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地球上某處有一座高山,能夠在月食的時候在月面上看到山的輪廓,這山要多高才行?


月食實際上是地球的陰影投射到了月球表面,所以,如果地球上有一座足夠高的山,它又恰好在月食的時候出現在合適的位置,那麼理論上我們是可以在月球上看見它的。比如這樣:

當然這只是效果圖。這裡回答的問題是這座山至少需要多高才能在月食中看見,所以不需要像圖中這麼高的山。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需要了解月食的成因。從下面的圖可以清楚地看到,地球背離太陽的一面會在太空中投射出圓錐狀的陰影。如果月亮進入地球的陰影,就會形成月食。

圖片來自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C%88%E9%A3%9F

每個月的望日,月球都會轉到地球背後去。由此看來,似乎每個月都應該發生月食,但實際上並非如此。轉一個角度看看就明白了。

圖片來自https://youtu.be/_cmZuz0N3jI

從上圖可以看出,由於地球和月球的軌道平面並不重合,在多數時候,月球從地球陰影的下方或上方鑽過去,不會發生月食。

回到我們的問題。為了計算這座山的高度,我們需要了解地球陰影的更多細節。

對陰影的簡單定義就是:物體遮擋光線形成的陰暗部分。實際上地球的陰影有比較複雜的結構。因為太陽不是點光源,有一定的面積,所以陰影可以分為兩部分:1)本影:整個太陽都被遮擋的部分,和2)半影:只有部分太陽被遮擋的部分。

圖片來自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D%8A%E5%BD%B1

從地球上看到的月食,對月球來說實際上是日食。由於半影在本影的外圍,所以月球首先進入地球的半影。當月球在地球的半影中運行時,從月球上可以看見部分太陽。

圖片來自SVS: September 27, 2015 Total Lunar Eclipse: View from the Moon

月球進入地球的本影以後,太陽被地球完全擋住了。地球周圍的紅色光環來源於大氣層散射的陽光。這些黯淡的紅光也是月全食中「血月」的成因。

圖片來自SVS: September 27, 2015 Total Lunar Eclipse: View from the Moon

當月球運行在地球的半影中時,可以看見的太陽面積逐漸變小,光照強度逐漸降低,所以半影不會產生清晰的陰影輪廓。地球上有再高的山,在半影中也是看不見的。

我們看到的月食,實際上是地球的本影。和半影相比,本影的輪廓清晰得多。如果要從月食中看到地球上的物體,我們只能在本影上面找。為了計算山的高度,我們需要知道地球本影的大小

圖片來自Eclipse

知道了太陽,地球,月球的半徑和它們之間的距離以後,計算月球位置的本影大小只是一個簡單的幾何問題。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地球和月球的公轉軌道都是橢圓,所以地-日距離和地-月距離都不是常數,地球在月球上的本影半徑也會發生變化。它的大致範圍是4479到4735公里,是月球半徑的2.578到2.725倍。

把月食的不同階段照片放在一起,我們就可以看到地球本影和月球的大小比較關係。

圖片來自APOD: 2008 August 20

然而,從18世紀開始,人們就發現,計算結果和實際觀測的數據並不吻合。觀測到的本影半徑總是比計算結果大2%左右。普遍接受的解釋是:地球大氣層吸收和折射陽光。

圖片來自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C%B0%E7%90%83%E5%A4%A7%E6%B0%94%E5%B1%82

地球大氣層主要包括上圖中顯示的5層。雖然對流層集中了大部分的空氣,但是它的高度只有地球半徑的0.24%,對本影的增大效果很小。起主要作用的是平流層、中間層和熱層的底部,大約120-150公里。在大型流星雨以後,地球大氣的高層中會留下很多流星粉塵。這時候,地球的本影會明顯增大。這在一定程度上證實了這種觀點。但是,並非所有人都接受這一解釋。有人認為,其實本影並沒有增大,只是在本影-半影交界處亮度增加不明顯,人眼不能覺察,從而造成了本影增大的幻覺(Enlargement of the Earth"s Shadow on the Moon: An Optical
Illusion)。

