體制等。在《中國航天產業競爭力研究》(金仕龍,2002)一文中,關於航天行業的國際競爭力做了詳細描述,可供參考。我自己的親身體會是,目前我們的體制比較適合在短時間內,不計效益,不計成本的解決」有無問題「;但是目前整個行業內部各自為政,重複建設的情況,絕對不適合我們國家航天水平的快速發展需要。
就像@Patrick Peng 說的那樣,國外有的我們幾乎都有了,但是......
1、經濟規模
與國外有差距,航天科技集團官網簡介里說2011年營業收入超過了1000億元,這個集團基本上涵蓋了中國航天的大部分,可那時候洛馬是465億美元、波音是687億美元、EADS是379億歐元,都是咱們的好幾倍,其他數字不在這列舉了~
2、技術水平
先說衛星,我們的高分一號、風雲三號、北斗二期、東方紅三號與國外對應的先進衛星系統對比一下就知道了,百度百科很多網站上都有主要性能指標,我就不在這一一對比了,總之我們的差距有大有小。
再說火箭,在某些推力範圍內的火箭型號還是不錯的,但商業化、市場化做的不夠,沒有充分發揮好我們的優勢,至於大推力火箭方面,尚不清楚,只能等幾年再看啦~
再說空間站,發展很快,俄羅斯幫助不小,真要評價空間站怎麼樣,我個人認為還是要看空間站能幹啥,目前只能通過空間站項目驗證各種技術,應用幾乎為0.....
最後說深空探測,沒有可說的~資金投入確實太少,沒人重視!(至於探月算不算深空探測目前還有爭論,我認為姑且不算)
3、應用服務
發展那麼多空間飛行器,最終都是要「落地」的,在這方面總之差距也大。在直接應用方面,能舉的上來的例子真不多,目前最大的用戶還是軍隊和政府,與老百姓的生活距離略遠,也就氣象預報吧,但現在霧霾多了,預報也困難了;什麼地方受災了,拍個遙感圖像,看一看好決策。可這些都是國家掏錢,基本上都是國家需要這樣那樣的產品和服務才發展各個航天項目的。國外航天的發展需求除了來源於國家軍事政治,還來源於民用領域,這是我們最缺的東西,也就是民營資本的介入,但很多因素限制,短期內比較難實現!還有轉化應用那部分,我們每次發個東西上天就開始說美國阿波羅帶來的尿不濕、壓縮餅乾、氣墊鞋什麼的,我們自己搞航天卻似乎不容易看到什麼~至於當中的原因就不在這細說了~
好啦,說了好多廢話,其實大家都知道航天人很辛苦,這些話並不是想打擊他們,相反,我非常尊重每一位默默無聞辛勤付出的航天人,只有靠大家的堅持和努力,才能讓中國航天發展好,相信不遠的將來,中國航天絕對會是數一數二的實力!
