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是如何攻入北京的?


明末京營廢弛,在順軍面前的障礙只有邊兵而已。順軍先橫掃了北京西側的宣府、大同兩鎮,又收降了薊鎮兵,然後趁著明朝調兵遲緩的時機,在僅存的遼西明軍入援之前迅速攻破了北京。

從崇禎十七年順軍東征說起吧。以下日期為舊曆,但為醒目起見,均用阿拉伯數字。

崇禎十七年1月1日,李自成在西安稱帝,國號大順,年號永昌。隨即分兵兩路發動了東征。事後看來,順軍的主力行軍路線是從晉西南向北攻取大同鎮,而後東上攻取宣府鎮,最後經居庸關東下,攻取北京。而由劉芳亮率領的偏師則沿著黃河北岸進軍,由晉南豫北進入北直隸南部,北上攻取大名、河間、保定諸府,斷絕明廷的南逃之路。

1月8日,順帝李自成率領權將軍劉宗敏、丞相牛金星、軍師宋獻策等將相出發,東渡黃河進入晉西南,23日到達平陽府,知府張璘然獻城。2月6日抵達太原府,山西巡撫蔡懋德據城防守,8日,巡撫標營將領張雄獻門,城破,蔡懋德自殺。順軍在太原休整到16日,繼續北上進取大同,途中在平武縣稍遇抵抗,21、22兩日攻克寧武,總兵周遇吉被處死。

1月初,毅宗已感到形勢危急,1月19日提出調寧遠的遼東總兵吳三桂部入關,但明廷忙於討論是否放棄寧遠、遼東善後辦法等事務,遲遲沒有發布調令。此時明廷並未判明順軍主力的趨向,認為順軍不會直搗宣、大邊鎮,而是要從山西東進冀南,到時仍可調宣、大之兵入援。只派了山西籍閣臣李建泰「代帝親征」,從京營、廠衛、勇士營等處抽調了約3000兵力隨行,前往山西督師。李建泰於1月26日出發,走到邯鄲聽說順軍劉芳亮部正在東來,遂回頭逃入保定(北京城破後,他也投降劉芳亮)。期間他原來聘請的軍前贊畫(參謀官)山西文人傅山傅青主從太原趕來,請他援救太原,李建泰置之不理,倒是上書請毅宗南遷,但朝議久而不決。

3月1日,順軍抵達大同,總兵姜瓖獻城,大同巡撫衛景瑗自殺。之後順軍進取陽和,宣大總督王繼謨逃走,兵備道於重華出城迎降。6日,順軍抵達宣府城,宣府總兵王承胤(此人曾隨袁崇煥在崇禎二年入援京師)早已投降,當即開城。宣府巡撫朱之馮自殺。宣、大兩鎮的迅速陷落,是出乎明廷預料的。不僅失去了兩支重要的邊軍部隊,還把北京的西北側暴露了出來。

同一天,明廷才正式調薊鎮總兵唐通、遼東總兵吳三桂、山東總兵劉澤清等周邊各路兵馬入援。關外的4萬明軍在吳三桂和遼東巡撫黎玉田等人的率領下,與8、9萬家屬、民眾一起撤離,於3月13日入關。吳三桂等人忙於安置民眾,沒有參加北京的戰鬥。劉澤清稱自己落馬傷腿,明廷只好賜銀慰問,劉澤清見勢不妙,劫掠了駐地臨清後南逃到淮安。只有唐通率8000薊鎮(總兵駐地在唐山市遷西縣三屯營)兵入援,先是按慣例屯紮在北京城下,之後自行前往居庸關駐防。