這裡我們還是採用主流的觀點。那麼這個數字就給了我們關於山峰高度一條重要線索:如果一座山要在地球的本影邊緣上顯示出來,它至少要高於150公里。否則,它的身影就會被地球大氣掩蓋,無法看見。

那麼山峰的高度需要超過150公里多少呢?下面來分析一下。由於地球大氣層沒有明顯的分界,所以從本影到半影之間有一個模糊的過渡區(從下面的圖中可以看到)。

根據韋伯定理(Eye intensity response, contrast sensitivity),如果山峰的本影在這個過渡區能夠被人眼察覺的話,那麼它的亮度和周圍環境的亮度的差別就必須大於1%。雖然韋伯定理適用範圍比較小並且不太準確,但是在月球表面的光照環境下,這個定理基本上可以適用。

但是這個計算需要本影到半影的精確亮度數據。我只找到了下面這個十分粗略的圖表,不足以進行1%精度的計算。所以只能進行一個大致的估算。

圖片來自http://iopscience.iop.org/article/10.1086/125848/pdf

注意圖中的橫軸表示距離,是從本影中心開始計算的角半徑(以角分為單位,1角分是1度的1/60)。本影的邊界是45『。也就是說,本影的角半徑是45『。而半影的角半徑是78『。

圖中的縱軸(左邊)是以對數表示的相對光照強度。以半影外的月面亮度為標準:1(log(1)=0)。在本影邊界處,相對光照對數是-1.55(我用尺子量的),對應於的相對光照是0.0282。因為數據精度不夠,我們就計算光照增加10%需要多大距離。

0.0282 x (1 + 10%) = 0.030,對應的對數是-1.51。這個數字在橫軸上對應於約46『。也就是說,從本影邊界開始,向半影區移動1『,光照會增加10%。在這個很短的距離內,相對光照(對數)的增加基本上可以看成是線性的,所以,在約0.11『的距離內,光照會增加1%。

0.11『的視角代表著什麼高度呢?這是地球本影半徑的0.24%,那麼它代表的高度也就是地球半徑加上150公里大氣層的0.24%,即 (6371 + 150) x 0.24% = 16公里。加上淹沒在大氣層下的150公里,166公里高的山就夠了

也就是說,一座山如果有海拔166公里高,如果你的眼力很好,在加上一個不錯的望遠鏡,就有可能在月食的時候看見這座山的影子。

這只是一個粗略的計算,你可以把它看做是一個下限。把這個數據放到真正的月球上,還有很多因素要考慮。比如,我們需要觀察的本影-半影交界處亮度很低,而半影中的月面亮度很高,這會大大降低山峰陰影在視網膜上的對比度。此外,山峰的影子本身也不會有一個清晰的輪廓,這也會給觀察增加很大的困難。最後,月球明暗不一的表面也會降低陰影的辨識度。這些因素都是很難(如果可能的話)定量計算的。我估計要可靠地看見山的影子,它至少要有200公里高

如果你希望不用望遠鏡,只靠肉眼就能看見山的影子,那麼影子突出地球本影的高度就應該超過人眼的最小辨識範圍——1『(將廣告投影到月球上(比如一個可口可樂的瓶蓋)一秒鐘成本是多少? - Mandelbrot 的回答)。這個角度對應的高度是地球半徑加150公里大氣層的1/45,即145公里。加上大氣層下的150公里,這座山的高度必須達到295公里。同樣,由於環境的影響,能否真的看得到還很難說。我估計2』應該就比較可靠了,也就是說,山的高度需要達到440公里。

440公里是地球半徑的6.9%。如果真的有這樣一座山,它看起來應該就是這樣的。

當然,地球上的山是不可能長到這麼高的(在地球上山峰的高度有限制?地球的山峰最高高度是多少? - 地理)。


人眼解析度2角分,對應120/206265弧度,月地距離是38萬公里,所以山高至少得380000*120/206265千米才可以,大概是221公里,都快到近地軌道了。


推薦閱讀:

我國史書記載了哪些超新星事件?
中子星引力波為何引起天文界震動?
月亮被太陽照到的一直都是同一面嗎?
中國古代的天文學理論模型是什麼?
想要了解中国古代关于气象和天文的知识,有什么书推荐?

TAG:視覺 | 光學 | 天文學 | 月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