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州女真興起時,為什麼選擇向西攻打明朝,而不是向南攻打朝鮮?

建州女真一開始就自信可以單挑明朝么?
他們還在關外時的世界觀是怎樣的,怎麼判斷征服的邊界應包含哪些區域、不應包含哪些區域?


建州女真興起時,最早打的注意就是朝鮮,並頻頻出手,但是因為明朝努力安撫,只停留在小規模的摩擦衝突程度。等到努爾哈赤準備大規模對付朝鮮時,朝鮮的執政者恰好是一位罕見的「親(後)金派」國王光海君。

一、
時間還是萬曆援朝戰爭前後。這場戰爭,李氏朝鮮稱為「壬辰倭亂」。
在萬曆援朝戰爭進行中,建州女真與明朝正處在蜜月期,努爾哈赤對明朝表現的特別恭順。李成梁雖然此時已遭到罷劾去職,但努爾哈赤的積極表現,被視為是他在出任遼東總兵時,對女真邊夷恩威並施的重要政績之一。
努爾哈赤向明朝提出一個請求:要帶建州兵去朝鮮戰場支援。這個問題在明朝朝廷上雖然也引起正反兩方爭議,聲勢並不算大。但是朝鮮方面得知後,卻極力反對,一萬個不樂意。
這是因為,朝鮮和女真是幾百年積怨的老冤家,雙方在鴨綠江、圖們江兩邊的大小衝突不斷。
努爾哈赤表示援朝,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此時他正在征討建州女真北三部和海西女真烏拉,並打算收撫圖們江流域的零散女真小部落(這些零散部落以前不屬於建州也不屬於烏拉,他們以六個相對較大的部落為主,不定期向朝鮮稱藩,被朝鮮稱為「藩地六胡」、「六城藩胡」。壬辰倭亂是,日軍加藤清正急行軍北上,在圖們江北岸交戰的女真部落就是藩地六胡)。
努爾哈赤的實際目的,就是想藉機擴張自己在朝鮮半島北部這些零散女真部落中的影響力。
主要是出於朝鮮方面的強烈反對,明朝沒有答應努爾哈赤的請求。

但是到了1595年夏天,雙方還是發生了「渭源危機」,當時,鴨綠江兩岸的女真、朝鮮邊民都沒有啥邊境意識,經常隨便渡江到對面的山裡挖人蔘或捕獵,經常引發衝突。鴨綠江中游的滿浦三水地區,有一個女真與朝鮮的小型邊貿口岸,這年舊曆七月,90多名女真人到滿浦與朝鮮人做交易,正值盛夏,植物生長茂盛,他們就在周邊採挖草藥之類的山貨,被朝鮮守軍誤認為是來進攻騷擾的建州軍,雙方交戰,各自死傷幾十人。
此時援朝戰爭第一階段剛結束,朝鮮無力應付這個小規模的邊境衝突,卻給努爾哈赤提供了好機會。建州女真揚言「集兵三千」,要在近期找朝鮮報仇。
朝鮮趕緊向明朝求援,讓明朝對努爾哈赤施壓、勸阻,自己也派出以南部主薄申忠一為首的使節,到建州賠罪修好,答應嚴懲本國挑起戰端的肇事邊軍將領。

二、
就在萬曆援朝戰爭期間,努爾哈赤也開始加快統一女真各部的進程。建州女真也和海西女真葉赫、烏拉展開交戰。如1593年擊敗葉赫九部聯軍的古勒山之戰。
不過在戰爭後,朝鮮國力大損,在鴨綠江和圖們江邊,只好對女真採取消極守勢。在隨後建州與烏拉的戰鬥中,建州女真軍多次渡過鴨綠江和圖們江,就在朝鮮一側境內行軍,即是因為這裡行程近,也趁機對朝鮮耀武揚威。朝鮮方面只能採取默認態度。

三、就在建州女真已經在戰場上對烏拉取得全面優勢地位的1608年,朝鮮宣祖李昖死了,繼位的是光海君李琿。
李琿比較清醒地意識到此時朝鮮悖弱的實力,又目睹了建州女真正在崛起的步伐,所以一反歷代先王的仇胡政策,轉而採取與建州積極修好的態度,還在鴨綠江廣開邊市,換取了努爾哈赤表示不再派兵侵犯朝鮮的承諾。
在1619年的薩爾滸之戰中,雖然朝鮮迫於明朝的壓力,也配合出兵,但表現的非常怠慢,甚至有向建州泄漏明軍情報的嫌疑。光海君在答應明朝會派兵配合剿滅建州的同時,也向建州派出時節,解釋自己的行為實出無奈。
努爾哈赤對光海君的態度也比較容忍,在薩爾滸之戰中,1.3萬朝鮮兵分為三個半營,與明朝東路軍劉綎合編,在戰鬥中,朝鮮軍不僅拖後腿,而且只被建州消滅一個營後就投降了。
事後,建州對這些朝鮮俘虜也相對比較優待。

四、
光海君採取的「不背明、不怒金」的等距離外交,就使朝鮮避免了後金東侵之禍。
但是在1623年,朝鮮再次發生宮廷政變「仁祖反正」,綾陽君李倧廢黜光海君,轉為採取全面親明政策,又有條件容留毛文龍。最終招來1627、1636年兩次後金軍東侵的戰禍。


奴酋叛亂的終極目標是入主中原,你可以說他年輕時讀《三國演義》和《水滸傳》塑造了三觀。也可以說他的世界觀里自己生下來就是拓跋魏、遼金元「一脈相承」的陣營,是「北方胡國「正統的天然繼承人。入主中原,至少佔領中國北方應當是他世界觀里的勝利的終極目標。因為在他之前拓跋魏,遼金元都做到了。他不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當然也可以做到。

人類需要歷史,一個原因是需要從歷史中挖掘先例、「榜樣」和依據,為自己當下所做的事找尋理由和樹立信心。當然還有一點重要的是「以史為鑒」,歷史上失敗的先例可以總結教訓。所以歷史是在重複,但是也在「進步」。五胡亂華開了胡族統治中國北方的先例,拓跋鮮卑繼苻堅的短暫時代後成功統治中國北方。之後是洛陽集團的漢化,六鎮的反撲,最終的歸宿還是被楊堅重新奪回漢人國家,把鮮卑族吞噬掉。
自此之後,北方胡國的目標變成兩個:一,武力征服中國;二,避免被漢化。
遼國開創的兩班制度,在幽雲十六州以漢制統治漢人。關鍵是保證了國家的胡化核心,同時又能吸收漢人制度的優點。金國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把實驗區南界推到秦嶺淮河線。猛安謀克為奴酋的八旗制度樹立重要標杆。蒙古第一次徹底政府中國,但是在中國制度的運用上缺乏靈活,國祚不過百年,也給中國留下了「胡無百年運」的經驗(當然這一重要經驗和精神寄託也最終被滿洲打破)。滿洲從奴酋開始幾代核心的努力,站在之前「巨人」的肩膀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既完全保證了胡國本位的安全,又把中國制度這個工具運用的無比純熟。這代價就是中國文明被更深刻、更全面的毀滅。使東亞的文明中心終於在明朝滅亡後東移到日本。

在滿洲國的教科書里,北方胡國的」正統性「是一脈相承的。「唐宋明非胡國」(唐和明在遼東的地理存在並不能成為manju承認這兩個朝代的理由),1911到1931年間的民國應被定義為「軍閥時代」。「中華民族」能糊的住一些人,但糊不住滿洲國深厚的「歷史淵源」。

你可以說原因是奴酋和明朝結下了梁子。因為"七大恨",所以要徹底征服中國。但不如說北方胡國和中國自古就是仇敵,這一天然對峙維持超過三千年。不管奴酋家是源自西伯利亞還是黑龍江,不管他和東北土著諸申人有沒有關係,他天然加自主選擇成為北方胡國朔脈的繼承人,這就決定了他的格局裡敵人只能是明朝,朝鮮根本不在這個範圍之內。

能證明滿洲區別對待明國和朝鮮的例子,以及滿洲和朝鮮之間微妙平衡的例子想到幾點,以後詳細補充:
1.薩爾滸之戰,光海君主政的朝鮮很可能出賣了情報給奴酋,楊鎬相當於被賣了。
2. 滿洲兩次入侵朝鮮,起因或者目標都是東江。而不是朝鮮本身。
3. 滿洲的兩次入侵點到為止。不會把朝鮮國滅掉。初步分析原因一是不適合投入過大成本自傷,朝鮮不可能真在背後捅刀子,過去在背後捅刀子的一直是東江總兵毛文龍。二是在和明朝周旋時留後路,朝鮮可充當僵持談判獲取信息的中介。
4.永曆帝殉國後,延平文王(鄭經)在和滿洲的談判中多次提出和談基本底線為「比朝鮮例」。但是滿洲都不會同意,且不可能同意。明國要想和談,必須剃髮易服。更印證了滿洲要置明國於死地、與朝鮮區別對待是他們的一貫國策。
5.朝鮮的外交政策都是非常實用利己的。被迫臣服滿洲後,從來沒有捅過刀子。Hung taiji數次入關時沒有,Dorgun傾全國之力入關時沒有。延平王北伐時沒有,三藩反正、文王西征時沒有。滿洲人也很了解朝鮮人的想法,雙方似乎有一些微妙的默契。滿洲人能容忍朝鮮的大明衣冠,在國內悄悄尊明貶虜、華夷之辯。朝鮮也不會真去搞滿洲。想像一下若不是日本明治維新後再次征朝,滿洲和朝鮮完全可以這麼相安無事的和平相處下去一萬年。
6.朝鮮孝宗的「北伐」,雷聲大雨點小。核心是標明「尊周尊明」,給全國人民做樣子,而不是真要北伐。建大報壇有很多含義和淵源,裡面有一點我覺得是愧疚和贖罪之心,畢竟壬辰倭亂時明朝傾國相救,之後不久建虜叛亂後朝鮮的表現基本算是「恩將仇報」了。


1627年 丁卯之戰 朝鮮戰敗,約為同盟
1636年 丙子之戰 冬日河面結冰,大軍長驅直下,十二日圍困朝鮮都城漢陽,掠五十萬俘虜為奴,朝鮮稱臣納貢。


第一,滿洲人從來沒有把朝鮮人當成可以和自己放在一個重量級上的對手,哪怕是四分五裂之時也從來沒看得起過(這和朝鮮一直積貧積弱有關)
第二,明朝更有錢(你搶錢搶窮人家的?)
第三,誰說沒打過的?丁卯胡亂和丙子胡亂(朝鮮角度說的)是很好的例證,清朝入關後康熙時期也是禍事不斷


後金在明末崛起,騎兵強悍,朝鮮已經拿下,野心卻沒滿足,而那時的明朝內部矛盾激烈,農民起義此起彼伏,朝廷腐敗,氣候上又是大旱,實力大損,後金的頭目也有足夠的膽識和智慧,攻明是勢在必行。


幾個原因:
1.仇恨,大明誤殺了他祖父和父親
2.經濟誘惑大一些
3.民族矛盾,明朝經常對遼東周圍的部族,進行屠寨
4.努爾哈赤當過李成梁的不下,知道明朝的脆弱性
5.抗倭援朝,明朝國力透支了
..............


相比明朝江山的幅員遼闊,朝鮮的吸引力就相形見絀了。更何況皇太極當年在打明朝前,就先把朝鮮打得服服帖帖的。


打啊,怎麼不打,朝鮮人沒骨氣,一打就跟大明求救要麼認慫,大明也像個家長一樣勸架,後來女真統一了,覺得自己牛逼了,把大明干翻後,直接讓朝鮮當兒子了?


打了,印象里好像是阿敏打的,朝鮮一如既往的不經打,又是賠錢又是送東西的,然後直接求和,應該是稱臣了。
當時明朝連瀋陽都丟了。


明朝更富有。


強盜集團當然是搶有錢的,問題是朝鮮就是一幫苦哈哈


甚至開始懷疑人生


因為他後來有個國號叫後金

(前)金入中原,滅遼擄宋


補充兩點,建州和明有仇,和明作戰適合邊掠奪邊發展的模式


推薦閱讀:

曾國藩攻陷天京後為何要屠城?
滿清相對於明朝,是更開明還是更專制了?
怎麼看待洪承疇最後只被封輕車都尉?
乾隆皇帝和現在的北京白領,誰的生活質量更高?
乾隆是一個好皇帝嗎?

TAG:明朝 | 清朝 | 清朝歷史 | 滿族 | 明朝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