3月15日,順軍抵達居庸關,唐通和監軍太監杜之秩投降,順軍遂攻入順天府畿輔之地。16日,順軍攻克昌平,焚燒部分明陵享殿,總兵李守鑅自殺。當晚,順軍的偵察騎兵出現在北京城北的元大都土城牆附近。李自成坐鎮沙河的鞏華城(嘉靖朝建立的謁陵途中的行宮),由劉宗敏擔任前線指揮。順軍的兵力不明,若從後來東征吳三桂時的兵力來看,李自成親率5-6萬,另有1萬人留守北京,再加上先遣的白廣恩、唐通的部隊,則順軍兵臨北京時不會超過10萬。順軍系從「流寇」整編而來,據說軍中每「精兵」一人,配有司牧、司柴、司器械等輔助兵二十多人,其戰鬥力並不如清軍,但畢竟都是經過作戰鍛煉的隊伍,遠在明軍之上。且連戰連勝,士氣較高。

明方的守城統帥是世襲勛臣總督京營戎政、襄城伯李國楨。毅宗又任命監督京營的司禮監掌印太監王承恩為九門提督,與李國楨共事。明軍戰力中,京營兵額雖然有十餘萬,但早已廢弛,本來從各地衛所定期徵調的班軍,多已折成了銀兩或改為差往邊鎮駐守、修築工事。駐京的親軍、京衛的軍士,則或屬老弱病殘,或是請人代為點名,或被勛戚之家佔去作勞役。自明末兵興以來,京營從無戰績可言。按御史王章的說法,崇禎十七年京營賬面有11萬兵,但一半是死人,剩下的並無戰鬥力。

北京城內其它可動員的兵力還包括騰驤四衛營、勇士營、內操宦官、侍衛上直軍、皇城守衛軍、京城巡捕營等等。其中騰驤四衛營、勇士營這兩支皇帝親軍,倒是曾在周遇吉、黃得功等將領率領下出外鎮壓民變立功,但久戰損耗,此時已不聞有何表現。由於守城兵力不足,毅宗將宮中參加「內操」的宦官兵也派到了內城上。據說李國楨發京營兵5萬在城外駐紮,而城上的守兵還有5萬,一共也有10萬之數,但其中實情如何,又無法確知了。

此外,之前歷次蒙古軍、清軍入寇,明廷都會召集勤王兵防守。但此時北京城下沒有任何的勤王兵力。3月29日北京陷落的消息傳到淮安,很快傳到南京。而南京兵部尚書、參贊機務史可法於4月7日才北渡長江、準備勤王。此時他們還不知道毅宗已經自殺。

按慣例,北京城外應屯駐兵馬,與來犯之敵在城下交戰。17日,順軍開始攻城,城外的三大營兵一觸即潰。順軍繳獲了京營的火炮等裝備,直接用於攻城。明軍則只能株守城牆。城中後勤供應不足,守城兵每天只能吃到一頓飯。

此時,毅宗還希望做最後招降李自成的努力,與之前投降順軍的太監杜勛展開談判。談判未有結果,18日夜,順軍首先攻佔了外城西面的廣安門,進入外城。毅宗聞訊後喪失信心,將皇后周氏逼死、砍殺袁妃、公主後,與王承恩攜手消失在宮廷眾人視野中。後兩人被發現自殺於煤山。甲申史籍中有說毅宗與王承恩曾在城中微服奔走、企圖出城的,又說五更時他曾敲鐘召集百官,無人應答,均不可信。前者缺乏可靠見證,後者不符合事實,19日早仍有明朝官員在準備上朝,並未全部逃散。

19日上午,順軍攻破內城各門,城內民眾焚香迎接,貼出「順民」字樣表示歸順。經過兩天的戰鬥,北京宣告陷落。這是1368年徐達攻克元大都後的第一次。李國楨被擒獲,後被拷掠追贓而死。

就在順軍初入北京之時,瀋陽的清廷也已決定出兵攻明。4月初清廷得到北京陷落的情報後,加緊動員全部兵力,4月9日由攝政王多爾袞領兵從瀋陽出征,準備取道薊州、密雲破口而入。倘若順軍沒有迅速攻陷北京,大概北京也會直接落入清軍之手。

