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人會懷疑男同性戀者之間有沒有真正的愛情?
為什麼有的人覺得他們喜歡的只是一張皮?
我一直很疑惑那種寫著「為什麼我覺得」「我怎麼覺得」的問題是真的想找一個靠譜的答案還是希望拉起一面大旗,聽到更多人說「我也這麼覺得!」
男同之間有沒有愛情就像世間很多事一樣,可以用「因人而異」一言以蔽之。
說起來,異性戀里不為錢不為色不為結婚名分不為房子不為孩子的真愛型關係也少之又少嘛。
相比之下,你不覺得為了一張人皮的目的還算更少功利更多真誠么?
拋開這些,
我想你和那些認為「醫生容易離婚」「只有中國人愛做表面功夫」或者持有諸如此類觀念的人一樣。
你們太鍾情於「預期性取證」了,這樣做是有害的。
你覺得自己今晚要失眠了,你就多半會失眠。
「預期性」心理是很要命的,當你有一個問題時,得出了粗淺的結論,
之後,你圍繞這個問題的所有取證都是來證明既有結論的,
——聽說有人濫情了就更增加了你認為男同之間沒有真愛的結論,
而對其他證據忽視不見,毫無科學性和邏輯性。
這麼做不要緊,只是把自己的腦力降格了而已。
我不知道提問者是觀察到了什麼樣的現象然後得到了這樣的結論。
不過我還是試著從這個結論來反推可能的一些現象。
第一,不是太穩定的伴侶關係。嗯,這個說的其實有點彆扭,可是,請注意,異性戀之間也會大量出現這樣的情況啊,為什麼不能因此推導出異性戀之間沒有愛情而是只愛一張皮的結論呢?
第二,看不到婚姻或者家庭生活的狀態。天知道同性戀者有多希望可以和自己的愛人去結婚。不是我們不想,是這個社會不給啊。
第三,需要注意的是,愛情和婚姻,是有一個延續的關係,然後又有點點的不同。愛情更純粹一點,婚姻就相對功利一些,婚姻也意味著更多的責任。看不到未來的同性戀者們,沒有辦法去把握婚姻,沒有辦法去承擔責任,所以,只能把握愛情。只能珍惜當下那一刻的幸福。非不願也實不能爾。
最後,秀下幸福,我們,我和我的愛人,牽手超過12年,一個屋檐下生活10年,我們一起看樓一起置業一起還月供,經濟核算也是以家庭為單位。對內對外,都是以家庭面目出現。我們是如此的愛著對方。一切都和異性戀沒有區別,除了我們都是男生以外。
如果你是因為看不到同性戀家庭,那麼,現在你可以知道,同性戀是真的有真愛存在的。
這個問題的根本原因是: 同性戀在社會得不到認可。
2009年的時候 ,參加過NGO和CDC組織的關於關愛MSM人群健康培訓會,主題是降低男同性性行為人群感染艾滋病的風險。減少HIV的同性戀傳播途徑。
張北川老師,程青松老師,話筒老師等等,以及哈爾濱工程大學某教授(忘記名字了)的報告中,都體現了一些 「社會認可度」與MSM人群高危性行為的正相關分布。
張北川老師認為: 同志人群,不能曝光戀情,導致自我預期降低。對感情的質量要求也會下降。(出自《朋友》雜誌《朋友》離開張北川「略有遺憾」(組圖)_網易新聞中心)
程青松老師認為:同性戀群體仍然沒有得到足夠的尊重,這會形成惡性循環的效應。人群更加的浮躁。