PS:我說的比較含糊,因為膽小~書讀的少~都別嚇唬我~
PPS:有機會大家一起探討哈~
這個我真的可以答。雖然本科不是航天的,但是正在讀研究生,科研方向是衛星,學校還算可以。我們做衛星的水平多好呢,給大家講一個聽來的故事,故事來源是研究院的一個專家。
有這麼一塊衛星用晶元印度要退貨給日本公司,因為他們單純的不想要了,然後我們聽到這個消息,好高興地花了大幾百萬買了回來。注意,是跟撿到便宜一樣好高興的。
很心酸是不是,我們自己國家做衛星,關鍵晶元都需要靠國外的。全世界特別是晶元做的好的比如日本美國等,幾乎所有稍微好的晶元都對我們禁運。比如他們淘汰掉的好幾代內的晶元我們都拿不到。
吃飯回來再說一個美國防賊一樣防我們的故事好了。
有一個大學生可以參加的項目叫做qb50,就是50個學院和組織設計立方星標準的50顆皮衛星,用一個歐盟給錢支持買的火箭發射入太空檢測近地大氣層狀態的項目,你們可以自己百度下這個項目。中國有好幾個大學參加了。這個項目一開始決定的是用俄羅斯火箭,後來談判出了問題,不用俄羅斯的火箭了。這時候中國主動提出來用我們的火箭在中國發射,當時歐盟方是初步同意的,中國方就很開心,各種宣傳業績,結果被參加項目的美國方几個大學和組織聽說了,然後各種傲嬌不要來中國發射,我個人懷疑就是怕技術被我們偷了。最後在中國發射也黃了,據說現在暫時決定去巴西發射去了。
有沒有超級無語的,這種皮衛星項目很多採用商用器件,而且很多研發水平是本科生級別的團隊在做的事情,半公益性質半交流性質的項目,美國都怕我們偷了他們的。
雖然跑題了,但是還是總結一下,個人認為中國衛星方面落後美國蠻多的,但是很大原因是晶元做的差,我們的衛星很多都不是真正的中國芯。我們系統要做的具備一系列功能都受制於晶元。可以類比的火箭或者導彈技術我們差在發動機上面。
也許我們現在該有的航天技術都有了,但是水平並不比美國80年代高,甚至低一些。可能的原因就是我們的基礎工業水平很低。我甚至聽說的是做晶元的儀器,日本淘汰的,我們當做最先進技術引進,因為我們自己沒有這個精度的儀器。
飛行器設計的基本原則里,第一個就是最小質量原則,「為減小每一克質量而努力」,火箭的推力有限,航天器的燃料也有限,這決定了你能把多重的東西送多遠。以探月為例,採樣返回的月球車重120kg(這是已經公開的數據吧),將帶回2kg樣本,這是幾年之後的任務~美帝50年前的阿波羅計劃,不記得連人帶車一共多重了(好像那輛四輪車800kg,手機碼字不去考證了)為何差距這麼大,看看土星5火箭的運載能力,再看看長征3。。。美帝真的是天頂星科技,前蘇聯載人登月就是輸在火箭上,喪心病狂並聯了30多個發動機的N1失敗了一次又一次終於放棄了。我們可能也有自己的超大型火箭的計劃,未來的長征9,跟土星5一個級別,但僅僅處於論證中。。。長征5系列還沒發射呢。土星5是50年前的玩意,現在美帝不玩月球了,探測火星。我們目前沒有火星探測器,美帝在十幾年前就在上面著陸了,90年代末著陸的探測器重10kg左右,中間有勇氣號機遇號,前兩年上去的好奇號重達800+kg。。。我們要追趕50年不至於,但這種差距也不是5年十年能趕上的。不要問為神馬跟人家比質量。。。質量越大,就可以攜帶更多的儀器,更多的燃料,採用更複雜的結構。。當我們精打細算把月球車的質量好不容易控制在120kg的時候,看到人家優哉游哉的做一個800kg的車是什麼感覺〒_〒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好的地方我們也都看到了,也就提提不那麼好的地方吧
1. 基本應該能玩的東西都有,設計的水平也夠,但是關鍵部件都是買別人的
2. 決策慢,中低層管理人員缺乏決策權,大型項目都是上面派下來才做的,平時也不敢開發,不敢合作,基本上也不需要盈利,很多人在辦公室玩手游
3.發射失敗也是有的,只是掉自己的東西比較少,外包的單多
4. 運輸包裝箱還是80年代開發的
5. 花錢的時候只能靠民族自豪感讓民眾掏稅的時候信服,確實對身邊的事有意義的發射項目不太多,很多項目做了沒人知道也沒人理解,其他宣傳了的大多在被噴
