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看待天子守國門 君王死社稷這句話?


這句話原本是從閻崇年的《正說清朝十二帝》來的。
從說這句話的背景看,拿著這句話高潮嘲諷明粉的那些人,也不知道臉紅。

我把原文貼上來:

第一,咸豐沒有下詔決戰。他沒有作戰決心,也沒有周密部署。起初,英軍18000餘人,法軍7000餘人,陸續開赴中國。咸豐皇帝沒有發布詔書,動員軍民,積極抵抗;也沒有派軍隊守住天津塘沽海口。卻在圓明園慶祝他的30壽辰,在正大光明殿接受百官朝賀,並在同樂園連演四天慶壽大戲。咸豐和王公大臣沉醉在園內的聽戲歡樂中,英法聯軍卻加緊了軍事進攻。一個大清帝國,數以百萬計官兵,難道還不如衣索比亞的11萬軍隊嗎?而且,義大利到衣索比亞很近,不像英、法到清朝那麼遠;衣索比亞是個小國,不像清朝那麼地大、物博、人眾、兵多!第二,咸豐沒有政治韜略。咸豐戰和不決,小勝即驕。打了敗仗,簽訂《天津條約》;略獲小勝,又撕毀《天津條約》;再打敗仗,又拒絕妥協;施展貓伶狗俐小技,使得事態不斷擴大。沒有使天津談判就地解決,而支持肅順、載垣、穆蔭一夥,將英使巴夏禮等誘擒到北京,導致事態進一步擴大。咸豐帝沒有韜略,沒有格局,耍小把戲,玩小權術,使主動局面變成被動局面,又使被動局面更加被動。第三,咸豐沒有身守社稷。面對英法聯軍6000餘人犯八里橋,咸豐沒有動員兵民「勤王」,全力守衛京師,而是準備逃跑。當年,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原因之一是「天子守國門」,抵禦入侵。明朝的崇禎皇帝,在社稷危難之時,既不遷都逃跑,也不巡狩圍獵,而是發出「朕死無面目見祖宗,自去冠冕,以發覆面」的哀嘆,登上煤山,自縊而死。可是,咸豐皇帝在大敵侵入之時,不盡職守,不守國門,卻帶領老婆兒子、軍機大臣、王公貴族,逃之夭夭,美其名曰「巡狩」。咸豐皇帝鑄成了歷史之大錯、特錯!咸豐皇帝逃到承德避暑山莊做了些什麼?是設法挽救國家危亡,還是關懷黎民塗炭?都不是。咸豐皇帝在避暑山莊里貪女色、貪絲竹、貪美酒、貪鴉片!
………

「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原因之一是「天子守國門」,抵禦入侵。明朝的崇禎皇帝,在社稷危難之時,既不遷都逃跑,也不巡狩圍獵,而是發出「朕死無面目見祖宗,自去冠冕,以發覆面」的哀嘆,登上煤山,自縊而死。可是,咸豐皇帝在大敵侵入之時,不盡職守,不守國門,卻帶領老婆兒子、軍機大臣、王公貴族,逃之夭夭,美其名曰「巡狩」。咸豐皇帝鑄成了歷史之大錯、特錯!」

閻崇年這是拿明朝皇帝諷刺咸豐來著。

你們高潮個什麼?


這麼打臉的話,也不知道那些偽明粉們一天到晚喊喊喊的,喊個什麼勁。

天子守國門應該分四段來打臉。

打臉1、朱元璋到朱棣遷都以前。這段本來是不寫的,就有人跟我辯,說朱元璋的時候北京是國門啊,扒拉扒拉。最開始的時候,北京是國門,長城以外都是蒙古的,可那時候天子沒到北京,人朱元璋定都是在南京,你天子守的屁國門。

打臉2、朱棣遷都到北京的時候,北京外圍已經有很大的領土了,有薊遼軍鎮,有大寧都司,有朵顏三衛,後來還有奴爾干都司,為了征蒙古方便是遷都是原因之一。那時候皇帝是到北京了,可北京早就不是國門了,你天子守的屁國門。

打臉3、北京從外圍大片領土,守著守著,越守越小,領土越來越少,北京成了國門。喊這話好象都不介意明朝屁股被人打了十七八次似的。這時候倒真是天子守國門了,可那是因為丟了大片領土才能喊的,你天子守的屁國門。

打臉4、真正天子在守國門,這時候北京也是國門了,天子也在這兒了。守得很好嗎?俺答汗想打就打,最後不得不封貢,林丹汗也是想打就打,還伙著蒙古內喀五部聯盟一起打。是個人都可以隨便打明朝。到了皇太極更不得了了,人家不是打你,是入關,還五次,直接到你家裡來旅遊,想來就來,想搶就搶。天子是在守國門,你天子守的屁國門。