話筒老師比較親力親為,他走訪了東三省和一些大型省會城市的上百個「漁場」(據點),並走訪活躍的MSM人群,發現這些人群都曾經有過很美好的感情憧憬(話筒老師確實挺矯情的)。
哈工大的某教授的報告主題是: 《政府扶持性和民間NGO組織發展的關係》,那天,動車晚點,她最後一個到場,報告也講述的很快,主旨是說,政府扶持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幫助NGO組織壯大發展,發揮最大的社會作用,但是扶持過多,會導致NGO小組發展進入平緩期,繼而降低社會公益作用。(主要是不想讓CDC扶持NGO組織太多錢和人力)其中關於同性戀社會認可度方面,她認為「中國MSM人群防治艾滋病的首要的目標,仍然是反歧視。」
如果你們關注每年12月1日的世界艾滋病關愛日,會發現每年的主題中,連續幾年都出現過「消除歧視」的字樣。
在2009年的年紀,還沒有很認真的理解這些話的含義,後來隨著年齡發展,漸漸的感受到了這些政府性和演講性很強的文字中,有很深的道理:
首先是 處於隱蔽的原因
男同性戀人群,不能曝光自己的戀情取向,所以他們只能選擇地下進行戀愛和性行為。
舉個栗子(1):
A在平行世界中是個異性戀,他多年來多次向背叛老婆出軌,但是由於家庭原因都把持住了自己。
A在平行世界2中是個同性戀,他沒有組建家庭,所以他性生活放蕩不羈。
A在平行世界3中是個同性戀,組建了家庭並生育了孩子,他愛自己的老婆和孩子,但是因為性取向的問題困苦不堪。所以需要性夥伴宣洩自己的情緒。
A在平行世界4 中是個同性戀,他愛過一個人,後來對方結婚了,他深受打擊,認為同志的愛遲早是沒結果的,也不被認可的,不如及時享受春光。
A在平行世界5中是個同性戀,他和他的直男朋友們都沒碰過女人,直男朋友們都覺得如果有個女人可以白艹,簡直就是填上掉餡餅,A想,可以不給錢白艹的男子實在太多了。既然朋友們都不覺得有錯,我去上了他們也沒什麼過錯吧。
A 在平行世界6中是個同性戀,他遇到了B,B說我一定要結婚的。我們在一起吧,不要想明天。於是他們歡快的滾了一年床單,後來分手告終,因為本來就沒計劃要在一起一輩子。
其次,基於家庭責任感的原因
對於異性戀的家庭,婚姻」一年紙婚「和」七年之癢「這兩大關 其實很難闖過的。很多家庭都爆出過:"要不是為了孩子,老子,(老娘)早就和你離婚了"。
當年李銀河做同志婚姻立法的時候,曾經發放過一批問卷,其中一題是「是否立法支持同志夫夫領養孩子?」我身邊的人都勾選了"支持並願意嘗試」。這些支持的人真是Too Navie, 他們太小看人生的長度,也太小看了人生的難度。
後來多年過去,我又偶然想起問卷中勾選「支持」的那些人,打聽他們的近況,果然都沒有一個人在安穩的家庭中生活著,如果他們真的嘗試了領養孩子,那些孩子今日何去何從呢?
扯遠了,由於男男家庭中本身的期望就不夠高,他們無需贍養對方的父母。也不必撫養教育自己的下一代。很多人甚至對於自己一生的意義都還沒有想清楚。如何去長久的維護真正的愛情呢?
