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黃海冷水團是什麼?對黃海海域的海產養殖有什麼影響?
黃海海域有多種海流交匯,環境還挺複雜。
從整體來看,黃海海流微弱,流速通常只有最大潮流速度的十分之一左右。表層流受風力制約,具有風海流性質。在盛行偏北風季節,多偏南流;在盛行偏南風季節,多偏北流。黃海環流主要由黃海暖流(及其餘脈)和黃海沿岸流所組成。黃海暖流是對馬暖流在濟州島西南方伸入黃海的一個分支(有人稱為「對馬暖流西分支」),它大致沿黃海槽向北流動,平均流速約10厘米/秒(在源地也不超過25厘米/秒)。它是黃海外海水的主要來源,具有高鹽(冬季兼有高溫)特徵,但在北上途中逐漸變性。當它進入黃海北部時已成為余脈,再向西轉折,經老鐵山水道進入渤海時,勢力已相當微弱。
黃海沿岸流是黃海沿岸流系(包括西朝鮮沿岸流、遼南沿岸流、蘇北近岸局部性沿岸流等)中的一支,是低鹽(冬季兼低溫)水流,水色混濁,流速小於25厘米/秒。它上接渤海沿岸流,沿山東半島北岸東流,在成山角附近轉向南或西南流,繞過成山角後大致沿40~50米等深線的走向南下,在長江口北(約北緯32°~33°附近)轉向東南,越過長江淺灘侵入東海,其前鋒有時可達北緯30°附近。這支沿岸流在山東半島北岸一帶流幅較寬,夏季最寬時可達50餘公里。在成山角一帶,流幅變窄,流速增大,越過成山角後流速劇減,而自海州灣往南,流速又漸增,至北緯34°附近,增至25厘米/秒左右。黃海沿岸流流速最大區在山東半島北岸、成山角外和大沙漁場附近。
沿岸水團、黃海中央水團和南黃海高鹽水團是黃海最基本的3類水團。黃海沿岸水系指黃海沿岸約20~30米等深線以內的海域,入海江河淡水與海水混合,形成的遼南沿岸水、魯北沿岸水、蘇北沿岸水和西朝鮮沿岸水。這些沿岸水的共同特徵是:鹽度終年較低(大多數低於32.0‰)、海水混濁,透明度小,溫、鹽度的季節變化大,水團的水平範圍夏大而冬小,但厚度是夏淺而冬深。
黃海中央水團分布在黃海中央水下窪地區域,其南端可進入東海。它是由進入大陸架淺海的外海水與沿岸水混合後,在當地水文氣象條件的影響下形成的混合水團。冬半年(11月至翌年3月),水團呈垂直均勻狀態,溫度約為3~10℃,鹽度約為32.0~34.0‰。夏半年(4~10月),由於增溫降鹽作用,黃海中央水團明顯地分為上、下兩層。上層為高溫(25~28℃)、低鹽(31.0~32.0‰)水,厚度約為15~35米;下層為低溫(6~12℃)、高鹽(31.6~33.0‰)水,稱為「黃海底層冷水」(習慣上稱為「黃海冷水團」)。兩者之間出現明顯的躍層。
黃海冷水團是一個溫差大、鹽差小,而以低溫為其主要特徵的水體。這一冷水實際上是冬季時殘留在海底窪地中的黃海中央水團。它在增溫季節,相對於變性劇烈的上層水和周圍的沿岸水,才顯現為冷水。12月至翌年3月為冷水團溫鹽特性的更新形成期;4~6月為冷水團的成長期;7~8月為強盛期;9~11月為冷水團向冬季更新過渡的消衰期。黃海冷水團以成山角至長山串連線為界,被分成南、北兩個部分,南黃海冷水團與北黃海冷水團相比,溫鹽度均略高。相應地黃海冷水團有南、北兩個冷中心。北黃海冷水團中心位置較穩定,約位於北黃海中部偏西,水深大於50米範圍內,最低溫度值變化範圍為4.6~9.3℃。南黃海冷中心位置變化較大,大致位於北緯35°30′~36°45′、東經124°以西區域;最低溫度值變化範圍為6.0~9.0℃。黃海冷水團所盤踞的區域,特別是其邊緣部分,夏季形成氣旋式密度環流。環流速度自冷中心向外逐漸增大,最大值約為20~30厘米/秒,出現在冷水團的外緣等溫線密集之處。
這個冷水團的存在,對黃海、渤海甚至東海的捕撈和養殖都有極大的影響。因為冷水團能在夏季保證一定深度的海水處在相對低溫高鹽的狀態,這個水溫非常適合蝦夷扇貝、海參等等深海養殖作物的生長,同時對附近洄遊魚類的洄遊路線也有極大影響。
不過,對於這個冷水團的變化和影響因素,現在的研究還不是特別清楚。這個冷水團稍有異常,就可能會導致整個海區的溫度和鹽度劇烈波動,進而導致那些深海養殖的扇貝海參大量死亡。
其他資料可以查閱已有的一些論文:
秋季北黃海生源要素的平面分布特徵
黃海冷水團新生產力及微食物環作用分析
黃海冷水團的變化特徵
有一種冷叫「冷水團」的冷