這一戰中,順軍由皇帝親征,大將劉宗敏指揮作戰,士氣高昂,一路上只遇到了輕微的抵抗。而明方則行動遲緩,坐等順軍逐一擊破各重鎮,京師保衛戰仍由不懂軍事的勛臣、宦官擔任統帥。毅宗雖然關心戰局,卻足不出宮中,未能起到鼓舞人心的作用(對比是宋欽宗的開封四城巡迴秀,雖然,也沒啥用)。在這一過程中,可以看到不少明朝武將如姜瓖、王承胤、劉澤清、唐通等人已紛紛拋棄了明廷,以圖自保。這也是繼楊嗣昌與左良玉矛盾、孫傳庭殺賀人龍之後,明末武將軍閥化動向的進一步體現。等到了弘光朝,基本上就是軍閥們實際決定著朝政了。


觀點來自於灰熊貓的歷史穿越小說《伐清》,方便大家閱讀做一個提煉:


李自成進京根本不是原來計劃好的,而是被局勢所迫,更是歷史開的大玩笑。


永昌元年,大順政權剛剛取得陝西,當時的戰略形勢依舊相當嚴峻,李自成首先對準了自己的老對手明軍,開始了東征對山西的進攻,這次目的根本就不是為了進攻京城滅了明廷,而是為了西安的安全而發動的掃蕩性戰爭。如果有意進攻京師的話,也肯定不會走山西這條路,去跟重兵密布的地方進行消耗戰,而是從另外地方繞過直接攻擊燕京,顯然李自成走山西這條路,所以說李自成的目的不是燕京,而是為了擴大西安的戰略防線。


可惜的是,歷史遠比小說更神奇,從西安出發的時候,大順實力其實很一般,才6萬軍隊,劉宗敏帶著兩萬前鋒(號稱五十萬)、李自成帶了四萬人(號稱百萬),氣勢做的倒挺大的——宣布要推翻明廷、號召地方官吏獻土投降。沒想到號稱的一百五十萬大軍居然把山西十幾萬明軍嚇壞了,直接投降順軍。那一次東征唯一的一場仗就是寧武之戰,明將周遇吉前後就守了一天,然後就被擊敗了。而這一戰的原因居然是周遇吉是把大順軍的檄文信以為真,所以棄城逃跑,放開了通往燕京的大道逃去西北面的寧武關——估計是在想「你們去北京好了我呆在這裡看看風頭」,但李自成此戰的真實目的是為了保證西安的安全,就離開大道追了過去,趕到寧武城下把他消滅了,打完這一戰,李自成其實是想回師了,因為姜鑲投降了,整個山西已經平定了,明廷能夠用來威脅西安的重兵已經全部不復存在了。


然而,多年作戰的李自成不是白痴,自然想到了軍隊人數跟軍餉糧食的關係,一下子多了10多萬投降明軍,這些人是要吃飯的,回去後如何養活?要知道當時李自成控制的陝西在經歷過天災和戰爭荼毒後,脆弱不堪,本來就需要外地賦稅的支援,而打下的山西之後軍隊更是需要養著,據說每年需要上百萬兩的軍餉,原來明廷給,現在投降投降大順了,肯定是大順給了。這十幾萬降兵降將,如果統統遣散吧,恐怕以後就沒有人願意投降大順了,如果不遣散,有養不起,所以需要另尋道路。可見,姜鑲等明軍投降,反而成了李自成這次東征後的燙手山芋,沒獲得好處反倒要為尋找新的財源而戰。


自己吹出去的牛逼,含著淚也要裝完,李自成現在想到的反而是去和崇禎議和了,希望不要再打下去了。所以戰場上勝利後,居然談判時的檄文反而倒像是遭遇了大敗一般,在這篇檄文中,李自成一反之前稱崇禎為無道昏君的說法,反倒讚賞崇禎「君非甚暗」——幫崇禎推卸了不少責任,還公開號召明朝大臣要繼續忠於崇禎皇帝(求你們別投降了,俺養不起)無論是替敵國的皇帝洗脫罪名,還是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號召敵國的臣子要格盡職守,忠君愛國,這都是古往今來的極少有的。當然從表面上看,李自成還口氣硬,他要求崇禎皇帝自降為藩王,禪位給順王李自成,李自成的本意是將大明成為大順名義上的藩國,然後宗主國向屬國要走部分軍餉,然後體面撤回去,軍餉問題也解決了部分。