第三,缺少法律保護和法律約束 ,這使得一起生活的男男伴侶難以維繫長久,特別是高收入群體和白領人群。
再舉個栗子(2)
B是個全民男神級別的小生,和一個富豪談戀愛,同居一年半(實際上平均不到一年)被玩夠了後拋棄,他是沒辦法索賠的。
C是個抖M.在網路上認識了D.被D非自願的情況下對身體造成了永久性的傷害,同樣他也不能索賠的。
E 是個心機婊,他和富豪同居直到老富豪死去了,哈哈,他卻分不到任何遺產。
F 是個富豪,人老色衰了,只能靠錢來贏得別人的簇擁和跪舔。但是他內心也渴望著一個真心愛自己的人。哪怕有法律能註冊的情況下,結婚也好。起碼是自己的合法愛人。所以你們看,土豪也有自己的煩惱。
第四,存在道德倫理的罪惡感和愧疚感。導致的「不值得定律」
這裡我把同性戀人群再分為三類人。第一類是對於自己的同性性行為毫無愧疚感和罪惡感,他們孝敬父母或者痛恨父母,他們不是基督徒也可以是佛教徒。這類人群佔據一小部分。
第二類人群,人為自己的同性性行為是不合理的,是愧對父母的,有悖倫理道德的。但是他們仍然在做。在婚姻和搞基之間掙扎徘徊,無限的拖延著自己的婚姻,這佔據絕大部分人群。
第三類人群,不敢或者不肯從事同性性行為,也不會和同性人群談戀愛,將這些情懷隱藏於內心。這樣的人還是有的,你們別驚訝。
不值得定律中 說道「不值得做的事情,是一定不會做好的」 引申來說,就是 「在一件事的計劃和規劃階段,如果沒有一個很高的預期或者沒有足夠的信心,那麼最後也一定無法達到滿意的結果。」
所以對於絕大部分人群,仍在自我性取向認同和人生婚姻大事中選擇上躊躇,他們是不會有一個很長很完美的同性愛情的,更不會有完美的異性愛情了。
第五,信任鏈條的完全斷裂。
和這位題主問的一樣,99.9999999999999999%的同性戀內心都已經人為同性戀的這個群體簡直無藥可救了。充滿了艾滋病和約炮。在大環境下去追求真愛,已經像在新中國追隨 溥儀皇帝一樣」非主流「了。這也讓信任鏈條斷裂。當一個人發誓說他一直愛你的時候,你已經在內心掂量這句話有效期是多少個月了。更厲害的是,
請看栗子(3)
G 和 H 是一對在網上認識的伴侶。二人網上熟悉後約會見面。
由於恐艾情節比較嚴重,且互相不信任對方的背景和歷史,於是一起去做健康監測。
檢測後全部陰性,但是才發現要三個月後再檢測。現在檢測的只能證明三個月前健康。於是二人承諾三月內不與他人接觸,再去檢測。後來。。。。
故事結局什麼樣子無所謂了(我答題時就是愛留個懸念不讓你們知道)
第六,自我期望的降低。
在某些方面,同性戀是退而居其次的。「 情竇初開"和"性取向自我認同" 這兩個事件,如果有了時間差,那這個人的青春期基本都會比較悲劇。
通俗點說 就是一個青少年,可能先愛上一個人(男或者女)後來很久之後才發現自己是同性戀。無論何種情況。那些老生長談的 」愛一個人要追求到底不放棄「 ,」丑窮沒關係這世上還有真愛「之類的狗屁理論統統行不通,你再努力你也不會掰彎一個直男的。
你造嗎?直男直女90%以上的人最後都沒有跟初戀在一起,他們有各種原因。可能因為窮,可能因為年輕不成熟,可能因為升學等變遷。但是對於一個青少年gay來說,他的初戀無論是個直男還是個 同性戀渣男。這種打擊都不是輕易能夠修復的。不信異性戀的你試試看。回憶一下你情竇初開的時候,那個隔壁班的女生,你要向她表白,突然夢見她說:「你個死變態異性戀,性別不同怎麼談戀愛,滾開。」
那畫面感受下,三觀要毀成什麼樣子。
第七,社交的隱蔽性為名正言順的同性伴侶貼了個」姘頭「的標籤。
舉個栗子(4)
I 和 J 是一對恩愛的小伴侶。他們互相介紹對方給自己的家人和同事認識,但是在親友面前,他就只是個好兄弟。可以一起騎被子的好兄弟。 有木有覺得這很像小三的感覺呢? 處處小心謹慎,不知不覺就有小三和狐狸精的代入感了。慢慢的就真的成了小三了。
===================================================
以上。
每個同性戀,無論今天的你,和誰過著什麼樣的生活。每幾天和幾個人滾著什麼花式的床單。都不能否認過去他們有過的故事,有過的愛情。
因為深愛過一個人,真愛過一個人,是人生理上的一個必經階段。
而同性戀必須先要跳過這一關。再繼續走更艱難的路。最後還是有人能在一個更惡劣的環境下,不忘初心。 沒有光的天空下,是不能綻開愛情的鮮花的。
後來,我終於明白了 為什麼NGO,性專家,同志權益群體和CDC 都說 消除歧視是根本問題了。
如果可以沒有歧視,那就不存在上述的 負罪感和愧疚感,也不需要不見光,也可以公開,也可以獲得法律的認可和保護,也可以秀恩愛,也可以組建家庭。那麼參照異性戀婚姻愛情破裂的所有危險因素都可以得到同樣的緩解辦法。
將來 男男小伴侶也可以說 ,老子養你病床上的媽5年了,你居然要踹了我,看我不告到你破產!