世界排名,美俄歐日中以印巴朝伊。是的,小日本的H2A比tg的先進,承認對手比你先進,奮起直追。這是火箭運載技術,發動機技術。噴子請繞道。
能獨立進行太空探索的國家也沒幾個,中國就技術水平來說應該也能數得上前三吧。跟美國是沒的比啦,直接被甩二三十年啊親。技術、相關人才儲備不足,航空航天工業基礎薄弱的問題也不是短期內能解決的。好在這些年我們一直穩紮穩打穩步前進。有個搭邊的事可以參考下,幾年前聽一個在某大學飛行器動力(主要研究戰鬥機發動機)朋友說過,理論咱不差,實踐上以咱們航空航天製造業的水平,有些東西我們拿到全部資料也做不出來,或者說做出來的東西可靠性和使用壽命都不理想。航天工業應該也有這樣的瓶頸吧。
落後五十年吧。嫦娥二號之後基本沒有什麼大進展了,唯一上過月球的玉兔號,還壞了。
能解決單粒子效應的晶元研發不出來。
再看看身邊科技科工的同事的工作狀態,十個人有八個不幹正事,未來差距越來越大吧。
讓別人不敢欺負中國的水平
本科階段,院長(非工大)是搞機器人的,偏重控制理論這塊,SCI EI檢索的文章數60+。他說過跟他一塊搞這個的同學90年代就轉行了,因為國家不支持,沒有經費支持。至於現在研究生,就我所在的工大微電子中心,是有保密措施的,至於怎麼保密,自己來看,網上不是什麼都可以說。至於航天處在什麼水平,因為保密的原因,說實話我身在其中都搞不明白,外人恐怕就更難了。
美國=當初的蘇聯>俄羅斯>中日印歐盟
我們將處於並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這個怎麼說呢?美國的思路是對的。支持私營公司的航天探索。
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由於國家投入和薪資待遇方面問題,航天事業肯定比不上互聯網行業發展迅速。但近幾年成果還是比較多的。技術方面為了可靠性的要求,也不敢會用最前沿的東西。差距還是工業基礎水平,慢慢來。
航天學校學精密儀器的,匿名說點不泄密的吧。
其實高校院所差距沒那麼大,真正的差距在企業上。國外企業帶動科研,國內科研帶動國外企業……百年的積累不是你有錢就能追上的我最近也聽了一些關於我國的航天,航空中的問題。主要還是一個問題,中國到底應該把什麼做為我們自己的核心。不應該只是去追求飛上去了,然後就什麼都不管了,。不能吹噓這個我國航空多好,然後又說什麼,人家先發展,然後本來就有差距,這明顯就是發現問題但是從來不去解決的。據說前幾年有個嫦娥類,還是某類火箭升空時,差點撞擊到我們自己的碎片,這件事最後緊急到需不需要到在半夜2點驚醒國家主席這樣嚴重,想想都覺得可怕。而且在前幾年時,據說是美國說我們中的一個航天衛星在7天後將要和對方的衛星碰撞了,讓我們該該軌道,我們的航天局開始還不信,還覺得是人家在騙我們,可是經過一些人員的計算,最後發現這的確要碰撞了,才馬上去改變軌道的。說的直白點,中國的航空自己衛星對別人的航空衛星就像是瞎子一樣,看不著別人,而且據說我們的火箭每次升上去,它的脫落從來都不會處理的,就是懸浮在太空中,因為我國還不具有讓其自行返回地球的能力。如果真的第三次大戰打起來了,中國的航空說不定還不如一層紙一樣薄,它存在太多問題了,更本上就算是空架子。當真正的戰爭來臨時,航空航天才是我們最厚實的武器,越高科技,才能起到越關鍵的作用,而人民戰爭基本上已經很難再起到決定關鍵的作用。
簡單點說就是「阿三」
和國外應該至少100年的差距,搞得都是一些別人搞爛了的落後技術。
航天這玩意兒,先進不先進有什麼關係呢?反正多發一些上去,媒體搞搞報道,群情亢奮,愛國血槽回復到滿,不就達到目的了嗎?
推薦閱讀:
※神舟系列飛船的外國翻譯是什麼?而官方是無神論的共產黨,會不會讓外國人很困惑?
※「墨子號」量子衛星升空後將會展開哪些研究?以及可能會遇到哪些困難?
※「天舟一號」除了貨運,還有哪些任務?
※西工大大二航天飛設,如何出坑,女生。?
※如何評價長征七號運載火箭首次發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