愛好面子的崇禎,自然拒絕了,擺出一副要打的架勢了,但紫荊關等地的北直隸兵馬也開始接二連三地向順軍投降,很快就連代帝出征的大學士李建泰都領著崇禎的四萬禁衛軍向李自成投降了。崇禎固然惱火,李自成更是苦瓜臉,到這個時候,李自成連遣散投降的明軍都不太敢了,因為投降的明軍實力已經超過順軍主力好幾倍,要是一下子群起作亂,李自成還得千辛萬苦地殺回陝西去,帶來的6萬人還很可能損失慘重。那就繼續談吧,無奈之下,李自成一方面為了向投降明軍顯示自己實力強,繼續向燕京進發,一方面發出了東征後的第三道檄文,建議崇禎接受他的投降,只要承認李自成的順王地位,而且把山西、陝西等地封給他做藩國,並且提供軍餉,那李自成就向明廷投降:皇上,乾脆收留我做您的臣子吧,只要您肯發軍餉就行。但崇禎還是不鬆口:要錢沒有,要命一條!


所以即使到了燕京城下,幾乎唾手可得了,還搞談判,三月十八,順軍佔領了彰義門兩側的城牆,此時李自成和劉宗敏一起來到彰義門城下,要求再次和崇禎談判。李自成把太監杜勛派了進去,這次不僅列出了很具體的條款,更苦口婆心地給崇禎講解議和的好處:李自成不但會立刻把北直隸等地的土地、軍隊都還給崇禎,而且還願意幫助崇禎抵禦滿清入侵,更能在必要時幫助崇禎鎮壓其他的農民軍,這次談判的條款,李自成把自己也罵了,畢竟他罵農民軍是「群寇」——唯一一次改變了對農民軍的稱呼,此時李自成的立場已經和離開西安時發生了180度的大轉彎,幾乎是在駁斥自己出兵時的那封檄文,從這些用詞中,明顯看出李自成不惜一切代價要結束東征的急切心態。可是崇禎還是不同意,李自成當時無法想像堂堂大明朝廷連區區一百萬兩都拿不出來。劉宗敏大怒,跳將起來說:『這狗皇帝,他是不見棺材不落淚啊。』拿下燕京,我們把他的銀子都搬出來,他都守得住長城,我們也守得住。

今後,闖復令杜勛求成,莫敢奏。內侍微言之。上召入,勛言李欲割西北一帶,敕命封王,並犒軍銀百萬,退守河南。受封后,願為朝廷內遏群賊,外製遼瀋,但不奉召入覲。因勸上如請為便。上語魏藻德曰: 「今事已急,卿可決之。」藻德默然,曲躬俯首。時上憂惑,於坐後倚立,再四以詢。藻德終無語。上謂勛曰: 「朕即定計,有旨約封。」大怒藻德,推御坐仆地,入宮。

接下里就是非常熟悉了,那就是順軍開入京城。可惜崇禎根本沒有軍餉,但崇禎的遺產——整個北方邊境的數十萬軍隊、無數需要維護、修繕的堡壘,都被李自成不情不願地繼承到手了。而這麼多人又需要養活,那麼只剩下追贓助餉的辦法來儘快獲得軍費,然而被無恥文人大罵為殘暴,軍紀敗壞和和墮落了。「進京趕考」前毛主席說用李自成警示全黨全軍,然而李自成本來就沒想過打進北京,好比你打算去高考場地旁邊擺個攤賺錢,結果硬被架著上了考場。


大順的興盛歷程,要從李自成的低谷說起。

崇禎十一年,孫傳庭、洪承疇,兩人合力圍剿李自成,在絕對的優勢兵力下,幾近全滅闖王。李自成僅帶不到一千人,躲入了商洛深山老林。由於史料的焚毀,我們至今已經無法知曉,這段黯淡歲月里,李自成做了什麼。後世之人,也只能對著燭光,遙想這段屈辱:一無所有的闖王,在月光下一遍又一遍地練著自家劍法,剛毅威嚴,沉鈍寡言。世人也知道的他在等待,等待英雄的再出山!