或者是某領導 ,和同性伴侶婚姻危機了,但是想著這麼多年過去了,可別換人了,還要注意公眾形象呢。
但是真的觀點要這麼消極嗎?其實目前中國的同性戀擁有很好的環境了。最起碼同性戀不會被燒死,而且你看隨便搞基只要不是一次多人搞,不在公園搞基本上都不會被JC抓。即便有多種可能導致感情夭折,並且整個人群普遍對真愛的認可度應不高,但是信念夠堅定,有寬容心,有擔當的話(更重要的是你得又帥又有錢),還是能找到真愛的,而且可以很長久(目前我認識的人中男同伴侶最長記錄11年)。
答主歷來痛恨那些抱怨社會的人,找不到男朋友別怪這社會沒真愛惹 。第二恨那些煽情的人哦。要是我上面文字不小心煽情了,請及時過來扇我耳光。
關於是否有真愛的問題,同性戀人群中 也有支持派反對派和中立派。所以偶爾你會聽到一種 同性戀互相撕殺,互相歧視的說法。
性生活活躍,高頻,性夥伴不單調的人群,認為沒有真愛。
潔身自好的(其實這樣的人我一個都不認識),認為有真愛,他們或者正陷在真愛中,或者在追尋的路上。
馬鐵成老師說: 消除歧視,最先是從同性戀內部開始的。
無論怎樣,拿起手機。打開ZANK | Gay Dating, 同志交友, 同城活動,看看上面那麼多精彩的活動和群組吧。 把他約出來。你會發現這個軟體的團隊為同志做了很多實實在在的事情。
或者偶爾 孤(jing1)獨(chong2)寂(shang4)寞(nao3)了。打開jack"d_百度百科,來一場轟轟烈烈的一次性快餐戀愛。
兩種模式,無壓力切換。
沒錯。我是中立派的。就想看你們互撕。~_~
前面的知友已經說的很明白了。在這裡我只想提供一個明顯的實證。
http://www.56.com/u37/v_Njc0MzA5OTQ.html
英國達人第六季01 20分鐘左右出現了一對男同參賽者。評委的一句話說的很到位,「你們把對舞蹈的愛以及對對方的愛都表現出來了。」這場交際舞實在是無與倫比的美。看了他們,你哪裡還會記得同性戀這個標籤;你腦海里恐怕都被「愛情」兩字佔滿了。
關於那個前兩天在加拿大慘遭殺害的中國留學生林俊,因為曾經是自己的熟人,所以震驚之餘,忍不住想出來說兩句。
我剛認識他的時候差不多是十四年前的樣子吧。當時我在武大,而他剛十九歲,我不記得他是在湖北大學上學,還是在武大讀的自考了。有一天我的好朋友,一個武大子弟帶著他來武大玩,於是我們就見了第一次面。
印象中那時候他非常瘦,但是眼睛很大,鼻子很高很挺,嘴角翹著,說話的時候眼睛一眨一眨的。但是話很少,是個非常害羞拘謹的小男生。當時我那個朋友挺迷他的,老問我他是不是很Q。我也不記得他倆到底是為什麼沒在一起了,不過因為他們倆總在一起玩,所以後來我跟林俊也就有了一些見面的機會,而且還一起吃過一次飯,也算是半熟不熟吧。
是不是聽我那個朋友給我講過林俊的一些事情,說他有一個比他小十二三歲的妹妹,父母都是武漢比較底層的藍領工人,家裡條件非常一般,他媽對他不太好,從小經常挨打,成長還蠻辛苦的。再後來,知道他和一個同濟醫科大學畢業的男生好上了,那個男生在武大附近租了個房子,林俊從宿舍搬了出來住在那裡,那個男生每周過來一兩個晚上跟他做愛。那個男生是個雙性戀,我在QQ上有跟那個男生聊過,知道那個男生有長期固定的女朋友,根本沒認真打算跟林俊戀愛,也就是性夥伴的關係而已。但他應該是非常愛那個男生的,還把那個男生帶回家見了自己的媽媽。聽說那個男生長得挺高挺帥。後來那個男生跟他分手了,同志圈子裡頭司空見慣的一種經歷和故事而已。為此林俊有一段時間非常的低落。