君王死社稷也是好笑。

朱由檢死之前就沒做什麼對社稷有利的事,遷都,又怕擔罪名。

讓太子去南京撫軍,他也不幹,最好是自己跑。

那都沒有了,讓二王之國總可以吧。也不行。

早做安排不是對社稷有利的事嗎?也不至於南明的時候爭的那麼厲害,最後大家都不團結,如果南京有他三個兒子中的哪怕一個,大家齊心協力,南明也不至於幾十年就結束了。

讓吳三桂率兵勤王,又怕擔放棄寧遠,放棄領土的罪名。最好大臣們提,他勉強同意,然後再把罪責推給提議的大臣,這套路玩過多少次了,誰還跳出你這坑啊。李自成進京了,想著逃跑,跑不成,跟家裡的女人出氣,讓家裡的女人都去死,並親手殺了自己五歲的女兒,這他也下得了手啊。都不知道現在還那麼多粉崇禎的迷妹整天迷他什麼?真要是嫁給朱由檢這樣的男人,破產了不是分一點財產讓你好好的走,而是逼著你先他而死,到時候都不知道哪哭去。

最後,到絕望了,還是「文臣人人可殺」,「皆諸臣誤朕」。尼瑪,你坑了大臣們一次又一次咋不說,刑部大牢常年都關著被你坑的大臣,到李自成快進京的時候,還一百多位官員,好不容易求情了才放出來一部分。

他怎麼不說他自己可殺呢?

死前一件對社稷有利的事也沒做,怎麼就說他死社稷呢?他哪怕衝出去做個砍流賊的樣子也好啊。

哦,對。他倒真把自己給殺了,總算做對一件事了。


按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說法,李隆基就不應該逃,也不該帶著太子逃,更不應該讓他去朔方;康王不應該到臨安建都,應該去金國送死;蔣公不應該逃到重慶,應該讓整個班子在南京與鬼子玉碎……

國家領袖要以國家為重,必須為其治下的軍民負責,一死了之(很可能還是不得不死),還不留個影子政府,這就是對國家的不負責任。


各位大師:

歷史車輪滾滾,個人只能加速或者減緩歷史潮流,卻無法阻礙或者改變它。

崇禎同志加速了明朝的滅亡。我們不能因為他弔死在煤山,就說這是一個好皇帝,就像我評價諸葛亮的時候說的:一個合格的政治家,最關鍵的是,不是道德高尚,不是斬首多少,不是攻城幾座,而是能不能和諧社會、安定政局。

崇禎同志顯然不是這種人物。雖然,明朝的末日,在崇禎之前已經進入倒計時階段,不是因為崇禎撲街才導致明朝接近崩潰的。國家的基礎,是一個個普通的百姓,百姓的大量破產逃亡,是在崇禎即位之前就已經開始的;國家的基石,是一個個朝廷的官員,官員體系的瓦解和潰散,也會在崇禎即位之前就已經開始的。明朝滅亡的責任,不能算在崇禎一個人頭上。

崇禎即位以後,又趕上天災,又趕上人禍,不過,外因可以克服,內因無法消滅,只要措施得當,明朝還是不至於完蛋得這麼利索,至少崇禎本人不至於死得這麼慘烈。但是,崇禎的剛愎自用,驚呆了中國歷代很多帝王,首輔大臣的下台頻率,也僅有西晉的八王之亂時代可以稍微相比,但是,即使到了這一步,這也都不算什麼。

崇禎最禍害明朝的一件事兒就是:你是條漢子,你想死就死去,但是,你怎麼就想不到讓自己的太子提前坐鎮東南,在你死了以後好繼續領導大家對抗各路敵軍。就連西晉王朝末年跟天天吃屎一樣的蠢驢、東海王司馬越,還知道把自己的好兄弟司馬睿放到江南,給自己穩定的輸血呢!一個皇帝,怎麼就跟個痞子是的,打急了眼,居然拉著自己全家一起把人家砍死,最後一家子被判刑,連個送衣服的都沒有,這不是揮刀自宮、自斷生路嗎?要不是這種貨,北京淪陷以後,何至於剩下的依然龐大的明朝軍隊各自為戰、甚至相互為戰,被人家各個擊破?就這一個選擇,崇禎同志就努力的辦成了清朝和起義軍努力百年也辦不到的事兒,他肢解了明朝最後的向心力,砍掉了明朝最後的一桿旗,對於明朝來說,他真是罪孽深重、死有餘辜。