這個時候的張獻忠,也在谷城受降明軍。起義浪潮由此進入了低谷。

崇禎十二年(1639年),在預感明廷要對自己下手之後,張獻忠率先反叛,以走制敵,甩敵於後方。

崇禎十三年(1640年),災害再度襲來,河南赤地千里。張獻忠的反叛,吸引糾纏著明軍大量軍力。

李自成寶劍一揮,帶領一千老營弟兄,出山河南!當地百姓踴躍相應,轉瞬發展有數萬之眾。真可謂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沉默已久的闖王,以極快的速度東山再起,回到了時代的巔峰。

據河洛,取天下

隨著起義軍的壯大,李自成開始不再滿足於軍事上的勝利。要圖霸業,顯然離不開智囊謀臣,他急切需要那個時代的劉伯溫。文人牛金星和宋獻策,就是在這個時代來到了他的身邊。大順政權的政治走向,大抵都是在他們這群文官建議下執行的。

崇禎十四年(1641年)正月,李自成大軍抵達洛陽,佔據洛陽的福王不得人心,守城總部倒戈義軍,城破,福王被殺,起義軍沒收大量糧食錢財並救濟鄉民。自此所過無堅城,所遇無勁敵。

九月,在孟家莊,起義軍佯退,引誘陝西總督傅宗龍四萬兵馬前來,起義軍在樹林間設伏,明軍急追至此,李自成乘其不備,突然襲擊,明軍大亂。賀人龍、虎大威等部逃跑,楊文岳、傅宗龍退囤火燒店,李自成將其圍困至糧盡。傅宗龍在突圍過程中被俘,後被殺。這是李自成進入河南之後的首次勝利,也是農民義軍在戰場上首次俘獲明王朝總督,聲勢大振!這時候的起義軍已不再是挨打到處跑的農民武裝,殺氣陣陣,烈焰蕭蕭,已然有了王者之師的風範!

在孟家莊之戰後的一年半中,李自成先後在襄城、朱仙鎮、郟縣和汝寧與明軍4次大戰,李自成每戰必勝,酣暢淋漓,全盤消滅了明軍在河洛地區的軍力。

進入河南以後的這五次戰鬥,一掃商洛深山的隱忍晦氣,昭示著一個李自成軍事生涯的巔峰時代!

崇禎十五年(1642年)夏秋,在攻破襄陽城後,李自成對軍隊進行整治,建立大順政權。提出三年不征,一民不殺的口號。久經苦難,人民再難忍受了。闖王的政治口號,給所有農民,一劑強心針,讓所有絕望之人,重新對太平世道有了祈盼!

在京都的另一頭,崇禎皇帝並不是這麼想的。大廈將傾,連年征戰,他手上能調動的軍隊只剩下三處;遼東吳三桂5萬精兵,防守北邊清軍,他不敢輕易調動;長江流域是左良玉部眾,他們此時正在和張獻忠作戰;唯一可以對付只有陝西的孫傳庭。孫傳庭何許人也。在熊廷弼傳首九邊,袁崇煥離間生死,洪承疇被俘降清之後,孫傳庭,已然成為大明最後的名將!

就在這時,牛金星等人提出了當時局勢戰略方針。一是先取河北,直走京師;考慮到陝西還有孫傳庭,這招略顯激進;二是南下金陵,截斷明朝漕運糧道,再尋機北伐;這招相當穩健,耗時較久;三是取關中,旁略三邊,清掃陝北明軍軍力,再取京師。李自成考慮再三,決定採用第三個策略。和陝西的孫傳庭,來場生死較量。當年幾近覆沒的恥辱,而今猶記。這一戰,久等了!