後來我自己的事情很多,就沒怎麼見過他,也比較少聽說他的事了。再後來,估計是06 、07年的時候,有一次被一個認識的朋友拉去當時的博亞游泳隊游泳,在北語,意外地見到了他,才知道他也到了北京。更意外的是他居然變成了一個肌肉男,穿個緊身白背心,很符合GAY心目中那種所謂時尚的模樣。最後一次見到他,是在一家超市偶遇,他和另一個肌肉男一起在買東西。遠遠地看到,點了個頭算是打過招呼就各自走開了,畢竟原本也不能算太熟。之後的事一概不知,沒想到他居然年紀輕輕就走到了這樣的結局。
昨天知道出事的人就是他,是因為在微博上看到他的一個好朋友發微薄在悼念他,說他是他們那群人中身材最好學歷最高最有追求的,說他對自己的種種要求因為內心不自信,說他渴望無拘無束地去愛,渴望被寵愛,但卻遲遲不敢去投入地愛云云。忽然間覺得對這個十多年前就認識的小孩多了些了解。印象中的他,仍然還是十幾年前那一副靦腆到有點戰戰兢兢的樣子,從當年那個樣子走到今天,我忍不住會去猜想在這個同志男人身上到底發生過一些什麼。
忍不住會想,如果當年和他同居的那個男生是個好人,跟他一直踏踏實實地過到今天,是不是後來作為一個同志成長付出的種種代價,經歷的種種傷痛都可以避免?如果社會對同志更寬容些,給他們一個更寬鬆的環境讓他們去相愛,而不是利用他們作為包裝和宣揚某種時尚生活的消費主義意識形態的炮灰的話,是不是他們就不必拚命去健身房塑形還已然沒有安全感?他們會不會少一些對自己和同類的其他男人的刻板印象,把生命中每一個自己遇到的人當作相愛的伴侶、精神交流的夥伴,而不是消費對象和純粹的性器官?如果我們生活的這個國家對同志少些漠視,多些鼓勵,那麼是不是我們當中的很多人也不必再遠渡重洋到異國他鄉去尋求那虛幻的樂土呢?沒錯,加拿大同志可以結婚,澳大利亞承認民事伴侶關係,美國同志婚姻也在望了。可是我認識的生活在美加澳的華人同志朋友沒有一個人覺得自己是快樂的。
最後只想說,希望每一個同志在這塊土地上得到安寧幸福的生活。
這也是我以前挺疑惑的一件事。
按以前我的觀點來說呢,我覺得喜歡好看的或者喜歡性吸引力強的再或者僅僅喜歡做愛不存在有什麼不對的,誰說喜歡XXOO的就不叫愛情了,短暫的動物性愛情怎麼就不是愛情了。非得倆人膩味一輩子的那種才算是愛情,非得相濡以沫!誰規定的。只能說你看待愛情的方式,有這麼一面,覺得有情而說愛,覺得因愛而存長情。恰恰你的這種命題式愛情觀,更帶著嚮往親情在後的期許。
但,當我真正喜歡上一個人的時候我的這個觀念被自己動搖了。