凜冬將至。在北方之海,那是北風呼嘯、濁浪滔天。對於黃海和渤海海域的海產養殖行業來說,除了來自大陸深處的冷空氣之外,還有一種冷,叫冷水團之冷。因為這片海域的養殖行業,直接受一個叫「北黃海冷水團」的水文特徵的影響。
北黃海冷水團,又叫黃海中央水團,是這個海區的重要水文特徵,位於黃海中部窪地的深層和底部,由冬季進入黃海的外海水與沿岸水混合而成。這北黃海冷水團從每年的4月初到4月中旬開始形成,9月後消退,如此循環往複。其最主要的特性是低溫和高鹽。
正是由於這個冷水團的存在,這片海域的海水才能在夏季也保持在6-12℃的低溫以及一定的鹽度,而這個溫度和鹽度,則構成了許多深海珍饈如扇貝、海參等最適宜生長的環境。比如說海參,黃海是我國海參的主要產地,10月下旬-11月底是這些北方海參集中捕撈銷售階段。我們看到的海參廣告就這麼打:「某某區域受北黃海冷水團影響,海水鹽度恆定、水溫低、浮游生物豐富,是刺海參等海珍品最佳棲息地。」
事實上這個冷水團影響範圍之廣,甚至擴散到了東海。東海舟山漁場,初中地理書上的文字介紹都這麼寫:有長江、錢塘江和甬江三大入海口帶來的豐富營養物質,又有東海沿岸流、台灣暖流和黃海冷水團交匯攪動養分上浮,吸引著眾多魚群棲息洄遊,漁業資源得天獨厚。
可見這個「黃海冷水團」,可以算是這個海區深海珍饈養殖繁榮的根源之一。但是,等等,事情好像並沒那麼簡單!
仔細翻一翻往日新聞報道,你就會發現,一說到黃海、渤海地區的漁業生產,這個高冷又神秘的角色就會頻繁出現,收成好的年頭有它,收成不咋地的年頭也有它!附近海域的海產上市公司年報風險提示里就這麼寫道:受所處海域的自然環境和生態環境影響較大,水深、水溫、冷水團、底質、敵害、生態環境等眾多因素均會影響畝產。山東、浙江甚至台灣附近海域的某種魚類某一年減產了,專家也會吐槽這年北黃海冷水團又太強或太弱了。
事實上已經有數據表明,80年代以來,在北黃海海域內,養殖的鮑魚、海參、扇貝等多種海產品有幾次在夏季遭遇批量死亡。研究表明,這些生物並非死於病害,而是死在了海洋溫度的急劇變化之下,海水溫度變化幅度越大,這些深海生物就越脆弱。
而北黃海冷水團作為影響這一海域的重要物理學洋流因素,儘管直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研究表明它就是遭災罪魁,但已經有不少的證據都在加重其嫌疑。近年來,因為氣候變遷、全球變暖、海水污染等等因素,這個冷水團是越來越不穩定了。根據海洋監測和研究相關部門的數據,今年的北黃海冷水團,似乎就不太安分。
這麼看來,這個高冷的「北黃海冷水團」,還是個喜怒無常的「小婊砸」! 這個小婊砸害個高燒或者偶染風寒,人類餐桌上就少幾樣美味。
明白了上面這些道理,我們就明白了,為什麼像東方海洋、壹橋苗業、好當家、海洋島、獐子島等等黃渤海海域的養殖公司在產品宣傳的時候,強調海區的環境優越性,強調冷水團的好處,而在招股書、定期報告裡面說到經營風險的時候,又吐槽冷水團的喜怒無常了。對於北黃海海域的海產養殖行業來說,當真是有一種冷不是你媽覺得你冷,而是冷水團的冷。
一般位於黃海中部窪地的深層和底部,只顯現於夏半年。主要物征是顯著低溫(4.6~9.3℃),是由冬季進入黃海的外海水與沿岸水混合而成,並因海面的冷卻作用而下沉到深底層,冬季呈垂直均勻狀態。夏半年,上層水因增溫降鹽而層化,下層水仍保持其低溫(6~12℃)高鹽(31.6~33.0‰)特性,因而形成冷水團,成為黃海夏季的重要水文特徵。7~8月,冷水團達鼎盛期,9月以後,隨垂直混合逐漸加深而消失。
黃海冷水團,亦稱黃海中央水團,位於黃海中部窪地的深層和底部,只顯現於夏半年。主要物征是顯著低溫(4.6~9.3℃),是由冬季進入黃海的外海水與沿岸水混合而成,並因海面的冷卻作用而下沉到深底層,冬季呈垂直均勻狀態。夏半年,上層水因增溫降鹽而層化,下層水仍保持其低溫(6~12℃)高鹽(31.6~33.0‰)特性,因而形成冷水團,成為黃海夏季的重要水文特徵。7~8月,冷水團達鼎盛期,9月以後,隨垂直混合逐漸加深而消失。
推薦閱讀:
※海參的種類有哪些?如何區分遼參、紅參、紅極參、梅花參、龍紋參、北極參、美國參、加拿大參、墨西哥參等等?
※多炮塔戰艦還有沒有可能在未來複興?
※海邊游泳會被魚咬嗎?
※往火山口裡不斷地注入海水會發生什麼?
※如果大海全部被凍住,海底的冰會發生什麼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