傳庭死而明亡

八月,在崇禎一再督促下,孫傳庭出潼關,率10萬人馬出站李自成,此時的左良玉被調去與張獻忠作戰,孫傳庭乃是孤軍,求勝心切,被誘至郟縣,李自成令人馬切斷其糧道,傳庭率部撤退打通糧道,郟縣余部見主帥撤退,開始潰敗;起義軍乘勝追擊,在南陽重挫明軍;孫傳庭退守潼關。十月,在前後夾擊之下,潼關失守。一代戰將孫傳庭,此時已無臉面逃離,悲憤絕望的他,血戰到底,以死殉國!

"傳庭死而明亡"這是世人對他的讚美,以告慰他在天之靈!

隨後大順軍佔領西安。於崇禎十七年(1644年)正月,在西安稱王,號稱百萬之兵,改西安為西京,定國號大順。文化上開科取士,軍事上建立爵位制,同時為了保證軍需,大順軍開展強迫巨紳助餉的活動。

北京已經近在咫尺!北方已然沒有任何阻力,一個屬於闖王的時代,即將開啟!二月,大順軍勢如破竹,拿下太原,三月抵達昌平。三月十九日清晨,兵部尚書張縉彥主動打開京師正陽門,大順軍二號人物,位居文武之首的劉宗敏率部進京!想當年,他不過是李自成老家的一名鍛工,追隨闖王至今,驍勇善戰,豪爽仗義,深受將士愛戴。如今浩蕩進京,意氣風發!此般榮耀豪邁,生有幾次啊!

絕望的崇禎,在一根吊繩上,結束了他絕望無助的一生。

李自成進京後,並不是像清朝污衊那樣燒殺擄掠,而是軍紀嚴明,對百姓秋毫無犯(見顧誠《明末農民戰爭史》);對地主官僚,實行追贓助餉。

闖王悲歌

在祥和之下,一場危機正在的悄無聲息地醞釀。大順軍在北京對官僚追贓助餉過於猛烈,冒犯到了吳三桂家庭,原本被招降的吳三桂誤聽流言,以為其父被殺,擔心回京是一場陰謀。遂反叛,攻下山海關,誓與大順軍死戰。早在大順軍進京,多爾袞就徵調所有兵力,"七十以下,十歲以上,無不從軍"準備趁李自成立足未穩,趁亂奔襲。得知吳三桂反叛,多爾袞決定坐山觀虎鬥,坐收漁翁之利。他不同意吳三桂向借兵,除非吳三桂剃髮投降,吳三桂走投無路,只好降清。吳三桂以5萬精銳對抗李自成親率的10萬大軍。戰鬥異常慘烈,第二天吳三桂漸漸不支,這時候多爾袞才令兩萬八旗精銳從左右兩翼突出,李自成大驚失色!絕對的力量傾倒,大順軍已然毫無勝算,一路潰敗。李自成衰殘部回京。在草草進行完登基儀式之後,李自成判斷京師難保,遂率大軍返回西京西安。在吳三桂的帶領下,清軍進京!在飽受農民軍欺壓之後,官紳階層表示出了對大清的極大好感。在對待地主官僚上,清軍顯然更加溫和。不僅原先官職不動,如果投降的同時願意剃髮,反而加升一級。畿輔地區、山東、山西全省在不久全部易幟。其他地區的官紳,見勢紛紛反抗。大順在北方建立起的政權,已然搖搖欲墜。

李自成就這樣,匆匆從站在了時代巔峰,又匆匆走下了神壇。


1644年的中國,正是明清交替。歷史舞台上有三位主角:明朝皇帝朱由檢、農民起義軍闖王李自成、清朝的攝政王多爾袞,或許還應加上一位,明朝的遼東總兵吳三桂。


其實,還有一位主角一直為人們忽略:小老鼠。


1644年,農曆3月15日,闖王李自成率大順軍抵達北京城北郊的居庸關。這裡是北京城的最後一道天險,然而關隘卻無人防守,明朝總兵唐通出降。接下來發生的事,人人皆知:李自成的隊伍勢如破竹,在3月18日攻破北京城,朱由檢弔死在景山一棵老槐樹上。