我意識到自己喜歡上一個小受,丫呢不同意。我不知道為什麼不同意,我也沒有不接受。只是我很痛苦,這種痛苦的原因說起來很複雜。因為我個人也是個偏受的gay,而且其實我的歷次經驗裡面並沒有攻的經驗,我也怕自己可能沒辦法和他攻受平衡。所以,儘管一方面我儘可能對他好,照顧他。一方面我認為這種喜歡很被動,擔心就算丫有一天同意了,我們今後的生活也存在一些問題。而如果我們雙方有感情基礎的話,這種事情可以很好的逾越么?!你用愛一個人的方式求得一段感情,這樣的追逐最後是否就能單以愛情來維繫,而非外在這張皮或者OOXX本身呢?對我而言始終一個很大的疑問。
對於對方而言,目前基本就是以外貌協會或者肌肉海灘協會來制定選擇自己另一半的標準。而且我無論如何似乎都走不近這樣一個人的世界。所以愛情是相互的一點都沒錯,當一個人不能成為你的另一半時,去計較對方用何種方式來拒絕愛情是不正確的,只能說沒遇到對的。
因此,我覺得無論同性異性的愛情,如果不存在,那麼最多是遇到了拒絕或者輕視這兩個字的人而已。我相信有,這個無關性別。
愛情是一瞬間的事情,而恩情卻可以越來越濃。男人之間的感覺,超越了表層的喜歡。當你對他有感覺的時候,即使不去注視他,不和他說話,但是空氣中流動的能量,還是彼此可以感覺到。即使他是個有妻子的異性戀者,也可能會突然間體驗到來自男人的愛情。男人間的愛情更加純凈,其實古往今來的「哥們義氣」,也是有濃濃的愛意的,只不過在現實社會裡,沒有一個世俗的表達渠道而已,所以,只能用性命和絕對的付出來無聲的表達。。。。。。
如果問題是男同中有沒有愛情,那答案肯定是有的。
如果問題是男同性關係中的真愛比例高不高,那確實不高。畢竟男女有因性生理導致的性心理差異,男同之間,從認識走到發生性關係所需的時間比男女和女女都短得多,這使得以短平快為特徵的男同關係比其他類型的關係更難進入雙方心靈溝通情感交流的階段。所以,一名男同在找到自己的真愛前,大約會經歷更多的性嘗試,在建立一段長期關係前,會經歷更多的短暫關係。
所以,雖然在愛的能力方面,男同、女同、異性戀並沒有差別,但男同性關係中的真愛比例會呈現統計意義上的較低。
我也相信,無關性別。
男人更容易精蟲上腦和別的男人上床。
自己拉不出屎,不能怪地球沒引力
因為是」你覺得「
個人認為,當今社會,之所以我們發現很多的XXOO。應該是人們的趨利心理比較嚴重了的一方面造成的吧?!異性之間的信任度不斷下降,相反的同性之間的溝通本身就比異性溝通起來容易。時間久了,自然而然流露出來的對對方的依賴、信任、包容等心理上的情感。這樣的情感要比異性之間的交往更牢固。
既然男和女之間可以愛情,那為什麼男和男之間不可以有愛情?如果LZ認為男和男之間的關係就是喜歡一張皮,那男和女豈不更是如此?
題主可以去百度下南康白起,讀讀他的《我等你到三十五歲》。
愛情無關性別。
有很大一部分人總覺得自己認為不合理的東西就不存在。
他們認為不可能就不可能什麼的。
呵呵。
而且不是最後沒走到一起的就不是真愛,異性戀也如此。壓力大,只能說愛過,真摯過。
還有gay里也有各種各樣的人,不同圈子裡的生活方式也不一樣。沒人能否定有那麼一群一直低調守著一個人有情飲水飽的gay。至少我身邊有。他們對自己的感情都逐漸缺乏信心,哪有時間和精力去了解另一個族群的真是情感狀況?
對樓主這種問題,友情建議,"知乎得來終覺淺,須知此事需躬行"
因為我們自己都懷疑自己。
推薦閱讀: