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ULA擁有AtlasV和Delta4 Medium兩個運力差不多的運載火箭系列,究竟各自有何優勢?

既然兩者運力相差無幾,為什麼還要花銷更多成本去同時運營這兩個完全獨立的發射系統?
而不是Atlas專註中小型發射任務,而Delta4則只保留重型,負責一箭雙星和大型發射任務。
這兩者到底各自都有什麼優勢呢?對於ULA來說,選擇哪種火箭發射到底是ULA按照任務需求指定的,還是按照客戶要求指定的?


航天發射市場就是一塊蛋糕,該怎麼分?

政客們是切蛋糕的人,切的次數越多手裡粘的油越多,且每個吃蛋糕的都長不大,還得一直跪求自己;火箭製造商是吃蛋糕的人,誰都希望自己吃到更多,但也會有種情況別人為競爭不擇手段。

因此,美國政客和火箭商之間關係就變成:

政客們想要大家充分競爭,價格下來,越多人競爭越好;

火箭商們互相打壓,倖存下來兩個大頭構建聯盟,實現壟斷,瓜分蛋糕。當然這是一個過程;

全世界各大火箭家族截圖摘自本人的電子書 離開地球表面:一小時讀懂人類航天史

德爾塔/三角洲、宇宙神和泰坦是美國火箭三大系列,德爾塔/三角洲是波音家的,宇宙神是洛克西德和通用動力的,泰坦是馬丁的,這三家的火箭都是從1960年開始發展。它們家族各種火箭都有,可以執行各種各樣的任務,有大量的火箭功能和能力都是重複的,比如你提的這兩個。

我在這本書里講過(離開地球表面:一小時讀懂人類航天史),它們當時面臨一個共同的敵人:太空梭。畢竟這是NASA親兒子、美國政府強力支持的項目。從理論上講每架飛機可以重複使用100-150次,平均下來費用很低。但它也很尷尬,巨大的能力都用來推飛機本身了,真正能運的東西僅僅25噸極限,跟這幾家的火箭重複了。

於是這幾家立即有了巨大的價格優勢,一個直接的後果是太空梭大量的任務被搶走很多。本來就貴,發射次數越少,平均下來就更貴,出了兩次事後,發展了30年的太空梭就被拍死了。

後來馬丁被並進了洛克希德·馬丁,泰坦消失,美國就變成波音和洛馬兩家競爭了。它們後來發現沒必要,就直接在2006年註冊了今天的聯合發射同盟(united launch alliance),徹底壟斷。但由於歷史原因,它們的火箭家族有很多都是重複的。不過目前雙方壟斷的比較和諧了,三角洲/德爾塔主要出重型大活,宇宙神主要拿中輕小活,很和諧。

Delta4-heavy是現役世界最強火箭,純國產,一次4億多;

Atlas 5超級模塊化組裝。按照最大直徑、助推器數量、有無上面級可以模塊化為401到552等20多種火箭,能發射超多種載荷,一次1-2億,但缺點是受制於俄羅斯的發動機;中國的新一代火箭一個重大改進就是模塊化,這跟看到atlas火箭的巨大成功是分不開的。

比如你說的Atlas 5和Delta 4-M,水平、技術和應用的確接近,Atlas 5的使用頻率就遠遠高於後者,這一方面是聯合發射同盟的內部妥協,另一方面的確便宜很多,NASA也不傻。但的確從理論上講這二者有一個,或者專註一個做改進,就足夠用了。

壟斷還有一個優勢是極大打壓後來者,orbital ATK辛辛苦苦做了安塔瑞斯火箭打破壟斷,被打壓很慘,今年9月終於被格魯曼收購兼并。

NASA當然恨得牙根痒痒,太空梭退役後,俄羅斯人宰我們就算了,你們還這麼宰我們,於是背地裡瘋狂扶植各種商業航天(太空精釀:如何看待美國重建國家航天委員會(NSC)?)。

領養了好幾個孩子之後,Space-X果然不負眾望吊炸天,在聯合發射同盟如此壟斷的情況下,打破壟斷崛起為另一極。

2016年,世界85次發射,美國22次,Space-X 8次,聯合發射同盟有12次

2017年至今,世界75次發射,美國26次,Space-X 16次,聯合發射同盟僅7次

2018年,世界大約80次,Space-X已經拿到了其中30個合同,聯合發射同盟在5次左右

Space-X在2017年還首次拿了美國空軍和海軍的軍事衛星發射項目,以前這可是被delta壟斷的超級肥差,基本意味著已經徹底擊敗了聯合發射同盟。到了2018年Space-X就開始血洗全世界了。

資本家們,還是要為此付出代價的,

但與此同時,一個更大的資本家會站在失敗者的屍骨上重新崛起

想多了解世界各大火箭家族的故事,也歡迎聽一個live

世界火箭家族一覽


謝邀,ULA=聯合發射聯盟。Atlas是洛馬公司的、Delta是波音公司的,各賣各的。
撤併產品線會違反《反托拉斯法案》(其實現在已經被SpaceX告過,沒告倒)。


簡單的說Delta IV系列生不逢時,出來時市場競爭更激烈了,本身玩高技術結果太貴。Delta IV H打一發更要3.5億美元,所以在商業發射市場上毫無競爭力。不過Delta IV用的是全美國部件,RS-68系列是美國自產,第二級用的RL-10系列更是美國老字號。而Atlas V第一級的RD-180是俄國產的,於是Delta IV成為美國政府機構特別是軍方的御用發射系統安全而強大不會受制於俄國人。Delta IV H是負責原來Titan IV和太空梭乾的發射大尺寸重型載荷的活,現在Delta IV H基本全用來發射大型間諜衛星之類的敏感載荷

Atlas V比Delta IV便宜不少,而且安全記錄良好,有一定的商業競爭力,不像Delta IV因為死貴而成御用火箭,缺點就Atlas V第一級用俄國的RD-180煤油機,容易受制於人


這是有歷史原因的,想當初1986年,美國遇到了太空梭,泰坦和德爾塔火箭三連爆,幾乎到了無箭可用的地步。只剩下altas,也就是宇宙神這一棵獨苗還能發射。美國人也是心有餘悸吧。泰坦退役之後,如果再取消德爾塔或者宇宙神,只剩一棵獨苗的美國人如果再遇到一場發射失敗,整個太空計劃就會陷入停滯。如果正巧有幾年一次的深空發射計劃,會造成好幾年的拖延,風險太大。


推薦閱讀:

天宮二號有哪些任務?
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代號中的「遙」指的是什麼?
中國的航天技術比美俄落後至少 50 年以上嗎?
如何看我國火箭回收取得突破,群傘空投實驗成功?
為什麼長征五號使用三維建模技術要作為一個宣傳點?

TAG:太空 | 機械 | 航天 | 運載火箭 | 航空航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