然而,1644年3月李自成所面對的北京,實際已是一座疫病蹂躪的鬼城。這場大疫,是從崇禎六年到崇禎十七年間流行,發源地大致在山西的興縣,然後到大同,再到潞安。接著,鼠疫傳到陝西的榆林等地。


崇禎十四年時,大疫傳到河北大名府、順天府等地,那裡的地方志上,都有「瘟疫,人死大半。互相殺食」的記載。崇禎十六年,也就是北京城破的前一年,北京也發生大疫。 為何判定北京的這場大疫是鼠疫?明人當時的筆記稱這場大疫為「疙瘩瘟」、「疙疽病」,這實際是對腺鼠疫患者淋巴結腫大的稱呼,而當時的傳染性之烈,「死亡枕藉,十室九空,甚至戶丁盡絕,無人收斂者。」只有鼠疫才能有如此烈性威力。


到崇禎十六年四月時,北京每天死人上萬,以至於城門都被運出的棺材堵塞。沿街的小戶居民,十之五六死去,死在門口的最多,街頭連玩耍的孩子都沒有了。有一個統計數字,這場大疫奪走20萬北京人的性命,而北京城當時的人口,估計在80萬到100萬,也就是說,每四到五個北京人中,就死掉一人。「堪稱是一場超級大瘟疫」。

當時的北京城裡盛傳種種白衣人勾魂的流言,一到晚上,民間整夜敲擊銅鐵器驅鬼,「聲達九重」,官方也沒法制止--這是怎樣的一座鬼氣森森的城市! 這時候,政府還能做點什麼?當時的皇帝似乎已經顧不上這事。雖然在崇禎十六年二月疫情就爆發了,直到了七月,駙馬鞏永革上疏說,請皇帝「軫念孓遺,亟賜拯救」,這時朱由檢才下了一道諭旨,撥銀兩萬兩,令五城巡城御史收埋死屍,再撥一千兩銀子給太醫院,醫治病民。然而病人、死人太多,這點銀子杯水車薪,根本不夠用。 即使貴為宮廷官宦,也不能倖免鼠疫的肆虐。開始宮中每死一人,還能得到四千錢的撫恤,後來,連這個錢也沒了。


可以想像,這時駐在北京的明朝軍隊怎能倖免於瘟疫。當時在北京的明朝軍隊,名義上說有十來萬,大疫過後,少了一半。按一位明朝遺民張怡的說法,當時李自成的隊伍殺過來時,能上京城城牆上防守的軍人,連一萬人都湊不齊。不但是士兵、小販、僱工大批倒斃,北京城連叫花子都找不到了。當時的守城將官低聲下氣求人來守城,「逾五六日尚未集」,朱由檢下令讓太監三四千人上了城牆。到了李自成兵臨城下時,北京內城上五個城垛才有一個士兵,而且都是老弱病殘,「鳩形鵠面,充數而已」,三月十七日李自成已經到了西直門時,京城還沒什麼像樣的防禦,而士兵們每天只有百餘文錢去買粥充饑,怎能抵擋李自成的精銳之師? 有史料說,當時的明朝軍隊打仗時,士兵躺在地上不肯動,軍官「鞭一人則一人起」,可是這個起了那個又趴下,說他們是軍心渙散也罷,全無鬥志也罷,或許,這都是一群半死的病人。