最後說點我自己的事兒,我是業餘歷史愛好者,但是愛歷史,最後成了編外從業人員,為了盡我一點微薄的力量,我做了一個有關西晉歷史的長篇音頻節目《大寶——西晉時代》,專門在說司馬家族在整個東漢、三國、西晉時代是怎麼崛起、鼎盛,又怎麼一步步國破家亡的。也許,這是市面上最詳細的一個說這個王朝的節目了。這是最新一集的地址:22C 曹爽的腦殘高參們(下)【MP3_聲音_錄音】免費在線收聽|下載-喜馬拉雅fm


至少在我看來這是一種有擔當,勇敢,高貴又榮譽的偉大行為。


真相就是洪武割東北數州之地給朝鮮,然後永樂失哈密,宣德棄交趾,正德年間連漢族傳統領土河套地區都丟了。至於土木堡和俺答汗京師自助游這種事都不值一提了。


雖然這後面意淫的人總能對著崇禎高潮,但崇禎還是比你溥儀高的不知道哪裡去了
溥儀一輩子簡直沒有真正做過一件有骨氣的事情,大清滅亡的時候沒有鄭成功和李定國,卻總有弱智把它和明朝相提並論,馮玉祥和孫殿英毀掉優待條約後,溥儀又從民國的蛀蟲變成了東北的玩偶,更可怕的是,溥儀在東京審判上為了活下去,不惜作假證出賣對自己仁至義盡的日本人
戰後更離奇,先是效忠蘇聯,不願意被押送回國,之後又變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
順帶一提,民國革命黨的辛亥革命是民族革命,孫中山依舊拜了明孝宗的陵墓,章太炎則組織了中國亡國百餘年紀念會,可見,在明死的時候,海賊和流寇依舊不願放棄它的旗幟,反清復明貫穿大清的一生,直到最後東渡東京的同盟會都繼承了這遺志,反觀清朝死了之後什麼都沒有留下,除了宗社黨的滿清皇室(後來滿洲國的開國先驅們),沒有什麼人再記得它


如何看待可以對比李煜「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春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其他還有很多被殺的亡國君,至少這個是對故國最大的承擔與承諾。能力有差別,但是榮耀呢?我覺得有明一代君王雖各種昏聵,但於君主品格來說,是排的上號的。


那些讚美崇禎的,我們談談。
他死個鬼社稷,明明是想逃跑不成害怕李自成等起義軍,才自殺。

崇禎死有餘辜!反革命的渣滓!

反動派!

臨死前假惺惺地說愛民,愛民你會加派三餉?

這種虛偽的人,還有人讚美,我呸!


如果被自己的人民打破首都逼得自盡也算君王死社稷的話,在鹿台一把火燒死自己的商紂王,在江都被宇文化及縊殺的隋煬帝都算是君王死社稷了。


閻崇年首先提的,然後被各位精神朱家人拿來如同電線杆廣告一樣複製粘貼


畢竟一樹掛三龍


別的我就不要求里,把河套收回來再吹這個B。


能跑的那位不跑,死在了煤山,不應該跑的九姑娘倒是跑的比誰都快。話說回來,九姑娘性格反差太大了。


至少崇禎敢於自殺


天子守國門,但是你們本來不用守國門的啊!把自己的領土封給蒙古人,這是出於什麼樣的考慮啊?


內外交困,官僚集團尾大不掉,天子亦無奈亦悲壯。但如果能重來的話,還是不要選這麼個進取型的首都了。除非你願意剃禿嚕個瓢,留個豬尾巴,穿得和個殭屍一樣。國門一破,之後的事就只能借用王夫之老先生一句話——中國之文,乍明乍滅,他日者必且陵蔑以之於無文,而人之返乎軒轅以前,蔑不夷矣。


然而並沒有什麼暖用。


頑固不化的封建自製,自食其果


至少明朝皇帝確實做到了。明仁宗登基之後本來打算遷都回南京的,因為定都北京的防禦成本太高了。只是明仁宗登基就一年就掛了,事情就沒辦成。


先說一句,我是看某人的答案進來的。

北方人不看好大明太正常了吧。

不能光看到大明抵禦北方民族侵擾,也要大明摻沙子陷自己外加養寇自重。皇帝代表大明,官員也代表大明啊。

然後災荒來臨,北方人就大批量「從賊付逆」了。你說大明虧待南方貧民我信,你說大明虧待全體南方人我就不信了,畢竟東林楚浙這幫人代表的不是北方人吃人苟活帝國賤民和流寇的利益。

所以繞來繞去,階級鬥爭至少比地域問題靠譜。


推薦閱讀:

在明清兩代,買個丫鬟要多少錢?
朱元璋滅元時的騎兵哪裡來的?
為什麼嚴嵩和徐階同是貪官,評價會差的這麼遠?
在杜車別的《明冤》中所說,薩爾滸之戰中明軍戰鬥力非常強,只是數量少。是因為明末軍隊都被調去鎮壓農民軍?
如何評價東林黨?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