但是,這裡仍有疑問。


首先就是,李自成的隊伍攻進一個大疫之城,他們自己難道不會被傳染?專家對此的解釋是,李自成進城的時刻恰逢其時。正好到這個時候,北京的腺鼠疫已經基本平息,而肺鼠疫,因為天氣轉暖,還沒能流行開來。 這裡要解釋一下腺鼠疫與肺鼠疫。一般人們都知道,鼠疫是一種由老鼠傳染的烈性傳染病。具體說,是由老鼠身上所帶的跳蚤,將鼠疫桿菌傳染給了人。這是腺鼠疫。腺鼠疫的顯著特徵,就是淋巴結腫大潰爛。而肺鼠疫,常常是由腺鼠疫轉化而來,表現為劇烈胸痛、咳嗽、吐血。肺鼠疫的厲害,在於它是人與人之間的傳染,已經不需要老鼠作為中介。但是肺鼠疫的流行一般都是在冬天,需要在氣溫低的條件下。 每一種疾病,有每一種疾病的機理。腺鼠疫的流行,到了老鼠和人都死到一定程度時,它就會平息下來。這個時候李自成來了。如果李自成早幾個月進來,他們也會被鼠疫消滅掉,不過,到最終清軍還會進來,這個大趨勢不會變。


歷史的演變真是非常有意思。


如果沒有戰事,或許明朝政府還可以集中精力去應付災荒。但明朝末年的時候,明王朝面臨著強大的外敵入侵。為了應付遼東防務的沉重負擔,於是加緊對社會攤派苛捐雜稅,這又導致社會矛盾激化,激起一輪又一輪的民變。戰爭,又導致災荒和疫病的後果成倍擴大,無法收拾。 災荒、疫病、戰爭,1640年代的中國,這幾種因素相互影響,相互作用,使得神州大地生靈塗炭,山河破碎。


據學者統計,明清易代之際,因非正常死亡,中國的人口減少了約四五千萬。


李自成進京前後,北京周邊地區流行鼠疫。研究表明,鼠疫每次傳到一個新地區時,由於當地人和鼠以及跳蚤都沒有抵抗力,其死亡率高、傳染性強,死亡率高於50%。李自成軍於農歷3月進抵北京,有關文獻記載崇禎16年秋鼠疫已出現在北京一帶,只因冬天氣溫低,鼠疫傳播變緩,3月春暖花開,桃紅杏白,跳蚤、老鼠開始趨向活躍,大規模的鼠疫自然爆發。由於鼠疫的傳染死亡率很高,崇禎的御林軍短時間內失去戰鬥力毫不奇怪。李自成因此未遇大戰就佔領了北京。



闖王如何攻入北京,有很多不同版本,這段真正的歷史很難尋找,很多人不認同明史說是滿清編造出來的,但是作為正史,在諸多雜記,資料難以證實的情況下,只好引用正史了,希望有一天學者們能夠考察清楚,畢竟明朝僅僅276年。明史記載了23次大瘟疫流行,但確沒有記載崇禎14年的那一次明史中僅僅只略記載了 第一天賊犯京師,京營崩潰,這個崩潰到底是不戰而投降的放空炮,還是抵抗而力不能敵,這就成了千古之迷,而第二天中午北京外城失守,中間過程無跡可尋,當天晚上周皇后死,第三天晚上10點 紫禁城也淪陷了,崇禎死於萬壽山,從死王承恩。崇禎實錄記載崇禎元年的京師地震,和崇禎三年的火藥局失火,這些可以讓我們想起網上盛傳的明末天災,但無論是天啟朝還是崇禎朝書上對於災情隻字未提。天災人禍都給了李自成機會。http://www.xiamenchuixue.com


明宮太監曹化醇打開彰義門向李闖獻降,帝都九門均由太監把守,他們貪心怕死,主動向闖賊獻媚,打開城門,闖軍蜂擁而入,加之明末猛將孫傳庭,熊文燦,盧象昪,陳奇瑜,曹文詔,曹變蛟不是冤死就是戰死,明廷精銳早已在與農民軍與後金的交戰中損耗殆盡,京師守軍皆戰力羸弱,且明廷最後唯一的精兵關寧鐵騎又在山海關被多爾袞牽制,兵力匱乏,人心煥喪,嗟爾明朝,氣數盡矣


開城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


《明季北略》和《綏冦紀略》有詳細答案。


推薦閱讀:

李自成是否算漢族罪人?

TAG:明朝 | 歷史 | 李自成 | 明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